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 通史 历史)第九单元 第22讲.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0高中 通史 历史)第九单元 第22讲.docx》由用户(四川三人行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高中 通史 历史 【2020高中 通史 历史】第九单元 第22讲 2020 高中 历史 第九 单元 22 下载 _其他资料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阶段特征 第一阶段:19491956 年现代化建设的准备与启动。 政治:三大政治制度确立,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 经济:通过实施“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中国形成了计划经济体制。 外交: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 的成熟。 科技文化:“双百”方针提出,文学、艺术、教育事业得到蓬勃发展。 第二阶段:19561976 年现代化建设的曲折与延误。 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继续发展完善,“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严 重破坏。 经济:1956 年,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 化大革命”严重影响了社会
2、经济的正常发展。社会生活受政治运动影响较大。 外交:中苏关系破裂,中国调整与西方国家关系,打开了外交新局面。 科技文化:国防科技和农业科技取得突出成就;“文化大革命”期间,文艺和教育事业 受到重大冲击。 第第 22 讲讲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与外交改革开放前的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与外交 一、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政治协商制度 (1)形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内容:通过了共同纲领 ,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作用: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作了准备。 (2)职能转变:1954 年全国人大召开后,主要职能转变为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3)新阶段:1956
3、年,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组成最广泛 的爱国统一战线。 深化理解 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原因 (1)从共同纲领产生的条件看,由政协来代行国家最高权力是合适的。 (2)从共同纲领的内容看,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3)它的许多内容为我国 1954 年宪法所沿用,为后来宪法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标志: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规定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体现了人民民主与社会主义两大原则。 (2)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
4、基础。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确立:共同纲领明确规定,1954 年宪法正式确认其是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2)意义: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 结。 4“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1)法律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失去保障,法律成为一纸空文。 (2)社会秩序:从中央到地方掀起夺权风暴。 (3)民主制度:全国人大连续十年没有召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也不 能实行。 二、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背景 (1)国际环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阵营对峙。 (2)国内环境: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成立。 (3)国家利益:新中
5、国进行政权巩固和建设需要有利的国际环境。 2方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具体表现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和“一边倒”。 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1)新中国建立后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 17 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提出:1953 年 12 月,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意义: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3)参加日内瓦会议 背景:1953 年朝鲜停战后,美国舰队盘踞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并企图从印度支那地区 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 目的:和平
6、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特点: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 成果: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 ;周恩来的建议推动了会议成功,提高 了新中国国际地位。 (4)参加万隆会议 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印度支那地区实现了和平。 主题:讨论各国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 特点: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成果: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使各国撇开分歧,促进会议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 亚非各国的联系,形成了著名的“万隆精神”。 概念阐释 “求同存异”方针 (1)同: 中国和亚非国家都曾遭受殖民统治; 都面临反对新老殖民主义、 发
7、展民族经济的任务; 都要求加强团结合作,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战争。 (2)异:中国和亚非一些国家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 (3)“求同存异”就是要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异,为了共同的利益加强团结和合作。 三、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到 60 年代末的外交政策 1特点:“两只拳头打人”和“一大片”的外交政策。 2原因 (1)朝鲜停战后,美国继续敌视中国;利用台湾问题搞“两个中国”的阴谋;继续在台湾海峡 进行军事活动;发动侵越战争,从南面威胁中国安全。 (2)50 年代末期, 苏联实行大国沙文主义政策, 企图损害中国的主权, 遭到中国严词拒绝; 1960 年,苏联突然照会中国政府,要求
8、召回全部在华苏联专家,停止对中国的经济技术援助;苏 联在中蒙、中苏边境大量增兵,从北面威胁中国安全。中苏关系紧张,我国外交环境恶化。 1969 年中苏在珍宝岛发生边界冲突。 3表现:从 50 年代中期起,中国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大力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关 系,加强同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往来。从 50 年代中期到 60 年代末,中国先后又与 柬埔寨、老挝、古巴等 20 多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4影响:大大改善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处境,扩大了中国在世界的影响。 四、开创外交新局面 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原因: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
9、合国的合法 席位。 (2)表现:1971 年 10 月,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3)意义:是中国外交的巨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1)中美关系正常化 背景:世界局势的重大变化使中美对改善关系有了共同的要求。 进程 1971 年 7 月,基辛格访华,以谋求两国关系正常化。 1972 年 2 月,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署联合公报 ,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9 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中日邦交正常化 原因: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 标志:1972 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署了建交
10、联合声明。 (3)意义 在国际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打破了长期以来因美国遏制中国而形成的外交僵局。 揭开了中美、中日关系的历史新篇章,对亚洲与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易错提醒 关于 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外交的几点认识 (1)1971 年,中国是“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不是“加入”联合国。因为中国是联合 国创始会员国,也是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2)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并不等于中美建交。中美正式建交不是在 1972 年,而是在 1979 年。 1972 年,尼克松访华以及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说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 年, 中美建交,中美关系实现完全正常化
11、,但并不意味着美国放弃压制中国的政策。 考点一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1民族区域自治民族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不是“民族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指的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各民族共同行使自 治权力,而不是某一少数民族的自治。 2民主集中制原则 民主集中制由列宁最早提出, 概括地说, 就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 它既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 3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解放战争时期,为了推翻蒋介石反动政权,建立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了包括工人、 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开明绅士、其他爱国分子、少数民族 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广泛的统一战线
12、,称作“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新中国成立后,人民 民主统一战线继续存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其组织形式。 针对练 1 (2018 湖北八市 3 月统考)1949 年 11 月,毛泽东在给华南分局等单位的电报中指 出:“你们必须将这种市的县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看成是团结各界人民、动员群众完成剿匪 反霸恢复与发展生产,恢复与发展文化教育直至完成土地改革的极重要的工具。”这反 映出( ) A政治协商成为统战的重要方式 B民主政策深得民心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初步形成 D中央允许地方自治 答案 A 解析 1953 年 12 月新中国开始全国规模的基层选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才初步形成,故 C 项错误;B、
13、D 两项均在材料信息中无反映,故排除。 1 共同纲领与 1954 年宪法的区别 项目 共同纲领 1954 年宪法 背景 1949 年新中国正式成立之前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 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制度即将确立 制定主体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内容 制定了新中国各项制度的总原则 以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了国家的国 体与政体 性质 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历史作用 对新中国的各项工作起到了规范 和指导作用 为我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 会主义社会提供了法律保障 2.现代中国民主政治的本质和特点 (1)本质: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真正
14、享有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 (2)特点 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保障公民政治权利的主要形式。 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爱国民主 人士团结在一起。 根据社会主义民主原则,建立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平等关系,并建立个人与社 会、集体之间的正确关系。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考点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 “一边倒” (1)“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并不是放弃独立自主的原则,不是指依附于苏联,而是指坚定地站 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2)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和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并不矛盾,因为它的 最终目的是
15、捍卫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并不是盲目地顺从苏联而不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针对练 2 (2018 潍坊高三模拟,7)“中国领导人一直是用革命者的眼光看世界的他们 当时在给国家分类时,标准实际上是很具革命性的,在他们眼中,除苏联阵营的国家外,其 他不是帝国主义国家,就是被帝国主义或反革命势力控制的国家。”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新 中国实行的外交政策是( )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不结盟”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答案 A 解析 根据“革命者的眼光”“标准实际上是很具革命性的”等信息可知,这是一种革命外 交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新中国实行了“一边倒”政策,故 A 项正确。 2“求同存异”方针
16、 (1)同: 中国和亚非国家都曾遭受殖民统治; 都面临反对新老殖民主义、 发展民族经济的任务; 都要求加强团结合作,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战争。 (2)异:中国和亚非一些国家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 (3)“求同存异”就是要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异,为了共同的利益加强团结和合作。 3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意识形态是对一定的经济基础以及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政治制度的反映,是社会经济、 政治制度在意识中的表现。按其阶级内容和它所反映的社会经济形态即生产关系可分为:奴 隶主意识形态、封建主意识形态、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里意 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它反映一定阶级利益,为一
17、定阶级服务。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 的意识形态,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社会主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起巨大促进 作用。 1全面认识“一边倒”政策及其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关系 (1)“一边倒”方针是在西方国家对新中国实行经济封锁下采取的,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矛 盾。 (2)在两极格局中,美国的外交孤立使中国只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最终中苏建交,并与苏联 签订同盟互助条约,成功突破外交封锁。 (3)两者最终目的是捍卫独立和主权;倒向社会主义阵营,并不意味着盲目顺从苏联而不维护 国家利益。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突出特点及作用 (1)特点 (2)作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18、、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做 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提供了相同或不同的社会制度的国家建立和发展相互关系的正确指导原则。 指明了和平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及国际争端的有效途径。 有力地维护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促进了南北关系的发展和改善。 3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特点 (1)革命性 其主要原则是在中国革命运动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的实践及解决的 问题有密切联系。 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 客”“一边倒”等方针,从产生的指导思想和解决的主要问题看,这三项原则都表现出一种 强烈的革命性。 (2)结盟性 “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
19、营一边,与苏联等国结盟,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的一大特点。 “一边倒”是由新中国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所决定的。 (3)平等性: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基础上,提出了外交三大政策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同时也在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等外交实践活动中得以体现。 家国情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根植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根植于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的沃土中。它谋求各国的和平共处,争取各个 主权国家的和谐共存状态,体现了中国“和”文化中的“和而不同”思想。 材料一 1950 年 12 月美国政府要求“所有希望向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出口任何商品的个 人和公司必须申请出口许可证”。1951 年 10 月美
20、国国会通过了巴特尔法 ,规定违反禁运 条例向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出口的国家,美国将停止向其提供援助。 中美关系史(19491972) 要求:依据材料,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华政策的表现。 信息:_ 答案 物资禁运,经济封锁。 材料二 1969 年 1 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二战结束以来最 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 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 年 6 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 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 势,并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
21、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 有利地位”。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 要求:从材料中找出尼克松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 信息:_ 答案 原因: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危机加深;美苏争霸中处于不利地位;世界向多极 化趋势发展;中国成为世界五个力量中心之一。 材料 朝鲜战争于 1953 年才刚刚结束,如果不能在 1954 年阻止印度支那战争升级与扩大的 趋势,新中国的财政将会雪上加霜一方面是因为美国逐渐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 另一方面是由于周边国家对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恐惧”,使得一些周边国家也希望美国扩大 在亚洲地区的军事存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使
22、中国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上述的不 利形势。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它标志着新中国外交 原则的最终形成和确立。孙天旭浅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当下中国外交的意义 观点 思考方向 历史结论 角度 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 原因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为了打破西方国 家对中国的外交孤立和封锁 角度 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 角度 3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 答案 角度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表明中国外交从强调意识形态为主向维护国家利益 转变(从“革命外交”转向“和平外交”)。 角度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材料 1972 年 2 月,尼克
23、松访华,跨出了改善中美关系的第一步。2 月 28 日,中美双方在上 海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 ,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进入了一 个新时期,这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 渐增多。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美双方政府官员也在不断进行接触。 谢益显中国外交史 要求:分析材料,论证说明为什么说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 点”? 论证:_ 答案 在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就解决了阻碍中美关 系正常化的一个关键问题。该公报的发表使中美结束了长期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 常化;此后
24、中美官方与民间往来逐渐增多。 全国卷考题统计 年份 考题 2018 年 卷,30 新中国初期的法制建设 2016 年 卷,31 20 世纪 60 年代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1(2018 课标全国,30)1956 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 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这反 映了当时( ) A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 B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 C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 D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 答案 C 解析 C 对:根据材料“1956 年”“中共八大”可联想到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我国国内主要 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