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 通史 历史)第五单元 第10讲.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0高中 通史 历史)第五单元 第10讲.docx》由用户(四川三人行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高中 通史 历史 【2020高中 通史 历史】第五单元 第10讲 2020 高中 历史 第五 单元 10 下载 _考试试卷_数学_初中
- 资源描述:
-
1、阶段特征 明清时期(13681840 年鸦片战争前)有两大突出特点:一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日趋巩 固;二是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它包括明朝(13681644 年)、清朝前期(16361840 年)。 在政治方面:统一多民族国家日趋巩固;君主专制得到空前的加强。明初废丞相强化皇 权, 实行厂卫特务统治、 八股取士等, 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 清增设军机处 , 大兴“文字狱”, 使君主专制得到了强化。这也同时暴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性,说明了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对 外趋向闭关政策,阻碍了社会进步,造成了中国近代的落后。 在经济方面:农业、手工业发展均超过了前代水平;区域间长途贩运和商帮的发展凸现 了商品经济的
2、空前活跃;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明朝中后期萌芽,并在清代有了缓慢发展。 在文化方面:明清文化具有承古萌新的时代特征。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体现了儒 学思想的活跃;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之上的传统科技仍走在世界前列,出现了一大批科技巨 著, 但总体而言已开始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文学艺术具有高度的反封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教育、科举、文化政策都体现了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色彩。 第第 10 讲讲 明清时期的政治明清时期的政治 一、明朝的政治制度 1中央中枢机构:废丞相,设内阁 (1)宰相制度的废除 背景 明太祖认为丞相权势过重,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 措施 1380 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谋反罪诛
3、杀胡惟庸 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下令以后不许再立丞相 影响 秦朝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宣告废除 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2)内阁的出现 原因:废除丞相后,全国重大政务都由明太祖决断,政务繁多。 过程 奠基 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帮助他处理繁多的政务。但很少能参 决政事 确立 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 入值文渊阁, 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 “内阁” 出现 发展 明宣宗时,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 全盛 张居正任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 评价 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
4、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对君权起制约作用。 2地方行政制度三司分权,设立督抚 (1)内容:明代仿效宋朝中央对地方的集权制度,地方最高层级的省(布政司),设三司使以分 其权:布政司的布政使管民政、财务;按察司的按察使掌刑法;都指挥使司(都司)的都指挥 使掌兵务,调兵则由中央。 (2)作用 有利方面 分散了地方最高层级长官的权力,避免了其坐大割据及其对中央的威胁 不利方面 事权散置,协调不利,尤其不利于突发事件的应对,在遇到地方叛乱的时 候,调动部署军队、征用军粮物资就不顺畅便捷,步调无法一致 (3)演变:明中叶后又设文官总督、巡抚,职权在三司之上,代表中央到该地
5、区直接节制三司, 统一征调军队、军粮物资,集中指挥。明代的督抚,还不是以省为单位的固定辖区,具有临 时性,多担任军事方面的职责。 教材补缺 1 特务统治: 明代为了确保臣下绝对忠心, 利用特务手段侦察臣僚私下言行, 设立厂卫机构, 监视侦察官民行为,凌驾于司法部门之上,受皇帝直接领导。 2八股取士:明清选拔官吏沿用科举制度。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文体严格 限于八股文,应考者不能发挥个人见解,故名八股取士。明清统治者用“八股取士”来禁锢 知识分子的思想。考中做官的,很多成为皇帝的忠顺奴仆。 二、清朝的政治制度 1中央中枢机构:设军机处 (1)背景 清初,仿照明朝制度,设内阁,置六部。
6、 军国机要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康熙帝时,为扩大皇权,在宫内设南书房。 (2)设立:办理西北军务,雍正帝时设立。 (3)职能 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 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4)特点 组织形式特殊,皇帝直接挑选亲信任军机大臣,人数无定制。 地位显要,本身无独立性,完全听命于皇帝,跪受笔录。 机构精干,人员干练,办公于内廷,近于皇帝,办事效率高。 保密性强,便于集权,办理政务迅速、机密,君主旨意畅通无阻,是皇权高度膨胀的产物。 (5)作用 提高了行政效率。 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巩固。 图解历史 中国古代皇权的发展趋势图 2地方行政制度 (
7、1)实行督抚制:发展了督抚制的利的方面,使督抚成为按省设置的省级最高长官、总掌权力 的封疆大吏,统辖布政使、按察使这两司(清代省级的都司取消),保证了省级重要职权行使 的协调性,尤其是总督,节制一省、两省或三省的省级最高武官提督、总兵及管辖区的绿营 兵,是清代实施地方要地及边区统治的重要官制设计。 (2)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实行大事集权、小事放权,保持各民族习俗和宗教信仰的政策。 设理藩院(地位与六部相同),主管边疆民族事务,兼管蒙古、新疆、西藏行政。 确立对西藏宗教领袖达赖和班禅的册封制度及其继承人灵童转世的金瓶掣签制度(用掣签 与金瓶以确定活佛转世人选),同时确立驻藏大臣制度(驻藏大臣和达赖
8、、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地区),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清雍正年间,在西南地区大规模实行改土归流,加强了对西南地区的管理。 以上做法因地制宜,制度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格局。 教材补缺 1文字狱 清代统治者为防止和镇压知识分子和汉人的反抗,从其作品中摘取字句,罗织罪名,构成冤 狱。在清初康雍乾三朝的百余年间,文字狱多达上百起,而且愈演愈烈,形成极端的君主专 制统治,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2明清时期的基层治理 明代户籍制度严密,军民人等出行超过百里,即要在官府办理通行证,关津要隘,时刻盘查。 里甲制度在明清两代都十分严格,城市中以坊、街、胡同编排,县以下乡村设乡、都、保、
9、庄。各地名称不同,但组织系统直达居民百姓。乡村的家族也与政权遥相呼应。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选修 4) 1巩固统一国家 (1)军事上 平定三藩:扫除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了国家统一。 统一台湾:采取攻抚兼施的方针,统一后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重新统一于中央政 府的管辖之下。 三征噶尔丹:先后取得乌兰布通和昭莫多战役的胜利,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奠定了 统一国家的疆域。 (2)文化上:崇尚儒家文化,开科取士。既缓和了阶级、民族矛盾,又加快了满族文化的发展 步伐。 (3)政治上:册封班禅等活佛,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管理。 2维护国家主权 (1)通过两次雅克萨之战,迫使俄国接受谈判建议。
10、(2)1689 年,中俄双方平等协商签订尼布楚条约 ,维护了中国主权。 3评价 (1)功绩:康熙帝扫除了地方割据势力,抗击了外来侵略,基本奠定了中国版图,缔造、巩固 了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康乾盛世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2)消极:对内加强专制(文字狱、设南书房),对外轻视西方,实行闭关政策,未能紧跟先进 潮流,为近代中国落后埋下隐患。 (3)总评:康熙帝缔造了巩固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他一生的文治武功,臻于极致,开创 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繁盛时代康乾盛世。 考点一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内阁制 明清时期实行,是皇权强化的产物。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属于皇帝的 内侍机构,
11、仅备顾问,没有决策权,对皇权无约束力。清初内阁负责处理日常政务,雍正帝 设军机处后,演变成只是办理例行事务的机构。 针对练 1 (2018 江西五市八校第一次联考题,3)清实录中记载某中枢机构的职责是: “钧国政、赞诏命、厘宪典、议大礼、赞理机务、表率百僚。”该机构是( ) A内阁 B军机处 C议政王大臣会议 D六部 答案 A 解析 材料“赞理机务”反映出该中枢机构的职责是协助处理机要事务。清朝内阁变成只是 办理例行事务的机构,符合题意,故 A 项正确;一切机密大政均归于军机处办理,不符合题 意,故 B 项错误;议政王大臣会议是清初掌握实权的决策机构,故 C 项错误;六部是具体的 执行机构,而
12、非中枢机构,故 D 项错误。 2密折制度 始于康熙朝,进一步扩大于雍正朝。上奏人撰写奏折不得泄密,不经任何机构、人员,直达 御前。这种方式既快速又保密,使皇帝能更直接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宫廷决策效率,有利于 君主集权,也加强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1比较宰相制、明朝内阁制、英国内阁制 比较项 宰相制 明朝内阁制 英国内阁制 性质 中央一级行政机构 皇帝的内侍咨询机构 国家行政机构 职权 行政、决策 内侍、咨询 最高行政权 任职方式 选拔任免 直接由皇帝决定 会议选举中的多数党领袖, 经国王任命,首相组阁 本质 君主专制的产物 君主专制加强的产物 民主政治的产物 对君权影响 制约君权 强化君权 国王
13、“统而不治” 2.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特点和影响 (1)特点 对明清以前的政治制度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如在中央与地方的管理等方面体现了继承,内 阁和军机处的设置等方面体现了发展。 专制范围空前广泛,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监察、司法和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 专制程度空前强化,主要体现在废丞相、八股取士和军机处的设置等方面。 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明清时期,君主专制逐渐达到顶峰,并且逐渐走向反动,反映了我 国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 (2)影响 积极影响 政治上,有利于民族融合,抵御外来侵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巩 固。 经济上,有利于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为
14、封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 条件。 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先进技术在较广阔的范围 内传播。 消极影响 政治上,以强化君主专制为核心,形成了长期的人治传统,民主政治无从发展,极易出现 政治腐败现象,形成暴政,派生出庞大的官僚队伍和特权阶层。 经济上,封建社会后期,日益束缚生产力发展,妨碍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造成中国社会的落后。 思想上,专制统治严重控制思想文化,造成国民的愚昧与落后,严重阻碍科技进步。 考点二 明清时期中央集权的加强 1改土归流 改土归流是指改土司制为流官制。又称土司改流、改土设流、废土改流。始于明代中后期, 是指将原来统治少数民族的土司
15、头目废除,改为中央政府派任流官。改土归流有利于消除土 司制度的落后性,同时加强中央对西南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统治。 2金瓶掣签制度 又称为金瓶鉴别,是藏族认定藏传佛教最高等的大活佛转世灵童的方式的制度,1792 年正式 设立。该制度用掣签与金瓶以确定活佛转世人选,最终经皇帝批准。这一制度有利于中央加 强对西藏的管辖。 1明代地方管理体制 (1)地方行政机构改革,废行省,设三司。在地方分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 使司,分别主管民政、司法和军事,合称三司。三司鼎立,互不隶属,各自听命于朝廷,以 加强皇权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2)明朝中期,为进一步提高地方行政效率,开始设立巡抚和总督。
16、巡抚本为临时差遣带有监 察性质,后兼地方军政,也有了相对固定的治所,遂成为一级地方官员。总督因军事需要而 设,后成为一级地方官员,但巡抚与总督都属于中央系统。 (3)明代的三司与巡抚在处理地方事务时受制于中央。三司受中央部门领导,分掌地方事务; 巡抚由皇帝直接派遣,统领地方事务。 2明清对元代地方行政制度的继承发展 (1)继承:基本上继承了元代的行省制度以及土司制度等地方行政制度。 (2)发展 明代: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降低其品秩等级。地方分权,相互牵制,由布政使司 掌民政、财政,另设都指挥使司主兵政,按察使司主刑狱,三机构互不统属,各直隶中枢, 凡遇重大政事便共同商讨。整顿地方机构统属
17、关系,实行布政使司、府和直隶州、县和一般 州三级统属。 清代: 清承明制, 在内地设 18 行省; 清行省以下机构大都承明制, 但其长官称知府、 知县; 清代边疆地区政治制度因地制宜,因民族而异。 针对练 2 (2018 安徽皖江名校联盟高三联考题,5)永乐九年(1411 年),明成祖正式设立奴 儿干都指挥使司,作为管辖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的最高地方军政机构,其主要官员初为流 官,后为世袭。奴儿干都司的设立( ) A完善了地方监察体制 B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管理 C改变了中央行政体制 D缓解了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答案 B 解析 奴儿干都司是明朝设置的管辖边疆地区的机构,不是地方监察机构,故 A 项
18、错误;它 的设立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管理,故 B 项正确;奴儿干都司是中央在地方设置的机构,没有 改变中央行政体制,故 C 项错误;它的设置有利于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不是缓解中央和 地方的对立,故 D 项错误。 唯物史观正确看待“康乾盛世”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力量。因此,任何一个英雄人物的产生 都是时代造就的,“时势造英雄”,个人的作用无法改变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统治者励精图治,平定叛乱,收复台湾,挫败沙俄的侵略 企图,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与开发,奠定了汉唐都难以比拟的辽阔疆域;经济发展,国力 强大,人丁兴旺,文化昌盛,这 130 年呈
19、现的盛世景象,史称“康乾盛世”。这种盛世建立 在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基础之上,从纵向看,它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但这并不能阻止 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步伐。此时,西方资本主义正在崛起,危机在盛世中潜滋暗长。 材料 总督巡抚在明代制度下还尚好, 因其必有事才派出此等官, 并且都带一个都御史的衔。 这就是说,由中央政府都察院的都御史临时派到地方去办事,所办是巡抚、总督等事。譬如 倭寇来了,沿海地方没有总其成的人,就派一个总督或巡抚去,这是临时的。过几年,事情 平定了, 这官仍旧回中央, 机关也撤销了。 但一到清代, 总督巡抚又变成永久的, 在布政使(藩 台)按察使(臬台)上面再加巡抚总督,地方行政
20、就愈来愈坏了。我们现在再从历史演变源头上 说来,汉时由刺史变成为牧,以及唐代之十道观察使,这些都是由监察官变成地方行政长官 的。只有节度使才是军事长官变成行政长官,然而还是意在开边对外的。明清两代之总督巡 抚,则是意在对内防乱,不在对外开边。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要求:从材料中找出明清时期督抚制演变的特点。 信息:_ 答案 督抚由临时委派到永久存在;由负责专门事务到负责地方行政;由一般加衔到正式建 制。 材料 废丞相、罢中书省,是明初政治体制的一个重大变革,也是朱元璋立法创制的一个重 要方面。经过以上创制,明朝的国家体制形成了以下格局:“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 六部、都察院、大理寺、通政司,分
21、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明 太祖实录卷 239)。”这里的朝廷就是皇帝,而已不同于宋朝皇帝加宰执等于朝廷的政治概 念。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发现问题:明朝的国家体制具有独特性;明朝皇帝集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于一身。 思考:明朝的这一制度创新与社会转型是否有必然的联系? 试答:_ 答案 明朝的这一制度变革,反映出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折射出我国封建社会晚期封建制 度的日趋衰落,是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现象。 材料 在明朝,监察官员除中央都察院官员以外,品级一般都不是很高,虽然他们的品级不 高却有皇帝撑腰,并享有某些特权,在掌有监察大权的基础上以卑察尊,对监察过程中的纠 举起到了支撑作
22、用。明朝监察制度不仅在监察各级官吏上进行了制度设计,还要求监察官员 间也要行使监察权,做到相互监督,实现监察职权的交叉进行。明朝监察制度在进行监察权 设计时采用的是单向的监察方式,而在下级对上级的监督以及社会舆论的关注等方面就显得 相对欠缺,为监察官员滥用职权、贪污受贿等腐败现象的滋生创造了隐形条件。 摘编自覃云等论明朝监察制度对我国反腐倡廉的启示 要求:分析材料,论证说明明代的监察制度是君主专制的工具。 论证:_ 答案 明代监察官员在皇帝的支持下,独立行使职权,以卑察尊;自上而下单向监察,最终 听命于皇帝;监察官员虽然互查互纠,但缺乏下级及社会舆论监督,仍易滋生腐败。总之, 明朝监察制度服务
23、于皇权专制,有很大的局限性。 全国卷考题统计 年份 考题 2018 年 卷,41(1) 宋到明清乡约制度的变化 2017 年 卷,27 明代中枢机构的变化 卷,40(2) 郑成功收复台湾 2016 年 卷,27 明代地方制度的变化 卷,27 族谱的编修 2014 年 卷,27 明代君主专制的强化 1 (2017 课标全国, 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 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 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 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答案 A 解析 明朝中后期皇帝让宦官参政
24、是为了牵制内阁,这使得识字成为宦官的必要素质,这是 中枢决策程序发生异变的结果,A 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皇权专制的强化,而不是皇权衰落, 故 B 项错误;材料不涉及内阁,排除 C 项;中国古代决策权力掌握在皇帝手中,D 项错误。 易错易混 从宦官读书识字很容易想到明代的宦官专权,这种结果的出现并非明朝政府的 初衷,让宦官读书识字的目的是为了牵制内阁。 2(2016 课标全国,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 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这一变化有助于( )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削弱六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