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 通史 历史)第八单元 第20讲.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0高中 通史 历史)第八单元 第20讲.docx》由用户(四川三人行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高中 通史 历史 【2020高中 通史 历史】第八单元 第20讲 2020 高中 历史 第八 单元 20 下载 _考试试卷_数学_初中
- 资源描述:
-
1、阶段特征 政治上:中国共产党逐渐走向成熟,并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道 路,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基本上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在国民政府统治初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全国抗战、解放战 争期间官僚资本迅速膨胀,民族资本遭到摧残。 思想上:毛泽东思想形成,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中国长期革命和 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的指导思想。 第第 20 讲讲 国共十年对峙国共十年对峙、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一、国共十年对峙(土地革命时期) 1武装起义 (1)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
2、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2)秋收起义:1927 年 9 月,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10 月,在井冈山创建中国第一个 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土地革命 (1)背景: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2)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3)意义:贫苦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 3根据地建设 (1)理论: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2)实践 经济:努力发展生产,粉碎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 军事:从 1930 年 10 月起,毛泽东、朱德领导红军三次粉碎敌
3、人的“围剿”。 政权:1931 年 11 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定都瑞金。 (3)成就:到 1930 年夏,农村革命根据地有十几块,红军达十万人,革命的星星之火已发展 成燎原之势。 4红军长征 (1)原因:博古、李德等人坚持“左”倾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经过 开始:1934 年 10 月,中央机关和红军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 生死转折:遵义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事实 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胜利会师:1935 年 10 月,中央红军在吴起镇与当地红军会师;1936 年 10 月,红二、四方 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
4、甘肃胜利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 (3)意义 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 长征一结束,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就开始了。 教材补缺 南京国民政府前期的内政外交(19271937 年) 1形式上统一全国 宁汉合流 蒋介石、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后,1927 年 8 月武汉国民政府迁往南京 东北易帜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军队继续北伐。张学良于 1928 年 12 月从东北发出 通告,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2对外政策:反苏亲帝 对苏联:敌对 停止对苏贸易,驱逐苏联侨民,宣布与苏断交 对英美:依附 发起改订新约运动,换取帝国
5、主义的承认 对日本:变化 不抵抗政策攘外必先安内逐步转向抗日 二、抗日战争 (一)日本局部侵华与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19311936 年) 1背景 蓄谋已久 灭亡中国,称霸西太平洋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既定方针。1927 年日本在东方 会议上确定了“征服满蒙”的武装侵略方针 经济危机 19291933 年的经济危机对日本打击特别严重,日本欲转嫁危机 中国内战 新军阀混战,国民政府正全力“剿共”,给日本以可乘之机 国际社会 无暇顾及 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陷于经济金融恐慌,忙于解决本国的经济危机,无 暇东顾 2.表现 九一八事变 1931 年 9 月 18 日,日军攻占沈阳,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6、中国 军民奋起反抗,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就此开始。1932 年,日本帝国主义扶 植清废帝溥仪于长春建立伪满洲国 一 二八事变 1932 年 1 月 28 日,日军袭击上海,蔡廷锴的十九路军奋起抵抗 华北事变 1935 年,日本在华北制造一系列事变,威逼平津,阴谋策动华北自治 3.影响: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最主要矛盾,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兴起和高涨,国共由对峙逐步 走向合作抗日。 教材补缺 中国军民的抵抗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1)抗日民主运动兴起:在中共及民主爱国人士领导下,全国掀起抗日民主运动,要求国民政 府“停止内战,一致对外”。1935 年 12 月,中共在北平领导的一二 九运动,掀起了
7、全国抗 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1935 年 8 月,中共发表“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1935 年 12 月,中共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1936 年 12 月,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 党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二)全民族抗战(1937 年 7 月1945 年 9 月) 1七七事变:1937 年 7 月 7 日,日军进攻宛平城与卢沟桥,制造了七七事变,成为全民族 抗战的开端。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 年 9 月 22 日,国民党公
8、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事 实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3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 (1)防御阶段的四大会战(1937.81938.10) 淞沪会战 (1937 年 8 月11 月) 虽以中国战败而告终,但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 妄计划,为中国民族工业内迁争取了时间,为坚持长期抗战起 了重大作用 太原会战 (1937 年 9 月11 月) 国共联合作战。八路军 115 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取得抗战以 来的首次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徐州会战 (1938 年 1 月5 月) 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台儿庄战 役。徐州会战
9、钳制和消耗了日军有生力量,为部署武汉会战赢 得了时间 武汉会战 (1938 年 6 月10 月) 苏联空军参战,消耗了大量日军。1938 年 10 月,广州、武汉 失守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2)相持阶段的抗战(1938 年 10 月1945 年 8 月) 正面战场 国民政府组织多次会战,粉碎了日军消灭国民政府的企图。其中在 1940 年枣宜会战中,国民党第 33 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壮烈殉国 游击区抗战 国民党还建立敌后游击区,极大消耗日军力量,有力配合正面战场 中国远征军 1942 年起,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入缅甸,配合盟军同日军作战 (3)评价 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承担了抗战初期的主要任务,较积
10、极地抗战。 中国“以空间换时间”, 击破了日本“速决战”的战略企图, 使抗战进入对中国有利的“持 久战”。 鼓舞了民心士气。 为敌后战场的建立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时机,支援了敌后战场的游击战。 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争取了国际的同情和支持。 4中共敌后战场的抗战 (1)概况 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八路军 115 师创建了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此后,120 师和 129 师相继创建了晋西北、晋冀豫、冀鲁豫等根据地。新四军建立了皖中、 淮南、苏北等抗日根据地。 百团大战:(1940 年 8 月12 月),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百团大战,沉重打击 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有力地支持了
11、国民党正面战场,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少数民族抗日武装斗争:蒙古抗日游击队、回民支队等。 (2)评价:共产党的敌后战场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防御。 相持阶段到来后,逐渐成为抗日的主战场。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图示解史 国共合作形势下的两大战场 5侵华日军的罪行 军事侵略 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占领中国东部、中部大片领土 屠杀人民 1937 年 12 月,南京大屠杀,杀害中国军民 30 万人;细菌战和毒气战 以华制华 在占领区扶植汪精卫等伪政权,实行残暴殖民统治 以战养战 疯狂掠夺沦陷区的经济和资源,以满足战争需求 奴化教育 在占领区推行奴化教
12、育,企图消磨中国人民反抗意志,达到民族同化 6.抗战胜利及意义 (1)抗战胜利 1945 年 8 月,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中国正面战场和敌 后军民举行反攻。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9 月 2 日正式签署投降书,抗战结束;9 月 3 日,国民政府下令举国庆祝,这一天被定为中国抗战胜利日。 1945 年 10 月,中国从日本手里收回台湾。 (2)抗战胜利的意义 是中国近百年第一次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壮大人民革命武装力量,为民主革命胜利奠定基础。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13、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使中国国际地位空前提高,成为中华民族由衰亡到复兴的转折点。 教材补缺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废约外交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对德、意、日宣战,并宣布取消与之有关的不平等条约。英、美出 于对日斗争的需要,于 1943 年 1 月与中国签订有关条约。新约规定废除的英美在华特权有: 领事裁判权、通商口岸特别法庭权、使馆区及一些铁路沿线的驻兵权、沿海贸易与内河航行 权、英籍海关税务司权等,同时宣布废除辛丑条约 ,将天津、广州的英租界及北平使馆区 的各种权益归还中国。这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振奋了中国军民的抗日斗志,推动了 盟国间的合作,加快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 三、解
14、放战争 1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 (1)努力 重庆谈判:1945 年 10 月,国共双方签署双十协定 。 政治协商会议:1946 年初,在重庆召开,通过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2)结果:政协协议被国民党撕毁,和平建国的希望破灭。 2人民解放战争 (1)爆发标志:1946 年 6 月,国民党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2)战争进程 阶段 时间 战略重点 战略防御 1946 年 6 月1947 年 6 月 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对陕北、山东两个 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战略反攻 1947 年 6 月1948 年 9 月 1947 年 6 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地区 战略决战 1948 年 9 月194
15、9 年 1 月 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渡江战役 1949 年 4 月 解放南京,推翻国民政府统治 (3)胜利意义 对中国: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迎来了一个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对世界: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 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轻巧识记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央所在地的变化 考点一 全民族抗战 1十四年抗战 “八年抗战”的说法是指从 1937 年“七七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算起, 至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 8 年时间。 如果从 19
16、31 年“九一八事变”算起至日本无条件投 降,则为 14 年。“九一八”事变后的 14 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14 年抗战”的概 念,符合中国抗日战争的实际情况,也符合近些年史学界共识的主流观点。 针对练 1 (2018 郴州一次质检,9)有学者认为:“自日本发动九一八侵华战争以来,中国 人民的抗日斗争就从来没有停息过。日军的侵略无论是局部还是全面,中国人民对它的抗击 活动都相应地局部或全面展开。中国政府抗战是八年,而中国人民的抗战是十四年。”与传 统的八年抗战观点相比,上述观点更能客观公正地反映( ) A中国抗战的国际地位 B中国抗日战争的艰难 C八路军在抗战中的作用 D中国抗日战争
17、的全程 答案 D 解析 从材料可知,该学者认为中国人民的抗战应是十四年,即从 1931 年开始,这更能客观 公正地反映中国抗日战争的全程,故 D 项正确。 2党内合作与党外合作 (1)党内合作: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式。所谓党内合作,是指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 党,国共两党的合作在国民党一党内部进行。 (2)党外合作: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方式。所谓党外合作,是指国共两党没有统一到任何一个 政党内部,而是在两党之间进行合作。 3陕甘宁边区 存在的时间是 1937 年1949 年,是中共主导的国民政府地方战时临时性的行政区域,包括 陕西北部、甘肃东部和宁夏部分地区。该区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敌后抗日
18、战争的政治指导 中心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陕甘宁边区政府是中共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政权。 1中共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1)政权建设:按照“三三制”的原则建立抗日民主政权。所谓“三三制”是指:在抗日民主 政权中, 中共党员, 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 进行“精兵简政”。 到 1941 年,由于日军的“大扫荡”,根据地面临严重物质困难,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要求各根据地实 行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的“精兵简政”政策。 (2)经济建设: 从 1940 年初到 1941 年底, 各根据地普遍贯彻“地主减租减息, 农民交租交息” 的政策。从 1941 年前后,由于日军在军事上反复“扫荡”并
19、实行“三光”政策,根据地面临 严重的经济困难。为此,中共中央开展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 (3)根据地的这些建设措施调动了各阶级、各党派的抗日积极性,巩固了抗日根据地,为争取 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2近代两次中日战争结局及其不同的原因 (1)近代史上两次中日战争的基本形势都是敌强我弱,但结局却完全不同:甲午中日战争中国 战败,列强乘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而抗日战争中国取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 了基础。 (2)出现不同结局的原因 战争领导:甲午中日战争时,清政府腐败无能,慈禧置民族和国家的安危于不顾;抗日战 争中,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分别开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对敌
20、。 民众动员: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压制民众的抗日热情;抗日战争时期,建立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 战略战术:甲午中日战争中,李鸿章采取避战自保、消极应战的方针,导致北洋舰队全军 覆没;抗日战争中,两大战场互相配合,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持久抗战的方针,并把游击战争 提高到战略地位,最后赢得了胜利。 家国情怀抗日战争中的民族国家意识 近代以来,中国传统的家国情怀逐渐转变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家意识。抗日战争时期, 国家意识空前高涨,推动了各党派、各民族、各地区联合抗战。在国家意识引领下,敌后战 场和正面战场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局面。 考点二 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1王明路线
21、 19311934 年间,王明等在中共党内推行的一条以教条主义为特征的“左”倾冒险主义路 线,史称“王明路线”。“王明路线”具体表现为“在政治上,混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 命的界限,一切斗争,否认联合;在军事上,先是推行冒险主义,后来又变为保守主义和逃 跑主义;在组织上,实行宗派主义”。 2“革命根据地”“敌后抗日根据地”“解放区” (1)“革命根据地”,特指 1927 年至 1937 年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地区。由于大部分革命根据 地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所以又被称作“苏区”(苏维埃区域的简称)。 (2)“敌后抗日根据地”,主要指 1937 年到 1945 年即全面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控
22、 制下的地区。“敌后”主要指这些根据地绝大部分位于敌人(日军)的后方;“抗日”则指明 了这一时期根据地存在的目的和主要的作战任务。 (3)“解放区”,是指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区域,以区别于国民党统治的区 域(“国统区”)。 1工农武装割据的含义及历史意义 (1)含义:工农武装割据是指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包括三个方面:土 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土地革命是工农武装割据的核心内容;武装斗争是主要形 式;根据地是革命基地。 (2)历史意义 奠定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实践基础,开辟了新的革命道路。 是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是马克思主
23、义的中国化。 工农武装割据政权属于工农民主政权,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雏形,为在中国建立真正统一的 人民共和国积累了经验。 针对练 2 (2018 广安、眉山一模,30)1930 年,武汉、长沙、广州等南方的大中城市,陡 然增加了许多豪绅地主,尤其是江西的南昌、赣州等地,更是在短时间内涌入了十多万地主 及其家属。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内发生严重经济危机 B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实践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阻 D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影响 答案 B 解析 据所学 19271930 年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 分田地的土地革命, 江西 瑞金是中共中央所在地,结合“1930 年城市,陡然增加
24、了许多豪绅地主”和“江西的南 昌、赣州”的信息可知,材料现象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实践的结果,故 B 项正确。 2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四个转移 (1)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形成“工农 武装割据”理论。 (2)最高决策由错误到正确:右倾错误“八七会议”的正确决策;“左”倾错误遵义会议 的正确决策。 (3)革命中心由南方转移到北方:瑞金陕北。 (4)中国时局由内战转移到“外战”:19271936 年内战1937 年国共合作抗战。 3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探索的特点 从最高纲领到最低纲领 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展国民革命,打倒帝国主义,推翻 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从以城市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