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 通史 历史)第四单元 第8讲.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0高中 通史 历史)第四单元 第8讲.docx》由用户(四川三人行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高中 通史 历史 【2020高中 通史 历史】第四单元 第8讲 2020 高中 历史 第四 单元 下载 _考试试卷_数学_初中
- 资源描述:
-
1、阶段特征 宋元时期(9601368 年)是中华文明的继续发展时期。 政治:由政权并立到走向大一统,民族融合;中央集权加强,宋代在中央和地方全面实 行分化事权的改革;元代行省制影响深远。 经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商品经济活跃,商业活动突破坊市限制。交子的使用标志着 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空前水平。海外贸易有重大发展。 思想:理学产生,儒学完成转型;科技世界领先;文艺平民化、市俗化。 第第 8 讲讲 宋元时期的政治与经济宋元时期的政治与经济 一、宋元时期的政治 (一)君主专制的加强 1宋代 (1)宋代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2)中央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
2、政权、军权和财权。 2元代 (1)设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是最高行政机关。 (2)元末,宰相权势越来越大,有时可以左右皇位继承。 (二)中央集权的发展 1宋代 (1)措施 军事: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地方精兵充实中央禁军。 行政: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财政: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2)影响 积极: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消极: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2元朝:行省制度 (1)措施 地方设行中书省,长官由朝廷任命。 下设路、府、州、县。 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管理。 (
3、2)影响 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图示解史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二、宋元时期的经济 (一)农业的发展 1生产技术:宋代以后,江南地区形成一年两熟制或一年三熟制。 2土地制度:宋代不抑制土地兼并,租佃关系有了较大发展。 3灌溉工具:宋代出现利用水力为动力的高转筒车。 4重心南移:宋朝以后,我国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 (二)手工业的进步 1制瓷业:宋朝时,中国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出现五大名窑。 2纺织业 (1)宋朝: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写画中的写实风格。 (2)元朝: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
4、术。 3冶金业:北宋时已经有了以煤作为燃料冶铁的明确记载。 (三)商业的繁荣 1表现 (1)宋朝: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品种类增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交子”;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2)元朝:交通发达;商业繁荣;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2“市”发展 (1)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2)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更加普遍。 (3)全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市镇。 (4)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 3对外贸易 (1)两宋 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及非洲国家进行贸易。 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 (2)元朝: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
5、,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归纳总结 宋代“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 (1)打破严格的坊市制,商业活动不再受时空限制。 (2)官府不再直接监管商业活动。 (3)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4)以四大商业名镇为代表的商业市镇出现。 王安石变法(选修 1) 1背景:国家出现积贫积弱的局面,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 2内容 (1)经济上富国之法 均输法:在路程较近的生产地采购物资。 市易法:限制了豪商大贾控制和操纵市场。 青苗法:青黄不接时,政府分两次借钱或粮食给农户。 募役法(免役)法:纳钱代役。 农田水利法:兴修水利工程,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方田均税法:重新清丈土地,按
6、肥瘠收取赋税。 (2)军事上强兵之法 将兵法:精简裁并军队,设置专门操练军队的将官。 保甲法:把农民进行保甲编制,兵农合一。 保马法:采取优惠政策鼓励百姓养马。 设军器监:专门管理武器制造。 (3)政治上取士之法 科举改革:以经义策论取士。 改革学校制度:改组太学,撰注教材。 3作用 (1)积极作用 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豪强地主的兼并势力。 农业生产发展,使财政收入增加,改善“积贫”的局面。 使军队战斗力增强,改善了“积弱”的局面。 (2)局限性 指导思想上偏重于谋求开辟财源,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 变法的实行过于激进。 考点一 宋元时期的政治 1官职差遣体制 宋代,官僚制度中有“官”“职”“差遣”
7、的区分。所谓“官”,实际是一种等级待遇,作 为叙级、分等、定薪的依据。所谓“职”,不是职务,而是加官,只是一种虚衔。上述两种 官僚,“有官无权”“有职无权”,真正负实际责任的是“差遣”。所谓“差遣”,也称职 事官(事务次官),是官僚担任的实际职务。例如,名义上宰相是中书令、门下侍中,但那仅 仅是“官”,掌握相权的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知政事这些“差遣”。如此,皇权得到加 强,但也出现严重的冗官现象,冗费增多,且效率低下。 针对练 1 (2018 滨州模拟)宋代官制有官、职、差遣之分,形成了“官以寓禄秩、叙位著, 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的局面。这反映了( ) A官僚体系的成熟
8、B科举制度的完善 C君主专制的加强 D行政效率的提高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宋代的“官”是一种等级待遇,表示禄位、品级的高低,“职”只是一 种荣誉性质的虚衔,只有“差遣”才是实际职务,官、职、差遣的划分使得权力分散,便于 皇帝掌控,故选 C 项。 2行省制与郡县制的不同 (1)郡县制是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诞生于春秋战国,秦朝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 是地方机构,郡县长官是地方官员。中央政令直达郡县,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形象地 表示:中央郡县,直线行政。 (2)行省制是元朝开创的以省统领多级地方行政区的地方行政制度。行省是中央政府的派出机 构,行省长官是中央官员。行省行使权力时受
9、中央的节制,是分区统治,不是直线统治。 1三省六部制与二府三司制的不同 北宋的二府三司制 (1)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确立的中央行政制度。它注重行政程序,把处理一件政事分成若干 阶段,由各个层级的不同部门来依次处理,具体来说是:中书省起草政令门下省审核尚 书省及下属六部执行。 (2)二府三司制是北宋的中央行政制度。它注重具体的行政事务,由不同的机构处理不同的事 情。“二府”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分别负责行政和军政,三司负责财政。 2为什么说行省制度更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1)机构和官员设置有玄机,从制度设计层面防割据。元代的行省是中央政府派出机构,行省 长官是中央官员,中央通过行省对全国实行分区统
10、治。 (2)分权更集权。中央赋予行省更多的权力,但行省行使权力时受中央节制。例如:各行省的 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呈报枢密院。没有来自中央的诏旨,行省官员不能 更改赋税制度,也不得调动军队,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中央以监察机构 对行省官员进行监督,还采取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 (3)地方区划从山川形便到犬牙交错。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划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界线或 历史传统等因素来确定。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但极易产生割据局 面。从元代开始,行省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 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
11、这样削弱了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从而 使行省失去了扼险而守、割据称雄的地理环境,中央比较容易控制。 家国情怀行省制度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逐渐形成 行省制度把各族人民统一在一个中央政府管辖之下,便于民族间友好相处和交流,促进了民 族融合,使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加强,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考点二 宋元时期的经济 1租佃关系 (1)地主把土地租给佃农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称为租佃制。租佃制下,地主与佃农之间 形成了租佃关系。租佃关系形成于战国时期,宋代,租佃经营仅次于自耕农形式。明清时期, 租佃制普及全国,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 (2)在租佃制下,地主与佃农虽然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
12、系,但佃农在选择雇主方面有一定的权 利,而且在支配产品方面也获得了适当的自主权。租佃方式的确定,使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关 系相对减弱;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业的稳步发展。 针对练 2 北宋初年规定:租佃土地须“命立要契,举借粮种,及时种莳。俟收成,依契约 分,无致争讼”。如有纠纷,“只凭契照为之定夺”。其目的是( ) A保护佃农利益 B增加政府收入 C维护地主特权 D规范租佃关系 答案 D 解析 材料描述的是北宋租佃关系下,地主与佃农之间依据契约关系进行农业生产,体现的 是规范租佃关系,故选 D。 2古代“市”的基本形态 (1)“市”是指城市中集中贸易的地点或场所,前期有时间和地域上
13、的限制,同时受到官吏的 直接监管,这种情况到宋朝时发生改变。 (2)“草市”主要是指在农村交通便利的地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打破了“市”的地域限 制。 (3)“夜市”打破了政府对“市”的时间限制。 (4)“晓市”即早市,也打破了政府对“市”的时间限制。 宋代商业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1)特点 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也就是交子。 城市兴盛,与唐代相比,打破了地域限制、市坊不分;不受时间限制;官府对商业活动也 不再严格监控,这使得城市的经济职能增强。 随着私营手工业规模的扩大,农村家庭手工业的商品化程度也大大提高,商品经济呈现繁 荣景象。 中唐以来,传统的商业政策重农抑商也有所松动。 海外贸易发达,
14、南宋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即是对外贸易税收。 (2)原因 唐朝中晚期我国经济重心已经南移,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北方多战乱而南方相对稳定,社会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 大量人口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大量的劳动力,推动南方经济较快发展。 宋王朝统治者执行了比较开明的经济政策。 宋代科技、思想、文化高度繁荣,促进经济的发展。 若干民族政权的并立,整个中国的不统一给各国贸易创造了空间。 材料一 北宋时期,科举入仕者逐渐增多,对文官队伍知识结构、能力素质之改变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新儒学思潮的振兴,促使“治学”与“从政”的沟通蔚然成风。以“天下”为胸 怀的士大夫们,以“天道”“公议”为旗帜,作为凝
15、聚群体的号召、制约君主的力量,坦坦 荡荡地宣布自身之政治权利,参与治理国家政事。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要求:根据材料,概括北宋科举制度对当时政治的影响。 信息:_ 答案 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使大批知识分子入仕, 文官队伍壮大; 出现士大夫与君主“共 治国事”的局面。 材料二 北宋科举入朝做官的官员统计 前期 中期 后期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北方 278 人 84.5% 274 人 63.9% 121 人 40.3% 南方 51 人 15.5% 155 人 36.1% 179 人 59.7% 要求:表格内容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 信息:_ 答案 从表格信息看出,随着经济
16、重心南移,北宋时期南方通过科举入朝为官的人数逐渐增 多, 客观反映了经济重心南移对教育文化的影响, 实质说明文化重心随经济重心南移而变化。 材料 行省制度的创行是我国地方行政体制的重大变革。省的名称一直沿用到当代。元代以 前各朝代的地方行政体制、无论是两级制还是三级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中央与地方行政 区之间空当过大的缺陷。而元代行省既是一级地方行政机构,本身又具有中央派出机构的特 点,有效地弥补了这一空当,使全国的行政体制基本上做到了上下结合、浑然一体。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说明元朝行省制度是中央集权体制成熟的标志。 论证:_ 答案 行省兼具地方行政机
17、构与中央派出机构的双重性质;省界犬牙交错,无险可守,形成 以北制南的军事控制局面;行省行使权力受中央节制;中央设置机构,加强对行省的监察; 省官互迁。 材料 两宋时期,传统农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新发展,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精耕细作的 集约化经营宋初从越南引进早稻优良品种占城稻,在江南普遍种植。水稻单位面积产量 提高。农村中开始出现专门种植经济作物(蚕桑,蔬菜,漆树,花卉,果树,甘蔗)的专业户, 从事个体小商品生产,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发现问题:两宋时期农耕经济有了新的发展。 思考:分析材料,概括两宋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变化及其带来的影响。 试答:_ 答案 (1)发展变化:水稻种植面积
18、扩大,讲究精耕细作集约化经营;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迅 速推广,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农村出现了专门从事小商品生产及经济作物的种植专业户。 (2)影响:为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产品;推动了两宋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 全国卷考题统计 年份 考题 2018 年 卷,26 北宋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卷,41(1) 大豆的种植 卷,25 两宋时期社会阶层的流动 2016 年 卷,26 重史传统 卷,26 宋代土地政策的调整 2014 年 卷,26 北宋时期的交子 1(2018 课标全国,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 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
19、“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 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 答案 A 解析 A 对:根据材料“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可知民营手 工作坊众多;手工业者“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也说明当地民营手工 业作坊多,手工业者选择空间大。综合以上信息,可知这一时期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技巧点拨 结合所学知识仍然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本题中雇佣劳动是在明清时期才出 现的,盐业专卖制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一直存在。 2(2018 课标全国,25) 宋代宰相祖辈任
20、官情况表 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 宰相人数 北宋(71) 南宋(62) 高级官员 20 8 中级官员 15 10 低级官员 12 8 无官职记录 24 36 该表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答案 B 解析 B 对:从材料表格中可以看出,北宋时期,宰相中祖辈无官职的占据三分之一以上, 南宋时期,这一比重增加到一半以上,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是因为宋代科举制进一步发展, 为没有贵族身份的人跻身社会上层创造了条件,从而导致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加强。 技巧点拨 从表格中形成比较思维。一般情况下,只要出现表格就意味
21、着比较,通过比较 寻找发展变化和趋势。本题通过从北宋到南宋的比较就可以看到其变化趋势。 3(2016 课标全国,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 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答案 A 解析 题干材料“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说明史官的史实记载对皇帝个人 行为有重要影响,让皇帝不能为所欲为,故选 A。“全都真实可信”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B;史官记事虽能影响皇帝个人行为,但与皇帝之间并不存在尖锐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