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师大附中 2020-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郊区分校分班考试试题 及答案.pdf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首师大附中 2020-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郊区分校分班考试试题 及答案.pdf》由用户(四川三人行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首师大附中 2020-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郊区分校分班考试试题 及答案 首师大 附中 2020 2021 学年度 第一 学期 郊区 分校 考试 试题 答案 下载 _其他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首师大附中首师大附中 2020-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郊区分校郊区分校分班考试试题 语文2020.8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明代的性灵文人对诗歌情感的表现范域进行了不断的开拓和“探底”。 他们以“世情”为诗 性情感,把庸碌人生、琐碎生活、平常心情诗意化,创作出了一批新鲜活泼、具有浓浓世俗 气息的诗歌作品。他们的这种尝试,不仅推翻了前后七子建立的模拟王国,率领诗坛走出了 复古的迷障;更是对以“诗言志”占绝对统治地位的正统诗学理念的挑战,在完善中国古典诗 歌的情感表达经验、平衡诗歌文化生态上,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如果说先前的诗人们在 努力地汲取古
2、人的智慧成果,性灵文人们则以“无法为法”,努力摆脱古人、成法、学问等的 一切束缚,为诗歌营造一个独立、轻松的创作环境。 “见从己出,不曾依傍半个古人”(袁宏道语)是性灵文人针对当时文坛上风行的复古运 动而提出的。在当时“黄苇白茅,弥望如一”的诗文创作中,性灵文人试图用一己之性灵扶救 文坛“缩缩焉循而无敢失”的状况,因此,击破复古派的理论根基,就成为性灵文人的首要任 务。同时,对古人的脱离,也是他们坚持诗歌情感的自然性、个体性、真实本性的自然选择。 “脱古人之缚”首先表现在对古之贤人、圣人的颠覆上。李贽认为,即使是被拜在庙堂的 孔子, 也并不能成为天下之是非的评判者。 是非标准因人而异, 因时而
3、变, 而不应是僵化的、 不可更易的固定标准。每一个人的“自然之性”,才是“自然之真道学”。其二,表现在不盲目 地崇尚经典。“六经、 语 孟 ,乃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也”(李贽语) ,李贽瓦解的不 仅是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经典, 更是对当时整个社会存在的颠覆。 如果人们都能保持自己的 童心, 保持自己的真性情, 保持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那么一个新世界的创造或许指日可待。 其三,要摆脱古语的束缚,袁宏道认为,今天(明代)的文人在“学古”时偏偏不学古人的思 想精髓,而专注于古文中的古语。况且,古人也并没有用古语来写文章的癖好。今人看来是 “古文奇奥”的,或许在古时也只是街谈巷语的大白话而已。能明明
4、白白地把心中所想表达出 来已属不易,又何必非要取秦、汉时期的名衔来装饰自己的诗文? 因此,在反对古人、古文、古语的基础上,性灵文人们建立了一种比较进步的“诗文递 进”观。袁宏道的诗文进化观非常激进:“世道既变,文亦因之”“古何必高,今何必卑哉?”推 翻先前的所有,并不是袁宏道等性灵文人的本意。他们反对的并不是“古”本身,而是七子派 所“复”的方法和形式。程序化、模板化的“复”使诗歌创作成为鹦鹉学舌,诗人的真个性、真 性情消失殆尽, 诗歌的生命也就无从言说了, 这也是前后七子掌控的明代诗坛萎靡不振的原 因所在。 所以,性灵文人试图推翻以古之圣贤为是非的标准,推翻经典的权威地位,摆脱古语的 束缚,
5、使诗性之情重新回归为个体的自然性情。 (摘编自李小贝明代性灵文人的诗歌追求 ) 1. 下列关于原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明代性灵文人以“世情”为诗性情感,用诗的形式表现庸碌人生、琐碎生活、平常心情, 创作出新鲜活泼、世俗气息浓郁的诗歌作品。 B. 明代性灵文人反对当时诗歌创作中的复古主义,他们试图用一己之性灵改变文坛上畏首 畏尾、泥古不化的倾向,击破复古派的理论根基。 C. 明代性灵文人并不是反对“古”本身,而是反对复古派所“复”的方法和形式,因为那种程 序化、模板化的“复”使诗人失去了真性情。 D. 明代性灵文人建立起了比较进步的“诗文递进”观,他们认为时代变了,社会变了,文学 也要
6、随着变化,古不一定高尚,今不一定卑鄙。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李贽认为, 古代圣贤并不能成为天下是非的评判者,世上也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是非标准, 是非标准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变的。 B. 李贽大胆否定儒家经典,认为这些经典是道学家的借口,伪君子的藏身之地。这既是对 经典的瓦解,更是对当时整个社会存在的颠覆。 C. 袁宏道指出,当时的复古派不学习古人的思想精髓,只专注于古文中的古语,其实这些 奇奥的古文在古代都是街谈巷议的大白话。 D. 颠覆古代圣贤,瓦解儒家经典,摆脱古语束缚,是明代性灵文人“脱古人之缚”的三种表 现,它为诗歌创作营造了独立轻松的环境。 3. 根据原文
7、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明代性灵文人不仅推翻了复古派的模拟王国,还挑战了“诗言志”的正统诗学理念,这种 扬弃态度在平衡诗歌文化生态上起了重要作用。 B. “不曾依傍半个古人”之语并非凭空而来, 而是针对当时文坛盛行的复古运动提出的; 而当 时的诗文创作蹈袭古人成风,已然失去个性。 C. 明代性灵文人彻底摆脱了古人、古文、古语的束缚,他们高扬“自然性情”的鲜明旗帜, 为萎靡不振的明代诗坛注入了一股生命活力。 D. 坚持诗歌情感的自然性、个体性、真实本性是明代性灵派基于破坏复古派的根基以及“脱 古人之缚”的自然选择,是他们的创作原则。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8、。 贾政近来闻得代儒称赞他(宝玉)专能对对,虽不喜读书,却有些歪才,所以此时便命 他跟入园中,意欲试他一试。逶迤走进山口,抬头忽见山上有镜面白石一块,正是迎面留题 处。 贾政回头笑道:“诸公请看,此处题以何名方妙?”众人听说,也有说该题“迭翠”二字的, 也有说该题“锦嶂”的,又有说“赛香炉”的种种名色,不止几十个。原来众客心中早知贾 政要试宝玉的才情,故此只将些俗套来敷衍。 贾政听了,便回头命宝玉拟来。宝玉道:“尝听见古人说: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 今。莫如直书古人曲径通幽这旧句在上,倒也大方。”众人听了,赞道:“是极! 妙极! 二 世兄天分高,才情远,不似我们读腐了书的!”贾政笑道:“不当
9、过奖他。他年小的人,不过 以一知充十用,取笑罢了,再俟选拟。” 说着,进入石洞,只见佳木茏葱,奇花烂熳,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泻于石隙之下。俯 而视之,但见青溪泻玉,石磴穿云;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贾政与诸人到亭内坐 了,问:“诸公以何题此?”诸人都道:“当日欧阳公醉翁亭记有云:有亭翼然,就名翼然 罢。”贾政笑道:“翼然虽佳,但此亭压水而成,还须偏于水题为称。依我拙裁,欧阳公句, 泻于两峰之间,竟用他这一个泻字。”有一客道:“是极,是极。竟是泻玉二字妙。”贾 政拈须寻思,因叫宝玉也拟一个来。宝玉回道:“此处既为省亲别墅,亦当依应制之体,用 此等字,亦似粗陋不雅。”贾政笑道:“诸公听此论何
10、如? 方才众人编新,你说不如述古;如 今我们述古,你又说粗陋不妥。你且说你的。”宝玉道:“用泻玉二字,则不若沁芳二字, 岂不新雅?”贾政拈须点头不语。众人都忙迎合,称赞宝玉才情不凡。贾政道:“再作一副七 言对来。”宝玉四顾一望,机上心来,乃念道:“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 贾政听了,点头微笑。众人又称赞了一番。忽抬头见前面一带粉垣,数楹修舍,有千百 竿翠竹遮映。众人都道:“好个所在!”贾政笑道:“这一处倒还好。若能月夜至此窗下读书, 也不枉虚生一世!”说着,便看宝玉,唬的宝玉忙垂了头。众人忙用闲话解说。又二客说:“此 处的匾,该题四个字。”贾政笑问:“那四字?”一个道是“淇水遗风”。
11、贾政道:“也俗。”又一 个道是“睢园遗迹。”贾政道:“也俗。”贾珍在旁说道:“还是宝兄弟拟一个罢。”贾政忙道: “休如此纵了他。”因说道:“今日任你狂为乱道,等说出议论来,方许你做。方才众人说的, 可有使得的没有?”宝玉见问,便答道:“都似不妥。”贾政冷笑道:“怎么不妥?”宝玉道:“这 是第一处行幸之所,必须颂圣方可。若用四字的匾,又有古人现成的,何必再做?”贾政道: “难道淇水睢园不是古人的?”宝玉道:“这太板了,莫若有凤来仪四字。”众人都哄然叫 妙。贾政点头道:“畜生,畜生! 可谓管窥蠡测矣。”因命:“再题一联来。”宝玉便念道:“宝 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 贾政摇头道:“也未见长
12、。”一面说,一面走。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墙,墙上 皆用稻茎掩护。有几百枝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 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轳之属;下面 分畦列亩,佳蔬菜花,一望无际。 贾政笑道: “倒是此处有些道理。 虽系人力穿凿, 却入目动心, 未免勾引起我归农之意。 ” 说毕,方欲进去,忽见篱门外路旁有一石,亦为留题之所。贾政道:“诸公请题。”大家正想, 宝玉却等不得了,也不等贾政的话,便说道:“旧诗云:红杏梢头挂酒旗,如今莫若且题 以杏帘在望四字。”众人都道:“好个在望! 又暗合杏花村意思。”宝玉冷笑道:“村名若 用杏
13、花二字,便俗陋不堪了。唐人诗里还有柴门临水稻花香。何不用稻香村的妙?”众人 听了,越发同声拍手道:“妙!”贾政一声断喝:“无知的畜生! 你能知道几个古人? 能记得几 首旧诗,敢在老先生们跟前卖弄! 方才任你胡说,也不过试你的清浊,取笑而已,你就认真 了?”说着,引众人步入茆堂。里面纸窗木榻,富贵气象,一洗皆尽。 贾政心中自是欢喜,却瞅宝玉道:“此处如何?”众人见问,都忙悄悄的推宝玉,教他说 好。宝玉不听人言,便应声道:“不及有凤来仪多了。”贾政听了道:“咳,无知的蠢物! 你 只知朱楼画栋为佳, 那里知道这清幽气象呢! 终是不读书之过!”宝玉忙答道: “老爷教训的固 是,但古人云天然二字,不知何
14、意?” 众人见宝玉牛心,都怕他讨了没趣,今见问“天然”二字,众人忙道:“天然者,天之自 成,不是人力之所为的。”宝玉道:“此处置一田庄,分明是人力造作成的。远无邻村,近不 负郭,背山无脉,临水无源;高无隐寺之塔,下无通市之桥”未及说完,贾政气的喝命: “扠出去!”才出去,又喝命回来,命:“再题一联,若不通,一并打嘴巴!”宝玉吓的战兢兢的, 半日,只得念道:“新绿涨添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贾政听了,摇头道:“更不好。” ( 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节选部分介绍大观园的布局结构、风貌景致
15、,主要目的在于展现贾府的极度奢华,展示 贾宝玉的文才,为下文元妃省亲做铺垫;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为我们展现了古代高超的 造园艺术。 B. 要想把景物众多、结构繁复、匠心独运的大观园清楚、详细地介绍给读者很不容易,但 作者通过巡看新告竣的大观园、拟题匾对这一方法,不但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还使叙述 极富故事性。 C. 大观园中的几处房子,后来都分给宝玉和他的姐妹们居住,作者预先描绘这些各具不同 特点的景色, 以便用它作背景来烘托以后房主人的典型性格。 如稻香村的环境就与守节寡欲 的李纨性格协调。 D. 题对额也是两类人在文才诗思方面的一次实地考核:一方是正统文人贾政和一批附庸风 雅的清客;一方
16、则是封建逆子贾宝玉,结果宝玉凭自己的才华完胜前者。这体现了作者对正 统文人的辛辣嘲讽。 5. 从节选部分的内容看,宝玉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简要概括。 6.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中,贾政对宝玉的表现偶尔微笑点头,但更多的是冷笑怒斥,如何理 解贾政对宝玉的不同态度中蕴含的深意? 请结合节选部分的内容作具体分析。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追望那远去的身影:吕叔湘先生辩证、科学的学术思想 吕先生的书房不大, 大约有十五六平方米的样子, 三面是书柜, 临窗一面是矮桌和凳子, 上面放着一摞摞书刊。 书桌在屋子的中央, 左右两侧摆放着木凳, 上面也是摞得高高的书刊。 整个书房被
17、书环绕着,虽显得拥挤却不杂乱。先生坐拥书城,对每一类书的位置所在都了然 于心, 每当需要哪本书时, 他都能很快找到。 他对面的椅子是供来访者坐的, 我在 19821985 年给先生做助手期间,每两周到他家一次,就坐在那里听先生论学和谈论时事。 “文化大革命”结束不久, 学术研究开始启动, 吕先生发表了 把我国语言科学推向前进 一文,阐述了语言研究如何处理中和外、虚和实、动和静、通和专这几对的关系。 在对待“中和外”关系上,吕先生很注重对西方语言学理论和方法的借鉴,始终把国外的 理论和方法当作研究汉语自身规律的工具和桥梁。他在为龚千炎的中国语法学史稿所作 的序里说,过去中国没有系统的语法论著,所
18、有的理论都是外来的。“问题是不论什么理论, 都得结合汉语的实际,可是结合二字谈何容易,机械地照搬乃至削足适履的事情不是没有 发生过。”这里,“谈何容易”四字正道出了吕先生在这方面苦苦探索的艰辛。 “虚和实”指的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吕先生很重视理论研究,认为正确的理论能引导人 们去发现事实。在 75 岁高龄时仍亲自或指导学生翻译介绍国外重要的语言学理论著作。但 是他说:“理论从哪里来? 从事例中来。事例从哪里来? 从观察中来,从实验中来。”如果没 有感性知识作基础,那个理性知识就靠不住,就可能是骗人的玩意儿。吕先生用明代两位理 学家关于散钱和钱串子哪个有用的争论作比喻, 生动形象地说明没有事实依
19、据的空洞大道理 是毫无用处的。 个别人误以为吕先生不重视理论研究, 其实他反对的只是那种不想通过辛勤 劳动就侈谈理论的路子, 也就是那种用小本钱做大买卖, 或是根本没本钱就想做大买卖的空 头理论家。 关于“动和静”,吕先生说对语言进行静态研究很重要,是根本,但不应到此为止,应当 重视研究人们怎样使用语言,关注语言的动态变化。他很重视口语的研究,认为偏重书面材 料,忽视口头材料的倾向是不对的,“口语至少跟文字同样重要,如果不是更重要的话。许 多语言学家认为口语更重要,因为口语是文字的根本。”他鼓励研究人员做口语调查,动态 地搜集口语里的新词新义。他说,为什么新词新义,特别是口语里的新词新义没有受
20、到编词 典的人重视呢? “第一,因为编词典的人是读书人,对书本里的东西感兴趣,对生活中的东 西不感兴趣,或者不太感兴趣;对书斋中来的东西比较敏感,对市场上来的,车间里来的, 田野里来的就不那么敏感。找词汇只在著名作家、著名作品里找,一般报刊就不大理会,至 于什么手册、传单、广告等等就更不在话下了。”这些谈话都充分反映了吕先生动态的语言 观。 吕先生看到我们读书过偏,经常提醒要抓紧补课,处理好“通和专”的关系。他说:中文 系出身的要多学习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 外文系出身的学生要读一些古书。 他多次指出, 我们的大学教员、研究人员专业分工过细, “画地为牢不是好办法, 目光局限, 不利于进步”
21、。 同时他认为,教学跟研究分家,研究所跟大学分家,以及中文系跟外文系之间互不通气的现 状有很多弊病,很难培养出大量合格的语言研究工作者。 吕先生自己则既是专家,又是知识广博的通家。他自幼爱好读书,中学时代就阅读了大 量中外优秀著作,在古文和外文方面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大学时代虽主修外国文学,但他还 选修过中文、历史、化学、生物学、心理学等课程。在英国留学期间,先后修习人类学和图 书馆学。正确的思想方法、广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和严谨务实的学风使他能够始终站在学 术潮流的前面, 取得一系列既有理论建树又有方法创新的成果, 成为我国现代语言学的开创 者之一。 (选自光明日报 ,有删改) 相关链接:吕叔
22、湘(19041998)是著名的语言学家,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翻译家。 多数中国名家译者是身兼译者和作家双重身份,而吕叔湘是身兼译者和语言学家双重身份。 (闫芳芳翻译家吕叔湘研究 ) 吕叔湘先生不仅在汉语语法学、 近代汉语等很多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而且在辞书 学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有许多成果。 (张万起、金欣欣吕叔湘先生与辞书学 ) 吕叔湘先生关心青年这个话题也许是说不完的, 因为当今活跃在语言学界各个年龄段 的学者,大概都在年轻的时候得到过吕先生的关怀与教诲。 (张伯江吕叔湘先生与青年一代 ) 7.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吕叔湘的书房被书环绕,整体上错落有
23、致,他对每一类图书的位置都了然于胸。 B. 吕叔湘重视理论联系实践,他认为理论从观察中来,从实验中来,没有事实依据的空洞 大道理是无用的。 C. 吕叔湘指出中文系的学生应多学习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 外文系的学生应多读古书, 他们应互相通气。 D. 吕叔湘很好地处理了“通和专”的关系,这使得他能够始终站在学术潮流的前面,取得了 一系列的成果。 8.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吕叔湘很快就开始着手学术研究,撰写的论文把我国语言科 学推向前进 ,在当时对语言研究很有指导意义。 B. 吕叔湘研究过辞书学,认为新词新义,特别是口语里的新词新义没有受
24、到编词典的人重 视,他批评了编词典的人,并解释了相关原因。 C. 吕叔湘认为研究者应重视研究人们怎样使用语言,需要关注语言的动态变化,还指出忽 视口头材料的倾向是不对的,因为口语是文字的根本。 D. 在为中国语法学史稿作序时,吕叔湘说过去中国没有系统的语法论著,所有的理论 都是外来的,这反映了他求实探索的真诚态度。 E. 吕叔湘在汉语语法学、近代汉语等方面有着杰出的贡献,很多学者在年轻时也得到过他 的帮助,他在语言学研究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9. 吕叔湘既是“专家”又是“通家”,在文中是怎样体现的? 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伏湛字惠公,琅邪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