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0高中 通史 历史)第三单元 第6讲.docx

  • 上传人(卖家):四川三人行教育
  • 文档编号:1293112
  • 上传时间:2021-04-12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831.19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0高中 通史 历史)第三单元 第6讲.docx》由用户(四川三人行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0高中 通史 历史 【2020高中 通史 历史】第三单元 第6讲 2020 高中 历史 第三 单元 下载 _考试试卷_数学_初中
    资源描述:

    1、阶段特征 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 年) 政治:国家分裂,出现民族大融合;中央集权制遭到破坏,三省制雏形出现;九品中正 制,士族势力强大。 经济: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江南得到开发,北魏均田制形成,草市产生。 科技文化:三教并行,儒学危机;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和民族融合的特点;书法、文人 画等成为自觉艺术。 隋唐时期(581907 年) 政治:由政权并立到走向大一统,民族融合;中央集权加强。 经济:江南经济进一步发展;农耕经济繁荣;手工业发达,瓷器出口;商品经济繁荣, 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繁荣;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科技文化:政策宽松,出现了三教合流的趋势;科技领先世界,文化繁荣,形成中华文 化圈。

    2、 第第 6 讲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 一、君主专制的演进 1魏晋南北朝:形成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体制。 2隋唐:三省六部制 (1)分工 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政令。 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2)运作程序: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3)特点 相权三分 相权被分割为三部分,这样可互相制衡,也能分工合作,从而提高了行政 效率 职权分明 三省职权按行政程序划分,一切政令由起草(中书省)、审核(门下省)至执行 (尚书省),都经由三省处理 节制君权 皇帝所颁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行;以相权节制君权,可弥

    3、补君 主才干之不足 (4)评价 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了完整严密的体系,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削弱了相权,加强了君权。 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易错提醒 “三省六部制”与“近代西方三权分立”的区别 三省六部制与近代西方的三权分立形式上相似,都体现了分权的特点,但二者反映的本质却 不同。三省六部制的目的在于强化皇权,是君主专制的产物;近代西方的三权分立目的是防 止专制,是近代资产阶级民主的产物。 二、地方割据与中央集权加强 1唐太宗时,依山河形势,分全国为十道,作为监察区。唐肃宗时,道成为州、县之上的行 政实体,地方体制变为道、州、县三级。 2唐朝中期,朝廷在地方设立

    4、节度使,导致割据势力发展。安史之乱平息后,形成藩镇割据 的局面,五代十国是藩镇割据局面的继续和扩大。 教材补缺 唐代的藩镇割据 唐玄宗在位时期,为了防止周边各族的进犯,大量扩充防戍军镇,设立节度使,赋予其军事 统领、财政支配及监察管内州县的权力,这造成了一些军镇(藩镇)将领拥兵自重,在军事、 财政、人事方面不受中央政府控制的局面,史称“藩镇割据”。这种局面一直持续了一百多 年直至唐朝灭亡。藩镇割据造成了中央政府实际管辖地区的缩小,吐蕃、回鹘、西夏等少数 民族相继建立地方割据政权;藩镇之内,征兵重敛,更是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三、选官制度 1九品中正制 (1)含义:由品评官评定人才优劣、然后授官的

    5、制度。 (2)盛行朝代:魏晋南北朝。 (3)选官依据:门等出身。 (4)弊端:不注重才能,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为官。 2科举制 (1)形成:隋炀帝时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2)完善:唐宋元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3)作用 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 文化素质。 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选修 4) 1“贞观之治”的出现 (1)原因 历史:吸取隋亡教训,深信“民本”道理。 用人:选贤任能,虚怀纳谏。 经济: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反复强调“存百姓”的思

    6、想。 以民为本,慎用刑法:制定唐律 ,体现仁义为本,刑罚为末的原则。 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制,提高进士科地位。 (2)表现: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文化繁荣。 2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 (1)措施 武力讨伐:先分别讨伐,后采取“战而后和”的策略。 设置机构:在东突厥设羁縻府州,以突厥首领为都督、刺史,官职世袭。在西突厥设置安 西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 册封首领:接受“天可汗”的尊称,册封西北各族首领后裔。 和亲通婚:唐太宗派文成公主入藏和亲。 (2)作用:统一多民族中国进入鼎盛时期。 3开放的对外政策 (1)政策 积极友好的中外交往态度。 宽容的宗教政策。 重视传播唐文化。 (

    7、2)作用 唐太宗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为中国文化增添了多元的色彩。 推动日本“大化革新”,促进了日本的封建化进程。 考点一 隋唐中枢机构的成熟 宦官专权 中国古代历史上,封建皇帝将君主权力赋予一部分给自己的家奴宦官,让他们去干预朝 政,就会形成宦官专权,也是皇帝与文武官员争权的手段。通常情况下,皇帝年幼,统治阶 级内部矛盾激烈时,则易形成宦官专权局面。从历史上来说,东汉、唐、明三朝,是中国历 史上宦官专权最严重的时期。 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和弊端 (1)特点 相权三分:中书省制定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这样既能互相制衡,也 能分工合作,从而提高行政效率。 职权分明:三省职权按

    8、行政程序划分,一切政令从起草(中书省)、审核(门下省)至执行(尚 书省),都经由三省处理。 加强皇权:分散了宰相及中央机构的权力,互相牵制;同时,将尚书省权分六部,既限制 了地方割据势力的产生和发展,又推动部门牵制与机构运转。 节制君权:皇帝所颁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行,以相权节制君权,可弥补君主才 干的不足。 (2)弊端:相权分属三个部门,造成“有宰相之职,而无宰相之权;有宰相之权,未必有宰相 之责”的局面,及至中唐,出现宦官专权、朋党之争等弊政。 针对练 1 (2018 德州模拟)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的过程中出现了“以太宗尝为尚书令, 臣下 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

    9、中书令号为宰相”的局面,这表明( ) A三省六部制被破坏 B专制皇权的强大 C尚书省的地位更高 D三省间不能制约 答案 B 解析 隋唐时期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A 项错误;材料表明,因为唐太宗做皇帝前曾担 任过尚书令一职, 所以后来没人敢担任“尚书令”这一官职, 这说明了专制皇权的至高无上, 故选 B 项;三省长官都是宰相,C 项错误;三省互相制约,D 项错误。 考点二 隋唐选官制度的成熟 1士族门阀制度 士族门阀制度,萌芽于东汉后期,形成、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朝后期开始衰落,随 着隋唐科举制的推行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士族门阀制度是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选官用人制度 的主要依据。其最大的特征

    10、是按门第高低、血缘选拔任用官吏,世袭传承。 2九品中正制 魏晋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是一种由品评官评定人才优劣,然后授官的制度。九品指划分人 才优劣的九个等级,中正指品评官,负责评定人才等级。该制度创立之初评议人物的标准是 才能、品德和门第出身。但在实行的过程中,由于世家大族把持政权,在评价人才时往往忽 视品德和才能,只重门第,成为巩固门阀统治的工具。 针对练 2 (2018 河南天一大联考高三阶段测试三,4)“从汉末起门阀制度正在滋长,现实 政权的基础建立在世家大族所支配的经济结构上面。而九品中正制尽管有将选举权收归中央 的企图,但最终结果却是加重了大族在地方上的权威。”这表明九品中正制( )

    11、 A造成世家大族对皇权的妥协 B导致专制皇权不断走向衰落 C有利于从地方选拔大量人才 D难以实现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可知,当时政权是建立在世家大族的经济基础上的,导致了九品中正制更多的 是维护世家大族利益,即加强了地方的权力,导致中央集权大大削弱,因此难以实现中央对 地方的控制,故 D 项正确。 1全面认识科举制的影响 积 极 影 响 社会整合功能 打破了特权垄断, 促进了社会阶层转化, 加速了社会流动, 具有公开、 平等、竞争、择优的合理性内核和价值理念 推动儒学发展 以儒家学说为主要考试内容,推动儒家思想和文化的传承与繁衍 巩固国家统一 适应了中央集权制度下“大一统”意

    12、识形态的需要, 促进了中华民族 的大融合,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 推动世界文明 发展 早在唐朝时, 科举制就被“东亚文化圈”国家所采用, 并成为这些国 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后来还被西方国家所吸收, 对西方近代 文官考试制度产生了较大影响 消 极 影 响 重才轻品 在选拔人才方面,过于侧重才学标准,忽视了品德的考查,造成一些 官员道德素质低下 官本位思想 直接促进了官本位社会观的发展, “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至今还存在 禁锢思想 强化儒学正统地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抑制了新知识、新学科的渗 透和发展;压抑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2.古代中国选官制度演变的影响 (1)选官标准从家世、门第

    13、到才学的变化,有利于选拔有才能的人为官,维护了封建国家的大 一统局面,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2)选官制度的变化,特别是科举制的实行,使国家掌握了人事任免权,既树立起中央权威, 又保证了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封建国家政令的推行,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3)制度化的选官标准,提供了高素质的地方官队伍,有利于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 家国情怀科举制体现的公平、开放的思想 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从选才方式和原则来看,科举制度是以考试为核心,分 设科目,面向广大读书人的公开考试,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 材料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

    14、我们就无法解释 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于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 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 斗精神。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要求:分析材料,概括科举制的“创新之处”。 信息:_ 答案 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提供了“机会均等”的机制;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材料 唐律疏议是唐高宗永徽年间完成的法典,是唐律的典型代表。据旧唐书 刑法志 记载,唐太宗贞观年间有同州人房强,弟弟在岷州任统军,因为谋反伏诛;按照当时的法律, 房强应当因为连坐处死。太

    15、宗得知此案,怜悯其将死,于是对大臣们说:“因为风俗教化未 能博施,所以如今仍然需要刑典。这不是庶人的过错,怎么能因此滥施重刑呢?这更显得君 主不德。怎么能不察其原本而一概加以诛罚呢,这违反了恤刑而重人命的原则。”这对 唐律疏议的修订产生了影响,如将原贞观律 名例篇中的“言理切害”,更为“情理 切害”。后来以其为代表的法律体系亦被宋元明清所继承,在东亚被其他国家所接受。 摘编自陶舒亚中国法制史等 观点 思考方向 历史结论 角度 1 唐太宗的立法思想 角度 2 唐律体现的实质 是建立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之上的, 维护 君主专制的工具 角度 3 唐律为什么被东亚其他国家接受 答案 角度 1:德主刑辅,礼

    16、法结合。 角度 3:东亚为君主专制政体,以唐律为代表的法律体系适应了其统治阶级的需要。 材料 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本立 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 制使,乃赐死于家。旧唐书 刘祎之传 发现问题:武则天下达的敕书被刘祎之拒受。 思考:分析材料,说明刘祎之为何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 试答:_ 答案 诏敕须由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议,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诏令被认为是违制的。 全国卷考题统计 年份 考题 2018 年 卷,25 唐朝时期的藩镇割据 卷,26 武则天加强君主专制 2017

    17、年 卷,26 唐朝统一与历史叙述 卷,25 官修史书与加强中央集权 2016 年 卷,25 科举制 1(2018 课标全国,25)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下表 所示。 “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 藩镇类型 数量(个) 官员任免 赋税供纳 兵额与功能 河朔型 7 藩镇自擅 不上供 拥重兵以自立 中原型 8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防骄藩 边疆型 17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守边疆 东南型 9 朝廷任命 上供 驻兵少防盗贼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答案 D 解析

    18、 D 对:表格内容反映出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中原型、边疆型与东南型的藩镇 中的官员都由朝廷任命,上供或少上供,说明这些藩镇承认唐朝中央政府的统治;从这些藩 镇的功能“防骄藩”“守边疆”“防盗贼”及题干信息“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 看,它们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技巧点拨 巧用“以偏概全”排除法。解题中要善于寻找题干中“个别的”材料,用这类 “个别的”材料可以排除选项中“一般的”选项。如用东南型的“上供”可排除 A 项。 2(2018 课标全国,26)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 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

    19、 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 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 答案 C 解析 C 对:从材料可知,武则天通过改革中书、门下二省官制,使得低品级官员也取得与 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的资格,从而使“宰相数量大增”,再通过缩短宰相任职时间,来 分散和削弱相权、加强皇权,从而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技巧点拨 巧用题干关键字解题。隋唐时期推行三省六部制的目的是通过分割相权而加强 皇权,武则天时期采取措施的结果是“宰相数量大增”,这显然表明了其削弱相权控制朝政 的目的。 3(2017 课标全国,26)下表 记述 出处

    20、“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 旧唐书 高祖本纪 “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而旋。” 旧唐书 太宗本纪 “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及薛举战 于泾州,败绩。” 新唐书 高祖本纪 “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七月, 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 新唐书 太宗本纪 上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答案 C 解析 四则材料记述的共同点是唐军“败绩”, 故C项正确。 A 项“皇帝”与材料中

    21、“秦王” 不符,故排除。四则材料中仅有一项提到刘文静,并且其身份是“将领”而非“主帅”,故 排除 B 项; 四则材料中只有一则指出作战失败是由于唐太宗生病, 而其他三则材料均未提及, 故排除 D 项。 4(2017 课标全国,25)史记 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 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 ) A记载的真实性 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 C修撰的政治性 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 答案 C 解析 史书修撰由私撰到官修甚至皇帝亲自参与,体现了封建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和意识引 导的政治目的,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C 项正确。史书的编写受编写者的才识和自身观

    22、念等 影响往往带有主观性,官修的史书在史书中必然会体现统治者的意志,这都决定了其不可能 完全真实、公正和客观,故 A、B、D 三项不准确,排除。 5(2016 课标全国,25)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 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答案 D 解析 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也能选拔优秀官吏,A 项说法过于绝对,故 A 项错误;察举制更 注重考查官员的道德水平,科举制在这方面并不具有优势,故 B 项错误;科举制通过考试选 拔官吏,并不排除世家子弟入仕,故 C

    23、项错误;与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相比,科举制通过考 试的形式选拔人才,有利于推动社会读书风气的盛行,因此更有利于提升社会文化水平,故 D 项正确。 1(2018 郴州质量监测)魏晋名士有一种不同于流俗、甚至不同于任何历史时期的言谈举止。 以陶渊明、王羲之以及竹林七贤等为代表的魏晋名士,以狂放不羁、率真洒脱而著称于世, 形成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魏晋风流”,造成这种异化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门阀士族特立独行,思想活跃 B江南经济开发,商品经济发展 C魏晋时期佛道盛行,援老入儒 D魏晋以来国家分裂,社会动荡 答案 D 解析 A 项思想活跃是文化现象,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故 A 项错误;魏晋时期江

    24、南开发,经 济发展,但商业受时代的影响,发展情况并不乐观,故 B 项错误;魏晋时期,玄学兴起并发 展,儒家思想融合了道家思想,“援老入儒”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故 C 项错误; 文化的时代特色源自社会时代的变迁,魏晋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造成了上述文化现象, 故 D 项正确。 2(2018 聊城模拟,25)隋至唐前期的中书门下是决策首脑机关,从不负担琐碎事务。唐代中 后期至宋代的中书门下承担了大量的日常政务性工作,出现了中枢机构政务化的趋向。宋代 的设官分职方式,在“丛睉芜杂”的表象背后,突出了国家政务的核心内容。上述变化主要 表明( ) A吏治渐趋清廉化 B部门间关系更融洽 C官员日趋

    25、专业化 D中央集权显著加强 答案 C 解析 材料“出现了中枢机构政务化的趋向”反映的是中枢机构权力变化而不是吏治清廉的 问题,故 A 项错误;据所学,唐初具体政务由尚书省负责,据材料“中书门下承担了大量的 日常政务性工作”可知部门权力出现重合,故 B 项错误;据材料“出现了中枢机构政务化的 趋向”可知官员的政务要求提高,即官员日趋专业化,故 C 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中枢权力 的变化而不是中央和地方的权力,故 D 项错误。 3(2018 湖南长郡中学高三模拟,26)在唐代,政务裁决机制出现了由以奏抄为主向以奏状为 主的转变。政务多由宰相汇总以中书门下的名义直接向皇帝申奏,门下省属官给事中的职掌

    26、也随之从以审读奏抄为主转变为以封还制敕为主。这一转变( ) A导致了三省合作体制名存实亡 B有利于避免政务决策严重失误 C强化了谏官纠正宰相过失能力 D助长了权臣专政乱政贪腐风险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门下省具有封还制敕之权,仍体现三省合作体制,故 A 项错误;材料中政务裁 决由奏抄为主向奏状为主转变,门下省具有封还制敕的权力,这样可以防止政务决策失误, 故 B 项正确;门下省封还制敕主要是防止皇帝决策失误,并非纠正宰相过失,故 C 项错误; 材料与权臣专政乱政无关,故 D 项错误。 4 唐律疏议 名例律规定:凡是外国人,属同一国人相互间发生的犯罪,依照其本国的习 惯和法律处理;如果唐人与外国

    27、人相犯及不同国家的外国人相互间的犯罪,则按唐朝的法律 论处。这一规定反映了唐朝( ) A夷夏大防的观念 B因俗而治的政策 C天朝上国的心态 D维护国家的主权 答案 B 解析 唐代社会对外开放,兼容并蓄,其法律制定没有夷夏之观的天朝上国心态,故 A、C 两项错误。唐代国力强盛,国家主权的威胁,并不是很严重和迫切,故 D 项错误。唐律的规 定因俗而治,体现了开放和包容,故 B 项正确。 5贞观初年,唐太宗签署了征兵 18 岁以下体壮者的敕书,但时为门下省给事中的魏征拒不 署敕,结果把事情搞黄了。材料主要说明( ) A三省制有利于决策合理 B门下省是三省的核心 C唐太宗对于魏征信任有加 D三省之间分

    28、权制衡 答案 B 解析 材料只反映出决策过程中门下省的作用,与三省制对决策的影响无关,故 A 项错误; 门下省可以对政令封驳,有利于纠正决策的失误,是三省的核心,故 B 项正确;材料魏征拒 不署敕唐太宗敕书,没有体现出他们间的信任,故 C 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决策过程中门下 省的作用,没有反映出三省之间的关系,故 D 项错误。 课时作业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19 洛阳模拟)汉代,朝廷仅允许三公和大将军设置官署并自行任命僚属处理公务。魏晋 时期,经朝廷允许,都督和各州刺史皆可设置官署,出现了“虚立军府,动有百数,五等请 侯,复坐置官属”的现象。这一现象( )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

    29、加重了地方的财政负担 C巩固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D削弱了世家大族的势力 答案 B 解析 魏晋时期都督和各州刺史皆可设置官署必然导致官僚众多,加重了地方的财政负担, 故 B 项正确。 2 (2018 太原期中模拟)魏晋时期, 九品中正制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由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和掌 权的状况,隋唐确立了科举制之后,基本纠正了这一状况。这一变化说明科举制( ) A是公正公开的人才选拔制度 B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C完善了朝廷选拔官吏的机制 D导致了世家大族势力的衰落 答案 B 解析 抓住科举制纠正了“由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和掌权的状况”,把权力收归中央,加强了 中央集权,故 B 项正确。 3(2018

    30、三明模拟)隋朝初年,按照“存要去闲,并小为大”的原则,把州、郡、县三级制改 为州、县两级制,后又改为郡、县两级制。上述改革( ) A导致封建国家财政开支增大 B增强地方行政机构的职能 C削弱世家大族对地方的控制 D有利于维护大一统的局面 答案 D 解析 裁撤地方行政制度的考虑之一即是削减封建政府的财政开支,故 A 项错误;地方行政 机构的职能并不会因机构的裁撤和合并而增减分毫,故 B 项错误;单单通过地方行政级别的 调整并不能削弱世家大族对地方的控制,故 C 项错误;裁撤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削减地方 行政开支和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 D 项正确。 4据大唐语林记载,某人请求玄宗开恩帮女婿王某

    31、科举及第,玄宗答应。负责科举的礼 部侍郎将皇帝钦点王某的情况报告宰相。宰相说:“科举是国家抡才大典,怎么能凭皇帝一 句话,就把功名送给不合格的人?”玄宗只好取消成命。这则记载表明( ) A礼部与宰相共管科举 B相权对皇权有制约性 C科举制度具有公平性 D科考不受皇权的干预 答案 B 解析 “负责科举的礼部侍郎将皇帝钦点王某的情况报告宰相”表明礼部负责科举,并非礼 部与宰相共管科举,A 项错误;“宰相说:怎么能凭皇帝一句话,就把功名送给不合 格的人?玄宗只好取消成命”表明相权对皇权有制约性,B 项正确;此记载只是个案,难 以表明科举制度具有公平性,C 项错误;在君主专制下,科举制度就是为皇权服务

    32、的,D 项 错误。 5(2018 河南中原名校联盟质量考评)唐朝科举中有这样一道程序,即在确定录取名单前,主 考官通常会邀请一些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依据考生的考试成绩和社会名声,共同决定最终录 取名单,这个过程简称“通榜”。这一做法( ) A体现唐代科举制走向完善 B使科举的公平性遭质疑 C导致科举制无法选拔精英 D是君主专制加强的表现 答案 B 解析 材料“依据考生的考试成绩和社会名声,共同决定最终录取名单”,而不是完全依据 才学,唐代科举制存在局限性,故 A 项错误;材料科举制录取考虑“社会名声”,使科举的 公平性遭质疑,故 B 项正确;材料中考试成绩仍然是重要的参考依据,故 C 项错误;材

    33、料涉 及唐代科举制的录取依据,没有体现出对君主专制的影响,故 D 项错误。 6(2019 滨州模拟)下表是对唐代尚书省勾检官(从事勘覆稽失的官员)的相关记述。据此能够 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唐代( ) 记述 出处 各级官府皆“据文案大小,道路远近,皆有程期。如或稽违, 日短少差,加罪。” 唐会要卷五八 “其官文书稽程者,一日笞十,三日加一等,罪止杖八十。” 唐律疏议卷九 “凡文案既成,勾司行朱讫,皆书其上端,记年、月、日, 纳诸库。” 唐六典卷一 A.政府注重官员行政规范 B三省六部制走向成熟 C尚书省隶属于监察部门 D对政务犯罪惩罚严厉 答案 A 解析 A 项表述符合题目中“如或稽违,日短少差,

    34、加罪”“罪止杖八十”“记年、月、日, 纳诸库”,故 A 项正确;题目仅仅牵涉的是三省中的尚书省,故 B 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 尚书省属于执行部门,故 C 项错误;题目中并未牵涉政务犯罪,故 D 项错误。 7(2018 内江模拟)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对分科取士有过中肯评价:“前代选用,皆州 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这一评价中肯在( ) A肯定了选官制度对官僚政治的积极作用 B看到了两种选官制度在选才方式上的不同 C肯定了科举制对政治的有利影响 D肯定了科举制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 答案 C 解析 由“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可见科举制把用人权收归了中央,有利于强化

    35、中央 集权,故 C 项正确。 8政事堂制度始创于唐初,门下省设政事堂,作为三省宰相共同议定军国大政的场所。唐高 宗时期,迁政事堂于中书省,唐玄宗时期,中书省与门下省的职权合而为一,政事堂改为中 书门下。这一制度的变化( )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B提高了中央的行政效率 C缓解了皇帝与宰相的对立 D使六部的权限受到削弱 答案 B 解析 三省六部制强调的是皇权与相权的关系,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政事堂,作为三省 宰相共同议定军国大政的场所”“中书省与门下省的职权合而为一, 政事堂改为中书门下”, 体现了三省的协调性不断强化,有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故 B 项正确;政事堂和中书门下的 设置,可

    36、以有效牵制皇权,故 C 项错误;材料仅涉及三省变迁,未涉及六部,故 D 项错误。 9隋唐用三省六部制代替三公九卿制,确立三省的首长为宰相,但其他官员也可临时差遣到 中枢任职,职权堪比宰相。这一做法有利于( ) A完善中央官制 B加强君主专权 C决策更加科学 D提高行政效率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可知这一做法实质是分割相权,加强皇权;“加强君主专权”符合题意,故 B 项正确。 10秦代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唐代设御史 台,作为独立机构,监察中央和地方官员,形成三省六部一台。这说明唐代( ) A官僚机构、官员数量更多 B进一步弱化专制 C更加注重分权以加强皇

    37、权 D管理体制更完备 答案 C 解析 材料未对秦、唐的官僚机构与官员的数量进行比较,因而无法得出唐朝比秦朝“官僚 机构、官员数量更多”的结论,故 A 项错误;秦至唐专制主义进一步强化,故 B 项错误;秦 代御史大夫既具有监察权又具有行政权,而唐代监察权独立,说明唐代“更加注重分权以加 强皇权”,故 C 项正确;材料仅对秦、唐监察机构进行比较,无法得出唐朝“管理体制更完 备”的结论,故 D 项错误。 11唐太宗说过,政之清浊,犹如江河,关键在其源头;他规定皇帝的诏书,必须通过中书 门下审查并盖上红印,才可以下发。这反映了唐太宗( ) A认为限制皇权具有必要性 B重视唐代民主政治建设 C意识到顶层

    38、制度的建设事关全局 D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 答案 C 解析 “认为限制皇权具有必要性”不符合唐代加强君主专制的史实,故 A 项错误;唐代并 未出现民主政治,故 B 项错误;题干中“规定皇帝的诏书,必须通过中书门下审查并盖上红 印,才可以下发”说明皇帝、中书门下等顶层制度的建设受到唐太宗的重视,故 C 项正确; 唐代的最高行政机构由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三省组成,故 D 项错误。 12(2019 武汉模拟)唐代科举制规定:凡在礼部考中进士者,均须在吏部再考一次,主要考 “身、言、书、判”。 这说明唐代科举制( ) A重视选拔法律人才 B注重官员的综合素质 C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D体现了经世

    39、致用思想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法律仅是对官员“判”方面的要求,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身、言、书、 判”,可知吏部注重官员综合方面的素质,故 B 项正确;促进文化的繁荣,仅涉及“书”方 面的要求,故 C 项错误;经世致用由明清之际顾炎武提出,故 D 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2017 潍坊一模,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隋代虽置三公,以高官不除。其秉国钧者惟内史(中书)、纳言(门下),而尚书令事无 不统,即不预机事,亦称政本之地。永瑢历代职官表 内阁 材料二 唐制:每事先经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有未 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

    40、下中书,中书又付门下。若可行,门下 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 议事已定,德彝(尚书仆射)数反于上前,由是有隙。时房玄龄(中书令)、杜如晦新用 事,皆疏瑀(尚书仆射)而亲德彝,(以上所提人物都是宰相)瑀不能平,遂上封事论之,辞指寥 落,由是忤旨,会瑀与陈叔达(宰相)忿争于上前,瑀、叔达皆坐不敬,免官。(此后,李世民 下旨):自今中书、门下及三品以上入阁议事,皆命谏官随之,有失辄谏。资治通鉴 请回答: (1)与材料一相比较,材料二中唐代的三省辅政体制有何不同? (2)据材料三,说明唐代三省辅政体制在运行中是如何体现“制衡”与“专制”的? (3)据上述材料,指出三省辅政

    41、体制发展的趋势,并评价该体制。 答案 (1)不同:确定了三省各自的职权;确立了三省的运行机制;三省的权力相等。 (2)制衡:三省长官共同议事;宰相设置众多。 专制:议事过程发生分歧异议时,由皇帝最高裁定;派谏官驻阁监督。 (3)趋势:隋朝确立,唐朝发展完善。(或从隋到唐,三省制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评价: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14(2018 临沂一模,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科举非恶制也,所恶夫畴昔之科举者,徒以其所试之科,不足致用耳!昔美国用选 举官吏之制, 不胜其弊, 及 1893 年始改用此种试验, 美人颂为“政治上一新纪元”。 而德国、

    42、日本行之大效,抑更章章也。世界万国中行此法,最早者莫如我,此法实我先民千年前之一 大发明也。自此法行,而我国贵族寒门之阶级永消灭;自此法行,我国民不待劝而竞于学。 此法之造于我国也,大矣!人方拾吾之唾余,以自夸耀,我乃惩末流之弊,因噎以废食,其 不智抑甚矣。吾故悍然曰:复科举,便!梁启超官制与官规(1910 年) 材料二 科举制的废除,使得精英开始多元化了。不再往国家流动,而是流落到民间,国家 与精英的关系在 1905 年后出现了疏离。在某种意义上,清政府是毁在废科举上。说得绝对一 点,不废科举,何来“辛亥”?没有“1905”,何来“1911”?科举的废除还造成一个后果, 民国找不到使得民族国

    43、家一体化的整合方式,某种意义上说,辛亥革命的胜利乃是地方士绅 的胜利,中央不再能控制全国。此外,科举废除后,这套比较具有公平性的选官制度没有找 到替代品,结果吏治大坏,任人唯亲、派系政治等泛滥成灾。所以科举的废除在某种程度上 比辛亥革命更重要,它倒是一场真正革命,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2005 年许纪霖在“科举废除百年”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的利弊。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的废除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 (1)利处:削弱士族势力;读书风气盛行;选官相对公平;提供底层上升的渠道;扩大 统治基础;成为整合民族国家的有力工具。 弊端:考试内容不切实际;八股取士束缚了思想。 (2)影响:国家和精英的关系出现疏离,削弱了清朝统治基础;丧失了民族国家一体化的整合 方式;吏治败坏,任人唯亲、派系政治等泛滥成灾。 冲击儒家学说,促进了思想解放;促进了新型知识分子队伍壮大和社会变革;促进了近代教 育和科技文化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0高中 通史 历史)第三单元 第6讲.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293112.html
    四川三人行教育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相关资源 更多
  • 河南省驻马店市 经济开发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数学试题 - 副本.pdf河南省驻马店市 经济开发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数学试题 - 副本.pdf
  • 江苏省靖江市城北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下学期5月阶段质量监测调研 八年级数学试题 - 副本.pdf江苏省靖江市城北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下学期5月阶段质量监测调研 八年级数学试题 - 副本.pdf
  • 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两校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数学试题(第二次学情调研) - 副本.pdf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两校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数学试题(第二次学情调研) - 副本.pdf
  • 江苏省连云港灌南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 - 副本.pdf江苏省连云港灌南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 - 副本.pdf
  • 江苏省淮安市开明中学2023-2024学年下学期5月月考八年级数学试题 - 副本.pdf江苏省淮安市开明中学2023-2024学年下学期5月月考八年级数学试题 - 副本.pdf
  •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一中创新班2023-2024学年下学期八年级第二次月考数学试题 - 副本.pdf陕西省西安市高新一中创新班2023-2024学年下学期八年级第二次月考数学试题 - 副本.pdf
  • 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宾王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下学期八年 级数学5月月考试题.pdf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宾王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下学期八年 级数学5月月考试题.pdf
  • 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阳城学校2023-2024学年下学期八年级月考试卷数学 - 副本.pdf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阳城学校2023-2024学年下学期八年级月考试卷数学 - 副本.pdf
  •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宝应县氾水镇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数学试题 - 副本.pdf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宝应县氾水镇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数学试题 - 副本.pdf
  • 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才源求真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数学试卷 - 副本.pdf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才源求真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数学试卷 - 副本.pdf
  • 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南浦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数学试题 - 副本.pdf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南浦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数学试题 - 副本.pdf
  •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下学期五月月考八年级数学试题- 副本.pdf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下学期五月月考八年级数学试题- 副本.pdf
  •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第三初级中学博雅班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数学试题 - 副本.pdf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第三初级中学博雅班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数学试题 - 副本.pdf
  • 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铁一中2023-2024学年下学期八年级第二次月考数学试题 - 副本.pdf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铁一中2023-2024学年下学期八年级第二次月考数学试题 - 副本.pdf
  •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