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6广州一模(2021)试题-高考语文精品素材.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3.16广州一模(2021)试题-高考语文精品素材.docx》由用户(汀枫)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3.16 广州 2021 试题 高考 语文 精品 素材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语文试卷 A第 1 页 共 12 页 试卷类型:A 秘密启用前 2021 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 语文 本试卷共 10 页,23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试室号和座位号填写 在答题卡上。用 2B 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并在答题卡相应 位置上填涂考生号。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选项的答 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 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 指定
2、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 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35 分分) ) ( (一一)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本题共本题共 5 5 小题,小题,1919 分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人类学在中国经历近百年的发展,成就斐然,为历史学提供了诸多启示。“田 野作业”是人类学的基本方法,对历史学者有重要的方法论启迪,可以改变传统史 学单纯依靠文献的局限。但“田野作业”难免遭遇困难。 首先,“田野”是什么就很难说
3、清。人类学者最初的“田野作业”,主要针对 的是相对“原始”的族群,是没有文字传承的部落文化。对于非原始族群来说则情 况迥异。中华各民族中有些很早就有自己的文字,有些在近代接受帮助创造了自己 的文字,其社会状况及历史演变,往往有详细的文字记载。这就使中国的人类学研 究面临两难境地:依靠田野吧,人家有文字;依靠文字吧,又好像离开了人类学的 研究轨范。由于这一问题的存在,以中国为研究对象的人类学者便开始强调历史文 献的重要性,除田野调查“访问活人”外,也辛勤钻研历史文献,做“访问死人” 的工作,由是中国丰富的历史文献成为人类学的又一宝藏。 【甲】这一变化并不意味着中国人类学者自废武功。中国人类学的研
4、究取向, 虽然少了一些西方人类学者喜欢玩的形而上元素,但其崇实精神对人类学而言,颇 语文试卷 A第 2 页 共 12 页 有点返璞归真的意味,实际上就是人类学与历史学的结合。人类学家威廉斯在谈到 历史学与人类学的关系时曾把历史学比喻成“小提琴家的左手”.历史学者是否可 以将人类学视为“小提琴家的右手”,在自己从事的研究中,也主动吸纳人类学者 重视抽象理论与宏大叙事的积极元素,以避免当下史学研究出现的“碎片化”倾向 呢?其次,与田野相关的是历史遗存问题。 “田野作业”最重要的是看遗存,即世代传承下来的物质和精神的制作.然而 正如马林诺夫斯基所言,遗存能够延续,在于它已获得新的意义,除非采取某种明
5、 确的道德和价值态度,而不是按这一现象在今天的形态来研究它,否则,我们就只 能对其用途和意义作失真的描述。很多流传至今的文化习俗或遗存,一旦其原生态 环境不复存在,就已经变化失真了。以纳西古乐为例,你能相信它是真正的唐乐吗? 在远离文明繁衍中心的边缘之地能有中原古礼的原生态环境吗?我以为是很难有 的。作为“礼”重要标志的原本是中原的古乐,离开故土,脱离原先的“生态系 统”,要在类似纳西族所在地区孤独存在下去,实在难以想象。 这提醒研究者,随着现代文明的推进,很多号称“原始”的生活环境及生存方 式,实际上已不复存在,或者至少已发生性状变化,研究者不能轻信“田野”里看 到的文化场景。同时,提醒历史
6、学者必须保持高度的学术警惕,不能轻易相信“田 野”里所谓的“原始”见闻. (摘编自杨天宏人类学对历史学的方法启示) 材料二: 当我们在图书馆和档案馆阅读着装订整齐、入档清楚的文献时,常常会忘了这 些材料其实原来是存在于图书馆和档案馆之外的。面对那些不愿超越文献的历史学 者,我至少能提出这样的忠告:这类材料在庙宇的墙壁上、在私人的收藏里多得 是,除非你到现场考察,否则你是没有机会读到它们的。 然而,多收集些文献材料,不过是从事实地考察最起码的理由。事实上,到田 野去的好处远远不止于此。最简单的理由是:你是无法读得懂那些文献的除非 你知道这些文献为何书写,如何使用,谁写,谁保存,保存了什么,扔掉了
7、什么。 换句话说,经过层层筛选,最终流入图书馆和档案馆的文献只属极少数。到那些曾 经发生过某些事情或行动的地点看过,会启发我们想到在文献最终落到历史学家的 手中之前,曾经历过怎样的过程。去过一个地方,你会对这个地方产生感觉。有时 老房子还在,有时老房子不在,但基石犹存;有时人还在,你甚至可以跟他聊天。 在这方面,历史学者可以从人类学家身上学到一二,因为后者更习惯从活生生的人 身上多于从文献中学习。 语文试卷 A第 3 页 共 12 页 【乙】我说“人还在”,我的意思是人们从历史中走出来吗?不错,我的确是 这个意思。每当我走访一个地方,我会特别留意该地方是否一直有人居住,定居的 历史有多久。在这
8、些地方,你还可以看到知识代代相传,尽管人们已受现代教育、 电视和互联网的影响甚深。你还可以从当地人的谈话中,听出书写传统在当地出现 以来,对人们发挥了怎样的影响。我猜过去的私塾先生、歌者优伶、乡村道士,都 曾经以他们的文献,在乡村传播着某种原生的知识,情况就好比我们今天的学校教 育和现代媒体把过去这些知识逐渐擦掉一样.你从人们谈话的方式捡拾到一点这方 面的历史,这样一种聆听历史的方法的窍门是:重要的不在于人们说些什么,而在 于他们如何说。如有一次在山东,我问一位老人家为什么他的村子只有一个姓氏, 他回答说:嗯,在过去,很少男人会入赘到这个村子来。 历史学家从一个参与的观察者转化为科学的观察者我
9、知道用“科学”这个 词不是太恰当,我的意思是我们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不错,中国正以惊人的速 度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中国依旧是中国依旧是那个中国人从他们的历史 中取得诸多灵感的中国。 (摘编自科大卫历史人类学者走向田野要做什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对中华民族展开人类学方面的研究,不能只采用“田野作业”的方法,因为 有些民族的社会状况及历史演变过程往往会有详细的文字记载。 B.威廉斯借用小提琴家的左手与右手来比喻历史学与人类学,准确形象地说明 了两大学科的密切关系,强调它们之间互相影响,应彼此协调。 C.历史学者运用人类学的“田野作业”这一研究
10、方法时,应注意不要简单地相 信所看到的历史遗存,因其离开所处的时代可能发生性状变化。 D.尽管已经深受电视和互联网等现代文明的影响,但在不少地方还是能看到原 生知识的代代相传,学者们依然能从“田野作业”中发现历史。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想在历史学研究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绩,历史学者就应借鉴人类学的研究方 式,不能只关注历史文献,还必须做“访问活人”的“田野作业”。 B.虽然纳西古乐在远离文明繁衍中心的边缘之地被保存至今,但仍不能确信它 是真正的唐乐,这个例子说明了现有的历史遗存很难不变化失真。 C.与经过层层筛选最终流入图书馆和档案馆的文献相比,那些在“田
11、野作业” 中搜集的资料数量更多,对学者们的研究来说也更有历史价值。 D.“田野作业”中关注受访者如何说是聆听历史的方法的窍门,文中山东那位 老人家对他的村子只有一个姓氏相关原因的解释,正是典型例证。 语文试卷 A第 4 页 共 12 页 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最后两段中心论点的一项是(3 分) A.王国维运用现代考古学成果,结合文献史籍资料,对汉代边塞和烽燧、西域 丝绸之路等一系列问题做了详尽的考释,创立“二重证据法”。 B.摩尔根研究与他同时代的印第安人部落,其著作却冠以古代社会名称, 是因为原始部落文明在尚未走出原始状态时,很少性状变化。 C.费孝通先生在上个世纪 30
12、 年代先后开展了著名的“江村调查”和“云南三 村”等人类学研究工作,接触到了文明发达程度较高的民族。 D.世界第一部人类学纪录片北方的纳努克导演在回忆录中透露,影片中展 现爱斯基摩人部落原始的捕猎海象方法的画面其实是摆拍的。 4.两则材料都围绕“田野作业”展开论述,但目的各不相同,请分别说明。(4 分) 5.如何理解文中两个画横线句子的作用?请分别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 分) 【甲】这一变化并不意味着中国人类学者自废武功。 【乙】我说“人还在”,我的意思是人们从历史中走出来吗? ( (二二)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本题共本题共 5 5 小题,小题,1616 分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13、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69 题。题。 文本一: 幺姨的灿烂年华贺捷生 我亲爱的幺姨,总是认为自己不会被时光打败的幺姨,万不得已,终于坐上轮 椅了。这让我们两代从长征路上走过来的女人,让 104 岁的她和 84 岁的我,多少 有些伤感。生活那么漫长、那么灿烂,从来不向命运低头的幺姨,还以为她仍然是 那个以 18 岁的花样年华嫁给红六军团总指挥萧克将军的女生呢。 幺姨是那个年代最时髦也最有文艺范儿的女生。她档案的第一栏写着,蹇先 佛,1916 年 7 月出生,毕业于长沙衡粹女子职业学校艺术系美术专业。13 岁那年 听说当红军的二姐也就是我妈,嫁给了在湘西创建红军队伍的贺龙。15 岁听到了 “
14、九一八事变”的消息,义愤填膺地走上街头,喊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 号。 1934 年 12 月 26 日,幺姨记得清清楚楚,18 岁的她郑重地走出家门,去找这 支队伍的最高军事长官参加红军。父亲贺龙那天在临时司令部,忽然感到眼前一 亮,一个青春焕发的女子站在面前。 语文试卷 A第 5 页 共 12 页 幺姨说,司令官,我来参加红军,你不会不欢迎吧?父亲片刻的拘谨,被幺姨 的爽朗驱散了。他故意说:参加红军可不是闹着玩的,你一个城里的洋学生,细皮 嫩肉的,当红军能干啥?幺姨顺着父亲卖的关子说,我一个正宗的艺术系的毕业 生,能写会画,你打着灯笼都难找。父亲说,那是那是,我们还真缺你这样的人。
15、想了想,他神情肃然地说,你得先与你二姐商量商量。 幺姨收敛笑容,认真地说,姐夫,二姐跟我谈过了,说了革命的艰难,说了参 加红军要流血牺牲。她还告诉我大哥牺牲了。但我都想过了,二姐能吃的苦,我也 能。 父亲说,那好,你当红军的事,我批准了。不过,话要说在前面,我虽然是你 的姐夫,但也是这支队伍的总指挥,今后遇上生生死死的事,你可不能躲。幺姨 说,姐夫,你放心吧,我们蹇家人没有说话不算数的。 红二、六军团进驻慈利县城关镇时,父亲和萧克将军进城就去拜访在城东开染 坊的我的外公蹇承宴。外公对他们说,蹇家怕是着了共产党的魔,先是大儿和二女 当了红军,如今幺女和二儿也争着要跟你们走。我想好了,不阻拦他们。
16、就是这次 拜会,当年只有 27 岁的红六军军团长萧克将军与幺姨相遇相识,两人爱好相近, 趣味相投。没多久,没有繁文缛节,他们在母亲和幺姨的故乡结婚了。 1935 年 11 月 19 日,红二、红六军团接到命令,踏上长征路。我在这年 11 月 1 日出生,幺姨在贵州境内发现怀孕。在接下来的路上,被称为“红军姊妹花”的 母亲和幺,一个背着越来越沉的我走,一个挺着越来越大的肚子走。 母亲姐妹俩在长征路上很少见面,1936 年 7 月终于在甘孜住下来,母亲就背 着我来到幺姨身边。幺姨给我们准备的礼物,是节省下来的一点粮食和采来的一大 把野菜。见面时,母亲告诉幺姨,她们做卫生员的弟弟在翻越雪山时,因跑前
17、跑后 照顾伤员,累死在雪山上,埋在雪谷里。 没等姐妹俩从悲伤中缓过劲来,传来了部队开拔的号角声。她们心知肚明,命 令是她们的丈夫方面军总指挥和副总指挥共同下达的,十万火急,即使幺姨随 时会分娩也得出发。母亲背着我,搀着幺姨,坚定地向草原深处走去。 第一天走了大半天,四野茫茫。幺姨突然哎哟一声,羊水破了,疼得失声喊 叫,蹲在地上起不来。母亲四处 1 巡一遍,看见路边有个只剩四堵颓败断墙的藏民 放羊用过的土堡,忙把幺姨搀进去。没有器械,没有产床,也没有水,就让姨父铲 来一些草皮,垫在地上,铺上野营用的被褥,天当房,地当床。 孩子生下来了,是个男婴,哭声响亮。姨父喜不自禁,给他取名萧堡生,草原 上土
18、堡里出生的意思。 休息了几个小时,继续上路。 语文试卷 A第 6 页 共 12 页 第三天,幺姨刚被扶上马走了几步,就一头栽下来。恰巧杨尚昆夫人李伯钊大 姐路过,上前一看,说失血过多是原因,但主要是饿的。说着,摘下身上装着大约 有一斤大米的干粮袋,扔了过来。幺姨拼尽全身力气说,不行呀,李大姐,过草 地,粮食是每个人的命啊!但李伯钊头也不回地走远了。 母亲和幺姨走出了草地,大人和孩子都活了下来。 幺姨与萧克将军的第二个孩子,还有第三个孩子,生在战火纷飞的抗日战场 上。有意思的是,他们的第三个孩子,不是一个人,而是一部长篇战争小说,书名 叫浴血罗霄。 五年前,近百岁的幺姨粉碎性骨折,她拒绝保守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