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部分学校2021届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贵州省部分学校2021届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用户(大海之歌)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贵州省部分学校2021届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贵州省 部分 学校 2021 届高三 下学 联考 语文试题 Word 答案 下载 _高考模拟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高三语文试卷高三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签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阳明弟子黄绾将王阳明的学术概括为三大要 ,即致良知 亲民和知行合一 。 其中, 亲民为王阳明政治思想的核心命题,既是其对心学的重要贡献,也是王阳明心学 区别于程朱理学的重要特征,体现着王阳明一生的执政理念。 虽然王阳明称政良知是其一生之精神 ,后人多将知行合一视为其思想的核 心,但在王阳明自己看来,无论是知行合一还是致良知
2、,都是为亲民 ,并特别提 出政在亲民 。可以产, 亲民 政在亲民 ,实为王阳明政治思想的核心命题,但往往为 后人所忽略。 王阳明通过徐爱等弟子及传习录 。将自己的观点传播出去:一方面,所谓亲民 , 就是孟子亲亲仁民之意, 亲之和仁之 , 亲民也就是仁者爱人 。孔子说: 修 已以安百姓。 修已就是大学中的明明德 , 安百姓就是大学中的亲民 。 另一方面,所谓亲民 ,就是爱民 、安百姓,就是关心百姓的生计疾苦。王阳明特别告 诫徐爱:只说明明德而不说亲民 ,便拟老佛 。如果只是明明德 ,那就停留在 老佛的层面;既有明明德 ,又亲民 ,这才是孔子的主张,这是圣人之道和佛 老之教的根本区别。 亲民 还是
3、 新民 , 既是王学和朱学的学术分歧,也是他们执政理念的分歧。 应该说, 无论是朱熹还是王阳明,都是既主张关心民众的物质生活即养民 ,也关心民众的思想教 化即教民,但是,哪个处于第一位、哪个处于第二位,却关系执政理念的不同。这也是先 秦儒家和法家以及此后儒家学说中不同流派的重大分歧,从某种意义上说,类似于我们现在 所说的物质与精神、存在与意识的问题。王阳明及王学首先关心的是物质 ,是养民 , 故有亲民之说;程朱及朱学首先关心的是精神,是教民,故有新民之说。 在王学三大要中,最早提出的是知行合一 。那么, 知行合一灵魂或真谛是什 么?关键在于对知的理解。王阳明在给学生陆澄的信中,对此做了明确的阐
4、释:易 谓, 如至,至之。 知至者,知也;至之者,致知也。此知行之所以一也。近世格物致知 之说,只一知字尚未有下落,若致字工夫,全不曾道著(说清楚)也。此知行之所 以二也。 知行合一的知,指的是良知 ,是此心之本体 。这才是其核心或灵魂; 知行合一的行 。是致 ,是达到良知的功夫。 自从揭示出致良知这个一生之精神后,王阳明就比较少说知行合一了,因 为致良知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涵盖了知行合一 。使知行合一从根本上区別于格 物致知 。而王阳明的学说,也只有在致良知提出之后,才真正形成了自己的体系、真正 有了自己的精神 。有了致良知 ,不但为知行合一注入了灵魂,也使亲民在王 学中的地位清晰起来。 有学生
5、向王阳明问政与学之要,王阳明明确指出,明德即是良知 , 明明德即 是致良知 , 良知与亲民本为一体;作为体和本的明明德 致良知 , 与作为用 末的亲民 政在亲民本为一事,是一个整体,如树之干和树之梢,并 无轻重之分。 明明德的目的是亲民 ,只有亲民才能体现明明德 , 致良知的 目的是亲民 ,只有亲民才能体现出致良知 (王阳明大学问 。 所以,在王学三大要中, 致良知为体, 亲民为用,体、用本为一事。 知行 合一的知既正对事物的认知,更是自我的良知 ;而且, 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 足谓之知 。与致良知一样,知行合一为的也是亲民 。否则,无论是致良知 还是知行合一 ,皆非真知 。 (摘编自方志远
6、 亲民:王学要义所在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折,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王阳明弟子黄纳将王阳明的学术概括为“三大要” ,其中, “亲民”体现若王阳明一生的执 政理念。 B.后人多将“知行合一”视为王阳明思想的核心,往往忽略其“亲民”这一政治思想的核心 命题。 C.王阳明的“亲民”思想既有对前贤学说的继承,更有自己的阐释与界定,并成为王学思想 的核心。 D.王阳明为了使自己的学说真正形成体系、真正有自己的“精神”,因而提出了“致良知” 的说法。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在论证“亲民”思想时,阐释了其由来、概念、意义以及与“新民”的区别。
7、B.文章论证方法多样,引用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运用自如、,说理透彻、明白。 C.文章采用并列结构,围绕着“亲民”这一核心思想从三个方面对王阳明思想进行阐述。 D.文章论述语言出色,既有学术性,体现出严谨的一面,也有思想性,启发读者的思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王阳明心学与朱熹理学的执政理念存在明显的不同,王阳明关心的是民众的物质生活即 “养民”,不太重视民众的思想教化。 B.王阳明首先提出“知行合一”的思想,认为“知”是“良知” , “行”是达到“良知”的功 夫,这与“格物致知”有明显的不同。 C.王阳明指出。 “明明德”即是“致良知” ,其目的是“亲民”
8、 。只有“亲民”才能体现明德, “致良知”的目的是“亲民” ,只有“亲民”才能休现出“致良知” 。 D.在王学“三大要”中, “致良知”为体, “亲民”为用, “致良知”为的也是“亲民” 。因此 “亲民”比“致良知”更重要。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一个剧种如何在传承中日臻完善?一部经典如何在传承中存续精华又不断创断?文化传 承中,许多问题都值得我们花大力气去研究、探索。本报( 人民日报 )邀请名流大家分享 有代表性的传承实践,以启迪当下。 记者(曾玲娟) :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如何把戏山艺术传承发展好,是重要课题。 其中,作为百
9、戏之祖的昆山传承,一直备受关注。您认为昆曲传承的关键是什么? 蔡正仁(昆曲表演艺术家) : 守正创新 。戏以人传。昆曲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 动态艺术。不像有些行业可以靠书本学知识,昆曲靠的是演员代代相传,靠老师教学生一招 一式,这些东西在书本上是找不到的。昆曲的师承很重要, 传主要靠老师, 承主要靠 学生,两者不可缺一。 记者:600 年昆曲历史悠久,其发展史如同不谢幕的长剧,场景变换,人物更迭,起起 落落。昆曲在传承方面遇到的问题颇具典型性。剧种的传承发展有什么内在规律吗? 蔡正仁:19 世纪 20 年代时,已经没有多少地方唱昆曲了。20 世纪 20 年代初,一些有 识之士在苏州办了昆剧
10、传习所 ,招了四五十个学员,就是传字辈。新中国成立后不 久,全国只剩下 20 多位传字辈老师。1953 年,华东戏曲研究院昆曲演员训练班开始招 生,聘请传字辈老师入职。1954 年 3 月 1 日正式开学,就是俗称的昆大班 。我 12 岁进了昆大班 。1956 年 5 月 18 日,新编昆曲十五贯进京演出,周恩来同志看完后, 评价说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 。有了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的重视,才将中华民族文化的 瑰宝昆曲的火种保留了下来。 记者:可见艺术的发展与其外部环境息息相关。 蔡正仁:是的。昆曲是中国戏曲的高峰,象征着中国人精神层面中风雅的部分。它像阳 春白雪,也比较脆弱。 记者:戏曲的传承,靠
11、的是人,这是大学问。您认为,目前昆曲传承面临哪些问题? 蔡正仁:当下年轻演员会的戏也许更少,还存在唱念不够规范的现象。目前,昆曲界存 在行当不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有的行当有好演员,有的行当没有,特别是花脸、老生、 正旦、老旦等,严重匮乏。 记者: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有效避免昆曲传承过程中的代际衰减问题? 蔡正仁:昆曲发展形势越好,从事昆曲的人越要保持头脑清醒。流于浮躁、仅满足于视 频上学,绝不可取。潜心学习、不偏废基本功,才是正道。戏曲传承还要打破门第之见 。 比如武旦戏,京剧的好多武旦戏都是从昆曲学来的,我们没法在自己门里学,就要想办法跨 剧种来学。保持长处,修补短处,才能把昆曲传承好。 记
12、者:我们常说, 学艺要有悟性 ,您如何理解和培养戏曲演员的悟性? 蔡正仁:梨园行有句话,叫初学三年走遍天下,再学三年寸步难行 。刚学三年,老 师一招一式都能模仿,不知其所以然。再学三年,一旦体悟奥妙,觉得自己不行,反而是质 的飞跃。这就是初学三年与再学三年的关系了。 记者:文化传承的确是要花功夫、花力气的事情。您从 12 岁开始便再没离开过昆曲, 这种坚持特别有意义。 蔡正仁:学艺 68 年,我更能体悟昆曲的魅力,也更觉寸步难行 。随着文化水平的不 断提高,昆曲将有更大发展潜力。一个剧种的传承在于它自身的价值,昆曲本体的艺术性毋 庸置疑,所以,我相信它会越来越好。我们要一代接一代地努力,学好、
13、演好,传承好昆曲, 踏踏实实地奋斗。 摘自600 岁昆曲为何魅力不减 )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戏曲有很多剧种,关于戏曲传承的话题有很多,而文中把已有 600 年历史的昆曲传承作 为访谈内容,无疑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B.蔡正仁在回答了昆曲传承的关键“守正创新”之后,话锋一转,谈到了“戏以人传” ,原 因是,人在其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C.蔡正仁在访谈中回顾了昆曲的诞生、 兴起和发展的历程, 重点放在了新中国成立后对昆曲 的抢救,突出了艺术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D.在蔡正仁谈到昆曲的传承相关问题时, 曹玲娟认为他的坚持很有意义, 蔡正仁也穿插讲述 了自
14、己从事昆曲的人生经历。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 分) A.人民日报作为组织方,本次访谈聚焦戏剧的传承与创新,期望名流大家分享有代表性 的传承实践,从而为中华文化的传承提供借鉴。 B.曹玲娟作为访谈记者在提问题时又加以简明扼要的点评,展示了清晰的思路。如“可见艺 术的发展与其外部环境息息相关” 。 C.蔡正仁认为,昆曲存在着行当不全、发展不平衡、年轻演员会的戏少且唱念不够规范等问 题,需要潜心学习、不偏废基本功和跨剧种学习。 D.访谈中蔡正仁引用“初学三年走遍天下,再学三年寸步难行”的梨园行话,既突出了行业 特点,也批评了年轻演员流于浮躁的现象。 6.记者曹玲娟在访
15、谈中主要提了四个方面的问题, 请任选三个方面的问题归纳出这些问题的 结论。 (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解冻 迟子建 冰消雪融时,小腰岭人爱栽跟头的日子也就来了。 小腰岭的女人恨透了泥泞, 一旦暖阳照拂得屋顶的积雪脱胎换骨, 屋檐滴答滴答地滴水 了,她们便不愿让老人出门,不愿让男人喝酒,更不愿让孩子玩耍。不然,她们得一天洗一 盆衣服,可是泥泞怎么能阻止得了他们呢?你时常能在路上,逢着那些栽倒后滚了一身泥水 的人。女人们没办法,只好让家人穿最破旧的衣服和鞋子。若是外乡人这时节来小腰岭,看 着一村人衣衫褴褛的,会说: 这村子穷掉底
16、儿了! 有一个在泥泞中依旧衣着考究的人,他就是小腰岭的小学校长苏泽广。只要上班,他必 得穿上皮鞋和中山装,虽然他倍加小心,可是回家的时候,裤脚还是溅上了泥点,鞋帮沾满 了污泥。他老婆黎素扇,少不了埋怨他几句:说你看看小腰岭的人,谁像你穿成这样,让人 笑话!苏泽广说: 我这么多年没穿中山装了,好不容易盼到能穿的日子了,再让它压箱底, 不是可惜了吗!工宣队进驻学校的那年,他被发配到畜牧厂养猪。平反后的苏泽广官复原 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供销社买了一盒鞋油,把皮鞋打得锃亮,然后又捧出中山装,让老 婆把它熨烫得板板正正的,挂在衣柜最显眼的位置。小腰岭人看他穿着中山装的样子,有的 羡慕,有的则嗤之以鼻,
17、说: 臭老九又抖起来了! 苏泽广这天下班回家,滚了一身的泥水, 显然他是摔倒了。黎素扇气青了脸, 嚷着: 我 说让你穿破衣服吧,你非不干!这咔叽布的中山装,洗、熨都费劲,你知道不知道?! 知道。 苏泽广吁了一口气,边脱衣服边说, 你得赶快把它洗好晾干,我要去兴林开 个会。 什么会呀,要去兴林?黎素扇问 我要是知道就好了。 苏泽广说, 邮递员下午送来急件,我打开一看,是教育局发来 的,让我后天到青峰报到,然居去兴林开个紧急会议,特别注明此事机密,不得外传。 黎素扇哎呀叫了一声,打了个激灵,说: 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苏泽广阴都地说: 我也这么想。以前通知开会,什么内容,会期几天,都说得明明白 白的
18、。这次呢,既没说会议议题,也没说要开几天。而且,怎么会把人召集到兴林呢?我看 这次,恐怕凶多吉少。 黎素扇说, 你要是出了事,我们娘仨怎么活啊?说着,眼泪落了下来。 你放心,万一有不测,我会安排好你和孩子的生活的。 苏译广说。 黎素扇说: 你估计,能出什么事儿。 我们这次去三个人,有两个是刚刚落实了政策回到教育岗位的,另一个呢,是刚成立 的招生办的主任。你说能不能是高考出了问题?苏泽广似答似问地说道。 黎素扇望着丈夫,说: 不会吧!没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想不明白什么事儿,今儿就 不费这个脑筋了。 第二天吃过早饭,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 家中只剩黎素扇一个人时,地开始帮丈夫打点行装。想着丈夫
19、离不开书,便把几卷丈夫 常者的书也装上了。不过当地拉上箱子的一瞬,突然想起书是个惹是生非的东西,万一有一 天这样的书再遭禁,他不等于带去了几颗炸弹吗?于是又把书抽出来。 苏泽广下午到学校开始清点办公室中他认为该销毁的东西。 他把平素偷闲写的诗一页页 从抽屉里翻出,逐一过目。这时的他宛如一个审判官,裁决着哪些诗该活,哪些该枪毙。当 他读到我在月下独的,邀一朵彩云,做我杯中的新娘 ,党得过于小资情调了,就把它放 到处决的行列中;就这样,经他裁定,只剩下五首诗了。他对这五首仍不放心,又仔细端详 了一番,发现我的泪,落入黑暗,于是黑暗有了种子,生长出了黎明也容易惹祸,便让 它作为最后的殉葬者。他把裁决
20、的诗,连同一卷手抄的纳兰词 ,一并投入走廊的火炉里。 只听轰的一声,那些东西顷刻间就被腾起的火焰吞噬了。苏泽广叹息一声,离开火 炉,回到办公室,枯坐者。 解冻时节的泥泞就像一个个流脓的伤口,治疗这伤口的,是阳光。只要天气持续晴好,这伤 口的面积就会逐渐缩小,直至结痂。苏泽广走后,小腰岭始终春光烂漫,短短五天,路上的 泥泞萎缩了,人们走路时敢挺胸抬头了。这天中午,从青峰过来的长途客车上下来一个人, 他就是穿着中山装的苏泽广。他提着大旅行箱,神采飞扬地回家。 吃过午饭,黎素扇问苏泽广: 究竞是啥会啊?虚惊了一场。 说了你也不相信。 苏泽广喜滋滋地说, 招我们去,看了两场电影。 看电影?黎素扇挠起眉
21、毛,说, 青峰又不是没有电影院,何苦折腾到兴林,连来带去好 几天,又是汽车又是火车的,耽误工夫又浪费钱。 这是好事啊,大好事!说明思想解放的时代到了。苏泽广亢奋地说着,从旅行箱里翻出 一本书,说是要上班去。离开学校不到一周,他想得慌。 冰雪完全消融了,小腰岭的村路上,再也没有因泥泞而跌跤的了,人们在春光中忙着翻地, 下种。 (有删改) 【注】 解冻是迟子建一部发表于 2009 年的,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后为写作背景 的短篇小说。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第一段交代了小腰岭人特定的生活情形, 既照应了标题, 又为下文写苏泽广夫妇二人 在
22、去兴林开会之前的种种担忧烘托气氛。 B.在接到开会通知后,苏泽广觉得“凶多吉少” ,他的爱人则担心“出了事,我们娘仨怎么 活啊” ,这表明他们还处在过去的阴影之中。 C.小说运用语官、神态、动作等描写方法,传神地表现了苏泽广在时代转变中“兴奋忧虑 失望亢奋”的心理变化状态。 D.小说聚焦一个普通人物农村小学校长身上.没有对重大历史事件刻意叙述,却可以从 日常化的生活中,看到时代的缩影。 8.文中画横线句“解冻时节的泥泞就像一个个流脓的伤口,治疗这伤口的,是阳光。 ”意蕴 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6 分) 9.有人评论说“迟子建作品中的悲剧意识深藏于温情的底色之下” ,请简要分析文中书
23、 写了哪些温情。 (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长孙俭,河南洛阳人也。本名庆明。俭少方正,有操行,性不妄交,非其同患,虽贵游造门, 亦不与相见。孝昌中,起家员外散骑侍郎。太祖临夏州,以俭为录事,深器敬之。 时荆、 襄初附,太祖表俭功绩尤美,宜委东南之任,授荆州刺史。 所部郑县令泉璨为民所讼, 推治获实。俭即大集僚属而谓之曰: 此由刺史教诲不明,信不被物,是我之愆,非泉璀之 罪。 遂于厅事前,肉袒自罚,舍璨不问。于是属城肃励,莫敢犯法。魏文帝玺书劳之。太 祖又与俭书曰: 近行路传公以部内县今有罪,
24、遂自杖三十,用肃群下。闻之嘉叹。 荆蛮旧 俗,少不敬长。俭殷勤劝导,风俗大革。务广耕桑,兼习武事,故得边境无虞,民安其业。 吏民表请为俭构清德楼,树碑刻颂,朝议许焉。在州遂历七载。 及梁元帝嗣位于江陵,外敦邻睦,内怀异计。俭密启太祖,陈攻取之谋。于是征俭入朝,问 其经略。俭对曰: 今江陵既在江北,去我不远。荆州军资器械,储积已久,若大军西讨, 必无匮乏之虑。 且兼弱攻昧, 武之善经。 太祖深然之, 乃谓俭曰: 如公之言, 吾取之晚矣。 令俭还州,密为之备。寻令柱国、燕公于谨总戎众伐江陵。平,以俭元谋,赏奴婢三百口。 太祖与俭书曰: 本图江陵由公画计今果如所言智者见未萌何其妙也但吴民离散事藉招怀
25、南 服重镇非公莫可遂令俭镇江陵,进爵昌宁公,迁大将军,移镇荆州,总管五十二州。 俭旧尝诣阙奏事,时值大雪,遂立于雪中待报,自旦达暮。竞无惰容。其奉公勤至,皆此类 也。天和三年,以疾还京。为夏州总管,薨,遗启高祖,请葬于太祖陵侧,并以官所赐之宅 还官。 (选自周书长孙俭传 )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本图江陵/由公画计今/果如所言/智者见未萌/何其妙也/但吴民/离散事藉招怀/南服重镇 /非公英可/ B.本图江陵/由公画计今/果如所言/智者见未萌/何其妙也/但吴民离散/事藉招怀/南服重镇 /非公莫可/ C.本图江陵/由公画计/今果如所言/智者见未萌/何其妙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