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 通史 历史)第一单元 第2讲.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0高中 通史 历史)第一单元 第2讲.docx》由用户(四川三人行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高中 通史 历史 【2020高中 通史 历史】第一单元 第2讲 2020 高中 历史 第一 单元 下载 _考试试卷_数学_初中
- 资源描述:
-
1、第第 2 讲讲 先秦时期的经济先秦时期的经济 一、发达的古代农业 1农耕方式的发展 (1)刀耕火种:原始社会的人们用石刀、石斧砍树焚烧,用石犁翻土播种,依土地肥力变化而 迁徙。 (2)石器锄耕: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但很少使用,主要工具仍是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 犁。 (3)铁犁牛耕: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耕作方式形成。 2农业技术的进步 (1)商周时期:掌握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等技术。 (2)春秋战国:使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垄作法。 (3)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郑国主持修建郑国渠。 3农业经营模式的演变 (1)集体劳作:商周时期,生产力水平落后,土地归国家所有,劳动
2、者在田间集体耕作。 (2)个体农耕(小农经济) 原因:铁农具出现和牛耕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评价:小农经济下,农民具有一定的生产积极性,为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贡献;农民负担 沉重,而且十分脆弱。 构图解史 耕作方式与农业经营方式演进的互动关系 4土地制度的变革 (1)商周时期:实行井田制,实质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井田制下,土地不能随便买卖、 转让。西周后期,贵族间的土地买卖、转让现象出现,地权逐渐开始由王下移到贵族、平民。 (2)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时,废井田,开阡陌,从法律上肯定了土地的私人
3、占有。 (3)土地兼并及影响 土地高度集中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普遍的现象,宋代以后尤其严重。土地私有制是造成 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 疯狂的土地兼并导致农耕生产秩序严重破坏,社会动荡不安。 使“平均”口号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经济意识中的重要内容。 5沉重的赋税和力役 (1)赋税名目繁多,田亩税和人头税是主要形式。 (2)农户交纳的赋税,是专制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3)徭役是强制民众承担的无偿劳动,多至农民无法忍受,以致引发社会动乱。 (4)赋税制度改革:春秋战国时期,劳役地租逐渐为实物地租所取代。公元前 594 年,鲁国实 行初税亩;无论公田、私田一律征税,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6租佃关系
4、:战国时期,租佃关系产生。 二、手工业的兴起与发展 1经营形态及特点 (1)官营手工业 特点: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代表当时手工业的最高技术水平;产品不 投放市场,主要满足皇帝、贵族和军队使用;冶金、制瓷、纺织等行业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 位。 局限:生产不计成本;技术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行业之间相互隔绝,新技术难以 推广;具有封闭性,往往导致失传;匠户没有人身自由,其劳动创造性受到束缚。 (2)民营手工业: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3)家庭手工业:农户的副业,产品用于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部分作为商品出卖。 构图解史 理解三种手工业的地位 2手工业部门与成
5、就 (1)纺织业 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已经萌芽,原料最初用的是麻和葛。 商代有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 (2)冶铸业 商周时期,黄河流域的青铜铸造工艺已达到很高的水平,作品多为礼制的象征,代表着权 力和秩序。 春秋晚期出现人工冶炼的铁器。 战国中期后炼钢和淬火工艺有所发展。 (3)制陶业 原始时代的彩陶和龙山文化的蛋壳黑陶,工艺水平很高。 (4)制瓷业 早期瓷器是一种釉陶,又称做原始青瓷。 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是陶发展到瓷的过渡阶段。 三、商业的发展 1商业活动 (1)商代:职业商人和货币已经产生,商业初步发展。 (2)西周:实行“工商食官”,货币需求数量增加,骨贝和铜贝流通。 (3)春秋
6、战国时期:商业繁荣;私营商业兴起,官营局面被打破;出现了许多经济实力强大的 大商人和商业中心。 教材补缺 楚国的币制改革 春秋时期,楚国崛起,但在晋楚争锋中处于劣势。楚庄王任用孙叔敖辅佐其进行改革。当时 楚国市场上的钱币比较混乱,各种仿贝钱币都在流通,楚庄王下令铸造大币。这种大币仿晋 国刀币铸造,面额超过价值,其发行和使用让老百姓特别是大商人蒙受了巨大损失,造成了 市场的萧条。孙叔敖向楚庄王反映了情况,并进行调整:恢复原来的币制,以蚁鼻钱作为官 方铸币,其他所有的货币都用蚁鼻钱进行换算。这种做法使市场迅速繁荣起来,楚国的商业 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2商业政策 (1)商周:国家采取鼓励政策,支持商
7、业发展。 (2)战国:秦国商鞅变法时首倡“重农抑商”。 考点一 小农经济和先秦时期的土地制度 1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和自耕农经济 (1)自然经济的本质属性是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和商品经济相对立。小农经济的本质属性是 家庭经营,经营规模狭小。自耕农经济是小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农经济除包括自耕农 经济外,还包括以租种地主土地为生的佃农经济。三者的关系图示如下: (2)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是“自给自足”,其中“足”并非富足,而是指只能满足自家基本生 活需要和缴纳赋税,但是很少进行商品交换。事实上,封建制度下的农民生活非常艰苦。 2精耕细作 精耕细作农业是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
8、一个综合技术体系。铁 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农业发展的基础。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是精 耕细作农业体系的总目标。其作用是改变了农业环境,提高了土地生产率。 针对练 1 (2018 天津南开区质量调查题,2)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 进水平,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下列关于“精耕细作”的叙述不正 确的是( ) A推动了农业生产不断发展 B突出特点是少投入多产出 C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D促进了土地资源开发利用 答案 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 精耕细作是指在有限的土地上通过改进生产工具、 努力提高生产技术、 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9、有利于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故 A 项正确,不符 合题意;精耕细作突出特点应为多投入,故 B 项错误,符合题意;精耕细作通过改进生产工 具,能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故 C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精耕细作通过改进生产工具、提 高生产技术,促进了土地的高效利用,故 D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3租佃关系 (1)地主把土地租给佃农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称为租佃制。租佃制下,地主与佃农之间 形成了租佃关系。租佃关系形成于战国时期,宋代时,租佃经营仅次于自耕农形式。明清时 期,租佃制普及全国,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 (2)在租佃制下,地主与佃农虽然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但佃农在选择雇主方面有一定的权 利
10、,而且在支配产品方面也获得了适当的自主权。租佃方式的确定,使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关 系相对减弱;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业的稳步发展。 1小农经济的特点 (1)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2)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市场交换少。 (3)落后性:注重精耕细作,但容易催生满足的社会心态和民族性格。 (4)脆弱性:由于天灾人祸的影响,小农很容易破产。 (5)保守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 2影响小农经济成长的因素 (1)有利因素 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如铁农具、牛耕的普及。 农民自身因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
11、高;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 位面积产量。 封建政府的扶植:采取重农政策,扶植小农经济。 (2)不利因素 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受到沉重的封建剥削,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 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历代封建王朝后期,随着统治的腐败,每遇灾荒瘟疫,小农经济都面临着破产的危险。 3中国古代的土地国有制 (1)井田制:井田制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出现于商朝,西周时期发展成熟,春秋 时期逐渐瓦解。 (2)王田制(王莽时期):把民间的田地更名为“王田”,归国家所有,禁止自由买卖。从形式 上看与井田制相似,但本质上属于地主土地所有制。目的在于托古改制,限制土地兼并,缓 和
12、阶级矛盾。由于脱离社会实际,并招致豪强地主阶级的反对而失败。 (3)屯田制(曹魏时期):国家以军事强制形式要求士兵或农民垦种荒地,生产军粮或征收田租 的土地制度。屯田制对解决军粮供应、安置流民和恢复发展农业生产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4)均田制(北魏到唐朝前期):在不触动原私有土地的基础上,把国家掌握的无主荒地分配给 无地或少地农民耕种,农民缴纳租税并服徭役和兵役的一种土地管理制度。 考点二 先秦时期的手工业 1工商食官 “工”即官府控制下的手工业者,“商”是官商,他们在官府的监督、控制下劳动,由官府 给以必需的生产原料和衣食等微薄的生活资料,称之为“食官”。他们的职业世代相袭,没 有经营、迁
13、徙的自由,专为官府和贵族服务。 2匠户 中国古代从事手工业生产的专业人户称作“匠户”。唐代出现工匠定期在官营手工业作坊内 服役的制度。宋代雇匠实行薪酬制。元代实行“匠籍制”,工匠被编入专门的户籍,不得脱 籍改业,世代相袭。明代匠户成为半自由的手工业者,清顺治二年(1645 年)废除“匠籍制”, 匠人获得自由身份。 1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及特点 经营形态 管理方式 产品 流通方式 地位 官营手 工业 政府直接经营,集 中的大作坊生产 武器等军用品和官 府贵族生活用品 不在市场流通 至明代前期占据 主导地位,代表 我国古代手工业 发展的最高水平 民营手 工业 民间私人自主经营 民间消费的产品 在市场
14、流通 明中叶后占据主 导地位 家庭手 工业 农户的副业 供自己消费和缴纳 赋税 剩余部分出售 一直存在于社会 经济生活中 2.古代中国手工业没有出现生产领域技术革命的原因 (1)市场因素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具有封闭性,对市场商品的需求量不大。 (2)官营压制官营手工业占据最有利可图的行业,加之其规模大、技术精,对私营手工业 产生了冲击。 (3)政策限制手工业者社会地位低下,封建政府往往对之征收重税。 (4)社会动荡民间手工业力量弱小,封建社会的动荡往往对其冲击巨大。 (5)技术水平技术传承具有封闭性,难以得到交流提高。 针对练 2 下图为西周康王时期的青铜器大盂鼎、大盂鼎铭文拓片及其部分译文,联
15、系商周 历史,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西周的青铜铸造以煤炭为燃料 B铭文字体为统一的隶书 C拓片部分内容为战争卜辞 D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属于第一手史料 答案 D 解析 商周时期青铜器属于当时遗留下文物,属于第一手史料,D 正确;煤炭作为燃料是汉 代,A 错误;铭文字是金文,B 错误;卜辞属于甲骨文,青铜文字属于铭文,C 错误。 唯物史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春秋战国时期,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的分封制伴随着铁犁牛耕的使用、井田制的瓦解而崩 溃。一定时期的社会意识是一定时期社会存在的反映。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生产力有了进 一步发展,社会经历着划时代变革。这一时期出现的各诸侯国延揽人才的风气、社会阶
16、层的 流动、科技文化的进步、百家争鸣的思想局面等反映了上述变化。 材料一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 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 要求:根据材料,概括孟子的经济主张。 信息:_ 答案 发展农桑(发展小农经济);自给自足;不夺农时。 材料二 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使雕琢文采不敢专造于家,工师之事 也。荀子 王制 凡执技以事上者,祝、史、射、御、医、卜及百工,凡执技以事上者,不贰事,不移官。 礼记 王制 要求:分析材料,从中归纳先秦官营手工业的特点。 信息:_ 答案 分类较细;官府严格控制;从业
17、者专业生产;工艺精细。 材料 公仪休者,鲁博士也。以高第为鲁相。客有遗相鱼者,相不受。客曰:“闻君嗜 鱼,遗君鱼,何故不受也?”相曰:“以嗜鱼,故不受也。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 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食茹而美,拔其园葵而弃之。见其家织布好,而疾出其家妇, 燔其机,云:“欲令农士工女安所雠其货乎?”史记 循吏列传第五十九 发现问题:材料出自史记中的人物列传,从中可以看出春秋时期鲁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和 统治者的经济思想。 思考:鲁相公仪休对农业和商业的发展的态度是什么? 试答:_ 答案 重视农业和商业的发展。 史料一 “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牛”。史记 仲尼弟子传 “秦以牛田,水通粮
18、”。战国策 秦策 夫范、中行氏不恤庶难,欲擅晋国,今其子孙将耕于刘,宗庙之牺(作祭品用的毛色纯一的牲 畜)为畎亩之勤。国语 晋语 史料二 战国时期出土的铁制的起土工具主要是锄、镢、锸。而犁(包括犁冠,即所谓 V 型 器)的出土却寥寥无几。郑学檬简明中国经济通史 史料三 (战国)铁犁铧也已经出现,所见多是一种“V”字型的铁铧冠。春秋战国文献中曾见 到一些关于“铁犁”或“犁耕”的零星记录。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一卷 辨析史料:上面的三则史料是关于铁犁牛耕的历史记载和现代人的考古成果报告。史料一出 自史记(成书于汉代), 战国策(成书于秦汉之际), 国语(成书于战国时期),可信度 高。史料二、三虽
19、是现代人所著,但其是考古成果的报告,可信度更高,可作为第一手史料。 应用:(1)对以上史料认识正确的是( ) A 国语成书时间最早最可信 B 史记成书时间较晚,可信度不如战国策 国语 C以上史料尚不足以说明铁犁牛耕出现的时间 D都具有史料价值,应综合分析利用 (2)材料反映出当时农业中出现了什么新现象? _ 答案 (1)D (2)春秋战国之际,我国开始出现铁犁牛耕。 全国卷考题统计 年份 考题 2018 年 卷,24 战国时期铁器发现地分布 2017 年 卷,24 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活动 1(2018 课标全国,24)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 器不少是自然陨铁
20、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如图。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 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 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 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答案 D 解析 D 对:从图片中能看出当时黄河流域铁器分布广泛,而当时的江南及新疆地区只是小 部分集中分布,联系所学可知当时黄河流域是主要的农耕区,这说明铁器的分布与社会的发 展程度是密切相关的。 技巧点拨 图文结合法。从图示来看,黄河流域铁器发源地比较密集;同时,从所学知识 看,战国以前黄河流域是我国经济的重心。 2(2017 课标全国,24)下图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 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