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高中精品资料)高中政治学科高考知识点总结(强烈推荐).docx

  • 上传人(卖家):四川天地人教育
  • 文档编号:1335266
  • 上传时间:2021-05-03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75.36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中精品资料)高中政治学科高考知识点总结(强烈推荐).docx》由用户(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高中精品资料 高中 精品 资料 高中政治 学科 高考 知识点 总结 强烈推荐 下载 _各科综合_高中
    资源描述:

    1、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总结 1货币的内涵 (1)商品的含义和属性: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价值(凝聚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和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两个基本属性。 (2)货币的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所以,货币是商品经济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特殊的商品。 (3)货币的职能: 基本职能:价值尺度: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只需观念上的货币; 流通手段: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需要现实的货币 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4)纸币:由国家(或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能任意

    2、发行纸币。 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会引起物价上涨,出现通货膨 胀;反之则出现通货紧缩。流通中所需要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 / 货币流通速度 2信用工具和外汇 (1)结算方式和工具:现金结算和转账结算,信用卡、支票等是经济结算中经常用的信用工具。 信用卡: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能减少现 金的使用,使消费更加简单、方便、高效、安全 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在我国主要分为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两种。 (2)外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包括:外币、银行存款等外币支付手段;股 票、债券等外币有价证券;其

    3、他外汇资产。 (3)汇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通常用 100 单位外币能兑换多少本币表示。 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对内为物价稳定,对外为汇率稳定),能让人民生活安定,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 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价格及其影响因素、价值规律 (1)价格的含义:价值的大小叫价值量,价值量用货币表示叫价格。 技术进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商品价值量减小-价格下降。 (2)影响因素:供求关系(直接因素):供求影响价格。当供过于求时,价格下跌,出现“货多不值 钱”现象,处于买方市场;当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出现“物以稀为贵”现象,处于卖方市场。 价值(

    4、决定因素):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间接因素:气候、时间、政策、宗教、习俗等,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影响商品价格的。 其它因素:货币的发行量(过多,价格上涨,引发通货膨胀;过少,价格下降,导致通货紧缩)、 国家经济政策(利率、税收、价格政策等)。 (3)价值规律: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 础实行等价交换;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4价格变动的影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普通商品(耐用品):价格上涨,需求量下降,生活水平降低; 生活必须品:价格上涨或下降一般不会引起需求量的大幅变

    5、动,但会影响生活水平; 相关商品:替代品:某商品的价格上涨,则该商品的替代品的需求量增加,二者呈正方向变化; 互补品:某商品的价格上涨,则该商品的互补品的需求量下降,二者呈反方向变化。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调节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5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及解决措施 (1)经济发展水平(根本因素)。生产决定消费,要大力发展经济,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 (2)居民收入水平(直接因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包括:居民当前的收入水平(要促进经 济稳定增长,不断增加居民的收入;居民未来的预期收入水平(要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搞好就业); 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

    6、(要维护社会公平,落实分配政策,完善分配制度); (3)物价总体水平(重要因素)。物价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要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4)居民消费观念(主观因素)。消费观念影响人们的消费水平和习惯,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5)社会保障体系(其它因素)。社会保障影响消费行为,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人们有钱敢花。 6消费的类型及恩格尔系数 (1)消费的类型:常见类型:钱货两清消费(所有权和使用权发生改变)、贷款消费(可以提高人们 的生活水平,但要根据自身收入水平进行选择)、租赁消费(不变更商品所有权,只获得使用权); 消费对象不同分为有形商品和劳务消费;消费目的不同分为生存、发展、享受资

    7、料消费。 (2)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增加,表明食品支出比重大,影响其它消 费支出,限制消费层次和质量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7消费心理及怎样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1)消费心理:从众心理。消费是否应该从众,要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 求异心理。有时可以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但过分的标新立异是不值得提倡的; 攀比心理。这是一种不健康的消费心理,要自学抵制; 求实心理。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消费,是一种理智的消费行为。 (2)怎样正确消费: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8生产与消费的辩

    8、证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生产的商品只有消费才能继续生产; 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消费是生产的动力,消费热点的出现能带 动相关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 9大力发展生产力 (1)原因: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本质的内在要求; 是解决现阶段我国主要矛盾的需要。 (2)意义:有利于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基础;有利于摆脱我国的落后状态,缩小与 发达国家的

    9、差距;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3)途径:坚持发展就是硬道理的思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必须尊重劳动、知识、人才和创造,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全面深化社会主义改革,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10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主体地位、所有制经济的表现形式 (1)基本经济制度(所有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 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3)公有制经济的表现形式:国有经济。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以国有企业为代表;

    10、 集体经济。部分劳动者占有生产资料,以集体企业为代表; 非公有制经济表现形式:个体经济。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规模小、投资少、经营灵活; 私营经济。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规模较大,设备较先进,劳动生产率较高; 外资经济。中国大陆以外的资本在大陆设立的独资或合资、合作中的外资部分。 非公有制经济有利于推动经济增长、促进技术创新、扩大劳动者就业、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11公司的类型、企业兼并、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 (1)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以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股份有限公司。股东以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2)企业兼并:含义:经营管理好、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企业,兼并

    11、那些相对劣势的企业经济现象。 意义:有利于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实现以优带劣; 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的发展。 (3)企业经营的直接目是利润,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主要因素有: 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企业只有战略定位准确,才能顺应时代潮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企业要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关系到企业成败; 企业要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企业要加强对劳动者的职业培训,提高劳动 者的职业技能和素质;企业要加强领导队伍的建设,提高决策

    12、者的决策能力;企业要实行“强强联 合”和进行企业兼并,扩大企业规模,实现优势互补。 12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及解决途径 (1)就业形势:劳动力总量大、素质与经济发展需要不完全适应、就业机制不完善。 (2)党和政府角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就业岗位;完善市场就业机 制和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把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 劳动者的角度: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 种方式就业观);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自身的就业技能和素质。 13商业银行及其业务 (1)商业银行:指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

    13、。我国 的商业银行以国家控股银行主。 (2)主要业务:存款业务(基础业务);贷款业务(主体业务);结算业务。 14投资理财的方式及其特点 (1)存款便捷的投资。原因:为了上学、购房、买车、养老、资金安全等; 收益:利息=本金 利率 期限(年利率=月利率 12=日利率 360) (2)股票高风险、高收益。收益:股息或红利收入;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 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公司的经营状况;同期银行的利率水平; 股票的供求关系;大众的购买心理。 发展股票市场的意义:有利于企业筹集资金;有利于优化金融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有利于拓宽居民的投资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有利于促进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3)

    14、债券稳健的投资。债券的类型:政府债券(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 (4)商业保险规避风险的投资。种类: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 投资理财的要求:要注意投资的回报率;要注意投资的风险性; 要根据自身条件量力而行;要正确处理与国家的关系,遵守宪法和法律。 投资方式收益比较:股票企业债券金融债券国债储蓄存款 投资方式风险比较:国债储蓄存款金融债券企业债券股票 15我国的分配制度及原因 生产决定消费,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与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我国实行以按劳分 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6按劳分配、多种分配方式的表现及其意义 (1)按劳分配: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

    15、原则,是我国分配制度的主体。 (2)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有利于解决就业,增加自身和国家财政收入,拉动经济发展。 (3)按生产要素分配:包括知识、劳动、技能、管理、资本等要素,有利于调动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 17如何促进社会公平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实现收入分配公平提供制度保证; 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政府要加强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18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及处理措施 (1)二者关系:效率和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是对立统一的。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16、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2)处理措施: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19财政及其作用和影响因素 (1)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财政收入和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 (2)财政收入:税收(最重要的来源);利润(国有企业上缴);债务(国债收入、回收利息); 其它收入(罚没、行政收费等)。 (3)财政支出:购买性支出(经济建设、科教文卫体、行政管理、国防等支出,形成直接购买力) 转移性支出(社会保障、抚恤金、社会福利、债务等支出,形成间接购买力) (4)作用:财政是促进社

    17、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财政具有促进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 作用;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5)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对国家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分配政策。国家要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又促进 企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20税收及其特征、种类和依法纳税 (1)含义:税收是国家为现实基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3)种类:增值税。以增值额为征税对象,有利于防止企业的偷漏税行为、促进专业化生产和公平竞 争、增加财政收入; 个人所得税。以个人所得为征税对象。有利于

    18、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4)依法纳税:公民的基本义务,生活仍存在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等违反税法现象。 21市场经济及其特征、市场配置资源的局限性 (1)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2)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 (3)局限性: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有些领域是市场不能调节的(国防、治安、消防、枪支等) 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4)规范市场秩序:建立和倡导公平、公正的市场规则(准入、交易、竞争);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治本之策);进行法制教育,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22社会

    19、主义市场经济及其基本特征 (1)含义: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 (2)基本特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基本标志);实现共同富裕(根本目标);能够实行强 有力的宏观调控(发挥国家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办大事的优势)。 23国家宏观调控的原因、主要目标和手段 (1)原因: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是由我国 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及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2)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调控手段:经济手段(财政、货币、价格、税收等经济政策;西部大开

    20、发、五年规划等经济计划); 法律手段(事前立法、事后司法);行政手段(行政指示、规定、命令) 24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指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第一要义:发展;核心: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25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3)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4)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5)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6)推

    21、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26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影响 (1)含义: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趋势 (2)表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跨国公司是其强有力的载体 (3)影响:积极影响:为各国经济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促进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消极影响: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个 极分化更加严重;使各国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 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27世界贸易组织的最重要原则: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与国民待遇原

    22、则) 28(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如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 (2)创新利用外资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 调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3)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 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 (4)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不是盲目排外, 而是立足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 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总结 1我国的国家性质(国体)和政体 (1)国家性质(国体):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

    23、主义国家; (2)政体(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和内涵 (1)本质: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内涵:民主:在统治阶级内部,按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制度 ; 专政:依靠暴力对被统治阶级和敌对势力实行统治。 (3)民主与专政的关系:两者是辩证(对立)统一的: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互区别和对立,民主用 于人民内部,专政对于敌对分子和势力;另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 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3人民民主的特点及其表现 (1)广泛性:民主权利的广泛性和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2)真实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

    24、法律和物质保障。 4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以及公民必须履行政治性义务 (1)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 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 (2)政治性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遵守宪法和法律(公民的根本行为准则);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公民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 5公民参与政治生活(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要新遵循的基本原则 坚持公民在法律面

    25、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 坚持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6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和意义 (1)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2)专家咨询制度。有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科学性; (3)社会公示制度。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4)社会听证制度。有利于增强公民的政治责任感,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 7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方式和意义以及行使监督权的要求 (1)方式: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 近年来出现的民主监督的新形式: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活

    26、动 (2)意义:有利于改进被监督者(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 有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现代化建设筹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 (3)要求: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监督权; 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8政府的宗旨、职能、原则及决策方式 (1)宗旨:为人民服务。 (2)职能: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宣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发展科教文卫体等事业); 加强社会建设(文化、卫生等基础设施,就业、医疗、教育、计生、养老等制度); 推进生态文明

    27、建设(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3)工作的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 表现: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工作方法。 (4)决策方式:科学决策。政府决策时要遵循各种规律,征询相关人士的建议; 民主决策。政府决策时要听取人民的意见,反映民意、集中民智; 依法决策。政府决策时要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 9政府依法行政 (1)原因:权力由法律授予,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是贯彻依法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 要求;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对人民负责 (2)途径: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规范执法行为;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完善执法体制,提 高执法能力和水平;深化行

    28、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执法质量和效率。 10如何对政府的权力进行监督 (1)关键: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2)建立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包括内部监督体系:监察部门、审计部门、法制部门,上级政府; 外部监督体系:共产党、权力机关(人大)、政协、司法机关(检察院、法院)、的监督)。 (3)建立阳光政府。完善政务信息公开制度,自觉接受社会与公民的监督。 12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及其组织和活动原则 (1)我国的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最高地位,其它国家机关(一府两院) 由它产

    29、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具有 立法权: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立法权,制定宪法和法律的权力;省级人大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决定权:依照法定程序决定国家或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事项; 任免权:对相关国家机关领导及成员进行选举、任命、罢免的权力; 监督权: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监督“一府两院”的工作; 13人大代表的权利与义务(责任) (1)权利: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等。 (2)义务(职责):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监督;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 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积极参加会议,依法行使权力,协助本级政府工作。 1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地位: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也是

    30、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政体) (2)优越性: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3)组织和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表现:人大与人民的关系-民主;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 系-集中;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民主与集中) 15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及其执政方式 (1)地位: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性质: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3)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关注和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执政方式:科学执政(遵循各种

    31、规律);民主执政(为民、靠民执政); 依法执政(基本执政方式,要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 (5)本质(执政理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发展为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16我国的政党制度及内涵 (1)含义(地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政党制度,也是基本政治制度。 (2)多党合作的基本内容: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政治基础):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政治领导); 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 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各党派组织独立、法律地位平等) 17人民政协的性质和职能 (1

    32、)性质: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 (2)职能:政治协商:协商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等; 民主监督:监督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的实施,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国家机关及其 工作人员的工作。实质是“扩大的民主”,是“非权力性监督”。 参政议政: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向 党和国家机关提出意见和建议。 18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1)新型民族关系: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2)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原则(首要原则):各族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都依法享有 政治、经济、文化

    33、和社会等到方面的权利; 民族团结(重要原则):民族团结与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 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各民族共同繁荣: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和语言的繁荣,是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要求。 19民族区域自治的内涵 (1)原因: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2)条件: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民族分布特点;各民族在长期奋斗 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3)自治机关:自治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4)自治权力:立法、经济、文化管理、变通执行等权力。 (5)意义:有

    34、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 20我国的宗教政策的内涵 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包括两方面,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抵御境外渗透; 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我国的宗教事务;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引导宗教为国家发展作贡献,这是宗教爱国的体现。 21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 (1)基本权利:独立权。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本国的内政、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权

    35、利; 平等权。主权国家不论大小、强弱,在国际法上的地位一律平等; 自卫权。保卫自己的生存和独立的权利; 管辖权。对领域内的一切人和物的管辖,包括在国外的侨民和驻外的使馆等。 (2)基本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22中国与联合国 (1)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和宗旨,积极参加联 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开展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坚定力量,是负责任 的大国。 (2)联合国: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为宗旨,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世界 合作与发展、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36、但也有自身局限。 23国际关系的内容、形式和影响因素 (1)基本内容: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等。 (2)基本形式:竞争、合作和冲突。 (3)决定因素:国家利益。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国际关系实质是一种利益关系; (4)重要因素:国家力量。国家利益靠国家力量来维护,国家力量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5)际竞争的实质: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归根到底为人才的竞争。 24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的内容、影响因素 (1)和平问题: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不安宁因素: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民族、宗教矛盾

    37、;边界、领土争端;贫困、毒品问题。 (2)发展问题: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 发展存在的问题: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南北发展不平衡(最突出问题) 25我国的外交政策及决定因素、基本内容 (1)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决定因素: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安全、政治、经济利益)决定的 (3)基本内容: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和发展; 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 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总结 1文化的的内涵 (1)含义: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

    38、神活动及其产品。 (2)特征: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通过逐步培养而来;精神活 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的影响 (1)对国家的影响: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对人和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 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对社会的影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重要的 反作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对推动经济

    39、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 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通过 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来使自己价值观念向外推销而实现的) (3)对个人的影响:影响的来源: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影响的表现: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行为、实践和认识活动与思维方式; 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的特点(无形的、主动的)和深远持久的特点(“三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 和标志,一经形成,很难改变); 文化塑造人生(对人的作用):优秀的文化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增 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激励人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健康等素

    40、质)。 3民族文化 (1)含义:每个民族、国家自己的文化。 (2)地位: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3)表现:民族节日: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现,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文化遗产:国家和民族历史文 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地位);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 财富(作用)。 4文化多样性的内涵 (1)地位及作用: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关系 民族性:由于各国的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因素不同,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有自己的 个性和特征。所以,文化是民族的; 世界性:文化来源于社会实践,各民族间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存在普遍的

    41、规律,各民族文化也有 共性和普遍规律,是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所以,文化是世界的; 5尊重文化多样性 (1)原因: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2)途径:认同本民族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 异共同促进人类文化繁荣进步;在国际文化事务中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差异、理 解个性、和睦相处。 6文化传播 (1)内涵: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2)内容:知识、信息、观念、情感、信仰等。 (3)途径:重要途径:商业贸易(商人、商品);人口迁徙(带来习俗、礼仪);教育(进行文化 传递和交流);其他途径:革命战争

    42、(推广文化);亲朋聚会(交流文化);外出旅游(扩散文化)。 7传统文化 (1)含义: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表现:传统习俗(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传统建筑(凝固的艺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 要标志);传统文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思想(在今天仍然有深刻的影响) (3)特点:相对稳定性:世代相传中基本特征不变,具体内涵因时而变; 鲜明的民族性: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风格和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4)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对于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 中的精华和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推

    43、陈出新,革故鼎新)。对于传统文化中积极向上的内容, 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消极落后、腐朽的东西,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8文化继承与发展(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和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1)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在继承 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2)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决定因素:生产力与和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文化的发展方向; 重要因素:科学技术进步(变革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思想运动 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教育(选择、传递、创造文化) 9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1)

    44、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离开社会实践,人们就不能进行有价值的文化创造;社会实践是文 化创新的动力。社会实践为文化创新提供丰富的资源,需要文化不断的创新。 (2)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具有反作用 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是为了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为社会实践服务;文化创 新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民族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10文化创新的要求和途径 (1)文化创新的要求: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 的源泉和动力,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人民群众是文化享受的主体,关注最广大人民 群众的根本利益,创造人民大

    45、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作品。 (2)文化创新的途径: 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离开社会实践,文化创新就会 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基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新要批判继承传统文化,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文化创新要吸收、借鉴各民族优秀文化,但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其他途径: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运用现代高新技 术手段进行创新,增强文化作品的吸引力;顺应世界文化发展的潮流,关注人民的根本利益。 11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出现

    46、的原因 (1)源远流长。见证:汉字:是书写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媒介,是中国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史 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2)博大精深。表现:风格独具:瓷器(精美绝伦);园林设计(匠心独运);文学艺术(鲜明独 特);科学技术(古代科技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文化区域特征显著); 各民族的文化魅力(凝固艺术、文字、文学)。 (3)重要原因:包容性:求同存异(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歉收并蓄(吸收、借鉴其他 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12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之间的关系 各民族文化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

    47、各自的民族特性; 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13中华民族精神 (1)发展:形成于辉煌的古代中华文化之中,熔炼于近代救亡图存的奋勇抗争之中,彰显于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事业之中。 (2)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数 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3)基本内涵:核心:爱国主义(具体性和时代性);团结统一(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华民族的企 图都不能得逞);爱好和平(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贡献);勤劳勇敢(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 摧的立业根

    48、基);自强不息(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 1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重要性(作用):“三精一魂”):是维系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 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2)必要性(原因):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3)途径: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作用;必须继承和发扬中 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吸收优秀、抵制腐朽、警惕图谋);必须与弘扬 时代精神相结合(爱国主义、改革创新) 15人们的文化需求 (1)需求的特点

    49、: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 (2)对策(要求):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 (3)大众文化:是指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无 论什么类型、风格的文化,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都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 16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1)落后文化: 含义(内容):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表现: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 现,如看相、算命、测字、看风水等; 予以改选或剔除。 (2)腐朽文化: 内容:政治上:封建主义的腐朽思想、资本主义的殖民文化;道德上:邪教;生活中:“黄、赌、 毒”;危害: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

    50、的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 对策: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3)今天依然存在的原因:历史原因:我国曾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封建文化并没有完全寻出历史舞台; 外部原因: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内部原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 (4)解决对策: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17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必要性:各种各样的文化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 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 (2)地位:在各种文化中发挥中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在人民大众的文化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3)要求: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以正确舆论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中精品资料)高中政治学科高考知识点总结(强烈推荐).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335266.html
    四川天地人教育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