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部编)统编版高中政治选修三逻辑与思维第四单元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测试题(含答案).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新-(部编)统编版高中政治选修三逻辑与思维第四单元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测试题(含答案).doc》由用户(TECH)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统编 高中政治 选修 逻辑 思维 第四 单元 提高 创新 思维能力 测试 答案 下载 _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_统编版(人教部编版2019)_政治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第四单元检测卷第四单元检测卷 一、选择题(每个小题 2 分,共 50 分) 1思维创新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任何思维创新都需要() 立足实践,以实践为基础既要破除权威崇拜,又要继承前人、他人已有成果 运用常规的思维方法和一些非常规的方法耐得住寂寞,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 AB CD 2在思维创新的准备阶段,关键是() A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形成有创新价值的课题 B寻找变革对象中不能令人满意的地方 C调查研究、搜集相关资料 D设计多种初步方案 3当某一问题由一种思路不能解决时迅速转向其他思路,以求新的思路来解决问题。 这里体现的发散思维的特征是() A发散思维的过程具有流畅性 B发散思维的思路具有变
2、通性 C发散思维的结果具有独特性 D独特新奇是发散思维表现出来的一个特点 4天气炎热时,有人发明了带微型电扇的太阳帽;为了方便出行,人们发明了印有火 车时刻表的一次性纸杯。这是() 运用思维发散中的检核表法,寻找新突破口、新思路 运用引入法找到新突破口运用组合法找到新突破口针对群体而言 AB CD 5某校学生围绕交通堵塞这一问题开展探究活动,总结出如下图所示的交通堵塞的影 响要素,并针对交通工具这一要素从轿车、公交车等多个角度进行思考,提出治理交通堵塞 的一些具体办法。学生在上述探究活动中运用的思维方法主要属于() A归纳推理B类比推理 C发散思维D逆向思维 6关于思维发散技法的特点,下列说法
3、正确的是() 是一种适合于个体思维的“头脑风暴法”它以会议的形式开展, 要求有人主持会 议,会议有研究的主题 这种会议的原则是“延迟评判”“以量求质”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发现新问题, 还能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众多新设想 AB CD 7在思维创新的过程中,人们运用归纳推理的方法常常可以() A完全认识事物存在的状况 B从事物的特殊性中概括出事物的普遍性 C从事物的共性中寻找事物的个性 D获得正确的思维方法 8读漫画高油价挡路 。解决高油价问题,必须() 坚持发散思维, 用独特而巧妙的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坚持非线性思维, 努力探索 解决高油价问题的办法坚持聚合思维, 形成解决高油价问题更全面、 更具可
4、行性的新方 案坚持正逆互补,积极寻找解决高油价问题的办法 AB CD 9为了揭示事物可能存在的其他性质和关系,寻求事物可能具有的其他功能与作用, 人们常常需要运用发散思维。下列各项包含发散思维的是() 10 聚合思维如同凸透镜把太阳光聚合在一起, 让人们的注意力直接对准所思考的目标。 这表明() 聚合思维是扩散、辐射聚合思维向联系、共同之处想,是收敛、集中聚合思 维具有总体性 聚合思维的思路具有归一性 AB CD 11“决策听证制度”是当前进行科学决策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听证制度,广泛征求 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且集思广益,充分发挥群策群力的作用,然后集中各方面的意见和 要求,选择最优的决策方
5、案。这种听证制度,实际上体现了一种科学思维方法。它体现的思 维方法是() A逆向思维的思维方法 B辩证思维的思维方法 C发散思维的思维方法 D发散性思维与聚合性思维相结合的方法 12改革开放后,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同时各 种工业垃圾、生活垃圾的大量产生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与此同时,垃圾处理厂应运而 生。许多垃圾处理厂利用收集到的垃圾变废为宝,创造了大量的产值,进一步造福社会。垃 圾处理厂“变废为宝”的事实是从角度进行逆向思维的() A事物存在状态B事物功能 C事物结构顺序D事物之间因果关系 13“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诗中描写了
6、汉将李广凭 直觉误将石头看作老虎,把箭射入石头的故事。这表明直觉具有的特征是() A敏捷性B准确性 C总体性D猜测性 14从前,有一位老人在临终前给他 3 个儿子留下 17 匹马的遗产,并留下一份让人费 解的遗嘱:马匹的 1/2 分给大儿子,1/3 分给二儿子,1/9 分给小儿子,同时要求不能宰杀马 匹。兄弟 3 人绞尽脑汁也没想到分马的良策。这时候,来了一位骑马的哲学家。哲学家问清 了遗嘱的具体内容后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马归入待分的马群,使马的总数成为 2、3、9 的公 倍数。 这样, 再按老人的遗嘱分配大儿子得 9 匹马, 二儿子得 6 匹马, 小儿子得 2 匹马, 兄弟 3 人分掉的还是
7、17 匹马。这个故事表明() A要发挥科学理论的决定作用 B思维创新具有重大作用 C要多接受新事物 D要敢于提出新问题 15 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 “创新”是将原始生产要素重新排列组合为新的生产 方式,以求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一个经济过程,“创新”不是我们今天熟知的技术概念, 而是一个完全的经济概念。下列符合这种思想的是() 屠呦呦领导的研究团队从中医药中挖掘宝藏, 用一株小草改变世界发明大王爱迪 生利用自己的专利技术, 雄心勃勃地创建了爱迪生公司企业家大胆预测市场需求, 购买 生产要素, 并将生产的商品进行销售“工业 4.0”通过 IT 技术同制造业技术的结合使生 产弹性化和个性化 A
8、B CD 16“在分析与综合的思维过程中,如果伴随着合理想象与创造性思维,人们的认识能 力会得到进一步发挥,认识的成果甚至是惊人的。”对这一论断的正确理解是() 这一论断是错误的, 分析与综合必须与客观事物相一致, 不可能出现新事物这一 论断是正确的,在分析与综合的思维过程中,如果伴随着合理想象与创造性思维,可以产生 新的认识, 揭示人们过去未认识到的事物的联系这一论断是正确的, 这肯定了合理想象 与创造性思维的作用这一论断是错误的,是一种唯心主义观点 AB CD 17下列关于实践与思维创新的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有() A思维创新需要以实践为基础 B思维创新的根本目的是解决实践中产生的问题,推动
9、认识和实践的发展 C实践的需要是思维创新最有价值的课题 D从根本上说,有些思维创新的课题并不来自于实践 18下图不按套路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要敢于否定一切,推翻一切 B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C要敢于创新,寻找新思路 D要不断超越客观、发展真理 19思维创新过程中的某些思维活动难以详细描述,以至于在其中起作用的直觉、灵感 等思维活动,有时被披上神秘的面纱。这是因为() A思维创新的思路具有多向性 B思维创新的步骤具有跨越性 C思维创新的思路具有单向性 D思维创新的结果具有独特性 20 任何创新都不是凭空产生的。 创新中的思维活动离不开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科学思 维方法,这是因为学习科
10、学思维,有利于我们() A综合运用各种科学思维方法,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 B驾驭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做自然的主人 C更好地维护真理 D消除思维定势,提高思维效率 21“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这进一步表明() 实践是思维创新的不竭源泉思维创新推动认识和实践的发展思维创新的根 本目的是解决实践中产生的问题实践的需要是思维创新最有价值的课题 AB CD 22以前许多地方甲状腺肿大盛行,人们不知道是何原因。卫生保健人员进行了多方面 调查比较发现,这些地区的人口、气候、风俗民情等各有特点,但是有一个共同的情况,那 就是土壤和水流中缺碘,居民的饮食和饮水也缺碘。经过各种分析比较和验证发现,缺碘是
11、引起甲状腺肿大的原因。卫生保健人员所用思维方式的最大特点是() A聚合思维的过程具有严谨性 B聚合思维的思路具有归一性 C聚合思维的结论具有可论证性 D聚合思维的结果具有独特性 23“12345678910?”在其他同学忙着将它们一一相加时,高 斯却发现:第一项和倒数第一项、第二项和倒数第二项、第三项和倒数第三项每对数的 和都是“11”。这说明() 将不同事物所具有的功能综合起来, 往往可以产生“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整体涌现 功能运用归纳推理方法,可以从特殊性中得出关于事物普遍性的结论依据逻辑规 则, 通过严格推导, 得出一个关于事物存在状况的必然性结论事物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 系,是聚合思维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