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0-2021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部编版同步教案5 孔乙己(WORD版).doc

  • 上传人(卖家):永遠守護你
  • 文档编号:1319570
  • 上传时间:2021-04-28
  • 格式:DOC
  • 页数:15
  • 大小:681.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0-2021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部编版同步教案5 孔乙己(WORD版).doc》由用户(永遠守護你)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WORD版 2020-2021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部编版同步教案5 孔乙己【WORD版】 2020 2021 初中语文 九年级 下册 部编版 同步 教案 孔乙己 WORD 下载 _九年级下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第二单元集体备课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围绕“人物画廊”这一中心,选编了四篇中外小说。它们题材多样,人物形象 鲜明,意蕴丰富,构思精巧,写法多变,语言生动。其中, 孔乙己通过小小的咸亨酒 店,在简练的描写和对话中揭示人物的心理和性格,在看客对孔乙己的揶揄中展现当时社 会的世态炎凉,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 变色龙用夸张的情节和精妙的细节 描写,刻画了沙皇专制统治下警察的虚伪嘴脸,以及小市民麻木、愚昧的形象,讽刺了当 时警察制度的不合理。 溜索通过写奇险高山深涧中的一次溜索经历,表达了对马帮汉 子的赞美。 蒲柳人家 (节选)展示了 20 世纪 30 年代京东地区大运河一带农村的风景习 俗、

    2、世态人情,热情赞扬了那些淳厚朴实的劳动人民。 本单元是小说单元,应在快速梳理情节的基础上,把人物形象分析作为教学重点。 孔 乙己应侧重从“看”与“被看”的关系分析人物形象,结合人物关系、环境描写、叙述 人称等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变色龙应侧重分析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 塑造的作用,以及夸张、对比、讽刺手法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溜索应侧重分析如何通 过环境描写侧面烘托人物形象, 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角度深层思考作品主题。蒲柳人家(节 选)应侧重分析小说的语言特色,感受浓厚的乡土气息。写作训练“审题立意”应引导学 生写作时先审清题目,再确立中心思想,做到不跑题、不偏题、立意恰当。综合性学习“岁

    3、 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要引导学生培养合作意识,锻炼口语交际、写作表达的能力。 分类分类内容内容课时课时教学要点教学要点 阅读阅读 5.孔乙己3 1. 通过快速阅读课文, 整体感知文章脉 络,理解选材与标题、中心的关系, 结合情节、 环境和人物描写方法分析 人物形象。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及人物之间的关 系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体悟作者的情 6.变色龙2 7.溜索1 8.蒲柳人家(节选)1 写作写作审题立意1 感态度,丰富情感体验。 3. 体会小说第一人称叙事和第三人称 叙事的特点。 4. 分析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 物性格的作用,品味小说的语言。 5. 学习并运用侧面烘托、夸张、对比的

    4、写作手法。 6. 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学会在审清题 目的基础上确立中心思想。 7. 培养学生分工合作、搜集资料、创作 文稿、编辑加工的能力,帮助学生反 思初中生活,认识自我,促进学生成 长。 综合性综合性 学习学习 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 生活 1 5 5 孔乙己孔乙己 1.把握小说主要情节,了解小说的结构。 2.通过分析神态、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征,把握人物形象。 3.理解文章主旨,解析小说独特的叙事视角。 4.了解以笑写悲的写法,体会作者的深意。 3 课时 布置学生完成状元大课堂第 5 课课前预习卡 第第 1 1 课时课时 1.初读小说,了解小说的结构层次。 2.研读描写人物

    5、的语句,分析人物性格特征,把握人物形象。 一、一、导入新课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看教材 P19 的插图,画面中的人物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谁?(预设: 中间那个倚着柜台喝酒的人)那就是“孔乙己”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小说孔 乙己 ,看看小说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从课文中的插图入手,直观地感受孔乙己的形象,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准备。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扫清字词障碍。 师:下面请同学们读一读课件上本课的重点字词,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荤 菜(hn)阔绰 (chu)侍 候(sh)舀 (yo) 羼 水(chn)绽 (zhn

    6、)哄 笑(hn)笔砚 (yn) 间 或(jin)颓 唐(tu)附和 (h)蘸 (zhn) 惋 惜(wn)打折 (sh)门槛 (kn)不屑 置辩(xi) 2.初读感知人物。 自主读课文,思考: (1)文中写到了哪些人物?你认为文章的主人公是谁? 预设预设人物: “我”伙计、掌柜、孔乙己、短衣帮顾客、邻居小孩。 主人公:孔乙己。 (2)文章围绕主人公叙写了什么事? 预设预设叙写了孔乙己到咸亨酒店喝酒的情景。 (3)孔乙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预设预设穷酸迂腐、好喝懒做、心地善良、要面子。 (言之有理即可) 3.划分层次结构。 为本文划分结构层次,并概括各部分内容。 预设预设第一层(第 13 段)

    7、 :小说的序幕。通过叙述者“我”的描述,交代了故事发 生的具体环境和时代背景,为主人公的出场做铺垫。 第二层(第 412 段):小说的主体部分。 以“我”的口吻,描述了孔乙己的遭遇。 第三层(第 13 段) :小说的尾声。交代孔乙己的悲惨结局。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通过整体感知文本,让学生对小说人物有一个初步印象,为后文分析人物形象做好准 备。 三、跳读课文,把握人物形象三、跳读课文,把握人物形象 1.分析酒客形象。 酒店里常来喝酒的酒客有哪几类?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预设预设 短衣帮长衫客 短穿着长 站喝酒方式坐 外喝酒地点里 (对比:贫富悬殊、阶级对立)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人物

    8、形象是小说的灵魂,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 活。本环节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是读懂小说的关键。 2.分析孔乙己形象。 (1)跳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师:请同学们快速跳读课文。读完后,找出描写孔乙己外貌、语言、神态的语句,并 对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做简要分析。 运用“我眼中的孔乙己是一个_的人,从文中_可以看出”的句式, 分析孔乙己的形象。 预设预设孔乙己是一个生活贫困、社会地位低 、不甘心居于下层的人。从文中第 4 段第一句“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可以看出。 孔乙己“站着喝酒”是因为他生活拮据,买不起酒菜,进不了柜台内坐着喝;他“穿 长衫”是因为他自视清高,自以

    9、为有地位,不愿与“短衣帮”为伍。 孔乙己是一个好喝懒做、好逸恶劳,饱受欺凌和摧残的人。从文中第 4 段“他身材 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 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可以看出。 “身材很高大”说明孔乙己原本具有劳动能力; “青白脸色”说明他营养不良, 生活 贫困; “皱纹” “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是他年事已高、处境潦倒的表现;“时常夹些伤痕” 表明他常遭人欺凌;穿“长衫” ,说明他“读书人高人一等”的思想根深蒂固;长衫“又 脏又破” “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反映了他的穷苦潦倒、四体不勤。一个好逸恶 劳、穷困潦倒、饱受欺凌

    10、和摧残的悲剧人物形象逐渐显露了出来。 孔乙己是一个迂腐可笑、自命清高、自欺欺人的人。从文中第 4 段“他对人说话, 总是满口之乎者也, 教人半懂不懂”“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 ”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 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 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可以看出。 “教人半懂不懂” ,写出了他的迂腐可笑。不说“冤枉好人” ,而说“污人清白” ,这 是孔乙己独有的文雅语言,显示出他的迂腐。他把文言词语“窃”与白话词语“偷” ,把 读书人与其他人区别开来,借此为自己开脱,这反映了他虽不争气却尚知羞耻,而遮羞又 显得十分荒谬可笑。这种歪解诡辩、强词夺理,更显其

    11、自命清高、迂腐穷酸、自欺欺人的 特点。 孔乙己是一个热心的人。从文中第 7 段“孔乙己等了许久,很恳切的说道: 不能 写罢?我教给你,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 ” “见我毫不热心,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 惋惜的样子”可以看出。 从孔乙己热心教“我”茴字写法看出他也有热心的一面,对于“我”的不屑又感到深 深遗憾,这里既表现了他的热心、善良,又体现出他有与人交流、融入社会的渴望。 孔乙己是一个善良的人。从文中第 8 段“他便给他们茴香豆吃,一人一颗”可以看 出。 孔乙己身上保留着封建腐儒的迂腐之气,但是难能可贵的是他自己就只有为数不多的 茴香豆,却愿意将它们分给孩子,而孩子们再次把“眼睛都望着碟子” ,

    12、他不是谩骂,不 是恐吓,竟也“着了慌” ,哼起了论语里的调子直哀求。这里的语言描写,使一个善 良的老头形象跃然纸上。 (2)赏析动词运用的艺术。 师:孔乙己的外貌、语言、神态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中对他的动作描写也很 生动准确,请同学们找一找文中关于孔乙己动作描写的词语并分析其妙处。 预设预设第 4 段“便排出九文大钱”中的“排”字表现了孔乙己拮据而穷酸的本相。 他要向酒店表明自己是规矩人,分文不少,并向短衣帮炫耀。这一“排”的动作,恰如其 分地显示出他虚荣的心理。 第 8 段孔乙己“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 , “伸” “罩”二字写出孔乙己因茴香豆不够 分而慌张的情态,既表现出他的贫困,又表

    13、现出他的善良。 第 11 段“摸出四文大钱” 。这是孔乙己最后一次出场时的付钱动作,一个“摸”字, 表明孔乙己穷困潦倒到了极点,从“排”到“摸”的动作变化,说明孔乙己已经贫困不堪, 也再无显摆之力。 (3)概括孔乙己的人物形象。 师:我们结合文章对孔乙己的描写分析了他的形象,现在根据刚才的分析,请用一句 话对孔乙己的形象进行总结概括。 预设预设孔乙己是一个自命清高、自欺欺人、好喝懒做、热情善良的封建社会下层知识 分子。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通过用固定句式总结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文中写孔乙己的外貌、语言、神态等的句 子,把握孔乙己的形象特点。 四、布置作业四、布置作业 选择你身边一位有特点的

    14、人,从外貌、语言、神态、动作等角度描写他(她) ,刻画 出鲜明的人物形象。不少于 300 字。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通过课后写作文的方式,让学生把描写方法运用到作文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第第 2 2 课时课时 1.探究造成孔乙己悲剧结局的原因。 2.理解文章主旨。 一、检查作业,导入新课一、检查作业,导入新课 1.检查作业。 检查上节课布置的作业,师生共评。 2.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分析了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那么,他最终有怎样的命运?他为什么会 有这样的结局呢?让我们继续探讨。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检查作业可以了解学生对所学描写方法的掌握情况并巩固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接着直 接

    15、导入本节课内容,开启课堂学习。 二、再读课文,探究悲剧原因二、再读课文,探究悲剧原因 1.分析孔乙己的结局。 (1)通读全文,找出揭示孔乙己结局的句子。 预设预设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追问:既然是“大约” ,为什么又说“的确”?在这里矛盾吗? 预设预设“大约”与“的确”在这里并不矛盾。 “大约”表估计、推测,因为没有人说 起过这件事,没有确凿的根据,只是估计。根据“到现在终于没有见”这样的情况估计, 孔乙己的确死了,因为在那样冷酷无情的社会中,孔乙己肯定活不下去,所以用“的确” 表示猜测的结论。这句话也流露出小伙计对孔乙己的同情。 (2)孔乙己最后到底有没有死呢?从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 预设预

    16、设孔乙己最后死了。孔乙己最后一次出现时, “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 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 ,这说明他身体已经很 不好,可能不久就会死去。当时的天气“一天凉比一天” , “将近初冬” ,而孔乙己还穿 着破夹袄,说明他很贫困,没有钱买衣服保暖,加上身体不好,很难熬过寒冷的冬天。 文中“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 ,暗示他已经死了。 2.探究造成孔乙己悲惨结局的原因。 思考:孔乙己为什么会有这样悲惨的结局? 预设预设(1)直接原因偷窃挨打,困顿而死。 (2)制度原因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 (3)社会原因民众麻木、冷漠,缺乏同情心。 (4)个人原因好喝懒做、偷窃。

    17、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在上节课了解孔乙己的形象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孔乙己的结局以及造成这种结局的 原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联系背景,理解文章主旨三、联系背景,理解文章主旨 师:孔乙己的悲剧,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了解文章的写作背 景,更有利于我们理解这篇文章的主旨。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写作背景: 孔乙己写于 1918 年冬天,是鲁迅继狂人日记之后发表的第二篇白话小说。 当时新文化运动虽已揭开序幕,但封建复古逆流仍很猖獗,教育体系并未发生根本改变,孔 孟之道仍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封建教育仍以各种方式渗透在社会的各个方面,人们还 未摆脱封建思想的桎梏,仍旧愚

    18、昧和麻木。针对当时的社会状况,鲁迅刻画了“孔乙己” 这样一个饱受科举制度摧残的旧社会知识分子形象,目的是启发人们将其与当时的教育状 况进行对照,懂得批判与取舍。 师:请同学们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讨论本文的主旨。 (生自由讨论,师总结) 预设预设小说通过对孔乙己悲惨遭遇的叙述,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科举制度对当时读 书人的毒害,有力地控诉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小说也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 凉以及人们精神的麻木。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使学生能深刻了解那个时代的悲剧,从而把握文章主 旨。 四、布置作业四、布置作业 请发挥你的想象,从下面几个“假如”中任选一个,假

    19、想“孔乙己”的另一种结 局。200 字左右。 (1)假如孔乙己考中了进士 (2)假如孔乙己没有偷丁举人家的东西 (3)假如孔乙己自己脱掉了长衫 (4)假如孔乙己被打折的腿好了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让学生假想孔乙己的另一种结局,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第第 3 3 课时课时 1.解析小说独特的叙事视角,进一步理解主旨。 2.了解以笑写悲的写法,体会其中的深意。 一、设疑导入一、设疑导入 课文是以谁的视角来讲述故事的?( “我”酒店的小伙计)作者为什么不以掌柜 或某一位客人的视角来讲述故事呢?让我们继续探究。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设疑导入,有利于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20、。 二、解析独特的叙述视角二、解析独特的叙述视角 叙述视角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叙述人称,它包含了叙述人称,叙述者的身份、心理状态、 观点态度、说话腔调等内容。 1.这篇小说是以酒店小伙计“我”的第一人称视角在追忆的氛围中叙述故事的。请找 出文中相关语句。 预设预设(1)我从十二岁起,便在镇口的咸亨酒店里当伙计。 (2)我从此便整天的站在柜台里,专管我的职务。 (3)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4)在这些时候,我可以附和着笑。 (5)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 棉袄了。 (6)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 (7)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

    21、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2.文章既然是以酒店小伙计“我”的视角叙述,那么“我”看到了什么呢?作者想通 过“我”表达什么? 预设预设我“看到”了各种不同类型的人:公开嘲笑孔乙己的短衣帮,惦记孔乙己欠账 的掌柜,坐在里面喝酒的长衫主顾们,显隐在背景里的何家人和丁举人,以及只注意孔乙 己的茴香豆、凑热闹的邻居孩子们。 “我”既是一个观察者,一个线索人物,又是作者意 图的承载者。 “我”不仅在“看”孔乙己,也在“看”那些“看客”是如何捉弄、取笑孔 乙己的。看出了苦人的“苦”与社会的“凉薄” ,这“凉薄” ,便是造成孔乙己悲剧命运的 社会原因。成年的“我”回忆时,不仅“看”当年的孔乙己、看客们,还在“看”少

    22、年时 的“我” 。同时小说又隐含作者在高处冷眼“看”着这一切,包括叙述者和故事中的人的 意思。这样,小说形成了一种多层次的结构。 作者通过这个成年的“我” ,表达出对孔乙己的同情,对看客的不满,对当时社会的 否定和批判。 3.以酒店小伙计“我”的视角叙述有什么好处? 预设预设文中“我”是不谙世事的酒店小伙计,不动声色地讲述着孔乙己的凄惨遭遇, 貌似平淡轻松,实则蕴含着深沉的批判力量。经过了二十多年的世事变迁,当年的小伙计 早已人到中年,却仍然对穷困潦倒中的孔乙己及自己在当时对待孔乙己的态度念念不忘, 其中包含着复杂的内心隐曲,但作者又刻意隐藏了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只是以一种含蓄 平淡的口吻徐徐

    23、道来,增添了小说的艺术魅力。 4.作者为什么安排一位不谙世事的酒店小伙计而不是掌柜或其他年龄段的人作为这 个故事的叙述者? 预设预设因为这个小伙计有机会、有时间来观察孔乙己,甚至还具有典型性,连一个不 谙世事的小孩都如此冷漠,可见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叙述者是带领我们走进小说的引导者,是作者意图的承载者。理解了叙述视角,就能 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了解以笑写悲的艺术手法三、了解以笑写悲的艺术手法 师: 孔乙己是一出悲剧,然而“笑”却贯穿全文的始末,作者这样安排用意何在? 找出文章中有关“笑”的语句,并简要分析。 预设预设(1)第一处“笑” : “掌柜是一副凶

    24、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 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 ”这里突出“笑”字,造成悬念,突出冷酷的意味。 (2)第二处“笑” :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 ” “引得众人都哄 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孔乙己第一次出场,酒客们看到他便笑了。酒客们 拿孔乙己的伤疤来取笑就是拿孔乙己的不幸和痛苦来取乐,酒客们还取笑孔乙己偷书,孔 乙己自欺欺人的辩驳更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这里勾画出这些人麻木、冷漠的嘴脸,笑声 里蕴蓄着悲凉的意味。 (3)第三处“笑” : “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酒 客们取笑孔乙己“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 ,孔

    25、乙己颓唐不安的模样和满嘴之乎者也的听不 懂的话又引起众人的哄笑。文章着力渲染哄笑的声浪和快活的空气,笑声越是迭起,悲凉 的意味就越浓。 (4)第四处“笑” : “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 ”孔乙己分茴香豆给孩子们 吃,在年幼无知的孩子的面前才能得意忘形地乐一乐。分豆时的动作和语言将孔乙己的迂 腐可笑和穷酸的特点描摹得淋漓尽致,而孩子们的笑则是天真无邪的笑。 (5) 第五处 “笑” : “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 笑着对他说: 孔乙己, 你又偷了东西了! ” “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 ”孔乙己最后一次出场,被打折了腿,已经 不成样子了,然而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取笑孔乙己。这里的

    26、“笑”越发显得悲凉、毫无人 性,表现出当时社会人们的冷漠无情。 结束语:小说以“我”为见证人,用“笑”贯穿全文,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在笑声 中活动,在笑声中走向死亡。这种笑是麻木的笑,这使孔乙己的悲剧更笼上一层令人窒息 的悲凉的意味。一面是悲惨的遭遇和伤痛,另一面不是同情和眼泪,而是无聊的逗笑和取 乐,以笑衬悲,以乐写哀,更令人悲哀,表示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 悲剧,作品反封建的意义就更加深刻了。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在理解小说主题的基础上,分析文章的艺术表现手法,了解作者以笑写悲的深意。 本课教学设计以分析人物形象贯穿。以孔乙己的人物形象为抓手,结合课文具体句段 和写作

    27、手法分析概括人物形象,揭示塑造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表明作者的态度,把握文 章的主旨。这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把握人物形象之后引导学生探讨孔乙己的 结局,把孔乙己的遭遇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进一步把握本文主旨。然后引导学生思 考第一人称叙述视角的好处,在锻炼学生探究能力的同时,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 学生更深刻地领悟到课文的社会意义和悲剧内核。最后了解课文以笑写悲的手法,让学生 在体会作者深意、深入把握主题的同时,拓宽了知识面。 关键能力关键能力 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 小说一般以写人叙事为中心,通过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从 而表现所要反映的主题。

    28、塑造人物形象是表现主题的方式,因此在读懂文意的基础上分析 人物形象有助于理解文章主题,那么,如何分析人物形象呢? 1.通过分析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借助小说中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和心理等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外貌描写能表 现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和遭遇,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动作、语言描写可表现人物的 情感、态度等,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内心活动,展现 人物的性格特征。 2.通过分析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通过分析情节的发展去分析人物,小说中人物的生活和斗争的演变过程就是情节,小 说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性格的发展是一致的,人物的性格支配、影响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同

    29、时,人物性格又通过情节具体地显现出来。 3.通过分析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环境与人物关系密切,人是在一定环境中生存和活动的,人物的性格是在环境中形成的。 自然环境的描写为人物的活动提供背景,可烘托人物性格;社会环境的描写显示人与人之 间的关系,展现人物的出身、经历等,可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4.通过分析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 借助文中议论性的句子以及其他人物的看法, 确定作者态度是褒还是贬, 是颂扬还是批判, 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在此基础上分析人物形象。 5.通过分析描写角度,分析人物形象。 小说描写人物的角度有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正面描写,可以直接 展现人物的

    30、性格特征、思想品质。侧面描写,就是通过对文中次要人物、线索人物的描写, 衬托主要人物,或者通过人物所处的环境(自然的或社会的)来烘托人物形象。从描写角 度分析人物形象,更加全面。 疑难探究疑难探究 这篇小说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这篇小说的语言老辣深刻,叙述生动,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多个方面刻画出 孔乙己的灵魂,字里行间充满着对不公平社会的深刻批判,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无限 感喟。由于创作年代相对较远,今天的中学生未必能准确理解其中的意味,在教学中需要 结合作品的时代背景与鲁迅作品的艺术特色加以引导和学习。如要理解结尾处说“大约孔 乙己的确死了” ,就需要向学生详细解释一下鲁迅那特有的“

    31、非语法性”修辞手法。 素养提升素养提升 呐喊呐喊 彷徨彷徨 :中国小说叙事方式的深层嬗变(节选):中国小说叙事方式的深层嬗变(节选) 姜振昌 中国旧小说的第三人称全知全能的外视角叙述,是指叙述人并不进入作品,而是站在 统揽全局的位置上,仿佛世间万事万物无所不知晓、无所不能表现。如此,虽便于展现广 阔的生活场景,自由地刻画、剖析人物,但失掉了文学联系生活和读者的最宝贵的东西: 真情实感。 鲁迅对全知全能的外视角叙事的突破和改造, 运用的是限制叙述原则。 所谓限制叙述, 是指叙事者所知道的和书中的人物一样多,人物不知道的,他也不知道,这就从根本上破 除了作者那种居高临下、妄断一切的专制态度,以有限

    32、的职能和平等态度建立起作者与读 者的新型关系,从而赋予作品以真诚性和逼真感。 第一人称小说在呐喊和彷徨中超过半数。第一人称叙事的一种情况是内部第 一人称叙述,即“我”是故事的主人公或当事人,如狂人日记 社戏 故乡等。 狂 人日记是鲁迅在必须真实的体裁日记中虚构了一个“迫害狂”的文学故事。当狂人 成了小说的叙述者后,立刻把读者引入到他自己观察和体验到的世界,他对世俗社会、历 史文化的“吃人”本质的认识,他的浓重的“罪感”意识和容不得吃人的人、救救孩子的 精神挣扎,在常人看来是语无伦次甚至荒唐的格调中显示出惊人的真实性。以第一人称叙 述所冲淡和消解的文学故事的虚构性也许是狂人日记的最大艺术成功。

    33、第一人称叙事的另一种情况是外部第一人称叙述,即“我”虽是故事的讲述人,却以 旁观者的身份出现。 这个旁观者既不是主人公, 也不直接介入到小说人物的矛盾关系中去, 因而一般不对主人公的性格和命运产生重大影响,但却以冷静和客观态度对小说的情节结 构和艺术格调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可称之为外部第一人称叙述,如孔乙己 。 孔乙己 中的“我”只是咸亨酒店的一个很不起眼的小伙计,他对周围的世界和社会世相没有多少 明确的冷暖感受和是非观念,但孔乙己的穷酸、迂腐、落魄、善良和痛苦,以及这个世界 对社会“苦人儿”的态度,都在他的带有童真的眼光和心灵中被不动声色甚至朦朦胧胧地 折射出来。读者自然会伴随着叙述人,开始

    34、以一种超然的、调侃的态度对待孔乙己,说不 定还会“附和着笑” 。但是叙述人的这种表象的态度、语调与作者赋予故事的否定性本质、 倾向、情感基调之间始终存在着无法消解的矛盾,这也是表层叙述与真正意义的矛盾。最 后随着孔乙己的惨死而“我”的叙述口吻反倒越发轻松、平静起来时,表层叙述与真正意 义的矛盾冲突也达到了高潮。这种矛盾所产生的压力和张力不仅会引导读者感受到“我” 对孔乙己的甚为冷漠与愚昧所囿的态度也是可鄙可笑的,使读者感知到作品真正的倾向, 而且往往能产生比正面的、 直接的引导更强烈的艺术效果。 最终必然会使读者从表面的 “误 导”中走出来,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和矛盾,感受到社会的不平以及建立

    35、在不平和矛盾 基础上的人心的“冷漠” ,从而以内省的态度思考自己与悲剧故事的关系和应负的道德责 任。 内部第一人称叙述大多以充沛的情感、激越的语调和明确的思想倾向性构成直接作用 于读者的力量,外部第一人称叙述则是借助叙述者的超然的或近乎“无言”的存在,或婉 转或隐喻,或暗示或反讽,把作家自身的心理经验经由完全中立的叙述间接转移到读者的 灵魂波动中。无论“内部”或“外部” ,第一人称“我”在作品中的作用都是举足轻重的。 (有删改) 课外拓展课外拓展 1.1.秀才秀才 “秀才”一词原是优秀人才的通称。汉武帝时,朝廷推行官员选拔制度改革, “秀才” 成为选拔官吏的一种科目。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

    36、,秀才改称“茂才” 。隋朝实行 科举制,开科取士,设秀才科。唐初,科举考试中沿设秀才科。刚开始时秀才科居首,后 因要求过高,渐渐被废除, “秀才”逐渐发展成为对一般儒生的称呼。宋代时,凡应举者, 无论考中与否,都称为“秀才” 。明清时期, “秀才”的意思逐渐固定下来。这时的“秀才” 有一定门槛。通过最低一级考试得以在府、州、县学读书的人称为“秀才” 。考中秀才, 可以说是寒窗苦读取得的初步成果:进,可以去考取举人;退,则可以开设私塾。出身贫 困的读书人考中秀才后,往往一边通过教书获得经济来源,一边继续考取功名。 2.2.咸亨酒店咸亨酒店 咸亨酒店原坐落在绍兴城内鲁迅故居新台门的大门的对面,是周

    37、家的亲戚所开设的, 但是不到两年就关门了,已为陈迹,现在的咸亨酒店是后来为纪念鲁迅所重建的。 “咸” 是“都”的意思, “亨”为“顺利” , “咸亨”即为“大家都顺利”的祝福语。以此为店名, 足见当家人对生意兴旺的殷切期盼之情。 易经语云: “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 品物咸亨。 ”即指占卜之事,凡合于坤卦者,无论物质,还是精神方面,都将顺利发展, 唐高宗李治就曾用“咸亨”作为其年号。 “温一碗醇香的黄酒,来一碟入味的茴香豆” ,鲁迅笔下的咸亨酒店深入人心,酒店 门前的“孔乙己”塑像也成为游客争相合影的“明星” 。这个在鲁迅著作中多次提及的酒 馆,已成为绍兴的旅游“名片” 。 咸亨酒店以其独有的鲁迅文化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与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等文化 遗迹,共同构成解读鲁迅原典的钥匙。 3.3.上大人,孔乙己上大人,孔乙己 “上大人,孔乙己,化三千,七十士,尔小生,八九子,佳作仁,可知礼” ,最初用 于旧时学童习字、仿影或描红,三个字组合在一起,没有实际意义。旧时学童入私塾,初 学习字先写仿,由塾师写定范帖,用一张薄纸蒙在字帖上进行仿影;描红则是以红色印刷 范字,学童墨写覆红。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0-2021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部编版同步教案5 孔乙己(WORD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319570.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