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八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教案-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动》.doc

  • 上传人(卖家):永遠守護你
  • 文档编号:1265295
  • 上传时间:2021-04-06
  • 格式:DOC
  • 页数:12
  • 大小:353.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八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教案-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动》.doc》由用户(永遠守護你)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动 年级 下册 语文 部编版 教案 18 长江 源头 各拉丹动 下载 _八年级下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18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1.欣赏作者笔下的各种景物,感受其雄伟、圣洁、瑰奇的特点。 2.把握文章的写景顺序和角度,理解作者对自然的感悟与思考。 3.体会本文把对景物的描写与身体状况、内心体验、邈远思绪融为一体的写法。 4.仔细品味本文看似随意实则精巧的语言,体会这种语言的妙处。 2 课时 第第 1 1 课时课时 1.把握文章的写景顺序和角度,理解作者对自然的感悟与思考。 2.感受景物雄伟、圣洁、瑰奇的特点,体会作者的写景方法。 一、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 长江,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长河。她横贯中华大地,哺育着中华儿女,孕育了中华 文明,和黄河一齐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2、 。你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吗?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 长江之歌的歌词中的“雪山”就是长江的源 头各拉丹冬雪山。各拉丹冬,藏语意为“高高尖尖的山峰” ,屹立在神秘的雪域高原。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马丽华的游记散文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去揭开各拉丹冬的神秘 面纱,感受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体会作者细腻而丰富的情思。 (板书文题)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用提问的形式,激活学生对长江的认知,激发学生对长江的热爱之情。顺势用歌词引 出对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的介绍,自然而然地进入对本课的学习。 二、整体感知二、整体感知 1.了解作者 2.扫清字词障碍 3.通读课文,感知内容 师:本文记叙了马丽华跟随

    3、电影万里藏北摄制组在各拉丹冬的游览经历。通读全 文,从文中找出关于时间推移、地点转换的词语,理清作者的游踪。 (生阅读交流) 预设预设 时间推移:第二天。 地点转换:草坝子上的营地砾石堆上沿冰河接近冰山置身于冰窟进入冰塔 林。 作者的游踪:作者循行程写了两天的活动,以第一天的见闻为主。采用移步换景的写 法,从安营在各拉丹冬雪山脚下的草坝子上,到驶过冰河,最后进入冰塔林。 追问:文章按照时空顺序,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讲述了哪些见闻感受?浏览文章, 复述作者在各拉丹冬的所见所感。 提示: (1)找出作者从不同角度看到的景象,概括景物特征,并做好批注。 (2)勾画表达作者感受的语句。 (3)以作者的

    4、游踪为线索,用简洁的语言,复述作者在各拉丹冬的所见所感。 预设预设(1)所见:在营地远眺各拉丹冬雪山(第 1、2 段,写雪山的高峻、雄壮、变 化多端) ;在砾石堆上四面张望(第 5 段,写冰峰的晶莹、冰河的辽阔和整个冰雪天地 的浩茫) ;靠近冰山(第 6 段,写其图案难以名状) ;身处冰窟(第 10、11 段,写冰 体的千姿百态,冰山的晶莹洁白、闪闪生光) ;重返冰河(第 14 段,写听阳光下冰河融 化的流水声一刻不停)。 (2)所感:形如金字塔的各拉丹冬主峰难得在云遮雾障中一现尊容。这一派奇美 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是琼瑶仙境永恒的阳 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

    5、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想象着在漫长 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那是坚冰之下 的流水之声,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开始演绎长江的故 事。 (3)复述作者的所见所感: 所见:随着立足点和观察视角的变化,作者笔下的景物也在不断变化着并呈现出不同的特 点:在营地远眺各拉丹冬雪山,突出它的高峻、雄壮、变幻莫测;在砾石堆上四顾,突出 冰峰的晶莹、冰河的辽阔和整个冰雪天地的浩茫;靠近冰山,发现其图案的难以名状;进 入冰塔林,特别是身处冰窟,细看千姿百态的冰体和冰山的裂纹、皱褶,突出其晶莹洁白, 熠熠闪光;第二天重返冰河,听到阳光

    6、下冰河融化的流水声,一刻不停。 所感:随着行踪和景物的变化,作者的所感也发生着变化。远眺雪山时,感到 雄伟和神秘;张望冰峰和冰河,感叹造物主的创造力;身处冰窟,感觉置身琼瑶仙境,感 慨自然永恒的存在和漫长的变化;倾听水声,想象即将演绎出的长江的故事。 师小结:作者按照时空顺序,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层次清晰地描述了自己在各拉丹 冬的所见所感。从远眺、近观到身处其间,描写重点从雪山转向冰塔林再到冰窟,景物特 点各异,营造出一种雄伟、圣洁、瑰奇的境界,突出了风景给人带来的震撼和触动。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此环节旨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理清文章顺序和线索, 把握作者的见闻感受。 三、精读

    7、品析三、精读品析 1.分析详略安排 作者在讲述这段游览经历时,重点描写了冰塔林的景色。文章第 514 段在描写冰塔 林时是怎样进行详略安排的? 预设预设 第 5 段:略写远望冰塔林的奇观。 第 6 段:略写近看冰山的形态。 第 10、11 段:详写置身冰窟时看到的奇丽景象。 第 1214 段:略写第二天重返冰塔林,听到坚冰下的流水声。 2.感受神韵 师:下面我们来重点学习“最美冰塔林”选段。朗读第 10、11 段,勾画描写冰塔林 美景的语句进行品析,感受景物的神韵,并写出评析文字。 提示:从词语运用、修辞手法、描写方法、感官描写等角度,任选一个角度进行品析。 示例:冰体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形态,变

    8、成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最漂亮的这番模样:挺 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 评析:简笔勾勒冰体的奇形怪状,美不胜收,并且称这些奇形怪状为“最漂亮的这番 模样” ,足见作者对自然伟力的赞叹之情。 (描写方法) (生交流) 预设预设(1)风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它何来何往。 评析:从听觉角度描写,表现冰风的永不停息与凛冽。 (感官描写) (2)是琼瑶仙境,静穆的晶莹和洁白。 评析:置身冰窟中,感觉仿佛置身于“琼瑶仙境”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 地表现冰窟的美丽、圣洁; “静穆”一词准确生动地写出冰窟的静态美; “晶莹和洁白” , 写出冰的颜色与亮度。 (修辞手法、词语运用) (3)那

    9、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小小 的我便蜷卧在这巨人之发下。 评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冰的流苏”比作“长发” ,生动形象地写出冰窟中 冰体的形状怪异、美丽瑰奇。运用对比,用人的渺小衬托冰山的巨大。 (修辞手法、表现 手法) (4)太阳偶一露面,这冰世界便熠熠烁烁,光彩夺目。 评析:运用大笔涂抹的方法,从视觉角度写出了冰的色彩美,表现冰塔林的光彩神韵。 (描写方法、感官描写) 追问:作者笔下的冰塔林,洁白晶莹,熠熠闪光;形态各异,令人目不暇接;风声不 绝,似乎永不懈怠。除此之外,它还有什么特点?根据提示赏析下面两个句子。 (1)风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它何

    10、来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川流 不息,把冰河上的雪粒纷纷扬扬地扫荡着,又纷纷扬扬地洒落在河滩上、冰缝里。(删去 加点的部分,全句的表达效果会有怎样的变化?) (2)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 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作者是怎样描写冰山的裂纹 和皱褶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交流并明确) 预设预设(1)删去加点部分后,全句就只是对眼前景物的实实在在描写,缺少了对大自 然漫长历史和永恒运动的想象。没有了想象之美,景物也缺少了神韵。 (2)作者并不去详细描写冰山裂纹和皱褶的形状,而是由此写到关于冰川、冰山形 成变化

    11、的想象,把冰山的皱褶想象成树的年轮。这样的写法能让读者联想到眼前景物“背 后的故事”大自然漫长、反复的变化,并由此认识到:这冰山、冰川其实是大自然历 史的一部分。 3.分析写法 冰塔林具有漫长的历史,在永恒地运动,反复地变化,壮美至极。通过对“最美冰塔 林”的品读,你发现作者是怎样描写冰塔林的美景的?这种写法有什么妙处? (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全班展示) 预设预设 写景方法: (1)作者对冰塔林的描写有详有略,略写时一笔带过,详写时细致刻画。 (2)作者善于捕捉所写景物的神韵,无论是简笔勾勒、大笔涂抹还是详细描写,都 重在写神而非绘形。 (3)写景时往往把自己的感受、想象与客观的描写融为一体,

    12、往往从眼前的景物出 发,做时间维度上的延展。 写法妙处:这样的写法既增加了文章的厚度,也赋予了文章独特的韵味,同时还能引 发读者的遐思迩想,使其能更好地沉浸到文章营造的境界中去。 4.4.比较异同比较异同 本文与壶口瀑布在写景手法上有何异同之处? 预设预设 相同:都做到了情景交融。 不同: 壶口瀑布在写景中,更多地运用议论、直接抒情的句子引出关于人生的思 考;本文中作者则更多现身于景物描写之中,其景物描写更偏向于主观的感受、想象。 师小结:作者写景,重在神韵,把自己的感受、想象和客观描写融为一体,增加了文 章的厚度,赋予文章独特的神韵,引发读者的遐想,正好体现了本文的特色:自然风景与 人的精神

    13、世界融为一体。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精读课文重点段落,通过品析描写景物和表达感受的语句,来体 会景物的神韵和文章的写景方法。并通过比较阅读,加深对文章写景手法的理解。 第第 2 2 课时课时 1.体会本文把对景物的描写与身体状况、内心体验、邈远思绪融为一体的写法。 2.仔细品味本文看似随意实则精巧的语言,体会这种语言的妙处。 一、研读探究一、研读探究 师:上节课,我们感受了各拉丹冬的神秘、美丽、瑰奇,尤其是冰塔林令人叹为观止 的壮美奇丽景色。可是,作者在展现各拉丹冬的大美之时,反复描写自己痛苦的身体感受, 似乎有些不大协调。接下来,我们一起探究作者描写自己身体感受的原因

    14、。 1.身体变化 速读文章,找出作者描写自己身体状况的语句,并理清作者的身体变化。 预设预设 语句: (1)此刻倒霉迹象接踵而至,频频小震酝酿着某一两次大地震:手背生起冻疮,肩背 脖颈疼痛得不敢活动,连夜高烧,不思饮食活动时只能以极轻极慢的动作进行,犹如 霹雳舞的太空步 。 (2)正是在后退的当儿,脚下一滑,分外利落地一屁股坐在冰河上,裂骨之痛随之 袭来。这一跤,使我在后来的旅行中备受折磨。回那曲拍了片才知道,娇贵而无用的尾椎 骨已经折断,连带腰椎也错了位。 (3)往下的情景多少有些凄凉。此地海拔已超过六千米。头痛,恶心,双脚绵软, 呼吸困难典型的缺氧反应,外加新伤剧痛。 (4) 我要死了。

    15、我少气无力地说。 (5)置身于冰窟,远比想象的要温暖,穿着件腈纶棉衣,外罩一件皮夹克,居然感 觉不到冷。 (6)而我似乎已经衰竭。 变化: 作者的身体状况有逐渐恶化的趋势从疼痛发烧, 到高原反应外加新伤剧痛, 再到身体与精神的极度痛苦甚至麻木。 2.内心体验 随着身体状况的恶化,作者的内心体验有哪些变化?找出描写其内心体验的语句,并 理清这种变化。 预设预设 语句: (1)这样的身体状况真是大煞风景。但愿它不要影响我的心态,各拉丹冬值得你历 尽艰辛去走上一遭。 (2) 我要死了。 (3)而我似乎已经衰竭,心想碰巧哪一口气上不来,就长眠于此吧。 变化:作者最先还有心思担心身体的不适会不会影响自己

    16、的心态;不久就体验到高原冰河 的环境艰险,哀叹我要死了 ;最后感到自己似乎已经衰竭 ,甚至想到就在此地长眠。 追问:不同的内心体验又给作者带来了哪些不同的观景感受? 预设预设 作者内心体验发生变化的同时,观景的思绪也在发生变化:远观、张望冰峰和 冰河,感叹造物主的神奇创造力;由眼前的景物想到历史的无尽、寒风的永恒、冰体的改 变和冰川的消长;想象着长江源头的流水将演绎出伟大的故事。 3.作用分析 随着身体状况的变化,作者内心的体验、观景的思绪也在发生变化。由此可知,作者 多次写身体感受到底有什么作用? 预设预设(1)从侧面写出各拉丹冬自然环境的艰险,突出了本文所至和所见的 独特性。 (2)从某种

    17、意义上来看,作者的身体状况构成了文章的一条潜在线索,随着身体状 况越来越糟糕,作者对各拉丹冬的感受与理解却越来越细致,想象也越来越富有诗意。 (3)使读者体会到作者的乐观与坚强,也让文章显得更亲切、真实、可信。 追问:足迹踏遍大半个西藏的作者在文中反复写自己身体的痛苦感受,还有什么表达效 果? 师提示:身体的痛苦,展示的是心灵的坚强与乐观。作者对自己的定位是“苦难美至 上主义者” ,她曾对友人说: 我始终认为,缺乏苦难,人生将剥落全部光彩,幸福更无从谈起,要是有一百次机 会让我选择,第一百零一次我仍然选择苦难。 (刘延如风的马丽华 ) 预设预设 在展现各拉丹冬的大壮大美时,呈现大量的苦难。作者

    18、在身体的痛苦中坚持心 灵的行走,做该做的事情,使文章染上了苦难美和悲壮美的色彩,使读者的阅读感受也超 越了观赏自然的范畴。 4.理解情怀 痛苦不断,热情未减。作者是怎么看待大自然带给自己的身体上的痛苦的?结合资料 理解作者的情怀。 大自然并不因也不为谁的存在而存在,即便没有人类,它依然万古长存。万千物象合 成一个自然,万千物象又都是自然之子。大自然如此无一遗漏地包容了一切,当然包括微 不足道的人类,当然也包括了更加微不足道的个人命运,以及通常我们所称之为欣悦或苦 恼的幸与不幸。 (马丽华藏北启示:超越苦难 ) 预设预设 人的痛苦在伟大而恒久的自然面前,显得多么微不足道,作者以身体的痛苦感 受,

    19、反衬出大自然的伟力,表达作者对自然的礼赞、敬畏之情。 师小结:作者反复叙写身体的痛苦,并将它与景物描写以及自己的内心体验、邈远思 绪融为一体,表现出各拉丹冬的壮美迷人,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细腻感受、诗意想象和敬 畏之情,使文章呈现出一种悲壮美的色彩。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身体状况及带来的相应变化,并补充与作者相关的资 料,来突破理解本文的写法这个难点。注重学生的阅读体会,深化学生对文章主题的 理解。 二、品析语言二、品析语言 作者对自然的礼赞、敬畏之情成为文中又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浸润在字里行间,以多 种语言方式表达出来。本文的语言读起来比较平实随性,实则不乏精心

    20、锤炼、准确传神之 处。 1.赏析句子 师:请同学们根据括号提示,赏析下列三组句子。 第一组: (精彩的描写) (1) 的确, 阳光使这位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变化多端:融雪处裸露出大山黧黑的骨骼, 有如刀削一般,棱角与层次毕现,富有雕塑感。 (2)冰体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形态,变成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最漂亮的这番模样:挺拔 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 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 第二组: (幽默的点染) (1)此刻倒霉迹象接踵而至,频频小震酝酿着某一两次大地震:手背生起冻疮,肩背 脖颈疼痛得不敢活动,连夜高烧,不思饮食活动时只能以极轻极慢的动作进行,犹如

    21、霹雳舞的“太空步” 。 (2)正是在后退的当儿,脚下一滑,分外利落地一屁股坐在冰河上,裂骨之痛随之 袭来。 第三组: (精练的哲思) (1)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 (这里 的“眩晕”和“卖弄”是什么意思?传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2)那是坚冰之下的流水之声,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 流出,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 ( “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有什么含义?) (3)不见自然生物痕迹,但今天的确有人活在各拉丹冬的近旁。 ( “的确”二字传达 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生交流并明确) 预设预设 第一组: (1)语言精准又生动形象,首先用长句总写

    22、各拉丹冬的变化多端,然后接连用短句, 简笔勾勒各拉丹冬巍峨高大、棱角分明的特点,张弛有度,富有音乐美感。 (2)用语精简而准确,形象性强,短促的句子节奏,很好地表现出冰体形状之多令 人目不暇接,最后部分节奏放缓,形成一种张弛有度的音乐美,让句子又融入段落主体比 较舒缓的节奏中去。 第二组: (1)将自己的身体不适比喻为小震 大地震 ,描写自己由于病痛而行动迟缓 的犹如霹雳舞的太空步 ,幽默之中,透露出作者乐观、坚强的精神和对探险事 业的热爱。 (2)用分外利落形容自己拍摄冰山时跌倒骨裂的情景,好似没有痛苦一般。 这幽默调侃之中,透露出作者乐观、坚强的精神。 第三组: (1) 眩晕原指一种症状,

    23、感觉到自己或周围的东西旋转,这里指浩浩苍苍的 美景令人目不暇接,令人不知该看什么; 卖弄原指有意显示、炫耀,含贬义,这里指 大自然的无穷创造力在各拉丹冬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两个词表现了作者面对冰峰、冰河、 冰谷等景色感受到的震撼,以及基于人与自然的对比而产生的对自然的敬畏。 (2)坚冰之下的流水,是长江的生命源头,从这里开启了长江的生命之旅。它也是 中华民族的生命之源,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和文化。中华民族的历史也和这长江一样源 远流长,表达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3)各拉丹冬环境险恶,不见自然生物痕迹,却有人前来拜访。 的确二字表达作 者在赞美自然、敬畏自然的同时,也赞美了人挺立于伟大自然面前

    24、的卓绝风姿,富有哲理 意味。 2.总结妙处 师:文章语言看似平实,其实这些精彩的描写句、幽默的点染句、精练的哲思句,在 文章中俯拾皆是。请同学们结合对上面三组句子的品析,说说本文语言的妙处。 预设预设 这类语言形成了文章审美的聚集点,调节着全文的节奏,闪烁着思想、精神、情 感的火花,使文章既流畅自然,又张弛有度,平易处读来轻松自如,锤炼处则需细细品味, 很能吸引读者。 3.分析情感 在这种看似随意,实则精巧、准确、传神的语言中,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预设预设 作者自始至终都在表达心中对大自然的礼赞、敬畏之情。无论是精彩的描写,还 是幽默的调侃,或是观景的感受,都是礼赞自然、敬畏自然的一种表

    25、现。 师小结:文章记叙了作者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冬游览的经历,描绘了各拉丹冬独特的 气候和地域特点,展现了它的雄奇壮美,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礼赞之情。作者采 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将写景与自己的身体状况、感受思绪融为一体,用平实又精准传神的 语言来表达,使文章流畅自然、张弛有度,耐人寻味。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品析精彩语句,以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及妙处,品味作者对自然 的礼赞、敬畏之情和对探险事业的热爱之情。 三、拓展延伸三、拓展延伸 1.阅读马丽华的藏北游历 ,增加对藏北、西藏的认识。 2.观看纪录片话说长江 再说长江 ,从多个角度了解长江壮丽的自然景象和多彩 的人文景

    26、观。 本文是本单元的第二篇游记作品,在学习了第一篇游记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游记的 写法和多样的风格,提高学生阅读游记作品的能力;同时加深学生对长江的认识,培养学 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本课教学设计紧紧抓住游记的特点进行学习。在“整体感知”中,引导学生运用勾画 关键词句、概括、复述的方法,把握游记的三要素,从而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和写作顺序。 在“精读品析”中,精读重点段落,感受作品神韵,体会文章的写景方法。在“研读探究” 中,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身体状况以及带来的相应变化,并补充与作者相关的资料,来突 破“理解本文的写法”这个难点,感受作者的情怀。 本课教学设计非常重视语

    27、言品析。散文教学的重点是情感和语言。首先是通过写景段 落把握景物特征;然后是品析描写冰塔林的语句,体会景物的雄壮、瑰奇;接着又从文章 的语言风格入手,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怀。由浅入深,步步推进,落实散文教学中对语言的 积累和鉴赏任务。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进一步掌握阅读游记作品的方法,形成技能,提升阅读能力。 资料链接资料链接 各拉丹冬雪山各拉丹冬雪山 各拉丹冬雪山,藏语各拉丹冬 ,意为高高尖尖的山峰 。在青海省西南部青藏边 境。唐古拉山主峰,海拔 6621 米。南北长 50 余千米,东西宽达 20 千米。冰雪覆盖面积 近 600 平方千米,大小现代冰川 105 条。为长江上源沱沱河源地。有野骆驼

    28、、野牦牛、野 驴、白唇鹿、雪豹等珍稀野生动物。 疑难探究疑难探究 本文在景物描写方面有什么独到之处?本文在景物描写方面有什么独到之处? 作者善于捕捉所写景物的神韵,无论是简笔勾勒、大笔涂抹还是详细描写,都重在写 神而非绘形。作者写各拉丹冬雪山的变化多端、难现尊容、男性气质,寒风的“漫不经心” 、 永不懈怠,冰体的奇形怪状,冰下流水的一往无前,都是如此。这一方面是因为原始的景 物不易做具体细致的“绘形” ;另一方面是因为藏北的雪山冰河本就容易引发人们的崇仰, “基于对这种类乎万物有灵、自然崇拜色彩的雪山精神的耳濡目染,使马丽华在下笔描绘 雪域风物的时候,尤其善于捕捉它们内在的神韵” (王社良马丽华:特立独行的雪域 文化歌者 ) 。 同时, 作者在写景时往往把主观的感受、 想象与客观的描写融在一起, 文中有不少 “端 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 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这样的句子。 作者在把主观与客观交织融合时,往往从眼前的景物出发,做时间维度上的延展:或 感慨于自然历史的无尽(写冰河上的风) ,或畅想眼前奇景的形成过程(写冰塔林、冰川) , 或联想当下景物的“未来” (写冰下流水) 。这样的写法增加了文章的厚度,也赋予文章独 特的韵味,同时还能引发读者的遐思迩想,使其能更好地沉浸到文章营造的境界中去。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八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教案-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动》.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265295.html
    永遠守護你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