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新高考)高三大题优练 文学类文本阅读(一)含答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届(新高考)高三大题优练 文学类文本阅读(一)含答案.docx》由用户(春光无限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届新高考高三大题优练 文学类文本阅读一含答案 2021 新高 高三大题优练 文学 文本 阅读 答案 下载 _三轮冲刺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2021 届(新高考)高三大题优练 文学类文本阅读(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蹦蹦跳跳的游戏 余华 在街头的一家专卖食品和水果的小店里,有一张疲惫苍老的脸,长年累月和饼干、方便面、糖果、香烟、 饮料们在一起,像是贴在墙上的陈旧的年历画,这张脸的下面有身体和四肢,还有一个叫林德顺的姓名。 现在,林德顺坐在轮椅里,透过前面打开的小小窗口,看着外面的街道,一对年轻的夫妇站在街对面的人 行道上,他们都是侧身而立,他们中间有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男孩穿着很厚的羽绒服,戴着红色的帽子,脖 子上扎着同样红色的围巾。可是现在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男孩却是一身寒冬的打扮。 他们三个人站在街道的对面,也就
2、是一家医院的大门口,他们安静地站在嘈杂进出的人群中间,作为父亲 的那个男人双手插在口袋里,侧着脸始终望着大门里面的医院,他的妻子右手拉着孩子的手,和他一样专注地 望着医院,只有那个男孩望着大街,他的手被母亲拉着,所以他的身体斜在那里,男孩的眼睛热爱着街道,他 的头颅不停地摇摆着,他的手臂也时常举起来指点着什么,显然他还在向他的父母讲述,可是他的父母站在那 里一动不动。 过了一会,男孩的父母迎向了医院的大门,林德顺看到一个发胖的护士和他们走到了一起,站住脚以后, 他们开始说话了。男孩的身体仍然斜着,他仍然在欢欣地注视着街道。 那个护士说完话以后,转身回到了医院里面,男孩的父母这时候转过身来了,他
3、们拉着儿子的手小心翼翼 地走过街道,来到了林德顺小店的近旁。父亲松开儿子的手,走到林德顺的窗口,向里面张望。林德顺看到一 张满是胡子茬的脸,一双缺少睡眠的眼睛已经浮肿了,白衬衣的领子变黑了。林德顺问他: “买什么?” 他看着眼皮底下的桔子说:“给我一个桔子。” “一个桔子?”林德顺以为自己听错了。 他伸手拿了一个桔子:“多少钱?” 林德顺想了想后说:“给两毛钱吧。” 他的一只手递进来了两毛钱,林德顺看到他袖管里掉出了几个毛衣的线头来。 当这位父亲买了一个桔子转回身去时,看到那边母子两人正手拉着手,在人行道上玩着游戏,儿子要去踩 母亲的脚,母亲则一次次地躲开儿子的脚,母亲说: “你踩不着,你踩不
4、着” 儿子说:“我能踩着,我能踩着” 这位父亲就拿着桔子站在一旁,看到他们蹦蹦跳跳地玩着游戏,直到儿子终于踩到了母亲的脚,儿子发出 胜利的喊叫: “我踩着啦!” 父亲才说:“快吃桔子。” 优优 选选 例例 题题 林德顺看清了男孩的脸, 当男孩仰起脸来从父亲手中接过桔子的时候, 林德顺看到了一双乌黑发亮的眼睛, 可是男孩的脸却是苍白得有些吓人,连嘴唇都几乎是苍白的。 然后,他们又像刚才在街道对面时一样安静了,男孩剥去了桔子皮,吃着桔子在父母中间走去。 林德顺知道他们是送孩子来住院的,今天医院没有空出来的床位,所以他们就回家了。 第二天上午,林德顺又看到了他们,还像昨天一样站在医院的大门口,不同的
5、是这次只有父亲一个人在向 医院里面张望,母亲和儿子手拉着手,正高高兴兴地玩着那个蹦蹦跳跳的游戏。隔着街道,林德顺听到母子两 人喊叫: “你踩不着,你踩不着” “我能踩着,我能踩着” 母亲和儿子的声音里充满了欢乐,仿佛不是在医院的门口,而是在公园的草坪上。男孩的声音清脆欲滴, 在医院门口人群的杂声里,在街道上车辆的喧嚣里脱颖而出: “我能踩着,我能踩着” 接着,昨天那个发胖的护士走了出来,于是这蹦蹦跳跳的游戏结束了,父母和孩子跟随着那个护士走进了 医院。 大约过了一个星期,也是上午,林德顺看到这一对年轻的夫妇从医院里走了出来,两个人走得很慢,丈夫 搂着妻子的肩膀,妻子将头靠在丈夫的肩上,他们很慢
6、很安静地走过了街道,来到林德顺的小店前,然后站住 脚,丈夫松开搂住妻子的手,走到小店的窗口,将满是胡子茬的脸框在窗口,向里面看着。林德顺问他: “买一个桔子?” 他说:“给我一个面包。” 林德顺给了他一个面包,接过他手中的钱以后,林德顺问了他一句: “孩子好吗?” 这时候他已经转过身去了,听到林德顺的话后,他一下子转回脸来,看着林德顺: “孩子?” 他把林德顺看了一会后,轻声说: “孩子死了。” 然后他走到妻子的面前,将面包给她: “你吃一口。” 他的妻子低着头,像是看着自己的脚,披散下来的头发遮住了她的脸,她摇摇头说: “我不想吃。” “你还是吃一口吧。”她的丈夫继续这样说。 “我不吃。”她
7、还是摇头,她说:“你吃吧。”。 他犹豫了一会后, 笨拙地咬了一口面包, 然后他向妻子伸过去了手, 他的妻子顺从地将头靠到了他的肩上, 他搂住了她的肩膀,两个人很慢很安静地向西走去。 林德顺看不到他们了,小店里的食品挡住了他的视线,他就继续看着对面医院的大门,他感到天空有些暗 下来了,他抬了抬头,他知道快要下雨了。他不喜欢下雨,他就是在一个下雨的日子里倒楣的。一个很多年以 前的晚上,在滴滴答答的雨声里,他抱着一件大衣,上楼去关上窗户,走到楼梯中间时突然腿一软,接着就是 永久地瘫痪了。现在,他坐在轮椅上。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文中反复提到孩子与母亲蹦
8、蹦跳跳地玩着游戏的场景,快乐而富有生机,让人印象深刻。而最后孩子却死 了,前后对比,增强了文章的悲剧性。 B小说从林德顺的视角展开叙述,写了一对年轻夫妻带活泼可爱的孩子去看病,最后痛失爱子的故事,并交 待了林德顺在整个过程中的情绪和情感的变化。 C“将满是胡子茬的脸框在窗口”“满是胡子茬”说明丈夫无心也无时间去注意自己的形象。“框”字面意 是镶嵌的意思,说明丈夫为孩子看病的事情身心俱疲,非常劳累。 D林德顺的遭遇承接前文对一家人遭遇的描写,使得命运的无常显得更为普遍,深化了小说的主题,表达了 作者对底层不幸遭遇者无限的同情与悲悯。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9、) A第一段多次使用“有”字句,如“这张脸的下面有身体和四肢”“还有一个林德顺的姓名”,小说通过物 化人物形象来表现人物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B小说运用了大量的人物对话,通过对话来暗示人物心情,丰富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C小男孩“戴着红色的帽子,脖子上扎着同样红色的围巾”的“红色”象征蓬勃的生命,这与后文小男孩生 命的逝去形成鲜明的对比,增添了悲剧色彩。 D虽然林德顺目睹了这个三口之家在医院附近的活动,但是蹦蹦跳跳的小男孩才是小说的主人公。林德顺是 贯穿全文的线索,是本文的次要人物。 3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刻画孩子父亲的形象的。试举例分析。 (4 分) 4小说略写了男孩生命终结的过程,这样
10、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6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仁慧 汪曾祺 小时候,我的母亲盼我能长命百岁,让我在观音庵里寄了名。庵里的住持我已经记不得她的法名,我的祖 母叫她二师父。 二师父是个面色微黄的胖胖的中年尼姑,是个很忠厚的人,一天只是潜心念佛,对庵里的事不大过问。在 她当家的这几年,弄得庵里佛事稀少,香火冷落,房屋漏雨,院子里长满了荒草,一片败落景象。庵里的尼姑 模 拟模 拟 优 练优 练 背后管她叫“二无用”。 二无用也知道自己无用,就退居下来,由仁慧来当家。 仁慧是个能干人。 二师父大门不出,仁慧对施主家走动很勤。谁家老太太生日,她要去拜寿。谁家小
11、少爷满月,她去送长命 锁。每到年下,她就会带一个小尼姑,提了食盒,用小瓷坛装了四色咸菜给我的祖母送去。别的施主家想来也 是如此。 观音庵的咸菜非常好吃, 是风过了再腌的, 吃起来不是苦咸苦成, 带点甜味。 祖母收了咸菜, 道一声: “叫你费心。”随即取十块钱放在食盒里。仁慧再三推辞,祖母说:“就算是这一年的灯油钱。” 仁慧到年底,用咸菜总能换了百十块钱。 她请瓦匠来检了漏,请木匠修理了窗槅。窗槅上尘土堆积的福扇纸全都撕下来,换了新的。院子里的杂草 全锄了,养了四大缸荷花。正殿前种了两棵玉兰。她说:“施主到庵堂寺庙,图个幽静。荒荒凉凉的,连个坐 坐的地方都没有,谁还愿意来烧香拜佛?” 我的祖母隔
12、一阵就要到观音庵看看,她的散生日都是在观音庵过的。那天总要在观音庵吃一顿素斋。素斋 最好吃的是香草(冬菇)饺子。荠菜、香干末作馅,包成薄皮小饺子,油炸透酥,倾入滚开的香蕈汤,嗤啦有 声,以勺舀食,香美无比。 仁慧募化到一笔重款, 把正殿修缮油漆了一下。 正殿完工, 菩萨“开光”之日, 请赞助施主都来参与盛典。 这一天观音庵气象庄严,香烟缭绕,花木灼灼,佛曰增辉。施主们礼赞拜佛之后,在过厅里设了四桌素筵。素 鸡、素鸭、素鱼、素火腿使这些吃长斋的施主们最不能忘的是香蕈饺子。 二师父对仁慧这样的做法很不以为然,说:“这叫做什么?观音庵是清静佛地,现在成了一个素菜馆!” 但是合庵尼僧都支持她。 尤其使
13、二师父不能容忍的, 是仁慧学会了放焰口。 放焰口本是和尚的事, 从来没有尼姑放焰口的。 仁慧想: 一天老是敲木鱼念那几本经有什么意思?为什么尼姑就不能放焰口?哪本戒律里有过这样的规定?她要学。 善 因寺常做水陆道场,她去看了几次,大体能够记住。她去请教了善因寺的方丈铁桥。铁桥听说一个尼姑想学放 焰口,很惊奇,就一字一句地教了地。她学会了,就找了本庵几个聪明尼姑和别的庵里的也不大守本分的年轻 尼姑,学起放焰口来。起初只是在本庵演习。咳,还真像那么回事。尼姑放焰口,这是新鲜事。于是招来一些 善男信女参观。你别说,这十几个尼姑的声音真是又甜又脆,比起和尚的癞猫嗓子要好听得多。仁慧正座,穿 金蓝大红袈
14、裟, 戴八辫莲花毗卢帽, 两边两条杏黄飘带, 美极了! 于是渐渐有人家请仁慧等一班尼姑去放焰口, 不再有人议论。 观音庵气象兴旺,生机蓬勃。 解放。 土改。 土改工作队没收了观音庵的田产,征用了观音庵的房屋。 观音庵的尼姑大部分还了俗,有的嫁了人。 有的尼姑劝仁慧还俗。 “还俗?嫁人?” 仁慧摇头。 她离开了本地,云游四方,行踪不定。西湖住几天,邓尉住几天,峨眉住几天,九华山住几天。 有许多关于仁慧的谣言。有些谣言仁慧也听到了,一笑置之。 仁慧后来在镇江北固山开了一家菜根香素菜馆,卖素菜、素西、包子,生意很好。菜根香的名菜是香蕈饺 子。 菜根香站稳了脚,仁慧把它交给别人经管,她又去云游四方。西
15、湖住几天,邓尉住几天,峨眉住几天,九 华山住几天。 仁慧六十开外了,望之如四十许人。 (摘编自小说家 )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小说通过描写二师父终日端坐禅房,两耳不闻窗外事,对仁慧的素菜馆不以为然,对仁慧学放焰口不能容 忍,塑造了一个笃信佛教、循规蹈矩又呆板木讷的佛门女子的形象。 B从“仁慧到年底,用咸菜总能换了百十块钱”中不但可以看出四色咸菜味道香美,也可以感受到仁慧的善 良、热心和手巧,此举是观音庵恢复生机的基础。 C小说用“解放”“土改”等词暗示了时代的巨大变迁,为仁慧的故事提供了社会背景。 D小说结尾最后一句话以仁慧外貌超出常人的年轻暗示了她收
16、入优厚、心无杂念、生活无忧的状态。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小说开篇点出“二师父”,接着描写观音庵的衰败景象,是为了引出主人公仁慧,并以二师父的无用反衬 仁慧的能干。 B小说通篇以第一人称“我”的孩童视角展开叙述,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按照时间顺序铺开叙述,也使得 故事条理清晰。 C小说语言平实质朴,寥寥几笔就能活化场景和人物,富有生活气息,将仁慧的一生叙写得有滋有味,体现 了汪曾棋“淡而有味”的语言风格。 D 小说既有对故事来龙去脉的总体勾勒, 也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展示人物和事件的细微之处, 比如, “仁 慧用手指点了一下我的额头”“倾入滚开的香草
17、汤,嗤啦有声,以勺舀食,香美无比”等细节,不仅使人物形 象更加鲜活,也增强了真实感。 3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仁慧的人物形象。 (4 分) 4作者在文中多次提到香草饺子,请结合内容分析它在文中的作用。 (6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幽径悲剧 季羡林 出家门, 向右转, 只有二三十步, 就走进一条曲径。 有二三十年之久, 我天天走过这一条路, 到办公室去。 因为天天见面,也就成了司空见惯,对它有点漠然了。 这一条路在燕园中是极为幽静的地方。一面傍湖,一面靠山,蜿蜒曲折,实有曲径通幽之趣。山上苍松翠 柏,杂树成林。无论春夏秋冬,总有翠色在目。不知名的小花,从春天开起,过一阵换一个颜色
18、,一直开到秋 末。到了夏天,山上一团浓绿,人们仿佛是在一片绿雾中穿行。林中小鸟,枝头鸣蝉,仿佛互相应答。秋天, 枫叶变红,与苍松翠柏,相映成趣,凄清中又饱含浓烈。几乎让人不辨四时了。 在所有的这些神奇的东西中,给我印象最深、让我最留恋难忘的是古藤萝。藤萝是一种受人喜爱的植物。 清代笔记中有不少关于北京藤萝的记述。在古庙中,在名园中,往往都有几棵寿达数百年的藤萝,许多神话故 事也往往涉及藤萝。北大现在的燕园,是清代名园,有几棵古老的藤萝,自是意中事。我们最初从城里搬来的 时候,还能看到几棵据说是明代传下来的藤萝。每年春天,紫色的花朵开得满棚满架,引得游人和蜜蜂猬集其 间,成为春天一景。 但是,根
19、据我个人的评价,在众多的藤萝中,最有特色的还是幽径的这一棵。它既无棚,也无架,而是让 自己的枝条攀附在邻近的几棵大树的干和枝上,盘曲而上,大有直上青云之概。然而一股幽香蓦地闯入鼻官, 嗡嗡的蜜蜂声也袭入耳内,抬头一看,在一团团的绿叶中根本分不清哪是藤萝叶,哪是其他树的叶子,隐 约看到一朵朵紫红色的花,颇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意味。直到此时,我才清晰地意识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顾 而乐之了。 人遭劫, 花木也不能幸免。 藤萝们和其他一些古丁香树等等, 被异化为“修正主义”, 遭到了无情的诛伐。 六院前的和红二三楼之间的那两棵著名的古藤, 被坚决、 彻底、 干净、 全部地消灭掉。 是否也被踏上一千只脚,
20、 没有调查研究,不敢瞎说;永世不得翻身,则是铁一般的事实了。 茫茫燕园中,只剩下了幽径的这一棵藤萝了。它成了燕园中藤萝界的鲁殿灵光。每到春天,我在悲愤、惆 怅之余,惟一的一点安慰就是幽径中这一棵古藤。每次走在它下面,嗅到淡淡的幽香,听到嗡嗡的蜂声,顿觉 这个世界还是值得留恋的,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其中情味,只有我一个人知道,不足为外人道也。 然而,我快乐得太早了,人生毕竟还是一个荆棘丛,决不是到处都盛开着玫瑰花。今年春天,我走过长着 这棵古藤的地方, 我的眼前一闪, 吓了一大跳: 古藤那一段原来凌空的虬干, 忽然成了吊死鬼, 下面被人砍断, 只留上段悬在空中,在风中摇曳。 从此以后,我最爱的这
21、一条幽径,我真有点怕走了。我不敢再看那一段悬在空中的古藤枯干,非走不行的 时候,我就紧闭双眼,疾趋而过。此时,我哪里还有什么闲情逸致来欣赏幽径的情趣呢? 但是, 这也不行。 眼睛虽闭, 但耳朵是关不住的。 我隐隐约约听到古藤的哭泣声, 细如蚊蝇, 却依稀可辨。 它在控诉无端被人杀害。它在这里已经呆了二三百年,同它所依附的大树一向和睦相处。它虽阅尽人间沧桑, 却从无害人之意。每年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为人间增添美丽。焉知一旦毁于愚氓之手。它感到万分委屈,又 投诉无门。它的灵魂死守在这里。每天月白风清之夜,它会走出来显圣的。在大白天,只能偷偷地哭泣。山头 的群树,池中的荷花是对它深表同情的,然而又受
22、到自然的约束,寸步难行,只能无言相对。在茫茫人世中, 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哪里有闲心来关怀一棵古藤的生死呢?于是,它只有哭泣,哭泣,哭泣 世界上像我这样没有出息的人,大概是不多的。古藤的哭泣声恐怕只有我一个能听到。在浩茫无际的大千 世界上,在林林总总的植物中,燕园的这一棵古藤,实在渺小得不能再渺小了。你倘若问一个燕园中人,决不 会有任何人注意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的,决不会有任何人关心它的死亡的,决不会有任何人为之伤心的。偏偏 出了我这样一个人, 偏偏让我住在这个地方, 偏偏让我天天走这一条幽径, 偏偏又发生了这样一个小小的悲剧; 所有这一些偶然性都集中在一起, 压到了我的身上。 我自己的性格
23、制造成的这一个十字架, 只有我自己来背了。 奈何,奈何! 但是,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 (有删改) 5.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文章形象地描写了古藤萝的“盘曲而上”之形、扑鼻的“幽香”、“袭入耳内”的蜜蜂声、“万绿丛中一 点红”之色,有形有声有香有色。 B文中古藤萝被砍,成为风中摇曳的“吊死鬼”后,作者虽“紧闭双眼”“疾趋而过”,但仍听到“细如蚊 蝇”的哭泣声,可见悲哀至极。 C文章结尾连用三个“决不”,四个“偏偏”,虽然这件事引起了社会起码的重视,但像“我” 一样为古藤萝伤心的人也是偶然的。 D文章结尾的“十字架”,象征了珍视生命悲
24、天悯人的信仰,更象征了敢于担当的精神,也表明了作者“虽 千万人吾往矣”的大无畏的勇气。 6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文章以纯口语唠家常的方式开篇,“出家门,向右转,只有二三十步到办公室去”,显得十分简洁、 亲切、自然,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B文章选取北大燕园幽深小径中的“古藤萝”这一物象,运用了“以小见大”“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将 一个大命题寓意于微小事物之中。 C文章在描写的基础上注重议论、说明,如古藤萝“它虽阅尽人间沧桑,却从无害人之意”,毁于愚氓之手 后“它感到万分委屈,又投诉无门”。 D文章通过对古藤萝之美与被毁之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愚氓灭
25、美”这一现象的强烈谴责,以及矢志不 渝想要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7本文写的是一株古藤萝被毁的故事,却花了大量笔墨写幽径四季之美和藤萝之美,对此你如何理解?(4 分) 8本文标题“幽径悲剧”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 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黔小景 沈从文 三月间的贵州深山里,雨总是特别多。 官路上,这时节正有多少人在泥里雨里奔走。有送递文件的公门中人,有向远亲奔差事的人,有骑了马回 籍的小官,有正行法事的男女巫师。最多的是小商人,长年从不休息,在这官路上来往。 春雨一落后,路上难走了。于是许多路旁的小客舍里,天黑前都有了商人落脚。 客舍主人便忙碌起来,预备水,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