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 通史 历史)第十三单元 第33讲.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0高中 通史 历史)第十三单元 第33讲.docx》由用户(四川三人行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高中 通史 历史 【2020高中 通史 历史】第十三单元 第33讲 2020 高中 历史 第十三 单元 33 下载 _考试试卷_数学_初中
- 资源描述:
-
1、第第 33 讲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 1背景 (1)政治前提:18 世纪时,英国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发展,社会稳定。 (2)经济条件 资本 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市场 广阔的海外市场提供动力 劳动力 圈地运动提供劳动力 技术 手工工场日益兴旺,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 (3)直接动力:市场的需求急剧扩大,推动生产技术革命。 教材补缺 圈地运动 1415 世纪,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的份地 及公有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把强 占的土地圈占起来
2、,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这就是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 2过程 开始标志 18 世纪 60 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新阶段 1785 年,瓦特研制成的改良蒸汽机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完成 1840 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工业基本上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率先 完成工业革命。不久,法国和美国等国的工业革命也相继完成 3.影响 (1)经济上 生产力 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 生产组织 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经济结构 农业比重减少,工业日益发挥重要作用 (2)社会上 城乡结构 工业城市形成,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阶级关系 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
3、级 社会变革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行社会变革,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3)思想文化上:工业革命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工业革命后产 生三大思潮: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社会主义。三大潮流以不同的方式推动了现代民主政治 的发展。 (4)消极影响 无产阶级遭受日益沉重的剥削和压迫,贫富差距日益扩大,造成阶级矛盾尖锐。 亚非拉等落后地区加快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化的进程,受到了日益严重的掠夺,使东方从属 于西方。 工业革命后,工业化国家加强了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掠夺,造成自然环境的破坏,威胁了 人类的生存环境。 生产不足被生产的相对过剩取代,工业革命后,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成为规律,随
4、着生产力 的发展,其破坏力越来越大,成为新的经济问题。 工业革命制造的强大生产力也造就了强大的军工企业,再加上世界市场的形成,战争的破 坏力更加巨大,两次世界大战都严重威胁了人类的生存,使人类更加珍爱和平。 图示明史 工业革命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 1前提和条件 政治前提 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确立 经济基础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理论基础 自然科学理论取得重大突破 2.成就 (1)电的广泛使用 1866 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 19 世纪 70 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 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电器产品纷纷涌现。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5、以内燃机为动力,研制成功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 (3)化学工业发展令人瞩目。 (4)科学技术推动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3影响 (1)生产力: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工业部门:诞生电力工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等新兴工业。 (3)生产结构: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 (4)生产组织:一些大企业采取各种方式,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垄断组织。 (5)世界体系: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推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图示明史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1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条件 市场 机器大工业生产的产品需要更广阔的世界市场和原料 交通
6、 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使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表现 19 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 影响 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改变了世界面貌 2.世界市场的发展 (1)原因 物质基础: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 交通通讯: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出现,加强了各地联系。 (2)表现 政治上: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世界基本被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完毕,亚非拉地区基本上沦 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经济上:世界贸易额增长三倍左右;非工业国家与工业化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3)影响 建立起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
7、主义世界体系。 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了艰难的发展历程。 归纳总结 世界市场的形成 考点一 改变世界的力量两次工业革命 1手工作坊 是封建社会城市中的手工业生产的基本单位。手工作坊主拥有私有的生产资料,分散经营, 以本人的手工劳动为主要的生活来源,一般不雇佣工人,只有做辅助性工作的帮工和学徒。 帮工、学徒没有工资,仅有维持生计的微薄报酬,因此,作坊主与帮工、学徒之间不存在资 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 2手工工场 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早期阶段,劳动社会化的一种基本形式,它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萌 芽的产生。工场手工业是以手工技术和雇佣工人的分工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大生产,它是手工 业生产
8、向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过渡的准备阶段。手工工场和手工作坊相比,不仅表现在生产 规模、技术分工上的进步,关键是手工工场已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组织形式,这是与手工 作坊的本质区别。 3工厂 在世界近代史中泛指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 即使用机械化劳动代替手工劳动的资本主义工业。 工厂和手工工场相比,虽然都属于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范畴,但它采用了机械化大生产,大 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针对练 1 (2018 郑州二模)英国某学者指出:“工厂制度是机械化的必然结果。一套由若干 相依成分所组成的、带有一个总动力的设备,只能安设在一个地方,而它的运转是由一批受 过训练的人员操纵的
9、。这个地方就是工厂,工厂是不允许有别的定义的。”这种制度的确立 ( ) A使劳动力开始集中生产 B开创了精细生产分工的模式 C推动了机器生产的普及 D开启了流水线标准化的生产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信息可知, 工厂制度是机械化的必然结果, 在工厂里, “一批受过训练的人员” 操纵着总动力设备,这说明工厂制度的确立推动了机器生产的普及,故选 C 项。早在工场手 工业时期,劳动力已经开始集中生产,且分工精细,故 A、B 两项错误;流水线标准化生产 始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而工厂制度产生于工业革命时期,故 D 项错误。 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生产方式: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10、 技术来源: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开始部门:首先发生在轻纺部门。 范围:首先发生在英国,后缓慢扩展到其他国家。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具有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 侧重于基础工业、重工业、能源工业。 几乎同时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出现。 在一些国家形成两次工业革命的交叉。例如:德国和日本。 出现了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如电力工业、石油工业、汽车飞机制造业、电讯业等。 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唯物史观辩证看待工业革命的双重影响 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转折点。工业革命在推动全球化进程,带动政 治上法制化和民主化
11、,经济上工业化和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和社会生活文明化的同 时, 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如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的问题(包括童工问题); 城市化问题(如 伦敦人口剧增);严重的集群性的社会问题;特殊人群(失业者、退休者、残疾人等)的生活保 障、医疗健康、教育、住房、社会服务(社会工作)等。 考点二 工业文明拓展的桥梁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1世界市场 是指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以商品流通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活动的总和。它伴随着资本主义发展 与国际分工的拓展而形成;建立在西方列强野蛮扩张与殖民掠夺基础之上。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组成部分,既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国内市场,也包括资
12、本主义国家控制 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市场。 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表现 (1)市场的空间范围日益扩大。市场范围经历了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区域贸易到世界贸易 的发展过程。 (2)市场的联系方式更加快捷。交通运输方式经历了马、帆船运载到汽船、火车、汽车、飞机 运载的过程,商品信息传递经历了人员传递到通过电报、电话以及网络传递的方式,商品运 输的速度和运载量迅速扩大。 (3)市场的商品种类迅速增加。经历了由农牧业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交换,到工业产品与原料 的交换,再到资金、劳动力与商业服务的交换的过程。 (4)市场组织、维护机制不断完善。通过建立银行、交易所,成立政府特许公司、垄断公司等 工业公司和商
13、业公司,保障商品生产和流通的顺畅。 (5)贸易中心的不断变化。 古代以区域贸易为主, 没有世界性的贸易中心; 14001700 年, 西、 葡、荷兰一度成为大西洋贸易的中心;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后来美国取而 代之。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1)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的传播,扩 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加强了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联系,推动了世界贸易和生产力的 发展,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 (2)从道德的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是资本主义列强对亚非拉国家和地区进行掠夺和剥削的 产物,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贫穷和落后。
14、(3)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客观上促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全球的传 播,结束了人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狭隘性,有利于世界文明的交流和发展。 针对练 2 (2018 江西百校联考)下表反映了英国不同时期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地域分布情况 (单位:%)。表中信息表明( ) 1699 1701 年 1772 1774 年 1804 1806 年 1834 1836 年 1854 1856 年 欧洲 83.6 45.0 37.3 36.3 28.9 美国、加拿大和西印度 13.3 46.9 46.4 34.7 28.1 非洲、近东、亚洲、澳洲 和拉美 3.1 8.1 16.3 29.0 4
15、3.0 A.英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B亚非拉地区经济水平大大提高 C亚非拉地区殖民化程度逐渐加深 D英国在欧洲的产品销售额下降 答案 C 解析 从表格信息看,英国对亚非拉地区的工业制成品出口比例不断增长,这说明英国对这 些地区的经济侵略逐渐加深,反映出亚非拉地区殖民化程度逐渐加深,故选 C 项。 材料一 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银行业在英国发展得更早、 更有效,为个人企业和社团企业提供了共同基金。企业家中的人才令人印象深刻地集中 在英国。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从非国教徒如从事制铁业的达比全家、经营棉纺织厂和参与政 治活动的布赖特父子以及投身于科学的道耳顿等人所作出的卓
16、越贡献中得到说明。摆脱常规 和对个人责任的强调使在非国教徒中间产生很大一部分实验者和发明者,而他们的节俭使他 们把利润再投资于实业。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 力。虽然圈占土地的过程是使人不安、令人不快的,但就工业革命而言,它履行了两个 必不可少的职责它为工厂提供了劳动力,为城市提供了粮食。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到 1700 年英国的制度框架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严格适宜的环境它发展了一套包 含在习惯法中的有效的所有权。除排除了要素和产品市场上资源配置的障碍外,英国已开始 利用专利法来保护知识的私有权。现在舞台已经为产业革命布置就绪。 道格拉斯 诺思西方世界的兴
17、起 要求:依据材料,概括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的主要因素。 信息:_ _ _ 答案 (1)英国商业贸易和金融业发达,为工业革命提供更多资金。 (2)英国企业人才汇聚。 (3)英国企业的技术积累和清教徒节俭及投资思想的影响。 (4)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自由劳动力与粮食。 (5)体现英国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建立和法制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政治环境。 材料 就欧洲的工业化历史而言,“世界视野”对于欧洲的意义远不如“欧洲视野”对于世 界的意义大。对于核心地区的经济增长来说,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边缘地区的作用微不足 道。据帕特里克 奥布莱恩欧洲经济发展等 观点 思考方向 历史结论 角度 1 近代欧洲经济崛
18、起的动因 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欧洲经济的发 展,从而拉大了东西方之间的差距 角度 2 “欧洲中心论”的片面性 角度 3 全球视角看待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 答案 角度 2:帕特里克 奥布莱恩站在欧洲的立场上,过分强调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中 心地位,无视亚非拉等地区对世界发展作出的贡献,其观点具有片面性。 角度 3: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逐渐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各地区、各民族在政治、 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联系和交流不断加强,共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 材料 近代英国贸易政策变化大事记 时间 事件 1651 年 克伦威尔颁布保护英国本土航海垄断贸易的航海条例 ,此后 不断修改完善,为此还引
19、发了与海上强国荷兰的战争 1690、 1693 年 征收进口商品附加税,开启了关税壁垒不断增高的进程,多数进 口商品关税从 5%增加到 20%25% 1815 年 英国议会颁行“谷物法”,严格限制外国谷物进口 1839 年 在伦敦成立了全国性的反谷物法同盟 1841 年 英国保守党领导人皮尔出任首相,取消和降低了 1 000 多种商品 的进口税,全部废除了出口税,自由贸易占据上风 1846 年 废除谷物法 ,放弃贸易保护主义,公开宣布“所有民族之间 的贸易必须享受完全的自由” 1849 年 废除航海条例 ,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全实行自由贸易的国家 1852 年 国会以 468 票对 53 票正式
20、通过并确立了自由贸易原则 据钱乘旦等英国通史 发现问题:近代英国贸易政策随着时间的变化而转变。 思考:根据材料指出近代英国贸易政策发生了怎样的重大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主要 原因。 试答:_ _ _ 答案 变化:从保护性的重商主义政策发展为推行自由贸易政策。 原因:贸易保护政策阻碍了商品流通,不利于工业的发展;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英国急需发展对外贸易以扩大市场;1832 年议会改革后工业资产阶级逐步掌权,开展了一系 列废除重商主义政策的斗争;亚当 斯密等经济学家倡导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影响和推动。 全国卷考题统计 年份 考题 2018 年 卷,34 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的条件
21、2017 年 卷,33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居民收入变化 2016 年 卷,33 第一次工业革命 卷,33 第一次工业革命 2015 年 卷,32 世界市场的发展 卷,41 科技与生产力诸要素之间关系的“公式” 科技创新 卷,33 第二次工业革命 2014 年 卷,33 英国工业革命 1(2018 课标全国,34)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 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 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 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随着研究
22、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答案 B 解析 B 对:材料中对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的认识,从强调经济条件,到后来强调制度 因素,再到强调自然条件,体现了随着研究视角的不断拓展,认识逐渐趋于全面。A 错:材 料中的几种观点都有合理性。C 错:材料中的经济条件、制度因素等都是相对于欧洲其他国 家而言的。D 错:后期学者研究与传统观点只是研究视角不同,无法判断哪一种观点更可信。 命题规律 当前的高考题很少再考“根本原因”“首要条件”,注重于对历史事件宏观全 面的考查,从研究者不同的视角进行考查。 2(2017 课标全国,33)下表 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
23、表 年份 约 1770 约 17901793 约 18301835 数额(百万英镑) 140 175 360 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 年为 100。) 年份 1755 1797 1835 指数 42.74 42.48 78.69 综合上表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 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 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 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答案 D 解析 根据表格数据信息可知“国民总收入”增长幅度大, 工人实际工资增长幅度相对较小, 这说明社会贫富差距扩大,故 D 项正确。题干表格中“国民总收入”两次增加,而
24、工人的实 际工资只有一次增加,故不能得出“同步增长”的结论,A 项错误;工业革命期间,经济快 速发展更多依赖于机器生产的采用、工厂的推广、海外市场的扩大等而不是廉价的劳动力, 故 B 项错误;根据题干表格,工人实际工资有较大增长,C 项错误。 技巧点拨 对于表格,学会从整体上进行比较。本题中的表格实际上由两个表格合成,这 两个表放在一起,肯定是让考生进行对比,通过比较英国国民总收入和英国工人实际收入的 变化情况得出结论。 3 (2016 课标全国, 33)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 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 1831 1841 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 14.6 上升到 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