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恩施州高中教育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湖北省恩施州高中教育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用户(大海之歌)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北省恩施州高中教育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湖北省 恩施 高中 教育 联盟 2020 2021 学年 高二上 学期 期末 联考 语文试题 Word 答案 下载 _考试试卷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20202020 年秋季学期恩施州高中教育联盟期末联考年秋季学期恩施州高中教育联盟期末联考 高二语文试卷高二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2021 年 01 月 18 日 7:5010:20 试卷满分:150 分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 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 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 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
2、共一、现代文阅读(共 3535 分)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5 小题,小题,1919 分)分)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 1-5 小题。 材料一: 家国天下是中华文化无论走向何方都割舍不了的道德前提和伦理情结。它指涉三种伦理实体:家是本 源而直接的伦理实体,是最小的共同体;天下是普遍而抽象的伦理实体,是最大的共同体;国作为现实的 伦理实体,既是家的扩展,又关联着天下之想象。家国天下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道德诠释的中心,它使中国 人在不同的实践境域中, 无论是作为家人、 国人还是作为天下人,都与其所在的世界结成唇齿相依的关联。 中华文化中各种共同体的道德前提离不开家国天下的
3、伦理情结。以此观家、观国、观天下,就是用一 种关联性思维把个体与整体相贯通的家国天下的伦理观。用这种伦理观看待家国天下,则一切共同体都是 相互关联的命运共同体。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的内在延展看,中华文化作为世界文明体系的一部分, 内蕴着一种走向世界的伦理情结,并由此预设了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精神轨迹。 共同体的想象是中华文化礼治德治之本和文明教化之根。它从历史深处走来,构成了中华文化将个人 命运与共同体整体命运相融贯的伦理型文化特质。中华文化的根脉深植于共同体之中。所谓家国同构,移 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公天下的世界意识。这使中国人的世界观或天下观成为 一种本于家国同时又大
4、于家国或高于家国的世界意识,使得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一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伦理自觉。 (节选自田海平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 ) 材料二: 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指向“天下情怀” 。在谈到“天下”的时候,中国古代总是将它和“公”与“太平” 联系在一起,表现出非常可贵的平等、友爱、和平理念。 老子说: “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认为只有 以天下为怀,其德才能称得上“普” 。 管子云: “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他 的意思是,处理不同的事,要有不同的胸怀,处理到天下事,要有天下胸怀。 礼记引录孔子的话“天 下为公” 。 “公”可以理解为公正、公平、合理,强调人与人之间、诸侯国
5、与诸侯国之间、诸侯国与中央政 权之间的相处,要友爱,要互利,要公平。 宋代大儒张载则提出“为万世开太平” 。天下太平是天下公平基础上的提升。太平有两义:一是人与自 然之间和谐,这中间含有生态平衡之义;二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由于“太平”概念视界阔大,这种人与人 之间的和谐主要指国与国之间的友好相处,这种友好相处就是没有战争。张载提出的“为万世开太平”的 理念,最重要意义不在于提出了“太平”的理念,而在于这一理念认为,这种太平不能只是一时的,而应 是“万世”的。换句话说,张载要的是永久的太平。这万世的太平、永久的太平如何来?张载提出“开” 这一重要理念。既然是“开”就不能靠等,靠恩赐,事实是太平等不
6、来,也没有谁能恩赐。 “开” ,就是开 拓、开发、开创。它需要最大的努力、最高的智慧,必要时也会有最大的牺牲。 家国情怀以及家国情怀的放大版天下情怀,是中华美学精神的内核。这一精神在范仲淹的名文岳 阳楼记里得到彰显。在同一个时期,张载倡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 平” ,而曾让张载师事之的范仲淹则高唱: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由于种种原因,张载、范 仲淹的愿望也都只能体现在有限的实践中,而绝大部分只是作为一种梦想而存在。 然而,在今天,时代不同了。中华民族遇到了从来没有过的历史机遇。振兴中华不再只是梦,而是正 在真正化为现实。在举国上下都在为实现中华民
7、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砥砺奋斗的今天,我们的诗人、作家、 艺术家、美学家是不是应该有不负时代的新作为新创造呢?回答无疑是肯定的。 (节选自陈望衡中国美学的“家国情怀” ) 材料三: 家族观念基于血缘的原初信赖关系,安土重迁的中国农耕文明进一步充实了家族的机能。人伦情感亦 因血缘而来,在情感依托的层面上家的意义超越任何经济的“成本收益”分析。现代社会主张的公共精 神与家庭伦理的建设并不矛盾。正如搬用熟人社会的伦理原则到陌生人社会是不合理的,反过来将陌生人 社会的规则搬用到家庭也是不合理的。关键是如何能够在不同的关系当中正确切换。在现代化生产和协作 上依照公共理性、法制精神;在家庭与私人领域,弘扬孝悌之
8、道,忠恕相待,爱敬相与。这要求对家庭伦 理和孝道进行理性的阐发和合理的引导,使得家庭伦理与公共理性彼此呼应。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家与国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家是社会的细胞,国是维护家的外部屏障,家国的良 性互动与发展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协调。儒家家国天下的教化传统历史地塑造了中国人的内在人 格与精神世界, 中庸的“修齐治平”深入到一代代中国人的内心世界,内化为热爱祖国与家园的担当精 神。在今天,心怀家国天下便是个体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与忧患意识,是主动追求民族统一、国富民强的 精神,也是国家认同感和责任意识的来源。 (节选自金香花 “家国天下”观念的历史形成及其现代意义 ) 1.下列对材料相关
9、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华文化的礼治德治和文明教化植根于历史悠久的共同体想象,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成为中国人价值观 中的伦理自觉。 B. “国”是将“家”和“天下”串联起来的现实的伦理实体,它使中国人在不同的实践境域中都与其所在 的世界结成唇齿相依的关联。 C. “为万世开太平” “先天下之忧而忧”尽管境界不凡,但因为历史条件的限制,这些愿望本质上还是空 想,不可践行。 D.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和社会形态的变化,引导人们在意识形态上从家庭伦理逐渐向公共精神转变,是我 们的当务之急。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材料二,张载“为万世开太平”的
10、理念是孔子“天下为公”思想的发展提升, “开”字体现了一种积极入 世、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 B.材料二,引用老子 管子 礼记中的话,强调了中国古代谈及“天下”时总是将它和“公” “太平” 相联系的观点。 C.材料三,基于中国国情,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完全沿用熟人社会的伦理原则, 或照搬现代社会的公共理性、 法制精神,都是有局限的。 D.材料三,儒家“家国天下”的教化传统塑造了中国人的内在人格与精神世界,造就了中国人共同的爱国 情怀、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3.下列说法中,与材料三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3 分) A.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 孟子 B. “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 论语 C.
11、“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礼记 D. “治大国,若烹小鲜” 老子 4.试简要说明材料二是如何对“天下情怀”展开论证的。 (4 分) 5.我们今天应当如何践行“家国天下”观?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6 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4 小题,小题,1616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流泪的骆驼流泪的骆驼 申平申平 冬天的沙漠,荒凉寂寥。 几个蒙古老乡正围着一头小骆驼说着什么。小骆驼看样子只有几个月大,瘦骨嶙峋,皮毛凌乱,估计 它是个孤儿。这时候,有个壮汉牵了一头大骆驼走了过来。这是一匹巨驼,身材高大,背上双峰突起,头 颅高昂。小驼一见,立刻冲
12、了过去。它的眼睛里充满渴望,要不是有人抱住它,不知道它的速度会有多快。 但是,迎接它的却是愤怒的吼声,还有喷鼻摆头等表示强烈反感的动作。大驼好像在说:我不是你妈 妈,赶快给我滚开!如果不是壮汉死命拉住缰绳,它也许会对这个素不相识的小家伙踏上几脚。 人们只好把小驼拉到一边去了。 这时,马头琴手从袋子里面拿出了马头琴,一个老人上前帮助他系上了一条蓝绸带。老人走到大驼身 旁,把马头琴挂在它的驼峰上。大驼很不情愿,吼叫反抗,甚至回过头来要把马头琴扯掉。谁都不明白, 他们这是演的哪一出戏。 大漠空旷,冷风袭来,马头琴弦在风里发出轻柔的声响。大驼安静了一些,它仰起头来,东张西望, 侧耳倾听,仿佛在寻找琴声
13、的来源:它放开喉咙吼叫,好像在呼唤同伴的到来。 一位 30 多岁、身穿紫红色蒙古袍的漂亮少妇走到了大驼身过,她做了几个敬天敬地的动作,然后用手 轻轻抚摸大驼的皮毛。老人也从驼峰上摘下马头琴,把它交还给马头琴手。此时的小驼,被拴住了一条腿, 正在远处挣扎哀吗。它就像一个被人抛弃的孩子,在寒风之中哭泣。 少妇突然开口歌唱,其声悦耳悠扬,响遏行云。她边抚摸骆驼边唱,歌声在荒漠之中飘散开来。听不 懂她唱的是什么,但是你完全可以知道,她唱的歌曲首定和母爱有关,因为她的眼睛里充满柔情这是一 种善良母性特有的柔情,她正在把这种柔情通过自己的手指,通过自己的歌声,一点点地传达给眼前这头 暴躁不安的骆驼。一会儿
14、,马头琴也响了起来。琴声配合着歌声,弥漫挥洒,犹如春风吹过草原,又如阳 光雨露洒满沙漠。 荒漠在聆听。老人和孩子在聆听。远处的骆驼在聆听。眼前的大驼当然也在聆听。天空湛蓝,云起云 飞,大漠苍凉。一定是大驼内心之中最柔软的东西被触动了,唤醒了,它渐渐安静下来,目光开始变得柔 和。 有人乘机推着小驼走了过来。小驼看着大驼,发出乞怜的叫声。大驼这次没有吼叫喷鼻,倒是小驼战 战兢兢不敢靠前。少妇停止歌唱,亲自把小驼推到大驼腹下,让它去吸奶水。大驼回头看了一下,依然显 得不大情愿。小驼吃了几口奶,大概找不到母亲的感觉,就又从大驼的腹下钻了出来。它甚至来到大驼眼 前,再次发出哀怜的叫声。 少妇手抚大驼,继
15、续歌唱。她的歌声更加温柔,她的目光更加纯净。马头琴继续响着,琴声穿越时空, 刺破荒凉,伴着歌声直达人和动物的内心。大驼似乎被深深打动了,它的眼睛湿润了,口中发出呜咽之声: 它垂下头来,嗅了几下小驼,好像在最后确认这个素不相识的孩子的身旁,确认是否应该接受它,给它以 无尽的母爱。 歌声继续响着。少妇轻柔地唱着,再次把小驼往大驼腹下送去。小驼的胆子好像大了,钻进去仰头吃 了起来。母驼不动,任由它吸吮奶水,吱咂有声。歌声停了。少妇看着眼前这对刚刚结识的母子,眼中充 满欣慰,她缓缓转身离开。所有的人纷纷从骆驼身边走开。留下空间给这对通过歌声沟通相认的母子,人 人脸上都挂满笑客。 马头琴继续响着。浑厚低
16、沉的马头琴声在大溪里滚动着,飘荡着,犹如江水,一波又一波地冲击着人 和动物的心弦。令人称奇的是,母驼眼中竟然泪水滚滚 世界沉寂下来,沙漠不再荒凉,温暖笼罩天地。在明亮的天光之中,小驼继续吃奶,大驼温柔站立, 人群静静观看。忽然一声欢呼,是一个十多岁的男孩扑进了少妇的怀抱,少妇疼爱地摸着他的头。在那边, 大驼也低下头去,亲昵地嗅着小驼的身体。人们纷纷起身离开,走向远处的蒙古包,那就是他们的家园。 几声驼鸣响起,不知什么时候,小驼竟然卧在了大驼的脚下。这显然是孩子找到母亲、重回母亲怀抱 的特有动作,就像我们人类的动作一样。 母驼轻轻呼唤,小驼站起身来,跟随它的新妈妈,走向沙漠走向远方,去开始它们新
17、的生活。 (摘自网络) 6.下列对文本思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骆驼瘦骨嶙峋,皮毛凌乱,眼中充满渴望,意在暗示他需要母爱,需要被接纳,但这个愿望的满足要 经历一个渐进的过程。 B.马头琴手把马头琴挂在它的驼峰上,马头琴弦在风里发出轻柔的声响,使母驼 “安静了一些” 很显然, 乐音的传递在母驼身上有了回应。 C.少妇温柔的歌声,和着马头琴乐音,穿越时空,刺破荒凉,直达大骆驼的内心,母驼眼睛湿润了,是因 为小驼的气息,激发了它母性的潜能。 D.大骆驼对小骆驼的接近是愤怒的,因为这不是自己的孩子,理排斥很容易理解。后来它接受了这个孩子, 温馨的画面令人感动。 7.下列对文
18、本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把叙事的重心放置于那个少妇的歌声和马头琴的和鸣,再配置独特的大漠背景,形成了一个唤醒母 驼的场,极具艺术张力。 B.本文的细节描写生动传神,母骆驼“垂下头来,嗅了几下小驼” , “垂”和“嗅”的动作,说明母驼的心 理发生了变化,开始接受这个小生命了。 C.作者开篇描墓大漠的荒凉寂,与后文“沙漠不再荒凉,温暖笼罩天地” ,形成鲜明对比,以此凸显一个地 方的环境会因人的参与而改变的主题。 D.本文以散文化的语言,描摹大漠独特的自然和人文风光,创造出一种地域之美,音乐之美,母性之美。 这种母性之美,是人和动物一起展示的。 8.小说在叙事的过程
19、中不时插入对大漠自然环境的描写,请分析此环境描写对情节发展的作用。 (4 分) 9.小说以“流泪的骆驼”为题,有何妙处?请结合全文赏析。 (6 分) 二、古诗文阅读(二、古诗文阅读(3535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5 小题,小题,2020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高适者,渤海蓚人也。适少落魄,不事生业,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自给。其性傲于权贵,窥察 洞明。及冠始留意诗什,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喜为好诗者称诵。宋州刺史张九皋深奇之,荐举有道科。 时右相李林甫擅权,薄于文雅,唯以举子待之,适拂袖而去,客游河右。河西节度哥舒翰见
20、而异之表为左 骁卫兵曹充翰府掌书记从翰入朝盛称之于上前,已而又去。 会禄山之乱,征于翰讨禄山,拜适左拾遗 兼监察御史,仍佐翰守南阳。及翰兵败,适自骆谷西驰,谒 见玄宗 ,因陈败亡之势曰: “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卒,食仓米饭且犹不足,欲其勇战,安可得乎?且南阳之帅 各皆持节,宁有是,战而能必拔哉?陛下因此西幸 蜀中,避其虿毒,未足为耻也。 ”玄宗深纳之。后禄山兵 恙果弗及,玄宗嘉之,寻迁侍御史。 镏荨二年,永王璘起兵于江东,欲据扬州。初,上皇以诸王分镇,适切谏不可。及是永王叛,肃宗闻 其论谏有素,召而谋之。适因陈江东利害,永王必败。上奇其对,以适兼御史大夫、扬州大都督府长史、 淮南节度使,平江淮之乱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265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