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初中历史中考专题复习(历年中考历史题多出自这18个专题).docx

  • 上传人(卖家):luzy369
  • 文档编号:1318648
  • 上传时间:2021-04-28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34.49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初中历史中考专题复习(历年中考历史题多出自这18个专题).docx》由用户(luzy369)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初中历史 中考 专题 复习 历年 历史 出自 18 下载 _一轮复习_中考专区_历史_初中
    资源描述:

    1、1 初中历史专题初中历史专题复习复习 一、专制主义的发展历程一、专制主义的发展历程 专制主义是指中央的决策方式, 具体说就是皇帝的个人专断独裁;中央集权指全国各种军、 政、 财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充分执行中央的政令。 1 战国时期初步形成。战国时期初步形成。 法家代表韩非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国家的主张。新兴地主阶级从加强专政和保护封 建经济发展的需要,初步确立了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 2 秦朝正式建立。秦朝正式建立。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正式 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3 西汉巩固。西汉巩固。 汉景帝、汉武

    2、帝解决了王国分权割据的问题。汉武帝又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 政策,找到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所需要的理论基础。从此封建专制主义政治制度基 本定型并得以巩固。 4 隋唐完善。隋唐完善。 实行三省六部制, 克服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实行科举制, 提高了行政效率, 扩大了统治基础, 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5 北宋加强。北宋加强。 北宋初年,大力加强中央集权,解决了藩镇割据和武将争权的问题,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加 强。 6 元朝新发展。元朝新发展。 为了加强封建统治和对辽阔疆域的管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这是加强中 央集权的新举措。 7 明清达到顶峰。明清达到顶

    3、峰。 明朝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还设立特务机构,实行八股取士。清朝沿 用明制,增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了顶峰。 二、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二、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是由古代经济基础所决定的, 其核心是国家政权的结构关系及其运作方式, 是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斗争的产物。它的确立和变更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为维护统治 阶级经济利益服务的,是与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发展相适应的。 1 王位世袭制王位世袭制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破坏了民主推选部落首领的禅让惯例,自己继承父亲的职位,从此,王 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出现天下为家的局面。 2 分封制

    4、分封制 西周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并将封地和对周王的义务 密切联系,从而维系和巩固了西周的统治。 3 军功授爵军功授爵 战国商鞅变法规定按军功的大小进行授爵和赐给田宅,废除了奴隶主贵族享受爵禄的特权, 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专政的建立。 4 皇帝制皇帝制 秦统一六国后, 确立皇帝至高无上原则, 嬴政规定封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皇帝, 国家政治、 经济、 军事一切大权都集中在皇帝手里, 政事无论大小最后全由皇帝裁决, 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5 士族制度士族制度 魏晋以来,地主阶级中形成了以门第高低为标准的选拔官吏的做官看门第,通婚分士庶的 2 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形成于魏

    5、晋,东晋时充分发展,南朝末年走向衰落,隋唐时消亡。 6 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隋朝采用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唐朝继续沿用并使之完备。 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 相互配合, 相互牵制,有利于提高封建国家政府工作效率。科举制的实行,扩大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也 使士族制度逐渐消亡。 7 行省制行省制 元朝为有效地管辖辽阔的国土,加强封建统治,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成为地方最高一级行政 机构,可以在中央统一政令的基础上独立处理省内事务。这一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8 八股取士八股取士 明朝沿用科举制度选拔官吏。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的答卷 不允许有个人的见解;文体死板

    6、地分为八个部分。八股取士鼓励只知埋头读书,不讲究实际学问的 人,旨在为皇帝培养忠顺的奴仆。 三、古代著名的改革三、古代著名的改革 古代历史上无数次革新与变法实践表明,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也可以说人类 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 1 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改革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改革 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使齐国强盛,齐桓公确立霸业。公元前 356 年,秦国商鞅 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废除特权,奖励耕战;建立县制。秦国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国家实力增强, 为秦统一全国创造了条件。 2 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 公元 485 年颁布均田令,实行汉化政策。改革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速了

    7、北方少 数民族封建化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 3 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 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保甲法。兴修水利,发展了农业,政府的收入 也增加了一些,军事力量也有所增强。但是新法触犯了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而失败。 四、历代疆域的变迁四、历代疆域的变迁 中国疆域变迁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疆域的变化也从一个重要的方面反映 了历史的进程。因此了解历代疆域变迁的历史,能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祖先的光辉业绩。 1 商朝商朝 东到大海,西到陕西西部,东北到辽宁,南到长江流域。 2 秦朝秦朝 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南到南海。 3 唐朝唐朝 东到大海,西到咸

    8、海,东北到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库页岛一带,南到南海。 4 元朝元朝 北至阴山以北,南至南海诸岛,东北到今库页岛,西北达新疆、中亚地区。今天的新疆、西 藏、云南、东北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统治的范围之内。 5 清朝清朝 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 临太平洋, 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的岛屿钓鱼岛、 赤尾屿等, 南至南海诸岛, 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 纵观中国历史,统一的中国疆域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在 其形成过程中, 汉族作出了主要的贡献, 而少数民族为统一疆域的形成也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历代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统

    9、一疆域的形成。 历代统治者顺应历史潮流的政策, 巩固了中国的疆域。 封建社会的后期,落后腐败导致了大块中国国土的沦丧。 3 五、古代经济发展的原因五、古代经济发展的原因 发展经济繁荣社会,这是从古至今历史发展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在不同历史时期,经济发展 的原因虽不尽相同,但我们探析古代经济发展的共性因素,对今天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古代经济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政策政策 历代统治者制定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土地政策、赋税政策,或者一定时期对统治政策进行调 整的变法、改革。 2 科技科技 劳动人民改进工具,提高生产技术;兴修水利,免除水旱灾害;政府推广优良品种;

    10、历代总结生 产经验的著作可以指导人们直接把先进的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3 人民群众辛勤劳动人民群众辛勤劳动 各族人民互相融合,共同劳动,相互学习,提高生产技术。 六、历代经济政策六、历代经济政策 纵观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统治者如能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及发展生产的政策,就能调动人民 群众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能促进古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1.秦国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战,禁止弃农经商。 2.秦朝统一货币、度量衡。 3.唐朝沿用均田制,实行租庸调制。武则天奖励农业生产。 4.清朝宣布更名田;实行摊丁入亩。 七、古代的对外贸易七、古代的对外贸易 在古代,我国人民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开拓了辽阔的疆域

    11、,而且对外贸易也很发达。古 代的对外贸易促进了古代中国与世界经济交流,对人类生产发展和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1.西汉时,由于西域交通的沟通,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通商关系开始发展,中国的丝和丝织 品,经丝绸之路运到西亚大秦。 2.唐代对外贸易兴盛。唐都长安是亚洲经济文化中心。对外贸易经陆路和海路与亚洲、欧洲 各国往来。唐政府在广州设市舶使管理对外贸易。这一时期贸易的重点是亚洲,交往对象主要是 朝鲜、日本、天竺、波斯、大食等。 3.明朝初期,郑和下西洋,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促进了明朝海上贸易的发展。明朝 中后期至清朝实行闭关政策,古代对外贸易开始进入萧条时期。 古代对外贸易的启示对外开放、

    12、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才能促进社会进步,闭关锁国只能造成 国家、民族的落后;加强联系、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是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适应历史发展趋势而 行者存,逆历史发展趋势而行者亡;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条件;和平友 好交往是我国人民同外国交流的主流,说明我国古代人民是爱好和平、崇尚友好的人民。 八、古代交通八、古代交通 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有着发展水陆交通的优越条件,勤劳智慧的古代中国人不仅写下 了陆路交通的悠久历史,而且开创了水路交通的光辉历程,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和辛勤的劳动谱写 出世界古代交通史上最壮丽的篇章。 1 古代交通事业发展的历程。古代交通事业发展的历程。 先秦时期

    13、我国古代交通初具规模,陆路修筑许多通行战车的道路,沿途设有驿站,水陆交通 不仅利用黄河、长江天然水道,而且相继开凿了胥河、邗沟、鸿沟等人工运河。 4 2 秦汉时期水陆交通形成全国网络。秦汉时期水陆交通形成全国网络。 秦统一中国后,颁布车同轨的法令,并建成遍及全国的驰道。挖掘灵渠,把长江水系和珠 江水系连接起来,汉朝开辟了汉帝国和罗马帝国的海上航线。西汉时期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 路。 3 隋唐时期,古代交通进入高峰时期。隋唐时期,古代交通进入高峰时期。 唐都长安成为国内外交通枢纽和中心,构成了以长安为中心的遍及全国的驿路系统。贯通南 北的大运河和沟通海上贸易的海上丝绸之路使水陆交通进入了一个新

    14、阶段。 4 明清时期,我国古代交通由盛而衰。明清时期,我国古代交通由盛而衰。 明代出现造船高峰,郑和七下西洋,把我国古代航海活动推向顶峰。不久以后明清两朝相继 实行了海禁,航海事业从此一蹶不振。 九、古代医药卫生九、古代医药卫生 古代医学卫生也像其他文化科学一样,来源于劳动实践,智慧的古代中国人经过实践探索,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医疗原则、方法。古代医学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又一珍品。 1 著名的医生著名的医生 扁鹊是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医生。他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疾病。四诊法两千多年来 一直为我国医生所沿用。 张仲景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他搜集民间许多灵验的药方,结合自己的实践,写成医学著

    15、作。后人尊他为医圣。 华佗是东汉末年一位以治疗外科病而负盛名的民间医生。他制成了麻醉药剂麻沸散,在世 界上最早采用全身麻醉方法。他还创作体操五禽戏,使人体许多部位得到运动。 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被后人称为药王。 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掌握了丰富的医疗技术和经验。他研读大量医书,走访很多地方,收 集民间药方,采集药物标本,并虚心向药农和其他劳动人民请教。 2 著名的医学著作著名的医学著作 内经是战国时编写的著名医书。书中叙述了人体的内脏部位和血脉循环情况,提出了病 理学说,介绍了 311 种病候和汤液、针灸、按摩等方法。 伤寒杂病论是东汉医学家张仲景的著作。书中记录了三四百个药方,有许多至今还被广

    16、 泛运用。书中阐述的中医学理论和治疗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唐本草是唐高宗时政府组织人编写的,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比欧 洲早 800 年。 千金方是唐代医学家孙思邈的著作。书中记载了 800 多种药物和 5000 多个药方。 本草纲目 是明代医学家李时珍的著作。 书中收录 1800 多种药物, 其中新增药物 370 多种。 对每种药物的产地、形状、颜色、气味、主治、功能等情况都详加说明。附有大量药物形态插图。 载录 1 万多个药方。 3 古代医学的发展状况古代医学的发展状况 战国时不但出现了著名医生和医学著作,而且有的医生采取了分科治病的方法。当时的分科 主要有内科、

    17、外科、妇科、儿科等。 唐太宗时,办了分科较细的医学校,比西方早 200 年。 十、古代的唯物主义思想十、古代的唯物主义思想 我国古代出现了一系列唯物主义思想家,他们对迷信邪说、宗教神权的批判推动了我国古代 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发展。 1.荀子认为,星坠日食,刮风下雨,春生夏长,是自然变化,自然界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人力能够征服自然并使之为人类服务。 2.王充指出,日食、月食都有一定规律,打雷下雨都是正常现象,并非天降灾害。他批判迷 5 信鬼神思想,他认为人死了,形体腐朽,变成灰土,精神也随之消亡,不会变成鬼。鬼是不存在 的。 3.范缜认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互相结合着的,有了肉体,才有精神;肉

    18、体死去,精神也随之 消失。 4.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是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而独立存在的。他还重视实 践对人的认识的作用。 十一、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十一、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1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近代化,也叫现代化。 对于这个概念的使用,习惯上建国前的历史用近代化,建国后的历史用现代化。指不发达社 会成为发达社会的过程,由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的过程。 主要体现为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法制化。世界近代化是历史发展的 必然趋势。 在实现近代化过程中,不同地区、不同国家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和多样性。英法两国率先完 成封建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其他西方国家也通过资本主义性

    19、质的社会变革而实现近代化,它 们都属于内生型近代化。中国是在西方列强侵略的影响下,以西方资本主义为榜样而进行近代化 的探索,中国属于后发外生型的近代化。所以,中国的近代化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化。 2 民族独立与近代中国近代化的两大主题。民族独立与近代中国近代化的两大主题。 民族独立主要是改变国家、民族被压迫的地位,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从根 本上解决生产关系问题。近代化是要改变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地位,要发展以近代工业为主干 的社会生产力,从根本上解决生产力的问题。两者不能同时并举来实现,也不能互相替代没有民 族独立,就不能实现近代化;没有近代化,政治、经济、文化落后,就不能实现

    20、真正的民族独立。 唯一的办法是要走革命的道路,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取得民族独立,为实 现近代化开辟道路。即先独立,然后才能实现近代化。 3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化历程的起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化历程的起点。 鸦片战争期间,一些爱国志士和开明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开始接受外来知识,萌发了向西方 学习的新思潮。这是中国近代化的思想启蒙。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进入,第一次工 业革命的成果被应用于中国,外国人首先在中国兴办了使用机器生产和蒸汽动力的近代企业。 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洪仁玕提出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资政新篇 ,这是中国第一个比较完整 的近代化方案。 洋务运动的核心是引进西方资本主

    21、义的军事装备和军事技术,兴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工业企 业,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运动的起步。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出现,中 国经济近代化进程展开。这时距英国开始工业革命约 100 年。 戊戌维新运动时期,维新派以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为目标,从此,中国的近代化历程由经 济技术阶段进入政治制度阶段,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一次重要尝试。 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国的建立 是中国近代化历程中取得的伟大成果。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文化近代化运动。这一运动中提出的民主科学的口号成为中国 迈向思想文化近代化的重要标志。 总之,在近代前期,中国近

    22、代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 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领域全面启动,逐步深入展开。此后的 30 年,中国近代化的程度不断深化,收回了一些国家权益,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呈 现一种曲折、缓慢发展的态势。总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近代化的目标最终未能真 正实现。 4 自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担负了争取民族解放、国家独立和 近代化的重任。 6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经过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推翻了帝 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

    23、命的 伟大胜利,从而为实现中国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础。 5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规定了革命胜利后要把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的总任务。 新中国成立后,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一五计划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一五 期间我国建立了飞机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这些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与世界主要国家完 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差 60 年70 年。1964 年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1970 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东方红 1 号发射成功,1993 年我国银河型巨型计算机系统研制成功,2003 年 10 月我国神舟 五号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这些都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距离世界开始第三次科技革命大 约

    24、 2040 年。 综合以上内容可以说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现代化进程逐步加快,世界先进技术从发明到 应用的时间在逐步缩短。 由此我们得到的认识是 中国现代化实现的重要前提是民族独立。 只有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是我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走改革开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目前,我国已建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十二、有关东北问题十二、有关东北问题 1 近代中国东北,长期受到俄国和日本的侵略。 1858 年沙俄通过瑷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60 多万平方公里领 土。 2 1860 年沙俄通过北京条约 割占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

    25、括库页岛在内约 40 万平方公里领土。 3 1894 年甲午战争中 一路日军从朝鲜渡过鸭绿江入侵中国,占领九连城;另一路日军从辽东半岛花园口登陆,占领 大连、旅顺,在旅顺对和平居民实行野蛮的大屠杀。 4 1895 年签订的马关条约 把辽东半岛割给日本。割辽损害了俄、德、法三国利益,三国出面迫使日本将辽东半岛还给 中国。 5 19 世纪末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俄国强租旅顺、大连。 6 1904 年-1905 年日俄战争在中国东北进行 战后俄国与日本分别控制中国东北的北部和南部。 7 辛亥革命失败后的军阀割据时期 东北地区由日本扶植的军阀张作霖控制。 8 1931 年 9 月 18 日,日本

    26、关东军制造九一八事变,炮轰东北军大营,攻占沈阳,不到半年, 日军侵占东北三省。 7 9 1932 年日本扶植溥仪为傀儡,建立伪满洲国,中国东北沦为日本殖民地。 10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派大批干部去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 1936 年组成抗日联军,主要领导人有杨靖宇、周保中和李兆麟。 11 1945 年 8 月 8 日,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给 70 万关东军以歼灭性打击。8 月 9 日, 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号召中国人民举行全面反攻。8 月 15 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 投降。 12 1948 年 9-11 月,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东北地区解放。 13 新中国成立后,东北地区发挥资源

    27、优势,已成为我国重工业基地。 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有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鞍山无缝钢管厂。1963 年开 始建设大庆油田。 十三、台湾问题十三、台湾问题 1.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 2.1662 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回台湾。 3.1684 年清政府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4.1885 年清政府正式设立台湾省。 5.1895 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把台湾、澎湖及附近岛屿,割给 日本。 6.1945 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归祖国。 7.1949 年大陆解放后,国民党残余势力跑到台湾,形成了与大陆暂时隔离的状态。 8.1979 年元旦,

    28、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告台湾同胞书中,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 十四、中共三次工作重心转移十四、中共三次工作重心转移 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和建设史上,共产党根据革命和建设的实际情况作出了三次工作重心转 移的决定。 1 由城市转向农村由城市转向农村 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敌我力量的悬殊,三次武装起义使我党逐渐认识到夺取城市不符 合中国当时的实际情况,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因此,只有开展土地革命,解决农民 的土地问题,才是革命取得胜利的基础和保证。文家市会议决定进军井冈山,建立农村革命根据 地,从此,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开始了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相结合的农 村包围城市、武装

    29、夺取政权的革命之路。 2 由农村转向城市由农村转向城市 1949 年,在解放战争即将胜利、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已成定局的情况下,中共七届二中 全会召开,提出从现在起,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了城市,提出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方 针,开始了城市领导农村的革命时期。 3 由阶级斗争转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由阶级斗争转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文革十年动乱给党和人民造成极大损失。1978 年底,中共中央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 地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 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8 十五、党史上的重要会议十五

    30、、党史上的重要会议 1 1921 年 7 月 23 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 大会通过了第一个党纲,选举了党的领导机构。共产党的诞生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 光明和希望。 2 1922 年 7 月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大会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的民 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3 1935 年 12 月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路线。 1937 年秋洛川会议,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4 1945 年春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这次会议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 5 195

    31、6 年秋,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党的总 任务和经济建设方针。 6 1978 年 12 月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 大决策。 7 1982 年中共十二大在北京召开, 邓小平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 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8 1987 年中共十三大召开,大会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制定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的基本路线。 9 1992 年中共十四大召开,大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了迈向 21 世纪的行动纲领。 10 1997 年

    32、中共十五大召开,大会提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新时期党的指导思 想。 十六、整风运动十六、整风运动 1.1942 年中国共产党开展的整风运动是一次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 义,反对宗派主义,反对党八股。方针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采取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 达到了既弄清思想,又团结同志的目的,全党从思想上清算了左和右的错误,达到空前的团结 和统一。 2.1957 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在全党重新进行一次普遍的、深入的反 官僚主义、反宗派主义、反主观主义的整风运动。当时整风、反右都是必要的。然而,党中央 对当时的阶级斗争形势估计得过于严重,反右斗争扩大化

    33、了。这就从理论上修改了八大关于 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成为后来党在阶级斗争问题上连续犯错误的根源。 3.1978 年,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为 党的指导方针, 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实行改革开放。会议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 教条主义的束缚,这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9 十七、党史上重大挫折及其纠正十七、党史上重大挫折及其纠正 在中国革命建设的进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党的工作曾出现多次挫折和失误,但是我们党总 是能实事求是地不断纠正失误,使

    34、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始终保持前进的总趋势。 1.1923 年初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失败,说明在革命力量小的情况下要战胜强大的敌 人,必须改变工人阶级孤军奋战的局面。同年召开中共三大,制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 2.1927 年由于蒋介石叛变革命,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挫折。 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错误,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3.1935 年 1 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 泽东为核心的新中央的领导,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4.1958 年中央提出忽视客观规律的总路线, 党又轻率地发动大跃进和

    35、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9 年庐山会议,错误地开展对彭德怀等人的批斗,左倾错误进一步扩大。1962 年中央召开七千人 大会,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初步纠正反右倾运动的错误。 5.1966 年夏至 1976 年 10 月的文化大革命十年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 和损失。对刘少奇同志的不公正待遇,造成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1971 年党中央粉碎林彪反革 命集团。1976 年 10 月,党中央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文化大革命。1978 年党中央召开十一 届三中全会,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并且纠正了一大批冤假错案。1980 年

    36、中央为刘少奇同志恢复名誉。 十八、近代经济形态的演变十八、近代经济形态的演变 1 鸦片战争后鸦片战争后 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并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中国逐步卷 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中国经济开始由封建自然经济演变为半殖民地半 封建经济。19 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疯狂地瓜分世界,抢占世界市场,向中国大量输出资本,中 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最终形成。 2 洋务企业洋务企业 19 世纪 60 至 90 年代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业,由国库支付开销,以政令调拨分配产品,内无 利润积累,外无市场联系。因此军事工业是历史上封建官办企业的延续,而不是资本主义性质的 企

    37、业。 3 民用工业有私人投资、有新式工人和劳资关系,但又受封建官僚制度的束缚,因而包含着封 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矛盾。 这种企业是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是中国近代官僚资本主义的最初形式。 4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5 中国官僚资本主义中国官僚资本主义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国民政府通过整顿税务、控制金融、改革币制等措施,增加中央财政 收入,建立了官僚资本对国民经济的统治。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实行经济统制政策,垄断工 业,采取粮食征购征借等手段,商业上实行专卖,并独占全国金融,到 1941 年底,官僚资本 已占全国资本总额的一半。解放战争期间,军费激增,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国统区经济处于 崩溃边缘。新中国成立后官僚资本被没收,归国家所有,建立了国营经济。 6 民主革民主革命时期共产党经济活动命时期共产党经济活动 1927 年决定开展土地革命。 1931 年制定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的革 命路线,把发展农业放在第一位。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号召 开展大生产运动。解放战争时期,1947 年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耕者有其田制度。1949 年春,七届二中全会指出把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初中历史中考专题复习(历年中考历史题多出自这18个专题).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318648.html
    luzy369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