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3(2021新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3(2021新版).docx》由用户(luzy369)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科学 苏教版 四年级 下册 教案 2021 新版 下载 _四年级下册_苏教版(2024)_科学_小学
- 资源描述:
-
1、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 教教 学学 设设 计计 1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冷和热冷和热 1 1. .冷热与温度冷热与温度 【教材分析】 本课是新教材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冷和热第一课。这一单元主要是根据 科学(36 年级)课程标准中“能的表现形式”和“物体与物质”中的部分要求建构的。教 材通过“了解温度计的作用” 、 “学习使用温度计” 、连续测量热水的温度”这三部分来帮助学生认 识“冷热与温度” ;从结构上看,这一单元探究的都是生活中的一般的热现象及简单的规律。 冷 热与温度中形成的温度的概念和使用温度计的技能,是后几课及至整个单元的基础。学生在生 活中或多或少对冷热现象都
2、有一定的认识,尤其是对温度的感知,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本能, 然而这种认识较多地停留在感觉层面,容易受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的影响,与物体的实际温度存 在差异。为此,本课将学生从感觉上的冷热引向可测量的温度,教学生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并探 究热水变凉的规律,使学生懂得测量的重要性。通过了解身边各种不同温度计,拓展学生对温度 计的认识,了解根据不同情境,不同需要可以选择不同的温度计,以达到准确测量温度的目的, 增进学生了解温度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 冷和热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气温的高低、物体的冷暖、加热、制冷等,学生都有丰富的 生活感知,但他们对冷和热的认识,更多时候还是停留在自我感觉的层
3、面,对很多冷热现象,并 没有刻意地关注,还不能作出合理的解释,因此,当教材引领学生聚焦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冷热现 象时,当他们面对熟悉的现象而产生迷茫时,探究的欲望是何等的强烈,这就是学习的内在动力。 四年级学生喜欢科学,爱动脑、爱动手,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对实验感兴趣,经过三年多的科学 课学习,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节课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亲自动手的过 程使学生表现出浓厚兴趣。引导学生能很好的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 能力,培养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通过感知水的
4、冷热,知道用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可以用温度计 测量物体的温度。 科学探究 学习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能连续测量一杯热水变凉过程中的温度,并 运用图表将数据记录下来。 科学态度 通过分析图表,发现一杯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身边不同种类的温度计并知晓其对应的用途。 【教学重点】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 【教学难点】在一杯热水变凉过程中连续测量温度,并发现温度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 教师玻璃温度计、烧杯、铁架台、夹子、石棉网、三脚架。 学生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认识温度和温度计 提问:这里有三杯水,我们来体验一下它们的温度,先把左右手的食指本别放入两边
5、的杯子 中,五秒钟后,再同时放入中间的杯子,比较手指的感觉。 2 活动:学生把手指按顺序放到不同的杯子,体会。 提问:大家观察到什么现象,能得出合理的解释吗? 学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并尝试解释。 教师讲解: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我们用手直接感知比较不同水温,有时会存在误差,因 此我们需要一个能准确测量温度的仪器温度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温度计是易碎品, 使用时要轻拿轻放。拿温度计时,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上端。 (2)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 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3)要等温度计的液柱不再上 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让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
6、平。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情境,引导学生用手指初步感知不同的水温,发现存在误差,从而顺势 引出温度计及其作用。通过介绍并示范使用温度计的正确方法。组织学生讨论使用温度计测量水 温时的注意事项。通过学生用温度计测量冷水、温水、热水的水温,切实感受到如何正确使用温 度计并读数。 注意事项: 1.实验时注意安全,热水温度不宜过高。 2. 温度计是易碎品,要轻拿轻放。 二、探究热水降温过程的变化规律 预测水温的变化 提问:热水时间长了会怎样?可能会有怎样的变化? 生:思考热水放置一段时间可能出现的变化。 提问:你认为热水变凉的过程是怎样的呢?温度下降会有规律吗?如果有规律,可能是怎样 的规律? 生:思考,
7、在记录单上填写自己的预测。 制定热水变凉的研究计划 提问:怎样才能做好这个实验?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生:思考,讨论,交流,汇报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师:小组内做好分工,每个成员都要发挥自己的作用。注意观察间隔的时间,要一边观察一 边记录。 三、探究热水降温过程的变化规律 实验方法:安装好测温装置,每隔 2 分钟记录一次水温,连续记录 6 次,把测得的数据记录 下来。 生:小组合作进行测量并记录。 师:记录表有时不能明显看出变化规律,为了更形象直观的说明问题,我们可以用一条曲线 来表示温度的变化。曲线图的绘制方法:用横轴表示时间、竖轴表示温度,根据测量数据描点, 把描得各点用线连接起来。 生:
8、各小组根据测的的数据绘制“热水降温曲线统计图” 。 师:观察曲线图,温度是怎样变化的? 生:学生观察曲线图,思考,讨论,交流,汇报温度的变化规律。 师小结:通过探究我们分析出原因:热水刚倒入杯中时,与周围环境的温度相差很大,热量 散发得很快,当逐渐与周围环境的温差变小时,热的散发速度就减慢了。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探究热水降温过程中的水温变化规律。通过每隔 2 分钟测量 并记录一次水温,将测得的数据在方格纸上描点并绘制成曲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记录、绘 制、比较、分析,最终得出结论,经历一个完整的实验探究过程,全面提升其科学素养。 四、了解不同种类的温度计及其用途 师:在生活中还见过什
9、么样的温度计?是怎样使用的? 生:学生回忆,思考生活中见过的温度计和使用方法。 师:这些温度计和刚才使用过的有什么不一样?它有什么用途? 3 生:仔细观察图片,思考,比较,分析,讨论,交流,汇报各种不同温度计的特点和用途。 师: (播放视频资料)我们来一起了解不同种类温度计的特点和用途。 设计意图围绕温度及的主要功能,即测量温度来认识各类温度计,让学生知道生活中要根 据不同需要选择不同种类的温度计。 五、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关于冷热与温度,还有哪些想研究的问题?你还能用温 度计研究其他科学问题吗?大家可以把自己的问题和想法记录下来,课后我们可以继续探究,一 起寻找答案。 设计
10、意图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做出预测或假设的方法,使学生养成主动寻找证据进行 验证, 经过思维加工, 自己得出结论, 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去, 养成科学探究 的好习惯。 【教学后记】 2.2.热胀冷缩热胀冷缩 【教材分析】 热胀冷缩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冷和热中的第二课,热胀冷缩是热 学的基本现象, 热胀冷缩课是学生进一步理解冷和热的动手实践课程。本课结合学生的认知规 律从现象质疑,通过学生活动,得出热胀冷缩的结论,揭示生活中常见现象的本质,再联系身边 的实际应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课教学内容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研究液体受热和遇冷
11、时体积的变化。先由学生就“水在受热和遇冷时,体积会有什 么变化”这一问题作出假设,然后根据教材提示设计出实验方案,再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液 体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第二部分,研究气体受热和遇冷时体积的变化。学生在已 有经验的基础上讨论并设计出实验方案,进而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气体受热时体积膨胀,遇 冷时体积缩小。第三部分,研究固体受热和遇冷时体积的变化。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确定实 验方案,由于该实验较复杂,且酒精灯是学生第一次使用,因此教师要先做演示实验,再由学生 完成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固体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第四部分,解释生 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将学习和
12、生活密切联系,巩固所学内容。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初步理解了冷、热和温度等概念,但对常见的热学现象 不能给出科学的解释,仍然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对生活中常见的热胀冷缩基本原理以及实践操作 还不甚以解。而这些问题恰好为本课的教学设计提供了切入点,在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的探究兴 趣,达到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逐步树立“做中学”的学习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到加热和冷却会改变物体的体积。 知道大多数液体、固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会利用热胀冷缩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并能为生活生产服务。 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模仿实验,体验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3、。 能够通过设计实验,认识固体、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学会合作交流,树立“做中学”的意识。 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方法。 理解事物都有两面性的道理,学会扬长避短。 【教学重点】固体、液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难点】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的现象以及利用。 【教学准备】 Ppt液体热胀冷缩装置,各种液体,气体热胀冷缩装置,固体热胀冷缩装置,酒精灯,火柴, 冷水,热水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都是大家司空见惯的,但并不被我们所关注。可是往往在 平常的现象中,却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同学们看这两瓶水(一瓶自己
14、装的满水,一瓶是买来 的水,差一点满) ,用眼睛看能发现什么区别吗? 评价提问:这个同学观察得非常仔细,微小的差别也没有逃过大家的眼睛。满的这瓶是老师 自己装的,没满的这瓶是刚在商店买的,那为什么商家不把水装满呢?是不是仅仅这一瓶有问题 呢?其他的呢?(ppt 出示不同品牌的瓶装液体图片) 讲述:如果说一瓶有问题,可能是偶然,不可能所有的商家都有问题。任何现象的背后一定 有他的科学道理,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探个究竟,揭开商家的小秘密。老师喜欢勤动脑、 勤动手、守纪律的孩子,你们能做到吗? 引出课题:那就让我们一起出发,走进今天的课堂。 板书课题: 热胀冷缩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实例入手,通过对
15、各种瓶装液体的观察,激发学生兴趣,引发探究欲望, 使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堂,明确探究目的。 二、合作探究、归纳结论 加热和冷却对液体体积的影响 学生有理由猜测,教师 ppt 出示实验材料,学生根据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材料:锥形瓶 、玻璃管、橡皮塞、杯子、红墨水(一二组) 、酱油(三四组) 、牛奶(五 六组) 、果汁(七八组) 、冷水、热水 师生总结完善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1、在玻璃管上标记液面位置。 2、把锥形瓶放在杯子中用开水加热,液面稳定后标记位置。 3、把锥形瓶放在冷水杯子中冷却,液面稳定后标记液面位置。 实验要求: 1、音乐停,实验停。认真填写试验记录单,得出结论。 2、小心
16、不要被热水烫着,玻璃仪器要轻拿轻放。 3、一到四组浇热水。五到八组浇冷水。 (学生实验、科学实验小助理加热水,老师巡视指导,大约 10 分钟音乐停) 【板书】 液体 讲解:我们一起看看哪一组的实验记录比较有特点。 (老师将实验记录汇总到大屏幕上。 ) 提问:我们发现液面有升有降,液面上升说明液体的什么发生了变化? 讲解:体积增大(在科学上我们叫做“膨胀” ) ,所以液面上升。体积减小(在科学上我们叫 做“收缩” ) ,所以液面下降。那么液体在什么条件下膨胀,什么条件下收缩呢? 总结:热胀冷缩。绝大多数的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 做热胀冷缩。也有特殊的,比如冰。 (
17、播放冰热缩冷胀的视频) 【板书】 热胀冷缩 5 提问:为什么商家不把矿泉水装满呢?是偷工减料吗? 总结:是为了防止热胀冷缩把瓶子胀破。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合作探究不同液体受热和冷却时的体积变化,总结出液体的热胀冷缩结 论,揭密生活常见现象背后所隐藏的科学原理,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又培养学生善于观察 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态度。 三、加热和冷却对固体、气体体积的影响 提问:那是不是只有液体才能热胀冷缩呢?老师列举几个生活中的现象大家解释一下敢不 敢? 教师举例: (1)为什么夏天电杆上的电线总是弯弯的呢,工人为什么不把电线拉直呢?(电线图) (2) 小明不小心把乒乓球踩扁了急得直哭, 姐姐帮他想了
18、一个好办法?乒乓球为什么很快鼓 起了呢?(扁的乒乓球在热水中鼓起) 总结学生发言并提问:电线的确比较重,但通过工具完全可以将电线拉得很直。工人叔叔为 什么不那么做呢?乒乓球鼓起来真的是因为气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大家试着根据提供的 材料设计实验,探究固体和气体是不是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 四、探究固体和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引发学生思考:能否利用现有材料和液体实验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出示实验材料:铜 球、铁圈、酒精灯、火柴、杯子、冷水;瓶子、气球、杯子、热水、冷水 介绍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学生活动:学生汇报实验设计步骤,学生相互评价,老师评价)补充,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 实验要求:音乐停
19、,实验停。边实验边认真填写记录单。 学生实验、助理为北边每组加热水,老师巡视指导,大约 5 分钟音乐停) 设计意图分组实验既扩大了实验探究及实验结论的受众面,又培养了学生自己设计实验、 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问:由刚才你们小组的实验你知道了什么呢? 学生回答:固体、气体也能热胀冷缩。 提问:现在谁可以解释一下为什么夏天电杆上的电线总是弯弯的,冬天却是直的的呢? 为什么扁了的乒乓球放在开水中可以鼓起呢? 五、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讲解:但极个别的物体(金属锑、0-4 摄氏度的水)却与此相反,所以在总结规律时不能以 偏概全,要遵循严谨的科学态度。 科学要为生活服务,大家能不能举出几个生活中利用热胀冷缩
20、带便利的例子呢?(老师及时 评价) (篮球放在太阳下晒、轴承加工、古代修路火烧开石、加热螺帽) 提问:热胀冷缩在生活中是不是处处都造福人类呢? 讲解:生活中热胀冷缩的危害:水管爆裂、路面鼓起和断裂、夏天汽车爆胎 可见任何事都有两面性,有利有弊。微小的变化我们不经意,但是大量的微小变化聚集到一 起,量变达到质变就会给我们的生活带危害甚至灾难,我们一定要用科学知识改变生活造福人 类。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让学生认识到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 学”的道理,认识到事物都有两面性学会扬长避短,树立“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六、总结延伸 提问:通过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 教师总结:本节课
21、我们学习了加热和冷却,知道了大多数的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当给 一个物体加热或者冷却时体积就会发生变化,或许咱们用肉眼看不见,但它却真实的存在,看不 见的东西不一定不存在,存在的东西不一定看得见。为了让我们看的更远,看得更清,一定要用 6 知识不断武装自己的大脑。 设计意图通过自己总结,使学生能将所学按自己的理解方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强化 记忆,加深理解,逐渐学会归纳总结知识。 【教学后记】 3.3.水受热以后水受热以后 【教材分析】 冰、水、水蒸气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即固态、液态、气态,影响其状态变化的条件主 要有温度和压强。学生对于生活中的冰、水和水蒸气非常熟悉,也知道它们在一定
22、条件下可以相 互转化,但对于转化的具体条件和特点并不十分清楚。本课着重从受热这一条件下,揭示冰水 水蒸气转化过程的特点。本课教学内容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交流冰、水和水蒸气之间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运用多种感官,将冰、水和 水蒸气进行比较,发现三者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同时发现三者之间的联系,从而猜想冰、水和水 蒸气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 第二部分,做冰融化的实验,观察并描述冰融化成水的过程,知道冰受热以后从固态变成液 态,建立融化的概念。通过分析温度变化曲线图,认识冰融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 第三部分,继续给水加热,研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和体积的变化。在观察和描述的过程中发现: 当温度升高到
23、 100 时,水会沸腾,同时产生大量的气泡,水会变少。 第四部分,了解满壶的水烧开后产生的现象及原因。 【学情分析】 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 冰能融化成水、 水烧开了会冒气早已是司空见惯的现象, 知道冰在 0 融化、水的沸点是 100也不算难,那么这节课还有什么吸引孩子们的呢?就是科学研究的态度。 科学知识的获得都是通过科学探究得来的,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我要做什 么,并且通过实验操作而有所发现,让学生感受到本课知识并非是老师告诉的,而是在老师的引 导下自己获得的。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展开教学,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 养会有积极的影响。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与描述
24、,知道水受热以后形态会发生变化;通过测量与分析,知道在一般情况下, 当温度升高到 100 时,水会沸腾;通过比较冰、水、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知道冰、水、 水蒸气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 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用所给的实验器材进行科学探究,能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能用温度 变化曲线图记录信息,并加以分析,得出结论。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能 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乐于为完成探究活 动,分享彼此的想法。 让学生了解并意识到人类对科学的探究推动了科学的发展进步。 【教学重点】了解融化和沸腾的条件。 【
25、教学难点】利用曲线图,分析冰融化和水沸腾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烧杯、水、冰块、铁架台、温度计、石棉网、三脚架、酒精灯、火柴。 7 学生温度变化曲线图、烧杯、冰块、铁架台、温度计、石棉网、三脚架、酒精灯、火柴、 彩笔、秒表。 【教学过程】 一、创境导入 师:老师说一个谜语请大家猜一猜是什么:我会变。太阳一晒,我就变成汽;遇冷会变成冰 雪。平时我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大海里咆哮。万物生长离不开我,我会造福人类, 也会给人类带来灾害。同学们猜出我是谁了吗?(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教师出示水的图片,并 出示课题。 ) 设计意图创设轻松开放的学习情境,通过猜谜语,调动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