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八省新高考)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语言文字专题训练学案:修辞专题练有答案.doc

  • 上传人(卖家):春光无限好
  • 文档编号:1232748
  • 上传时间:2021-04-03
  • 格式:DOC
  • 页数:7
  • 大小:170.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八省新高考)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语言文字专题训练学案:修辞专题练有答案.doc》由用户(春光无限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八省新高考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语言文字专题训练学案:修辞专题练 有答案 新高 2021 高考 语文 二轮 语言文字 专题 训练 修辞 答案 下载 _二轮复习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高三二轮专题系列训练 2021-3-24 1 20212021 高考语文二轮语言文字专题训练:高考语文二轮语言文字专题训练: 分析修辞手法分析修辞手法专题专题 【训练目标】【训练目标】 一、了解掌握高考的几种修辞手法。 二、开展专题训练,提高修辞题的解题水平。 【导入学习导入学习】 修辞是语言运用的艺术,是恰当表达思想情感的语言手段。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就 是能根据特定情境运用一定的修辞格,以生动、鲜明地表情达意。常见的修辞手法,主要包括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和反问等九种,以及次常用的引用、双关、 顶真。 从目前的高考命题看, 对修辞手法的考查, 一是准确辨识,

    2、二是对修辞运用效果的分析。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 一、准确分析修辞效果一、准确分析修辞效果 典例典例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盐在漫漫寒冬中披着它银色的铠甲在北方闪亮登场了。 它其实在秋天就亮着她的白牙向北 方女人微笑了。秋季是北方人腌菜的时节。家庭主妇们把还新鲜的豆角、辣椒、芹菜、黄瓜、 萝卜、芥菜等等塞进形形色色的缸里,撒上一层又一层的盐,做成咸菜,以备冬季食用。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生动传神,请从修辞角度简要分析。 试做提示试做提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抓住两者之间的相似点,说出为什么生动传神。 考场作答: 二、恰当使用修辞手法二、恰当使用修辞手法 典例典例 2某校举办青少

    3、年心理健康讲座,下面是主持人的一段开场白。请在横线处填写句子, 使上下文语意连贯。要求使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不超过 60 个字。 人生难免会有不如意,心理健康的青少年面对坎坷时,往往乐观坚强,积极向上。健康的 心理对我们有重要的意义, 。那么,如何拥有健康的心理呢?我们邀 请了著名心理学家王教授给大家谈谈这个问题,请鼓掌欢迎。 试做提示试做提示:题目要求运用“比喻和排比”这两种修辞手法。比喻手法,要注意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 这里的本体是“健康的心理” ;排比手法,要注意由三个及三个以上结构相对一致、意义连贯、能够表达 一个完整意思的三个分句构成。 考场作答: 技法总结技法总结:掌握主要

    4、修辞手法的作用掌握主要修辞手法的作用 手法手法 效果效果 比喻 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比喻 化繁冗为简洁 比拟 包括拟人和拟物。亲切自然,生动活泼,具体形象 借代 生动活泼,使事物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夸张 突出特征,强化感情;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对偶 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音节和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 排比 结构紧凑,文意贯通;增强文章的气势;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反复 突出内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 设问 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高三二轮专题系列训练 2021-3-24 2 反问 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 引用 增添文句意

    5、蕴,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表达效果;增强说服力 双关 表达含蓄,语义丰富 顶真 环环紧扣,引人入胜;议事说理,准确、谨严、周密;抒情写意,格调清新;状物叙事, 条理清晰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 三、辨析修辞手法三、辨析修辞手法 典例典例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很少人知道构树。在南方,它是并不起眼的树木;青褐色的枝干,浓密的树叶,蓬生的树 体,论形体,不足以观瞻;论气味,无香无臭;论身姿,散倚无态。而且常常生在僻静处,无 花无蝶,恰如乡里人家,无酒无肉,便冷清寂寥。但我却时常走到树边。我喜欢端详那一片片 汉服自然是指它的叶子,一律地往前生长,叶片肥大,自中间主茎向两边各开两个岔口。

    6、 美感便在这岔口上呈现出来。 你再仔细端详, 那就是汉服啊青色的汉服, 凝结了许多时间。 我甚至觉得,那叶片背后,还正行走着一个个身影。 雨季来临,夹竹桃在一夜之间,将颓废之美写到了极致。而构树这小小的满枝头的绿叶, 依然青翠。北窗正对着构树,或许也有同我一样远视的人。很多时候,草木只是草木,相视只 是相视。时光带走了一切,只有当草木模糊成了影像,我们才可能发现它所赋予的微妙而惊心 动魄的情感。 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对比、比喻、对偶、排比 B.拟人、比喻、借代、对比 C.借代、比喻、对偶、夸张 D.排比、夸张、借代、拟人 方法领悟方法领悟 1.1.比拟与比喻的区别比拟与比喻的区别

    7、 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摹写本青 体,重点在“拟” ;比喻是用喻体 比方本体,重点在“喻” 。 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 “拟体”一般不出现; 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2.2.借代与借喻的区别借代与借喻的区别 借代的作用是“称代” ,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其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 , 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 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构成借喻的基础 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之处。 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 3.3.对偶

    8、与排比的区别对偶与排比的区别 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而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语言单位;对偶必须对称;排比要求 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太严格。 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揭示语, 使排比内容互相衔接, 给人以紧凑、 密集之感; 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句不重字。 对偶以要求平仄对仗为佳,排比则无此要求。 4.4.设问与反问的区别设问与反问的区别 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而反问则明确地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 设问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然后自己回答;而反问主要是加强语气,用 高三二轮专题系列训练 2021-3-24 3 确定的语气表明自己的思想,答在问中。 【应用学习】应用学习】

    9、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万物终归于尘埃,而尘埃最终将沉寂于一抔黄泥。化土为泥,揭泥为瓦。泥在地下,瓦在 天上。一座城,无论如何都摆脱不了一方水土。这一片土地,一部分化身为一片瓦,将历史储 存在过往之中;一部分顺水而逝,融为人类的一部分养分。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每一个人也 是一片瓦,生前覆盖大地,生后又重归于土。如此轮回,从一片瓦再到另一片瓦。不管是辉煌 的皇宫,还是简陋的民居,都得从地起,即使再高,都高不过一片瓦,高不过那片坚硬的泥, 高不过蓝天之下那泛着青灰的色彩。钢筋混凝土建筑才不过几十年光景,而瓦片发明却是古人 智慧凝成。自从有了人类,便需要住所;有住所,就催生了住房。瓦片

    10、房顶未产生之前,大多 是蓬草、石片房顶,但蓬草房顶太轻,不经风不沐雨,石片房顶太重,上不了高楼,于是才有 了这瓦片房顶。瓦片来自于泥土,脱胎于泥土,我们住起来才安心,才踏实。就是“居庙堂之 高”的庙堂,仍然脱不了一片小小的瓦片来缚,最奢华的也不过是一片琉璃瓦而已。琉璃瓦仍 然是瓦,属泥土家族,只不过地位高贵一点罢了。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居庙堂之高”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这里所谓的“文” ,并不是指文字,而是指文采。 B.李白诗中就有“白发三千丈”这样极尽夸张的语句。 C.有几个“慈祥”的老板把捡来的菜叶用盐浸浸就算作工友的菜肴。 D.人类学上常把古人化石统称为尼安德特

    11、人,简称“尼人” 。 2.(对点题)拟人,就是将事物人格化,使其具有人的外表、个性、行为和情感思想,请据此对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拟人进行简要分析。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每一个人也是一片生前覆盖大地, 生后又重归于土的瓦。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北平之秋就是人间的天堂,也许比天堂更繁荣一点呢!中秋前后是北平最美丽的时候,没 有冬季从蒙古吹来的黄风,也没有伏天里挟着冰雹的暴雨。天是那么高,那么蓝,那么亮。果 店里陈列出各种各样的葡萄,各种各样的梨,各种各样的苹果,已经叫人够看够闻够吃的了

    12、, 又加上那些又好看好闻好吃的葫芦形的大枣,清香甜脆的小白梨,只供闻香儿的海棠木瓜,通 体有金星的香槟子,可就使人顾不得只去享口福,而是已经辨不清哪一种香味更好闻,哪一种 颜色更好看, !那些水果都摆列的那么好看,果皮上的白霜一点也没蹭掉,而都被摆 成放着香气的立体的图案画,使人感到那些果贩都是些艺术家, 。他们还用清脆的嗓 音唱出有腔调的“果赞” ,歌声在香气中颤动,给苹果葡萄的静丽配上音乐,使人们的脚步放 慢,听着看着嗅着北平之秋的美丽。在街上的“香艳的”果摊中间,还有多少个兔儿爷摊子, 一层层的摆起粉面彩身,身后插着旗伞的兔儿爷,有的骑着老虎,有的坐着莲花,有的肩着剃 头挑儿这雕塑的小品

    13、给千千万万的儿童心中种下美的种子。那文化过熟的北平人,从一入 八月就准备给亲友们送节礼了。街上的铺店用各式的酒瓶,各种馅子的月饼,把自己打扮得像 鲜艳的新娘子; 就是那不卖礼品的铺户也要凑个热闹, 挂起秋节大减价的绸条, 迎接北平之秋。 4.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大学毕业的时候,几乎每个同学都雄心勃勃,希望能成就一番事业,正所谓“书生意气, 高三二轮专题系列训练 2021-3-24 4 挥斥方道” 。 B.中国愿意在搁置争议、 共同开发的主张下, 与东盟有关国家在南海海域继续展开务实合作, 使南海成为“友谊之海” “合作之海” C.语文教学的问题,叶老有一句

    14、精辟的话,那就是“教是为了不教” 。 D.时下,一些娱乐新闻成了“愚乐新闻” ,人们不禁要问我们需要怎样的娱乐新闻。 5.(对点题)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6.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 “天很高,是蓝的,也很亮。冬季没有从蒙古吹来的黄风, 伏天的暴雨也没有挟着冰雹。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清单清单 九种常见的修辞手法九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1.1.比喻比喻 构成比喻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两类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如“这栋房子就像是楼房”就不是比喻;二是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看一个句子是

    15、不是比喻 句,应看它是否具备以上两个条件,不能只看有没有比喻词。下面的几种情况,句中虽有比喻词,但 不是比喻句。 (1)同类事物相比较。如:他长得很像他的母亲。 (2)表示猜度。如:远远地看见一座椭圆形的建筑,像是体育馆。 (3)表示想象。如:登上城楼,我心里非常激动,仿佛一下子成了一位威武的戍关武士。 (4)表示举例的引词。如:社会主义中国涌现许多楷模,像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等。 比喻有明喻、暗喻、借喻三种类型,三者之间的区别是: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的是明喻或 暗喻;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只出现喻体的是借喻。 明喻和暗喻的区别:明喻的比喻词是“像” “仿佛”等,暗喻的比喻词是“是” “成

    16、了” “变成” 等。如: (1)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明喻) (2)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的山水画。(暗喻) (3)废除几千年的封建制度,需要一场暴风雨。(借喻,借“暴风雨”比喻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 比喻的作用有两个:一是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具体,给人以鲜明深刻的 印象;二是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深入浅出。 2.2.比拟比拟 比拟的修辞手法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种。不少考生能准确地辨析并灵活地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但 对拟物却往往辨析不出来,有时甚至把拟人和拟物混淆了。其实,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而拟物则 是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作

    17、乙物来写。如: (1)天上的星星快活地眨着眼睛 。(拟人) (2)他骄傲自满,尾巴都翘上天了 。(拟物) 3.3.借代借代 借代是不直接说出人或事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的一种修辞手法。它主要包括 以下几种形式: (1)特征代本体。如:墙角的驼背 忽然高兴起来。 高三二轮专题系列训练 2021-3-24 5 (2)具体代抽象。如:枪杆子 里面出政权。 (3)部分代整体。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 (4)专名代泛称。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 (5)形象代本体。如:一队红领巾 唱着山歌飘下来了。 (6)结果代原因。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 (7)材料代本体。如:五十年间万

    18、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运用借代应注意:借体和本体关系密 切,借体必须能突出地代表本体,具有鲜明的代表性,让人一看就明白所指称的事物;有时需要在上 下文中对借体有所交代,使读者明白本体是什么;另外,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不能同时出现。 4.4.夸张夸张 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有意做扩大 或缩小的“言过其实”的描述叫作夸张。夸张可分为三种类型: (1)扩大夸张:故意把事物往大、多、快、高、长、强等处说。如:怒发冲冠 ,凭栏处、潇潇 雨歇。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2)缩小夸张:故意把事物往小、少、慢、矮、短、弱等处说。如:一个浑身黑色的

    19、人,站在老 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 (3)超前夸张:在两件事之中,故意把后出现的事说成是先出现的或把两者说成是同时出现的。 如: 他酒没沾唇,脸就红了。 夸张的作用:表明情感态度,引起读者共鸣;揭示事物本质,给人以启示;营造气氛,引人联想。 5.5.对偶对偶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 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 意义上密切相连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相对、 相似、 相关或相承意思的修辞手法。对偶就上下联(出句、对句)在意义上的联系可分为以下 三种: (1)正对:上下联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内容上相互补充。如:墙上芦苇, 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泰山不辞

    20、抔土故能就其高,河海不择细流方可成其 大。 (2)反对:上下联从新与旧、好与坏、美与丑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来说,意思是相反相成、对 立统一的。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敌人害怕您静若悬剑,人民信赖您稳如磐石。 (3)串对:上下联内容在意义上有因果、承接、条件、假设等关系。如: (3)串对:上下联内容在意义上有因果、承接、条件、假设等关系。如: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根据上下句的形式,又可以把对偶分为严式对偶与宽式对偶。严式对偶要求上下两句字数相等、 词性相对、结构相同、平仄相对、不重复用字。宽式对

    21、偶只需符合严式对偶的部分要求即可。 对偶一般是两个句子,如以上各例;也有的是句子成分。如: 对于他们,第一步不是“锦上添花 ” ,而是“雪中送炭 ” 。 对偶的作用:整齐匀称,节奏鲜明;音调铿锵,富有音乐美;表意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6.6.排比排比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增强语 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格叫排比。从结构上可分为四类: 高三二轮专题系列训练 2021-3-24 6 (1)成分排比。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构成排比。如: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 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 (2)分句排比。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如

    22、: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 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纯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3)单句排比。如:我梦着楼前的白杨重新长出了浓密的绿叶;我梦着池塘里的荷花重新冒出了 淡绿的大叶子;我梦着春天又回到了大地上。 (4)复句排比。如:如果我们能够研制出一种类似鹰眼的搜索、观测技术系统,就能够扩大飞行 员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视敏度。如果能研制出具有鹰眼视觉原理的“电子鹰眼” ,就有可能用于控制 远程激光制导武器的发射。如果能给导弹装上小巧的“鹰眼系统” ,那么它就可以像鹰一样,自动寻 找、识别、追踪目标,做到百发百中。 排比的作用:句式整齐,结构匀称;文意

    23、贯通,语势强劲;条分缕析,说理严密透彻,抒情酣畅 淋漓。 7.7.反复反复 为了强调某种思想、突出某种情感,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就是反复。反复常见的形式有: (1)连续反复。如:盼望着 ,盼望着 ,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间隔反复。如:好像失了东三省 ,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 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 个国。 反复的作用主要有:用于说理文章,起强调作用;抒怀写景,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划段分层; 加强节奏感,增强旋律美。 使用反复时应注意,反复不是某些语句的简单重复,必须根据内容和感情的需要,抓住关键性词 语,突出表达一个中心。层次要清晰,节奏感要强。 8.8.设问设问 无疑而

    24、问,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的修辞手法叫设问。如: 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社会主义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 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设问的作用:提醒注意,引导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有变化,掀起波澜;有时出现在篇首 或段首,有引起下文或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9.9.反问反问( (反诘反诘) ) 只问不答,把要表达的确定意思包含在问句里的修辞手法叫反问。否定句用反问语气说出来,就 表达肯定的内容;肯定句用反问语气说出来,就表达否定的内容。如: 池水涟漪,莺花乱飞,谁能说它不美呢?(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 这也不足为奇。那时候的水井差不多全是这样的,凿那些窝儿是为了淘井工人上下方便,这又 说得上什么秘密呢?(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反问的作用:语气强烈,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能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高三二轮专题系列训练 2021-3-24 7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八省新高考)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语言文字专题训练学案:修辞专题练有答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232748.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