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1高考作文热点素材:山寨叶圣陶杯、将床搬进教室、大学不是唯一解…….docx

  • 上传人(卖家):春光无限好
  • 文档编号:1232795
  • 上传时间:2021-04-03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40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高考作文热点素材:山寨叶圣陶杯、将床搬进教室、大学不是唯一解…….docx》由用户(春光无限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1 高考作文 热点 素材 山寨 叶圣陶杯 搬进 教室 大学 不是 唯一 下载 _高考作文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2021 高考作文热点素材:山寨叶圣陶杯、将床搬进教室、大学不高考作文热点素材:山寨叶圣陶杯、将床搬进教室、大学不 是唯一解是唯一解 01 花钱买奖 山寨作文大赛为何能成为敛财捷径 2021 年 03 月 30 日 星期二 北京青年报 杨朝清 近日有家长反映,孩子参加了“叶圣陶杯”华人青少年作文大赛,多个“渠道商”承 诺,花一万元左右就可以买到北京市赛区一、二等奖,帮助“小升初”加分。2019 年 12 月法院作出明确判决,教育部不予审核通过,但现在这项大赛仍在堂而皇之举办,甚至愈 演愈烈,近来又推出包括编程、英语在内更多以“叶圣陶”命名的赛事。 一项山寨赛事,非但没有销声匿迹,反而风生水起;

    2、山寨赛事在本质上是一种忽悠和 欺骗,通过移花接木、无中生有,将没有含金量的奖状、奖杯、奖牌和证书包装成为升学 的“敲门砖” 。围绕着山寨赛事,形形色色的“渠道商”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那些被升 学焦虑裹挟的家长们,成为他们眼中“待宰的羔羊” 。 现代社会,大家都是上了好幼儿园想上好小学,上了好小学又想上好中学,上了好中 学又想上好大学,上了好大学又想找好工作这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连续谱,不少家长患 上了“学业焦虑症” , “小升初”更是家长们心心念念的大事。 商家既把握了家长们的教育焦虑,也洞察了家长们的“囚徒困境” 。有些家长上当受骗 是因为“不知内情” ,为何有的家长“明知山寨也参赛”?山寨赛

    3、事究竟能否给孩子加分, 家长心里并没有底,他们最担心的情况其实是“别人家孩子有,我家孩子没有” 。为了避免 陷入“囚徒困境” ,有些家长宁可“花钱买心安” 。 不论是“凡赛皆获奖” ,还是“万元可保省级奖” ,抑或全是国内选手参赛的山寨国际 比赛,山寨赛事低成本炮制了一个又一个的奖项,高价销售出去。这样的一本万利,显然 成为一种捷径。当教育焦虑逐渐升温,当“囚徒困境”难以打破,山寨赛事就会找到生存 空间。 在家庭结构小型化的当下,“儿童中心主义” 让孩子们得到了万千宠爱; 孩子们的身上, 承载着家长们“争上游”的希冀。一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不甘于孩子的平 庸与平凡,总是渴望自家孩子

    4、比别人家孩子强一些。山寨赛事迎合了这些家长炫耀和攀比 的需要,成为他们进行显摆的工具,成为一种社会表现和社会竞争的手段。用山寨奖项来 “贴金”和装点门面,说轻一点是自欺欺人,说重一点是被收割了“智商税” 。 按照教育部门的相关规定,任何竞赛奖项均不作为基础教育阶段招生入学加分依据; “万元可保省级奖”用于“小升初” ,山寨赛事不过是自说自话、自弹自唱。避免被山寨赛 事钻了空子,除了需要加强市场监管之外,还离不开家长精神世界的强大有笃定的文 化信仰和价值追求,有理性、成熟的心态,家长们面对山寨赛事才会更加淡定从容。 花钱买奖,绝非家长的定力不够 来源:红网 作者:葛昌明 编辑:陈乘 2021-0

    5、3-30 22:02:22 近日有家长反映,孩子参加了“叶圣陶杯”华人青少年作文大赛,多个“渠道商”承 诺,花一万元左右就可以买到北京市赛区一、二等奖,帮助“小升初”加分。2019 年 12 月法院作出明确判决,教育部不予审核通过,但现在这项大赛仍在堂而皇之举办,甚至愈 演愈烈,近来又推出包括编程、英语、数学等在内更多以“叶圣陶”命名的赛事。 (3 月 29 日 中国之声) 花钱买奖,一眼可洞穿的骗钱游戏,却堂而皇之大行其道,甚至在法院作出明确判决 的情况下,生意仍做得十分红火,可见“山寨奖项”的影响力有多大,其背后的组织者之 猖狂。 2020 年 7 月,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面向中小

    6、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工 作的通知中明确,任何竞赛奖项均不作为基础教育阶段招生入学加分依据。然而在现实 当中,特别是对一些优质教育资源紧张、学位紧张的地区, “小升初”加分项依然是某些学 校的必选项。对要想进入一个好学校的学生及其家长而言,国际级、国家级、省级、市级 竞赛证书,综合性、单项、特长证书等等,持有的“获奖证书”越多便意味着进入这些优 质学校的概率越大。实力靠素质说话,素质靠本本体现,而“山寨奖项”骗你没商量。 2020 年 8 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公布 20202021 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 活动的通知 ,公布了审核通过的 35 项竞赛信息。凡未在清单上的所谓全国性竞赛,

    7、均为 违规竞赛。在这份名录上,有“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并未有“叶圣陶杯” 华人青少年作文大赛这一赛项。且“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只面向高中学生, 不接受小学生参与。显然,此“叶圣陶杯”非彼“叶圣陶杯” 。 有人说,花钱买奖,是家长的定力不够,爱慕虚荣,花钱给孩子装点门面。其实这靶 子是打错了方向。学位紧张、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导致家长、学生对优质教育资源竞争 更加激烈。相应地助推了优质学校将“小升初”加分项改头换面保留下来。一些不良的商 业教育公司正是瞄准了这一空档期,积极运作“山寨奖项” ,宣传、鼓吹家长花钱买奖,又 进一步加剧了家长及学生对教育的紧张和焦虑。当然,这里面

    8、也不排除某些学校有形无形 的推手。不然,像在北京这样发达的地区,高素质高智商的家长不在少数,他们不可能情 愿用某些“山寨奖项”来给自己的孩子“贴金” ,更不会任由“山寨奖项”的组织者收割“智 商税” 。 揆诸现实,何止有“叶圣陶杯”华人青少年作文大赛这一个“山寨奖项” 。类似的“山 寨奖项”层出不穷,与“山寨奖项”类似的还有“山寨培训” “山寨课题” “山寨阅读” “山 寨计划” ,等等,多如牛毛。而究其手法,不外乎与“野鸡证书”如出一辙。低成本、高价 格,圈钱敛财,套路深。 “山寨奖项”严重破坏了教育教学秩序,影响了教育公平生态。所以,对类似“山寨 奖项”予以严厉打击,要把根子往深里挖,既要

    9、对有关“山寨组织”的培训机构、教育公 司等课以重罚,还有必要对相关学校、教师予以调查,斩断其相关利益链条,切切实实还 教育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叶圣陶杯”现山寨比赛,莫让教育净土受污染 来源:红网 作者:马梓俞 编辑:化定兴 2021-03-31 18:00:45 近日,有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参加了一项“叶圣陶杯”华人青少年作文大赛,有多 个“渠道商”向家长们承诺,只要花上 1-2 万元就可以买到该赛事北京赛区的一二等奖, 甚至可以获得“小升初”加分的机会。凭借“快捷”的手段就可以让自己的孩子在起跑线 上超过其他人,在教育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不少家长就抱着这样的想法花钱给孩子进行 培训

    10、,却不知已经陷入到这精心设置的教育圈套之中。 “叶圣陶杯”赛事是以我国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命名的权威赛事,其全称为: “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也是真正获得教育部审核批准的赛事。但是只要从 其官网上认真观察就会发现,此项比赛面向的是高中阶段的学生,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小 升初”加分赛事,但是山寨比赛和这些正规赛事的名称十分接近,的确会让一些家长产生 困扰和误解。 事实上, 由于涉及侵权责任, 2019年北京市东城区法院就已经判决了立即停止使用 “ 叶 圣陶杯全国中小学生新作文大赛”的名称进行赛事活动。虽然当时的判决生效,但是该 赛事却变换名称依然在教育市场上大行其道。更加嚣张的是,

    11、该赛事还依靠“小升初”加 分的名号进行敛财,这样的“李鬼”比赛既给家长和孩子们带来了伤害,也使得教育这片 净土受到了污染。 另一方面,由于没有合法的资质,又缺乏日常的培训,这样的比赛从正规性上就要打 一个大大的问号。除此之外,靠着交钱就能获得保送的奖项,又会有多少含金量呢?一项 赛事的权威性是来自于赛事组委会的遴选机制和专业评价,只有公正性、专业性等各方面 有理可循、有据可查,赛事才会具有说服力。 家长们给孩子们报名各种培训比赛,无非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迫于“小升初”的 压力,让自己的孩子可以在简历上面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二是大部分家长看到别人家的 孩子纷纷报名自己也不甘落后,正所谓“不要让

    12、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毕竟谁不想让自家孩 子多一些竞争力呢? 如此一来,那些赛事就有了可乘之机,巧立名目,让更多的家长上当受骗。为了让孩 子们得到良好的教育而进行投资,家长们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从小就让孩子认为可以靠 金钱的手段获得便利,这样的做法显然违背了教育的初衷。让孩子们参加比赛,本意上是 为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但是家长们如果一味攀比, 沉浸在虚假的竞争泡沫中, 只会对孩子们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不只“叶圣陶杯” ,近几年来许多看似正规的赛事都会打着名人的幌子进军教育市场, 让很多人分不清到底是“李逵”还是“李鬼” ,这就要求我们的家长擦亮双眼,及时辨别真 伪。尤需注意的是,

    13、山寨赛事能够堂而皇之地大肆举办,甚至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很大 程度上还是教育市场和监管出现了问题。 比赛组织方要摒弃逐利之心, 恪守教育底线原则, 为了教育的公平公正,坚决拒绝承办这些山寨赛事;教育管理部门也要自觉承担起监管责 任,对这些山寨赛事背后的利益产业链斩草除根,让竞赛回归竞赛本身,保障公平公正, 还教育行业一片净土。 万元可买省级奖,山寨比赛为何那么吃香 钱江晚报评论员 魏英杰 著名作家、 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的名头, 竟然被培训机构用作收钱的噱头! 据央广 中 国之声栏目报道,有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参加了“叶圣陶杯”华人青少年作文大赛,多 个“渠道商”明目张胆承诺,只要花一万元左右就可

    14、以买到该比赛北京赛区一、二等奖, 从而帮助学生在“小升初”时加分。 实际上,经教育部核准的以叶圣陶先生命名的权威赛事,名为“叶圣陶杯”全国 中学生新作文大赛,大赛只面向高中生。也就是说,这位家长碰到的是山寨“叶圣陶杯” 。 据了解,它其实为一家企业所主办,这家企业此前还办过一项类似大赛,因名称与教育部 核准的另一赛事仅一字之差而被起诉,然后改成了现在这个名称。 这就很清楚了。这家企业作为主办方,委托各培训机构招揽青少年报名参加,再 与企业坐地分“赃” 。既然是企业办的,想把奖颁给谁就颁给谁,想颁给多少人就多少人。 无怪乎, 培训机构敢于直白地承诺收多少钱就给多少等级的奖, 甚至把承诺印在订购单

    15、上。 至于“小升初”加分云云,无非是说说而已,一旦钱收进口袋,培训机构是不会承认的。 遭遇这种事情,有家长上当受骗,到头来只能怪自己糊涂。要追问的是,一个山 寨作文大赛,为何那么吃香,有那么多家长去干这种糊涂事? 你看这家企业办的山寨作文大赛, 从 2016 年到现在办了 31 届, 每年要办五六场, 每两个月就收割一轮“韭菜” 。可以肯定,省级一等奖会有很多很多,可以想见,这背后有 多少家长前赴后继地跳进陷阱。 社会上类似的大赛、大奖太多,令人眼花缭乱,官方的、协会的、机构的、国内 的、国外的,确实让人防不胜防。再者,过去一段时间,确实存在拿竞赛成绩与升学挂钩 的现象,让不少人钻了空子,在这

    16、种背景下,难免有家长会心存侥幸,试图重复这一“成 功”路径。此外,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升学竞争越来越激烈,也驱使部分家长铤而走险, 试图用金钱去撬动升学制度。 这就是山寨 “叶圣陶杯” 作文大赛得以招摇过市的原因所在。 实际上,去年 7 月出台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 竞赛活动管理工作的通知 明确, 任何竞赛奖项均不作为基础教育阶段招生入学加分依据。 这就意味着,参加某项竞赛活动而获得招生加分的政策空间已经不复存在。在这背景下, 还有家长乐此不疲,或说明这些家长执迷不悟,或表明时至今日有些地方仍然存在竞赛加 分的违规行为。 但不管怎么说,这不是山寨“叶圣陶杯”存在的理由。

    17、对这类违规竞赛活动,应 当严肃加以查处;对于这类以敛财为目的、具有欺诈行为的机构,应当一律取缔。而家长 们应擦亮眼睛,不要心存侥幸而上当受骗。 02 以生为本 将床搬进教室:以学生为本让午休更舒服 郭慧岩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1 年 03 月 31 日 08 版) 近日,广东深圳一段小学生在教室“拉床”午休的视频火了。视频中,这所学校的抽 屉式床铺全部安装在教室的墙面上,拉开后可以变成“通铺” 。一到午休时间,学生在教师 的指挥下,聚拢课桌、墙面拉床、男女分组教室立马变成学生的休息室。 视频中的学校为深圳市光明区的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校长罗灿认为,高质量的午 休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益,

    18、她一直在思考怎样能让孩子们躺下来,舒舒服服地午休。学校 目前有一到七年级共 45 个班,每个班都配有午休床。 上述场景引来许多网友点赞,纷纷喊自己的学校“抄作业” ,同时也勾起了不少网友的 回忆。有网友称: “我小时候没能实现的愿望,这所学校帮我实现了。 ”在上学时,大多数 人的午休可能是在教室中度过的,而且是趴在桌子上睡,几辈人都是这么过来的。 趴桌子睡觉对健康并不好,尤其对正在长身体的学生来说后果更严重,而且对入睡困 难者来说更是一场“灾难” :左睡睡不着,右睡不舒服,最后觉没睡成,还会让自己更加烦 躁,直接影响下午的学习效率。 当初的我就是如此,虽然上小学时,中午可以回家午休,但中学后依

    19、旧没能逃脱趴桌 子午休的命运,不仅睡得不舒服,而且醒来之后头疼,胳膊和腿都是麻的。后来干脆放弃 了午休,直到上班后我中午基本都不休息,因为还是要趴桌子。 而深圳这所学校将床“搬进”教室的做法,让人们看到:原来躺着午休也是可以实现 的。当然,这首先需要有空间足够大的教室,而这对于许多已经普及小班化授课的地区, 已不是太大的问题。 能否让学生享有舒服的午休,关键在于学校是否真正“以学生为本” ,是否真能做到人 性化。这从来都不是喊喊口号就可以,而是要落实到每一个细节上。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也显示,中国青少年睡眠不足现象继续恶 化, 2020 年青少年平均睡眠时长 7.8

    20、 小时, 比 2009 年降低 0.3 小时; 95.5%的小学生、 90.8% 的初中生和 84.1%的高中生的睡眠时长未达标。一个舒服的午休,无疑是对睡眠不足的有 效弥补。 当前,也许不是所有的学校都能像视频中那样,将床“搬进”教室中,但教育管理者 决不能忽视让学生在校园生活得更舒适的义务。比如,可以为学生提供更舒服的靠枕;对 于寄宿制学校来说,不妨将午休时间适当延长,让学生回宿舍舒服地睡上一觉。 当然, 不论是增加设备还是让学生回宿舍, 势必会增加学校物力、 人力等方面的成本, 但为了学生的健康与学习,这些成本显然是值得付出的。 或许有人会说,这未免太娇惯现在的学生了,我们都这么过来的,

    21、这不也没什么太大 的问题。但“都这么过来的”未必就要再继续“都这么过下去” ,可能以前趴桌子午休是无 奈,但现在都 2021 年了,趴桌子午休应当慢慢变成“过去时” 。 深圳这所学校已让学生实现了躺着午休的愿望,其他学校不妨也积极行动起来。只要 真正为学生着想,就能想出切实可行的办法,这与“能不能”无关,而与“为不为”有关。 教室秒变“午休室”不只是让人羡慕 2021 年 03 月 29 日 北京青年报 胡欣红 近日,一段题为小学生在教室午休床上休息的视频在网上走红。视频中,中山大 学深圳附属学校的一间教室里,大部分孩子走到走廊上,值日小组将座椅移到教室中间, 齐刷刷地拉开折叠床,三面柜子变成

    22、了三个大通铺。床铺准备好后,走廊上的孩子按男女 生分组排队进入教室后各自找到自己的位置, 从下方的小抽屉把小被子、 枕头和眼罩取出, 不到 5 分钟,教室变成了静悄悄的午休室。 众多网友对此点赞之余纷纷要求全国推广,据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罗校长介绍,抽 屉床的设计灵感,是一次和女儿在对话中偶然萌生的念头,在 10 岁女儿的启发下,她设计 出了在教室装壁柜折叠床的方案。 偶然之中实则有其必然性。 如果不是心中真正装着学生, 格外关注孩子的身体发育健康,会在这种“不起眼”的事情上费心思吗? 据悉,该校从去年学校建成以来就给孩子提供午休床,这次完全是因为一个家长把午 休的视频传到抖音而意外获得大家广

    23、泛关注。 午休的意义不只是休息一下。 科学实验证明, 午睡虽然时间短暂, 但对健康十分有益, 而且对提高孩子的记忆力和学习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早在公元一世纪,古罗马教育家昆体 良就对睡眠的作用有过描述: “在睡了一觉之后,之前无法记住的内容突然间就清晰地出现 在脑海中。 ”1924 年科学家第一次验证了昆体良的描述:实验发现睡眠组的学习成绩明显 比无睡眠组更优。 据专家解释,人的记忆从一开始形成时是不稳定和低效率的,很容易被破坏或受到干 扰,可能丢失或者改变。因此,记忆不仅仅需要变得“稳定” ,还需要“强化” ,才能真正 被人脑记住。而“稳定”的过程大多在清醒状态下完成, “强化”的过程则都是在

    24、睡眠中进 行的。由于对所学内容的固化并不需要进行有意的练习和反复,因此,该记忆和学习机制 或过程也被称为“离线学习”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时代,与其拼命给孩子施加压力,还不如 让孩子中午好好睡上一觉! 学生躺着睡觉之所以受人关注,关键就在于其充分彰显了“以人为本”的精神。窥一 斑而知全豹, “以人为本”不是挂在嘴巴上的,而是体现在教育教学日常的点点滴滴之中。 午休床的背后,体现了教育的温度 来源:红网 作者:马静怡 编辑:陈乘 2021-03-30 18:34:45 近日,广东深圳一段小学生中午在午休床上休息的视频在网络上走红。视频中,学生 们搬开桌椅,拉开位于教师两侧的折叠床有序休息,整个过程

    25、不到五分钟。许多网友对此 表示点赞,称“再也不用担心手麻、流口水了” 。 近年来,大多学生的午休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但是学校并没有配备相应的设施, 学生只得趴在课桌上将就休息一会儿。伏案睡觉看似方便且解决了他们的睡眠问题,但背 后却隐藏着极大的健康隐患。有科普表示,长时间将头部枕在手臂上,手臂的血液循环受 阻,神经传导受影响,极易出现手臂麻木、酸疼等症状,并且趴着睡觉还会压迫胸部和内 脏器官,影响呼吸,加重心脏负担。而如今,午休床的出现,完美解决了这一问题,值得 大家为之点赞。 午休床的做法,体现了教育的温度。我们在学校里学到知识、道理,但是教育的目的 不仅仅在于此,更在于培育,我们点赞的也

    26、不止是午休床解决了伏案而睡的问题,而是这 所学校切切实实将学生的日常生活牵挂在心,通过创新来改善同学们的学习环境。其实近 年来,出现了许多学校为了升学率牺牲掉学生们睡眠和锻炼的问题,笔者想说的是,成绩 并不是教育的唯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同样值得关注。在午休床这样温暖举动的出现下, 相信伴随着午休难的各种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学生的成长环境也会越来越好。 午休床被点赞的背后,也体现了如今社会对孩子们的睡眠焦虑。近年来,中小学生睡 眠不足问题愈发突出,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编写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报告显示,中 国青少年睡眠不足现象继续恶化,95.5%的小学生,90.8 %的初中生和 84.1%的高中生睡眠

    27、 时长并未达标。而针对这一问题,教育部近期多次出台文件,要求抓好学生睡眠管理,确 保学生们睡眠充足。此次深圳这一小学“午休床”的做法,可谓将文件落实到实处,切实 考虑到学生的睡眠健康。 尽管该小学的做法受到广泛好评,值得被全国推广,但是对于那些地方小、学生多、 资金有限的学校,这一做法并不具有现实性。目前,我国教育发展仍存在不平衡的现象, 东西部教育、城乡教育仍有较大差距,许多地方教育资源短缺,并不具备设置午休床的条 件。尽管深圳该小学的做法不具有普遍性,难以全国范围推广,可他们重视学生睡眠,通 过实际行动保障睡眠健康的意识值得广泛学习。 做有温度的教育,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脚踏实地

    28、地解决孩子们成长中的 难题,远比仅仅关注成绩本身更值得被提倡。 03 找准前路 大学不是人生的“唯一解”却是多数人的“最优解” 梁博宇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1 年 03 月 31 日 08 版) 近日,#上没上过大学有什么区别#以话题形式冲上微博热搜,网友围绕大学教育的投 入与回报展开了热议。其中,有人认为读过大学后,整个人的境界都会提升;也有人举例 说明一些成功人士并未读过大学,读过大学也未必等于成功。对于这个话题,在大学里徜 徉了将近十年的我,也有不少感想可说。 诚然, 正如不少质疑大学教育意义的人所说: 从大学毕业并不意味着在社会上 “毕业” , 好的成绩也不代表日后能取得成功。

    29、然而,对绝大多数人而言,大学都是一块“敲门砖” 、 一片“缓冲区” 、一座“瞭望塔” 。大学能给年轻人提供独一无二的开放环境,以及开阔眼 界的时间与资源,从而让人们有更多的机会去把握未来。 从最现实、最功利的层次来说,文凭在很多时候都是重要的“敲门砖” 。在就业竞争愈 发激烈的时代,热门行业和单位的招聘标准也日渐严格。是否曾在大学相关专业就读、就 读的大学层次如何,都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工作的前景。或许有人会提出,以比尔盖茨 为代表的许多精英创业者并未从大学毕业。但要知道,未曾大学毕业者千千万万,达成非 凡成就者又有几人?很多成功者的经历,都是不可复制的,要想拥有一个确定的未来,按 部就班地接受

    30、高等教育、从大学顺利毕业,是绝大多数人的必经之路。 从人自我完善的层次来说,大学校园是走进社会前的一个缓冲区。绝大多数人高中毕 业时,只有 18 岁左右,此前的人生都是在家庭与校园的小环境下度过的。他们对社会的复 杂性往往缺乏认识,也缺少与人沟通、合作的经验。即使一些外在的技术可以速成,内在 的心理素质却需要较长的时间去锻炼。大学是从校园到社会的绝佳过渡从正面来说, 它既有中学的纯粹性和学习氛围,又有社会的多样性和交际环境。从反面来说,它不像高 中那样“压力山大” ,让我们为一个目标夜以继日,也不像社会那样充满不确定性,我们有 较多的机会去历练、去试错。在与同学、老师的交往中,在课堂学习、实习

    31、实训的操作中, 学生可以经历潜移默化的蜕变。没有经历过演习的军队,很难在战场上攻城拔寨,而人生 也正是如此。 从理想主义的层次来说,大学更是面向广阔世界的一座瞭望塔。有人说,社会是最好 的老师,这话固然不错。但在社会上受到教育的代价,往往是碰壁碰到头破血流。很多人 说大学是“象牙塔” ,不论这个说法是否带有揶揄成分,提供相对纯粹的环境,都是“象牙 塔”最宝贵的品质。在经历社会历练之前,大学可以让我们在学习中磨练心性,找准自己 的定位和目标,认识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与实现理想的可能路径。社会是广阔的,但同时 也有不少可见或不可见的障碍,它就像一片宝岛遍布又充满漩涡的汪洋大海。站在大学这 座瞭望塔上

    32、,我们用几年时间尽情眺望,标明航线,因此更能在出航寻找“宝藏”时游刃 有余。 诚然,高等教育不是解决问题的万能钥匙,更不是走向成功的唯一途径。再高的学历 在手,也只是奋斗过程中的一个中间节点。但至少,绝大多数人都有机会通过大学降低走 上社会的风险,增加前往未来的选项。读大学,不是人生的“唯一解” ,却是绝大多数人的 “最优解” 。 多留后路 不如找准前路 2021 年 04 月 01 日 星期四 北京青年报 张淳艺 “月入 7000 元不如考消防证,一个人养全家” “不用坐班,时间自由”如今,在 网页以及短视频APP中不时出现的考证广告, 让不少年轻人动心。 随着就业压力逐年增加, 为提高竞争

    33、力,获取更好的就业机会,不少大学生和职场年轻人热衷考证,甚至什么证书 “含金量”高就考什么,难免浪费大量精力。 (3 月 31 日工人日报 ) 日前,2021 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结束。根据预测, 今年参考人数有望再创新高,上下半年考试人数累计有望突破千万。专家指出,教师资格 证考试难度不算高,且含金量较大,实用性比较强。很多非师范生也成为教资考试的参与 者,认为考教师资格证是给自己的职业选择留条后路。 教师资格证考试“热度爆棚”只是一个缩影。近年来, “考证热”持续升温。有统计称 大学生可考的证书种类多达 100 余种, 网上流传着多个版本的 “大一到大四最全考证

    34、规划” , 从计算机等级证、普通话证,到导游证、证券从业资格证,各式各样,五花八门。通过学 习提高能力值得鼓励,不过很多考证人只是为了增加就业砝码,哪个含金量高考哪个,甚 至“眉毛胡子一把抓” ,并未考虑到自身实际情况,对未来也没有清晰的规划。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一些大学生抱着“证多不压身”的想法,实际上是一种认知误 区。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一门心思用于各种考证上,容易因此耽误学业。许多跨专 业和知识领域的考证属于“零基础” ,需要报价格不菲的培训班。而靠速成培训突击考证, 往往不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到头来,很可能钱花了不少,考下来的证却用不上,甚至因缺 乏兴趣中途放弃,徒劳无功。 此外,

    35、对于一些职场年轻人来说,一味将考证当作跳槽的跳板,难以受到用人单位的 信任。如果职场人一味“这山望着那山高” ,不能静下心来在工作中沉淀和历练,很容易在 “考证跳槽再考证再跳槽”中迷失自我。 目前,证书是不少企业招聘的门槛,但对于求职者来说,光有“敲门砖”不行,关键 还要有“金刚钻” 。真正起决定作用的,不是求职者的证书数量而是求职者所具备的能力。 与其盲目跟风考证,不如加强自身专业知识学习,提升实践能力。 “一专多能”常常被认为 是衡量人才的标准,但“一专”不精,何谈“多能”?在个人能力培养方面,与其面面俱 到,浅尝辄止,不如在某个方面深入探究,学有所长。 “迷惘”考证的现象,值得广大年轻人

    36、反思。盲目考证,带来的往往不是安全感,而 是迷茫感。考的证越多,就越会出现选择困难。事实上,没有最好的职业,只有最适合自 己的职业。与其留太多后路,不如找准一条前路。无论是在校大学生还是职场新人,都必 须提前做好职业规划,沿着既定的方向坚定地走下去,与其多留后路,不如找准前路。 任性辞职,应当允许年轻人“兴风作浪” 来源:红网 作者:严奇 编辑:陈乘 2021-03-29 17:05:06 近日, 中青校媒发起 “大学生求职力” 问卷调查。 问及 “00 后会因为什么原因而辞职” 时, 工资太低排在首位, 占受访总人数的 81.42%; 其次是工作内容过于简单, 缺乏价值感, 占受访总人数的

    37、61.19%;和同事相处不融洽、办公硬件条件差、领导不理解,分别占受访 总人数的 42.11%、38.45%和 32.94%。 (3 月 29 日 中国青年报 ) 工作简单还能赚钱,不“香”吗?可能有一些人难以理解 00 后的求职思维。其实,近 几年网上便有段子提到,80 后因为工资低而辞职,90 后因为加班多而辞职,95 后因为和 老板吵架而辞职。这份调查结果不过是将 00 后的“心里话”说出来罢了。当然,这并非年 轻一辈任性、狂妄、好高骛远,相反证明了他们的远大志向。 工作内容简单,价值感低,说明可替代性强,学习空间和进步空间窄,即便未来不会 被人工智能取代,也会被更年轻的求职者所取代,及

    38、时辞职才是对人生负责的理性表现。 再者,相处氛围不佳,工作环境较差,工作的热情势必会受到影响。且不说个人工作效率 受限,引发冲突还会影响团队协作,长此以往何谈升职加薪? 1560 年,瑞士钟表匠布克在游览金字塔时曾做出推断: “金字塔的建造者,绝不会是 奴隶,而只能是一批欢快的自由人。 ”快乐、宽松的工作氛围,被当代管理学者所提倡。与 其说,当代年轻人寻求的是一份能养家糊口的工作岗位,不如说寻求的是能丰富人生的赚 钱体验。工作若要融入生活,就必须能给年轻人带来足够的体验感。 对当代年轻人来说,工作是以才换财的过程,与用人单位之间讲究“双向选择” ,用人 单位如果盲目地认为提供工作便是“赏口饭吃

    39、” ,想必不会被当代年轻人所接受较之过去, 当代年轻人的职业观更加务实,空谈企业理想,空谈职业前景,没有多少吸引力。入职后 能否给予足够丰富的工作体验,才是年轻人关注的问题。 追求个性化、多元化是当代年轻人的一大生活特征,找工作亦是如此。年轻人的眼光 并不短浅,个性化的工作环境,能提供年轻人更多学习进步的机会,只有持续进步才能不 被淘汰。事实上,年轻人个性化要求得不到满足, “体面劳动”便无从谈起。被用人单位肆 意压榨无力反抗,也由此而来。 说到底,敢于任性辞职的年轻人,也是敢于挑战未来的年轻人。新时代的中国需要的 正是不断突破自己的年轻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

    40、 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对于这一辈看似任性的年轻人,社会当给予 更多的容忍度。一个开放的社会,经得起有理想的年轻人“兴风作浪” 。 04 一禁了之 西安地铁禁用充电宝?只禁止不解释不是公共服务应有态度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1 年 03 月 29 日 丰收 地铁该不该禁用充电宝?西安拟给出自己的答案。据报道,西安市交通运输局日前公 布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守则),即日起至 4 月 1 日 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最受关注的,当属拟禁止“在车站、列车上吸烟、点燃明火、使用移 动充电物品” 。 这个守则中列举了乘客进站乘车禁止的十八种行为,而引发舆论争议的

    41、是,拟禁 止使用移动充电物品,准确地说是禁用充电宝。在充电宝广泛应用的今天,西安守则 以地铁禁用充电宝的方式加以管制,关乎地铁安全,也关乎乘客方便,究竟是否妥当,值 得深入讨论。 讨论安全问题,案例具有说服力。以广东为例,2014 年深圳地铁龙华线发生充电宝爆 炸冒烟,致列车停驶半小时和 300 人紧急疏散;2015 年,广州地铁 1 号线发生充电宝起火 事件造成混乱;2017 年,深圳地铁发生充电宝自燃;2019 年,广州地铁 3 号线发生了充电 宝爆燃。 不难看出,充电宝属于易爆易燃物品,而且每次爆燃都会造成某些不良后果,比如造 成其他乘客恐慌,导致地铁列车晚点等等。虽然到目前充电宝似乎未

    42、造成“地铁血案” ,但 其存在安全隐患却是显而易见。从保障地铁安全的角度来说,西安地铁拟禁用充电宝未尝 不可。 但如果地铁禁用充电宝,则给乘客正常使用手机造成不便。众所周知,如今智能手机 的功能十分强大,娱乐、购物、阅读等生活、工作事宜,都能通过手机随时随地完成。但 是手机自带电池的蓄电量,往往很难满足用户使用需要,所以,充电宝也成为手机用户的 “刚需” 。 可以看到, 西安地铁拟禁用充电宝引发的舆论争议主要来自于公众不理解为什么飞机、 高铁都可以使用充电宝,而地铁却不可以。因此,当征求意见稿中的禁止性规定会影响人 们的日常出行时,有必要对背后的缘由,不管是安全方面还是管理方面进行解释,加强公

    43、 众对政策的理解和配合度。 其实,地铁禁用充电宝并不是最佳选项。因为此举虽然有利于地铁安全保障,但却给 地铁乘客造成了不便,坦率地说,不符合现代公共服务理念。西安地铁与其禁止乘客使用 充电宝,不如完善相关配套措施,以减少乘客使用充电宝,或者杜绝劣质充电宝进入地铁 引发事故。 比如早在 2013 年,北京 34 个地铁站就可以免费为乘客手机充电。2018 年,北京在每 个地铁车站配备了充电宝供乘客临时免费使用, 还在各个站投放自助充电机, 供乘客使用。 当地铁公司提供的免费充电服务能满足乘客需求,乘客就会减少使用自带充电宝,可减少 事故。 再比如, 目前高铁上配有供乘客使用的电源插座, 一定程度

    44、上减少了乘客使用充电宝。 如果地铁列车也能提供电源插座确保乘客正常充电和使用手机,无疑“充电宝事故”可以 大大减少。即使地铁禁用充电宝有正当理由,也应有配套措施解决乘客的“没电之忧” 。 此外,发生爆燃的充电宝是不是都是劣质产品,也值得深入分析研究。如果制造事端 的都是劣质产品,应该禁用的是劣质充电宝,而不是禁用所有充电宝。包括地铁在内的公 共管理与公共服务发展到今天,应该是越来越精细、越来越人性化,而不应该出现不加区 别的禁止。 地铁上用充电宝有风险,只能一禁了之吗 钱江晚报评论员 项向荣 西安市交通运输局日前公布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征求意见稿) ,向 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最受关注

    45、的条款,当属禁止使用移动充电物品即充电宝。 地铁上充电宝起火爆炸的事确实偶有发生。2014 年 5 月 8 日,深圳地铁龙华线列 车上一名乘客的充电宝突然爆炸;同年 8 月 24 日,北京地铁 15 号线上一名乘客的充电宝 冒烟;2015 年 6 月 17 日,广州地铁 1 号线东山口站一名女子包内的充电宝起火冒烟;2016 年 2 月 18 日,重庆轻轨 3 号线上一名乘客携带的蓄电池爆炸;2019 年,广州地铁 3 号线 上有乘客的充电宝爆燃。 此前,有几个城市的地铁管理部门针对充电宝出台过限制规定。比如,武汉地铁 禁止携带含有 “标称容量之和超过 20000 毫安的充电宝” ; 无锡市地

    46、铁全面禁止共享充电宝。 比起来,当属西安此次规定最为严格。 地铁方面的看法是,地铁空间狭小,一旦发生冒烟等,会引起乘客恐慌,易造成 群体性踩踏等事件,因此应当禁用充电宝。 不过,西安这条征求意见的规定一出,就引起一些争论。 吃瓜群众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充电宝如果发生爆炸冒烟,的确会造成不良后果, 地铁方面出于安全考虑,禁止乘客使用充电宝,有一定道理。但事实上,移动充电物品的 爆燃概率极低。因为一个极低的安全风险,就彻底禁止在地铁上使用充电宝,有必要吗? 所以,拟出台此规定的西安市交通运输局,有必要向公众解释其中的依据,以取 得大家的理解。不然,恐怕有人会“抬杠”说:充电宝的电池有漏液或发生爆炸的

    47、可能, 那是不是也该禁止在地铁上使用手机?因为手机里面也有同类电池啊。 如今,手机在生活中越来越重要,娱乐、购物、阅读,甚至工作都可以在手机上 完成。很多人外出,只带手机不带现金,因为可以用手机移动支付。在地铁上一旦手机没 电, 许多事情办不了, 甚至连地铁票也无法支付, 出不了地铁卡口。 地铁禁止使用充电宝, 的确让人烦恼。 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比如,高铁上配有供乘客使用的电源插座,可以给手机充 电,那么地铁也应该可以。 将带有危险性的事物一禁了之,安全是保障了,但有时会给群众带来很大不便。 公共服务发展到今天,理应越来越追求精细化和人性化。以“禁”代“治”不是好办法, 人性化的公共服务才是人们希望的。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1高考作文热点素材:山寨叶圣陶杯、将床搬进教室、大学不是唯一解…….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232795.html
    春光无限好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