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上海中考物理经典题库汇编:专题03 运动和力(学生版+解析版).docx

  •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 文档编号:1356968
  • 上传时间:2021-05-07
  • 格式:DOCX
  • 页数:43
  • 大小:573.53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上海中考物理经典题库汇编:专题03 运动和力(学生版+解析版).doc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上海中考物理经典题库汇编:专题03 运动和力学生版+解析版 上海 中考 物理 经典 题库 汇编 专题 03 运动 学生 解析 下载 _真题分类汇编_中考专区_物理_初中
    资源描述:

    1、专题专题 03 运动和力运动和力 母题揭秘以下内容:母题揭秘以下内容: 1、真题分析;、真题分析;2、知识点全面梳理;、知识点全面梳理;3、中考模拟题巩固、中考模拟题巩固 【母题来源【母题来源 1】(2020上海中考真题)上海中考真题)“力”单位的命名,是为了纪念科学家() A安培B伏特C欧姆D牛顿 【母题来源【母题来源 2】 (2020上海中考真题上海中考真题)甲、乙两车同时从 P 点出发,沿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车的 st 图像分别如图(a)(b)所示。两车先后到达距 P 点 18 米的 Q 处,时间差为t,则() 【母题来源【母题来源 3】(2019上海中考真题上海中考真题)甲、乙两车

    2、分别在同一直线上的 M、N 两点(M、N 间距为 20 米), 同时相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图象分别如图(a)和(b)所示若甲、乙的速度分别为 v甲、v乙,经过 t 秒,甲、乙相距 10 米则 Av甲v乙,t 一定为 10 秒Bv甲v乙,t 可能为 30 秒 Cv甲v乙,t 可能为 10 秒Dv甲v乙,t 可能为 30 秒 【母题来源【母题来源 4】(2017上海中考真题上海中考真题)甲车从 M 点、乙车从 N 点同时相向运动,它们的 st 图象分别如图 (a)、(b)所示,当甲、乙相遇时乙距 M 点 12 米,若甲、乙的速度分别为 v甲、v乙,M、N 间的距离 为 s,则 Av甲v乙,s3

    3、6 米Bv甲v乙,s12 米 Cv甲v乙,s36 米Dv甲v乙,s18 米 知识要点:知识要点: 一、运动是宇宙中普遍的现象一、运动是宇宙中普遍的现象 机械运动: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机械运动是指宏观物体相对位置的变化。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参照物可 以任意选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结论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1)参照物可以任意选取,但不能将研究物体本身作为参照物,因为自己以自己为参照物,任何物体 的位置都是永远不变的,物体永远处于静止状态。

    4、(2)为研究机械运动方便,一般选取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判断物体静止或运动, 以及运动情况的方法先选定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物,再看参照物与被判断物体之间位置的变化情况,位置发 生变化是运动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我们物理中所说的运动和静 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的。 二、运动的快慢二、运动的快慢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1. 时间相同,比较通过的路程。 2. 路程相同,比较时间(体育比赛)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 公式:速度的单位是:m/s;km/h。 1 m/s

    5、=3.6 km/h 1 km/h=1/3.6 m/s常见速度值:(大约值) 人步行速度 1.1m/s ,自行车速度 4-5m/s ,大型喷气客机速度 900km/h 客运火车速度 140 km/h 高速小 汽车速度 108km/h 光速和无线电波 3108m/s (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 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 三、长度、时间及其测量三、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单位:测量需要有标准,测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

    6、准量叫单位。 国际单位:国际计量组织制定的国际统一单位。 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长度单位:m km dm cm mm m nm 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1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m 1m=106m 1m=109nm 1m=103nm 长度估测:(大约值)黑板的长度 2.5m、课桌高 0.7m、篮球直径 24cm、指甲宽度 1cm、铅笔芯的直 径 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 1.75dm 、 手掌宽度 8cm、墨水瓶 高度 6cm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 要

    7、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厚的刻度尺的刻线要紧贴被测物体。(4).读数时视线要与尺 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时间的测量工具:钟表。秒表(实验室用)单位:s min h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 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之一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长度特殊的测量方法:1.测量细铜丝的直径、 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 (当被测长度较小, 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 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

    8、,记下总张数 n,用毫米刻度尺测出 n 张纸的 厚度 L,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 。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 n 圈成螺线管,用 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 L,则细铜丝直径为 L/n。 2.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 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给你一段软铜线和一把刻度尺,你能利用地图册估测出北京到广州的铁路长吗? 用细铜线去重合地图册上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再将细铜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长度 L 查出比例尺,计算 出铁路线的长度。 3.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

    9、 长度) 4.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 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 四、力四、力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力的单位是 N。 2、踢球时,球受到的力的施力物体是脚,这时脚也受到球的作用力。 3、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状态或匀速直运动状态状态。叫做牛顿第一定律, 它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进一步的推理基础上,通而概括出来的。 1、力、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0、(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 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及大小。 说明: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 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 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 1N。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说明: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 和力的作用点有关。 (7)力的表示法: 力的图示:A、定义:用带箭头的

    11、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做法。 B:具体做法: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在线段的末端的画 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用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图中附有标度。 力的示意图: 不需要严格的表示出力的大小, 只表示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的简易图示叫力的示意图。 2、伽利略斜面实验:、伽利略斜面实验: 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 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

    12、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 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3、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 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说明: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 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 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 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 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不受力,可以做匀速直线运

    13、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 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4、惯性:、惯性: 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5、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 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B、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即不管物体受不受力、受平衡力还是非平衡力),物体受非平 衡力时,惯性表现为“阻碍”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定律成立是有条件的。 答:利用:跳远运动

    14、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 防止: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包装玻璃制品要垫上很厚的泡沫塑料。 6、二力平衡:、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 二力平衡条件是: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概括:二力平衡条件用四字概括“一、等、反、一”。 (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 的力。 (4

    15、)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物体受力条件物体运动状态说明 力不是产生(维 持)运动的原因 不受力 受平衡力 合力为 0 静止 匀速运动 运 动 状态 运动快慢改变 运动方向改变 运动状 态改变 受非平衡力 合力不为 0 力是改变物体 运动状态的原 因 一、单选题一、单选题 1(2020上海杨浦区九年级二模)把一个重为 2 牛的苹果竖直向上抛出,苹果在空中受到重力和空气阻 力的作用。若空气阻力恒为 0.8 牛,则苹果在上升过程中所受合力的大小为() A4.2 牛B0 牛C3 牛D2.8 牛 2(2020上海黄浦区九年级二模)一位同学用 3N 的水平力推水平地面上静止的木箱,但没有推动。推车 时地面对

    16、木箱的摩擦力大小() A一定小于 3NB可能小于 3NC一定等于 3ND可能大于 3N 3(2020上海大学附属学校九年级三模)如图所示 ,甲、乙两人在光滑的冰面上拔河。两人中间位置处 有一分界线,约定先使对方过分界线者为赢。若绳子质量不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对绳子的拉力与绳子对甲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甲对绳子的拉力与乙对绳子的拉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若甲的质量比乙大,则甲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 D若乙收绳的速度比甲快,则甲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 4(2020上海虹口区九年级二模)将物体 A 挂于细线下,当 A 以大小为 v1的速度竖直向上匀速运动时, 细线的拉力为 F1;当

    17、A 以大小为 v2的速度竖直向下匀速运动时,细线的拉力为 F2。若 v1v2,不计空气阻 力,则( ) A F1= F2,它们方向相反B F1= F2,它们方向相同 C F1 F2,它们方向相反D F1v乙,故 AB 错误;相遇时,甲通过的路程为:s甲v甲t2m/st,乙车通过的路 程为:s乙v乙t1m/st,M、N 间的距离为:ss甲+s乙2m/st+1m/st1m/st+12m,解得相遇的时间: t6s,带入 M、N 间的距离为:ss甲+s乙2m/st+1m/st2m/s6s+1m/s6s18m,故 C 错误,D 正确 知识要点:知识要点: 一、运动是宇宙中普遍的现象一、运动是宇宙中普遍的

    18、现象 机械运动: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机械运动是指宏观物体相对位置的变化。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参照物可 以任意选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结论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1)参照物可以任意选取,但不能将研究物体本身作为参照物,因为自己以自己为参照物,任何物体 的位置都是永远不变的,物体永远处于静止状态。 (2)为研究机械运动方便,一般选取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判断物体静止或运动, 以及运动情况的方法先选定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物,再看参照物

    19、与被判断物体之间位置的变化情况,位置发 生变化是运动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我们物理中所说的运动和静 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的。 二、运动的快慢二、运动的快慢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1. 时间相同,比较通过的路程。 2. 路程相同,比较时间(体育比赛)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 公式:速度的单位是:m/s;km/h。 1 m/s=3.6 km/h 1 km/h=1/3.6 m/s常见速度值:(大约值) 人步行速度 1.1m/s ,自行车速度 4-5m/s ,大型喷气客机速

    20、度 900km/h 客运火车速度 140 km/h 高速小 汽车速度 108km/h 光速和无线电波 3108m/s (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 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 三、长度、时间及其测量三、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单位:测量需要有标准,测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单位。 国际单位:国际计量组织制定的国际统一单位。 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长度单位:m km dm cm mm m nm 主单位与常用单

    21、位的换算关系: 1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m 1m=106m 1m=109nm 1m=103nm 长度估测:(大约值)黑板的长度 2.5m、课桌高 0.7m、篮球直径 24cm、指甲宽度 1cm、铅笔芯的直 径 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 1.75dm 、 手掌宽度 8cm、墨水瓶 高度 6cm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 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厚的刻度尺的刻线要紧贴被测物体。(4).读数时视线要与尺 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2、(5).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时间的测量工具:钟表。秒表(实验室用)单位:s min h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 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之一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长度特殊的测量方法:1.测量细铜丝的直径、 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 (当被测长度较小, 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 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记下总张数 n,用毫米刻度尺测出 n 张纸的 厚度 L,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 。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 n 圈成螺线管

    23、,用 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 L,则细铜丝直径为 L/n。 2.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 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给你一段软铜线和一把刻度尺,你能利用地图册估测出北京到广州的铁路长吗? 用细铜线去重合地图册上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再将细铜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长度 L 查出比例尺,计算 出铁路线的长度。 3.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 长度) 4.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 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 四、力四、力

    24、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力的单位是 N。 2、踢球时,球受到的力的施力物体是脚,这时脚也受到球的作用力。 3、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状态或匀速直运动状态状态。叫做牛顿第一定律, 它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进一步的推理基础上,通而概括出来的。 1、力、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 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25、。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及大小。 说明: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 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 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 1N。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说明: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 和力的作用点有关。 (7)力的表示法: 力的图示:A、定义:用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做法。 B:具体做法: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在线段的末端的画 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用线段的起点或

    26、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图中附有标度。 力的示意图: 不需要严格的表示出力的大小, 只表示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的简易图示叫力的示意图。 2、伽利略斜面实验:、伽利略斜面实验: 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 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 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3、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

    27、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 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说明: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 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 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 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 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不受力,可以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 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4、惯性:、惯性: 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

    28、惯性。 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5、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 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B、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即不管物体受不受力、受平衡力还是非平衡力),物体受非平 衡力时,惯性表现为“阻碍”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定律成立是有条件的。 答:利用: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 防止: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包装玻璃制品要垫上很厚的泡

    29、沫塑料。 6、二力平衡:、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 二力平衡条件是: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概括:二力平衡条件用四字概括“一、等、反、一”。 (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4)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物体受力条件物体运动状态说明 力不是产生(维 持)运动的原因 受非平衡力 合力不为 0 力是改变物体 运动状态的原 因 一、

    30、单选题一、单选题 1(2020上海杨浦区九年级二模)把一个重为 2 牛的苹果竖直向上抛出,苹果在空中受到重力和空气阻 力的作用。若空气阻力恒为 0.8 牛,则苹果在上升过程中所受合力的大小为() A4.2 牛B0 牛C3 牛D2.8 牛 【答案】D 【解析】 苹果在上升过程中,受到的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受到的阻力为 0.8N,方向竖直向下,则苹果受到的合力 F=G+f=2N+0.8N=2.8N 不受力 受平衡力 合力为 0 静止 匀速运动 运 动 状态 运动快慢改变 运动方向改变 运动状 态改变 故选 D。 2(2020上海黄浦区九年级二模)一位同学用 3N 的水平力推水平地面上静止的木箱,但没

    31、有推动。推车 时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大小() A一定小于 3NB可能小于 3NC一定等于 3ND可能大于 3N 【答案】C 【解析】 木箱未被推动,说明木箱在水平方向受到的推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根据平衡力的条件可知:地面对 木箱的摩擦力大小等于木箱受到的推力大小,故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大小为 3N。 故选 C。 3(2020上海大学附属学校九年级三模)如图所示 ,甲、乙两人在光滑的冰面上拔河。两人中间位置处 有一分界线,约定先使对方过分界线者为赢。若绳子质量不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对绳子的拉力与绳子对甲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甲对绳子的拉力与乙对绳子的拉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若甲的质

    32、量比乙大,则甲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 D若乙收绳的速度比甲快,则甲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 【答案】C 【解析】 A甲对绳子的拉力与绳子对甲的拉力是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战线上、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的相互作用力,故 A 错误; B甲对绳子的拉力与乙对绳子的拉力是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战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的平衡力,故 B 错误; C若甲的质量比乙大,则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小,可知乙先到分界线,故甲能赢到“拔河”比赛的胜利,故 C 正确; D收绳速度的快慢并不能决定“拔河”比赛的输赢,故 D 错误。 故选 C。 4(2020上海虹口区九年级二模)将物体 A 挂于细线下,当 A 以大小为 v1的速度竖直向上匀速运动时, 细线的拉力为 F1;当 A 以大小为 v2的速度竖直向下匀速运动时,细线的拉力为 F2。若 v1v2,不计空气阻 力,则( ) A F1= F2,它们方向相反B F1= F2,它们方向相同 C F1 F2,它们方向相反D F111.2cm/s; 由(2)的结论,同一物块放在相同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倾角越大,物块至斜面底端的速度 v 越大, 故第 4 次和第 5 次实验相比可知,v014.8cm/s; 综上分析可知,v0可能的范围为 11.2cm/s14.8cm/s。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上海中考物理经典题库汇编:专题03 运动和力(学生版+解析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356968.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