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2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课件:单元研习任务2.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新教材)2022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课件:单元研习任务2.ppt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教材 2022 高中语文 选择性 必修 上册 课件 单元 研习 任务 下载 _选择性必修中册_部编版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单元单元研习任务研习任务 第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RJ) 学习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学习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应该学以致用应该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本单元本单元 课文大都是谈论立身处世之道的课文大都是谈论立身处世之道的,比如比如论语论语十二章十二章,或阐述持或阐述持 身以道身以道、以礼以礼、以仁以仁、以恕以恕、以义的道理以义的道理,或辨析君子或辨析君子、小人小人,或论述或论述 经典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价值经典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价值,都富于启发性都富于启发性。梳理本单元各篇课文梳理本单元各篇课文 所讲的立身处
2、世的道理所讲的立身处世的道理,并思考它们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并思考它们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展展 开讨论开讨论。 任务一任务一 第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RJ) 活动指导活动指导 本单元几篇课文分别出自本单元几篇课文分别出自论语论语礼记礼记孟子孟子老子老子庄庄 子子墨子墨子,所选部分均为经典语录或片段所选部分均为经典语录或片段。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 深入领会文中蕴含的深刻的哲理深入领会文中蕴含的深刻的哲理,学习立身处世的道理学习立身处世的道理,并联系现实并联系现实, 思考其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思考其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 第二单元
3、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RJ) 活动建议:活动建议: 1划分小组划分小组。将班级同学划分成几个小组将班级同学划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每个小组68人人。 2小组讨论小组讨论。围绕话题围绕话题,小组成员分别发言小组成员分别发言,在充分讨论的基础在充分讨论的基础 上上,选出一名中心发言人选出一名中心发言人,代表小组发言代表小组发言。 3进行交流进行交流。将发言整理成发言材料将发言整理成发言材料,装订成册装订成册,在班内进行交在班内进行交 流流。 第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RJ) 萧统在萧统在文选序文选序中说:中说:“老老、庄之作庄之作,管管、孟之流孟之
4、流,盖以盖以 立意为宗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不以能文为本。”吕思勉在吕思勉在经子解题经子解题 论读子之法论读子之法中说:中说: “诸子之文诸子之文,各有其面貌性情各有其面貌性情,彼此不能相假;亦实为中国文学彼此不能相假;亦实为中国文学,立极立极 于前于前。”总体看来总体看来,先秦诸子并不把善写文章当作最高追求先秦诸子并不把善写文章当作最高追求,但他们的但他们的 很多论说又都文采斐然很多论说又都文采斐然,自成一格自成一格。反复朗读本单元课文反复朗读本单元课文,总结概括其总结概括其 风格特点风格特点。你更喜欢谁的文章风格你更喜欢谁的文章风格?结合课文结合课文,联系你的语文学习经联系你的语文学习经
5、验验,同学间相互交流同学间相互交流。 任务二任务二 第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RJ) 活动指导活动指导 本单元选取了本单元选取了论语论语礼记礼记孟子孟子老子老子庄子庄子墨墨 子子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不但在思想上给我们启迪和教益不但在思想上给我们启迪和教益,其为文其为文, 也风格各异也风格各异。反复朗读本单元课文反复朗读本单元课文,深入体会其艺术特色深入体会其艺术特色,选取一部作选取一部作 品品,认真揣摩认真揣摩,写一篇短文写一篇短文,介绍其风格特点介绍其风格特点,并和同学们进行交流并和同学们进行交流。 示例:示例: 墨子的散文特点:言之无文墨子的散
6、文特点:言之无文 明辨是非明辨是非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墨子墨子的影响不及的影响不及论语论语,也不如其他也不如其他 先秦诸子先秦诸子。但在诸子之文中但在诸子之文中,墨子墨子的文章显然独具一格的文章显然独具一格,它以自身它以自身 的鲜明特点在古代散文的发展史上占有不容忽视的一席地位的鲜明特点在古代散文的发展史上占有不容忽视的一席地位。 第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RJ) 1尚实尚质尚实尚质,言之无文言之无文 墨子墨子之文之文,意显语质意显语质,言多不辩;重视实用言多不辩;重视实用,不讲文采不讲文采。这是这是 与墨子思想崇尚质实与墨子思想崇尚质实,富于现
7、实性富于现实性、针对性和功利性相适应的针对性和功利性相适应的。墨家唯墨家唯 恐恐“以文害用以文害用”,故不事文采故不事文采。其文虽然反复论辩其文虽然反复论辩、不尚空谈不尚空谈,却未免却未免 “言之无文言之无文”,因而也就因而也就“行而不远行而不远”。墨子墨子对后代散文影响不对后代散文影响不 大大,这大概也是原因之一这大概也是原因之一。 第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RJ) 2讲究逻辑讲究逻辑,明辨是非明辨是非 墨子墨子之文之文,极善辩驳极善辩驳。在在非命非命上篇中上篇中,有所谓有所谓“三表三表”(在在 非命非命中中、下篇中下篇中,亦称亦称“三法三法”)说说,提出论证问题
8、应有三个方面的提出论证问题应有三个方面的 依据:一是本之于历史事实依据:一是本之于历史事实,二是原察百姓之见闻二是原察百姓之见闻,三是观察政治实践三是观察政治实践 的校验的校验。这就是说这就是说,要引证史实和古代文献以及百姓的现实经验要引证史实和古代文献以及百姓的现实经验(见见 闻闻),并以现实政治的实践效果来加以检验并以现实政治的实践效果来加以检验。很显然很显然,这是对历史经验和这是对历史经验和 现实经验的总结现实经验的总结,是理性精神在实践中的大大发扬是理性精神在实践中的大大发扬。 第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RJ) 它标志着人类逻辑思维的进步和发展它标志着人类逻
9、辑思维的进步和发展。这样的论证方法不仅前代所未这样的论证方法不仅前代所未 有有,而且同代也罕见而且同代也罕见,应该说是一个历史的进步应该说是一个历史的进步。然而考然而考墨子墨子所所 载载,其引述史实多取自古书其引述史实多取自古书,或得之传闻或得之传闻,不尽可靠不尽可靠,亦难尽信亦难尽信。但其但其 文讲究逻辑而逻辑严密文讲究逻辑而逻辑严密,在分析在分析、议论议论、驳论等方面驳论等方面,显然对后来的显然对后来的 荀子荀子韩非子韩非子之文有所影响之文有所影响。此外此外,墨家讲究论辩的目的墨家讲究论辩的目的,乃在乃在 明辨是非明辨是非。其文大都有所为而发其文大都有所为而发,针对性极强针对性极强,因而旗
10、帜鲜明因而旗帜鲜明,决不含决不含 糊糊,具有观点明确具有观点明确,是非分明的特点是非分明的特点。 第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RJ) 3文体因革文体因革,承前启后承前启后 以以论语论语为代表的语录体散文为代表的语录体散文,是早期散文不成熟的形态是早期散文不成熟的形态。因其因其 目的在记录师言以免产生歧义之说目的在记录师言以免产生歧义之说,故文不成篇故文不成篇,乃纂辑而成乃纂辑而成。论论 语语所记所记,多为孔子一人言论多为孔子一人言论。因为孔子讲学因为孔子讲学,弟子记言弟子记言,问者略而授问者略而授 业者详业者详,故故论语论语有如孔子之语录有如孔子之语录。墨子墨子散文则
11、在此基础上有了散文则在此基础上有了 明显的发展明显的发展。它的文体已经呈现出由它的文体已经呈现出由“对话体对话体”向向“专论体专论体”过渡的趋过渡的趋 势势。这在这在尚贤尚贤兼爱兼爱非攻非攻明鬼明鬼非乐非乐等篇中等篇中,有突出有突出 的表现的表现。 第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RJ) 其特点是:首先其特点是:首先,各篇出现了简明扼要的标题各篇出现了简明扼要的标题。此标题并非可有可无此标题并非可有可无, 也非如也非如论语论语似的任取文章首句用作篇名似的任取文章首句用作篇名,但其篇名与全篇内容实不但其篇名与全篇内容实不 相干相干,而是犹如一根红线而是犹如一根红线,贯穿全篇
12、贯穿全篇,实有概括全篇中心思想的作用实有概括全篇中心思想的作用。 其次其次,墨子墨子中亦载墨子之语录中亦载墨子之语录,但这些语录并非各自孤立存在但这些语录并非各自孤立存在,而而 是围绕中心论题是围绕中心论题,互相被连缀成一个整体互相被连缀成一个整体。就每段语录而言就每段语录而言,都是该篇都是该篇 文章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文章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第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RJ) 再次再次,墨子墨子文章谋篇布局已初具章法文章谋篇布局已初具章法,颇有自觉为文的倾向颇有自觉为文的倾向。其文其文 纲目昭然纲目昭然,层次分明层次分明,已构成颇具规模的完整篇章
13、已构成颇具规模的完整篇章。但各篇中仍屡见但各篇中仍屡见 “子墨子曰子墨子曰”“”“夫子曰夫子曰”或或“子墨子言子墨子言”,说明在形式上仍未完全跳出说明在形式上仍未完全跳出 “语录体语录体”“”“对话体对话体”的格式的格式。这显示了这显示了墨子墨子文体有因有革文体有因有革,它的它的 出现出现,无疑是散文文体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环节无疑是散文文体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文体的成熟程度而就文体的成熟程度而 论论,墨子墨子似乎晚于似乎晚于孟子孟子,而与而与庄子庄子大体相当大体相当。这是值得重这是值得重 视的视的。 第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RJ) 古代汉语的虚词系统古代汉语
14、的虚词系统,与现代汉语有着很大的差别与现代汉语有着很大的差别。“之之” “乎乎”“”“者者”“”“也也”“”“而而”“”“以以”“”“其其”“”“于于”等常见虚词等常见虚词,在文言文在文言文 中使用广泛中使用广泛,有着丰富的意义和用法有着丰富的意义和用法。有意识地积累一些常见虚词有意识地积累一些常见虚词,有有 助于培养文言语感助于培养文言语感,提高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小组分工合作小组分工合作,找出找出 上面列举的虚词在本单元课文中的用例上面列举的虚词在本单元课文中的用例,以卡片或表格的形式以卡片或表格的形式,整理整理、 归纳各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归纳各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5、。 任务三任务三 第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RJ) 附:高考要求掌握的附:高考要求掌握的18个文言虚词整理个文言虚词整理 一一、而而 1连词:连词: (1)转折关系转折关系。(但但、却却)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2)修饰关系修饰关系。(位于状语和谓语之间位于状语和谓语之间)例:吾尝跂而望矣例:吾尝跂而望矣。 (3)假设关系假设关系。(假如假如、如果如果,主谓之间主谓之间)例:死而有知例:死而有知。 (4)并列关系并列关系。(又又、而且而且)例:蟹六跪而二螯例:蟹六跪而二螯。 (5)承接关系承接关系。(于是于是、就就)例:撞而破之例:撞而破之。
16、第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RJ) (6)递进关系递进关系。(并且并且、而且而且)例: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例: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7)因果关系因果关系。(因而因而、因此因此)例: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例: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 也也。 (8)目的关系目的关系。(来来、用来用来)例:缦立远视例:缦立远视,而望幸焉而望幸焉。 2代词:第二人称代词代词:第二人称代词,译为译为“你的你的”。 例:某所例:某所,而母立于兹而母立于兹。 偶尔也做主语偶尔也做主语,译为译为“你你”。 3通假字:通通假字:通“如如”,译为译为“好像好像、如同如同”。例:军惊而坏
17、都例:军惊而坏都 舍舍。 第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RJ) 4固定结构:固定结构: (1)而已:放在句末而已:放在句末,相当于相当于“罢了罢了”。 (2)而后:才而后:才、方才方才。 (3)既而:不久既而:不久、一会儿一会儿。 注意:判断注意:判断“修饰关系修饰关系”和和“承接关系承接关系”时时,看前后两个动作发看前后两个动作发 生的时间是否一致生的时间是否一致。动作同时进行为修饰关系动作同时进行为修饰关系,动作有先后为承接关动作有先后为承接关 系系。 第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RJ) 二二、何何 1疑问代词:疑问代词: (1)作宾语作宾
18、语,“什么什么、哪里哪里”。何动词何动词/介词介词,构成动词构成动词/介词的宾介词的宾 语前置语前置。例:大王来何操例:大王来何操? (2)作谓语作谓语,“为什么为什么”。后常与后常与“哉哉、者者、也也”等连用等连用,用于询问用于询问 原因原因。例:余尝求古仁人之心例:余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何哉? (3)作定语作定语,“什么什么”。何名词何名词。例:何人例:何人?何物何物?何时何时?何地何地? 何事何事? (4)作主语作主语,“什么什么”。例:何谓阁子也例:何谓阁子也? 第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RJ) 2副词:副词: (1)程度副词程度副
19、词,“多么多么”。何形容词何形容词。例:开国何茫然例:开国何茫然。 (2)疑问副词疑问副词,“怎么怎么、为什么为什么、何必何必”。何动词何动词,位于句首位于句首。 例:何不按兵束甲例:何不按兵束甲? 第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RJ) 3固定结构:固定结构: (1)何如:何如:“怎么样怎么样、怎样怎样”,等同于等同于“奈何奈何、若何若何”。 (2)无何:不久无何:不久、没多久没多久。 (3)何以:即何以:即“以何以何”介宾短语介宾短语,“拿什么拿什么、凭借什么凭借什么”。 (4)何乃:怎能何乃:怎能。 (5)何之:等于何之:等于“之何之何”,译为译为“到什么地方到什么
20、地方”,此处此处“之之”作动词作动词 “到到”。 第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RJ) 三三、乃乃 1副词:副词: (1)承接关系承接关系,“就就、于是于是、才才”。例:度我入军中例:度我入军中,公乃入公乃入。 (2)转折关系转折关系,“却却、竟然竟然、反而反而”。例:问今是何世例: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乃不知有 汉汉。 (3)表限制表限制,“仅仅、只只”。例:至东城例: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乃有二十八骑。 (4)表判断表判断,“是是、就是就是”。例:若事之不济例: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此乃天也。 第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RJ) 2代词:代词:
21、(1)第二人称代词第二人称代词,常作定语常作定语,“你的你的”;也作主语;也作主语,“你你”。不能不能 作宾语作宾语。例:家祭无忘告乃翁例:家祭无忘告乃翁。 (2)指示代词指示代词,“这样这样”。例:夫我乃行之例: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不得吾心。 3固定结构:固定结构: (1)无乃:表猜测无乃:表猜测,“恐怕恐怕”。例:无乃尔是过与例:无乃尔是过与? (2)乃尔:译为乃尔:译为“这样这样”。例:长叹空房中例: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作计乃尔立。 第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RJ) 四四、以以 1介词介词 (1)表工具表工具,“拿拿,用用”。例:愿以十五城
22、请易璧例: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2)表所处置的对象表所处置的对象,“把把”。例:操当以肃还付乡党例:操当以肃还付乡党。 (3)表凭借表凭借,“凭凭,靠靠”。例:久之例: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能以足音辨人。 (4)表原因表原因,“因为因为、由于由于”。例:不以物喜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以己悲。 (5)表时间或处所表时间或处所,“于于、在在、从从”。例:以八月十三斩于市例: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6)表凭借表凭借,“按照按照、依照依照、根据根据”。例:余船以次俱进例:余船以次俱进。 第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RJ) 2连词连词(用法与用法与“而而”基本相同基本相同,但不表转
23、折但不表转折) (1)表并列或递进表并列或递进,“而而、又又、而且而且、并且并且”。例:夫夷以近例:夫夷以近,则游则游 者众者众。 (2)表承接关系表承接关系,译为译为“而而”或者不译或者不译。例:侧其盾以撞例:侧其盾以撞。 (3)表目的关系表目的关系,“而而、用来用来、来来”。例:请立太子为王例: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以绝秦 望望。 (4)表因果关系表因果关系,“因为因为”。例: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例: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5)表修饰关系表修饰关系,译为译为“而而”或不译或不译。动词以动词动词以动词例:余与四例:余与四 人拥火以入人拥火以入。 第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语文(选择
24、性必修上册 RJ) 3助词助词,作语气助词作语气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起调节音节的作用。例:固以怪之矣例:固以怪之矣。 4动词动词,“任用任用、认为认为”。例:皆以例:皆以(之之)美于徐公美于徐公。 5副词副词,“已经已经”(时间副词时间副词)。例:日以尽矣例:日以尽矣。 6名词名词,“缘由缘由,原因原因”。例:良有以也例:良有以也。 7固定结构固定结构 (1)以为:以为:a.认为;认为;b.把把当作当作、把把作为作为。例:虎视之例:虎视之,庞然庞然 大物也大物也,以为神以为神。 (2)以是以是/是以是以,“因此因此”。例:余是以记之例:余是以记之。 第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语文(选择
25、性必修上册 RJ) (3)“有以有以”和和“无以无以”,译为译为“有什么办法用来有什么办法用来”和和“没什么没什么 办法用来办法用来” 关于关于“以以”字介词和连词的判断方法字介词和连词的判断方法。 作介词作介词。标志:标志:“以以”名词名词/代词代词/数词数词。 作连词作连词。“以以”位于两个动词或动词短语位于两个动词或动词短语/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之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之 间间,或者位于两个表示因果关系的分句之间或者位于两个表示因果关系的分句之间。例:拥火以入例:拥火以入。夫夷以夫夷以 近近。 第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RJ) 五五、且且 1连词连词 (1)递进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