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3矩形、菱形、正方形-教案(1).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0-2021学年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3矩形、菱形、正方形-教案(1).doc》由用户(孙红松)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2021 学年 沪科版 数学 年级 下册 19.3 矩形 菱形 正方形 教案 下载 _八年级下册_沪科版(2024)_数学_初中
- 资源描述:
-
1、1 / 6 矩形、菱形、正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 【教学【教学内容内容】 菱形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 2灵活运用菱形的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 2灵活运用菱形的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请看演示:(可用事先按如图做成的一组对边可以活动的教学准备进行演示)如图,改变 平行四边形的边,使一组邻边相等,从而引出菱形概念。 让学生举一些日常生活中所见到过的菱形的例子。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2、菱形的性质 性质 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例 1:如图所示,在菱形 ABCD 中,已知A60,AB5,则ABD 的周长是() A10 2 / 6 B12 C15 D20 解析:根据菱形的性质可判断ABD 是等边三角形,再根据 AB5 求出ABD 的周长。 四边形 ABCD 是菱形 ABAD 又A60 ABD 是等边三角形 ABD 的周长3AB15 故选 C。 方法总结:如果一个菱形的内角为 60或 120,则两边与较短对角线可构成等边三角形, 这是非常有用的基本图形。 性质 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例 2:如图所示,在菱形 ABCD 中,对角线 AC、BD 相交于点 O,BD12cm,A
3、C6cm, 求菱形的周长。 解析:由于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所以要求其周长就要先求出其边长。由菱形性质可知, 其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因此可以在直角三角形中利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 解:因为四边形 ABCD 是菱形 所以 ACBD AOAC,BOBD 因为 AC6cm,BD12cm 所以 AO3cm,BO6cm 在 RtABO 中,由勾股定理,得: AB(cm) 所以菱形的周长4AB43 512 5(cm) 方法总结:因为菱形的对角线把菱形分成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所以菱形的有关计算问 题常转化到直角三角形中求解。 3 / 6 探究点二:菱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例 3:如图所示,在菱形 ABCD 中
4、,点 O 为对角线 AC 与 BD 的交点,且在AOB 中, AB13,OA5,OB12。求菱形 ABCD 两对边的距离 h。 解析: 先利用菱形的面积等于两条对角线长度乘积的一半求得菱形的面积,又因为菱形是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其面积等于底乘高,也就是一边长与两边之间距离的乘积,从而求得两对 边的距离。 解:在 RtAOB 中,AB13,OA5,OB12 即 SAOBOAOB51230 所以 S菱形ABCD4SAOB430120 又因为菱形两组对边的距离相等 所以 S菱形ABCDABh13h 所以 13h120,得 h 方法总结:菱形的面积计算有如下方法: (1)一边长与两对边的距离(即菱形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