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南航苏州附中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pdf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南航苏州附中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pdf》由用户(副主任)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苏州 附中 下学 语文 期中 试卷 答案 下载 _考试试卷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1 南航苏州附中 22 届高考(高二)下学期期中试卷南航苏州附中 22 届高考(高二)下学期期中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随着海峡两岸交流的加深,两岸民众之间的通婚逐渐增多,海峡两岸婚姻家庭也因此被 誉为“第四通”。通过问卷调查和走访座谈发现,大部分海峡两岸婚姻家庭子女对中华民族文化持有 积极肯定的态度,他们认为,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等,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特有的瑰宝。其中部 分人对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内涵以及国学等有着较深入的了解,并能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思想 约束自身行
2、为。绝大部分的受访者肯定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并赞同“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 优秀的民族”这一说法。但涉及国家身份,大部分受访者认为中国就是大陆,而台湾是一个特殊的个 体,台湾居民常以“台湾人”自称。 在采访和调查中发现, 绝大部分受访者了解民族文化的渠道是电视或网络, 希望去大陆感受体会, 但当前大多以旅游的方式前往。大部分受访者对中华文化有着一定的了解,认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能够认识到传承中华文化的意义,但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对中华文化的践行存在着一定差异。在面对 “是否有必要在学校开设介绍中华民族文化相关课程”的问题时,大部分受访者表示有必要,但是被 问及“是否愿意主动践行”时,回答却
3、是否定的。 对这一群体展开民族文化认同的研究,对于加深两岸之间的交流、促进彼此了解、促进两岸关系 的友好发展以及继承、弘扬中华民族文化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有利于通过构建两岸的文化认同, 形成两岸共有的价值观念和归属感,为促进两岸和平统一打下坚实基础。 (摘编自卢文刚海峡两岸婚姻家庭子女民族文化认同研究) 材料二:人的认同从来就是多重的。人首先有血缘族群的身份,而以血缘为基础的族群认同,总 是与其社会关系的性质相关联。每个国家一般都包含着许多民族或族群,而且世界秩序要求主权国家 的基本稳定,如果族群认同过于强势,在多民族国家就可能“有离散之心,不能相和合”,危机就可 能被某些预料不到的事件触
4、发;如果国家认同强于族群认同,多民族国家就容易经历各种风雨变幻而 保持统一。 文化认同是人的社会属性的表现形式,它与族群相关,也与国家政治生活相关。作为中介认同形 式,文化认同必须既与族群认同有交叠部分,也与国家认同有交叠部分。文化认同也与一定的地域相 关,即使是同一个族群,在不同的地域也会形成不同的文化风格。对地域文化的认同就是地域认同, 这种认同不是族群的,而完全是文化性的和社会性的归属感。香港和澳门由于长期被西方国家殖民, 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出现了比较特殊的情况。也就是说,即使在回归之后,有些人的地域认同与国家 认同并不完全重叠。当然,随着内地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这种
5、情况已经发生 了很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既为是香港人或澳门人,也为是中国人感到骄傲。现在仍然存在认同危机 的是台湾,这是由内战所造成的分治产生的。台湾与大陆之间民族文化认同是基本重叠的,但是国家 认同出现了复杂的现象。很多人虽认同中国,但对中国的表述出现多种形式;也有部分人采取“台独” 的立场。 中国自古就有“天下一体”的理念,这种理念就是中国国家认同的文化基础。为了国家统一,我 们必须进一步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和精神家园,从而扩大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的交叠内容。共同 的语言、政治仪式、文化符号等是保障国家认同的重要构成性因素,会强化公民的归属感。 (摘编自韩震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一种
6、基于历史哲学的分析与思考) 材料三:每一个人都属于某一特定的民族,同时在现代民族国家当中,每一个人也一定属于这一 国家。但从认同的特点来看,民族认同先于国家认同,是国家认同的基础和前提。要形成国家,就必 须由具备族体意识的人开展积极行动,各种局部的、游离的族群认同对于国家认同的形成起着重要的 2 作用。这些局部性的民族认同本身不等于国家层面的国家认同,但是它们是国家认同的血肉,如果没 有这些局部性的群体意识,国家认同就会形同空壳。 对于国家认同而言,多元文化主义往往强调血缘、文化传统特征等因素。例如,在确立对“中华 民族”的国家认同中,我们往往强调“中华儿女”“华夏民族礼仪之邦”等标识民族特征
7、的因素。这 些因素具有强大的纽带作用,强有力地缩小了各民族之间的心理距离,增强了亲和力,有效地固化了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观念。 在多民族国家中,民族认同关注的是肯定“我们”的存在,而国家认同关注的是“我们”为什么 存在。单纯的自我肯定的局限性反映在民族认同的被动性上,它使人的自我意识束缚在诸如血缘、语 言、宗教或传统等实在因素之中。而要实现民族共同体的存在价值,就不能不考虑到“国家”这一体 制的重要性,社会的整体利益只能借助主权国家的作用而得以实现。 (摘编自张宝成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之比较)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
8、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仁”“义”思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作为多元文化的内核,有效地固化了“中华民族多元 一体”的观念。 B. 对多民族国家来说,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需保持平衡,如果国家认同过于强势,则容易爆发某些始 料不及的危机,导致出现动荡不安的局面。 C. 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特性,民族认同就会凌驾于国家认同之上;没有共同的文化信念,就不能构成 统一的国家。 D. 多民族国家中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注点不同, 只有民族认同上升到国家认同, 才能实现民族共 同体存在的价值。 2. 根据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2. 根据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9、(3 分) A. 大部分海峡两岸婚姻家庭子女对中华文化的认识与践行存在差异,只要知行合一,就能消除危机, 促成国家和平统一。 B. 材料一所做的调查反映出的问题,能印证材料二“台湾与大陆民族文化认同是基本重叠的,但是国 家认同出现了复杂的现象”的观点。 C. 材料二和材料三作者表述的要义虽有不同, 但是都明确强调了文化认同对维系族群认同和国家认同 关系的重要性。 D. 中国谋求和平统一和发展,必须正确处理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关系,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形成 国家认同。 3. 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的观点的一项是()(3 分)3. 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的观点的一项是()
10、(3 分) A. 巩固和不断强化的国家认同会对民族认同的发展形成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打破两者之间的平衡。 B. 在国家的政治统一中,共同的民族性将发挥至关重要的合法化作用,是意识形态动员的主要途径。 C. 族群的相互承认与社会生活语境相联系, 社会成员通过走向他们共同目标的构想, 形成一个价值共 同体。 D. 在全球化和全球文化形成的过程中,多民族国家非常重视弘扬传统文化,夯实认同基础,以增强国 家凝聚力。 4. 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海峡两岸婚姻家庭子女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观点态度。(4 分)4. 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海峡两岸婚姻家庭子女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观点态度。(4 分) 5. 请结合材料,试分
11、析怎样加强香港地区青少年的国家认同感。(6 分)5. 请结合材料,试分析怎样加强香港地区青少年的国家认同感。(6 分)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3 俄罗斯性格 (苏联)阿托尔斯泰 俄罗斯性格 (苏联)阿托尔斯泰 当德国鬼子已经被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的时候,我的朋友叶戈尔德略莫夫的坦克在小山冈 上的一片麦地里中了弹,机组有两名战士当场牺牲。中了第二弹后,坦克着起火来。驾驶员丘维略夫 拖着他爬过一个又一个弹坑到救护站去。 叶戈尔德略莫夫活了下来。他在医院里躺了八个月,做了一次又一次整形手术,医生给他重新 做了鼻子、嘴唇、
12、眼睑和耳朵。八个月之后拆掉绷带的时候,他看见了自己的面孔。那个把一面小镜 子递给他的护士,把身子转了过去,抽泣起来。他立即把镜子还给了她。 他说:“这还不算是最糟糕的事。就这副嘴脸也一样能活下去,一样能回到战场。” 他被批准休假二十天,为了彻底养好身体,他动身回家探望父母去了。 他下了车后步行了十八俄里。四面是厚厚的积雪,空气潮湿,周围阒无人迹。冰冷的风不停地吹 开他军大衣的下摆,在他耳边孤独凄凉地呼啸。等他进得村来,已经是傍晚时分了。他忽然停下脚步, 把手插在大衣兜里,摇了摇头,转过身斜插着走到父母住的房子侧面,站在齐膝深的雪里弯下身子往 窗里探望。叶戈尔德略莫夫隔着窗子看着母亲,心里明白:
13、绝不能让母亲受惊,不能叫她苍老的面 孔由于绝望而抽搐。 他打开篱笆门进了院子,走上台阶敲起门来。母亲在门里应声问道: “是谁呀?”他回答说: “是 苏联英雄格罗莫夫中尉。” 他的心剧烈地跳出来,使他不由得一肩头靠到了门框上。是呀,母亲并没有听出他的声音来,就 连他自己也好像是头一回听到自己的声音。动了多次手术之后,他的嗓音变了,变得嘶哑不清了。 “玛利娅波莉卡尔波芙娜的儿子德略莫夫上尉托我给他母亲捎口信问好来了。” 母亲立即打开门,扑到他跟前,握着他的双手问道:“我的叶戈尔活着吗?他身体好吗?您这位 大哥请进屋去吧!” 叶戈尔德略莫夫在桌子旁边的长凳上坐了下来,他开始对母亲讲她儿子的情况,也就
14、是讲自己 的情况,讲得很详细:讲他吃得怎样,喝得如何,什么也不缺,身体一直很好,总是快快活活;同时 也讲了他和他那辆坦克参加过的战斗,但是讲得很简单。 “请您告诉我,打仗是不是挺可怕的?”母亲打断他的话这样问道,一面用那双黑黝黝的、此刻 对他视而不见的眼睛直盯着他的脸。 “是的,老妈妈,当然是挺可怕的。不过我们已经习惯了。” 他的父亲叶戈尔叶戈罗维奇回来了。他对客人瞧了几眼,在门槛上跺了跺已经穿破了的毡靴, 不慌不忙地解下围巾,脱掉短皮大衣,然后走到桌子跟前和客人握手问好。啊,这是他多么熟悉的手 啊,这就是他小时候每当犯了错误父亲用来惩罚他的那只又宽又大的手啊!父亲什么也没有问便坐了 下来,半
15、闭着眼睛,也开始听着他讲的那些事。 德略莫夫上尉坐的时间越长,把自己的事当成别人的事讲得越多,就越是没有办法把真相和盘托 出,坐在父母的桌子面前,他既觉得幸福温暖,又感到委屈心酸。他们就像当年那样坐下来吃晚饭, 在吃饭的时候,德略莫夫上尉才发觉母亲特别留神地盯着他握勺的那只手。他苦笑一下,这时母亲抬 起头来,脸上的肌肉痛苦地抽动着。 父母在火炕上腾了一个地方给他睡。在隔扇的那一边,父亲不时轻轻地打着鼾;母亲翻来覆去, 唉声叹气,睡不着觉。上尉用双手捂着脸趴在那里,心里想道:“妈妈呀,我的妈妈呀!难道到这会 儿你还认不出我来!难道你就认不出这是我?” 就在这一瞬间他下定决心要走,而且明天就走。
16、他回到了原来所在的团队。战友们怀着由衷喜悦的心情迎接他归队,这就使他卸下了那个把他折 磨得吃不下、睡不着、喘不过气来的精神包袱。 大概过了两个星期,母亲来了一封信: “你好,我最最亲爱的儿子。我真怕给你写这封信,因为我不知道该怎么去想才是。有一个人从 4 你那儿到咱家来过,这个人好极了。他本来打算要住几天的,可不知为什么收拾起东西说走就走了。 打那以后,我就一宿一宿的睡不着觉,总觉得那是你回来过。你爹为了这个尽骂我,他说:你这个 老婆子发疯了吧,要是这个人是咱们的孩子,难道他不会明说吗?他干嘛要瞒着呢?如果他的脸 变得和来过咱家的这个人那样,咱们该感到自豪才对。你爹老是想要把我说服,可是我这颗
17、做娘的 心呀,却还是一个劲地认准了,小叶戈尔呀,你给我写封信来,告诉我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莫非我真 是疯了不成?” 叶戈尔德略莫夫把这封信给我看了。我对他说:“傻瓜呀,你这个傻瓜!快给你母亲写封信请 罪吧!别把她折腾疯了她就那么稀罕你的脸蛋子了?!因为你的脸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她还会 更疼你哩!” 他当天就写了这样一封信:“亲爱的双亲:请原谅我糊涂不懂事,回过咱家的那个人确实是我一 一你们的儿子” 过了几天,我和德略莫夫正站在靶场里,一个士兵跑来对他说:“大尉同志,有人找您。”这个 士兵虽然站得规规矩矩, 可是脸上那副表情好像打算去喝二两庆祝什么喜事似的。 我们动身回镇上去, 当走近我和他合住的
18、房子时,我看见他六神无主,无缘无故地一个劲儿地清嗓子我想:“坦克手 呀,你这个坦克手,怎么还会这样紧张!”我们走进屋去,他走在我的前面。我听见他说了一声: “妈 妈,你好哇!这是我呀!”于是我看到一个瘦小的老太太扑上去紧贴在他的胸前。 是啊,这就是俄罗斯性格!看来,一个人是平凡的,但是,当严峻的灾难降临的时候,他的心中 会产生一种伟大的力量 6. 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6. 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德略莫夫回家时,“厚厚的积雪,空气潮湿”“冰冷的风”等内容既交代了当时的环境,也暗示了 主人公悲伤的心情。 B. 小护士“把
19、身子转了过去,抽泣起来”,作者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写德略莫夫受伤后的相貌,给读 者留下了想象空间。 C. 为了不让父母受到惊吓,也为了他们的尊严,德略莫夫假称自己是苏联英雄格罗莫夫中尉,以他的 身份来看望自己的双亲。 D. 这篇小说以时间为线索, 按照 “受伤回家归队相认” 组织情节, 情节没有巨大的波澜, 却有感人至深的力量。 7. 小说的结尾处“伟大的力量”包括哪些具体内容?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4 分)7. 小说的结尾处“伟大的力量”包括哪些具体内容?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4 分) 8. 文中的叙述视角富于变化,请指出并说明这样做的好处。(6 分)8. 文中的叙述视角富于变化,请指出并说明
20、这样做的好处。(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语段一: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 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 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 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 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
21、日以离矣。虽曰爱 5 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 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 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 以劳吏者,且不 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语段二: 富弼,字彦国,河南人。少笃学,有大度,范仲淹见而奇之,曰:“王佐才也。”以其文示王曾、 晏殊,殊妻以女。 河朔大水,民流就食。弼劝所部民出粟 ,益以官
22、廩,得公私庐舍十余万区,散处其人,以便薪水。 官吏自前资、待缺、寄居者,皆赋以禄,使即民所聚,选老弱病瘠者廪之,仍书其劳,约他日为奏请 受赏。率五曰,辄遣人持酒肉饭糗慰藉,出于至诚,人人为尽力。山林陂泽之利可资以生者,听流民 擅取。死者为大冢葬之,目曰“丛冢”。明年,麦大熟,民各以远近受粮归,凡活五十余万人,募为 兵者万计。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为粥食之蒸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名为救之而实 杀之。自弼立法简便周尽,天下传以为式。 至和二年,召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宣制之日,士大夫相庆于朝。帝微覘知之, 以语学士欧阳修曰:“古之命相,或得诸梦卜,岂若今日人情如此哉?”修顿
23、首贺。弼为相,守典故, 行故事,而傅以公议,无容心于其间。当是时,百官任职,天下无事。遂请老,加拜司空,进封韩国 公致仕 。元六年八月,薨 ,年八十。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二),有删改) 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为粥食之/蒸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名为救之/而 实杀之 B. 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为粥食之/蒸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名为救之/而实 杀之 C. 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为粥食之/蒸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数
24、日不得粥/而仆/名为救之/而 实杀之 D. 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为粥食之/蒸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名为救之/而 实杀之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10.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飧饔,古时指饭食。其飧指早饭,饔是指晚饭。 B. 粟,五谷之一,去壳后叫小米,是中国古代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 C. 致仕,本义是将享受到的禄位交还给君主,表示官员辞去官职。 D. 薨,死的一种说法,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 11.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
25、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11.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2)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2)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3)弼为相,守典故,行故事,而傅以公议,无容心于其间。(3)弼为相,守典故,行故事,而傅以公议,无容心于其间。 6 12. 在今天看来,富弼的救灾方案仍有颇多启示意义,请分条概括其救灾之法。(3 分)12. 在今天看来,富弼的救灾方案仍有颇多启示意义,请分条概括其救灾之法。(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