2022届新高考政治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十六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2届新高考政治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十六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ppt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届新高考政治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十六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2022 新高 政治 人教版 一轮 复习 课件 专题 十六 认识 社会 价值 选择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政治_高中
- 资源描述:
-
1、专题十六专题十六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目 录 考点帮必备知识通关 考点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考点2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考点4 实现人生的价值 考点3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目 录 考法帮解题能力提升 考法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考法2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考法4 实现人生的价值 考法3 社会历史的主体 目 录 高分帮“双一流”名校冲刺 通方法解题指导 方法1 漫画类试题 方法2 知识体系法把握生活与哲学脉络 析热点时政解读 热点 新时代劳动教育:全面育人的助推器 考情解读 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 识 社会存在与社会 意识 2020全国卷, T23 202
2、0海南高考, T19 认同人民群众是社 会历史的创造者,要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 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能够正确认识社会 存在与社会意识的 关系、社会基本矛 盾运动规律、社会 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能够积极参与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努 力在奉献社会的过 程中实现自身价值。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社会基本矛盾运 动 2020全国卷, T23 2017天津高考, T11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 创造者 社会历史的主体 2019全国卷, T40(1) 2017海南高考, T20 理解价值观的形成与时代和 环境密切相关。解析价值观 差异与冲突产生的社会根源, 能够进行合理的价值判断和 行为选择。理解价值观对人 们行为的
3、导向作用,探寻实现 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实现人生的价值实现人生的价值 2020全国卷, T22 2020海南高考, T20 高考怎么考 基础性:主要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 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等主干知识。 综合性:选取生活化素材,将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 准和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等知识相结合进行综合命题;以我国的改革措施为 背景,将基本矛盾运动、改革、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等知识相结合进行 综合命题。 应用性:结合十四五规划的出台、国家发展战略等设置情境,让考生运用所 学知识分析国家出台政策的原因、意义等
4、;结合国家模范人物的评选,论证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等,侧重考查考生分析、论证有关问题的能力。 创新性:以不断涌现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先进人物的表彰等 内容为载体,以漫画、简洁的文字等为呈现方式,考查考生的创新思维。 知识体系构建 考点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考点2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考点3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考点4 实现人生的价值 考点帮必备知识通关 考点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2020全国卷第23题 比较社会存在社会意识 区 别 含义 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内容 最主要的内容是物质生活资料 生产方式。 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
5、称, 主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 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各种不同的 社会意识形式。 比较社会存在社会意识 联 系 辩证 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 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 有反作用。社会意识的性质不同,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也不同。落后的社 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 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从质上看:不同性质的社 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着不同的反作用。从量上看:不同社会意识对社会存 在的反作用有程度深浅、范围大小和时间长短之分。) 方法 论 坚持历史唯物
6、主义,反对历史唯心主义。树立正确的、科学的社会意 识,反对错误的、非科学的社会意识。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2020全国卷第23题 (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有时超前、有时滞后、 有时一致。 (2)社会意识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每一历史时期的社会意识都同它以 前的成果有着继承的关系。 (3)各种形式的社会意识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也表现了社会意识的 相对独立性。 (4)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它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特别提醒 不能认为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社会意识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 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推
7、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则对 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高考链接 1.2018海南高考,21,社会意识的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具有同步性。() 2.2017全国卷,21,社会意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主变化的。() 3.2017全国卷,21,社会意识的变化总是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4.2018天津高考,5,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 答案: 1.2.3.4. 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 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名师点拨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有内在的联系和区别。物质与意识
8、的辩证关系 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即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在历史唯物主义中表现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的辩证关系,在认识论中表现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考点2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它对社会的发 展起决定作用,表现在: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 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2018全国卷第40题第(1)问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
9、革命、最活跃的因 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 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 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 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生产关系一定要 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一。 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2020全国卷第23题 (1)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含义:经济基础是指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 筑是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该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 和社会意识形态。 (2)经济基
10、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一方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另 一方面,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 它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 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 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上层建筑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 务时,它就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不能认为上层建筑适合经 济基础状况,就一定能促进社会发展。) (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上层建筑一定要 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名师点拨 正确区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
11、层建筑 1.一般而言,涉及经济体制改革,如所有制结构调整、分配制度改革等,体 现的是生产关系;涉及政治体制改革、法律制度的完善等体现的是上层 建筑。 2.这两对矛盾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是并列的。其中,生产力和 生产关系的矛盾更为基本,是一切社会矛盾的根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的矛盾制约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的解决,又依赖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的解决。 3.这两对矛盾共同构成了社会基本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 4.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 筑的矛盾。 (2)人类社
12、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 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5.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 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2)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 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 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但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 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
13、以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 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特别提醒 1.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而不是“根本动力”; 阶级斗争只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而不是推动“一切社 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我国社会主义改革不是从根本上改变社会关系,而是改革同生产力不 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辨析比较 区分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要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社会主要矛盾 区 别 含义 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 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在某一社会历史阶段对社会发展起主 导和
14、决定作用的矛盾。 作用 共同构成社会这个有机整体,反映社 会的全貌,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力和 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支配着社会发展的进程,是人们应该 着重加以解决的矛盾。 地位 社会基本矛盾贯穿人类社会始终。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 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 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 用的普遍规律。 社会主要矛盾是变化发展的,不同的 社会性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 同的主要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社会主要矛盾 区 别 在我国 现阶段 的表现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 建筑之间的矛盾。(非对抗性的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 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我
15、国现 阶段的 对策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 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 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全体人民共 同富裕。 联系 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要矛盾之间是普遍与特殊、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社会基本矛盾规定着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也规定着社会主要矛盾;社会主要 矛盾则是社会基本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直接表现,在相应历史阶段起 决定作用并规定和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考点3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的概念 (1)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 也包括杰出人物。 (2)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
16、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 众具有不同的内涵,但不论怎样变化,劳动群众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 分。 (3)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 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019全国卷第40题第(1)问 唯物主义历史观方法论 人民 群众 是历 史的 创造 者 社会物质财 富的创造者 广大劳动群众是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社会 生产力的体现者,他们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 和发展的基础。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 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 展的决定力量。 树立群众观点:相信 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 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17、 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 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 习。坚持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 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 群众中去。 社会精神财 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 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 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人民 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唯物主义历史观方法论 人民 群众 是历 史的 创造 者 社会变革的 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在阶级 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 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人民群众 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 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进步和发展。 特别提醒 1.不能认为
18、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决定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 认为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决定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的观点属于 历史唯心主义,人类历史是由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创造的,而不 是由人的思想动机决定的。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杰出人物的重大作用 区别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人民群众是社会物 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 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 力量。 杰出人物一般只在一定的历史 发展阶段对历史发展起着重大 的推动作用。 联系 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总是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为基 础的,杰出人物只有自始至终地依靠人民群众,才能有所作为。如果只承认 杰出人物的重大作用而否认人
19、民群众的伟大作用,就会陷入唯心主义的英 雄观。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与“杰出人物的重大作用”的关系 3.社会发展的动力 根本动力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 的根本动力。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直接动力 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 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社会主义社会,改革是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主体动力 社会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 力量。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 群众的革命实现的;在社会主义社会,
20、人民群众通过改革实现社会变革。 3.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2019全国卷第39题第(1)问 (1)群众观点。 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 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地位: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2)群众路线。 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地位: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群众路线是我们党 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3)作用。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 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4)要求。 坚持人民是决定
21、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 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真正让人民来评判各项 工作。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更好地保障人民权 益,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教材纵横 从不同角度分析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哲学依据 1.唯物论: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 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 2.认识论: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从实践到认识,再从 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3.辩证法: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遵循了从 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的
22、认识顺序。 4.唯物史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 群众路线;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人的价值 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有利于人们在个 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4.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区别 唯物史观唯心史观 二者对“社会存 在和社会意识何 者为第一性”这 一问题的回答不 同(最根本区别)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 识具有能动作用,但这种作用受 社会存在的制约。 社会意识的改变是社会存在变 化的根本原因,是社会意识决定 社会存在,而不是社会存在决定 社会意识。 唯物史观唯心史
23、观 二者对“谁是历 史的创造者”这 一问题的回答不 同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 观点承认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 的推动作用,但这种推动作用不起 决定性作用,它必须通过广大人民 群众的实践活动来实现。 人的思想、人的主观意志是社 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特别是 伟大人物的思想和意志是历史 发展的决定力量,人类的历史是 由伟大人物创造的。 二者对“人类社 会有没有自身的 客观规律”这一 问题的回答不同 社会历史领域同自然界一样,有着 自身的物质运动规律。生产力和 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的矛盾运动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 的基本规律。 人类社会现象是没有规律的,是 不可捉摸的,社会历史仅仅是个
24、人意志支配的偶然事件的堆积。 归纳总结 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分析国家根据形势作出某项决策的原因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所以 要根据社会形势作出新的决策。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 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所以要通过制定正确的 决策来推动社会发展。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 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所以要改革生产 关系以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改革上层建筑以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 4.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而社会主义社会基 本
25、矛盾的非对抗性决定了其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来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完善,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强大动力。 5.其他角度:主要结合决策的具体内容来分析,如涉及民生问题的,要调 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自觉站在最 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等知识;涉及价值观问题的,要调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等知识。 考点4 实现人生的价值 1.价值和价值观 (1)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 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它涵盖了各个不同领域事物的价值,具有高 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 (2)价值观是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