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5课《杜甫诗三首》教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5课《杜甫诗三首》教案.docx》由用户(春光无限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杜甫诗三首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5课杜甫诗三首教案 2020 2021 学年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杜甫 诗三首 教案 下载 _高考作文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2020202020212021 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第 5 5 课杜甫诗三首教案课杜甫诗三首教案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三首杜诗的写作背景,了解杜甫的生平与创作情况,扫清诵读时遇到的字词障碍;学习诗歌借景抒情,情景交 融,以及借咏史抒个人情怀等艺术特点;同时,学习诗人炼字的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二、过程与方法: 首先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查阅作者资料和背景资料;自己解决字音问题;通过反复诵读以增强对诗歌的理解; 通过课堂讨论解决诗歌表情达意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诗人感时伤怀,忧国忧民的情
2、怀,学做一个关心时事的现代青年。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一、教学重点: 1诗歌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及借咏史抒个人情怀等艺术特点;同时,学习诗人炼字的技巧。 2.诗人在诗歌里表达的情感。 二、教学难点:二、教学难点: 诗歌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创作手法。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将三首诗作为同一背景下的一个整体来阅读,了解创作背景,从而了解诗人创作的心情: 一、首先要求学生反复诵读,解决字词问题。 二、学生质疑,字词句的理解;学生解答;老师点拨。 三、以互动式探讨、研究为主课堂教学。由老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独立思考 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勇于实践的精神。 教
3、学课时教学课时 二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导入:一、导入: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4 月,剑南节度使严武病逝,杜甫在成都失去了依靠,结束了五年来漂泊流离的生活,也促 使他决计买舟东下,“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把回家的梦想付诸现实。第二年春天,杜甫携家来到夔州 (今重庆奉节)暂居。在夔州居住的两年时间,杜甫创造了诗歌创作的又一个高峰,写下了四百多首诗,或追忆往昔似 水年华,或感叹时事如棋局反复,或借古遣怀,或悲伤衰老。本课所选的三首律诗,都是作于这个时期。 二、关于杜甫及其创作背景二、关于杜甫及其创作背景 1杜甫: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 自幼好学,知识渊博,颇有政治
4、抱负。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李白相识。 后寓居长安将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贫困,逐渐接近人民,对当时的黑暗政治有较深的认识。 靠献赋始得官。 及安禄山军陷长安,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寻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不久弃官往秦州、同谷。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 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携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统治者的罪恶作了较深的批判,对穷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 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
5、 许多优秀作品,显示出唐代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故被称为“诗史”。 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 继承和发展 诗经 以来的优良文学传统, 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 起着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被称为 “诗 圣”。 代表作: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春望、羌村、北征、三吏、三别、茅 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等诗,皆为人传诵。 有杜工部集。 2.唐代宗永泰元年(765)4 月,剑南节度使严武病逝,杜甫在成都失去了依靠,结束了五年来漂泊流离的生活,也 促使他决计买舟东下,“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把回家的
6、梦想付诸现实。第二年春天,杜甫携家来到夔 州(今重庆奉节)暂居。在夔州居住的两年时间,杜甫创造了诗歌创作的又一个高峰,写下了四百多首诗,或追忆往昔 似水年华,或感叹时事如棋局反复,或借古遣怀,或悲伤衰老。本课所选的三首律诗,都是作于这个时期。 三、秋兴八首(其一)三、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出生在一个时代“奉儒守官”的家庭,使他对国家命运与民生疾苦非常关注。流寓四川,时刻关心着国家形势, 盼望“安史之乱”早日平息。“安史之乱”虽于 763 年被平定,但国家的形势却仍不稳定,回纥、吐蕃等民族自是兵强 马壮,不时侵略唐境,吐蕃还于 763 年一度攻占了都城长安;而唐朝内部在平定“安史之乱”战争中作大
7、的军阀也拥兵 割据,对朝廷构成了威胁。国运威迫,犹如四季之在暮秋,杜甫为此而深感忧虑。 寓居四川的近十年,杜甫历经流离,备尝艰辛,身心憔悴。他日夜想回归故乡,却始终无法实现愿望。写秋兴 时,他已 55 岁,处在人生之秋,眼看来日无多,叶落归根之想更为迫切。正是在此种悲人生之秋和国运之秋的心境下, 他写下了秋兴这首诗。 本课选读的是第一首,从命意上看,有领起的作用,可以说给全组诗歌定下了一个基调,那就是抒羁旅之愁,悲家 国之事。秋兴,从字面上说就是因秋感兴之意。 (一)朗诵:(一)朗诵: 1字音 2节奏 (二)诗歌分析(二)诗歌分析 1玉露凋伤枫树林 “悲落叶于劲秋”,秋天草木的凋谢是最容易引起
8、诗人感发的。“玉露凋伤枫树林”这一句,在凄凉之中还有 一种艳丽的感觉。因为“玉露”有白色的暗示,白是一种冷色;“枫树林”有红色的暗示,红是一种暖色, 在悲哀中藏 有热烈。这两种颜色的强烈对比,就更增强了“凋伤”这个词给人的感觉。 2巫山巫峡气萧森 这是从夔州东望之所见,点出了他现在是身在夔州。“巫山” 上到长江两岸的高山;“巫峡” 下到深谷之间 长江的流水。这虽然只是两个地名,但其中有一种包罗一切的“张力”:从高处到低处,从天到地,从山到水,眼前所 有的一切都已经被萧森的秋意笼罩无余了。先给你一个整体的广角镜头,定下了一个整体大气候的基调,然后再具体来 表现它是怎样的萧条和肃杀。 3江间波浪兼
9、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三峡江水湍急, 奔腾而下。 江面上波涛连天, 天空中阴云接地, 这都是客观的写实, 诗人纵目驰骋, 自下而上, 自上而下,生动地写出了巫山巫峡的萧森气象。但那波涛风云遮天盖地、夔门三峡秋气逼人的阴晦苍凉的景观,就与杜 甫当时时代的背景有了一种“象喻”的联系。杜甫本人在大唐王朝的动荡混乱之中饱受颠沛流离之苦。杜甫的诗带有时 代的感慨和悲哀,他的胸怀感情本来就博大深厚,当他看到这“巫山巫峡气萧森”的秋景时,开口就带出了时代和身世 的双重悲哀。 4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三峡江水湍急,奔腾而下。江面上波涛连天,天空中阴云接地,这都是客观的写实。但那波涛风云遮天盖地、
10、 夔门三峡秋气逼人的阴晦苍凉的景观,就与杜甫当时时代的背景有了一种“象喻”的联系。杜甫本人在大唐王朝的动荡 混乱之中饱受颠沛流离之苦。杜甫的诗带有时代的感慨和悲哀,他的胸怀感情本来就博大深厚,当他看到这“巫山巫峡 气萧森”的秋景时,开口就带出了时代和身世的双重悲哀。 5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秋菊两度盛开,使我再次洒下往日流过的眼泪;一叶孤舟靠岸系绳,始终都牵动着我的故园之思。这一联是全篇诗 意所在。“丛菊两开”,指诗人于永泰元年(765)离开成都,原打算很快出峡,但这年留居云安,次年又留居夔州,见 到丛菊开了两次,还未出峡。故对菊掉泪。“开”字双关,一谓菊花开,又言泪眼随之开。孤舟
11、本来只能系住自己的行 踪,却把诗人的思乡之心也牢牢地系住了,故见舟伤心,引出故园之思。他从玉露凋伤的秋天景色写起,他那感发生命 的活动踪迹一步一步地写到了他的故园。 6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作者没有机会回到故园,秋意却越来越深了,秋风也越来越冷了,当地人家都开始做寒衣了。又一次回应了诗题中 的“秋”字。过去人们冬天穿棉衣,棉衣穿过一冬,里边的棉花就板结起来不暖和了,到秋天就要拆洗重做。“砧”, 是捣衣石,现在你听那山上山下的人家,已经到处都是刀剪声和捣衣的声音。人们的生活习惯都是差不多的,都是在秋 天拆洗寒衣。可是我杜甫带着我的一家漂泊在旅途中已经好几年了,我始终没有一个安定的生活
12、,我用什么来抵御羁旅 途中的寒冷?而凄苦之情,思乡之意,皆在不言之中。全诗就此收束,余意绵绵。这第一首诗,从夔州的秋天起兴引出 了他的感发,而他感发的重点则在对“故园”的思念。 内容述评 这是一篇随物兴感、即景寄怀之作。诗人由深秋的衰残景象和阴沉气氛感发情怀,书写了因战乱而常年流落他乡、 不能东归中原的悲哀和对干戈不息、国家前途未卜的担忧。杜甫此诗,不但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国运衰落之 秋,充溢着苍凉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秋,含意较一般的悲秋之作远为深厚。 秋兴被誉为是他七律中的“裘领”,是“一生心神结聚之作”(见唐宋诗醇) (二)诗歌难点讨论(二)诗歌难点讨论 在这八首诗中,无论以内容言,
13、以技巧言,都显示出来杜甫的七律,已经进入了一种更为精醇的艺术境界。 先就内容来看, 杜甫在这些诗中所表现的情意, 已经不是一种单纯的现实之情意, 而是一种经过艺术化了的情意。 再就技巧来看,杜甫在这些诗中所表现的成就,有两点可注意之处:其一是句法的突破传统,其二是意象的超越 现实。 (三)诗歌相关评论(三)诗歌相关评论 唐宋诗醇引钱谦益云:“首篇颔联悲壮,颈联凄紧,以节则杪秋,以时则薄 暮,刀尺苦寒,急砧促别。末句 标举兴会,略有五重,所谓嵯峨萧瑟,真不可言”。 黄生曰:“杜公七律,当以秋兴为裘领,乃公一生心神结聚所作也。” 陈继儒评秋兴八首,乃有“云霞满空,回翔万状”之言 朱鹤龄说:前三章俱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