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八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教案1-社戏.doc

  • 上传人(卖家):永遠守護你
  • 文档编号:1265289
  • 上传时间:2021-04-06
  • 格式:DOC
  • 页数:15
  • 大小:872.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八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教案1-社戏.doc》由用户(永遠守護你)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年级 下册 语文 部编版 教案 社戏 下载 _八年级下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第一单元集体备课集体备课 本单元的课文包括一篇小说、一首诗歌和两篇散文。四篇课文,都具有“民俗文化” 元素。鲁迅的社戏通过外来少年“我”的新奇眼光,体察水乡平桥村的村民生活、自 然风光,感受水乡敦厚和睦的民风。作品围绕“社戏”展开情节,事件叙述波澜起伏,人 物形象细腻鲜活。贺敬之的回延安是一首抒情诗,诗作意象明亮、瑰丽且带有浓郁的 乡土气息,以陕北民歌形式表现新时代的内容。刘成章的安塞腰鼓通过写陕北高原、 高原腰鼓和打腰鼓的人,展示了高原的民俗民风和高原人奔放雄健的精神气质,其语言运 用和修辞方法尤其值得学习。吴伯箫的灯笼是一篇抒情散文,以“灯笼”为话题,串 联起早年乡村生活的诸多记忆

    2、,表现旧时的乡村民风民俗,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同 时以小见大,借“灯笼”这一形象表达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愿为保卫国家充当“马前卒” 的意志和热情。 学习这些课文,既可以让学生开阔眼界,见识多样的、多元的民俗现象,增进学生对 社会生活、社会文化的理解,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人文素养,提高文学鉴 赏能力。 本单元的写作训练“学习仿写” ,旨在带领学生通过研读优秀作品,从中提取值得模 仿借鉴的内容,把握作品的精髓进行创造性的仿写,并养成读写结合的好习惯,通过模仿、 借鉴优秀作品,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口语交际“应对”要引导学生通过实例了解应对的 种类和特点,通过具体实践学习并掌握应对的基

    3、本策略和常用方法,增强应对能力。 分类分类 内容内容 课时课时 教学要点教学要点 阅读阅读 1.社戏 3 1. 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所表现的民俗的意义 和价值,增进学生对社会生活、社会文化的理 解,增强学生对民俗文化的热爱。 2. 分析品鉴作者是如何根据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表 达方式的。 3. 体会课文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加强朗读,训练 2.回延安 2 3.安塞腰鼓 2 4.灯笼 1 写作写作 学习仿写 2 口语口语 交际交际 应对 1 语感。养成品味语言的良好习惯,能从欣赏实 践中悟出品味语言的方法。 4. 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相关作品,扩大学生的视野, 通过课内外阅读结合对比,丰富和加深学生对 课

    4、文的认识。 5. 引导学生养成读写结合的好习惯,通过模仿、 借鉴优秀作品,提高写作水平。 6. 引导学生了解应对,指导学生通过具体实践学 习并掌握应对的基本策略和常用方法。 1 1 社戏社戏 1.通过自主阅读和批注,理清文章思路,研读情节设置,感受叙事艺术。 2.探究人物描写艺术,把握人物形象,理解文中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3.理解文中的儿童叙述视角,体会作者对早年乡村生活的留恋之情。 3 课时 第第 1 1 课时课时 1.通过自主阅读课文和批注,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研读情节设置,感受叙事艺术。 一、一、导入新课导入新课 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

    5、想精髓。看戏是旧时中 国人为数不多的娱乐方式之一,经济水平的落后又限制了这一活动的频率,往往只在年节 活动时才有机会享受。今天我们一起随着鲁迅走进昔日的江南水乡,访一访当地的民俗戏 艺活动“社戏” ,感受乡村生活的淳朴和美好。 (板书文题) 二、整体感知二、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感知内容 请注意文章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 (1)扫清字词障碍。 (2)默读课文,对有价值、有困惑的内容进行批注。 2.交流初读感受 师: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你认为作者写作本文的用意是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此时不下定论) 预设预设 文章以社戏为题,写了 我和伙伴们一起去赵庄看社戏前后的事情。 文章虽

    6、然题为社戏 ,但写看到的社戏的内容不多,而且我似乎也并不真正喜 欢社戏。而自始至终写的是我的乐土平桥村,那里的人、情、景都很美, 我 很怀念那里。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通过自主阅读批注,实现学生与文本和作者的直接、全面对话,充分尊重学生对文本 的个性化理解,为后面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展开的深入探究奠定基础。 三、理清事件,研读情节三、理清事件,研读情节 “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大家对社戏的理解可能也不尽相同。 我们一起来深入研读课文,探查作者的写作意图。 1.理清事件 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看文章写了哪些事件。 (用 6 分钟时间完成课后“思考探 究”一) 温馨提示:圈画重

    7、要词、句和段;按自然段归纳内容,多个自然段写一件事的归纳到 一起。学生完成批注后,可在同桌或小组间交流,然后指名学生板书。 预设预设 平桥概况(随母归省)伙伴游玩(乡间生活)无船出行(戏前风波)夏 夜行船赵庄看戏(船头看戏)停船吃豆(偷豆煮豆)深夜返回(月夜归航)再谈 吃豆(戏后余波) 。 设问 1:对于这些事件,哪些着墨较多,哪些一笔带过? (生勾画,小组讨论,班级交流) 师小结:看社戏是主要内容,因此看社戏前后的波折,夜航去看戏途中,戏后归航偷 豆等情节详写;其他情节与看社戏关系不大,因此略写。 设问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详写去看社戏前的波折。 预设预设 首先,这本身就属于看

    8、社戏全过程的内容;同时,波折中反映了我对看戏 的渴望,反映了亲人、朋友对我的关心、帮助,表现出平桥村于我确实是一片乐 土 ;再者,写波折也是为写看戏做铺垫,使课文内容曲折而充满生活情趣。 设问 3:略写的平桥概况、乡间生活两部分有什么作用? 预设预设 从内容上来看:交代看社戏的时间、地点、人物;是中心事件的环境和机缘。 从结构上来看:为下文和小伙伴去赵庄看戏做铺垫,钓虾、放牛已是乐趣甚浓, 第 一盼望的看戏自然更是乐趣无穷,吸引读者细读看戏部分;与结尾句遥相呼应。 从情感上来看:表达对平桥村的热爱、怀念。 师小结:本文围绕主要事件“看社戏” ,从想看戏不得,到能看戏而不愿看,从沮丧 返航再到途

    9、中偷豆,情节曲折,摇曳多姿,其间欲扬先抑,山穷水尽而又柳暗花明。 2.研读情节 (1)请同学们指出情节的起伏。 (指名学生板书) 预设预设 (2)课文第 49 段写戏前风波尤为精彩,标记出去看戏前的三次起伏,并思考这样 行文的好处。 预设预设 师:戏前风波的三次起伏,写出“我”在希望与失望中交替的煎熬与惊喜,生动表现 了“我”盼望看戏的热切心情,衬托下文没看到盼望中的精彩社戏时的无趣、失望,为后 面的败兴而归埋下了伏笔。 结束语:详略有致、波澜起伏,是本文叙事的艺术。作者围绕看社戏这一中心事件, 有详有略、跌宕起伏地处理了大量似乎与中心思想联系并不紧密的材料。那么,作者想要 借这些“枝节”表现

    10、什么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进行深入解读。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学生自主阅读、合作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从梳理课文情节角度深入把握课文内 容,在对情节安排的详略和波澜起伏的研究中不断完善对看社戏事件的了解。 第第 2 2 课时课时 1.探究人物描写艺术,把握人物形象。 2.理解文中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一、一、复习导入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梳理了文章情节,感受了文章的叙事艺术,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体会本 文人物描写的艺术及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效果。 二、探究描写艺术,把握人物形象二、探究描写艺术,把握人物形象 1.分析“我”的表现 师:终于看到的“社戏”让人扫兴。 “看社戏”其实只是

    11、一条串联起平桥村的山、水、 人、情的线索。那么“我”在看戏前后及看戏时又有怎样的表现呢?文中是怎样描写这些 表现的?(1) “我”盼望去看戏,却因为没有船而去不了, “我”因此着急又无奈。文中 是怎样描写“我”的“急”的?细读第 49 段,圈画写“我”心理“急”的句子,归纳、 批注心理描写手法。 (生交流,师指导) 预设预设 我急得要哭点出急 ,正面描写我盼望去看社戏的急切心情。 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 ,想象社戏表演以及 看戏人喝豆浆的情景,突出表现了我对看社戏的渴望和无法看戏的沮丧心情。过分的 着急使我有了幻想。这是侧面描写,没有急字,但急的状态写得很到位。 不

    12、钓虾,东西也少吃 看过戏的少年们也都聚拢来了,高高兴兴的来讲戏。只 有我不开口 。 我无心玩耍,也没有胃口,表现了我没能去看社戏的沮丧和失落。 仍没有急字,但写出了急的状态: 急得改变了生活常态,要急出毛病了。 写法归纳:多角度描写“我”着急的心理,写出了“我”想去赵庄看戏的强烈愿望。 (2)因为八叔的船回来了,加上伙伴们“写包票” , “我”得以去看戏,心情自然变 好了。文中是怎样描写“我”的“愉悦”的心情的?细读第 1014 段,圈画描写“愉悦” 心情的句子,归纳、批注写作特点。 (生交流,师指导) 预设预设 我们立刻一哄的出了门。 立刻 一哄表现了我们被允许去看社 戏后急不可待而又欢快的

    13、心情。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忽而表明孩子的 心情易于突变, 轻松 舒展与前面看戏不成而沮丧的心情完全不同。 身体也似乎舒 展到说不出的大是夸张手法,非常形象地表明我的心情无限之好。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 朦胧在这水气里。 清香 扑面 朦胧分别从嗅觉、触觉、视觉的角度描写两岸的景 象和月色,描绘出一幅江南水乡的月夜美景图。而这美好的景象正凸显出我内心的愉 悦,这就是以景语写情语的妙处。 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庄外临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胡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 几乎分不出界限,我疑心画上见过的仙境,就在这里出现了。

    14、写远处看月下露天戏台的 朦胧美。将月下朦胧的戏台比作仙境 ,写出了戏台之美,体现了我心情的愉悦。 写法归纳:动作描写、巧用修辞、感官描写、环境描写。 (3) “我”对社戏已然没有未看到时的兴奋,而是感到满满的“疲倦” 。文中怎么写 我的“疲倦”的?细读第 1921 段,圈画描写“疲倦”心情的句子,归纳、批注写作特 点。 (生交流讨论,师提示) 预设预设 我有些疲倦了直接点出疲倦 。 只觉得戏子的脸都渐渐的有些稀奇了,那五官渐不明显,似乎融成一片的再没有 什么高低。 写 我由于疲倦而产生的幻觉。 然而老旦终于出台了 那老旦当初还只是踱来踱去的唱,后来竟在中间的一把 交椅上坐下了 只见那老旦将手一

    15、抬,我以为就要站起来了,不料他却又慢慢的放下在 原地方,仍旧唱 。 这几句写老旦出场表演时我心理的微妙变化,妙在虚词 。如然而老旦终于 出台了的然而和终于 ,如那老旦当初还只是踱来踱去的唱,后来竟在中间的 一把交椅上坐下了的只是和竟 , 不料他却又慢慢的放下在原地方,仍旧唱的 却和仍旧 。这些虚词不着一个倦字,却间接写出了戏剧的乏味和我的失 望情绪,将倦态写得妙趣横生! 写法归纳:直接写、写幻觉、写情节、妙用虚词。 2.把握人物形象 师: “我”看不到社戏“急得要哭” , “兴奋”地前往赵庄却又不得不“疲倦”地回家, 但在这个过程中,朴实真挚的感情、和谐友好的民风已经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记忆里

    16、。 平桥村形形色色的人物里,作者着重刻画了一些个体。其中你最喜欢的是谁?是哪些描述 让你喜欢上他(她)? (1)淳朴乡民里的个体。 试用句型“我喜欢的,我从里感受到了”简笔勾勒人物形象。 例如:我喜欢(慈爱)的(外祖母) ,我从( “外祖母很气恼,怪家里的人不早定” “外 祖母也终于觉察了,并且说我应当不高兴” )里感受到了(外祖母对“我”的疼爱和理解) 。 练一练: 我喜欢( )的( ) ,我从( )里感受到了( ) 。 预设预设 示例一:我喜欢(宽厚)的八公公,我从(他借船给我们 ,并且不计较我 们用了船上的盐和柴)里感受到了(八公公的大方和宽厚) 。 示例二:我喜欢(朴实热情)的六一公公

    17、,我从(他对我认可豆好吃的感激;他 没有责备孩子们偷豆,只是觉得踩坏了很可惜;他送母亲和我豆吃并夸奖我 将 来一定要中状元 )里感受到了(六一公公宽厚和热情好客的淳朴性格) 。 (2)热情伙伴里的个体。 例如:桂生(第 19 段) 。 “我有些疲倦了,托桂生买豆浆去。他去了一刻,回来说, 没 有。卖豆浆的聋子也回去了。日里倒有,我还喝了两碗呢。现在去舀一瓢水来给你喝罢。 ” 从这话里可以看出什么? 预设预设 没有 ,是结果,简单汇报。 卖豆浆的聋子也回去了 ,是桂生打听之后的答案,说明他曾四处去找,并且进 行了询问。 日里倒有,我还喝了两碗呢 ,这是在安慰我 ,要求买豆浆没有错,不是无中 生有

    18、。 现在去舀一瓢水 ,是桂生对当下问题给出的策略。这样,一个热心帮忙,细心 安慰,想问题周到的桂生形象便跃然纸上。 练一练:从文中找出写双喜和阿发的有关句子,细细琢磨,模仿例子,深入 分析文字背后的意味。 (生自主圈画,交流讨论) 预设预设 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 写动作,两人配合默契,阿发是双喜的得力 助手,很能干。 近台没有什么空了,我们远远的看罢。 阿发说。 写语言,阿发善于观察,细 心。 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 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 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 起身来说道, 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 语言、动作结合,体现了阿发做事干脆、 周到,主张偷自家豆则体现了阿发的无私和憨厚

    19、。 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 又各偷了一大捧。 双喜的想法表现了他考虑周到、顾全大局、善于为他人着想的性格特 点。 是的。我们请客。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 双喜说。 是的写出了双喜的诚实; 我们请客是偷豆的理由; 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写出 了双喜的机灵; 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 是双喜在机智地转移话题。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本环节引导学生将目光放在个体人物写作方法的归纳上,使分析的角度更全面为 本单元的作文训练学习仿写做准备。 三、分析表达方式三、分析表达方式 师:文中运用各种写作手法来表现人物,塑造了一些“我”童年

    20、时代遇到的热情的伙 伴和淳朴的乡民形象,平桥村老老少少那种淳朴、善良、真挚的感情以及人与人之间和谐 亲密的关系让“我”念念不忘。而作者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融合了描写、抒情、议论等 多种表达方式。请同学们以本文所写的某件事为例,具体分析这些表达方式各自的作用。 (生交流明确) 预设预设 示例一:第 1 段,讲述了我的外祖母的家乡平桥村的情况,用的都是描叙 语句,大概说了几件事:一是我们鲁镇的习惯 ,二是我随母亲来平桥村的缘由,三 是平桥村的地理概貌、村民状况。层次非常清楚,语言非常简略。 但在我是乐土:因为我 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 , 是充满感情的议论语句, 尤其是乐

    21、土二字分外醒目,表达了我对平桥村的热爱和怀念,以及对自己在城里 读书生活的厌倦。 示例二:课文最后两段,讲述了我再次吃豆的经历和感觉。六一公公不仅不指责 孩子们偷豆,反而给我家送来新豆,并且夸奖我有见识,说明他这个人除了心地 善良外,还有一些可爱的虚荣心,想博得他人的夸赞。最后一段关于吃豆的议论,是全文 的总结性议论,表达了我的内心想法我觉得那夜的豆好吃,觉得那夜的戏好 看,是因为有那种特殊的经历,让我感到新鲜、愉快。这一议论句起着点明主旨的作 用。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文中的事件,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效果。 第第 3 3 课时课时 1.研究叙述视角,体会

    22、作者的情感。 2.拓展阅读,升华情感。 一、复习导入一、复习导入 一群孩子驾船荡漾在故乡小河上,兴致盎然地去看一场其实单调乏味至极的社戏,回 航时吃的也是“粗制滥造”的豆。这究竟对于“我”有着怎样的诱惑力,以至于“我”在 成年后依然念念不忘并如此浓墨重彩地描画?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二、研究叙述视角,探查作品思想二、研究叙述视角,探查作品思想 1.研究叙述视角:课后“思考探究”三 设问 1: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 似的好戏了。 ”真的是豆好吃,戏好看吗?这句话怎样理解? 社戏写作背景 文章写于 1922 年。当时辛亥革命已经过去 10 余年,

    23、但由于革命不够彻底,当时的中 国仍处于封建军阀的统治之下,战乱依旧,民不聊生,社会混乱。目睹此情此景,鲁迅深 有感触。在这期间,鲁迅写了不少回忆故乡的作品,这些作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通过可爱 的故乡与黑暗的社会的对比,表达自己对光明前景的向往和人与人之间淳朴关系的追求。 社戏就是其中的一篇。 社戏取材于作者的童年生活,采用回忆的形式,用第一人称写就。但不是作者的 自传,而是在生活基础上的艺术概括。原文写了我二十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 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小村看社戏。课文节选的是看社戏部 分。 (生结合自己的批注,小组交流) 预设预设 我最难忘的是平桥村的环境和乡民

    24、。此地有美丽的风光、自由的空气,还 有朴实、率真的老人和孩子,人与人之间有着亲密和谐的关系。 我还目睹了他们的劳 动本领、办事能力。这一切都是我童年在城镇时未曾见到过的,在后来的人生路途中 也很少再见到。由于这种心理的、情感的因素,让我觉得那晚的戏是好戏 ,那晚 吃的豆是好豆 。另一方面,俗话说,距离产生美。时间已经久远,早年在平桥村短暂 的生活片段,留下的不仅是一些记忆,更是一种情感。时间越久,这种记忆中的影像越珍 贵,所以作者赞之以好豆 好戏 。说好戏还有一个原因,是社戏开头讲述我 在大都市看戏,感觉非常不好,于是怀念早年在外婆家乡看的社戏 。乡村社戏或许俗 些,但是我感觉很好。 设问 2

    25、:阅读社戏选入教材时删减的部分内容。说一说作者在北京两次看戏的感 受如何。 第一次看戏:戏文已经开场了,在外面也早听到冬冬地响。我们挨进门,几个红的绿 的在我的眼前一闪烁,便又看见戏台下满是许多头,再定神四面看,却见中间也还有几个 空座,挤过去要坐时用了心,才听到他是说有人,不行! 原来是一条长凳, 然而他那坐板比我的上腿要狭到四分之三,他的脚比我的下腿要长过三分之二。我先是没 有爬上去的勇气,接着便联想到私刑拷打的刑具,不由的毛骨悚然的走出了。 第二次看戏:身边的胖绅士的吁吁的喘气,这台上的冬冬喤喤的敲打,红红绿绿的晃 荡,加之以十二点,忽而使我省悟到在这里不适于生存了。我同时便机械的拧转身

    26、子,用 力往外只一挤,觉得背后便已满满的,大约那弹性的胖绅士早在我的空处胖开了他的右半 身了。我后无回路,自然挤而又挤,终于出了大门。 (生交流讨论,师点拨总结) 师小结:作者在看戏的叙述中多次写到“挤” 。物如刑具那样令人望而生畏,人与人 之间的关系更是冷漠疏离得令人窒息。狭窄拥挤的生存空间、喧嚣噪乱的环境气氛使得 “我”几乎失去了做人的生趣。拥挤中的孤独、热闹中的凄凉,在两次看京戏过程中体现 得淋漓尽致。这两次看戏,透露出一种沉重的压抑感。 设问 3:从社戏全文来看,作者抑前扬后,甚至将叙述视角由成人转换成儿童。 课本选文与删节内容有何异同? (生交流讨论,畅所欲言) 师点拨:三场戏都枯燥

    27、乏味,都没看到什么,看戏的“我”三次都中途退场,但心情 意绪、表达方式却截然不同。两次看京戏都窝窝囊囊心绪极坏,而看社戏却是意趣盎然永 生难忘;描述“我”在北京戏园中的感受时用杂文手法,语言尖刻带有讽刺性;而在回忆 看社戏时,使用的是浪漫主义的叙述方式和优美的抒情散文式笔调,字里行间荡漾着诗情 画意。 2.探查作品思想 设问: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生交流讨论,师引导总结) 预设预设 社戏不仅仅是在写一群天真无邪的少年驾着轻舟往赵庄看社戏的事件,而 是一个在城市流浪多年、饱经世事沧桑的成年人在描绘记忆中理想的农村画卷。 我在 平桥村这片理想乐土感受到的朴实真挚的友情、和谐质朴的民风、

    28、温馨甜美的风光等 等一切自由与美好,都在针刺苦难的现实,都在表达对中国社会和中国农民生存状态的期 望,它的本质与呐喊中其他篇章如狂人日记 故乡 孔乙己等是一脉相连的。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经过多轮批注,学生已经对课文进行了多次阅读,使得学生与文本间的对话走向深入 成为可能。这个环节通过带领学生从写作背景和完整原文内容里求证作者写作本文的目 的,为实现单篇阅读到多篇和群组阅读提供了路径。 三、总结存储三、总结存储 1.总结归纳 课文在叙事安排上详略得当、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在人物刻画上多法综合、点面结 合、笔法细腻,在表达上亦庄亦谐、不拘形式、灵活生动而这一切都是从主题出发, 都是为了表达

    29、的需要,为了表现平桥村的自然、人性与情感的至美。 2.布置作业 (1)课余时间阅读鲁迅的故乡 孔乙己 祝福 ,感受作者的乡村情结。 (2)你参加过哪些具有乡土特色的民俗活动?试仿照本课所学的写作方法写一个片 段。 本课教学设计从探求作者的写作用意开始, 先整体感知文章的思路。 在理清文章思路, 感受作者详略得当、波澜起伏的叙事艺术时,从作者着笔多寡、笔锋指向不难看出作者眼 中真好的是那山那水,那里的人们和那份温暖淳厚的人情。然后分析人物形象,通过品析 人物的心理、动作、神态和语言等,适当总结写法,体会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效果, 为本单元的写作任务学习仿写和口语交际应对打基础,同时再次引领学生

    30、将作者的写作立 意指向社戏所描写的人、景、情。最后,通过研读文章的关键语句,拓展背景资料和 删节部分选段,引导学生走向课外,进一步深入理解作品主旨。 总之,开始不直接把“乐土” “好戏” “好豆”这样的提示性词语呈现给学生,而是引 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过程中解读文章的思路设计、人物刻画、语言表达,明确“根据 需要”进行表达的思路,让学生获得美的熏陶,为实现单元写作目标做好铺垫。 素养提升素养提升 批注的类别批注的类别 1.基础性批注:即对于文章中基础性知识的圈点勾画,比如需要注意的读音、生字词, 文章的中心句或重点语句等。达到预习和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目的。 2.感受式批注: 即记下读文章时的

    31、理解感受、 困惑迷茫或者搜集相关资料得来的收获。 这种感受式的批注能帮助阅读者深入理解文本,把握文章主旨。 3.点评式批注:即从文章内容或语言等角度出发写出自己或褒或贬的评价。 4.联想式批注: 即写下由文章而联想到的文外知识一首诗、 一个人或者一件事等。 让阅读者能够由此及彼地将知识迁移、拓展到文外。这种阅读方法有助于知识的迁移、信 息的归类整合。 5.赏析式批注:选取自己喜欢的文段、句子或词语写出赏析类文字。主要用于批注文 学作品。 6.补充式批注:对于文章中有遗漏的地方进行补充。 7.仿写式批注:在一些好句旁边仿写一句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拓展阅读拓展阅读 社戏删节部分社戏删节部分 我

    32、在倒数上去的二十年中,只看过两回中国戏,前十年是绝不看,因为没有看戏的意 思和机会,那两回全在后十年,然而都没有看出什么来就走了。 第一回是民国元年我初到北京的时候,当时一个朋友对我说,北京戏最好,你不去见 见世面么?我想,看戏是有味的,而况在北京呢。于是都兴致勃勃的跑到什么园,戏文已 经开场了,在外面也早听到冬冬地响。我们挨进门,几个红的绿的在我的眼前一闪烁,便 又看见戏台下满是许多头,再定神四面看,却见中间也还有几个空座,挤过去要坐时,又 有人对我发议论,我因为耳朵已经喤喤的响着了,用了心,才听到他是说有人,不行! 我们退到后面,一个辫子很光的却来领我们到了侧面,指出一个地位来。这所谓地位

    33、 者,原来是一条长凳,然而他那坐板比我的上腿要狭到四分之三,他的脚比我的下腿要长 过三分之二。我先是没有爬上去的勇气,接着便联想到私刑拷打的刑具,不由的毛骨悚然 的走出了。 走了许多路,忽听得我的朋友的声音道, 究竟怎的?我回过脸去,原来他也被我 带出来了。他很诧异的说, 怎么总是走,不答应?我说, 朋友,对不起,我耳朵只在 冬冬喤喤的响,并没有听到你的话。 后来我每一想到,便很以为奇怪,似乎这戏太不好,否则便是我近来在戏台下不 适于生存了。 第二回忘记了那一年,总之是募集湖北水灾捐而谭叫天还没有死。捐法是两元钱买一 张戏票,可以到第一舞台去看戏,扮演的多是名角,其一就是小叫天。我买了一张票,

    34、本 是对于劝募人聊以塞责的,然而似乎又有好事家乘机对我说了些叫天不可不看的大法要 了。我于是忘了前几年的冬冬喤喤之灾,竟到第一舞台去了,但大约一半也因为重价购来 的宝票,总得使用了才舒服。我打听得叫天出台是迟的,而第一舞台却是新式构造,用不 着争座位,便放了心,延宕到九点钟才出去,谁料照例,人都满了,连立足也难,我只得 挤在远处的人丛中看一个老旦在台上唱。那老旦嘴边插着两个点火的纸捻子,旁边有一个 鬼卒,我费尽思量,才疑心他或者是目连的母亲,因为后来又出来了一个和尚。然而我又 不知道那名角是谁, 就去问挤小在我的左边的一位胖绅士。 他很看不起似的斜瞥了我一眼, 说道, 龚云甫! 我深愧浅陋而且

    35、粗疏,脸上一热,同时脑里也制出了决不再问的定章, 于是看小旦唱,看花旦唱,看老生唱,看不知什么角色唱,看一大班人乱打,看两三个人 互打,从九点多到十点,从十点到十一点,从十一点到十一点半,从十一点半到十二点, 然而叫天竟还没有来。 我向来没有这样忍耐的等待过什么事物,而况这身边的胖绅士的吁吁的喘气,这台上 的冬冬喤喤的敲打,红红绿绿的晃荡,加之以十二点,忽而使我省悟到在这里不适于生存 了。我同时便机械的拧转身子,用力往外只一挤,觉得背后便已满满的,大约那弹性的胖 绅士早在我的空处胖开了他的右半身了。我后无回路,自然挤而又挤,终于出了大门。街 上除了专等看客的车辆之外, 几乎没有什么行人了, 大

    36、门口却还有十几个人昂着头看戏目, 别有一堆人站着并不看什么,我想:他们大概是看散戏之后出来的女人们的,而叫天却还 没有来 然而夜气很清爽,真所谓沁人心脾 ,我在北京遇着这样的好空气,仿佛这是第一 遭了。 这一夜,就是我对于中国戏告了别的一夜,此后再没有想到他,即使偶而经过戏园, 我们也漠不相关,精神上早已一在天之南一在地之北了。 但是前几天,我忽在无意之中看到一本日本文的书,可惜忘记了书名和著者,总之是 关于中国戏的。其中有一篇,大意仿佛说,中国戏是大敲,大叫,大跳,使看客头昏脑眩, 很不适于剧场,但若在野外散漫的所在,远远的看起来,也自有他的风致。我当时觉着这 正是说了在我意中而未曾想到的话,因为我确记得在野外看过很好的好戏,到北京以后的 连进两回戏园去,也许还是受了那时的影响哩。可惜我不知道怎么一来,竟将书名忘却了。 至于我看那好戏的时候,却实在已经是远哉遥遥的了,其时恐怕我还不过十一二 岁。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八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教案1-社戏.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265289.html
    永遠守護你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