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人能弘道道亦弘人:孔子的六个面向.docx

  • 上传人(卖家):四川天地人教育
  • 文档编号:1373532
  • 上传时间:2021-05-11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2.43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能弘道道亦弘人:孔子的六个面向.docx》由用户(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弘道 道亦弘人 孔子 六个 面向 下载 _高中作文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人能弘道,道亦弘人:孔子的六个面向 文丨王正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的“至圣先师”“文宣王”,历代有关孔子的著述层出不穷; 而经过近代以来对孔子的批判与重估后, 孔子现在被理解为中国历史上最伟 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之一。这种评价的古今之变,既意味着人们对 孔子的理解摆脱了传统中国对孔子的过度神圣化与完美化, 又体现着我们现 在对孔子的理解其实是在西方的学术分科和现代教育体系基础上进行的。 也 就是说,我们现在对孔子的理解,已经无法摆脱西方的视野了。那么,这样 带有西方思想色彩的对孔子之理解到底利弊如何?会否导致我们认识不了 作为一个传统中国人的孔子呢?这样的问题对西方人来讲可能更为致命: 作

    2、为从来没有进入儒学文明圈(指东亚和东南亚)的西方人,他们可能真正理 解孔子么? 对这些问题的解答是万分困难的,历代汉学家、在西方工作的中国思想研究者、 面向西方的中国学者,都进行了非常艰辛的工作。应当说,相关的研究成果 非常丰硕,很多对孔子的阐发也十分深刻。但其中始终存在着两个问题:此 前的诸多研究未能多维度呈现孔子在中国传统中的丰富面向, 而且它们对孔 子的呈现还是难以摆脱固有的西方哲学思想之视野。 而笔者近来读到的倪培 民著孔子,人能弘道一书,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从而更 好回答了上面的一系列问题。 倪培民这本书的的最大特色在于他既不是从传记角度来阐述孔子的一生, 也不是 从概念

    3、范畴的体系来介绍孔子的思想, 而是从孔子在古今中西不同视野下所 呈现的多重面向来言说孔子。 所以他既讨论了“作为历史人物的孔子”“作 为开宗立教者的孔子”, 也讨论了“作为哲学家的孔子”“作为政治改革家 的孔子”“作为教育家的孔子”,更讨论了“作为凡人的孔子”。这六个面 向的选择,可以看出倪培民的良苦用心和他对孔子的深入理解。 孔子首先是一个历史上的人物, 所以当然要从历史的角度来记述孔子的人生经历。 但是倪培民在讨论“作为历史人物的孔子”时提示我们, 孔子的形象与意义 是不断被后世所塑造的, 所以历史上的孔子既包括孔子本身的历史也包括关 于孔子的历史,而关于孔子的历史就是儒学在孔子之后的发展

    4、。因此倪培民 在这一章除了简要介绍孔子的生平外, 更对儒学在孔子之后直到现代的发展 进行了鸟瞰,可称一极其简短但不失学术性的儒学小史。 儒学在历史上也有儒教之名, 是与佛教、 道教鼎足而三的带有宗教性的思想学说, 所以孔子本人堪称儒教的“开宗立教”者。 但是孔子所立的这个教并不是西 方意义上的宗教,也与佛教、道教有着重要差异,所以倪培民在第二章花了 很大精力来探讨孔子意义上的教意味着什么。 他吸收了芬格莱特的“即凡而 圣”说,而进一步指出:在孔子的思想中,超越性的天和人的不朽是内在于 人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的,所以孔子没有世俗与神圣、利己与利他、现实生 活与理想世界的截然区分。故而孔子所立的教是

    5、通过将人内在的各类情感, 体现为孝顺父母、关爱子女、尊师助友、奉献社区等关系性贡献和道德性行 为来实现人在与其他生命的关联中的不朽。 而正是这种对人的理解和人与他 者关系的理解,导致了孔子的哲学思想与西方各类哲学都是迥然不同的。 现代中国人和西方人理解孔子的一个巨大差异是: 中国人很容易把孔子理解为一 位哲学家,西方人则常常拒绝把孔子理解为哲学家。倪培民指出,这其中的 根本原因在于西方的哲学观念狭隘于“爱智慧”尤其是“爱理性的智慧”, 故而西方哲学关注真理问题与知识问题; 孔子及儒学则更多关注“弘道”即 实践智慧的问题,所以更多讨论的是如何生活与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因为这 种对哲学的理解差异巨大

    6、, 故而倪培民在“作为哲学家的孔子”这一章着力 分析了通过孔子的哲学视野,可以为西方哲学带来怎样不同的观点,引出哪 些被西方哲学忽视的重要哲学问题:每个人的存在都是与他人息息相关的, 不存在完全独立的个体之人;所谓人性并不是一种本质的规定性,而是一种 具有开放性的潜能;实践道德中最重要的不是认识道德律令,而是找到恰当 且有效的方法; 语言除了描述与认识的意义外, 更有实用性、 价值性的意义; 等等。 而哲学作为其他学术与思想的基底, 决定了孔子关于政治与教育的理解也与西方 的相关认识差异颇大。 倪培民在第四、 第五两章中通过阐发孔子的和谐思想、 内圣外王的理念、对自由与正义的理解、追求人之转化

    7、的教育目标、身心并 重的学习观念、德育与美育并重的教学方法等,既深刻阐发了孔子思想与西 方相关认识的差异性, 又指出了孔子的这些思想可以为西方思想与现代社会 带来哪些帮助。 而经过了上述几章的精彩阐发和深入分析后, 孔子是否会被理解成一个遥不可及 的圣人,从而与我们的距离极其遥远呢?倪培民指出,孔子其实是一个活生 生的人,他既有伟大的一面,也有局限性。正是因此,“即凡而圣”的孔子 才会和我们现代人的生活相关,孔子才既是历史上的人物,也是我们当下生 活的伙伴。孔子有着对生活艺术、人生美学的向往与指引,这使他成为我们 生活中的良师益友;孔子虽难以摆脱他的阶层背景和价值局限,但他奋斗于 开拓自己的生

    8、活道路, 这使他成为追求实现自我价值的我们的“同时代人”; 孔子虽然致力于追求伟大与不朽,但他并不是一个一贯正确的伟、光、正人 物,而是有着鲜活的个人爱好、喜乐悲欢与生活经历,这使他成为我们生活 中可以与之对话的朋友。总之,孔子的伟大不因其真实的平凡生活而降格, 反是恰恰变得平易近人起来。 可以说,倪培民这本书中六个面向呈现出的孔子,既不是一个历史上垂拱端坐的 木雕泥塑,也不再是一个只存在于文献或教材中的呆板的哲学家,而是一个 有血有肉、即凡而圣、在古今中西的视野交错中具有了鲜活当代性与重要思 想价值的传统中国人。而之所以倪培民能对孔子给出如此美妙的解读,在于 他从视野上进行了一个重要转换,

    9、这就是从功夫视角来理解孔子乃至中国传 统思想。 现代学者对孔子的解读,或者从历史的角度阐述孔子及其学说的思想史意义,或 者从哲学的角度对孔子思想进行概念系统重构的尝试, 或者从生活指南出发 给出鸡汤式的解读,或者从秩序重建的角度再次将孔子神圣化。这种种解读 或失之随意、或失之穿凿,或过于僵硬化、或过于体系化,始终显得与孔子 有种种隔膜,欠缺一种直达孔子的穿透力。这其中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理解孔 子的视野问题。从历史出发的解读,是完全站在现代人的立场上,把孔子视 为早已死去的历史人物来进行所谓客观的研究,这种研究当然会很严谨,但 其实这种方法更适合研究历史上的帝王将相等政治人物, 而不适合于孔子这

    10、样一个具有普遍永恒意义的伟大思想者;从概念系统进行的哲学研究,虽然 蕴含着赋予孔子思想以现代意义的努力,但是范畴化、体系化这类过于西方 哲学化的方法,会把孔子的思想进行人为切割、抽象归类、理论演绎,从而 远离了孔子思想真实的鲜活性和具体的普遍性;对孔子进行鸡汤式的解读, 当然会让孔子更为现代人接受,却把孔子的意义大大降低了;对孔子思想进 行政治秩序化的神圣性建构,当然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恢复孔子的崇高地位, 但这既是将孔子本身和历史上被政治化的孔子的再一次混淆, 也会在很大程 度上再次让孔子及儒家思想僵化起来。而倪培民选择的功夫视角,在最大程 度上避免了上述这些解读视野的问题。 倪培民认为孔子的根

    11、本关怀是人的修炼和转化,即功夫问题。功夫又可具体分为 工夫(花费的时间)、功力(达成的能力)、功法(具体的方法)和功效(产 生的结果)这四个方面。因此功夫绝不只是武术,而可以涵括人生的诸多面 向: 对技艺的习得、 道德上的践履、 生活中的艺术。 所以在孔子及儒家这里, 功夫一方面主要针对道德践履而言,无论是孟子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 还是程朱的性即理、陆王的心即理,这些看似相反的理论其实并不是在进行 知识论、实体论、本质论的论述,而是在从不同方面进行功夫论的指导,是 这些大儒将自身最为受益且认为有效的功夫指引给他人, 从而使他人可以更 好地践履道德,成为善人;另一方面,儒家的功夫又不局限于道

    12、德,如孔子 的“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就是在达到道德境界之后的更高境界, 这是一 种心灵绝对自由且超越了世俗善恶观念的境界, 阳明学中的“四无”在某种 意义上也是对这种境界的描述。因此倪培民指出,当我们从功夫视角来解读 孔子的时候, 可以看清被之前种种解读视角忽视了的孔子思想中真正值得引 起我们关注的内容。这些内容既包括孔子本身思想的内涵,也包括经由比较 孔子思想和西方哲学所带来的丰富启迪。 的确, 倪培民正是通过功夫的视角, 为我们展现出了上面所讲的这样一个仍然活着的即凡而圣的伟大伙伴 孔子:这个孔子既是历史的、又是属于当下的,既是哲学的、又是具有中国 性的, 既是生活化的、 又是富有深度的

    13、, 既是伟大的、 又是可以亲切触摸的。 而在笔者作为中国哲学研究者的专业背景看来, 倪培民以功夫视角解读孔子与儒 家,最大的优势在于突出了传统中国思想的根本特质:人与天或人与道的内 在合一性。倪培民这本书以论语卫灵公的“人能弘道”一语为题,富 有深意:道是伟大的,但道必须通过人才能得以实现;人是有限的,但人可 以通过弘扬道而实现不朽。一句话,人在功夫中完善自身而趋于道。所以其 实 论语卫灵公这一章的下一句“非道弘人”也可以从功夫视角进行改 写:人的功夫是在虽然有些模糊但有基本方向可循的道的指引下进行的。道 并非不作用于人,它其实真切地起着“道亦弘人”的作用,只不过道的这种 作用不是道耳提面命地直接指点人,而是通过人的内在情感、外在他者的作 用、各种礼乐教化等来影响人;当然道对人的“弘”不是使人显达、成名, 而是使人的生活礼乐化、道德化、和谐化、艺术化。道在人的功夫中是起着 指引性作用的,故人与道不是隔绝的,而是有内在合一性的。正是因为人与 道的内在合一性,人才能够即凡而圣,孔子才能不断地给与我们以珍贵的馈 赠,我们也才能不断从孔子那里听到如何更好生活的建议。所以,“人能弘 道,道亦弘人”,倪培民这本孔子,人能弘道的重要性亦在于此。 本文转载自中华读书报2021 年 04 月 21 日 10版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人能弘道道亦弘人:孔子的六个面向.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373532.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