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金榜押题语文试题(全国卷Ⅰ)(解析版).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届高考金榜押题语文试题(全国卷Ⅰ)(解析版).doc》由用户(春光无限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高考 金榜 押题 语文试题 全国卷 解析 下载 _三轮冲刺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20212021 届高考语文金榜押题卷(适用于新课标全国卷届高考语文金榜押题卷(适用于新课标全国卷地区)地区)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原书风”是理论界对发生在 1980 年代中原地区的书法现象的概括与总结。其出现既是一种书法 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它一出现就带有中原文化气质,也是一种审美再现,更是对中原历代书法经典 的继承与融通。 “中原书风”来自中原文化。中原是华夏文明的诞生地,以“河图洛书”为代表的中原文化是中华 文明的重要源头,被誉为中国先民心灵思维的最高成就。钱穆先生说:“中国文化发生在黄河流域所
2、依凭的是黄河的各条支流夏文化则发生在现在河南之西部,黄河大曲之南岸,伊水、洛水两岸,及其 流入黄河的桠杈地带。”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物化,文化的基因一直在规范制约着书法艺术的历史 传承。 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中原地区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如礼乐文化、儒家文化、道家文 化、佛学、理学等,这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国书法的灵魂寓所。书法艺术始终放射着中原文化的光 芒,笔锋墨韵中始终体现着传统的文化要素,点画结构间始终映射着源远流长的哲学思辨。儒家文化倡导 的“中和”之美、“中庸”之道,正是中国书法始终追求和实践的标准。道家文化的“道法自然”说和宇 宙观运用于书法,就是形式与内涵的辩证统
3、一。中国古代哲学中“天人合一”“天人合德”的自然观,“和 实生物,同则不继”的文化观,“以和为贵”的社会观,等等,“从社会伦理,审美心理,到民族道统, 构筑了中华文化核心价值体系”(言恭达) 。 以中原文化为基础,后世书家演绎了丰富的书法理论。东汉崔瑗是擅长草书和篆书的书家,其草 书势是最早的专门谈论书法艺术的文章,在谈到草书的艺术魅力时他用“观其法象,俯仰有仪”来形容。 东汉书法家、书法理论的集大成者蔡邕,留下了传世书论名篇篆势 笔赋 ,假托其名者另有笔论 九 势等。 篆势用天地万物的形象来排比形容篆书的体势、用笔,在表达对篆书美的理解与赞赏的同时, 也不忘宣传其“教化功能的宏大美善”,这显
4、然是对儒家思想的尊崇。 笔论论及书法应取法、表现大自 然中各种生动、美好的物象,强调了书法艺术的意象美。 九势提出“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 阴阳既生,形势出矣”的重要思想,是对道家文化的践行。 “中原书风”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地域书风,凝聚着中原书家的智慧和几代中原人多年的辛劳与付出, 在书法的伟大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继承和发扬“中原书风”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摘编自杨庆兴“中原书风”溯源 )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 的一项是() A. “中原书风”既是一种书法现象, 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它继承了中原历代书法经典, 这个概念产生于 1980 年代的中原地区。 B.
5、华夏文明诞生于中原,“河图洛书”是中原文化的代表;作为中华文明的源头,中原文化被誉为中国人 心灵思维的最高成就。 C. 中国书法艺术自诞生起便带着中原文化理念,追求儒家文化的“中和”之美、“中庸”之道,即讲究形 式与内涵的辩证统一。 D. 篆势一文用天地万物的形象来形容篆书的体势、用笔,既表达了对篆书之美的理解与赞赏,也表达 了对儒家思想的尊崇。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 文章从文化基因、核心理念、理论创作三个角度阐述“中原书风”的文化源头,以此论证“中原书风” 对中原文化的传承与表达。 B. 文中引用了钱穆、言恭达两人的原话,前者论证了中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
6、要源头,后者则论证书法是 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 C. 文章以书法属于文化现象为立论前提,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总分总的结构,综合运用引用论证、举例论证 等多种方法论证观点。 D. 文章首先阐明“中原书风”这一概念的由来,然后重点阐述其文化渊源,最后简要点明这一地域书风的 意义及后代人们的责任。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一项是() A. 如果没有中原文化,就可能没有灿烂的中华文明;而若没有中原文化的滋养,也就不会产生今天的“中 原书风”。 B. 笔论 九势为假托蔡邕之名而作,前者强调了书法艺术的意象美,后者体现了道家思想对书法艺 术的影响。 C. 礼乐文化、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学、
7、理学等是中国书法的灵魂寓所,后人掌握这些知识,就能学好 中国书法。 D. 崔瑗能够创作出草书势 ,并能用“观其法象,俯仰有仪”形容草书的艺术魅力,与其擅长草书与篆 书有关。 【答案】1. D2. B3. C 【解析】 【分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这个概念产生于 1980 年代的中原地区”错,应是“中原书风”“发生在 1980 年代的中原地区”。 B“中原文化被誉为中国人心灵思维的最高成就”错,应是“被誉为中国先民心灵思维的最高成就”。 C“追求儒家文化的中和之美、中庸之道,即讲究形式与内涵的辩证统一”错,根据原文,“讲 究形势与内涵的
8、辩证统一”是道家文化的“道法自然”说和宇宙观的体现。 故选 D。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后者则论证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分析错误,根据原文,引用言恭达的原话(即后者)是 为了论证中国古代哲学对中华文化的巨大影响。 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辨析文中观点态度能力。 C“后人掌握这些知识,就能学好中国书法”错,推理无据,原文只是说“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中 原地区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如礼乐文化、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学、理学等,这是中国文化的 精髓,也是中国书法的灵魂寓所。书法艺术始终放射着中原文化的光
9、芒,笔锋墨韵中始终体现着传统的文 化要素,点画结构间始终映射着源远流长的哲学思辨”,并没有信息说掌握“礼乐文化、儒家文化、道家 文化、佛学、理学”就能学好中国书法。再说学好中国书法的因素是多方面,并不是掌握礼乐文化、儒家 文化、道家文化、佛学、理学等知识就能学好中国书法。 故选 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十三五”时期,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从培育期进入发展期,成为引领全球汽车产业转型的重要力量。市场实现突破, 成交量连续 5 年位居全球第一,累计推广量超过 4
10、80 万辆,占全球一半以上;技术实现突破,电池、电机、 电控等关键领域创新活跃,动力电池技术水平处于全球前列;产品实现突破,供给质量持续提升,量产车 型续驶里程达到 500 公里以上,消费者认可度日益提高。 新能源汽车的撬动作用不只局限于汽车产业本身。一方面,汽车制造业被誉为“工业中的工业”,零 配件多、产业链长,对上下游企业带动作用明显。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之“新”,不仅在于采用了新的 动力来源,更在于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重新定义了交通和出行。比如,依托 5G、高精度地图、物联网等 技术,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车联网等几乎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标配。汽车不再只是交通工具,更成为能够 进行人机交互、不
11、断迭代升级的智能终端。新能源汽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将为人们提供更加智慧、 便捷、绿色的出行体验,显著提升全社会的交通运输效率。 (摘编自彭飞新能源汽车撬动发展新动能 , 人民日报2020 年 11 月 5 日) 材料二: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 (以下简称规划 )提出,要力 争经过 15 年的持续努力,使我国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科技创新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明显,因此,在这次规划的制定中,新能源汽车 产业发展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创新驱动。通过多年发展,在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上,我国目前在单体能 量密度和驱动电机的功率密度
12、上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燃料电池发动机也取得了很好的进展。科技部将按照 规划提出的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发展方向,进一步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 在交通运输领域,新能源汽车也将进一步推广应用。数据显示,截至 2019 年年底,交通运输行业已 经推广应用了接近 100 万辆的新能源汽车,提前超额实现了“十三五”的规划目标,预计今年年底这个数 字将达到 120 万辆。 (摘编自刘坤等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导航” , 光明日报2020 年 11 月 4 日) 材料三: 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对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满足对绿色出行的美好愿望、推动我国 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
13、意义。相关部门和企业要通力合作,不断推出适合农村消费者需求的 新能源车型。各地方政府,在给予农民购车优惠的同时,也要在营造和完善乡村新能源汽车环境上下功夫, 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户用充电设施接入和服务保障。 目前,各地新能源汽车下乡在配套设施及使用环境方面仍存在不同程度短板:一是公共充电设施在农 村普遍覆盖率偏低;二是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滞后,农村汽车服务网点少,电动汽车维修保养便利性较差; 三是农村地区汽车维修服务网点缺少针对电动汽车维保的硬件设施,电动汽车维修技师短缺。 (摘编自新能源汽车下乡引热议 , 中国能源报2020 年 11 月 16 日) 4. 下列对新能源汽车相关内容的理解
14、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十三五”时期,我国新能源汽车在产业转型、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市场推广等方面进步显著,正由 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 B. 5G、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新能源汽车上应用,重新定义了交通和出行,将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出行 体验,提升交通运输效率。 C. 我国新能源汽车在动力电池和燃料电池发动机上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将在科技创新的支持下向电动化、 智能化、网联化方向发展。 D. 汽车制造业对上下游企业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新能源汽车突破了汽车产业发展的局限,进一步撬动了 产业发展的新动能。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规划把创新驱动作为
15、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因为科技创新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中的 支撑和引领作用明显。 B. 我国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能够推动产业持续发展,有助于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对 绿色出行有重要意义。 C. 新能源汽车在交通运输领域将进一步推广应用,2019 年提前超额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2020 年将 推广应用 120 万辆。 D. 各地新能源汽车下乡在配套设施及使用环境方面仍存在不同程度的短板,这既是必须正视的现状,也是 进一步发展的机遇。 6. 我国继续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应该采取哪些措施?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4. C5. C 6. 科技创新方面:加强科技创新,不
16、断突破技术难关(“加强新能源汽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或“通 过产品研发,提高产品质量”亦可) 。 市场推广方面: 加强市场推广, 开展好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 (或“做好售后服务保障, 满足消费者需求”) 。 政策优惠方面:各地政府给予优惠政策,营造和完善使用环境。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C.“在动力电池和燃料电池发动机上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理解有误,原文说的是“动力电池技术水平处于 全球前列”“燃料电池发动机也取得了很好的进展”。 故选 C。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C.“2020 年将推广 120 万辆”表述有误,
17、 原文“预计今年年底这个数字将达到 120 万辆”说的是“预计”。 故选 C。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根据材料一“新能源汽车之新,不仅在于采用了新的动力来源,更在于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重新定 义了交通和出行”“新能源汽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将为人们提供更加智慧、便捷、绿色的出行体验, 显著提升全社会的交通运输效率”、材料二“科技创新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明显”“进 一步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概括出在科技创新方面,要加强科技创新,加大创新力度, 不断突破技术难关。 根据材料三“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相关部门和企业要
18、通力合作,不断推出适合农村消费者需 求的新能源车型”“各地新能源汽车下乡在配套设施及使用环境方面仍存在不同程度短板”概括出在市场 推广方面,要加强市场推广,解决存在问题,完善售后服务保障。 根据材料三“各地方政府,在给予农民购车优惠的同时,也要在营造和完善乡村新能源汽车环境上下功夫, 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户用充电设施接入和服务保障”概括出在政策优惠方面,各地政府要给予优 惠政策,不断营造和完善新能源汽车的使用环境。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牵风记(节选) 徐怀中 “请等一下!请等一下!”传来一个女孩子的呼喊声。 齐竞远远看到,那个女孩子站
19、在场地最后,一只手抱着长长的一个什么物件。部队和群众是间隔开来 的,好像是特为女孩留出的一条通道,她一溜儿小跑来到了台前。她很有自信的样子,一看就知道是受过 良好教育的,脸上总挂着那么一丝天然的微笑。同时他认出了,女孩抱在胸前的是一张古琴,用锦缎琴囊 包裹得严严实实的。 女孩仰起脸,向高居于舞台台口的齐竞提出交涉:“首长同志你好!碰巧我带着古琴,就由我为大家 弹奏一支曲子可以吗?” 一个花季少女怀抱古琴,突然出现在队列前,齐竞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陪同女孩子的地方干 部上前说明,她是从北平来的女学生,要报考边区政府开办的太行第二中学,路经此地,正好赶上“虎团” 在开晚会。 齐竞脸上顿时感觉
20、热辣辣的,这一下,让沦陷区来的女学生看笑话了!女学生自告奋勇,由她来演奏 一曲古琴,让“一号”首长颇费斟酌。应该欣然接受,还是婉言谢绝呢?齐竞已经下令部队解散,并且也 已经在队前宣布,要用一段时间来整顿纪律,否则这个部队今后可怎么带?“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 考虑到古代兵法有这句格言,齐竞实难接受这位古琴姑娘的提议。 可是,他又不能不暗自警告自己,一个似懂事又不懂事的女学生,心里怎么想的?立即付诸行动,并 无任何顾忌。作为现场的最高指挥员,决不可冷冰冰地板起面孔,对待如此天真烂漫的一种想法,劈头一 瓢冷水浇下来。 “欢迎欢迎!请到台上来!请到台上来!”齐竞正式发出邀请。 汪可逾登上舞台,她
21、已经迫不及待地解开琴囊,取出了古琴。 “啊哟天哪!这不是一张宋代古琴吗?”齐竞惊呼。 夜老虎团团长,带兵打仗的一位老总,凭什么他一眼就认出了这是一张宋琴呢?愈加令北平女孩惊奇 不已的是,团长一边爱不释手地鉴赏这张千年老琴,一边随口吟诵出了白居易废琴诗句:“丝桐合为 琴,中有太古声。古声淡无味,不称今人情。” 女学生也来了兴致,以白居易的另一首诗作回应:“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心静即声淡,其间无 古今。” 齐竞忽然意识到,自顾和北平女学生吟诗论琴,把部队扔在那里不管了,他连忙示意让部队坐下。现 场指挥立即发出口令:“请注意!全体坐下!” 老乡们也都重新围拢上来,等待恢复演出。姑娘席地坐在台口,
22、盘起双腿,将古琴平平架在大腿上。 自古便是这样盘腿抚琴的,她取的是最为标准的一种弹奏姿势。 自然是由齐竞担任了报幕员,他这才想起,不曾问过北平女学生姓名。 “我姓汪,叫汪可逾。三点水的汪,可不可以的可,逾越的逾。” “下面安静!下面安静!现在,让我来介绍这位古琴艺术家汪可逾女士。大家看到了吗?古琴,也叫 七弦琴,又称瑶琴玉琴。是中国一种最早的弹拨乐器,有文字可考,不会晚于尧舜时期。好 了,我不能再多口多舌招人讨厌了,就请小汪同学为大家演奏一支古琴曲,好不好啊?” “好!”来自山区的农民士兵们,祖祖辈辈不知古琴为何物,台下虽有反应,但不甚热烈。 只见汪姑娘缓缓抬起右臂腕,纤纤素手弹出了一个散音空
23、弦音。她的这张宋琴共鸣极佳,洪亮一 如铜钟。团长看出,北平女学生从不曾在这样的野台子上表演过,不知道先要大喊大叫报出自己的演奏曲 目来。 他问:“小汪同学,你第一个弹什么曲子?” “高山流水 。” 高山流水 ,齐竞也略知一二。唐代化为高山 流水两支乐曲,后经清人蜀派琴家张孔山改编, 以大量滚、拂、绰、注等手法,作洋洋之水声,人称“七十二滚拂”。至今更一统天下,诸多名家几乎无 一人不是尊张氏传谱流水来演奏的。齐竞心存疑惑,难道这个小小年纪的女琴童与众不同吗? 他问:“请问小汪同学,你弹高山 ,还是流水?” 汪可逾加重语气回答:“不是高山 ,也不是流水 ,是高山流水 !” “这么说,你从来不弹高山
24、 ,也不弹流水 ,是吗?” “是的,我只弹高山流水 。” “是老师要求你这样,还是家长规定下来的?” “不是老师,也不是家长,纯粹是我自作主张。” 齐竞以探讨的语气说:“好多人讲,七十二滚拂汹涌起伏,大气磅礴,构成了全曲最华丽最坚实 的高潮,为什么不可以一试呢?” 古琴女孩从容回答说:“不做过多缓急变化,任其一路流淌下去,让人领略到不舍昼夜的意味, 不是更有内在神韵吗?” 齐竞深深点头,转身报出了第一首曲名: 高山流水 。 离开舞台一段距离,便可以隐约听到远处接连不断的炮声。台下观众早把战火纷飞隆隆炮声掷诸脑后 了,一支古琴曲营造出了超乎音响感受的一种空幻氛围,清风明月,万籁俱寂,令全场军民泰
25、然心悦,陶 醉不已。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汪可逾在夜老虎团晚会上毛遂自荐要演奏古琴曲,这给已经下令部队解散、准备整顿纪律的齐竞出了难 题,小说细致地刻画了齐竞矛盾的心理。 B. 宋琴与唐诗、 高山与流水 ,恍若腥风血雨中飘来的一缕清风,小说不吝笔墨呈现这些民族传统文 化的瑰宝,使全文浸润一种深沉典雅的韵律。 C. 虽然汪可逾的演奏很精彩,但由于晚会观众基本是来自山区的农民士兵,祖祖辈辈不知古琴为何物,所 以听完演奏反应不甚热烈,也在情理之中。 D. 齐竞希望欣赏到“七十二滚拂”的华丽坚实,汪可逾希望让人领略到“不舍昼夜”的意境,这既符合两 人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