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中国地理》部分常考知识点整理汇总(共13个)( 背会至少提高20分).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初中地理《中国地理》部分常考知识点整理汇总(共13个)( 背会至少提高20分).doc》由用户(luzy369)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地理 初中地理中国地理部分常考知识点整理汇总共13个 背会至少提高20分 初中 地理 中国 部分 知识点 整理 汇总 13 至少 提高 20 下载 _一轮复习_中考专区_物理_初中
- 资源描述:
-
1、1 初中地理初中地理 (中国地理)(中国地理) 常考知识点常考知识点 汇汇 总总 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1 中国领土的四至点: 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 (53N 多) ; 2 最南端在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4N 附近) ;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 相交处(135E 多) ;最西端在新疆帕米尔高原(73E 附近) 。南北跨纬度近 50 度,约 5500 千米,东西跨经度 60 多度、约 5000 千米,是一个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差异十分显著的国度。 2我国的临海:我国有 18000 千米长的海岸线,我国的临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和台 湾岛
2、以东直接濒临的太平洋。 3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从纬度位置来看,我国位于北半球,北回归线横穿我国南部,南北跨纬度近 50 度,大部分 在北温带,南部有一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这种南北跨度较大的纬度位置,使我国拥有丰富 的热量和多种多样的气候类型,有利于我国多种农业经济的发展。 从海陆位置来看,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这种海陆兼备的位置,使东部沿海地 区多优良海湾,便于发展海洋运输,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往;东部辽阔的海域,不仅便于发展海 洋事业,而且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深受海洋的影响,降水丰富,有利于农业生产。我国西部深入 亚欧大陆内部,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 4我国
3、的行政区划:我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 、县(自 治县、市) 、乡(镇)三级,我国拥有 34 个省级行政区(包括 23 个省、4 个直辖市、5 个自治区 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我国有两个简称的省级行政区有甘、陕、云、贵、川五个省区。 5我国部分省区之最 6描述某地的地理位置特征,应包括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两方面的特征。其中,绝对位置即 为经纬度位置,以及由此确定的半球位置、五带位置、气压带风带位置等;相对位置包括自然地 理位置(如海陆位置、傍依的山河或所处地形区部位、板块位置等) 、经济地理位置(交通位置、 所处经济区、与发达地区的距离等) 、政治地理位置(相
4、邻的行政区)等。 中国的人口和民族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1我国人口分布的界线、特点及其成因: 3 我国人口分布界线:黑河腾冲一线。 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东南多,西北少。 我国人口分布东南多、西北少的原因 a、自然条件:东南部距海洋近,平原广阔,地势相对低平,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自然 条件优越;西北部深处内陆,多属干旱地区和高寒地区,自然条件恶劣。 b、开发历史:东南部开发历史悠久,自古农耕发达;西北部开发较晚。 C、社会经济条件:东南部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城镇多;西北部工商业和交通运输业不发达, 经济落后。 2我国的民族构成:我国共有 56 个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其中汉族人 口
5、最多,占 92%,其他 55 个民族被称为少数民族。 3我国人口在 400 万人以上的少数民族“壮满回苗维,彝土蒙古藏”。我国人口最多的 少数民族是壮族,人口最少的是珞巴族。 4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 中部;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 中国的地形中国的地形 1山脉成为地形区界线,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 2我国的地形特征: 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地形类型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西部以高原山地为主,东部以平原丘陵为主。 3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第一级与第二级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 4 第二级与
6、第三级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4地形对我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1)有利影响: 西高东低的地势,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 西高东低使大河东流入海,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 在地势阶梯的过渡带,大河形成巨大落差,形成了丰富的水能资源; 地形类型多种多样,为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山区大力发展林业、采矿业及旅游业、 水电业) 。 (2)不利影响: 山区面积广大,平原面积较小,耕地资源不足; 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经济发展滞后; 海拔较高的高寒山地和高原,不利于农业发展; 山区易发地质灾害。 5我国地形区之最 6我国地震多发
7、的主要原因是位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三大板块交界地 带附近,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交会处。 7我国的主要地震带有: 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 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 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 西北的新疆、甘肃和宁夏的山地。 8我国的火山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南部、东北山区、台湾、海南岛等地。 9滑坡灾害分布在山区的陡坡。形成的基本条件是:地形坡度陡;岩石破碎,坡面物质 疏松(断裂面、植被破坏严重) ;多暴雨。 10泥石流灾害分布在山区的沟谷。形成的基本条件是:地形崎岖,地面物质疏松(植 被破坏严重) ,多暴雨。 11描述某区域的地形特征一般从海拔、地势起伏状况(包
8、括起伏大小,哪里高、哪里 低或由某方向某方倾斜等) 、地形的种类及分布、特殊地貌类型及分布等方面说明。 12某地地势特征主要指起伏大小(相对高度大小) ,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哪里高、 5 哪里低或由某方向某方倾斜)等。 中国的气候中国的气候 1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及原因 冬季:特点南暖北寒,南北温差大;成因我国跨纬度大,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 我国纬度越高,白昼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低,因而北方获得热量大大少于南方,气温低得多; 同时,北方靠近冬季风源地,深受冬季风影响,更加剧北方的寒冷,越往南去,冬季风受重重山 岭的阻挡,势力和频度都大为减弱,使南北温差增大。 夏季:特点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9、成因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我国北方的太 阳高度虽然较南方低一些,但北方的白昼时间比南方长,太阳照射的时间长,因而获得的太阳光 热量南北相差不大;此外,由于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北方晴天多,气温回升快,南方雨季长 阴雨天多,日照时间短。所以,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2我国的一月均温 0C 等温线大致沿淮河秦岭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分布。 3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青藏高原,成因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吸收地面 辐射热量少,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所以气温最低。 4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吐鲁番盆地,成因: 深居内陆,受大陆影响增温快; 海拔低,气温高; 盆地地形,不易散热,且气流越过山地进入盆地
10、时下沉增温,形成“焚风”效应; 沙漠广布,吸热快; 空气干燥,天空少云,太阳辐射强。 5我国温度带的划分根据积温自北向南划分五个温度带,即寒温带、中温带、 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同时另有一个独特的青藏高原气候区(青藏高原垂直温度带) 。我国跨温 度带最多的省(区)甘肃,跨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高原垂直温度带四个温度带。 6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东南多西北少,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成因 因为东南距海近,受夏季风影响大,得到的海洋水汽多,降水多;向西北方向距海越来越远,受 夏季风影响逐渐减弱,得到的海洋水汽越来越少,所以降水量逐渐减少。 7我国几条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 800mm 年等降水
11、量线大致沿淮河秦岭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线; 400mm 年等降水量线大致沿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东部一线; 200mm 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内蒙古中部贺兰山祁连山青藏高原北部喜马拉雅 山中段一线。 8我国降水量的时间分布规律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降水集中在 5 月到 9 月的夏秋季节; 各地降水年际变化大,南方较小,北方较大,西北干旱地区最大。 9 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大阴贺巴冈”一线, 即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 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10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风和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 锋面雨带的形成:当夏季风的暖湿气流登陆北上时,与从北方南下的冬季风的冷干气流相 遇,较轻的暖湿气流被抬
12、升到冷空气之上。暖湿气流在上升过程中,气温不断降低,冷凝致雨, 形成锋面雨,从而在我国东部地区冷暖气流交汇的地带出现一条降水较多的锋面雨带。 推移规律:五月夏季风在南部沿海登陆,雨带徘徊在南岭一带,华南地区进入雨季; 六月夏季风和锋面雨带移到长江流域,雨带在江淮之间摆动一个月左右,形成长江中下游地 区的梅雨(持续到七月上旬) ,46 月华北出现春旱;七、八月(七月中旬以后)夏季风和 锋面雨带先后推进到华北、东北,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伏旱;九月夏季风和锋面雨带南 撤到长江以南;十月夏季风和锋面雨带在大陆上消失。 (六、七、八月西南、两广地区还受西 南季风影响) 11我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火烧寮
13、,成因: 6 冬季位于东北季风的迎风坡,夏季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冬、夏季风均带来大量的海洋 水汽; 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 夏秋季节受台风影响,有台风雨; 附近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 (该地还是我国少有的多冬雨的地方。因为,冬季该地盛行的东 北季风来自海洋,饱含水汽的海洋气流受到地形的抬升,就形成绵绵冬雨。 ) 12我国年降水量最少的地方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成因深居内陆,地形闭塞,海 洋水汽难以到达。 13 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我国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 自东南向西北分布湿润地区、 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我国跨四类干湿地区的省(区)西藏、甘肃、陕西、 内蒙古。
14、14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有: 位置的影响(包括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 ; 地形的影响; 季风的影响。 15我国的气候特征 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雨热同期; 气候复杂多样。 16我国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A、有利影响: 夏季高温,使需热较多的作物水稻、玉米等种植区大大向北扩展; 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长; 气候复杂多样,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B、不利影响: 降水过分集中在夏季,造成春旱、夏涝现象严重; 降水的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多; 寒潮带来严寒、大风、霜冻等恶劣天气,台风造成水灾、风灾。 高寒、干旱气候区广,不利于农业发展。 17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有 江
15、淮地区六、七月份的梅雨; 长江中下游地区七、八月份的伏旱; 东南沿海夏秋季节的台风; 华北地区春季和初夏的春旱; 全国大部分地区冬半年的寒潮; 全国大部分地区春季的倒春寒(春季的强低温和雨雪天气) ; 东北、华北、西北春季的风沙天气; 东部季风区夏秋季节的暴雨洪涝等。 18我国旱涝灾害与夏季风的关系 受夏季风进退影响的锋面雨带的移动,导致北方的春旱、夏涝,长江中下游地区(江淮地 区)的梅雨和伏旱(正常年份) ; 夏季风进退的规律反常,使我国旱涝灾害频繁:夏季风强或来的早北涝南旱,夏季风 弱或来的晚南涝北旱。 19华北春旱的成因 春季,夏季风尚未到达华北地区,降水少; 春季太阳高度增大,升温快,
16、又多大风天气,蒸发旺盛; 春季正是华北地区小麦返青和春耕季节,需水量大。 20长江中下游伏旱的成因7、8 月份,夏季风和锋面雨带推进到了华北、东北一带,长 江中下游受副热带高压(或反气旋)控制,形成高温、晴朗、干旱的天气。此时,正是水稻旺盛 7 生长极需要水的时期,所以,伏旱往往会给水稻的生长带来威胁。 21华南及西南冬、春干旱的成因 受冬季风影响,降水少; 纬度较低,气温较高,蒸发量较大; 农田有作物生长,需水量大; 西南地区易发生干旱还与多喀斯特地貌,地表水容易渗漏损失有关。 22秦岭淮河一线的气候意义有 1 月平均气温 0等温线;800mm 年等降水量线; 亚热带与暖温带界线; 湿润与半
17、湿润地区界线; 10积温 4500等值线。 23描述某种气候类型的特征主要从气温(高低及变化)和降水(降水量及季节分配) 两方面描述。 24描述某地的气候特征主要从气候类型、气温(高低及变化) 、降水(降水量及季节分 配) 、水热组合状况(如季风气候的雨热同期) ,以及其它突出的气候要素特征(如光照、风、气 压等)等方面描述。 25影响气温的因素有 纬度(或太阳辐射) ; 下垫面状况(包括地形地势、海陆位置、洋流、植被状况、地面性质等) ; 大气运动; 天气状况; 人类活动等。 26影响降水的因素有 大气环流(包括气压带、风带、季风的影响) ; 天气系统; 地形地势; 海陆位置; 洋流; 人类
18、活动等。 27影响气候的因素有 纬度(或太阳辐射)因素; 下垫面因素(包括地形地势、海陆位置、洋流、植被状况、地面性质等) ; 大气环流因素; 人类活动因素等。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1我国内、外流区域的界线北段大体沿着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 线,南段比较接近 200mm 的年降水量线。 2河流的水文特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水位(汛期) 、流量、含沙量、冰情、流速 或水能。 3河流的水系特征指源地、流程(长度) 、流向、流域面积、支流数量与河网密度、河 流弯曲系数、水系形状等。 4我国四类地区河流的判断: 春汛、夏汛东北地区河流; 流量小、冬季断流西北地区河流; 流量
19、大、汛期长南方地区河流; 8 流量小、汛期短、季节变化大华北地区河流。 5影响河流含沙量的因素有: 地形起伏大小; 气候因素中的降水强度; 植被覆盖状况; 土壤质地等。 6长江中下游的洪灾及防治 A、洪水的来源三个主要来源:一是上游的干支流,二是南面的洞庭湖和鄱阳湖水系,三 是北面的汉江。在有些年份,若流域内普降暴雨,三股洪水来自同一时期,河水猛涨,就会使长 江干流出现特大洪水。 B、长江中下游洪灾严重的原因 上游干流及中游支流洪水来量大,这是因为:流域内气候湿润,雨季长,暴雨多,加之流 域面积大,支流众多,使长江干流汛期长、水量大。在有些年份,流域内普降暴雨,干支流多股 洪水汇合在一起,长江
20、干流就会出现特大洪水。 中游没有足够的调洪、滞洪场所,原因:一是人口稠密,用地紧张;二是围湖造田、泥沙 淤积,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的功能削弱。 河道宣泄能力不足,原因:中下游地势低洼,且河道弯曲(如荆江河段等) ,使河水流速较 缓,水流不畅,排洪不畅;中上游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 降低。此外,由于人们破坏植被导致的水土流失,还使得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的 能力降低,加大了河流的洪峰流量。可见,造成长江洪灾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 但首先是自然因素,其次才是人为原因,人为原因起到了加剧洪水灾害的作用。 C、防治措施 中下游加固江防大堤; 中
21、上游兴修水库,中下游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重点治理荆江河段(裁弯取直、分洪等) ; 长江上游造林和水土保持(营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 ; 修建三峡工程防洪是三峡工程建设的首要目标。 7黄河下游出现断流的原因 径流量小。黄河流域大部分位于半湿润半干旱区,降水较少,且流域面积较小,支流少, 使黄河年平均径流量较小;黄河下游为地上河,少有支流汇入,使下游水量更小;另外,黄河径 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使枯水期和枯水年下游易出现断流。 工农业用水和人口生活用水量大。黄河沿岸工业以煤炭、钢铁、纺织、化学等工业为主, 耗水量大;农业灌溉多以漫灌为主,需水量大;黄河流域人口稠密,生活用水量极大。黄河沿岸
22、大量的用水消耗,使下游径流量进一步减少。 由于节水意识不强和管理及技术落后等原因,使水资源利用率低,水资源的浪费较大。 由于蒸发和渗漏损失,也是下游水量逐渐减少。 8黄河水害及治理 A、黄河水害及成因黄河之害,在于下游决口改道。究其根源,是大量泥沙入河并在下游 河道沉积,形成地上河。 B、治理黄河的关键和根本治黄的关键是治沙;治黄的根本是加强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 C、治理黄河水害的措施 水土保持。在中上游黄土高原地区广泛开展生物措施(造林种草)和工程措施(打坝淤地、 修筑梯田)相结合的水土保持工作。 修建水库,使治沙和防洪并举(如小浪底水利枢纽,对拦沙、调沙、防洪、防凌、解决下 游断流问题将起
23、到作用) 。 兴修、加固黄河大堤,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9黄河凌汛 A、发生河段上游河套一段(宁夏、内蒙古境内) ;下游山东境内一段。 9 B、发生时间冬季(河水开始封冻时)和春季(河水开始解冻时) 。 10黄河下游流域狭窄,几乎无支流的原因河床高出两岸地面,形成地上河,支流无法 汇入。 11河流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河流落差大,水流急(原因:地势起伏大,或位于地势 阶梯过渡地带) ;河流径流量大(原因:气候湿润,降水丰沛) 。 12建设水电站(基地)的条件:一般从方面进行分析: 水能是否丰富; 建坝难易及工程投资大小(地形、地质条件) ; 移民规模及难度; 淹没损失(耕地和城镇等)大小; 市场需
24、求(经济发展水平或与经济发达地区的距离)等。 13河流洪涝灾害的一般成因 (1)自然原因: 水系特征: a、流域面积广,支流众多; b、地势低平,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c、地上河两岸河堤易决口溃堤; d、扇状水系或东西对称水系使各支流洪水同时汇入干流,使干流洪峰叠加; e、河道泥沙淤积或入海河道单一,使排洪不畅。 水文特征: a、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河流流量大; b、河流含沙量大,淤塞河床; c、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气候特征: a、气候湿润,降水丰沛,多暴雨; b、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 (2)人为原因: 植被破坏: a.、过度砍伐,陡坡开荒,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
25、,使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 峰补枯能力降低; b、植被破坏导致的水土流失使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围湖造田及植被破坏导致的泥沙淤积,使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14河流洪涝灾害的治理原则、措施 (1)治理原则上游:调洪;中游:分洪、蓄洪;下游:泄洪、束水。 (2)治理措施上游:修建水库、植树造林;中游:修建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 游: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入海河道。 15影响河流航运价值的因素(即发展内河航运的条件) : (1)自然因素: 地形水流速度:地形影响落差进而影响水流速度。流经平原的河流河宽水缓,有利通 航。 气候径流量及变化、结冰期或封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