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 通史 历史)第一单元 第3讲.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0高中 通史 历史)第一单元 第3讲.docx》由用户(四川三人行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高中 通史 历史 【2020高中 通史 历史】第一单元 第3讲 2020 高中 历史 第一 单元 下载 _考试试卷_数学_初中
- 资源描述:
-
1、第第 3 讲讲 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一、先秦时期的思想 1“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背景 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分封制瓦解。 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思想文化:教育和学术领域发生变化,贵族垄断教育、学术的局面被打破,出现私人讲学, 形成一些思想流派。 (2)流派:主要有道家、法家、墨家、儒家等流派。 (3)特点:互相诘难、批驳;彼此吸收、融合。 (4)评价(意义)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对当时和后来 的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
2、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成为 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儒家思想孕育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两千多年传统思 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强的理论武器。各派 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图示明史 百家争鸣 2先秦诸子思想 学派 人物 思想主张 影响 儒家 孔子 (1)政治:思想核心是“仁”;强调统 治者“以德治民”;“克己复礼”。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首 创私学, 被后人尊称为 (2)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至圣” 孟子 (1)政治: “仁政”; 提出“民贵君轻” 的民本思想。 (2)伦理:
3、主张“性本善” 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 战国时期成为诸子百 家中的蔚然大宗 荀子 (1)政治:“仁义”和“王道”,以德服 人;“君舟民水”。 (2)伦理:提出“人之性恶” 道家 老子 (1)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 (2)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3)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开创道家学派 庄子 认为放弃一切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 的自由 道家思想 得到发展 法家 韩非子 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提出了系统的法治 理论 战国末期法家学派的 集大成者, 迎合了建立 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发 展趋势 教材补缺 儒家学派的历史观 (1)“春秋笔法”:儒家思想只重视政治变迁而忽略社
4、会经济基础。这就导致了他们不能正确 认识封建王朝治乱兴衰的真正原因经济运行。因此他们只能用他们那套陈腐的仁义道德 观念去剪裁历史事实。所以一旦王朝兴盛,他们便齐声赞皇上英明,大臣贤良,是施行儒家 的仁义礼教的结果;一旦王朝灭亡,他们便咒骂皇帝昏庸,奸臣当道,是仁义不施的结果。 因此,儒家历史学家笔下的历史是经过裁剪的历史,是不完整的。 (2)厚古薄今:孔子主张“厚古薄今”,他要求人们效法夏商周的奴隶制“法先王”,要人们 “克己”以恢复夏商周三代的“礼”。 (3)道德理想主义:儒家以仁、义、礼、智、信为个人道德修养的主要目标,以“内圣外王” 为君主道德修养的主要目标,虽然严重脱离了社会实际,无法
5、实现。但是,它却为一代代儒 家知识分子提供了批判现实的精神力量,使中国古代君主制带有“开明”的色彩。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选修 4) 1背景 (1)春秋时期社会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变, 违背周礼的行为司空见惯, 人际关系紧张。 (2)孔子决心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 2内容 (1)政治 礼:主张以“礼”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主张“克己 复礼”,匡正社会秩序。 仁: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主张以德和礼治理社会,反对政 府向百姓收重税。 中庸:为恰当地协调礼与仁的关系,提出中庸思想。 (2)教育 教育对象:“有教
6、无类”,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力。 教育目标:把学生培养“成人”“成君子”,不仅具有独善其身的自我修养,还要兼济天 下。 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言传身教。 教学内容: 诗 书 礼 乐 ,还教学生“政事”和治国的本领。 3影响 (1)对中国 古代政治:孔子整理和修订的“六经”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 古代文化:“六经”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古代教育: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办学形式等方面影响了 中国两千多年。 (2)对世界 亚洲:汉朝以后,儒家典籍传入越南、朝鲜、日本等,产生了深远影响。 西方:明清以后,孔子学说传到西方,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先秦时
7、期的科技文化 1科技 (1)夏朝:出现历法夏小正 ,商朝改进为“殷历”。 (2)春秋战国:使用硫磺和硝石,为火药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3)战国:出现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天文学家石申用赤道坐标记录了八百多颗恒星 的位置。 2汉字 (1)起源:刻画在早期陶器上的简单符号被认为是中国文字的起源。 (2)成熟:商朝的甲骨文已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3绘画 (1)分类:以题材的不同,可以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画科;在表现技法上,分为 工笔与写意。 (2)成就 远古时代:彩陶画鹳鱼石斧图 。 战国时期:帛画人物龙凤图 人物驭龙图 。 4文学 (1)诗经 地位: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内容:收录了
8、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现实感强。 影响: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2)楚辞 创始者:屈原。 特点:以南方民歌为基础,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感情。 代表作:充满浪漫主义风格的离骚 。 特别提示 先秦时期文学艺术的特点 (1)创始性。从文学艺术的起源、文学体裁的产生、思想体系的形成、艺术手法的探索、文学 流派的开创等方面都具有创始性的意义。 (2)综合性。先秦时代的诗歌、音乐和舞蹈密不可分,从原始歌谣到诗经 、楚辞都是如此。 (3)实用性。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出现大动荡、大变革、大改组的形势,文学普遍具有
9、体现社会 变革的实用性。 (4)随意性。东周时代,天子的权威日益下降,逐渐名存实亡,诸侯异政,百家异说,分裂的 政治局面为思想的活跃和言论的自由创造了客观条件。 考点一 “国学初露”先秦儒学的形成 1仁和仁政 仁和仁政:“仁”是一种道德概括,是一种世界观,也是一种具体的生活方式。 “仁政”政治上提倡“以民为本”,在经济上,孟子主张“民有恒产”,让农民有一定的土 地使用权,要减轻赋税。“仁政”要求首先使百姓得到温饱,称之为“小康”。 2礼和礼治 礼和礼治:“礼”是指周礼,是实现仁而具体化的制度或者行为方式,是修身的手段。“礼 治”就是通过“正名”,使每个人都要按照“礼”的要求,规范言行,履行义务
10、,从而规范 社会秩序。 针对练 1 (2019 潍坊一中月考)据钱穆考证,周人语称雅,故雅言又称正言。孔子为鲁人, 日常操鲁语,唯于诵诗 、读书 、执礼,此三者必雅言。这表明( ) A诸侯各国尊崇传统文化 B儒家思想依靠雅言传播 C礼制尚能维护天子权威 D孔子对天下一家的认同 答案 D 解析 从材料信息可知,雅言是正言,即官方语言。在日常生活中,孔子操鲁语,但在诵读 诗 书和执礼时,必使用周的官方语言,这表明孔子对周天下一家的认同,故选 D 项。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其他诸侯国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故 A 项错误;儒家思想也可以通过其他地 方语言传播,故 B 项错误;春秋时期,礼崩乐坏,故 C 项与史
11、实不符。 3儒家的仁爱与墨家的兼爱 二者的范围不同,儒家的仁爱范围狭窄,且主张“克己复礼为仁”,仍然讲究阶级性;墨家 的“兼爱”具有广泛性,不分等级贵贱。前者代表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后者代表了平民百姓 的利益。 1先秦时期儒家思想的比较 项目 孔子 孟子 荀子 同 仁的思想 爱人 仁政 仁义 民本思想 为政以德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异 人性论 性相近 性本善 性本恶 目的 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 缓和阶级矛盾,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统治 2先秦儒学的基本特征 政治 特征 重视传统、注重继承;政治和伦理相结合;在治国方略上主张“德治”,以德为 主,德刑相辅,强调为政以德;重“人治”,注重对人进行引导的礼治而
12、不是对 人实施纯粹强制的法治;和贵中庸;在天与人的关系上重于人事,虚于天命 伦理 特征 强调“仁”和“礼”,仁是思想的内核。仁是主观道德修养,礼是客观制度规范 经济 特征 认为人民的贫富与国家的治乱安危有很大的关系。同时提倡对财富欲望加以节 制,要重义轻利 教育 特征 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他创办私学, 开创了平民能够接受教育的新 时代。先秦儒家除了重视礼、义、信等,还注重培养为政治国的能力,强调理论 与实际的结合与统一 考点二 “异彩纷呈”的先秦诸子思想 1士 先秦时最低级的贵族阶层,也是古代四民(士、农、工、商)之一。春秋时,士大多为卿大夫 的家臣,有的以俸禄为生,有的有食田。
13、战国以后,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通称, 是脱离生产劳动的读书人。 2“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强调无为而无不为,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 动作用,倡导“待时而动”“因时制宜”, 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 1诸子百家思想主张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诸子百家从治国理念、社会伦理观、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生态度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反映了社会变革下思想解放的特点。 诸子百家思想主张的相似性主要表现在他们所追求的目标上,都是为求治国平天下之道,将 社会从混乱中救出,重塑一个有序的社会。 其差异性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 在治国理念上 儒家主张“仁政”“德治”, 反对严刑峻法;
14、 法家主张法治, 强调严刑峻法;道家主张“无为而治”;等等 在社会伦理观上 孟子主张“人无有不善”,而荀子、韩非子主张“人之性 恶”; 道家的告子认为“性无善而无不善也”, 后天的教育 和环境影响人性的转变;等等 在处理人与自然的 关系上 荀子主张“制天命而用之”, 人定胜天; 而老子和庄子则主 张顺应自然;等等 在人生态度上 儒家主张积极入世, 强调社会责任; 道家则主张“逍遥”的 人生态度,强调“超脱”;墨家提倡“非命”,即不从命; 阴阳家主张“天命观”;等等 在社会成员关系上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儒家主张尊卑有序 针对练 2 (2018 湖南十三校一联)儒、墨、道、法四家学说在春秋
15、战国时期虽然互争长短, 各树一帜,但它们有许多共同之处。如( ) A推动改革,重建社会秩序 B追求治国之道和理想人生 C追求平等,维护地主利益 D强调和谐,建立理想社会 答案 B 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四家学说虽然互争长短,各树一帜,但它们都追求治 国之道和理想人生,故选 B 项。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反对改革,故 A 项错误;法家主张建立 君主集权统治,并非追求平等、和谐,故 C、D 两项错误。 2诸子百家思想主张各自体现的时代性 (1)儒家思想 春秋时期,孔子思想核心为“仁”,其目的是缓和矛盾,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但在奴 隶制瓦解的时代,其思想未被重视。 战国时期,孟子主张实行“
16、仁政”,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 改造旧制度,以利于封建统治的需要。在当时诸侯割据混战、封建制度确立时期,不能适应 统治者的需要,只是诸子百家中的大宗而已。 (2)道家思想 春秋时期,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表现了其没落、 消极的情绪,说明老子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战国时期,庄子继承了老子的消极思想。道家的消极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不适应社会发 展潮流的。 (3)墨家思想:代表小生产者利益的墨子提出“兼爱”“非攻”,反映了战国时期封建经济的 发展,小生产者经济实力增强,要求平等,反对战争的愿望。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墨家的 主张不能适应
17、社会发展的需要。 (4)法家思想:战国时期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提出“中央集权”“法治”思想,体现了新兴 地主阶级改造旧制度的进取精神和加强中央集权的迫切愿望,符合统治者富国强兵的要求, 为新兴地主阶级的变法提供了理论依据,受到统治者的欢迎和推崇。 3诸子百家思想的现实价值 (1)儒家的“仁政”“有教无类”等思想具有和谐意识,对于调节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 有积极作用,对今天倡导的人本理念具有借鉴意义;孔子等人的教育思想为今天推行全民教 育、素质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2)道家的“无为”思想主张顺应自然,对于增强环保意识,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 价值;道家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哲
18、学基础。 (3)法家的法治、变革思想对当今中国的法制建设具有借鉴意义;法家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 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4)墨家的“兼爱”“非攻”“尚贤”思想成为今天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尊重人才的重要思 想来源。 唯物史观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春秋战国时期是分封制崩溃、封建制确立的大变革时期。礼崩乐坏、 空前的战乱动荡和社会变革为各个阶层的思想家们发表自己的主张、阐释自己的学说提供了 广阔的历史舞台, “百家争鸣”的局面是剧烈的社会变革与阶级变动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材料 在早期儒家经典中, 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 尚书 中说: “民惟邦
19、本, 本固邦宁。 ” 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 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 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要求:根据材料概括先秦时期民本思想的不同内涵。 信息:_ 答案 利民;民贵君轻;尊重民意;君舟民水。 材料 韩非子所崇尚的法治,即所谓“事最适者”,就是适合时代,符合事理,利于君主专 制服务,其核心就是通过立法令、行法令,达到“尊公废私”,而所谓“公”,实际上就是 帝王。法律为君主所设,其基本原则当然要体现君主利益而废止臣民的私利,实现“利出一 孔”的一元化的国家体制。
20、因此,法律对于官员来说就具有绝对的指导意义,这实际上也就 是要求臣民的一举一动必须绝对符合法律的要求。当然,韩非还认识到,真正的法律不只是 最大可能地限制人民,让他们不敢说,不敢做,而且应该“禁其心”,从内心惧怕法律,不 敢违法。 马娟浅析韩非子的“法” 要求:分析材料,论证法家思想最适合当时统治者的需要。 论证:_ 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兼并战争盛行;诸侯国要想能够存立,就必 须加强集权,改革图强。韩非子主张法律为君主服务、限制臣民的私利,为君主专制中央集 权制度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得到了当时统治者的追捧。 材料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都在提出自己的思想,他们各自代表的
21、利益不同:儒家代表 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法家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墨家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道家代表没 落贵族的利益。他们的主要观点也不相同:儒家主张“礼治”和“德治”,法家主张法治, 道家主张无为,墨家主张“兼爱”“非攻”。但由于他们面临的社会条件是相同的,在一些 具体问题上自然会提出相同的观点,而且有些社会规律大家都是认同的。如当时诸子各家都 意识到了犯罪与经济的内在联系;面对当时百姓困苦、战乱频仍的状态,各家都提出了一统 天下、关注民生的主张,一个时代的思想不可避免地要带上那个时代的烙印。 续晓梅儒墨道法思想的相通性 发现问题:过去的历史科研教学在探讨百家争鸣时过多关注的是诸子百家思想的相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