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语文试题(六) 含答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届高考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语文试题(六) 含答案.docx》由用户(春光无限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届高考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语文试题六 含答案 2021 高考 全国 100 名校 最新 模拟 示范 语文试题 答案 下载 _三轮冲刺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全国全国 100100 所名校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所名校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语文卷(六)语文卷(六) (150 分钟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636 分)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我国传统文化对月亮情有独钟,月亮始终是柔和与光明的象征。人们在静谧的夜晚与月亮对话,将月 亮看作上天对人事的见证,认为月亮能够带来人生的幸福,这种人生与自然的和谐是国人所特有的情感。 中秋节正是这样一个因月亮而生的节日。早在生产力低下的远古时代,当我们的祖先遥望浩瀚天空中的一 轮明月时,不免对月中的奇妙影像产生一些神奇的联想,进而形成许
2、多关于月亮的神话,最著名的当属“嫦 娥奔月” 。 “嫦娥奔月” 融美月、美人、美景于一体,是人类以原始思维对月亮美好想象的结果。这一传说 广泛流传于民间,也直接促进了中秋这一岁时节日的形成,给节日笼罩上迷人而瑰丽的光彩,增添了浓郁 的诗意。 不过,中秋节真正的源头却是我国古代的秋祀祭月。在农耕社会,农业的发展与季节、天气密切相关。 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时代,为祈求五谷丰登,人们往往要祭祀土地神。春天播种时有“春祈” (春祀)习俗, 待到秋季谷物成熟报告丰收时就有“秋报” (秋祀)习俗。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国语周语中,就有“古 者,先王既有天下,又崇立上帝、明神而敬事之,于是乎有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
3、的记载。三国时期吴 国史学家、经学家韦昭注曰“春分朝日,秋分夕月” ,这其中的“夕月”就是古代帝王祭祀月亮的仪式。由 此可见,真正将秋与月对应的,是皇家祭祀典礼。秋分拜月、祭月的礼制,直接反映了中国文化中对月亮 的崇拜,也体现出中国历法中巧妙地把季节转换与农事结合起来的智慧。 中秋赏月是自宋至今普遍流行的节俗。赏月是人与自然对话、沟通的良机,也是实现人际关系协调的 有效途径。据史料记载,魏晋之时,我国民间便开始有了中秋赏月之举,但尚未形成习俗。到了唐代,中 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一诗是望月怀思的名篇, 首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千古佳句,意境
4、雄浑豁达。及至宋代,赏月习俗从文人雅士遍及民间 百姓,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因此形成。苏轼的水调歌头大家耳熟能详。在月的阴晴圆缺 当中,神话与现实、出尘与入世、感慨与旷达,层层交织,极富浪漫主义色彩,也极富哲理与人情。其中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更是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赏月之余,品尝月饼逐渐成为中秋节的一个民俗符号。有学者考证,月饼最早出现于北宋,主要为祭 月仪式中供奉之用。南宋词人周密在武林旧事中记载了南宋开始出现作为食品的月饼。元末明初,月 饼开始被作为馈赠礼物和节令食品。 人们在中秋之夜赏月、玩月、吟诗、宴饮,既有聚会玩乐的世俗享受,又有天人合一
5、的超脱体验,满 足了自身的生活需要和精神需求,这种氛围影响了整个社会,从而推动中秋节成为大众化的节日。 (摘编自黄永林中秋节的历史渊源与文化意义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月亮始终象征着柔和与光明,是上天对人事的见证,因此月亮能够给人生带来幸福。 B. “嫦娥奔月”的神话充满了中国古人对月亮的美好想象,使中秋节更加富有诗情画意。 C.古时为求五谷丰登,人们祭祀土地神,于是就有了春祀、夏祀、秋祀、冬祀等习俗。 D.中秋活动既给人聚会玩乐的世俗享受,又给人天人合一的体验,从而影响了社会发展。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6、 A.文章首先分析了中秋节与月亮的关系,然后介绍了中秋节的民俗,结构清晰。 。 B.文章的举例论证所列举的均是具有代表性的确凿事例,这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C.文章几次引用文献,目的是论证中秋佳节真正的源头是我国古代的秋祀祭月。 D.基于中秋赏月开始与兴盛的脉络,文章得出此习俗自宋至今普遍流行的结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先民们对月中的奇妙影像产生的神奇联想,与当时生产力的低下不无关系。 B.秋祀祭月的礼制,直接促成了中国历法巧妙地把季节转换与农事相结合。 C.魏晋之时,民间便有了中秋赏月之举,唐代许多诗人均有咏月的名篇佳句。 D.月饼最早出现在北宋,主
7、要用于祭祀,元末明初时才被作为礼品相互赠送。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材料一: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分地区“城市病”问题日益严峻。为解决城市发展难题, 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应对我国城镇化加速发展、城市信息化深入推进和城市经济 转型的重要战略举措。 在全球智慧风潮和国家政策的鼓励下,我国很多城市都已经迈开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步伐,并且经过一 系列的探索,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而且很多城市已经意识到了从居民的需要出发 进行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性。比如,2015 年,北京推出了建设
8、“健康北京” “平安北京” “畅通北京” “宜居 北京”等重要政策方针。实施“五个北京”的政策方针是为了提高北京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虽然每 个“北京”都有自己的中心点,但都是“以人为本”这一智慧城市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还有“智慧天津” 形成了“以人为本、技术带动”的建设风格。为了把更多开发出来的智慧应用为居民所用,天津市会在接 下来的三年里着重发展智慧医疗、智慧社保、智慧教育、智慧旅游等 8 个重要项目。广州为了发展好智慧 城市这个“智慧”项目,在 2011 年确立了自己的城市发展理念,即低碳经济、幸福生活、智慧城市,并制 定出了相应的“智慧框架结构” 。 当前国内智慧城市建设中同样存在“
9、跟风”问题,不少城市在缺乏对真实需求的判断和对真正建设路 径的把握的情况下盲目开展建设,重建设投入,轻绩效提升,缺乏统筹规划和综合协调,一味追求“高大 上” ,缺乏应用实效。目前我国大多数智慧城市的建设依旧是以政府为主体,在制定以及执行政策时,缺乏 大众的参与,因此大部分居民对于智慧城市这个概念依旧不了解,大部分人认为这只是政府提出的“噱头” 。 有很多城市在智慧城市项目的建设中“随大流”的心态严重,只是一味地借鉴国内外优秀城市的技术模式, 而忽视了本城市发展的定位和文化特色,主要表现为“千城一面”现象。 (摘编自李琴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的现状和策略研究 视听2017 年第 9 期) 材料二:材料
10、二: 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的数据分析及资源整合共享在此次抗击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打破了各部门、 各行业的孤岛式运营模式,实现了跨职能、跨业务的联动。数字化防疫防控解决方案利用城市各个应用系 统采集的大数据,对疫情的发展进行分析,辅助政府决策。例如,数字化防疫防控解决方案利用手机信令 数据、移动互联网数据分析人员流动情况;利用高精仪器热成像技术实现无感、无接触高精度体温检测, 识别高温人员并将信息同步推送至控制中心。在发生城市突发公共事件的情况下,把各部门、各行业的数 据集中展示在指挥中心大屏上,一方面便于集中指挥调度,另一方面能通过对智能交通设施、智能基础设 施的自动控制系统对城市运营进行实
11、时调整和控制。 本次疫情的出现和重大危害也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敲响了警钟。在未来,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将更加追求 人、空间和科技的紧密融合,强化服务职能和增强城市空间规划的协调性、合理性,将会深刻地影响每一 个人的生活。 未来智慧城市的建设,应当以人为本,注重公共卫生健康,强化城市的服务职能,建立长期有效的人 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机制,惠及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疫情下频频发生的失误正是城市空间规划 在顶层设计时未能考虑完全和信息化等方面规划不足引起的。未来智慧城市规划应当合理布局物质生产和 流通空间,均衡布局公共资源,与城市整体空间规划相协调。各有关部门应打破过去各司其职、互不干扰、 数据权属不清
12、、共享难度高的现状,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将触及城市生活各 方面的安防、交通、物流、医疗、教育、办公、政务等信息进行全方位整合并实时共享,促使城市更为高 效地运行及管控。 (摘编自共克时艰,智慧抗疫 ,搜狐网 2020 年 2 月 12 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面对日益严峻的“城市病”问题,智慧城市建设将是重要战 略举措。 B.我国大多数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以政府为主体的,缺乏民众与其他组织的参与,因此缺乏统筹规划和综合 协调。 C.2020 年智慧城市数字化防疫防控,实现了跨职能、跨业
13、务的联动,利用大数据分析疫情,辅助政府决策, 作用巨大。 D.此次疫情的出现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敲响了警钟,未来智慧城市的建设应当把通信科技的应用放在首要的 位置。 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我国很多城市已经意识到创建智慧城市的重要性,有的城市建设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其中,广州最 早提出了“智慧”发展理念。 B.智慧城市的建设如果一味地借鉴国内外优秀城市的技术模式,而忽视了自己城市的特点和定位,就可能 出现“千城一面”的现象。 C.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指挥中心利用城市各个应用系统采集的大数据,既便于集中指挥调度,又能对城市 运营进行实时调整和控制。 D.智慧城市
14、在此次抗击疫情中的表现,让我们认识到技术的应用、网络建设、数据分析及资源整合共享等 是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因素。 6.请根据材料,为我国未来的智慧城市建设提几点合理化建议。 (6 分) 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喝茶喝茶 梁实秋 我不善品茶,不通茶经,更不懂什么茶道,从无两腋之下习习生风的经验。但是,数十年来,喝过不 少茶,北平的双窨、天津的大叶、西湖的龙井六安的瓜片四川的沱茶、云南的普洱、洞庭湖的君山茶、武 夷山的岩茶,甚至不登大雅之堂的茶叶梗与满天星随壶净的高末儿,都尝试过。茶是我们中国人的饮料, 口干解渴,唯茶是尚。茶字,形
15、近于茶,声近于槚,来源甚古,流传海外,凡是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茶。 人无贵贱,谁都有份,上焉者细啜名种,下焉者牛饮茶汤,甚至路边埂畔还有人奉茶。北人早起,路上相 逢,辄问讯“喝茶未?”茶是开门七件事之一,乃人生必需品。 孩提时,屋里有一把大茶壶,坐在一个有棉衬垫的藤箱里,相当保温,要喝茶自己斟。我们用的是绿 豆碗,这种碗大号的是饭碗,小号的是茶碗,作绿豆色,粗糙耐用,当然和宋瓷不能比,和江西瓷不能比, 和洋瓷也不能比,可是有一股朴实厚重的风貌。现在这种碗早已绝迹,我很怀念。这种碗打破了不值几文 钱,脑勺子上也不至于挨巴掌。银托白瓷小盖碗是祖父母专用的,我们看着并不美慕。看那小小的一盏, 两口就喝
16、光,泡两三回就得换茶叶,多麻烦。如今盖碗很少见了,除非是到故宫博物院拜会蒋院长,他那 大客厅里总是会端出盖碗茶敬客。再不就是在电视剧中也常看见有盖碗茶,可是演员一手执盖一手执碗缩 着脖子啜茶那副狼狈相,令人发噱,因为他不知道喝盖碗茶应该是怎样的喝法。他平素自己喝茶大概一直 是用玻璃杯、保温杯之类。如今,我们此地见到的盖碗,多半是近年来本地制造的“万寿无疆”的那种样 式,瓷厚了一些;日本制的盖碗,样式微有不同,总觉得有些怪怪的。近有人回大陆,顺便探视我的旧居, 带来我三十多年前天天使用的一只瓷盖碗,原是十二套,只剩此一套了,碗沿还有一点磕损,睹此旧物, 勾起往日的心情,不禁黯然。盖碗究竟是最好的
17、茶具。 茶叶品种繁多,各有擅场。有友来自徽州,学清华。徽州产茶胜地,但是他看到我用一撮茶叶放在壶 里沏茶,表示惊讶,因为他只知道茶叶是烘干打包捆载上船沿江运到沪杭求售,剩下来的茶梗才是家人饮 用之物。恰如北人所谓“卖席的睡凉炕” 。我平素喝茶,不是香片就是龙井,多次到大栅栏东鸿记或西鸿记 去买茶叶,在柜台前面一站,徒弟搬来凳子让坐,看伙计称茶叶,分成若干小包,包得见棱见角,那份手 艺只有药铺伙计可媲美。茉莉花窨过的茶叶,临卖的时候再抓一把鲜茉莉花放在表面上,所以叫做双窨。 于是茶店里经常是茶香花香,郁郁菲菲。父执有名玉贵者,旗人,精于饮馔,居恒以一半香片一半龙井混 合沏之,有香片之浓馥,兼龙井
18、之苦清。吾家效而行之,无不称善。茶以人名,乃径呼此茶为“玉贵” ,私 家秘传,外人无由得知。 其实,清茶最为风雅。抗战前造访知堂老人于苦茶庵,主客相对总是有清茶一盂,淡淡的、涩涩的、 绿绿的。我曾屡侍先君游西子湖,从不忘记品尝当地的龙井,不需要攀登南高峰风篁岭,近处平湖秋月就 有上好的龙井茶,开水现冲,风味绝佳。茶后进藕粉一碗,四美俱矣。正是“穿牖而来,夏日清风冬日日; 卷帘相见,前山明月后山山” (骆成骧联) 。有朋自六安来,贻我瓜片少许,叶大而绿,饮之有荒野的气息 扑鼻。其中西瓜茶一种,真有西瓜风味。我曾过洞庭,舟泊岳阳楼下,购得君山茶一盒。沸水沏之,每片 茶叶均如针状直立漂浮,良久始舒展
19、下沉,品味清香不俗。 初来台湾,粗茶淡饭,颇想倾阮囊之所有在饮茶一端偶作豪华之享受。一日过某茶店,索上好龙井, 店主将我上下打量,取八元一斤之茶叶以应,余示不满,乃更以十二元者奉上,余仍不满,店主勃然色变, 厉声曰: “买东西,看货色,能专以价钱定上下。提高价格,自欺欺人耳!先生奈何不察?”我爱其憨直。 现在此茶店门庭若市,已成为业中之翘楚。此后我饮茶,但论品味,不问价钱。 茶之以浓酽胜者莫过于功夫茶。 潮嘉风月记说功夫茶要细炭初沸连壶带碗泼浇,斟而细呷之,气味 芳烈,较嚼梅花更为清绝。喝功夫茶,要有工夫,细呷细品,要有设备,要人服侍,如今乱糟糟的社会里 谁有那么多的工夫?红泥小火炉那里去找?
20、伺候茶汤的人更无论矣。普洱茶,漆黑一团,据说也有绿色者, 泡烹出来黑不溜秋,粤人喜之。在北平,我只在正阳楼看人吃烤肉,吃得口滑肚子膨脝不得动弹,才高呼 堂倌泡普洱茶。四川的沱茶亦不恶,唯一般茶馆应市者非上品。台湾的乌龙,名震中外,大量生产,佳者 不易得。处处标榜冻顶,事实上那里有那么多的冻顶? 喝茶,喝好茶,往事如烟。提起喝茶的艺术,现在好像谈不到了,不提也罢。 (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开头列举茶叶的名称,是要表明“我”对喝茶不很讲究,数十年来, “我”喝过不少茶,其中既有各地名 茶,也有不登大雅之堂的茶。 B.不难看出,梁先
21、生比较爱喝北京双茶和西湖龙井茶,其私家秘传之茶玉贵,是香片和龙井的混合物, 也是作者喜欢的。 C. “卖席的睡凉炕”一语映射出了茶文化的差异, “我”对来自徽州的同学舍不得喝茶叶表示出惊讶,所 以用此语来和同学相调侃。 D.这篇散文有机地将书本上的知识和生活中的知识结合起来,涉及了有关“喝茶”的多方面知识:茶的品 种、茶具、喝茶的艺术等。 8.梁实秋的散文语言独具风格,请以文章对某茶店店主的刻画为例,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及表达效果。 (6 分) 答: 9.梁实秋和许多由大陆赴台的作家一样,在其作品中寄寓着挥之不去的乡愁,请结合作品内容加以探究。 (6 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
22、读(3434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范仲淹字希文。二岁而孤,少有志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 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仲淹泛通六经 长于易 ,学者多从质问,为执经讲 解,亡所倦。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 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倡之。岁大蝗旱,江、淮、京东滋甚。仲淹请遣使循行,未报。乃请间曰: “宫 掖 中半日不食,当何如?”帝恻然,乃命仲淹安抚江、淮,所至开仓振之,且禁民淫祀,奏蠲庐舒折役茶、 江东丁口盐钱,且
23、条上救敝十事。时吕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他日,论建都之事,仲淹曰: “洛阳险 固,而汴为四战之地,太平宜居汴,即有事必居洛阳。当渐广储蓄,缮宫室。 ”帝问夷简,夷简曰: “此仲 淹迂阔之论也。 ” 仲淹对益切,由是罢知饶州。夷简再入相,帝谕仲淹使释前憾。仲淹顿首 谢曰:臣乡论 盖国家事,于夷简无憾也。 ”延州诸寨多失守,仲淹自请行,迁户部郎中兼知延州。仲淹为将,号令明白, 爱抚士卒,诸羌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元昊请和,召拜枢密副使。王举正懦默不任 事,谏官欧阳修等言仲淹有相材,请罢举正用仲淹,遂改参知政事。以疾请邓州,进给事中。徙荆南,邓 人遮使者请留,仲淹亦愿留邓,许之
24、。寻徙杭州,再迁户部 侍郎,徙青州。会病甚,请颍州,未至而卒, 年六十四。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子,置义 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 息。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 B.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 C.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 D
25、.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六经 , 诗 书 礼 易 乐 春秋的合称,儒家经典著作。 B.宫掖,指皇宫。宫指宫廷;掖指掖廷,宫中的旁舍,妃嫔居住的地方。 C.顿首,通常用于下级对上级及平辈间的敬礼,表示尊重,与“稽首”同。 D.户部,六部之一,掌管全国的土地、赋税、户籍、俸禄、财政收支等事务。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范仲淹读书刻苦,学有所成。在应天府读书期间,范仲淹昼夜不停地刻苦学习,经常吃不饱,却从不叫 苦,后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