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历史解题模板:原因类材料题.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年高考历史解题模板:原因类材料题.doc》由用户(cbx170117)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年高 历史 解题 模板 原因 材料
- 资源描述:
-
1、 - 1 - 原因(背景)类材料题解题模板 题型分析题型分析 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知识来源、回答方式以及核心知识点。 1.知识来源方面,主要有“根据材料”“依照所学知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三种规 定; 2.回答方式方面,需要具体回答与详细分析的关键词有“说明”、“分析”等等,而一般可以 简单分析的关键词是 “指出”、“概述”、“简析”等; 3.知识点方面,往往选取比较重要的考点,或者是上课的重难点。 解题方法解题方法 在没有限定词的情况下,历史背景、条件、因素、依据、原因等可从(国际、国内) 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内、外因方面,或直接原因、主要原因、根本原因方 面去思考。 1.政
2、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 (1)涉及政治史问题时,可以从政治制度、政府政策、政治事件、民族关系等角度分析。 (2)涉及经济史问题时,可以从经济政策、资金、技术、劳动力、市场等角度去分析,或者 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去分析。 (3)涉及文化史问题时,可以从历史传统、文化政策、政治背景、理论体系等角度去思考与 分析。 2.内因与外因 (1)对于“内因”与“外因”的分析,一定要弄清楚问题考查的历史对象的内涵与外延。 (2)如果题目问的是历史人物,那么内因就是历史人物的性格、意志品质与个人经历等,而外 因就是历史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 (3)如果题目问的是历史事件,那么内因往往是该历史事件的主观条件与直
3、接原因,以及该历 史事件策划者、组织者的历史活动;而外因往往是导致该历史事件发生的间接相关事件,以及 客观的外在条件。 - 2 - (4)如果题目问的是国家或重要社会组织的因素,那么内因就是这个国家与组织内部的人物活 动、历史事件等,对于国家而言,其外因是国际局势、对外关系;对于社会组织而言,其外因 是不同社会组织间的联系,以及政府政策、社会环境等等。 (5)有时题目会要求从主观原因、客观原因两个角度去分析,其实这与内因、外因的分析方法 大致相同。 3.直接原因、主要原因、根本原因 (1)对于深度层次分析,往往要了解一些常用的社会理论,譬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经 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理论
4、”“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诸如此类。 (2)在分析原因的层次性时,考生需具备较强的时空观念。一般而言,长时段的历史因素往往 是主要原因或根本原因,短时段的历史事件往往是直接原因,因此在分析历史事件时直接原 因等价于“导火线”。 (3)应当知晓以下规律:“根本原因与主要原因往往是内因;而直接原因往往是外因”。因此, 如果无法找出或分辨直接原因、主要原因与根本原因时,可以参考内因与外因的分析角度去 思考问题。 (4)政治史方面:历史传统、政治制度、国家利益往往是根本原因,而政治事件、政策变动往 往是直接原因; (5)经济史方面:生产力、生产技术、生产资料往往是
5、根本原因或主要原因,而生产关系往往 是直接原因; (6)文化史方面:理论体系、政治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往往是根本原因和主要原因,而文化政 策、个人际遇则是直接原因。 - 3 - 高考真题高考真题 1.(2020 全国卷41 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与民主德国的关系良好,贸易和文化交往十分频繁。与此 同时,中国与联邦德国之间处于对立状态。1955 年,联邦德国与苏联建交后,中国逐步推动 与联邦德国的民间往来。60 年代,随着中苏关系日益紧张,中国与民主德国关系降到了冰点。 70 年代初,联邦德国调整“新东方政策”,决定改善与中国的关系。1972 年 10
6、 月,两国外 长在北京签署建立外交关系的公报,决定互派大使。此后,两国的交流活动迅速升温。 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等 材料二 1993 年,德国实施“新亚洲政策”,十分重视发展与中国的关系。德国企业认为 在中国“差不多所有行业都有前景”,纷纷进军中国市场。1998 年,德国总理施罗德将实现 外交政策“正常化”作为重要目标,对外不依附于任何国家,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并与 中国共同“推动世界经济出现多元认同”。中国认为加强中德在多极化世界中的合作,有利 于提高各自国际地位,扩大各自在国际上的活动余地,并促进世界和平、安全和稳定。2004 年,中德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框架内建立“具有全球责任
7、的中德战略伙伴”关系,中德 关系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摘编自吴友法德国现当代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 20 世纪 5070 年代中国与民主德国、联邦德国关系 的变化及其原因。(10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德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历史条件。(9 分) 【答案】(1)变化:中国与民主德国从交往密切到降温、冷淡,与联邦德国从对立到实现关 系正常化。 原因:50 年代,在冷战格局下,中国和民主德国同属社会主义阵营,联邦德国外交依附美国; 中苏关系恶化,民主德国紧跟苏联;中国与美国关系逐步走向正常化,联邦德国调整对中国 的政策。 (2)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迅速,市场潜
8、力巨大,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积极参与国际事 务;德国统一,经济发达,对中国市场有巨大需求,寻求政治大国地位;两国都积极推动世 界多极化。 【解析】(1)第一小问变化,材料一“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与民主德国的关系良好”,60 年代“中国与民主德国关系降到了冰点”,可见中国与民主德国从交往密切到降温、冷淡; 中国与联邦德国关系的变化,材料一 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与联邦德国之间处于对立状态”, - 4 - “1972 年 10 月,两国外长在北京签署建立外交关系的公报,决定互派大使。此后,两国的交 流活动迅速升温”,可见中国与联邦德国从对立到实现关系正常化。第二小问原因,20 世纪
9、50 年代两极格局的形成,意识形态影响外交关系,中国和民主德国同属社会主义阵营,关系 密切; 资本主义阵营的联邦德国外交依附美国, 与中国关系对立。 20 世纪 70 年代, 材料一 “随 着中苏关系日益紧张”,民主德国紧跟苏联,与中国关系冷淡;“联邦德国调整新东方政 策,决定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同时中美关系逐步走向正常化,也推动了联邦德国与中国 实现关系正常化。 (2)中德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历史条件,中国方面,结合所学知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 展迅速,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同时中国市场潜力巨大,因此德国企业 “纷纷进军中国市场”。德国方面,材料二“德国企业认为在中国差不多所
10、有行业都有前 景”,可见德国对中国市场有巨大需求;“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可见寻求政治大国 地位;结合所学知识,1991 年底德国统一,经济迅速发展;两国的共同点,材料二德国强调 “对外不依附于任何国家”,“中国认为加强中德在多极化世界中的合作”,可见两国都积 极推动世界多极化。 2.(2020 全国卷47 节选)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苏绰(498546),武功(今陕西扶风)人。他“博览群书,尤善算术”,深受西 魏执政者宇文泰信任,委以政事。西魏立国之初,疆域狭小,民族关系复杂,经济文化落后。 为强国富民,苏绰建议减官员、置屯田,并创“朱出墨入,及计帐、户籍之法”,为后世财
11、政、会计领域长期沿用。他又制定“六条诏书”,包括先治心、敦教化、尽地利、擢贤良、 恤狱讼、均赋役等内容,宇文泰“甚重之,常置诸座右。又令百司习诵之。其牧守令长,非 通六条及计帐者,不得居官”。通过“六条诏书”等改革,西魏成功凝聚起民心,由弱变强, 为后来北周统一北方乃至隋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苏绰“性俭素,不治产业常以天下为 己任,博求贤俊,共弘治道,凡所荐达,皆至大官”。在“积思劳倦”十余年后,苏绰因病 去世,宇文泰“痛惜之,哀动左右”。 据周书 (1)根据材料,简析苏绰被宇文泰倚重的原因。(8 分) 【答案】(1)才能超群,尤善理财;政绩卓著;克己奉公;推荐人才。 【解析】(1)苏绰被宇文泰
12、倚重的原因,材料苏绰“博览群书,尤善算术”,可见他才能超 群;“苏绰建议减官员、置屯田,并创朱出墨入,及计帐、户籍之法”,可见他尤善理 - 5 - 财;“通过六条诏书等改革,西魏成功凝聚起民心,由弱变强”,可见他政绩卓著;“性 俭素,不治产业”,可见他克己奉公;“凡所荐达,皆至大官”,可见他推荐人才。 3.(2020 全国卷45 节选)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熙宁二年(1069 年),宋廷开始精简军队,压缩编制,到元丰八年(1085 年)禁、 厢军总数减为 80 万左右,比原先减少 30 多万。熙宁七年,开始实行“将兵法”,把当地各 部分禁军以及有战斗力的厢兵、蕃兵、乡兵等,混
13、合编组为“将”,下设“指挥”。每“将” 自 2 000 多人至 1 万多人不等,通常为 5 000 人左右,设正、副将为长官,选择有作战经验 和才能的人担任。诸将长官统领并训练本将士兵,以达到将知兵、兵知将的目的。将兵多数 戍守本路,在本路辖区内更戍,但也有一部分将兵到指定的别路更戍。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实行将兵法的历史背景。(6 分) 【答案】(1)冗兵众多,老弱兵士多;兵不知将、将不知兵;战斗力下降,积贫积弱。 【解析】(1)由材料“宋廷开始精简军队,压缩编制,到元丰八年禁、厢军总数减为 80 万左 右,比原先减少 30 多万”得出冗兵众多
14、,老弱兵士多;由材料“诸将长官统领并训练本将士 兵,以达到将知兵,兵知将的目的”得出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由材料“熙宁二年 1069 年” 结合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得出战斗力低下,积贫积弱。 4.(2020 全国卷46 节选)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反战和平运动兴起于 19 世纪,在美国、英国、法国相继成立了反战组织。第一次世 界大战后,反战和平运动进一步发展,20 世纪二三十年代掀起高潮。参加反战和平运动的有 共产党人在内的政界人士、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如“国际妇女争 取和平与自由联盟”的成员遍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1927 年,反帝大同盟成立,致力于领导
15、反对帝国主义统治的斗争,支持民族自决和人民独立,爱因斯坦、宋庆龄等被选为名誉主席 团成员。1933 年,该组织与国际反法西斯同盟联合组成国际反战反法西斯联盟,1936 年召开 的世界和平大会呼吁反对日、意、德法西斯的侵略,支援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人民的 抗战。 摘编自熊伟民和平之声20 世纪反战反核运动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简析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反战和平运动掀起高潮的原因及作用。 (7 分) 【答案】(2)原因:一战的惨痛教训,法西斯对外侵略的威胁,反战和平组织的推动。作用: 广泛传播和平反战呼声;动员人们与法西斯势力进行斗争。 - 6 - 【解析】(2)第一小问原因,由
16、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反战和平运动进一步发展,20 世 纪二三十年代掀起高潮”得出一战的惨痛教训;由材料“1933 年,该组织与国际反法西斯同 盟联合组成国际反战反法西斯联盟,1936 年召开的世界和平大会呼吁反对日、意、德法西斯 的侵略”得出法西斯对外侵略的威胁;由材料“国际妇女争取和平与自由联盟的成员遍布数 十个国家和地区”得出反战和平组织的推动。第二小问作用,由材料“参加反战和平运动的 有共产党人在内的政界人士、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1927 年, 反帝大同盟成立,致力于领导反对帝国主义统治的斗争”得出广泛传播和平反战呼声;由材 料“1933 年,该组织与国际反
17、法西斯同盟联合组成国际反战反法西斯联盟,1936 年召开的世 界和平大会呼吁反对日、意、德法西斯的侵略,支援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人民的抗战” 得出动员人们与法西斯势力进行斗争。 5.(2020 全国卷47 节选)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竺可桢(18901974),中国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1918 年,他怀抱“科学救 国”理想从美国回到中国。1920 年,他与柳诒徵共同主持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史地学部,培养 了胡焕庸等一批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1927 年,筹建中央气象研究所,后出任所长,抗战前 夕,中央气象研究所在各省设置 40 多个气象站和 100 多个雨量站,出版了中国气象资
18、料,为 我国的气象学奠定了基础。他认为“学理之研究重于物质之享受”,于艰难环境中苦心创业。 新中国成立后,竺可桢亲自主持和筹建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领导或指导了我国地理的综 合考察、自然区划、历次地理学规划等工作。根据国家需要,他又组织了西北沙漠、西南南 水北调地区以及黑龙江等省、区的考察,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参考数据。 据竺可桢全集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竺可桢取得成就的原因。(7 分) 【答案】(2)献身于科学的精神,爱国精神;治学严谨,强调科学实践;国家的支持和建设 的需要。 【解析】(2)由材料“他怀抱科学救国理想从美国回到中国”得出献身于科学的精神,爱国 精神;由材料“学理
19、之研究重于物质之享受”、“筹建中央气象研究所,后出任所长,抗战 前夕,中央气象研究所在各省设置 40 多个气象站和 100 多个雨量站”、“领导或指导了我国 地理的综合考察、自然区划、历史地理学规划等工作”得出治学严谨,强调科学实践;由材 料“根据国家需要,他又组织了西北沙漠、西南南水北调地区以及黑龙江等省、区的考察, 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参考数据”得出国家的支持和建设的需要。 6.(2020 全国卷41 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7 - 材料二 公元前 8 世纪,希腊城邦兴起,为数众多的城邦一般都建在高地或山丘上,建有城墙 等防御设施。城邦大多建立了大规模的神庙,是城邦的宗教中心,城市
20、的中心广场即市政广 场是城邦社会与政治活动中心。在许多城邦,人民凭着对土地的拥有权而获得公民权,可以 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的讨论和执行,城邦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周围有大片的农村地区,这 是城邦的主要经济基础。 摘编自黄洋等主编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城邦兴起的历史条件。(6 分) 【答案】(2)条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发达的贸易;独立自治的传统。 【解析】 (2)历史条件,据材料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地理环境等方面思考,据材料二“为 数众多的城邦一般都建在高地或山丘上”结合所学古希腊环海、多岛、多山的地理环境可知 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由材料二“周围有大片的
21、农村地区,这是城邦的主要经济基础”结合 所学雅典工商业经济发达可知发达的贸易;从材料二“人民凭看对土地的拥有权而获得公民 权,可以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的讨论和执行”结合所学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得出独立自治的传 统。 7.(2020 全国卷45 节选)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农奴制改革前,俄国出口商品主要包括粮食、亚麻、兽皮、皮货、木材等,粮食占出口 额的 35%以上;进口商品主要为工业品,即工厂所需的机器和设备、颜料、皮棉、煤。从 1822 年起,俄国对进口商品实行高关税,对外国商品的输入进行限制,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的出 口结构中,农产品仍然占最大份额,粮食占出口额一半以上,主要出口
22、美国,由于工业急需 金属,机器和设备,俄国降低了保护关税税率,使进口机器的支出由 18611865 年的 730 万 卢布增加到 18761880 年的 4680 万卢布。到 90 年代,与改革前相比,俄国对外贸易额增加 2 倍以上。 摘编自(苏)BT琼图洛夫等编苏联经济史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对外贸易发生变化的原因。(9 分) 【答案】 (2)原因:改革促进了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商品化发展,国际粮食需求扩大;资本主 义发展需要设备、资金和市场,工业化进程加快。 【解析】 (2)据材料“与改革前相比,俄国对外贸易额增加 2 倍以上”得出改革促进了俄国社会经济 的发展;由材料“
23、农产品仍然占最大份额,粮食占出口额一半以上,主要出口美国”可知农 - 8 - 业商品化发展,国际粮食需求扩大;从材料“由于工业急需金属,机器和设备,俄国降低了 保护关税税率, 使进口机器的支出由 18611865 年的 730 万卢布增加到 18761880 年的 4680 万卢布”可知资本主义发展需要设备、资金和市场,工业化进程加快。 8.(2020 全国卷46 节选)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三、铁路与公路交通西有平汉铁路,南有陇海铁路,东有津浦铁路,有菏泽经濮县虽公 路有破坏,因平原关系,无大妨碍,仍可通车。 四、(辖区)共 18 个县城,大小市镇 200 余个,村庄
24、万余个,人口有 300 万。 五、在粮食方面能自给有余,村庄相距有二三里,村村有沟道,便于开展游击战争。 七、群众组织,有自卫队、农救会、青救会、妇救会、儿童团等 八、群众武装,一般每县有个独立团,县长兼团长;有的有个基干大队;根据地内有游击 小组。 摘自冀鲁豫边区的概况(1940 年 4 月) (1)根据材料一,概括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建立的条件。(8 分) 【答案】(1)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粮食能够自给自足;群众基础良好,有相当力量的革 命武装;有利于游击战的地理条件 【解析】 (1)根据材料一“中共中央向敌后军民致贺电”所学可得出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依据材料一“在粮食方面能自给
25、有余”可知粮食能够自给自足;从材料一“群众组织,有自 卫队”“群众武装,一般每县有个独立团,根据地内有游击小组。”得出群众基础良好, 有相当力量的革命武装;由材料一“村庄相距有二三里,村村有沟道,便于开展游击战争” 和“西有平汉铁路,南有陇海铁路,东有津浦铁路”可知有利于游击战的地理条件。 9.(2020 全国卷47)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张九龄( 678740),韶州曲江(令广东韶关)人。七岁能文,进士及第后步入仕途, 开元年间官至宰相,成为秦至唐在统一王朝任官级别最高的岭南人。张九龄为政注重民生疾 苦,轻刑罚,薄赋敛,扶持农桑。其为人忠诚耿介,敢于进谏,亦终因此罢相,后有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