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1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1南通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模拟试卷及答案.pdf

  • 上传人(卖家):副主任
  • 文档编号:1335475
  • 上传时间:2021-05-03
  • 格式:PDF
  • 页数:11
  • 大小:490.53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南通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模拟试卷及答案.pdf》由用户(副主任)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1 南通市 下学 语文 期中 模拟 试卷 答案 下载 _考试试卷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1 南通市 22 届高考(高二)下学期期中模拟试卷南通市 22 届高考(高二)下学期期中模拟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共计 9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共计 9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题。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文艺工作者积极投入文艺创作,诗歌、绘画、书法、舞蹈等呈现井喷之势, 形成了特殊时期的“抗疫文艺”现象。 如何深化“抗疫文艺”书写?笔者认为应向中国美学精神礼敬,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直面灾难的 大智大勇、顽强抗争的人文情怀;向抗疫现实靠拢,深入观察和

    2、把握党中央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的决策部署和显著成效, 了解抗疫一线和身边可歌可泣的抗疫事迹, 以及普通老百姓的悲欢离合故事; 向灾难书写的纵深掘进,努力探寻“抗疫文艺”独特的内在美学意味和特定表达形式,在艺术追求中 凸显当代中国“抗疫文艺”的风格特征和艺术气派。因此,应从“国本、人本、事本、文本”四个方 面提高认知把握能力和提升艺术表现水平。 国本,即一国之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在观察感 悟和艺术反映防控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现实时,应自觉摒弃轻信谣言、恶意抹黑等创作歪风邪气,书写 和记录这场举国上下同仇敌忾的疫情防控阻击的人民战争,彰显中国人民“坚定信

    3、心、同舟共济、科 学防治、精准施策”“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的中国精神, 为国家抗疫奉献艺术力量。 人本,即以人为本,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这次疫情来势凶猛、波及面广,直接 影响到每个人的生命安全。艺术触角须与生命关怀、人性美善融入,才可能发现患者、医护人员、志 愿者以及隔离在家中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和思想情绪,尤其是对逝者及其家庭成员的情感抚慰和精 神激励, 是文艺搭建安抚疏通渠道和体现人道情怀的特殊价值所在。 “抗疫文艺”创作应以人民群众 利益为重,关心群众疾苦,通过“抗疫文艺”特有的感染力影响力,做到知民情、解民忧、纾民怨、

    4、 暖民心,凝聚起全民族众志成城抗疫情的磅礴力量。 事本,即以客观事实为本,真实反映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现实。这次疫情影响之广前所未有。 艺术的深度书写需要广泛采信、明白就里,许多事情尚在过程之中,切不可捕风捉影、罔顾事实、不 求甚解。没有现场感,就难有艺术真实的感染力和穿透力,不能以偏概全、一叶障目。金代著名文学 家、历史学家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中写道:“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画图临出秦川 景,亲到长安有几人?”“抗疫文艺”创作需要宏大的真理叙事与细微的客观描述完美结合,以一部 部具体抗疫作品,反映整个国家和全体中华儿女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民族精神 风貌。离开或曲解甚

    5、至为了所谓艺术虚构而挑战真实底线,这不是“抗疫文艺”的内涵规定性和美学 基本要求,是难以做到“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的。 文本,即以文艺作品为本。目前“抗疫文艺”出现激情有余而审美不足、表象叙事多于沉淀表 达的问题, 缘于创作者在疫情暴发特别是居家隔离之后, 急于通过艺术创作尽快进入防控阻击战之中, 表达创作者情系疫区、加油鼓劲的强烈愿望和关切之情。这种激情澎湃的创作现象与阶段,一般来看, 在灾难到来之初都会经历。在持续和沉淀阶段,却需要理性思考和艺术思维的贯通。一场灾难对人民 生命财产、经济社会发展的破坏及其给人们心理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极其深重的。灾难题材的特殊性, 隐含着书写方式的

    6、独特性。需要艺术家对灾难本身的突发性、破坏性、震荡性等展开综合性系统性观 察,对人类抗击灾难的信心和意志予以思考,对人类在与灾难的抗争中所体现出的自救互救、防控阻 击的伟力和精神进行表现, 把笔触深入到民众生活状态之中,深入到人性的各种表现情势之中,深入 到家国关系与民族命运之中。只有这样,才会创作出能够触及人的灵魂、引起人们思想共鸣的,能够 温润心灵、启迪心智的,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优秀作品。 2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我们期待“抗疫文艺”讲好中国抗疫故事,涌现出更 多生动反映抗疫一线感人事迹、书写中华民族不为任何艰难困苦所屈服的恢宏史诗。 选自李明泉我们需要怎样

    7、的抗疫文艺(光明日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文艺工作者积极投入文艺创作,是因为他们具有中国美学精神,能够弘扬中 华民族直面灾难的大智大勇、顽强抗争的精神。 B. 作者认为,要想进行“抗疫文艺”创作,需要从“国本、人本、事本、文本”四个方面提高认知把 握能力和提升艺术表现水平。 C. “抗疫文艺”扎根于现实生活,其创作必须客观描述、真实反映,不能因为艺术虚构而对客观事实 有丝毫改动,否则就是罔顾事实。 D. 在灾难刚刚来临的时候,文艺工作者因急于抗击灾难而创作的作品

    8、,会存在激情有余而审美不足、 表象叙事多于沉淀表达的问题。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文章整体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提出问题,主体部分则运用并列结构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 后发出呼吁。 B.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强调了文艺创作会对社会和国家产生巨大影响。抗疫文艺宣传中 国精神更是证明了这一点。 C. 文章从政策倾向、创作核心、创作原则、创作使命四个角度为提高“抗疫文艺”书写水平指明了发 展之路,论证有理有据,说服力强。 D. 第段引用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从反面论证了抗疫文艺创作必须以客观

    9、事实为本,否则就会失 去艺术感染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抗疫文艺要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关心百姓利益,在作品中融入生命关怀和人性美 善, 才能发挥文艺作品特有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B. 艺术创作既需要以客观事实为本,书写符合生活的真实,也要遵循文艺创作的规律,可以在一定程 度上“酌奇”“玩华”。 C.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 人民生命财产和群众心理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抗疫文艺创作不应 只停留在表象书写上,更应进行深度思考,创作出优质作品。 D. 灾难题材与其他题材的艺术创作不

    10、同,它需要更深层次的思考。如在抗疫创作中,只有将个体感受 融入到对国家与民族命运的思考中,才能讲好中国故事。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炫目秋景话乡愁 刘醒龙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炫目秋景话乡愁 刘醒龙 晓得大悟是小时候所读的书籍中,有太多关于河口与宣化店的描写。河口是红四方面军不得不撤 离鄂豫皖的最后一战。那一战红四方面军倾尽全力,没有战败,也没有打赢,只能在万般无奈中“再 见”大别山。宣化店的情况也是如此,新四军五师全部主力集结于此,面对十几倍敌对兵力,新四军

    11、五师的十万官兵,以自我牺牲的姿态,坚守到最后一分钟,才突围去向四方,成就了近代史上,不以 胜利为目标的胜利。那时候这地方被称为礼山,直到以胜利为目标的胜利在全中国实现后,这一县域 才以铁血铸就的大悟山作了名字。 金岭,是大悟的一个小小村落,被人知晓的首先是那片土地上茫茫田野开着真如铺了黄金的向日 葵花,以及那些不亚于任何一处久负盛名秋景的红叶。不知何时开始的,各种各样的自媒体上,标明 大悟,说着金岭的炫目秋景。让南来北往的高铁,在一处叫孝感北的小站停了下来。与小站相比略显 夸张的一群群人,大多行装简约,兴高采烈。 3 秋风一路所向,无一不是秋天的意志。那所有的银杏树上的所有黄叶子,或许是大悟山

    12、中,金岭 之上,天太洁净,地太清淡,一切分明是在秋风中,偏偏透着一种含有某种深意的娇羞。没过多久, 真的踏上金岭土地,就明白这种娇羞也算是人的一种原始情怀。 山中的小小村落,注定会被大山掩藏。金岭的不同之处是藏得太深了,就连红军医院和新四军医 院都能安然无恙地设在这里,在腥风血雨中是一种得幸天赐的安宁。一旦普天之下都安宁了,这些只 供躲藏的缝隙,就成了连美景也无法输出的屏障。 银杏的娇羞还有一番难以出口的言说。金岭银杏再动人,面对如此小小村落竟有四十四户,四十 四位孤寡衰弱老无所依的特级贫困者,能够示人的表情只剩下无地自容。 什么叫乡愁?乡愁是藏在心中最美的美,落在命运中最苦的苦,总是欲说还休

    13、,欲言又止;分明 说不完,道不尽,却又是除非醉到昏天黑地,一个字也不想透露。就像叫着金岭,想着金岭,于心里 偏偏苦不堪言。 枫檀秋色,是天下最奇幻的。与银杏那江河湖海一样的波澜壮阔不同,一枫一檀各自成趣,一样 的阳光照耀,不一样的色彩斑斓;一样的秋风吹过,却没有一样的摇曳风姿。如此光怪陆离,就该有 对策应运而生。哪一样颜色是命定,哪一种光彩是未来,需要精准认识,精准扶持。 金岭成为精准扶持对象才几个月,情形就发生根本变化,农业示范板块旅游乡村公路古民居改造 河道整治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环境综合整治和农家乐旅游项目,在十平方公里的范围里,如枫檀一样展 现出多姿多彩。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说的是求知。几

    14、位从省直机关下来驻村的干部,硬是在金岭的 山上山下,田头地边,在这几个月里,人人行走了五百多公里。这样的行走,需要一腔热血与不掺一 点杂念的拳拳深情。 金岭还有一种动人的植物名叫乌桕,秋风来时,这些参天的高大乔木,一树树的像玫瑰,像牡丹, 像金箔,眼皮一眨,这样的乌桕就会变成那样的乌桕。稍等些时日,霜更浓时,各色树叶一一落尽了, 所有乌桕便会不约而同地变得雪白,那是它们的果实! 银杏黄了,枫檀该黄的黄了,该红的红了。这时节,乌桕本该是这万般灿烂中的一部分。走在金 岭正在修筑的大路和依旧保持原貎的小路上,偶尔有乌桕心不甘情不愿地透出初红。更多的乌桕仍旧 继续着春天与夏天的青枝绿叶。相同的天气,相

    15、同的季节,相同的雨露,相同的风霜,乌桕们为何要 与银杏们与枫檀们另做一番模样呢? 有这样一位老人,他年轻时,跟着新四军五师爬过千里大别山的每一条山沟与山头。老人年过九 旬时,还带着满身的枪伤与弹痕,为这些山沟与山头的富饶奔走。乌桕不肯黄,不肯红,不肯玫瑰, 不肯牡丹,不肯金箔,就在于乌桕比银杏和枫檀更懂得春天与夏天,懂得春天长一些,夏天长一些, 多一些耕种时光,接下来的秋天才有实实在在的美妙。 在金岭,见过几位在家门口做着简单事情的老人,那些沧桑纵横的脸上,挂着一些由衷的微笑, 既望着一群群初来金岭的陌生人,又望着熟悉的村子一天变一个样子。这道风景在我心里比银杏枫檀 和乌桕更美!起云的天空忽然

    16、下起了小雨,今年秋天长江北岸的第一场雨眼看着就来了。雨落久了盼 晴,天晴久了盼雨。大悟金岭盼的是将世世代代的青山变为真正的金岭。 (选自 2016 年 10 月 26 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文章开篇从革命战争年代河口与宣化店的两场战斗写起, 意在突出大悟是一个革命老区, 为后文写 金岭作了必要交代。 B. 文章所写的“乡愁”不是游子对家乡的思念,而是指对尚处在贫苦之中的乡村的忧虑和帮助农民脱 贫致富的情怀。 C. 文章最后一段写到几位挂着笑容、

    17、 在家门口做着简单事情的老人, 表现了金岭老一代人仍然甘于贫 穷的淡定心境。 D. 作者语言功底深厚,文章语言既给人简练朴实的感觉,又不乏文采,尤其是拟人、比喻、排比等修 辞手法运用自如。 4 5.作者写银杏树“偏偏透着一种含有某种深意的娇羞”,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句中“娇羞”含义的理 解。(6 分) 6.本文写景与写人记事结合紧密,请举例分析这一特点,并指出其作用。(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5.作者写银杏树“偏偏透着一种含有某种深意的娇羞”,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句中“娇羞”含义的理 解。(6 分) 6.本文写景与写人记事结

    18、合紧密,请举例分析这一特点,并指出其作用。(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 粉”无数。在“一笑二闹三跳四唱”的娱乐节目时代,“中国诗词大会”以优雅的方式脱颖而出。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化正是精神雨露的源头 活水。诗词大都比较凝练,朗朗上口。阅读诗词,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感知诗 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阅读诗词,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跟他们进 行心灵对话

    19、,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还因为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荷运转, 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而读诗可以暂时疏解内心的阴郁。“中国诗词大会”以引人入胜的形 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 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并不自然而然地存在。一个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意,才能在与诗词 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 (摘编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记者李兆清) 材料二材料二 近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了诗词大会的主创团队。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阚兆江说:“诗词

    20、是情感的 抒发,节目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广大观众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也坚定了国人 的文化自信。百人团成员最小的 7 岁,武亦姝 16 岁,陈更 20 多岁,看到他们那么年轻,就觉得 中华文化后继有人。”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无数次被用来形容诗词大会选手的一句话。“中国诗词大会”总导演颜芳 回忆,第二季总冠军、上海复旦附中的学生武亦姝,无论是在地方选拔还是在现场比赛中,都特别淡 定。 “她得冠军的那一刻,我们想把摄像机推上去给个表情特写,结果发现没必要,她脸上特别平静。 ” 也许,传统诗词已经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些遥远,而诗词大会正在拉近这个距离。 阚兆江透露,其实诗词大会的题库

    21、内容 85%以上来自中小学课本,所以对观众而言有一种“熟悉 的陌生感”。 “我们不是文人雅士的沙龙,得让人看得懂,从大家熟悉的诗词名篇切入,可以拉近和观众的距 离。”阚兆江说,“每一道题不仅是题目,还是话题的开启,让诗词和古今生活有一种联系。我们不 是要做一场考试,而是想通过诗词陶冶人们的情操,滋养人们的心灵。” 所以,诗词大会的题目都颇“接地气”。比如,把“减肥”与“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联系, 把“化妆”与“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联系,“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对应 的则是“购房”都是当下年轻人关心的话题。 诗词对这些年轻人来说,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颜芳说:“其实诗词的

    22、功能至今没有失去,写 诗就跟发朋友圈一样,都是情感的表达,很有趣,也很时尚。” 诗词大会落幕,而青年一代的诗意生活方兴未艾。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记者蒋肖斌) 材料三材料三 5 诗词综艺火爆,最近令朋友圈和各种群话风突变,忽如一夜春风来,答题对诗、玩“飞花令”蔚 然成风。众声喧哗之下,舆论也出现了反弹,如“从诗词大会生出学霸情结是一种不堪”“诗词大会 说白了还是一场电视秀”等。 16 岁的上海女生武亦姝获胜, 成了风靡网络的古典风少女偶像, 与新媒体喧嚣传播形成对照的是, 女孩淡定拒绝了媒体采访。江苏省盐城中学语文老师刘百生告诉记者,“会背古诗的孩子成了古代才 女的代名词,成了令人羡慕的别人

    23、家的孩子。但热潮总是令人警惕,这不代表咱们的诗词教育很 成功,反而说明国民整体古诗词修养很缺。爱好古诗词在当下还是颇为小众。” 在节目中,九宫格、干扰项、抢答等定输赢的方式,也让教育界人士嗅出了“应试”味道。也有 选手靠“蒙”答对题目,在一些老师看来,这就是当下应试教育最厉害的地方,以答题技巧制胜,这 个节目俨然一场标准化考试。 “应试思维”是始终令教育界人士矛盾的纠结点。“应试思维”模式导致古诗词多被视为“语言 材料”,学生们只是机械记忆与练习,记知识点多过传播文化,背离其作为“文学”和“文化”的本 质。 近年来,被誉为“综艺清流”的“百家讲坛”、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等文化盛会风靡一时,

    24、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淡漠似乎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人们追捧这些文化盛会的原因,在于人们对中国文 化中最精致的文字有一种膜拜的心理,即使如今浸淫于网络语汇,仍心向往之。这也是现在的家长在 孩子三四岁时就令其背古诗的原因。可惜,孩子的精神生活最终仍被奥数和考级等占据,缺失了“诗 和远方”。借古诗词学霸爆红的契机,教育界人士期待能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改善古诗词教育的整体 氛围,以减少孩子的背书之苦,让孩子带着热爱,去惬意感受和品味古诗词之美。 当喧嚣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有了次美丽的“邂逅”,中华文化基因逐渐苏醒,这危机中的微曦, 则弥足珍贵。 -(摘编自扬子晚报,记者张楠) 7.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

    25、确7.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 的一的一 项是()(3 分)项是()(3 分) A. 材料一侧重阐述“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的原因,材料二从主创者的角度侧重阐述举办“中国诗 词大会”的意义和初衷。 B. 材料二和材料三都选取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冠军武亦妹的例子,旨在说明“腹有诗书气自 华”的道理。 C. 三则材料都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问题,但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并不都抱以乐观的态 度。 D. 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中国诗词大会”在丁酉新春爆红的现象,都充分肯定了这档综艺节目所带来 的积极的社会影响。 8.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8.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 的两的

    26、两 项是()(3 分)项是()(3 分) A. 三则材料都谈到了“中国诗词大会”的影响,相比较而言,第一、第三则材料的观点更能代表观众 们对“中国诗词大会”的普遍看法。 B. 三则材料来源不尽相同,有报纸,有新闻网站,但都及时捕捉到了社会热点,体现了新闻讲求时效 性的特点。 C. 对于同一综艺现象的报道,三家媒体的受众不同,报道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比如中国青年报就 突出强调了青年一代与诗词的关系。 D. 三则材料都不注重对新闻事实的详细报道, 而重在阐述对诗词综艺节目火爆现象的看法, 以引发人 们的思考。 9.“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综艺节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进行概括。(6 分)

    27、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9.“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综艺节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进行概括。(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高崇文,字崇文。其先自渤海徙幽州,七世不异居。开元中,再表其闾。贞元中,从韩全义镇长 武城,治军有声。累官金吾将军。吐蕃 三万寇宁州,崇文率兵三千往救,战佛堂原,大破之,封渤海 郡王。 刘辟反,宰相 杜黄裳荐其才。诏检校工部尚书、左神策行营节度使,俾统左右神策、麟游奉天诸 屯兵讨辟。时显功宿将,人人自谓当选,及诏出,皆大惊。始,崇文选兵五千,常

    28、若寇至。至是,卯 漏受命,辰 已出师,器良械完,无一不具。过兴元,士有折逆旅匕箸者,即斩以徇。乃西自阆中出, 却剑门兵,解梓潼之围,贼将邢泚退守梓州。诏拜崇文东川节度使。初,辟陷东川,执节度使李康不 杀也;至是,归康以丐雪,崇文数康失守罪,斩之。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 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明日,战万胜堆,堆直鹿头左,使骁 将高霞寓鼓之,士扳缘上,矢石如雨,募死士夺而有之,尽杀戍者,焚其栅,下瞰鹿头城,人可头数。 凡八战皆捷,贼心始摇。大将阿跌光颜与崇文约,后期,惧罪,请深入自赎,乃军鹿头西,断贼粮道。 贼大震,其将李文悦以兵三千自归,仇

    29、良辅举鹿头城二万众降执辟子方叔婿苏强遂趣成都余兵皆面缚 送款辟走追禽之槛送京师。 入成都也,师屯大达,市井不移,珍货如山,无秋毫之犯。邢泚已降而贰,斩于军,衣冠胁污者 诣牙请命,崇文为条上全活之。 崇文不通书,厌案牍 谘判以为繁。崇文恃功而侈,举蜀帑藏百工之巧者皆自随,又不晓朝廷仪, 惮于觐谒,有诏听便道之屯。居邠三年,戎备整修。卒,年六十四。 (节选自新唐书高崇文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浅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浅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仇良辅举鹿头城二万众/降执辟子方/叔婿苏强遂趣成都/余兵皆面缚/送款辟走/追禽之槛/送

    30、京师 B. 仇良辅举鹿头城二万众降/执辟子方/叔婿苏强/遂趣成都/余兵皆面缚送款/辟走/追禽之/槛送京师 C. 仇良辅举鹿头城二万众/降执辟子方叔/婿苏强遂趣成都/余兵皆面缚/送款辟走/追禽之槛/送京师 D. 仇良辅举鹿头城二万众降/执辟子方叔/婿苏强/遂趣成都/余兵皆面缚送款/辟走/追禽之/槛送京师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吐蕃是我国唐代西方的少数民族,也指西藏建立的政权。主要聚居在青藏高原,信奉佛教,为唐代 西方主要外患。 B. 宰相,辅助帝王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员的通称

    31、或俗称,除辽代外,并非具体官名。唐代的中书、门下、 尚书三省长官均是宰相。 C. 卯、辰,古代用十二地支表述一个昼夜,以夜半二十三点到一点为子时,六点到八点为卯时,而八 点到十点为辰时。 D. 案牍,公事文书。案:指书桌或办公桌;牍,古代用于写字的木片,即木简。陋室铭有“无案 牍之劳形”。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高崇文家族和谐,其祖先自渤海迁至幽州后,家族七代人均聚居在一起。他的家族在开元年间两次 受到皇帝表彰。 B. 高崇文能征善战,屡获军功。当刘辟反叛,朝廷遴选将领时,在宰

    32、相杜黄裳的推荐下,高崇文不负 众望,被任命讨伐刘辟。 C. 高崇文治军有方。他勤于训练兵士,武器精良;约束军队,令行禁止,不扰百姓,将折断客舍匙筷 的士兵斩首。 D. 高崇文不通文字,厌恶公事文书,害怕入朝觐见,却恃功而奢。他依仗功劳,尽享蜀地国库中的奇 珍异宝。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的。(10 分)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的。(10 分) 7 (1)时显功宿将,人人自谓当选,及诏出,皆大惊。(5 分) (2)邢泚已降而贰,斩于军,衣冠胁污者诣牙请命,崇文为条上全活之。(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4-15 题。

    33、 (1)时显功宿将,人人自谓当选,及诏出,皆大惊。(5 分) (2)邢泚已降而贰,斩于军,衣冠胁污者诣牙请命,崇文为条上全活之。(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4-15 题。 崇义里滞雨 李贺 落漠谁家子?来感长安秋。壮年抱羁恨,梦泣生白头。 瘦马秣败草,雨沫飘寒沟。南宫 古帘暗,湿景传签筹。 家山远千里,云脚天东头。忧眠枕剑匣,客帐梦封侯。 (注)南宫:尚书省,诗中指尚书省中主管官员选投的吏部。签筹:古代报时用的竹筹。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诗歌首

    34、联以“谁家子”引出,仿佛是自问之语,实则包含着诗人极度的忧愤。 B. 第二联可以看出诗人虽处于人生壮年,但由于长期漂泊,思乡之愁已使自己头发花白。 C. “雨沫飘寒沟”着眼于近景,运用了渲染衬托的表现手法,用凄风苦雨来烘托诗人的辛酸不幸。 D. “南宫古帘暗”摹画的是远景,写南宫在烟雨迷蒙中的昏暗景象,意境幽静冷寂。 15.该诗最后两句有何含意?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5.该诗最后两句有何含意?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

    35、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阿房宫赋中用排比句式论证“秦爱纷奢”这一观点,最后得出结论,这些行为使百姓们 “_”,而秦朝统治者却“_”。 (2)在赤壁赋中,表达希望与神仙相交与皓月共存的句子是“_,_”。 (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表达太阳和星星隐藏了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的句子是“_ 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9 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9 分)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经济的迅猛发展,大数据专业,成为了全国各大高等院校竞相开设最为“爆 款”的专业。三年时间,大

    36、数据专业已在全国遍地开花。国内各大高等院校_地设置“大数据” 专业,体现了学校“随行就市”增设专业,紧跟市场需求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培养出的“适销对路” 的人才,不仅能让高校专业设置更符合实际需求,也能提高就业率。可是,_开设的专业,存 在的隐忧也不容忽视。专业的“随行就市”,表面上看似乎是为了高校教育发展与未来,实则迎合的 是功利化的就业率。倘若各个高校都按照“随行就市”思路设置专业,什么“火”就开设什么专业, 等到四年或若干年学生毕业后找工作,即便都是“火热”的专业,照样也会“供过于求”,到头来, 一样也会面临就业难。 反观国外,在高校专业设置上,美国高校的模式是先设计课程,后设置专业。通常

    37、,美国高校会 先开设选修课程,等新行业发展趋势明确、就业需求相对稳定、课程和师资也能配套后,再正式设置 专业。现在许多美国高校设立的统计系,()。而国内高校专业设置,一直倾向于赶时髦, _,缺乏长远规划。譬如,前几年同样“爆款”的电子商务专业,各大院校纷纷开设电商专业, 不少人开始觉得是“爆款”专业而报考,但后来学生普遍反映课业设置杂乱,加之师资水平_, 导致这一专业很快从“神坛”走向凡间。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 不约而同争先恐后好高骛远良莠不齐 8 B. 不约而同一哄而上急功近利参差

    38、不齐 C. 不谋而合一哄而上好高骛远良莠不齐 D. 不谋而合争先恐后急功近利参差不齐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 有针对性地培养出的“适销对路”的人才,不仅能提高就业率,也能让高校专业设置更符合实际需 求。 B. 有针对性地培养出 “适销对路” 的人才, 不仅能提高就业率, 也能让高校专业设置更符合实际需求。 C. 有针对性地培养出 “适销对路” 的人才, 不仅能让高校专业设置更符合实际需求, 也能提高就业率。 D. 有针对性地培养出的“适销对路”的人才,不仅能让高校专业设置更符合实

    39、际需求,却能提高就业 率。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 就是由于制药、金融等行业的强劲需求,被从数学系逐渐发展和独立出来的 B. 由于制药、金融等行业的强劲需求,被从数学系逐渐发展和独立出来的 C. 就是由于制药、金融等行业的强劲需求,从数学系逐渐发展和独立出来的 D. 由于制药、金融等行业的强劲需求,从数学系逐渐发展和独立出来的 20.下面某校学生会贴出的告示有 5 处表述不当,请找出来并修改。(5 分)20.下面某校学生会贴出的告示有 5 处表述不当,请找出来并修改。(5 分) 招领启示

    40、 高二 1703 班王晓明同学 10 月 8 日在食堂吃饭时捡到一个黑色皮夹,内有一张哆啦 A 梦的饭 卡和 105 元人 民币。请丢失钱夹的同学速来认领。 学生会 2020 年 4 月 9 日 四、作文(60 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四、作文(60 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一位女士逛西湖,嫌带着行李不方便,就将行李往公园的路边一放就去玩了。两个半小时之后, 三件行李都还在。女士说:“我就知道在西湖是不会丢的!”当日,女游客的三件行李被保安发现, 为了管好这三件行李,保安人员足足等了两个半小时,“连厕所都不敢去”。事后女士说谢谢,

    41、保安 说不用谢。西湖景区管理处执法服务点的管理人员说:“这是对我们大杭州有多么的信任啊!”此事 一经传出,立刻引发了热议。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女士、保安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 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闽华” 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9 20192020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抽测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答案 1.D2.B3.D4.C 5.“娇羞”本义是“妩媚含羞”的意思,但在文中是“隐藏很深”“难以出口”的意思。具体指: 是人的一种原始情怀:金岭深藏在大山之中,虽地处偏僻,当地人迷恋

    42、此地。是一番难以出口的穷 苦:金岭这个小小村落竟有四十四户、四十四位孤寡衰弱老无所依的特级贫困者。 6.举例分析:写银杏树,既写了黄叶之美,又借其“娇羞”引出了金岭在战争年代对革命的贡献以 及和平年代山民的贫穷。写奇幻的枫檀秋色,点出了如枫檀一样展现出多姿多彩的精准扶贫项目, 歌颂了驻村干部的一腔热血和拳拳深情。写乌桕树,突出它“不肯黄,不肯红”等品质,歌颂了年 过九旬的革命前辈为这些山沟与山头的富饶奔走的事迹。 作用:作者抓住景与人、事的内在关联,或以精当议论,或以象征、双关等修辞手法将它们勾连起来, 既表现了大悟金岭的“炫目秋景”,也讴歌了为金岭脱贫致富而努力的人和事,两者有水乳交融的效

    43、果。 7.A8.B 9.“中国诗词大会”带领人们重温经典诗词,从而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位,让人们在原本单调乏味 的生活中发现了诗意和远方;“中国诗词大会”所选择的诗歌都很接地气,从而拉近了传统诗词与 现实生活的距离,吸引人们爱上古诗词,有助于推动古诗词的普及;“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综艺节 目的爆红,引发人们对诗词教育乃至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中国诗词大会”集中展现了 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人们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催生了国人的文化自豪感。 10.D11.C12.B 13.(1)当时显功勋老将,人人都认为应当选择,等到诏书出来,都大吃一惊。 (2)邢汗已经投降又有二心,高崇文下令斩首于军

    44、中,受胁迫而叛乱的士大夫到衙门请求保全性命, 崇文为他们分条上奏,使他们保全了性命。 14.B 15.诗人客居他乡,心中满怀忧愤,枕着剑匣入眠,在梦中驰骋沙场,实现了封侯之愿。寄托着 诗人投笔从戎、立功封侯的渴望和对远离家乡、遭遇人生坎坷的忧愤。 16.不敢言而敢怒日益骄固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17.B18.B19.C 20192020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抽测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答案 1.D2.B3.D4.C 5.“娇羞”本义是“妩媚含羞”的意思,但在文中是“隐藏很深”“难以出口”的意思。具体指: 是人的一种原始情怀:金岭深藏在大山之中,虽地处偏僻,当地人迷恋此地。是一番难以

    45、出口的穷 苦:金岭这个小小村落竟有四十四户、四十四位孤寡衰弱老无所依的特级贫困者。 6.举例分析:写银杏树,既写了黄叶之美,又借其“娇羞”引出了金岭在战争年代对革命的贡献以 及和平年代山民的贫穷。写奇幻的枫檀秋色,点出了如枫檀一样展现出多姿多彩的精准扶贫项目, 歌颂了驻村干部的一腔热血和拳拳深情。写乌桕树,突出它“不肯黄,不肯红”等品质,歌颂了年 过九旬的革命前辈为这些山沟与山头的富饶奔走的事迹。 作用:作者抓住景与人、事的内在关联,或以精当议论,或以象征、双关等修辞手法将它们勾连起来, 既表现了大悟金岭的“炫目秋景”,也讴歌了为金岭脱贫致富而努力的人和事,两者有水乳交融的效 果。 7.A8.

    46、B 9.“中国诗词大会”带领人们重温经典诗词,从而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位,让人们在原本单调乏味 的生活中发现了诗意和远方;“中国诗词大会”所选择的诗歌都很接地气,从而拉近了传统诗词与 现实生活的距离,吸引人们爱上古诗词,有助于推动古诗词的普及;“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综艺节 目的爆红,引发人们对诗词教育乃至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中国诗词大会”集中展现了 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人们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催生了国人的文化自豪感。 10.D11.C12.B 13.(1)当时显功勋老将,人人都认为应当选择,等到诏书出来,都大吃一惊。 (2)邢汗已经投降又有二心,高崇文下令斩首于军中,受胁迫而叛乱

    47、的士大夫到衙门请求保全性命, 崇文为他们分条上奏,使他们保全了性命。 14.B 15.诗人客居他乡,心中满怀忧愤,枕着剑匣入眠,在梦中驰骋沙场,实现了封侯之愿。寄托着 诗人投笔从戎、立功封侯的渴望和对远离家乡、遭遇人生坎坷的忧愤。 16.不敢言而敢怒日益骄固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17.B18.B19.C 10 20.“启示”改为“启事”;删去“吃饭时”;删去“哆啦 A 梦”,不能描述得太详细;“105 元 人民币”改为“若干人民币”应明示认领地点。 22.书信格式小结 主标题:题目(关键词,精炼) 给 XX 的一封信(副标题) 尊敬的 XXX: 您好!(或写:展信佳)(独立

    48、成段) 正文(这是信的主体,可以分为若干段来书写。这是完成核心任务的地方。要体现对话交流。) 此致 敬礼! 某某 (身份或题目要求指定的名字) 某年某月某日 优秀范文: 西湖人情胜美景,游客自律更相宜 致女士的一封信 尊敬的女士: 展信佳! (对话交流中转述事件) 我是一名学生。 近日听闻您对西湖公园有极大的信任, 放心将行李托付公园。 对保安人员的敬业姿态,我深表钦敬。(对话交流中表明态度观点)但我更想对您说:西湖人情胜美 景,游客自律更相宜。游客的自律规范,才可助旅游文明长治久安,才有可能换来景色风光秀丽旖旎, 各方的舒心共赢。 (揣摩他人想法)确实,带着行李游玩实为扫兴,托付于公园看似万

    49、无一失。(在对话交流中驳斥对 方)但深思之,若公园治安稍失水准,对凭空出现的行李无法顾及,若公园内游人稍起私心,您与公 园的皆大欢喜便有变为财物纠纷,状告公堂的可能。这于您,于公园都会造成损失。(总结)西湖潋 滟将成为您心中之痛,您又如何于下一次旅行中内心安定呢? (为什么一:观点句)游客的自律,是对自身素质的尊重,于山水之中构筑自我文明的高地。(紧扣 论点,围绕核心事件分析:(本质分析)游客肆意拖放行李,表面上是对景区的高度信任,但深入剖 析,却折射出自律心态的缺失。公园本非寄存处,何苦保安苦等候?(对比分析)您对公园保安的致 谢彰显着您的感恩之心,但较之于两个半小时的等候和此期间内其本职工

    50、作的受损却略显单薄。(假 设分析)若其他游客群起效仿,以信任景区为由,行偷懒省事之实,保安人员岂不是要成为“行李中 的守望者”?若游客自觉于游玩前整理好行装,既成尽心极游之娱,也减少了公园的意外负担。(对 话交流中围绕事件、话题词总结)唯有你我共同自律,才可在胜景之中守得自我素质的纤尘不染,助 力构建美景之中的更美人心,为旅游文明夯基垒台。 (为什么二:观点句)游客的自律,亦是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更塑家国风貌,展现华夏风采。(过 渡,对话交流)相信您也曾读过中国游客于境外游玩却逾越规矩的新闻。这是中国游客心中的痛楚, 也损害了国家的整体形象。(紧扣论点,围绕核心事件分析)您于西湖湖畔的小小越界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1南通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模拟试卷及答案.pdf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335475.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