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统编)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11 古诗三首 教案(含2课时).doc

  • 上传人(卖家):harry
  • 文档编号:139630
  • 上传时间:2019-08-09
  • 格式:DOC
  • 页数:19
  • 大小:336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统编)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11 古诗三首 教案(含2课时).doc》由用户(harry)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统编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11 古诗三首 教案含2课时 统编 部编版五 年级 上册 语文 11 古诗 教案 课时 下载 _五年级上册_部编版(统编版)_语文_小学
    资源描述:

    1、 精品教育资料下载;上传您的资料还可赚现金!快来 看看吧 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爱国情深爱国情深 我们的祖国,高山巍峨,雄伟的山峰俯瞰历史的狂风骤雨;暮色苍茫,任凭 风云掠过,坚实的脊背历经岁月的沧桑,却依旧从容不迫。我们的祖国,地大物 博,秀美的风光孕育了瑰丽的传统文化,大漠收残阳,明月醉荷花,广袤大 地上多少璀璨的文明还在熠熠闪耀。 我们的祖国, 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去赞美、 去爱戴、去呵护。 爱国情是一种最朴素的情感,它深藏在每一个人的心底。不信,你看那一句 句美妙的诗行,流露了诗人们真切的爱国情;那一声声高亢的呐喊,展示了少年 中国的英姿,蕴含着对中国少年的期望;那一座千疮百孔的园林,见

    2、证了祖国凋 敝的昨日;那一位位扎根海岛的战士,用青春和热血守卫海疆,无怨无悔。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虽然形式不同, 但是都反映了一个相同的主题爱国情 深。爱国情人人具有,学生也很容易从不同的文章中体会到。因此教师在教学的 过程中应以朗读为基础,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再去分析不同 的文章在表达爱国情时的差别,从而加深对爱国情的理解。 分类分类 内容内容 课时课时 教学要点教学要点 课文课文 古诗三首 2 掌握诗歌断句的方法, 学习朗读诗歌的 技巧;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 作者的情感;品味诗歌语言,把握诗句运用 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 少年中国说 (节选) 2 学会给文言文断句

    3、,把课文读通读顺; 结合重点语句把握排比修辞的表达效果; 了 解象征手法,体会象征意义;受到爱国思想 的鼓舞。 圆明园的 毁灭 2 抓住关键词句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 和被毁灭的过程,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体 会运用对比手法的好处;激发爱国情感。 精品教育资料下载;上传您的资料还可赚现金!快来 看看吧 小岛 1 了解战士们不畏艰苦在岛上种菜的事 迹,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掌握概括课文主要 内容的方法,能复述课文。 习作习作 二十年后的 家乡 2 合理大胆地想象, 巧妙运用对比的写法 展现家乡的变化。 语语 文文 园园 地地 交流平台 1 做到朗读时能读出课文蕴含的充沛感 情;区分词语的不同感情色彩

    4、,并会恰当运 用;区分顿号和逗号的不同用法,并能正确 运用。 词句段运用 书写提示 日积月累 11 古诗三首古诗三首 文本分析:文本分析: 示儿是一首绝笔诗,传达出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 国情怀,揭露了诗人一生的心愿,倾注了诗人满腔的悲愤,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 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题临安邸通过描写当时南宋 统治集团在临安苟且偷生,不思收复被金兵侵占的大片土地的荒淫生活,表达了 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无比忧虑, 以及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和严厉谴责。 己亥杂诗 以祈祷天神的口吻,呼唤如风雷般的变革,以打破清王朝束缚思想、扼杀人才造 成的死气沉沉的局面,揭露了诗人解放人才

    5、、变革社会、振兴国家的愿望。学习 诗歌,重点在于朗读理解,难点在于体会情感。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诗歌时要注 意诗句的停顿、语调和重音等,要求学生能读出情感;在理解诗意时,教师要引 导学生运用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和联系背景资料等方法;在体会诗歌表达的情 感时则要将三首诗进行比较,发现三首古诗表达的情感的细微差别。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乃、熏、亥”等 5 个生字,会写“祭、杭、恃”等 8 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默写示儿。 3.通过看注释、查资料、联系上下文理解重要字词的意思,进而完整理解诗 精品教育资料下载;上传您的资料还可赚现金!快来 看看吧 意,想象诗歌描绘的

    6、画面。 4.感受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把握诗意,体会诗歌抒发的情感,比较分析三首诗歌在情感表达上的差异。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赏析名句,感悟其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2 课时 示儿示儿 1.会认、会写“祭、乃”2 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示儿这首诗,理解字词,理解诗歌大意。能背诵、默写 这首诗。 3.借助注释、查资料、展开想象等方法来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 情感。 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语感。 1.朗读、背诵、默写示儿这首诗。 2.理解诗句,想象画面,感受诗歌意境。 3.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

    7、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自然过渡到课文的学习。 导语:导语:同学们,说到“爱国情怀”,你们的脑海中会浮现出哪些热爱祖国的 仁人志士的形象?(学生自由回答后,教师出示屈原、陆游、戚继光、林则徐、 邓世昌、赵一曼等人物画像。)看来,同学们对历史上的爱国英雄从没忘怀。是 的,作为中国人,热爱我们的民族,热爱我们的祖国,是我国几千年来的优良传 精品教育资料下载;上传您的资料还可赚现金!快来 看看吧 统,是千千万万人民最永恒的情感,是各族人民最重要的精神支柱。今天,我们 将要穿越到南宋那个国土失守、朝廷苟安的时代,去听听著名爱国诗人陆

    8、游临终 前对儿子的叮嘱。 2.播放朗读音频,学生听读古诗,进入古诗意境。 3.教师出示示儿,学生齐读诗歌,理解诗题。 明确:明确:“示”,把事物摆出来或指出来使人知道;“儿”,儿子。组合起来 就是“把(写的诗)拿出来给儿子看”的意思。 思考:思考: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写诗给儿子看的呢?告诉了儿子什么事情呢?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了解示儿的作者和写作背景,激发学习诗歌的兴趣。 (1)教师指名介绍作者,检测预习情况。 陆游陆游(11251210) 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 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是我国现存诗歌数量最多的诗人。陆游工诗、词、 文,长

    9、于史学,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 (2)教师介绍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写作背景 1126 年, 金国攻陷了北宋的都城东京开封府 (今河南省开封市) 。 北宋灭亡了,淮河以北整个地区沦陷在金人的铁蹄下,重建的宋王朝偏安江南, 只剩下半壁河山,故称南宋。从国土沦陷的那一天起,人们就在苦苦地等着、盼 着朝廷的军队能够北上抗金,收复失地,解救那些在敌人的铁蹄下挣扎的父老乡 亲,实现九州统一的夙愿。可是,南宋政府不但不发愤图强,收复失地,反而任 命臭名昭著的汉奸秦桧做宰相,一味向金人屈膝求和。这种局面,当然是一向反 对民族压迫的广大人民所不能容忍的,因此不知有多少优秀儿女挺身而出,展开

    10、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而陆游则是他们在文学战线上的杰出代表。 陆游写下这首 示 儿诗的时候,九州破碎已经整整 84 年了。 示儿示儿 为陆游的绝笔诗,作于宋宁宗嘉定二年十二月(1210 年元月)。 此时陆游八十五岁,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给儿子们写下了这首诗。这既是诗人 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 2.学生自由朗读,小组交流。教师提出交流要求: 读准字音,识记生字。圈出不理解的字词,小组交流。 精品教育资料下载;上传您的资料还可赚现金!快来 看看吧 3.教师检查预习及交流情况,重点解决生字识记、书写及词语的理解。 (1)学生识记、书写生字。(边读边用手在课桌上写,读准写准。) 家祭

    11、 (j) 乃 翁(ni) (2)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释词语并在班上交流,教师适时纠正。 结合课本上的注释,理解“示儿”“元”“九州”“王师”“乃翁”等词 语。 补充解释: 万事空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但但只是。 同同统一。无忘不要忘记。定定平定。 中原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家祭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4.学生熟读全诗。 (1)运用多种方式诵读诗歌听音频、看视频朗读,教师范读,指名读, 小组齐读,全班齐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等。注意读好停顿、节奏、韵脚。 (2)学生尝试划分节奏,标出重音。 (3)结合写作背景和诗意讨论、交流朗读的语气及感情。 预设:预设:(1)朗读节奏:死去/元知万事/空

    12、,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 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语气及情感: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临终前对儿子的遗嘱,所 以要以愤慨、悲伤的语气来缓缓地读。要读出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 烈的爱国热情。 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并用简笔画画出来。 过渡:过渡:刚才我们了解了作者和写作背景,梳理了诗的大致意思,体会到这首 诗具有很强的画面感。现在,我们不妨拿起笔把诗人病危时将儿子喊到病床前诉 说遗愿的情景描绘出来。 2.同桌互相谈谈简笔画的创意,展示简笔画。 3.教师选出较好的简笔画展示,引导探究。 (1)陆游病危时的情景怎样?他

    13、临终前最牵挂的是什么?(病入膏肓、气 息微弱;九州同。) 精品教育资料下载;上传您的资料还可赚现金!快来 看看吧 (2)陆游为什么而悲?(中原没有收复,祖国没有统一。) (3)陆游临终前对儿子的嘱托是什么?(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 翁。) (4)看到这幅画,你觉得陆游是怎样嘱咐自己的儿子的?(吃力地,用尽 了最后一丝气力。) (5)陆游一遍又一遍地嘱咐自己的儿子,他为什么在临终时还念念不忘收 复中原、统一国家的事?(出于对国家的热爱。) 4.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采用第一人称说说画面内容。 示例:示例:我本来知道,当我死了以后,人间的一切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 痛心的是我没能亲眼

    14、看到祖国的统一。我相信,大宋的军队一定会收复中原的, 一定会的! 到了那一天, 你们一定要在举行祭祀时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让我也能高兴高兴。 四、品读欣赏,深入探究四、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1.理解首句,想象情景。 (1)结合写作背景和画面内容,说说陆游去世前的情景、气氛。 示例:示例:1210 年 1 月的一天,屋外寒风凛冽,屋内烛光昏黄,全家沉浸在悲 伤之中,已经 85 岁的陆游躺在床上,气若游丝。 (2)这时的陆游对死亡有怎样的认识? 明确:明确:此时的陆游豁达地认识到“死去元知万事空”。 思考:思考:(1)“万事空”体现了陆游什么样的生死观?(陆游面对生死极其 豁达,他告诉儿子

    15、:人死之后,万事皆空,再无牵挂。) (2)对“死”极其豁达的陆游面对死亡真的是“万事皆空”,无话可说? (不是。) (3)这句诗中哪个词为下面的诗做了铺垫?并且暗示诗人还有话要叮嘱? (“元知”。) 2.理解第二句,体会情感。 过渡:过渡: 是什么事让诗人陆游在临终时还念念不忘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句 诗。 (1)学生多读几遍诗句,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精品教育资料下载;上传您的资料还可赚现金!快来 看看吧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句,体会情感。 示例:示例: 师:师:同学们刚刚反复朗读了诗句,你们觉得把“但”换成“还”或“又”好 不好?为什么? 生:生:不好。因为“但”说明仅仅只有一件事

    16、,没有其他的,突出了其重要性。 而且“但”字将上下两句紧密衔接起来,换成“还”或“又”之后就没有这个效 果了。 师:师:这句诗中的哪个词能作为全诗的诗眼? 生:生:悲。 师:师:对,就是这个字。谁能说一说“悲”是什么意思呢? 生:生:悲伤,悲愤。 师:师:陆游“悲”的是什么?是对生命的留恋,是对财物的牵挂,还是对子孙 的不舍? 生:生:为中原没有收复,祖国没有统一而悲伤。 生:生:为金人的烧杀抢掠而悲愤。 生:生:为老百姓流离失所、背井离乡,甚至家破人亡而悲痛。 生:生:还有对当朝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 师:师:那从这个“悲”字中,同学们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 生:生:我感受

    17、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师:师:请同学们再齐读前两句诗,感受一下诗人深沉的爱国情。 3.理解后两句,明确愿望。 过渡:过渡: 这深沉的爱国情真是让人感动。虽然陆游对南宋朝廷和军队苟且偷安 非常愤慨,可他依然对南宋朝廷和军队“王师”充满希望。 (1)陆游在临终时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学生齐读:“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2)中原的恢复、祖国的统一,靠谁呢?(学生答:王师。)那些受苦受 难、欲哭无泪的百姓需要谁去拯救呢?(学生答:王师。) (3)我们从哪句诗中看出陆游对“王师”的期望?(学生齐读:“王师北 定中原日。”) 精品教育资料下载;上传您的资料还可赚现金!快来 看看吧

    18、(4)读到“王师北定中原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怎样理解“北定中原” 的意蕴? 明确:明确:表明陆游最大的愿望是收复失地、平定中原、统一祖国。他最牵挂 的是祖国的统一,最渴望的是平定中原。表明陆游虽然看不惯王师醉生梦死, 但坚信王师一定会收复失地、 平定中原、 统一祖国。 表明陆游一生都坚持抗金, 几十年来矢志不渝,至死也不绝望。 (5)“王师北定中原日”是陆游对“王师”的期望,那他对家人有什么期 望?(学生齐读:“家祭无忘告乃翁。”) (6)从诗人的期望中我们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明确:明确:诗人临终作诗,不说别的家常话,却只说“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对 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却只嘱咐他们在家

    19、祭时别忘了把平定中原的消息告诉他。这 是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感啊! 4.教师小结。 小结:小结:这首诗,作为一份遗嘱,无愧于诗人爱国的一生。一个人在病榻弥留 之际,回首平生,百感交集,环顾家人,儿女情深,要抒发的感慨、要留下的话 语是千头万绪的。而诗人却不说别的家常话,只说“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只叮 嘱儿子们家祭时别忘了把“北定中原”的胜利消息告诉他。这是难能可贵的。全 诗字字发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诉,悲愤交集,真挚感人,表现了诗人 深厚、真诚的爱国之情。 五、课堂延伸,文化积累五、课堂延伸,文化积累 1.引导学生回顾陆游一生所写的爱国诗词。 (教师出示资料。) 在 20 岁的时候,陆游立

    20、下了这样的志向:“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在 48 岁的时候,陆游从军边关,在漫天飞雪和凛冽的寒风中,他这样高唱: “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寸赤心惟报国。” 在 52 岁的时候,他因为主战而被罢官,遭受迫害,大病不起,他仍然坚定 地说:“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在 68 岁的时候,这位年将古稀的老人终日缠绵病榻,可是他魂牵梦绕的依 然是: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 精品教育资料下载;上传您的资料还可赚现金!快来 看看吧 1210 年的寒冬,这位 85 岁老人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窗外,是北风凄厉的 呼号;屋内,昏暗的烛火下烛泪在

    21、流淌。面对着床前哀戚的儿孙,这位老人留下 了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 告乃翁。” 2.学生搜集有关陆游的其他诗作,回顾陆游 85 年人生道路上留下的心声, 感悟其情怀。 3.学生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六、作业设计,巩固提高六、作业设计,巩固提高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题临安邸己亥杂诗题临安邸己亥杂诗 1.会认“熏、亥、恃、擞”4 个生字,会写“熏、杭、亥、恃、哀、拘”6 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题临安邸和己亥杂诗。 3.理解两首诗中的重点词语,进而把握诗意。 4.感受诗歌意境,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1.理解诗句,想象画面,体会诗歌的

    22、意境。 2.体会两首诗表达的情感。 3.反复诵读,在比较欣赏中探讨本课三首诗的异同,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背诵示儿,抽查和齐背相结合。 导语:导语:同学们,上节课上我们学习了凝聚着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执着、深 沉、热烈、真挚的爱国激情的示儿。(出示课件:陆游示儿图。)看着这幅 精品教育资料下载;上传您的资料还可赚现金!快来 看看吧 图,请同学们带着感情来吟诵示儿。 2.引入新课。 过渡:过渡:我们学习示儿时,就知道陆游将“北定中原”的希望寄托于南宋 的王师。在这期间,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那里的老百姓生活悲惨,颠沛流

    23、离, 甚至家破人亡。而南宋的王师在干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位南宋 爱国诗人林升题写在旅店墙壁上的一首诗题临安邸,也许我们能从中找 到答案。(板书:题临安邸。) 二、学习古诗,体会诗情二、学习古诗,体会诗情 1.理解诗题,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1)结合注释理解诗题。 明确:明确:题,题写。临安在今浙江杭州,曾为南宋都城。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 梁后, 南宋统治者逃亡到南方,建都于临安。邸,旅店。所以,诗题的意思是“题 写在临安旅店(墙壁上)的诗。” (2)介绍作者。 林升林升(11231189) 字云友,又名梦屏,温州平阳人,南宋诗人。 (3)介绍背景。 创作背景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南宋

    24、士人林升所作, 此诗写在南宋京城临安的一家旅舍 的墙壁上,是一首“墙头诗”,疑原无题,此题为后人所加。 时代背景时代背景 南宋绍兴二年(1132 年),宋高宗赵构第二次回到杭州,这个 水光山色冠绝东南的“人间天堂”被他看中了,于是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士子商 人,在以屈辱换得苟安之下,大修楼堂馆所,大肆歌舞享乐,沉沦于奢侈糜烂的 腐朽生活中。几十年中,他们把临时苟安的杭州当作北宋的汴州(今河南省开封 市)。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 2.认识生字,理解重点字词。 (1)认识生字“熏”和“杭”,注意区分“熏”和“黑”“杭”和“抗”。 (2)运用上节课上学习的理解字词的方法自主学习题临安邸中的

    25、重点 字词。 预设:预设:这首诗中的“熏”和“直”较难理解,教师在教学中要重点引导学生 理解。熏,吹,用于温暖馥郁的风。直,简直。 精品教育资料下载;上传您的资料还可赚现金!快来 看看吧 3.熟读全诗。 (1)学生先自读诗歌,再听音频,对照比较,师生评议。 (2)根据评议的结果划分节奏,标出重音。 明确朗读节奏:明确朗读节奏: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 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3)带着节奏朗读诗歌,教师引导学生感悟诗歌表达的感情。 示例:示例:你认为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首诗?(学生:愤怒、谴责的 语气。)为什么?(学生发言后,教师引导学生解读写作背

    26、景。)我们对比一下 这两幅地图来加深我们的感受,(教师出示地图。)第一幅地图是被金人侵占前 的宋朝,被称为北宋,东京开封府(旧为汴州)是它的京都;第二幅地图是已经 少了半壁江山后的宋朝,称为南宋,杭州是它的京都。看了这两幅图,你们有什 么感受呢?(学生:国土大部分被人侵占,昔日的繁华已成过眼云烟,这多么令 人痛心啊!)而那些达官显贵在干什么?(学生:饮酒作乐。)诗人林升看到如 此情景,心中感慨万千,怎能不忧伤、不悲愤呢? 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1.品读想象,理解诗意。 (1)结合注释推断诗句的意思。 (2)结合课本上的插图想象每句诗描绘的具体画面。 (3)教师引导学生用

    27、描述性的语言说说诗句的意思。 示例:示例: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西湖边的游客都是些达官贵 人,他们通宵达旦唱歌跳舞,寻欢作乐,纸醉金迷,这种乌烟瘴气什么时候才能 罢休?暖洋洋的春风把游人吹得醉醺醺的,他们忘乎所以,只图苟且偷安,忘记 了中原失地, 忘记了北方受苦受难的臣民, 简直把繁华的杭州当成了昔日的汴州。 2.品析诗句,体会情感。 (1)品析“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学生自读自悟。 学生先同桌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教师在学生交流时随机点拨。 交流示例:交流示例: 精品教育资料下载;上传您的资料还可赚现金!快来 看看吧 师:师:你们从“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

    28、时休”的诗句中看到了怎样的景 象? 生:生:看到了碧绿的青山一座连着一座,西子湖畔歌舞升平,南宋的权贵们整 日游山玩水、饮酒作乐。 师:师:你们从“几时休”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心情? 生:生:愤怒! 师:师:是的,“西湖歌舞几时休”是诗人对权贵们愤怒的谴责。 联想情景,体会情感。 预设:预设:教师引导学生联想画面,启发学生思考。假如你就是诗人林升,看到 眼前的景象,你会不会愤怒?假如让你对南宋的统治者说几句话,你会说什么? 教师小结。 小结:小结:诗的首句“山外青山楼外楼”描写了祖国大好河山,表现出的是一种 乐景。接下来的“西湖歌舞几时休”却让诗人触景伤情。“休”字掷地有声,不 但暗示了诗人对现

    29、实社会处境的心痛,饱含着诗人对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 只求苟且偷安、 一味纵情声色、 寻欢作乐的愤慨之情。 这里, 诗人运用反问手法, 不但强化了自己对这些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慨之情, 也更加表现出诗人因为 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而产生的忧伤之感。 (3)品析“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预设:预设:这两句诗中的“暖风”“游人”和“醉”是理解的难点,要想让学生 真正读懂这两句诗,教师应先引导学生弄清楚这三个字词的含义。 “暖风”在这里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的淫靡 之风)。 “游人”是普通的游人吗? 明确:明确:我们结合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看出诗中的“游人”绝非一般的

    30、老百 姓,而是指那些成天游山玩水、歌舞升平、醉生梦死,把中原失地、把生活在水 深火热之中的老百姓全都忘记了的达官贵人。 “醉” 字刻画出了 “游人” 怎样的状态? (学生答: 纸醉金迷、 醉生梦死。 ) 还有没有更加深刻的含义?(学生答:暗含着永远也醒不过来的意思。) 过渡:过渡:理解了这三个字词的意思以后,我们就能体会到诗人内心的情感。请 精品教育资料下载;上传您的资料还可赚现金!快来 看看吧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由交流后派代表在班级发言。 交流示例:交流示例:前一句揭露了南宋统治者醉生梦死的丑态, 后一句表达了作者对 这些苟且偷安、不思国政的南宋统治者的愤慨,辛辣的讽刺中蕴含着极大的愤

    31、怒 和无穷的隐忧。 3.交流感悟,升华诗情。 (1)读着这首诗,你感受到了诗人一颗怎样的心?(学生答:爱国。)他 的爱国之心体现在对祖国命运的担忧,对老百姓痛苦生活的担忧。(板书:忧国 忧民。) (2)面对终日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们,面对中原失地上苦苦挣 扎、度日如年的老百姓,面对虎视眈眈的侵略者,你想对谁说些什么? 预设:预设:学生畅谈体会,教师随机点评。 四、运用方法,自主学习四、运用方法,自主学习 1.谈话导入,过渡到己亥杂诗的学习。 过渡:过渡:面对国土的沦陷,面对人民的不幸,一个又一个爱国志士站了出来。 陆游爱国心切,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仍心心念念着国家安定统一; 林升忧国忧

    32、民, 对贪图享乐的南宋统治集团予以辛辣的讽刺;龚自珍关心国计民生,在昏沉、愚 昧、一片死寂的现实状况下发出一声怒吼,如同黑夜中一道犀利的闪电,划破长 空、光照千秋。来,让我们一起学习这首气势磅礴的己亥杂诗。 2.解诗题,明背景。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自读自悟。 (2)指名读课题,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解释诗题。 师:师:中国古代用天干地支纪年法,本诗所指的“己亥年”是 1839 年。这一 年龚自珍辞官南下,一路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成 315 首日记体组诗。 因为都写于己亥年,所以这 315 首诗都称为(学生读课题: 己亥杂诗。) (3)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了解作者: 龚自珍龚自珍(

    33、17921841) 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他主张 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他的诗文主张“更法” “改图”,揭露了清朝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誉为“三百年来第一 精品教育资料下载;上传您的资料还可赚现金!快来 看看吧 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 300 余篇,诗词近 800 首,今人辑为龚自 珍全集。 介绍背景: 这首诗是己亥杂诗中的一首,作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 年,己亥年)。 这一年作者 48 岁,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属,又往返一次, 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 景生情,思绪

    34、万千,即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于是诞生了己亥杂诗。 3.初读诗歌,夯实基础。 (1)教师出示古诗,学生自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教师检查学生自主朗读情况,适时正音。 预设:预设:“亥”读 hi,不读 gi;“恃”读 sh,不读 s;“喑”读 yn,不 读n;“重”读 chng,不读 zhng;“擞”读 su,不读 shu;“降”读 jing, 不读 xing。 (3)理解重点字词。 九州九州中国的别称之一,最早见于先秦典籍尚书禹贡。 生气生气活力,生命力。诗中指朝气蓬勃的局面。 (4)指名读诗,引导学生读好诗句的停顿和节奏。 明确朗读停顿:明确朗读停顿: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

    35、/可哀。我劝/天公 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4.教师出示自学提示。 自读古诗,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观察课本上的插图,再读诗句,想象画面。 小组交流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5.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引导赏析古诗。 (1)学生自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句表达的情感。 (2)展示交流,教师释疑解惑。 过渡:过渡:通过学习前两首诗,同学们基本掌握了理解诗意、体会情感的方法, 大家对这首诗的理解比较透彻。现在请大家一起来说说自己对诗歌的理解,交流 学习中遇到的疑问。 精品教育资料下载;上传您的资料还可赚现金!快来 看看吧 预设一:预设一: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

    36、喑究可哀。 诗意:诗意:神州大地要呈现蓬勃生气,必须依赖“风雷”的威力,除旧布新,像 现在这般万马齐喑的局面,实在太沉寂、太可悲了。 交流疑问:交流疑问: “风雷”在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应该怎样理解它的比喻义? 明确:明确:“九州生气恃风雷”这句诗表明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即要 想使中国大地变得生气勃勃就需要借助“风雷”的力量。显然此处的“风雷”并 不是指的自然现象,而是指能给社会带来巨大变革的力量。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 可以知道“风雷”喻指的是新兴的社会力量、尖锐猛烈的改革。(教师板书:风 雷变革。) 诗人强力呼唤社会变革的原因是什么?(生齐读:万马齐喑究可哀。) “万马齐喑”有什

    37、么深刻含义?它比喻了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预设:预设:“万马齐喑”既是全诗的教学重点、难点,又是关键点。这个意象所 表达的情感“哀”既是上文“九州生气恃风雷”的原因,也是下文“我劝天公重 抖擞”的基础。抓住这个词也就抓住了教学的重点。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将语言 文字的训练落实到位,而且要激发学生情感的震荡与共鸣。教师要抓住语言训练 的关键点、 内容理解的重点、 学生学习的难点, 进行扎实的、 有层次的语言训练。 明确:明确:“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 扼杀,到处是昏沉、愚昧、一片死寂的现实状况。 从“哀”字可以体验到诗人怎样的情感?(痛惜之情与爱国之心。) 预

    38、设二: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诗意:诗意:我请求天公再振作一下精神,为神州大地送来各种英杰俊才,以拯救 祖国的大好河山。 交流疑问:交流疑问: 朗读这两句诗的时候应用怎样的语气?(深切的悲愤和满怀的激昂。) 为了改变“万马齐喑”的局面,诗人认为应该怎么办?(生齐读:“我劝 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明确:明确:诗人在召唤巨大的社会变革的到来,期待生气勃勃的新局面出现。而 新局面是不可能自动出现的,要依靠人才去打破旧世界、缔造新世界。所以诗人 精品教育资料下载;上传您的资料还可赚现金!快来 看看吧 要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不拘一格”是什么意思?具体指的是什么?

    39、预设:预设: 学生要想理解 “不拘一格” 的意思, 就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理解。 明确:明确:诗人所处的时代是清朝末年,当时清政府用死板、单一、陈旧的科举 制度来选拔人才,用“四书五经”来禁锢人们的思想。所以这里的“不拘一格” 指的是打破死板、陈旧的制度,选拔任用各个方面的人才。 这两句诗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试着赏析。 明确:明确: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杰出人才的涌现, 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着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 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 6.朗读背诵,体会情感。 7.教师小结,升华诗歌表达的情感。 小结:小结:全诗以

    40、一种热情洋溢的战斗姿态给予清朝当政者讽谏,既揭露矛盾、 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鲜明地表现出了诗人心中对国家未来命运的 关切和希望当政者能够广纳人才,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强烈的现实意义。 五、对比阅读,整体回顾五、对比阅读,整体回顾 1.分析比较,阅读感悟。 过渡:过渡: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我们共同学习了前两首诗,同学们掌握了一 些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自学了第三首诗。通过品读、理解、感悟, 同学们理解了诗意,体会了诗人表达的情感。现在我们将这三首古诗比较一下, 看它们有些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1)学生齐读三首古诗。 (2)填写表格,比较异同。(教师出示表格。) 精品教

    41、育资料下载;上传您的资料还可赚现金!快来 看看吧 相同点:这三首古诗都表现了深沉的爱国情。 不同点:示儿是临终遗愿,遗恨不能看到祖国统一;题临安邸是对 统治者的谴责、讽刺,对百姓命运的担忧;己亥杂诗是深情呼唤,亟待通过 变革振兴国家。 2.对比阅读,感悟情感上的细微差别。 六、背诵积累,作业设计六、背诵积累,作业设计 1.积累有关爱国的诗句。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感悟陆游之“悲”情 师:师: 诗人临终之时仰天长叹 “但悲不见九州同” , 你是如何理解这个 “悲” 字的呢? 生:生: 这是国家破碎的悲痛, 作者为在有生之年没有见到国家统一而感到痛心。 生:生:因为大片领土被金兵占领,中原遗

    42、民沦为亡国奴,诗人痛不欲生。 师:师:这是为国家担忧的悲痛,就像杜甫说的 生:生: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生:生:这个“悲”还有诗人因人民流离失所、背井离乡而产生的悲伤。 生:生:他曾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道“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 师又一年”。 师:师:“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这一望啊,就望了 84 年,整整 84 年啊!同 学们,84 年中,百姓要忍受多少的折磨啊,诗人不禁长叹(生接“但悲不 见九州同”。)84 年中,百姓要承受多少的苦痛啊,诗人不禁写下(生接 精品教育资料下载;上传您的资料还可赚现金!快来 看看吧 “但悲不见九州同”。)84 年中,百姓要流下多少的血泪啊,诗人

    43、含泪吟诵 (生接“但悲不见九州同”。) 师:师:除了对山河破碎的悲痛和人民生活苦难的悲伤,你还能从“悲”中读出 什么呢? 生:生:还有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的悲愤。 生:生:林升就写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 只把杭州作汴州。” 师:师:陆游也曾在关山月中写道:“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南宋朝廷偏安一隅, 不问人民死活的悲愤之情。 生:生:虽然诗人也曾上战场杀敌,可是自己因为年老不能看到九州统一,悲里 还有一种叹息之情。 师:师:说得非常好,诗人壮志未酬,不能再披戎装,亲自杀敌,他在诉衷情 中写道(教师出示课

    44、件,师生齐读。)“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师:师:诗人因山河破碎而悲痛,因遗民泪尽而悲伤,因朝廷无能而悲愤,因壮 志未酬而悲叹。所有的感情都包含在一句中 生:生:但悲不见九州同。 赏析:赏析:诗言志,歌咏言。学诗就是要走进诗人的内心,体会诗人的情感,这 样才能读得入情入境。上面的片段中,教师紧扣一个“悲”字,以点带面,通过 了解诗人生平,巧妙地拓展相关的诗句,学生在教师营造的氛围中逐渐体会了诗 人悲痛、悲伤、悲愤、悲叹的丰富感情,思维“向青草更青处漫溯”。一个“悲” 字的教学,让诗人的爱国情感得到了充分彰显,在学生的心中建构了一个有血有 肉的伟大形象,而这些诗句的拓展也为后续教学中的说话环

    45、节做了铺垫。 由于古诗的语言艰涩,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中不容易引起学 生的兴趣, 古诗教学往往收效甚微。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 我认真地解读了新课标, 从中悟出了一些方法并把它们付诸我的这节诗歌教学中,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在本次古诗教学过程中,我遵循以阅读记诵为主和整体感知、把握大意的原 则。在具体方法上包括:以学生的自主诵读为主,淡化教师的讲解;重视学生对 精品教育资料下载;上传您的资料还可赚现金!快来 看看吧 作品的诵读;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使课内诵读与课外诵读相结合;对教材进 行适度拓展; 把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力和语言感觉力结合起来; 从作品意象入手, 体验作品的情感意

    46、蕴;创设情境,运用感性化的教学手段(如 PPT 演示、图片、 声音、范读、齐读等方式)渲染意境。 教学之后,我还反思了自己在古诗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那就是对学 生课外诵读的培养不够。课外阅读记诵是一个积累的过程,通过课外诵读不断地 积累,可以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感悟能力,可以丰富学生的古典文化的修养, 也可以使学生的心灵得到陶冶净化。因此,教师应该特别关注学生课外阅读记诵 古诗的情况,对诵读过程和结果进行科学的检测与评价。检测的形式可以灵活多 样,最好采用寓教于乐的形式,比如通过游戏展开竞赛,比一比谁背的古诗多, 谁读得好。在课堂上也应该经常诵读学过的古诗,温故知新。教师在评价学生的 表现时,应正确对待个体差异。对记诵能力强的学生及时表扬,对有待提高的学 生加以鼓励,培养、呵护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统编)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11 古诗三首 教案(含2课时).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39630.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