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现代散文阅读专题第3节散文结构思路分析 教学案-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doc

  • 上传人(卖家):春光无限好
  • 文档编号:1222395
  • 上传时间:2021-03-30
  • 格式:DOC
  • 页数:6
  • 大小:262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现代散文阅读专题第3节散文结构思路分析 教学案-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doc》由用户(春光无限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现代散文阅读专题第3节 散文结构思路分析 教学案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现代 散文 阅读 专题 结构 思路 分析 教学 2021 高考 语文 二轮 复习 下载 _二轮复习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1 散文阅读学案散文阅读学案 第三节第三节 散文结构思路分析散文结构思路分析 【导入学习】【导入学习】 散文结构思路分析题是散文阅读的重要考点,着重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试题涉及文章整体结 构、段落结构、段与篇的逻辑关系、段与段之间的关系等。题型一般有 3 种:行文思路分析题、线索作 用分析题、句段作用分析题。不论散文结构思路怎样变化,都要围绕散文中心主旨行文,也就意味着在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时应着眼于“神聚” 。 【考点梳理】【考点梳理】 题型一题型一 行文思路分析题行文思路分析题 一、什么是行文思路分析一、什么是行文思路分析 行文思路是作者按照一定条理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是作品的整体构思

    2、布局;行文思路分析就是 梳理分析作者的这一构思布局。高考考查行文思路分析题的侧重点在“梳理”上,又有两种考法:一是 直接考查(即明考型),梳理行文思路。如 2012 年重庆高考:文章主要写了画家老刘的“太阳梦”,请 就此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 (题干中往往有“梳理”“分析”等作答动词和“写作思路”“构思”等表 答题方向的名词。 )二是间接考查(即暗考型),梳理人物心理(感情)变化。如 2015 年湖南高考:纵观全 文,从情节的发展分析“我”的心理变化。 (题干中往往有“梳理”“分析”等作答动词和“心理变 化”“心理感受”“感情发展脉络”等表答题方向的词语。 ) 二、怎样答行文思路分析二、怎样答行

    3、文思路分析 ( (一一) )散文常见结构线索图解散文常见结构线索图解 ( (二二) )行文思路分析题解题行文思路分析题解题三三方法方法 题目类型 解题方法 明考型 1.划分层次法:给全文划分层次,归纳层意,根据事件发生发展的各个 阶段,梳理出明确的结构思路。 2.寻找线索法:先找出文章线索,再按照线索归纳梳理。 散文常见的线索有:具体事物、人物、中心事件、思想感情、时间推移、 空间变化等。分清了文章线索的归属类型,自然就理清了行文思路。 暗考型 心理词(感情词)组合法: 解答此类题, 首先也要结合文本的层次或线索, 然后以心理(感情)变化为突破口,用心理词(感情词)串起合理的先后顺序。 有的心

    4、理词(感情词)可从原文中检索,有的则需要自己概括加工。 ( (三三) )行文思路分析题答题行文思路分析题答题三三步骤步骤 第一步:审读题干,把握要求。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确认题目是要求直接梳理行文思路,还是要 求梳理人物心理(感情)变化。 第二步:通读全文,梳理结构。要根据题目要求和文本具体内容,或侧重划分层次,或侧重找寻线 索, 或侧重梳理心理(感情)变化。 梳理时要注意勾画圈点关键词或关键句, 尤其是梳理心理(感情)变化, 更要注意提炼出“心理词(感情词)” 。 第三步:分条陈述,规范作答。 (1)模式一(采用表次序的词语表述):文章围绕(线索),首 先写了,其次写了,最后写了。 (2)模

    5、式二(采用分条表述):写;写 ;写;全文整体上写。 题型二题型二 线索作用分析题线索作用分析题 一、什么是线索作用分析一、什么是线索作用分析 先弄清线索与行文思路的区别:行文思路是作者写作时为了深化和表达其思想感情而遵循的思维活 2 动的线路,回答的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的问题;而线索则是文章前后内容中都有的某个共同的东西, 回答的是围绕什么展开的问题。 虽然在“行文思路分析题”中已涉及线索,但这种涉及只是将线索作为解题的一种手段,围绕线索 去梳理行文思路,并不是考查线索本身;而高考却常就散文线索自身方面设题,考查的重点往往是线索 的作用。如: “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杜鹃啼”在文章谋篇布局中的作

    6、用。 ”(2012 年湖北高考) “文章 的叙述线索是什么?设置这一线索有什么作用?” (2015 年江苏高考)这类问题,题干中往往有“分析” “说明”等作答动词和“线索” “作用” “谋篇布局”等表答题方向的词语。 二二、怎样答线索作用分析、怎样答线索作用分析 线索作用分析“2 2步走” : 第一步,找出线索“四看”定线索:看标题、看时空词语、看“物” 、看议论抒情 第二步:分析线索作用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 (1)结构方面:组织材料,贯穿全文; 使结构清晰,情节集中;使行文富于变化。 (2)内容方面:表达某种情感或思想;揭示主题; 呈现某种情景或状态。 特别提示:要注意区分不同性质的线索

    7、的不同作用,如物象线索有象征、呼应作用,情感线索有使 情感浓厚、不断深化的作用等。 题型三题型三 句段作用分析题句段作用分析题 一、一、什么是句段作用分析什么是句段作用分析 句段作用分析就是选择“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句子或段落,分析其在全篇结构思路中的作用,这些 句段往往是全文行文思路上的重点句子或段落,它们在结构上、内容上有特殊作用,表达上富有特色。 如: “文章第段引用波德莱尔散文诗头发中的半球的片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2015湖 北高考)“文章在记叙寻墨的同时,为什么还用大量笔墨描绘虹关古村?”(2018天津高考) 题干中往 往有“分析” “谈谈”等作答动词和“作用” “看法”等

    8、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二二、怎样答句段作用分析、怎样答句段作用分析 ( (一一) )五五大常考句段大常考句段 开篇 开篇点题, 往往是总领全文, 点明主旨, 或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情感(奠 定感情基调)。开篇不点题,那么,开头句段的作用就是开启(引出)下文,或 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做铺垫。开篇描写景物,那么,首段的作用,从 结构上看,它可能是铺垫;从景物描写上看,作用是衬托、勾勒环境、提供背 景、营造(渲染)某种氛围等。开篇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开篇抒情,引起读 者共鸣;抑扬开篇,强化读者印象。 中间 结构上承上启下(总结上文,领起下文),起过渡作用。内容上扩展思 路,丰富内涵(由写景转向抒情

    9、、由叙述转向议论、由正面转向反面等)。 结尾 篇末点题,卒章显志。升华情感,深化主题。照应前文,结构严谨。 发人深思,意蕴深远(给读者留下思考、回味的空间)。 插入段 与上下文构成虚实相映、正反对照、层进烘托、总分印证关系。对全 文中心起强化、突出作用。在结构上宕开一笔,形成波澜。 反复出现 的句子 在内容上,有突出内容(主旨)、强化感情等作用。在结构上,有交代 线索、前后呼应等作用。在表达上,有强化或一唱三叹之效。 ( (二二) )四四大答题角度大答题角度 虽然不同位置的句段在文中的作用有所不同,但解答此类题均应从内容、结构、表达技巧和读者几方面入手。 3 ( (三三) )两两大解题步骤大解

    10、题步骤 第一步:明确句段位置,读懂句段内容。因为不同位置的句段在文中的作用有所不同,所以明确句 段位置就显得特别重要,而读懂句段内容又是分析句段作用的前提。 第二步:确定分析角度,结合文本分析。依据句段位置,确定对句段作用分析的角度,然后结合文 本具体内容分析作答。 【实战运用】【实战运用】 一、 (2020全国三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小题。 记忆里的光记忆里的光 蒋子龙 我八岁才第一次见到火车。1949 年初冬,我正式走进学校,在班上算年龄小的。一位见多识广的大 同学,炫耀他见过火车的经历,说火车是世界上最神奇、最巨大的怪物,特别是在夜晚,头顶放射着万 丈光芒,喘气像打雷,如天神下

    11、界,轰轰隆隆,地动山摇,令人胆战心惊。许多同学都萌生了夜晚去看 火车的念头。 一天晚上, 真要付诸行动了, 却只集合起我和三个大一点的同学。 离我们村最近的火车站叫姚官屯, 十来里地,当时对我来说,就像天边儿一样远。最恐怖的是要穿过村西一大片浓密的森林,里面长满奇 形怪状的参天大树。森林中间还有一片凶恶的坟场,曾经听的所有鬼故事,几乎都发生在那里面,即便 大白天我一个人也不敢从里面穿过。进了林子以后我们都不敢出声了,我怕被落下,不得不一路小跑, 我跑他们也跑,越跑就越瘆得慌,只觉得每根头发梢都竖了起来。当时天气已经很凉,跑出林子后却浑 身都湿透了。 好不容易奔到铁道边上,强烈的兴奋和好奇立刻赶

    12、跑了心里的恐惧,我们迫不及待地将耳朵贴在道 轨上。大同学说有火车过来会先从道轨上听到。我屏住气听了好半天,却什么动静也听不到,甚至连虫 子的叫声都没有,四野漆黑而安静。一只耳朵被铁轨冰得太疼了,就换另一只耳朵贴上去,生怕错过火 车开过来的讯息。铁轨上终于有了动静,嘎登嘎登由轻到重,由弱到强,响声越来越大,直到半个 脸都感觉到了它的震动,领头的同学一声吆喝,我们都跑到路基下面去等着。 渐渐看到从远处投射过来一股强大的光束,穿透了无边无际的黑暗,向我们扫过来。光束越来越刺 眼,轰隆声也越来越震耳,从黑暗中冲出一个通亮的庞然大物,喷吐着白气,呼啸着逼过来。我赶紧捂 紧耳朵睁大双眼,猛然间看到在火车头

    13、的上端,就像脑门的部位,挂着一个光芒闪烁的图标:一把镰刀 和一个大锤头。 领头的同学却大声说是镰刀斧头。 且不管它是锤是斧, 那把镰刀让我感到亲近, 特别地高兴。 农村的孩子从会走路就得学着使用镰刀, 一把磨得飞快、使着顺手的好镰,那可是宝贝。火车头上还顶着镰刀锤头的图标,让我感到很特别,仿 佛这火车跟家乡、跟我有了点关联,或者预示着还会有别的我不懂的事情将要发生 十年后,我以第一名的成绩入伍,进入海军制图学校,毕业后成为海军制图员,接受的第一批任务 就是绘制中国领海图, 并由此结识了负责海洋测量的贾队长。 贾队长有个破旧的土灰色挎包, 缝了又缝, 补了又补,唯一醒目的是用红线绣的镰刀锤头图案

    14、。 既然已经站在了军旗下,自然也希望有一天能站在镰刀锤头下,我对这个图案有一种特殊的亲近和 敬意。于是就想用自己的新挎包跟他换。不料贾队长断然拒绝,他说这个挎包对他有特殊的纪念意义, 目前还有很重要的用途,绝不能送人。有一次他在测量一个荒岛时遇上了大风暴,在没有淡水没有干粮 的情况下硬是坚持了十三天,另外的两个测绘兵却都牺牲了。他用绳子把自己连同图纸资料和测量仪器 牢牢地捆在礁石上,接雨水喝,抓住一切被海浪打到身边的活物充饥后来一位老首长把这个挎包奖 给了他。 贾队长答应在我回家探亲的时候可以把挎包借给我,但回队时必须带来一挎包当地的土和菜籽、瓜 子或粮食种子。原来他每次出海测量都要带一挎包土

    15、和各样的种子,有些岛礁最缺的就是泥土。黄海最 外边有个黑熊礁,礁上只驻扎着一个雷达兵,一个气象兵,一个潮汐兵,他们就是用贾队长带去的土和 种子养活了一棵西瓜苗,心肝宝贝般地呵护到秋后,果真还结了个小西瓜,三个人却说什么也舍不得 吃 又过了几年,我复员回到工厂干锻工。锻工就是打铁,过去叫“铁匠” 。虽然大锤换成了水压机和 蒸汽锤,但往产品上打钢号、印序号,还都要靠人来抡大锤。我很快就喜欢上了打铁,越干越有味道, 一干就是十年。在锻钢打铁的同时,也锻造了自己,改变了人生,甚至成全了我的文学创作。我成了民 间所说的“全科人” :少年时代拿镰刀,青年当兵,中年以后握大锤。对镰刀锤头有了一种说不出的特

    16、殊感情。 (有删减) 4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贾队长不肯把旧挎包送人,是因为这个挎包关联着他人生中难以忘怀的一段经历,不仅具有 特殊的意义,也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寄托。 B. 尽管“我”的情感体验在各段落中表现不同,但连缀在一起,就将“我”对镰刀锤头图案“说不 出的特殊感情”巧妙地“说”了出来。 C. 本文借对火车、挎包、铁锤等寻常事物的记述,有意形成一种朴实无华的文体风格,暗示正是这 些寻常事物成全了“我”的文学创作。 D. 文章寓象征于写实,喷吐着白气、冲破黑暗呼啸而来的火车,既是写实的,也是象征的,它象征 着伟大的力量、

    17、崭新的时代。 1 1. C. C 【“有意形成一种朴实无华的文体风格有意形成一种朴实无华的文体风格”错误,错误,“有意有意”应该是应该是“自然自然”;“这些寻常事物成全这些寻常事物成全 了了我我的文学创作的文学创作”表述也不当,从最后一段表述也不当,从最后一段“在锻钢打铁的同时,也锻造了自己,改变了人生,在锻钢打铁的同时,也锻造了自己,改变了人生, 甚至成全了我的文学创作甚至成全了我的文学创作”可见,应该是对这些可见,应该是对这些“寻常事物寻常事物”的情感体验成全的情感体验成全“我我”的文学创作。的文学创作。 注意注意“甚至甚至”一词的界定范围。一词的界定范围。 】 2. 作者对儿时看火车经历

    18、的叙述很有层次感,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6 分) 2 2. . 萌生念头:大同学对火车形象的描述,让萌生念头:大同学对火车形象的描述,让“我我”萌生看火车的念头;付诸萌生看火车的念头;付诸行动,夜间穿过坟场,耳行动,夜间穿过坟场,耳 朵贴在铁轨上,写出朵贴在铁轨上,写出“我我”看火车时的兴奋与好奇;抒发感受:火车头上挂着光芒闪烁的镰刀锤头看火车时的兴奋与好奇;抒发感受:火车头上挂着光芒闪烁的镰刀锤头 图案,让图案,让“我我”感到特别,也感到亲切。感到特别,也感到亲切。 3. 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题目“记忆里的光”是如何统摄全文的。(6 分) 3 3. . “记忆里的光记忆里的光”,指火车

    19、头上,指火车头上“光芒闪烁的图标光芒闪烁的图标”,即镰刀锤头,是本文的核心意象;围绕这一核,即镰刀锤头,是本文的核心意象;围绕这一核 心按照时间顺序,安排了心按照时间顺序,安排了“我我”少年、青年、中年的人生片段,每一片段都同少年、青年、中年的人生片段,每一片段都同“镰刀和锤头镰刀和锤头”相关。相关。 最后,以最后,以“全科人全科人”的身份表达出的身份表达出“我我”对对“镰刀锤头镰刀锤头”的深厚感情,呼应题目,升华主题。的深厚感情,呼应题目,升华主题。 二、阅读余秋雨的都江堰 ,完成 47 题。 都江堰都江堰 余秋雨 一 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长城当然也非常

    20、伟大,不管孟姜女们如何痛哭流涕,站远了看,这个苦难的民族竟用人力在野山荒 漠间修了一条万里屏障,为我们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种人类意志力的骄傲。长城到了八达岭一带已经没 有什么味道,而在甘肃、陕西、山西、内蒙一带,劲厉的寒风在时断时续的颓壁残垣间呼啸,淡淡的夕 照、荒凉的旷野溶成一气,让人全身心地投入对历史、对岁月、对民族的巨大惊悸,感觉就深厚得多了。 但是,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 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如果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那么,它 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还在为无数

    21、民众输送汩汩清流。有了 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 濡养。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 有了它,才有诸葛亮、刘备的雄才大略,才有李白、杜甫、陆游的川行华章。说得近一点,有了它,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才有一个比较安定的后方。 它的水流不像万里长城那样突兀在外,而是细细浸润、节节延伸,延伸的距离并不比长城短。长城 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它却卑 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一查履历,长城还只是它的后辈。 它,就是都江堰。 二 我去都

    22、江堰之前,以为它只是一个水利工程罢了,不会有太大的游观价值。连葛洲坝都看过了,它 还能怎么样?只是要去青城山玩,得路过灌县县城,它就在近旁,就乘便看一眼吧。因此,在灌县下车, 心绪懒懒的,脚步散散的,在街上胡逛,一心只想看青城山。 七转八弯,从简朴的街市走进了一个草木茂盛的所在。脸面渐觉滋润,眼前愈显清朗,也没有谁指 路,只向更滋润、更清朗的去处走。忽然,天地间开始有些异常,一种隐隐然的骚动,一种还不太响却 一定是非常响的声音,充斥周际。如地震前兆,如海啸将临,如山崩即至,浑身起一种莫名的紧张,又 紧张得急于趋附。不知是自己走去的还是被它吸去的,终于陡然一惊,我已站在伏龙观前,眼前,急流 浩荡

    23、,大地震颤。 即便是站在海边礁石上,也没有像这里强烈地领受到水的魅力。海水是雍容大度的聚会,聚会得太 多太深,茫茫一片,让人忘记它是切切实实的水,可掬可捧的水。这里的水却不同,要说多也不算太多, 5 但股股叠叠都精神焕发,合在一起比赛着飞奔的力量,踊跃着喧嚣的生命。这种比赛又极有规矩,奔着 奔着,遇到江心的分水堤,刷地一下裁割为二,直窜出去,两股水分别撞到了一道坚坝,立即乖乖地转 身改向,再在另一道坚坝上撞一下,于是又根据筑坝者的指令来一番调整也许水流对自己的驯顺有 点恼怒了,突然撒起野来,猛地翻卷咆哮,但越是这样越是显现出一种更壮丽的驯顺。已经咆哮到让人 心魄俱夺,也没有一滴水溅错了方位。阴

    24、气森森间,延续着一场千年的收伏战。水在这里吃够了苦头也 出足了风头,就像一场千年的收伏战。就像一大拨翻越各种障碍的马拉松健儿,把最强悍的生命付之于 规整,付之于企盼,付之于众目睽睽。看云看雾看日出各有胜地,要看水,万不可忘了都江堰。 三 这一切,首先要归功于遥远得看不出面影的李冰。 四川有幸,公元前 251 年出现过一项毫不惹人注目的任命:李冰任蜀郡守。 此后中国千年官场的惯例,是把一批批有所执持的学者遴选为无所专攻的官僚,而李冰,却因官位 而成了一名实践科学家。 这里明显地出现了两种判然不同的政治走向, 在李冰看来, 政治的含义是浚理, 是消灾,是滋润,是濡养,它要实施的事儿,既具体又质朴。

    25、他领受了一个连孩童都能领悟的简单道理: 既然四川最大的困扰是旱涝,那么四川的统治者必须成为水利学家。 前不久我曾接到一位极有作为的市长的名片,上面的头衔只印了“土木工程师”,我立即追想到了 李冰。 没有证据可以说明李冰的政治才能,但因有过他,中国也就有过了一种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 他是郡守,手握一把长锸,站在滔滔的江边,完成了一个“守”字的原始造型。那把长锸,千年来 始终与金杖玉玺、铁戟钢锤反复辩论。他失败了,终究又胜利了。 他开始叫人绘制水系图谱。这图谱,可与裁军数据、登月线路遥相呼应。 他当然没有在哪里学过水利。但是,以使命为学校,死钻几载,他总结出治水三字经“深淘滩,低 作堰”、八字真言

    26、“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直到 20 世纪仍是水利工程的圭臬。他的这点学问,永远 水气淋漓,而后于他不知多少年的厚厚典籍,却早已风干,松脆得无法翻阅。 他没有料到,他治水的韬略很快被替代成治人的计谋;他没有料到,他想灌溉的沃土将会时时成为 战场,沃土上的稻谷将有大半充作军粮。他只知道,这个人要想不灭绝,就必须要有清泉和米粮。 他大愚,又大智。他大拙,又大巧。他以田间老农的思维,进入了最澄彻的人类学的思考。 他未曾留下什么生平资料,只留下硬扎扎的水坝一座,让人们去猜详。人们到这儿一次次纳闷:这 是谁呢?死于两千年前,却明明还在指挥水流。站在江心的岗亭前,“你走这边,他走那边”的吆喝声、 劝诫声、慰

    27、抚声声声入耳。没有一个人能活得这样长寿。 秦始皇筑长城的指令,雄壮、蛮吓、残忍;他筑堰的指令,智慧、仁慈、透明。 有什么样的起点就会有什么样的延续。长城半是壮胆半是排场,世世代代,大体是这样。直到今天, 长城还常常成为排场。都江堰一开始就清朗可鉴,结果,它的历史也总显出超乎寻常的格调。李冰在世 时已考虑事业的承续,命令自己的儿子作 3 个石人,镇于江间,测量水位。李冰逝世 400 年后,也许 3 个石人已经损缺,汉代水官重造高及 3 米的“三神石人”测量水位。这“三神石人”其中一尊即是李冰 雕像。这位汉代水官一定是承接了李冰的伟大精魂,竟敢于把自己尊敬的祖师,放在江中镇水测量。他 懂得李冰的心

    28、意,唯有那里才是他最合适的岗位。这个设计竟然没有遭到反对而顺利实施,只能说都江 堰为自己流泻出了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 石像终于被岁月的淤泥掩埋,本世纪 70 年代出土时,有一尊石像头部已经残缺,手上还紧握着长 锸。有人说,这是李冰的儿子。即使不是,我仍然把他看成是李冰的儿子。一位现代作家见到这尊塑像 怦然心动,“没淤泥而蔼然含笑,断颈项而长锸在握”,作家由此而向现代官场衮衮诸公诘问:活着或 死了应站在哪里? 出土的石像现正在伏龙观里展览。人们在轰鸣如雷的水声中向他们默默祭奠。在这里,我突然产生 了对中国历史的某种乐观。只要都江堰不坍,李冰的精魂就不会消散,李冰的儿子会代代繁衍。轰鸣的 江水便是

    29、至圣至善的遗言。 4.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本文以宏论开篇,通过与长城的对比,认为都江堰是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开门见山地 点出都江堰特有的魅力与价值。 B. 文章三个部分层层推进,脉络清楚。第一、二部分写“实” ,以对客观景物的生动描绘为重点, 第三部分写“虚” ,以作者独特的主体感悟为中心; “虚”与“实”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C. 本文多处使用对比,如长城与都江堰的对比,大海之水与都江堰之水对比,秦始皇筑长城与李冰 筑都江堰的指令的对比等,通过对比,表现了作者对都江堰、李冰的赞美,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D文章多次使用了比喻手

    30、法。如以“乡间母亲”比喻都江堰,以“金杖玉玺” “铁戟钢锤”比喻权 势等,这些比喻手法的使用都使得文章生动形象。 6 4 4B B【第一部分为虚写。第一部分为虚写。 】 5. 请简要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并概括其结构特点。(6 分) 5 5(1)(1)行文思路:文章行文思路:文章围绕围绕“都江堰都江堰”,先先以长城为参照,开门见山的点出都江堰特有的魅力与价值以长城为参照,开门见山的点出都江堰特有的魅力与价值; 接着描接着描绘都江堰的壮丽图景绘都江堰的壮丽图景以及作者初见都江堰时的内心震撼以及作者初见都江堰时的内心震撼;最后;最后由堰及人,展现李冰父子的由堰及人,展现李冰父子的 精神风采。精神风采

    31、。 (3(3 分分) ) (2)(2)结构特点:结构特点:文章结构流转自如,衔接自然。三个部分层层推进,脉络文章结构流转自如,衔接自然。三个部分层层推进,脉络清楚。清楚。 (1(1 分分)“虚”“虚” 与“实”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第一、三部分写“虚” ,以作者独特的主体感悟为中心;第二部与“实”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第一、三部分写“虚” ,以作者独特的主体感悟为中心;第二部 分写“实” ,以对客观景物的生动描绘为重点。分写“实” ,以对客观景物的生动描绘为重点。(2(2 分分) ) 6在游览都江堰前后,作者的情感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样写有何好处?(6 分) 6 6 ( (1 1)情感变化:游

    32、览前)情感变化:游览前,作者没有体会作者没有体会到到都江堰的价值,都江堰的价值,心绪懒散,没有兴致;心绪懒散,没有兴致;走近之后,为走近之后,为 都江堰气势所吸引,变得紧张吃惊,急于趋附;都江堰气势所吸引,变得紧张吃惊,急于趋附;参观后参观后,陶醉于都江堰的精神焕发、飞奔喧,陶醉于都江堰的精神焕发、飞奔喧 嚣、壮丽的驯顺,为之震撼,心魄俱夺,对其“景”情有独钟,对其“神”无比崇敬。嚣、壮丽的驯顺,为之震撼,心魄俱夺,对其“景”情有独钟,对其“神”无比崇敬。 (2 2)好处:这种虚实好处:这种虚实相生、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的成功运用,既深刻地表现了都江堰难以抗拒的无相生、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的成功运用,既深刻地表现了都江堰难以抗拒的无 穷魅力,又使文章波澜起伏,可读性强。穷魅力,又使文章波澜起伏,可读性强。 7作者浓墨重彩地对都江堰的水流作极为生动的描绘,这样写有什么用意?(5 分) 7 7表现水的魅力,赞美水的强悍生命力, (表现水的魅力,赞美水的强悍生命力, (2 2 分)显示出都江堰水坝工程的神奇功效,肯定了都江堰的分)显示出都江堰水坝工程的神奇功效,肯定了都江堰的 游观价值, (游观价值, (2 2 分,写出都江堰的价值即可) ,为下文写李冰精神作铺垫。 (分,写出都江堰的价值即可) ,为下文写李冰精神作铺垫。 (1 1 分)分)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现代散文阅读专题第3节散文结构思路分析 教学案-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222395.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