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0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2届新高考政治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十六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pptx

  •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 文档编号:1404365
  • 上传时间:2021-05-23
  • 格式:PPTX
  • 页数:102
  • 大小:1.42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2届新高考政治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十六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ppt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2届新高考政治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十六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2022 新高 政治 人教版 一轮 复习 课件 专题 十六 认识 社会 价值 选择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政治_高中
    资源描述:

    1、专题十六专题十六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目 录 考点帮必备知识通关 考点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考点2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考点4 实现人生的价值 考点3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目 录 考法帮解题能力提升 考法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考法2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考法4 实现人生的价值 考法3 社会历史的主体 目 录 高分帮“双一流”名校冲刺 通方法解题指导 方法1 漫画类试题 方法2 知识体系法把握生活与哲学脉络 析热点时政解读 热点 新时代劳动教育:全面育人的助推器 考情解读 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 识 社会存在与社会 意识 2020全国卷, T23 202

    2、0海南高考, T19 认同人民群众是社 会历史的创造者,要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 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能够正确认识社会 存在与社会意识的 关系、社会基本矛 盾运动规律、社会 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能够积极参与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努 力在奉献社会的过 程中实现自身价值。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社会基本矛盾运 动 2020全国卷, T23 2017天津高考, T11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 创造者 社会历史的主体 2019全国卷, T40(1) 2017海南高考, T20 理解价值观的形成与时代和 环境密切相关。解析价值观 差异与冲突产生的社会根源, 能够进行合理的价值判断和 行为选择。理解价值观对人 们行为的

    3、导向作用,探寻实现 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实现人生的价值实现人生的价值 2020全国卷, T22 2020海南高考, T20 高考怎么考 基础性:主要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 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等主干知识。 综合性:选取生活化素材,将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 准和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等知识相结合进行综合命题;以我国的改革措施为 背景,将基本矛盾运动、改革、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等知识相结合进行 综合命题。 应用性:结合十四五规划的出台、国家发展战略等设置情境,让考生运用所 学知识分析国家出台政策的原因、意义等

    4、;结合国家模范人物的评选,论证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等,侧重考查考生分析、论证有关问题的能力。 创新性:以不断涌现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先进人物的表彰等 内容为载体,以漫画、简洁的文字等为呈现方式,考查考生的创新思维。 知识体系构建 考点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考点2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考点3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考点4 实现人生的价值 考点帮必备知识通关 考点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2020全国卷第23题 比较社会存在社会意识 区 别 含义 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内容 最主要的内容是物质生活资料 生产方式。 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

    5、称, 主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 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各种不同的 社会意识形式。 比较社会存在社会意识 联 系 辩证 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 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 有反作用。社会意识的性质不同,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也不同。落后的社 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 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从质上看:不同性质的社 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着不同的反作用。从量上看:不同社会意识对社会存 在的反作用有程度深浅、范围大小和时间长短之分。) 方法 论 坚持历史唯物

    6、主义,反对历史唯心主义。树立正确的、科学的社会意 识,反对错误的、非科学的社会意识。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2020全国卷第23题 (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有时超前、有时滞后、 有时一致。 (2)社会意识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每一历史时期的社会意识都同它以 前的成果有着继承的关系。 (3)各种形式的社会意识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也表现了社会意识的 相对独立性。 (4)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它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特别提醒 不能认为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社会意识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 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推

    7、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则对 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高考链接 1.2018海南高考,21,社会意识的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具有同步性。() 2.2017全国卷,21,社会意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主变化的。() 3.2017全国卷,21,社会意识的变化总是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4.2018天津高考,5,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 答案: 1.2.3.4. 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 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名师点拨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有内在的联系和区别。物质与意识

    8、的辩证关系 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即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在历史唯物主义中表现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的辩证关系,在认识论中表现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考点2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它对社会的发 展起决定作用,表现在: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 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2018全国卷第40题第(1)问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

    9、革命、最活跃的因 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 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 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 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生产关系一定要 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一。 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2020全国卷第23题 (1)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含义:经济基础是指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 筑是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该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 和社会意识形态。 (2)经济基

    10、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一方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另 一方面,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 它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 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 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上层建筑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 务时,它就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不能认为上层建筑适合经 济基础状况,就一定能促进社会发展。) (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上层建筑一定要 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名师点拨 正确区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

    11、层建筑 1.一般而言,涉及经济体制改革,如所有制结构调整、分配制度改革等,体 现的是生产关系;涉及政治体制改革、法律制度的完善等体现的是上层 建筑。 2.这两对矛盾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是并列的。其中,生产力和 生产关系的矛盾更为基本,是一切社会矛盾的根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的矛盾制约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的解决,又依赖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的解决。 3.这两对矛盾共同构成了社会基本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 4.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 筑的矛盾。 (2)人类社

    12、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 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5.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 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2)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 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 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但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 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

    13、以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 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特别提醒 1.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而不是“根本动力”; 阶级斗争只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而不是推动“一切社 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我国社会主义改革不是从根本上改变社会关系,而是改革同生产力不 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辨析比较 区分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要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社会主要矛盾 区 别 含义 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 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在某一社会历史阶段对社会发展起主 导和

    14、决定作用的矛盾。 作用 共同构成社会这个有机整体,反映社 会的全貌,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力和 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支配着社会发展的进程,是人们应该 着重加以解决的矛盾。 地位 社会基本矛盾贯穿人类社会始终。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 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 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 用的普遍规律。 社会主要矛盾是变化发展的,不同的 社会性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 同的主要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社会主要矛盾 区 别 在我国 现阶段 的表现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 建筑之间的矛盾。(非对抗性的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 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我

    15、国现 阶段的 对策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 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 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全体人民共 同富裕。 联系 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要矛盾之间是普遍与特殊、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社会基本矛盾规定着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也规定着社会主要矛盾;社会主要 矛盾则是社会基本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直接表现,在相应历史阶段起 决定作用并规定和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考点3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的概念 (1)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 也包括杰出人物。 (2)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

    16、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 众具有不同的内涵,但不论怎样变化,劳动群众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 分。 (3)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 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019全国卷第40题第(1)问 唯物主义历史观方法论 人民 群众 是历 史的 创造 者 社会物质财 富的创造者 广大劳动群众是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社会 生产力的体现者,他们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 和发展的基础。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 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 展的决定力量。 树立群众观点:相信 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 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17、 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 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 习。坚持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 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 群众中去。 社会精神财 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 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 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人民 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唯物主义历史观方法论 人民 群众 是历 史的 创造 者 社会变革的 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在阶级 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 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人民群众 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 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进步和发展。 特别提醒 1.不能认为

    18、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决定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 认为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决定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的观点属于 历史唯心主义,人类历史是由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创造的,而不 是由人的思想动机决定的。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杰出人物的重大作用 区别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人民群众是社会物 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 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 力量。 杰出人物一般只在一定的历史 发展阶段对历史发展起着重大 的推动作用。 联系 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总是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为基 础的,杰出人物只有自始至终地依靠人民群众,才能有所作为。如果只承认 杰出人物的重大作用而否认人

    19、民群众的伟大作用,就会陷入唯心主义的英 雄观。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与“杰出人物的重大作用”的关系 3.社会发展的动力 根本动力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 的根本动力。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直接动力 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 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社会主义社会,改革是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主体动力 社会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 力量。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 群众的革命实现的;在社会主义社会,

    20、人民群众通过改革实现社会变革。 3.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2019全国卷第39题第(1)问 (1)群众观点。 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 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地位: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2)群众路线。 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地位: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群众路线是我们党 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3)作用。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 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4)要求。 坚持人民是决定

    21、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 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真正让人民来评判各项 工作。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更好地保障人民权 益,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教材纵横 从不同角度分析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哲学依据 1.唯物论: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 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 2.认识论: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从实践到认识,再从 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3.辩证法: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遵循了从 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的

    22、认识顺序。 4.唯物史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 群众路线;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人的价值 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有利于人们在个 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4.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区别 唯物史观唯心史观 二者对“社会存 在和社会意识何 者为第一性”这 一问题的回答不 同(最根本区别)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 识具有能动作用,但这种作用受 社会存在的制约。 社会意识的改变是社会存在变 化的根本原因,是社会意识决定 社会存在,而不是社会存在决定 社会意识。 唯物史观唯心史

    23、观 二者对“谁是历 史的创造者”这 一问题的回答不 同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 观点承认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 的推动作用,但这种推动作用不起 决定性作用,它必须通过广大人民 群众的实践活动来实现。 人的思想、人的主观意志是社 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特别是 伟大人物的思想和意志是历史 发展的决定力量,人类的历史是 由伟大人物创造的。 二者对“人类社 会有没有自身的 客观规律”这一 问题的回答不同 社会历史领域同自然界一样,有着 自身的物质运动规律。生产力和 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的矛盾运动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 的基本规律。 人类社会现象是没有规律的,是 不可捉摸的,社会历史仅仅是个

    24、人意志支配的偶然事件的堆积。 归纳总结 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分析国家根据形势作出某项决策的原因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所以 要根据社会形势作出新的决策。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 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所以要通过制定正确的 决策来推动社会发展。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 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所以要改革生产 关系以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改革上层建筑以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 4.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而社会主义社会基 本

    25、矛盾的非对抗性决定了其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来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完善,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强大动力。 5.其他角度:主要结合决策的具体内容来分析,如涉及民生问题的,要调 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自觉站在最 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等知识;涉及价值观问题的,要调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等知识。 考点4 实现人生的价值 1.价值和价值观 (1)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 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它涵盖了各个不同领域事物的价值,具有高 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 (2)价值观是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

    26、事物价 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名师点拨 世界观、社会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系 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社会历史观是人 们对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人生观是人们关于人 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人生观内在地包含着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 2.世界观是社会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基础。以正确的世界 观作指导,才能树立正确的社会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 3.社会历史观决定着人生观、价值观。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要求我们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去看待人生和评价事物的价值。 拓展延伸 准确理解哲学上

    27、的价值概念 1.哲学上的价值与经济生活中的价值的区别。 (1)价值表示的关系不同。哲学上的价值表示的是一种主客体关系,是 对价值的最一般本质的抽象。商品的价值表示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 互交换劳动的关系,即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2)价值大小的评判标准不同。哲学上的价值是主客体之间的效用关系。 判定一种事物是否有价值、价值的大与小,要考虑主体的需要和利益。 因此哲学上的价值评价带有很明显的主观性。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 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的价值大小及由它决定的商品 的价格不是由任何个人的主观意愿决定的,因此商品的价值明显地带有 确定不移(一定条件下)的客观性。 2

    28、.事物价值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事物的价值是多样的、变化的,但是这种多样和变化的原因不是其 属性和功能的不确定性。事物的属性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具有客观性 和确定性。事物的功能(即价值)既取决于事物本身,又与作为主体的人 有关,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3.价值的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 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客体价值能否形成和实现,受到主 体对客体属性和功能的认识的制约,也就是受到主体的价值判断的制约。 因此,实现事物的价值要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要以对事物的价值作出科 学判断为前提。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2020全国卷第22题 从总体上讲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

    29、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 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从领域上看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导向作用。一方面,价值观影响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就不同。另 一方面,价值观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价值观是 人生的重要向导。一个人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都是 在一定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的。价值观不同,人们在面对公义与私利、 生与死等冲突时作出的选择也不同。 从性质上讲 价值观性质不同,其作用就会不同。正确的价值观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错误 的价值观具有阻碍作用。 方法论要求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0、克服错误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关系 2018全国卷第23题 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各种价值判断和 价值选择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会随着 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变化。 社会历史性阶级性主体差异性 内 涵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点的 变化和条件的改变,一定事 物的价值以及人们关于它 的价值观念也会发生变化。 因此,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 变化而不同。 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 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面 对同一事物或行为,不同阶 级和阶层的人会作出不同 的甚至截然相反的价值判 断和价值选择。 价值判断与

    31、价值选择, 往往因人而异。不同 的人对同一事物可能 作出不同的价值评价。 面对同一问题,人们的 不同表现体现出价值 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差 异,产生不同价值判断 与价值选择的冲突。 4.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点 社会历史性阶级性主体差异性 要 求 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 价值观念,防止简单化和片面 化倾向;我们的价值观念必须 与时俱进,从而作出正确的价 值判断,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 自觉站在正确的立场 上作出价值判断和价 值选择。 明确价值判断和价值 选择的标准,分辨什么 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应该怎么做、不应该 怎么做。 名师点拨 实践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主体差异性与 真理的客观性、认识的

    32、主体差异性的联系 1.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 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从而作出不 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2.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只能有一 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 3.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5.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 2017全国卷第23题 标准要求 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 客观规律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 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

    33、本利益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 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 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6.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 内涵 社会价值: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 己的活动满足社会、他人和自己的需要。自我价值:一个人付出了心血 和劳动,满足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同时自己也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 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从而实现了对自我的满足。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 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评价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则: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 统一。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归根到底是看他的贡献,最根

    34、本的是看他对 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在今 天,人的贡献主要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贡献;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 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名师点拨 1.人的价值的两个方面之间的关系。 个人价值(自我价值)社会价值 区 别 含义 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地位 居于从属地位。居于主导地位,是人生的真正价值。 联系 社会价值的实现影响自我价值的实现,个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实现个人价 值。 2.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形式多样,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且因人而异,评价一 个人的人生价值不能只看其物质贡献,也不能只看其对某个人或某个团 体的贡献,最根本

    35、的是看其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拓展延伸 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的哲学依据 1.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 性的作用。劳动创造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了手脚分工。劳动使猿脑变 成了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劳动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 系。 2.广大劳动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尊重劳动是尊重 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化强国,根本上靠劳动,靠劳动者创造。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尊重劳动是尊重人民群众社会实践主体地 位的要求。 4.尊重劳动是以人民群众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的必然要求。 5.要在劳动

    36、与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人只有在 劳动中才能自由地彰显和发挥自己的智力和体力、意志和情感,创造和 实现自己的价值。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价值。一个人在劳动中 创造的财富越多,意味着他为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所作的贡献就越大, 他自身的价值就越大。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促进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7.影响人生价值实现的因素 (1)客观因素: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 路;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2)主观因素: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 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

    37、的事业、维护人 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一定的客 观条件下,主观能动性发挥得越充分,个人条件越成熟,个人对社会的贡献 就越大,人生也就具有更大的价值;全面提高个人素质;树立坚定的理 想信念。 8.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2019浙江4月选考第31题 原理理解方法论 在劳动和奉献 中创造价值(实 现人生价值的 根本途径) 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人只有在劳动中 才能自由地彰显和发挥自己的智力和体力、 意志和情感,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价值。在 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促进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努力奉 献的人是幸福的。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 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

    38、之路,也是拥有 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我们要积极投身为人民 服务的实践,在劳动与奉 献中创造和实现自己的 价值。 原理理解方法论 在个人与社会 的统一中实现 价值(实现人生 价值的客观条 件) 社会提供的生存条件、发展条件、享受 条件和工作条件等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 生价值的前提。我们强调在与社会的统 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并不否认追求人的个 性发展。但是,这种个性不应表现为人的怪 异和陋习,而应表现为对他人、对社会的独 特的贡献方式。 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有 利客观条件,克服不利条 件,坚持个人与社会的统 一,在奉献社会中创造和 实现自己的价值。 原理理解方法论 在砥砺自我中 走向成功(实现 人

    39、生价值的主 观条件)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 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 提高个人素质。全面的能力可以帮助人们应对不 同的生活场景,解决多样的人生难题,把握难得的 人生机遇,从而为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更加广阔 的空间。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 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需要我们学会辨别 是与非,排除外界的干扰,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时 刻用正确的价值观指导自己,沿着正确的人生道 路前进。 充分发挥主观能 动性,发扬顽强拼搏、 自强不息的精神; 努力发展自己的 才能,全面提高个人 素质;坚定正确的 理想信念,坚持正确 价值观的指

    40、引。 高考链接 1.2017全国卷,22,理想信念是衡量价值观正确与否的标准。() 2.2017浙江下半年选考,32,只有满足自我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3.2018全国卷,23,奋斗能让理想摆脱条件制约而变为现实。() 4.2020浙江7月选考,30,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价 值。 () 答案: 1.(个人价值观是否正确,要看其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是 否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2.(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3.(人发挥主观能动性让理想变为现实需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 提。) 4. 考法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考法2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考

    41、法3 社会历史的主体 考法4 实现人生的价值 考法帮解题能力提升 考法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命题 分析 近年高考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考查逐渐增强,主要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的关系、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考查考生的辨识与判断能力。考查形式以选择 题居多,情境设置涉及面较广,既有国家大政方针的出台过程,也有人们价值观念、 思想意识的转变,旨在培养考生的政治认同、公共参与核心素养。备考时,要关注 “十四五”规划的出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过程中党的指导思想的不断 发展等,掌握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理解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已考 视角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2.社会意识的相对

    42、独立性 预测 视角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1 2020全国卷,23,4广西某山村有许多珍稀鸟类,但一直存在打 鸟、捕鸟等现象。近年来,该村引导村民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理念,建设观鸟基地,吸引天南海北的“鸟友”前来参观,以护鸟观鸟、 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为特色的产业蓬勃发展,以前打鸟、捕鸟的村民成为 爱鸟、护鸟的“土专家”和良好生态环境的自觉守护者。这表明 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根源于生产生活的发展变化 不与社会存在同步变化的社会意识是落后的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能够转化为改变社会存在的物质力量 社会意识能否推动社会发展取决于其是否反映社会存在 A.B.C.D. 解析 该村村民以前对保护

    43、自然认识不足,后来在“绿水青山就是金 山银山”理念的引导下,放弃打鸟、捕鸟,建设观鸟基地,发展特色产 业,成为爱鸟、护鸟的“土专家”和良好生态环境的自觉守护者,这表 明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根源于生产生活的发展变化(社会存在决定社 会意识),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社会意识对 社会存在的反作用),社会意识通过社会实践能够转化为物质力 量,正确。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社会意 识的相对独立性),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 变化、发展,说法错误。社会意识能否推动社会发展取决于其本 身是不是先进的、科学的社会意识,是否正确反映社会存在,而不是 其是

    44、否反映社会存在,说法错误。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以广西某山村村民由打鸟、捕鸟到爱鸟、护鸟的变 化为背景,考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以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发展理念,意在培养考生的政治认 同、公共参与意识。试题难度中等,可以结合材料得出相应结论。 考法2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命题分析 高考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考查近年呈上升趋势。试题注重以社会重大改革,如 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等为背景,考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有时还会涉及社会存在与社会意 识的辩证关系。考查形式以选择题居多,非选择题也有所涉及。一般非选择题

    45、切 口较小,知识限定明确,侧重考查考生深入分析、论证问题的能力,凸显政治认同、 科学精神核心素养。备考时,要关注我国改革进程中的具体事例,如深圳经济特区 建立40多年来取得的发展成就,准确区分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深刻理解两对基本 矛盾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已考视角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预测视角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2 2018全国卷,40(1),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国改革开始于农村,安徽省凤阳县 小岗村是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我国农村改革始终是在党的领 导下进行的。 材料一1978年冬,小岗

    46、村的18户村民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在一纸大包干的“秘密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 革的序幕。改革如同释放了魔力,次年,小岗村迎来大丰收,粮食总产达 13.3万斤,一举结束20余年吃国家救济粮的历史,并首次归还国家贷款 800元。进入新时代,小岗村大力推进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完成土 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成立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并发放股 权证,实现了村民从“户户包田”到“人人持股”的转变。2017年,小 岗村集体收入突破82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比2012年增长70%以上。 材料二为发展农村生产力,满足广大农民摆脱贫困、过上富裕生 活的期盼,党中央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农

    47、业改革发展的文件,如1982 年发布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明确肯定“包干到户”等形式的责 任制的社会主义性质;1991年颁发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 村工作的决定,把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 层经营体制确立为我国农村的一项基本经营制度;2016年制定关于完 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推进“三权分置” 改革;2018年出台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指导农村改革发展不断深入。 小岗村的改革发展实践证明,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讲常新,运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 解析 材料信息对应角度组成答案 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

    48、要常讲常新。 生产力和生产关 系的辩证关系原 理。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 生产力,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推动 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 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存 在着生产关系与生产力 不相适应的情况。 改革生产关系,解 放了生产力,推动 了经济社会发展。 在社会主义社会,改革是解决生产力和生 产关系矛盾、解放生产力的基本方式,是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材料信息对应角度组成答案 小岗村进行“大包干” 改革、推进土地承包经 营权确权和土地流转, 发展集体股份经济。 粮食大丰收,结束 了吃国家救济粮 的历史;集体收入 和农民人均收入 都实现增

    49、长。 小岗村进行“大包干”改革、推进土地 承包经营权确权和土地流转,发展集体股 份经济,不断破除阻碍农业生产力发展的 经济体制和经营机制弊端,极大地解放了 生产力,促进了经济发展。 答案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 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 展。在社会主义社会,改革是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解放生产力的 基本方式,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小岗村进行“大包干”改革、 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和土地流转,发展集体股份经济,不断破除阻碍农 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和经营机制弊端,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经 济发展。 解

    50、后反思 一般来说,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调整和完善的是生产关系中 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调整和完善的是 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 社会主义改革不是从根本上改变生产关系,而是改变同生产力发展 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考法3 社会历史的主体 命题分析 高考对社会历史的主体的考查较多,常以先进模范人物或英雄群体的事迹为素 材设置情境,考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旨在培养考 生政治认同核心素养。考查形式以非选择题居多,以体现类、说明类题型为主, 侧重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与综合、推理与论证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2届新高考政治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十六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404365.html
    小豆芽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