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语文考前冲刺专题复习:小说阅读题型及答题角度总结.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高考语文考前冲刺专题复习:小说阅读题型及答题角度总结.docx》由用户(春光无限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高考 语文 考前 冲刺 专题 复习 小说 阅读 题型 答题 角度 总结 下载 _三轮冲刺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2021 高考语文考前冲刺专题复习:小说阅读题型及答题角度总结 一、手法类 (一)情节的叙述手法 思考角度: 1.叙述人称和叙述视角 第一人称(有限视角) 第二人称 第三人称(全知视角) 2.叙述方式 倒叙、插叙、补叙、平叙 3.结构特点 以为线索(双线结构明暗线交织) 以为话题引入故事 通过对话推进故事情节(内心独白自述) 穿插景物描写(景物描写和人物讲述相结合) 蒙太奇式(各个场景之间来回转换) 铺垫、悬念、伏笔与照应、突转、意外与巧合、对比或衬托、抑扬 (二)人物塑造手法 思考角度: 正面描写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细节描写等 侧面描写(形成了对比或衬托) (三)主旨呈现特点 思考角度:
2、 小中见大 卒章显志 (四)语言特点 思考角度: 语言风格:幽默风趣、口语化等 散文化笔法 (五)环境描写的特点(手法) 思考角度: 动静、虚实、色彩、点面、感官、写景顺序(远近、俯仰、时间顺序等)、白描 例 1: 窗棂上桂串红辣在叙述故事时有哪些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5 分) 以第三人称全知全能的视角叙述故事,这样写更能全面细致地描述老太太的形象,展 开故事情节。 以“儿子杀人”事件为线索,展现了老太太思想、心理变化的过程,在前后对比中突出了 人物性格。 多用对话形式,以人物之间的对话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样写能够使叙述的故事更加 集中。 例 2:左二老爷在构思上有何精妙之
3、处?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 分) 欲扬先抑,跌宕起伏。先写左二老爷其貌不扬,病秧秧的,为“抑”,再写他在桥叱咤风云, 欺行霸市,为“扬; 设置悬念,引人入胜。听戏时面对长袍客的失手伤害,左二老爷却隐忍不发,这异常的 表现引起了读者的兴趣; 伏笔和照应,环环相扣。五年前左二老爷对少年的仗义相助为伏笔,五年后县长的放他 一马是照应; 意外与巧合,波澜起伏。五年前软弱无依的卖馍少年,居然成为一县之长,为意外; 恰好管辖桥镇,专治左二老爷这样的恶霸,为巧合。这样的安排,使故事跌宕起伏,精彩动 人。 例 3:我讲最后一个故事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 分) 铺垫。本文标题为“我
4、讲最后一个故事”,但在米晓岚“讲最后一个故事”之前却用了不少 的篇幅写其他人,这是为“我讲最后一个故事”做铺垫,为故事高潮的出现起到了推动作用。 对比。“处长”“老板”的“城市”生活与军人严亮的边疆生活形成对比,聚会开始时充满笑声的热 闹气氛与最后一个故事讲完后“没有人说话”的寂静沉重的氛围形成对比,通过对比,升华了文 章的主题。 以小见大。 本文截取的只是军人返乡与同学聚会的一个小小场景,但就在这样一个小场 景之中,通过军人对爱情的抉择,展示出他们平常外表下所蕴含的令人动容的真情与品格。 二 作用类 1.【情节】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非结尾处都写)使情节完整(结尾处)跌宕起伏、 一波三折使情节
5、紧凑集中、简洁、不蔓不枝(以为线索)情节突转,使情节具有戏 剧性 2.【人物】突出谁的特点,使形象生动丰满真实 3.【主旨和情感】暗示、点明、深化、升华主题(开头不深化,结尾不暗示),表达了 的情感。 4.【内容】概括文本写了内容或特点,交代了(身份,原因,背景,时间,地点) 5.【结构】先考虑线索,其次考虑位置,如下: 开头:总领全文,引起下文的,为下文做铺垫 中间: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起下文的,为下文做铺垫 结尾:总结全文,与前文照应 开头中间结尾都考虑:与题目、与上下文的呼应关系(首尾呼应时,加上结构严谨) 6.【手法(共有的)】 侧面烘托,对比衬托(凡是写 A 写到了 B 都有,可以
6、是景、或者 A 之外的人、物) 修辞(三比一夸,象征(物出现),双关,化用引用等) 抑扬、以小见大、点面结合、倒叙、插叙 (一)题目的作用 思考角度: 1、人物:突出人物特点,使形象生动丰满真实 2、情节:突出故事情节/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紧凑集中 3、主题:揭示/暗示/深化主旨等 4、内容:概括了文章内容/突出小说背景/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5、结构:线索,总领全文 6、手法:象征、借物喻人、托物言志、以小见大(写物)、修辞(双关、反语、比拟、比喻、 引用、夸张等) 7、效果:新颖奇特,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矛盾,文化底蕴,诗意美等 例 1:小说以“断桥”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
7、要分析。(6 分)(断桥) 人物上,面对断桥,众人不同的表现塑造了书记、主任和村民的不同形象,使形象生动丰 满真实; 情节上,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情节集中紧凑 主旨和手法上,赋予断桥象征意义,深化主题:河上断桥易修,心中断桥难修。 效果上,新颖别致,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例 2:小说以“花瓷细腰鼓”为题,有情节结构、人物塑造、主题思想等多方面的考虑。结 合全文,加以分析。(8 分)(花瓷细腰鼓) 情节上,“花瓷细腰鼓”是小说的线索。(2 分)鲁老师的生活,眉间坊人所受到的感染和熏 陶,鲁老师后人的出现,所有的情节都与之有关,“花瓷细腰鼓”串联各相关情节,使得情节紧湊聚 焦。 形象和手法上:有利
8、于塑造人物形象。“花瓷细腰鼓”暗示鲁老师身世不凡;击鼓念经的 场景 暗示出他儿孙不孝和人生沧桑。老宋击鼓众人念词,表现鲁老师对眉间坊人的影响,从侧 面烘托了鲁老师的形象。 主题上:有利于表现主题。围绕“花瓷细腰”,老朱关心鲁老师而学会击鼓,众人在熏染中 学会念经,凸显了人性的美好和对传统道德的敬慕。鲁老师后人打听“花瓷细腰鼓”又惭愧离 去,前后对比,引发了对孝道的拷问。 例 3:小说以“阳光路十七号”为题,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阳光路十七号 ) 内容:“阳光路十七号”既是他打工的地址,又是他信中经常提到的地点。 主旨:预示着他们夫妻的生活虽然艰辛但充满阳光,歌颂了美好的人性,凸显追
9、求幸福的 主题。 手法:“阳光路十七号”的简陋破败和人物心中的美好形成对比。 结构:是小说的的线索,作者围绕“阳光路十七号”讲述故事,使情节紧凑集中。 (二)插叙的作用 人物:更好地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生动丰满; 情节:对代造节补充说明,更透彻地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使情节完整/推动情节发展 主旨:突出主题(主题具体化) 内容:丰富了小说内容 结构:承上启下,为下文作铺垫;呼应。 手法:插叙 效果:避免平直叙叙,使文章情节跌宕起伏,富于交化 例如:李斯拣了一条腐败狗第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人物:使人物形象生动丰满; 情节:推动情节发展,使故事情节更丰富完整; 主题:深
10、化主题; 内容:补充介绍了那位市里面的头头和李斯之间的恩怨,丰富文章内容,点明李斯将狗送 走的原因; 结构:承上启下,与前文呼应,为下文李斯送走狗做铺垫; 手法:运用插叙的手法; 效果:无 (三)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1、概括了环境的特点;2、交代了时间、地点;3、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 环境勾勒;4、自然环境可以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5、渲染氛围;6、奠 定全文感情基调(开头) 人物: 1、 侧面烘托或者对比反衬人物性格, 使形象生动丰满真实; 2、 写出了人物 心理,3、暗示人物处境或人物的命运。 情节:1、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或出现转折;2、引出下文,为刻画人物做铺垫或引出下 文某
11、一情节(开头或中间);3、照应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呼应上下文;照应题目(开 头、中间、结尾)4、线索 效果: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想象空间(结尾)。 主旨:点明、升华、深化的主旨。 读者:吸引阅读兴趣(开头)。 作者:表达了作者情感。 例一:一小时的故事本文第五自然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1、烘托欢快愉悦的气氛; 2、暗示人物获得自由后的兴奋、舒适的心情; 3、为下文人物的心情转变作铺垫。 例二:孝顺女儿文中“雨”多次出现,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作用。 1、人物:凸显父亲的善良和子女的冷漠不孝性格。雨越下越大,父亲双腿湿透,却依 然为子女考虑,更能体现父亲的善良和子女的冷漠不孝。 暗
12、示人物的处境。“雨”一直在下,始终没停,父亲最终双腿湿透回家,暗示了父亲生活 的寂寞与凄凉。 2、环境:提供人物活动背景。父亲就是在越下越大的雨中去看望小儿子并最终独自回 家的。 3、情节: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引人深思。 (四)开头段作用 人物:突出人物特点,使形象生动丰满真实 情节: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主题:暗示或点明主题 内容:概括段意,交代原因、背景、人物身份 点明时间地点,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 结构:总领全文;照应题目/结尾;引起下文的,为下文做铺垫 手法:倒叙 侧面烘托 对比 反衬 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以小见大、点面结合 效果: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丰富文章内容 例如:七岔犄
13、角的公鹿本文以“我”与特吉的冲突开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人物:初步刻画“我”性格的倔强和好强,使形象生动丰满真实。 2、情节: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因为有两人的争吵与冲突,才有了“我”拿着父亲的枪 打猎的结果。 3、主旨:暗示主旨,表现“我”对亲情的渴望。 4、内容:交代“我”的孤儿身份、与继父的情感隔阂。 5、结构:引出下文“我”去打猎的故事,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6、手法:无 7、效果:引起读者阅读兴趣,以两人冲突开篇可以吸引读者,将读者快速带入文章 的具体情境 (五)结尾段的作用 1.形象:丰满人物形象,突出人物性格。 2.情节:使情节完整,出人意料。 3.主旨:揭示主旨,升华(深化
14、)主题+(主旨具体化) 4.内容:概括内容,抒发了对的情感。 5.结构:首尾呼应,照应题目(开头、上文),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6.手法:以景结情等(含蓄) 7.效果:A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B 回味空间,想象余地 例 1:窗棂上挂串红辣椒作品以老太太“把那串红辣椒牢牢地挂在了窗户上”为结尾 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1人物形象,老太太由“包庇儿子”到“举报儿子”思想、心理发生的重大转变,使人物形 象更加丰满。 2情节,使情节突转,产生了戏剧性的效果。 3主题,深化主题,表现了母爱的淳朴与伟大,更表现了人性的淳朴和理智。 4内容:无 5结构:照应题目 6手法:无 7效果:故事到此戛然
15、而止,令人深思,回味无穷。 例 2:一种美味小说设置了一个意外的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文本:坐在灶前添柴火煮猪食时,已经是最后一件事了。把火点着,添第二把柴火的时 候,他就抓着了个黏黏软软的东西,凑到灶前的火光里一看,是那条鱼!从锅里蹦到地面, 它显然已经超越了板限。现在,它早已死了,只是眼里还闪着一丝诡异的光。 1人物,无 2情节:在结尾处突然逆转,在出人意料的戏剧性效果上,与“欧享利式”的结尾有暗 合相通之处 3主题:深化主题,表达了作者对于美味带来的亲情的渴望以及自己成长。 4. 内容:无 5结构:与前文设置的伏笔相呼应(“掀锅盖”“不记得细节”“忘了味道”等)与标题“一 种美味”呼
16、应。 6手法:无 7效果:让结尾呈现出某种魔幻色彩诡异的光,引发读者对美味意蕴作深度的思 考与探究。 【补充常见四种结尾方式及效果】 (1)出人意料的结局(欧亨利式结局)。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 出波澜,猛猛烈撞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 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2)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从主题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从表现人物性格上看, 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3)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 间,耐人寻味。从读者的情感体验上看,喜剧性的结局与主人
17、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 体,给人以欣慰、偷悦之感。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符合大众对审美的 追求,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4)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局。留下了“空白”让读者想象,进行艺术再创造 (六)某一情节的作用 形象:使人物形象丰满,突出形象 情节: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使情节完整 波澜起伏,一波三折 主旨:突出主旨,深化主旨+(主旨具体化) 内容: 段意,表现人物性格+突出情感 结构: 引铺 总领全文 照应/承上启下(中间)/总结全文 卒章显志(结尾) 手法: 对比 反村/衬托(烘托) 欲扬先抑 特别注意与上下文的联系 效果:设置悬念,引人思考,引起阅读兴趣 丰富人物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