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0-2021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部编版同步教案13 短文两篇(WORD版).doc

  • 上传人(卖家):永遠守護你
  • 文档编号:1319577
  • 上传时间:2021-04-28
  • 格式:DOC
  • 页数:14
  • 大小:544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0-2021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部编版同步教案13 短文两篇(WORD版).doc》由用户(永遠守護你)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WORD版 2020-2021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部编版同步教案13 短文两篇【WORD版】 2020 2021 初中语文 九年级 下册 部编版 同步 教案 13 短文 WORD 下载 _九年级下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第四单元集体备课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的主题是读书与鉴赏,所选文章除谈读书 不求甚解分别是随笔、杂文, 属于一般的议论性文章外,另外三篇( 山水画的意境 无言之美 驱遣我们的想象 ) 都是较为典范的文艺论文。本单元课文有的探讨读书目的、价值及应持的态度,如谈读 书 ;有的阐发对阅读鉴赏方法的认识,如不求甚解 驱遣我们的想象 ;有的侧重理 论探讨,如无言之美旨在探讨“言不必尽意” 、讲求含蓄的艺术创作通则, 山水画的 意境重在阐发“意境”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价值;有的则侧重实践,如驱遣我们的想 象 ,探讨如何驱遣想象去鉴赏文学作品的问题。 学习本单元的课文,要在反复阅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思路

    2、,把握文章的核心概 念,理清概念之间的关系,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等各种论证方法在 文中的运用,体会所举实例与作者观点的关系;赏析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学习议论文的说 理艺术。通过教学本单元的文章,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的能力,提倡学生质 疑反思,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本单元的写作“修改润色”旨在训练学生从字、词、句、段四个层面重新审视自己的 文章,从“言”着手,将“言”的修改与“意”的修改结合在一起。口语交际“辩论”旨 在使学生了解“辩论” ,能够在实践中掌握辩论技巧,提高辩论能力。 分类分类内容内容课时课时教学要点教学要点 阅读阅读 13.短文两篇21.引导学生理解作

    3、者的观点, 了解论述类文章的说理 艺术。 2.引导学生理解材料与观点的关系, 把握作者的论述 思路,学习多种论证方法。 3.教学文艺论文时,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核心概念, 理解其外延与内涵,把握概念间的关系和作者观点。 4.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学习文中介绍的文艺欣赏的方 法,提高鉴赏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的能力。 5.引导学生掌握修改润色作文的方法, 强化修改作文 14.山水画的意境2 15.无言之美1 16.驱遣我们的想象1 写作写作修改润色1 口语口语 交际交际 辩论2 的能力。 6.培养学生在口语交际中的辩论能力, 掌握基本的辩 论技巧。 1313 短文两篇短文两篇 1.理解并把握作者的主要观

    4、点。 2.梳理课文的论述思路,学习作者的说理艺术。 3.树立正确的读书观,认识读书的价值,学会以正确的方法和态度读书。 2 课时 布置学生完成状元大课堂第 13 课课前预习卡。 第第 1 1 课时课时 1.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作者的观点,学习绘制思维导图。 2.学习并掌握正反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3.领悟文中的读书方法,培养爱读书的优良品质,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一、一、新课导入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一定读过不少关于读书的名言吧,比如“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 “读 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读书要有感受,要有审美感,对他人的金玉良言, 要能融会贯通,并使之付诸实现”等。 这些名言

    5、, 都体现了名人对于读书的看法。 今天, 我们要一起学习著名作家培根的 谈 读书 ,看看他对读书有哪些独到的见解,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从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切入,拓展学生对于名人读书心得的了解,激发学生探究的兴 趣。 二二、概括文章内容,梳理文章层次概括文章内容,梳理文章层次 1.自由阅读课文,看看作者围绕着“读书” ,提出了哪些观点?读的时候,把文中相 关的句子勾画出来。 (1)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2)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 敲细思。 (3)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

    6、(4)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 (5)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 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通过朗读,熟悉课文。勾画相关句子,让学生粗略感受文章的内容、结构。 2.请同学们认真品味这些富有哲理的句子,将这些句子分类,说说这些句子是从哪些 方面来论述“读书”的。 预设预设(1)句是论述读书的目的。 (2) (3)句是论述读书的态度、方法。 (4) (5)句 是论述读书的作用。 3.依据上面的归纳,给文章划分层次,概括每个部分的大意。 预设预设第一层: (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 )阐述读书

    7、的目的。 第二层: (从“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味同嚼蜡矣” )阐述读书的态度、方法。 第三层: (从“读书使人充实”到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 陷。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研读所找的关键句,分析句子的意思,将文章按讨论的内容划分层次,理清 文章的脉络。 4.根据上面的分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全文脉络。 提示:思维导图就是一种结合图形与文字,开发思维潜力、提高思维能力的简单高效 的工具。 预设预设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在梳理文章脉络时,教师引导学生将结构思路的要点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表现出来,更 直观。 三、精读分析,学习论证方法三、精读分析,学习论

    8、证方法 细读文章,根据问题,梳理出每一层的意思。 1. 精读第一层。 精读第一层后,回答问题。 (1)读书有哪些好处? 预设预设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2)读书容易出现哪三种不好的偏向? 预设预设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 (3)不同的人对读书的态度有何不同? 预设预设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 (4)读书和经验之间有何关系? 预设预设经验补读书之不足。 (5)根据以上问题,思考本层是如何进行论证的?画出结构图。 预设预设 怡情 傅彩 读长才正确 书费时过多易惰读书 的藻饰太盛则矫正反对比论证目的 目全凭条文断事乃迂 的狡黠者

    9、鄙用书 无知者羡 怡情 傅彩 长才 读书的目的 读书的态 度、方法 纠正三种不当态度 书不同,读法不同 塑造性格 弥补精神缺陷 反面指出 其偏向 正面阐述 其好处 三种人 态度 明智者用 2.精读第二层。 精读第二层,回答问题。 (1)作者认为读书要纠正的三种不当态度是什么? 预设预设存心诘难作者,尽信书中所言,局限于文字的推求而不推敲细思。 (2)作者介绍了怎样的读书方法?简要概括。 预设预设要根据不同的书,选取不同的阅读策略:有的书可以简单翻翻,读一部分,浅 尝辄止;有的书可以狼吞虎咽,大体浏览,不求甚解;少数的书则需要从头读至尾, 全神贯注,细细咀嚼,认真消化;还有些书因题材较次或价值不

    10、高,甚至不需要自己 读,可请人代读,只浏览其所写笔记摘要即可。 2. 精读第三层。 阅读第三层,回答问题。 (1)作者认为,读书有什么价值? 预设预设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 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2)作者在第三层是怎样论述读书的价值的? 预设预设先从正面论述读书的好处,再从反面论述人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读书来弥补。 在梳理清楚全文的脉络之后,总结本文使用的论证方法,感受作者的说理艺术。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逐层精读文章,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品读文章,帮助学生更好地用画结构图的方式概括 内容。 四、分析论证方法四、分析论证

    11、方法 快速回顾课文,思考: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结合具体句子说说。 预设预设对比论证。如第一层,从正面论证以后,再从反面来说,使论证更加全面、有 力。比喻论证。如“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来论证读书 对人的天赋的作用;又如论述人的才智上的缺陷,可以用读书来弥补,就像身体百病,可 以用运动祛除一样。运用比喻论证,用熟悉的事物进行比喻,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便于 读者理解。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在梳理清楚全文的脉络之后,总结本文使用的论证方法,感受作者的说理艺术。 五、布置作业五、布置作业 1.课外收集名人的读书故事,积累好的读书方法。 2.推荐阅读:

    12、 培根随笔集 。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通过布置课外积累读书方法的作业,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 第第 2 2 课时课时 1.了解驳论文的特点。 2.学习并掌握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3.培养“好读书,会读书”的良好习惯。 一、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 在小说红楼梦中, 香菱学诗是一则经典故事,故事中的香菱痴迷于读诗,看 到诗中的佳句,会废寝忘食地品读。她还拜林黛玉为师,在黛玉的指导下,细细品读王维 诗的遣词造句之妙处,甚至模仿杜甫的诗歌来学习写诗。对于香菱这种读书的方式,你有 什么看法呢?你平时又有哪些好的读书方法可以推荐给大家呢? (学生自由发言交流) 陶渊明曾说自己“好读

    13、书,不求甚解” ,你理解陶渊明说这话的真正意思吗?今天我们就 来学习作家马南邨的不求甚解 ,一起来了解陶渊明的这种读书方法吧。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从名著中的故事导入,又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读书经历,谈体会,既将本文的写作对 象告诉了学生,又从学生熟悉的内容引发共鸣,深入思考。 二、了解驳论文知识二、了解驳论文知识 师:回顾一下我们曾学过的鲁迅写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还记得我们当时介 绍的驳论文的知识吗?在那篇文章中,作者先驳斥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错误观点, 再确立和论证了“我们有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的正确观点。本文也是一篇驳论文, 我们先了解一下驳论文的相关知识。 驳论文,

    14、即侧重于驳论的议论文。 驳论的含义:反驳对方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阐明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驳论文的基本论证方法有两种:直接批驳和间接批驳。 其中,直接批驳有三种方式: (1)就对方论点中的根本性错误进行反驳,即驳论点。 (2)通过批驳对方论据来驳倒对方的论点,即驳论据。 (3)通过批驳对方的论证来驳倒对方的论点,即驳论证。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通过回顾驳论文的相关知识,为把握课文观点、分析论证方法和思路做铺垫。 三、初读课文,把握观点三、初读课文,把握观点 默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1. 本文作者批驳的观点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预设预设批驳的观点: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15、 作者的观点: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没有充分的理由。 2.“不求甚解”是什么意思? 预设预设“不求甚解”多指读书只求大意,不深入理解。 “不求甚解”有两层意思:一是表示虚心,因为书不一定都能读懂,就老实承认“不 求甚解” ;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不求甚解”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所以 “不求甚解”并不是马马虎虎,很不认真。 2. 围绕“不求甚解” ,作者表达了哪些观点? 预设预设(1)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 (2)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 (3) 要学习得好,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 (4)重要的书须

    16、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 觉得开卷有益。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了解本文作为驳论文的特点,分析作者的观点。 四、精读课文,分析论证方法和思路四、精读课文,分析论证方法和思路 1.分析论证方法。 品读课文,讨论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预设预设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和对比论证。 第 2 段运用了道理论证。作者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有力地论证了陶渊明读书 的本意是领会书中的要义,体会书中的乐趣,而不必在一字一句上过分下功夫。 作用: 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第 5 段运用了举例论证。作者举普列汉诺夫的例子,从反面有力地论证读书一定要虚 心,不要死抠字句,而要理

    17、解精神实质。作用: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第 6 段运用了举例论证。举了诸葛亮读书“观其大略”的例子,从正面有力地论证了 读书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知识面会更广,了解问题更全面。作用:使论证更具体、更 有说服力。 第 8 段运用了道理论证。引用了陆象山的语录,以“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 的提法很相似作为补充说明,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2.梳理论证思路。 本文是一篇驳论文,作者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是如何阐述自己主张的? 预设预设作者首先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并树立了自己的观点;其次介绍“不求甚解”的 出处,全面分析了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及“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然后从正反两方面举例 (诸葛

    18、亮、普列汉诺夫)论证了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会意;接着先从反面否定、全面解 释“不求甚解” ,再从正面引用陆象山的语录佐证;最后,总结全文,强调重要的书要反 复阅读。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进一步分析课文,理解本文的论证方法,理清论证思路。 五、比较阅读,品味探究五、比较阅读,品味探究 小组探究:比较谈读书和不求甚解在内容、论证角度、写作方法等方面的异 同。 预设预设 相同点:都谈及读书态度和方法。 不同点: 主要内容论述角度写作方法 谈读书探讨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态 度和方法、读书的作用 较全面,侧重对读书 方方面面问题的探讨 立论:先提出观点, 再阐释说明 不求甚解通过对“不求甚解”的回溯

    19、 分析,引导读者正确认识其 含义, 树立正确的读书态度, 选择正确的读书方法 选取一个角度,侧重 对具体读书方法的探 讨 驳论:树靶子,引出 处, 释新义, 举例子, 引语录,得结论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这两篇短文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通过比较阅读,拓宽学生思路,让学生对议 论文的知识有更丰富的认识。 六、布置作业六、布置作业 运用这两课所学的论证方法,将自己的读书心得和方法,写成一篇小论文。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写读书心得,有助于巩固课堂所学。 本次教学设计, 突出议论性文章的特点, 注重让学生了解阅读议论性文章的一般策略。 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提取文中的关键句,把握语

    20、意,划分层次,学习文中的论证 方法和论证思路。巧妙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突破重难点。指导学生通过整理内容 结构图的方式,明确语句之间、段落之间的层次关系。最后运用讨论探究的方式,通过对 比阅读,把握谈读书和不求甚解两篇短文在内容、论述角度和写作方法上的异同, 作者介绍作者介绍 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 ,英国哲学家、作家,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 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其主要建树在哲学方面。主要著作有论科学的价值 和发展 随笔 新工具论 新大西岛等。他曾在新工具论中说过: “知识就是力 量。 ”黑格尔曾评价“培根拥有丰富的阅历、高度的想象、有力的机智、透彻的智慧” 。

    21、雪 莱曾赞叹说: “培根勋爵是一位诗人。 ” 马南邨(19121966) ,原名邓拓,福建闽侯人。青年时代受进步书刊的影响,1930 年参加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1961 年在北京晚报副刊上,以马南邨为笔名开辟“燕山 夜话”杂文专栏。他的作品涉猎很广,杂文独树一帜,有针砭时弊的批判性,并且把知识、 趣味熔于一炉,具有学者杂文的独特魅力。主要作品有杂文集燕山夜话 、诗词集邓 拓诗词选等。 写作背景写作背景 谈读书一文选自玫瑰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3 年版) 。培根自称“以天 下全部学问为己任” ,企图“将全部科学、技术和人类的一切知识全面重建” 。他反对经院 哲学,强调通过实验去揭示自然

    22、界的秘密,获得知识,并认为“知识就是力量” 。他的随 笔一书,内容涉及哲学思想、处世之道等,其中谈读书犹如一位睿智的老人对晚辈 的谆谆教诲:要多读书,读书是有好处的。 不求甚解一文选自燕山夜话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7 年版) 。20 世纪 60 年 代初,马南邨应北京晚报之约,为燕山夜话专栏撰写杂文。这个专栏对现实中的 各种不良现象和错误的思想方法、工作作风提出了批评,对青年的学习给予了指导。一篇 篇短小精悍、妙趣横生的文章,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和哲理,引人深思,发人深省。本文就 是针对有些人对陶渊明“不求甚解”的曲解而写的一篇驳论文。 疑难探究疑难探究 1.谈读书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王

    23、佐良先生的译本用语雅致,文辞流畅,句式整齐,韵律和谐,形成一种简洁、庄重、 优雅的文风,不啻一种再创造。相比其他译本主要以现代汉语书面语或口语翻译为主,具 有独特的风格。 译文大量使用排比句式,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如“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 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语脉贯通,一 气呵成,极有气势,增强了论辩的力度;最后以一句“凡有所学,皆成性格”总括,戛然 而止,引人深思,有余音袅袅之效。 2.不求甚解这篇文章在写作上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其一,论述问题顺着作者思路来写,不落窠臼,自然流畅。马南邨在燕山夜话第 3 集作者的话中曾经说过:“我常常想

    24、到、看到、听到一些东西,觉得有了问题,随时 就产生一个题目写的时候,基本上是按照自己的思维过程,用文字表达出来。这个写 法,似乎对自己的写作比较方便,而读者在阅读的时候,随着这个思维过程,好像也容易 体会问题的来龙去脉。 ”本文较为典型地体现了这一写作方法。 作者从生活中人们对“不 求甚解”的误解谈起,引出话题;接下来追根溯源,从原初的语境中找寻其本来意义;然后 在此基础上阐发自己的认识,并用实例做证明;感觉会引起误解的时候,适时做出补充解 释;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结论,告知读者应该如何读书。文章的写作循着作者的思考路径, 读来仿佛跟着作者一起思考,一起辩驳,一起得出结论,行文自然流畅。 其二,心

    25、中始终有读者,用语亲切自然。作为一位专栏作家,作者深谙报纸专栏文章 的写作之道,为文有很强的读者意识。首先,论述有针对性。如话题是因大众对“不求甚 解”的误解而起,文章写作有正本清源、引导读者学会读书的动机;第 7 段和第 8 段适时 的解释说明,避免引发误解,是从读者角度来看问题。其次,语言亲切,像与朋友交谈。 例如,在否定对方看法时说“其实也不尽然” ,语气很委婉;对因曲解陶渊明的话而对陶 渊明不满的人说“这是何苦来呢” ,语气平和,语言幽默。 素养提升素养提升 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论点 是解决“需

    26、要证明什么” ,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 ,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 。 常见的论证方法如下: 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阐明道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2.道理论证。 (1)直接讲述一些支撑论点的基本道理,揭示事情的本来面目,令人信 服; (2)引用名言警句、格言、谚语、公理,阐明道理,增强论点的权威性,使文章极具 说服力。 3.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浅显易懂,增强说服力,同时又 能使文章生动形象。 4.对比论证。将论据中截然相反的两种情况进行比较,形成鲜明的对照,互为衬托, 特别能突出一方面的性质,具有很强的论证力量。 类文阅读类文阅读 谈读书(节

    27、选) 朱光潜 中学课程很多,你自然没有许多时间去读课外书。但是你试抚心自问:你每天真抽不 出一点钟或半点钟的工夫么?如果你每天能抽出半点钟,你每天至少可以读三四页,每月 可以读一百页,到了一年也就可以读四五本书了。何况你在假期中每天断不会只能读三四 页呢?你能否在课外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 世间有许多人比你忙得多。许多人的学问都在忙中做成的。美国有一位文学家、科学 家和革命家富兰克林,幼时在印刷局里做小工,他的书都是在做工时抽暇读的。不必远说, 你应该还记得孙中山先生,难道你比那一位奔走革命席不暇暖的老人家还要忙些么?他生 平无论忙到什么地步,没有一天不偷暇读几页

    28、书。你只要看他的建国方略和孙文学 说 ,你便知道他不仅是一个政治家,而且还是一个学者。不读书而讲革命,不知道“光” 的所在,只是窜头乱撞,终难成功。这个道理,孙先生懂得最清楚的,所以他的学说特别 重“知” 。 人类学问逐天进步不止,你不努力跟着跑,便落伍退后,这固不消说。尤其要紧的是 养成读书的习惯,是在学问中寻出一种兴趣。你如果没有一种正常嗜好,没有一种在闲暇 时可以寄托你的心神的东西,将来离开学校去做事,说不定要被恶习惯引诱。你不看见现 在许多叉麻雀、抽鸦片的官僚们、绅商们乃至于教员们,不大半由学生出身么?你慢些鄙 视他们,临到你来,再看看你的成就罢!但是你如果在读书中寻出一种趣味,你将来

    29、抵抗 引诱的能力比别人定要大些。这种兴趣你现在不能寻出,将来永不会寻出的。凡人都越老 越麻木,你现在已比不上三五岁的小孩子们那样好奇、那样兴味淋漓了。你长大一岁,你 感觉兴味的锐敏力便须迟钝一分。达尔文在自传里曾经说过,他幼时颇好文学和音乐,壮 时因为研究生物学,把文学和音乐都丢开了,到老来他再想拿诗歌来消遣,便寻不出趣味 来了。兴味要在青年时设法培养,过了正当时节,便会萎谢。比方打网球,你在中学时欢 喜打,你到老都欢喜打。假如你在中学时代错过机会,后来要发愿去学,比登天还要难十 倍。养成读书习惯也是这样。 你也许说,你在学校里终日念讲义看课本不就是读书吗?讲义课本着意在平均发展基 本知识,固

    30、亦不可不读。但是你如果以为念讲义看课本,便尽读书之能事,就是大错特错。 第一,学校功课门类虽多,而范围究极窄狭。你的天才也许与学校所有功课都不相近,自 己在课外研究,去发现自己性之所近的学问。再比方你对于某种功课不感兴趣,这也许并 非由于性不相近,只是规定课本不合你的口胃。你如果能自己在课外发现好书籍,你对于 那种功课的兴趣也许就因此浓厚起来了。第二,念讲义看课本,免不掉若干拘束,想借此 培养兴趣,颇是难事。比方有一本小说,平时自由拿来消遣,觉得多么有趣,一旦把它拿 来当课本读,用预备考试的方法去读,便不免索然寡味了。兴趣要逍遥自在地不受拘束地 发展,所以为培养读书兴趣起见,应该从读课外书入手

    31、。 书是读不尽的,就读尽也是无用,许多书没有一读的价值。你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 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所以你须慎加选择。你自己自然不会选择,须 去就教于批评家和专门学者。我不能告诉你必读的书,我能告诉你不必读的书。许多人曾 抱定宗旨不读现代出版的新书。因为许多流行的新书只是迎合一时社会心理,实在毫无价 值,经过时代淘汰而巍然独存的书才有永久性,才值得读一遍两遍以至于无数遍。我不敢 劝你完全不读新书,我却希望你特别注意这一点,因为现代青年颇有非新书不读的风气。 别的事都可以学时髦,惟有读书做学问不能学时髦。我所指不必读的书,不是新书,是谈 书的书,是值不得读第二遍的书。走进一个

    32、图书馆,你尽管看见千卷万卷的纸本子,其中 真正能够称为“书”的恐怕难上十卷百卷。你应该读的只是这十卷百卷的书。在这些书中 间,你不但可以得较真确的知识,而且可以于无形中吸收大学者治学的精神和方法。这些 书才能撼动你的心灵,激动你的思考。其他像“文学大纲” “科学大纲”以及杂志报章上 的书评,实在都不能供你受用。与其读千卷万卷的诗集,不如读一部国风或古诗十 九首 ,你与其读千卷万卷谈希腊哲学的书籍,不如读一部柏拉图的理想国 。 关于读书方法。我不能多说,只有两点须在此约略提起。第一,凡值得读的书至少须 读两遍。第一遍须快读,着眼在醒豁全篇大旨与特色;第二遍须慢读,须以批评态度衡量 书的内容。第二,读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和精彩的地方和你自己的意见。记笔记不但可 以帮助你记忆,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细,刺激你思考。记着这两点,其他琐细方法便用不着 说。各人天资习惯不同,你用哪种方法收效较大,我用哪种方法收效较大,不是一概论的。 你自己终究会找出你自己的方法,别人决不能给你一个方单,使你可以“依法炮制” 。 (有删改)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0-2021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部编版同步教案13 短文两篇(WORD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31957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