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设计.doc

  • 上传人(卖家):语文王
  • 文档编号:123833
  • 上传时间:2019-07-24
  • 格式:DOC
  • 页数:7
  • 大小:69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设计.doc》由用户(语文王)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 四年级 上册 语文 22. 中华 崛起 读书 教学 设计 下载 _四年级上册_部编版(统编版)_语文_小学
    资源描述:

    1、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 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 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 襟和远大志向。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由于本课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生活实际、认知经验离得很远,学生很难进入 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所以课前应让学生查找有关旧中国“外国租界地” 的材料,查找帝国主义侵略者如何侵略中国的资料,查找周总理为振兴中 华所做的贡献的资料,课上进行交流,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建议:教学建议:

    2、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因此, 在教学设计上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将听、说、读、写、思、议有机 结合,使学生深入理解周恩来从小立下远大志向的原因。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的原因。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 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过程与方法】 学生初读课文时,要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写作思路,知道文章写了哪几件 事。深入阅读时,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少年周恩来的远大志向,并联系全文 深入思考周恩来立下这个志向的

    3、原因是什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富强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 在阅读中借助对重点词的理解,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 结合时代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下远大志向的原因。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反映 20 世纪初中国社会状况的资料。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周恩来同志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教学时间: 2 课时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 会认、认写本课生字,读通课文。 难点

    4、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导入一、导入 你有想过为什么而读书吗?为功名?为利禄?为修身?这些未免太局限于 个人的得失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当年年仅 12 岁的周恩来给了我们一 个不一样的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什么他会立下如此远大 的志向呢?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共同感受少年周恩来的这份赤诚的爱国 之心。 二、资料简介二、资料简介 背景知识:本文是作者余心言有感于周恩来立志求学的经历写的。1910 年 秋至 1913 年 7 月, 少年时代的周恩来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度过了三年不平 凡的读书生活。在这里,少年周恩来亲身经历了剧烈的社会变革,感受到 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的

    5、深重,树立了为振兴中华而学习的远大理想。 三、初步感知三、初步感知 1课题解析。 “崛起”是“兴起”的意思,“之”的意思是“的”,课题的意思是为中 华的兴起而读书。这是少年周恩来从小立下的大志向,要为祖国的兴盛和 民族的振兴而学习。本文以周恩来的这句话为题,直接点明了中心。 2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边听边注意生字生 词。 3学生各自再读 12 遍课文并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 教师总结:同学们的发言各有特色,看来周恩来总理的“为中华之崛起而 读书”对大家启发不少。稍后,我们会在具体的字词句段中来仔细体会。 4交流字词。 四、整体感知四、整体感知 1梳理课文内容:本文主要讲了

    6、什么内容? 明确:周恩来目睹国人受辱,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 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 (1)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110 自然段)。 (2)周恩来和伯父的对话(1114 自然段)。 听了伯父的话,周恩来有什么感受? 明确:疑惑不解。 (3)亲眼见到中国人在租界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1517 自然段)。 (4)课文中哪件事让周恩来感受最深刻? 明确:目睹国人在租界受到不公待遇。 2紧扣词语,精读感悟,体会“中华不振”,了解周恩来立志的原因(15 17 自然段)。 关键词:不惩处、训斥、紧握拳头、劝慰。 3归纳文章内容,感知作者情感。 教师指导,明确:本文主要写周恩来少年时代目睹了中国人在租

    7、界受洋人 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体会到“中华不振”,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 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 五、布置作业五、布置作业 通过多种方式搜集资料,了解周恩来的生平事迹,加深对伟人的认识。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立志疑惑由来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2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这篇课文有了初步了解,在熟悉字、词的基础 上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首先,我们复习上节课的字词,然

    8、后带着问题 进一步剖析文章。 二、句段解读二、句段解读 1十二岁那年,他离开家乡江苏淮安,随回家探亲的伯文来到了东北沈阳。 明确:12 岁的周恩来从江苏淮安来到东北,当时的东北,是帝国主义争夺 在华利益的一个重要地方,是民族危机深重的地方,通俗地理解,好比是 一群恶狼争抢着一块肥肉。 2一个星期天大鼻子的外国人。 明确:“背”和“进”两个词充分体现出周恩来一心想到租界看个究竟的 好奇心和决心。第二句中“大不相同”说明差别很大,租界的热闹非凡反 衬出别的地方冷冷清清。商业萧条,同样是中国的土地,差别却很大,更 令人疑惑。 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明确:周恩来把个人学习与民族振兴的大业联系起来

    9、,要为祖国的兴盛和 民族的振兴而学习、奋斗。 三、质疑探究三、质疑探究 1自主学习,初步感悟。画下感悟深刻的地方,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2交流反馈,自主思考。 (1)为什么中国巡警不惩处洋人,反而训斥中国妇女? (2)为什么围观的中国人紧握拳头,却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妇女? 3研读重点,深入感悟。引导学生结合句子抓关键词谈感受。 (1)抓住“惩处”“训斥”,理解“中华不振”的内涵。 (2)重点句: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妇女。引导学生想象妇女、洋人、围 观的中国人各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明确:妇女悲伤无助、有理无处说;洋人仗势欺人、得意扬扬;围观 的中国人气愤不平却敢怒不敢言。 (3)联系

    10、第 11 自然段,了解租界是个怎样的地方。教师补充“华人与狗不得 入内”的故事。 (4)教师总结“中华不振”的根源:我们的祖国当时不够强大。 4写法借鉴。 本文最大的写作特点是用衬托的写法突出主题。如,周恩来刚到沈阳看到 租界的繁华、热闹,与别处大不相同,衬托出别处萧条冷清、破烂不堪的 景象。在写作中用衬托的写法突出主题要做到:一是要明确想要表达的主 题是什么;二是要选准衬托物。衬托物可以从正面衬托,也可以从反面衬 托。 四、体验与反思四、体验与反思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讨论,说说各自的读书目的,对比周恩来的读 书目的 ,体会“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远大抱负,谈谈由此获得的启发。 2以小组

    11、为单位,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补充阅读链接,加深对周恩来的认识。 (1)读爱国名言,理解其包含的深意。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周恩来 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它,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 无法写作。巴金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4回顾全文,畅谈感受。 (1)人物:周恩来除了有远大抱负,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外,还是个善 思的人。从“疑惑不解”“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 可以体会到。 (2)写法:三件小事,两次过渡。 (3)感悟:“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

    12、希望。少年周恩来志存高远,胸怀博大,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并且一生都在为之奋斗。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让我们也将自己的学习和 生活与国家、民族的兴盛联系在一起,从小立下远大志向,成为民族未来 建设的栋梁。 五、课堂小结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少年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他满 腔的爱国热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祖国的希望, 我们是不是应该做点什么呢?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内容比较散,但细读之后,我发现全文有一个支点,那就是“中 华不振”。 我就抓住这个核心线层层展开, 让每一个文字因为“中华不振” 而立在学生眼前,活在学生心中。学生品读课文中表现“中华不振”的语 句词时,从而体会到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志向,激 发学生的爱国之情。经过分析,我发现对学生来说最为直观的语段是第 16 自然段,于是我抓住此典型事件让学生去品读“中华不振”,让学生在读 中悟,悟中读,同时想像当时的画面,学会换位思考,变换角色,从而更 深切地感受周恩来读书目的的可贵。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设计.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23833.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