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下册(人教版)练习:第八单元单元整合拓展 Word版含解析.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必修下册(人教版)练习:第八单元单元整合拓展 Word版含解析.doc》由用户(大海之歌)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必修下册人教版练习:第八单元单元整合拓展 Word版含解析 必修 下册 人教版 练习 第八 单元 整合 拓展 Word 解析 下载 _必修 下册_部编版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 1 - 单元整合拓展 素材挖掘 篇目篇目 素材主题素材主题 素材呈现素材呈现 谏太宗 十思疏 虚怀若谷, 善于纳谏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这两条是劝皇帝要恪守职分,不骄不躁,虚怀若谷,从 谏如流。 “虚怀若谷,善于纳谏”是一个人在干事业的 过程中及有所成就后仍保持的一种谦虚谨慎、勇于改 变的诚恳态度。 “虚怀若谷,善于纳谏”是新时期奋斗 者身上焕发的活力所在,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源泉。 我们 只有做一个善于采纳别人正确意见的人,才能少犯错 误,做一个更完美的人。 答司马 谏议书 勇于创新, 突破自我 答司马谏议书通过对司马光指责自己的几个方面 的辩驳,批驳了保守派不
2、恤国事、墨守成规的状况,体 现了王安石“勇于创新,突破自我”的态度。 “勇于创 新,突破自我”对于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 很重要,因为只有“勇于创新,突破自我”才能走出山 穷水尽,迎来柳暗花明。随着全球经济的开放,很多传 统的国货品牌受到冲击,在面对困难时,它们勇于创 新,积极亮剑,掀起了一股“国潮热” 。这是一种勇气, 一种谋略,也是一种博弈!越是艰难的时候,越需要英 雄,越需要勇士,越需要“勇于创新,突破自我” 。 阿房宫 赋 以史为鉴, 善于反思 杜牧在 阿房宫赋 结尾部分,以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 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的文人以
3、史为鉴,善于反思的 优秀品质。 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历史情结和历史意识, - 2 - 善于总结历史规律、 反思经验教训,形成了反思历史的 文化传统。正是因为以史为鉴、善于反思,中国才能开 启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创造出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六国论 团结就是力 量 六国破灭,弊在赂秦,弊在六国一盘散沙,不能团结一 致。团结就是希望,团结就是力量。一个家庭没有了团 结,一家人可能就会反目成仇;一个国家没有了团结, 这个国家可能就会支离破碎;一个民族没有了团结,整 个民族可能就会成为一盘散沙。 正是因为团结的力量, 才有了中华民族的强盛,这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 勇往 直前的力量源泉。 篇目 素材主题 素
4、材呈现 谏太宗 十思疏 虚怀若谷, 善于纳谏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这两条是劝皇帝要恪守职分,不骄不躁,虚怀若谷,从 谏如流。 “虚怀若谷,善于纳谏”是一个人在干事业的 过程中及有所成就后仍保持的一种谦虚谨慎、勇于改 变的诚恳态度。 “虚怀若谷,善于纳谏”是新时期奋斗 者身上焕发的活力所在,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源泉。 我们 只有做一个善于采纳别人正确意见的人,才能少犯错 误,做一个更完美的人。 素材拓展 习近平:擦清历史的镜子,走好未来的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后,亲切会 见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和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做出贡献的国 际友人亲属
5、代表。习近平与大家一一握手,询问他们“今年高寿” “身 体好吗”,希望他们健康幸福,一代一代把记忆传承下去。习近平说,无 论历史的美好,还是历史的灾难,都需要真实。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 们要擦清历史的镜子,抹去灰尘,以史为鉴,走好未来的路。 - 3 - 唐太宗:以人为镜 唐太宗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 为镜,可以明得失。 ” 唐太宗善于听取大臣的意见,魏征曾直谏200多次, 直陈他的过失,他大多予以采纳。唐太宗在晚年也反省自己过度奢靡的 错误,他教诲太子李治时说:“你应该从历史中找古代的贤明帝王为学 习的典范,像我这样的不足效法。我做了许多错事,比如锦绣珠玉不
6、绝 于前,宫室台榭常有兴造,犬马鹰隼没有不去的地方,行游四方又劳民 伤财,这都是大错,你不要以为这都是好事,总想学着去做。 ” 优秀例文 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阅兵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70 年前,是热血与炮火的抗战,将士们驰骋沙 场,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了 70 年后的安宁与和平。今天盛大的阅兵式, 就是为了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1931 年 9 月 18 日,“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 的开始;1937 年 7 月 7 日, “卢沟桥” 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全面侵华。 侵华战争中,日军对无辜的百姓进行了惨绝人寰的烧杀抢掠
7、,南京大屠 杀,更是残害我三十余万同胞。为了不再被凌辱,为了中华民族的尊严, 我们的抗日军队进行了一系列的反侵略战争地道战、地雷战、麻 雀战、破袭战、围困战,经历了淞沪会战、平型关战役、台儿庄战役、 百团大战等多场战役。中华民族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顽强斗争,终于 迫使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猖狂的日本侵略者被我们永远地赶出 - 4 - 了这片神圣的土地。 今天是抗战胜利 70 周年纪念日,我坐在电视机前观看了阅兵式。 当各个整齐的方队经过检阅台,当各种先进的武器纷纷亮相,当威武雄 壮的军乐奏鸣,我再次陷入了沉思。 习近平主席深情地说:“经历了战争的人们,更加懂得和平的宝 贵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
8、让人更好认识和平的宝贵让我们共 同铭记历史所启示的伟大真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是啊, 胜利属于那些爱好和平的人们,这早已被历史证明。这段历史不能忘却, 更不容篡改和抹杀。怀念历史不等于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 未来。70 年过去了,我们回想历史,纪念胜利,珍惜当下。 “我们不怕死亡,我们怕被遗忘。 ”这是一位抗战老兵说的话。但 愿我们的历史教育,能够早日让年轻人面对殉难同胞的灵魂做出回答: “我们没有忘记。 ”但日本当权者却妄图否定这段历史,修改教科书,修 改宪法,掩盖日本帝国主义的历史罪行,我们坚决不答应! 历史是映照现实最好的明镜,也是一部绝好的爱国主义教科书。国 耻,
9、不容忘记,“落后就要挨打” 。不“勿忘国耻”,又怎能“振兴中 华”?1840 年后,中华民族被列强不断掠夺和瓜分。一百年啊,整整一个 世纪!中华民族在蹂躏和凌辱中存活。是中国共产党人唤醒民众,奋起 抵抗,才有了今天。 “知耻而后勇”,牢记历史,才能从内心激发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 才能高扬时代的主旋律,不断激发奋发图强的精神动力。当代青年,应 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化耻辱为悲愤,化悲愤为民族的自尊、自信、自立 - 5 - 和自强,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进而确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为祖国 的繁荣富强,为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写作借鉴】本文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结构清晰,是一篇佳作, 具体优点如下
10、: 1.本文题目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同时开篇对材料的把握比较准确, 深刻地理解“九三”阅兵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并点明主旨:前事不 忘,后事之师,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2.回顾历史,用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讲话和抗战老兵的话,深刻地阐 明了纪念的意义。然后联系实际,表明了当代青年的深刻感受和立志报 国的远大志向。 3.语言准确、朴实、精练、严谨、规范。 归纳内容要点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概括中心意思 知识点解读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文言文阅读中的重点,也是一 个难点。一般来说,高考对这一考点的考查,着眼于对整个选文内容要 点、中心意思的概括。主要考点如下:对重要语句信息的转述;对
11、人物形象的简要概括;对事件意义或后果的评述;对文章主旨信息 的概括;等等。 考查方考查方 式式 近几年来,各省市高考试题对本考点的考查方式以客观题为主,以主观题 为辅 设错类设错类 型型 1.无中生有 这类陷阱设置就是在选项中故意编造一些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的情节。 - 6 - 2.张冠李戴 这类陷阱设置就是在选项中将原文某人做的事、说的话“移接”到另一 个人物身上,导致对象错位。 3.弄错时间 这类陷阱设置就是在选项中将原文叙述的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或不同 事件之间的时间混乱表述。 4.颠倒顺序 这类陷阱设置就是在选项中将原文中没有发生的或将要发生的事情当作 已发生的事情,将原文中可能出现的情
12、况当作已出现或必然出现的情况 来表述。 5.故意误译 这类陷阱设置就是在选项中对原文某些文言语句的含义或词类活用现象 等做不恰当的解释,故意歪曲原文语句的意思。 6.事件杂糅 这类陷阱设置就是在选项中或杂糅文段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或杂糅作 者的主要观点,或杂糅不同人物的观点态度,或杂糅同一人物对不同事件 的观点态度,使人理不清头绪,难以分辨正误。 7.言过其实 这类陷阱设置就是命题者故意拔高或贬低作者的精神,从而对其观点态 度故意做出错误解说,这也是我们在解读时容易犯的毛病,即对待古人不 能依据其具体时代,不能立足于文本做出合理评价,常常以今律古。 8.强加联系 这类陷阱设置就是在选项中把原文
13、本没有联系的事件强行联系在一起, 由此推论出一个不符合原文事实的结论。 9.以偏概全(或以全概偏) 这类陷阱设置就是在选项中故意扩大(或缩小)原文有关信息的范围、作 用、程度等,或者断章取义 解题思路: - 7 - 设问方设问方 式式 客观题的命题形式一般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或 不正确)的一项是( ) 答题步答题步 骤骤 通读存疑。阅读全文,遇有小的阅读障碍可暂时当作疑问搁置。疑问常 常有两种情形:一是冷僻字词或典故,未给注解,通常不会成为出题点,可 忽略;二是冷僻的甚至不曾见过的内容出现在相关题中,往往只是提示性 的,因而也常常是正确的,要敢于确认。 信息比对。在全面理
14、解文意的基础上,找到选项在文中的信息区域,从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等易混淆处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 分析,做出判定。 读题复归。高考文言文阅读题的题干中均包含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原 文内容的信息,要善于利用这些信息 教材链接 本单元的文章表现了四位良臣贤士心系天下、忧国忧民、勇于担 当和积极探索的高尚情怀,他们敢批“龙鳞” 、逆“圣听”,敢积极探索、 大胆发声,文章内容充满着批判、质疑和反思之声。本单元各篇文章的 内容要点如下: 篇目篇目 内容要点内容要点 谏太宗十思 疏 指出了“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若“不念居安思危,戒奢 以俭”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不 “竭诚以待下”
15、,必然会使 “骨 肉为行路”,最后导致至亲疏远,君臣解体,离心离德,难于保守天 下。 提出“积其德义”的具体做法,即“十思” 答司马谏议 书 针对司马光的指责,指出“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 。 答书逐条反驳,论证改革派变法的正确性,揭示司马光责难的 名实不符和因循守旧,在阐明自己政治观点的同时,表达出不为 流俗所动、坚持改革的坚强意志 - 8 - 阿房宫赋 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用以警诫“后人” 六国论 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论点。 抨击宋王朝对周边国家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 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典例分析典例分析 (2019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
16、的题目。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 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王亲 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 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公叔既死,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 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 公。公与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 ”鞅 曰:“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 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 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孝公曰:“善。 ”卫鞅曰:“治世不
17、一道,便国 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 者不足多。 ”孝公曰:“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行于 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 “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 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 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于是以鞅 为大良造。居五年,秦人富强。孝公使卫鞅将而伐魏。卫鞅伏甲士而袭 虏魏公子卬,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 - 9 - 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而魏遂
18、去安邑,徙都大梁。 梁惠王曰:“寡人恨不用公叔座之言也。 ”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 十五邑,号为商君。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商鞅投奔秦国,受到孝公赏识。他本是卫国公子,恰遇秦孝公招揽贤 才,于是通过景监见到孝公,说之以强国之术,孝公与他交谈,数日不觉 厌倦。 B.商鞅旁征博引,说服孝公变法。他初步站稳脚跟后,又借历史兴亡来 证明改革的必要,劝说孝公变法,最终孝公赐予他官职,又下达了变法 的命令。 C.商鞅厉行法治,秦国太平富强。他铁面无私,不徇私情,无论何人犯法 均施以刑罚,国人受此震慑,全都遵守法令,治安状况改善,民众家给人
19、 足。 D.魏国被迫迁都,惠王深表懊悔。魏国战事失利,无奈割让河西之地献 给秦国以求和,并迁都至大梁,惠王感慨地说,遗憾的是没有听从公叔 座的劝告。 解析: “无论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罚”言过其实,原文表述为“太子,君嗣 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意思是没对太子施以刑 罚。 答案:C 参考译文: - 10 - 商君是先前卫国国君的旁系后代,名鞅,姓公孙,他的祖先原本姓 姬。商鞅年少时喜好刑名之学,侍奉魏国相国公叔座。公叔座知道他有 才干,还没有来得及向魏王推荐。适遇公叔座病重,魏惠王亲自去探病。 公叔座说:“公孙鞅,虽然年轻,却有罕见的才能,希望大王把国政全部 交给他。大王如果不
20、任用公孙鞅,一定要杀掉他,别让他出国境。 ”公叔 座已死,公孙鞅听说秦孝公在国中下令寻求贤才,准备重建秦缪公的霸 业,向东收复失地,于是(他)就西行进入秦国,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 来求见孝公。 孝公与(他)谈了好几天都不知疲倦。 景监(对卫鞅)说: “你 凭借什么合我们国君的心意?我们国君高兴得很啊。 ”卫鞅说:“我用富 国强兵的办法劝说他,他才特别高兴。 ”秦孝公任用卫鞅后,卫鞅准备变 法,(秦孝公)担心天下非议自己。卫鞅说:“行动迟疑不决就不会成名, 做事犹豫不定就不会成功。圣人如果可以强国,就不袭用成法;如果可 以利民,就不遵循旧礼。 ”秦孝公说:“好。 ”卫鞅说:“治理天下的办法 是不
21、一样的,有利国家不必效法古代。所以商汤、周武不循古道而缔造 王业,夏桀、商纣不改礼制而亡国。违反古道的不可以否定,而因循旧 礼的不值得赞美。 ”秦孝公说:“好。 ”任命卫鞅为左庶长,终于确定了 变法的命令。法令在民间实行一年,秦国百姓到国都来说新法不便利的 人数以千计。在这时太子触犯法令。卫鞅说:“法令不能实行,是由于 上层的人触犯它。 ”准备依法惩处太子。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 加刑罚,于是就处罚了太子的太傅公子虔,给太子的太师公孙贾脸上刺 了字。第二天,秦国百姓都按着新法办了。实行新法十年,秦国百姓都 非常高兴,路上掉了东西没有人捡,山中没有盗贼,家家富裕,人人满 - 11 - 足。
22、人民都勇于为国从军,而不敢为私仇殴斗,乡村城镇到处一片太平。 于是(秦孝公)任用卫鞅为大良造。过了五年,秦国富强。秦孝公派遣卫 鞅领兵攻伐魏国。卫鞅事先埋伏穿戴盔甲的武士而袭击俘虏了魏公子 卬,乘势攻击他的军队,全部打垮魏军而返回秦国。魏惠王因军队屡次 败于齐国、秦国,国内十分空虚,国势日益衰落,非常恐慌,于是派遣使 者割让黄河以西的地区奉送给秦国以求和解。而后魏惠王就离开安邑, 迁都到大梁。梁惠王说:“我真后悔当初没有听公叔座的话。 ”卫鞅击 败魏军归来,秦孝公把於、商一带的十五个邑封给了他,称他为商君。 即学即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王常字颜卿,颍川舞阳人也。王莽末,为弟报仇
23、,亡命江夏。久之, 与王凤、王匡等起兵云杜绿林中,聚众数万人,以常为偏裨,攻傍县。后 与成丹、张卬别入南郡蓝口,号下江兵。引军与荆州牧战于上唐,大破 之,遂北至宜秋。是时,汉兵与新市、平林众俱败于小长安,各欲解去。 伯升闻下江军在宜秋,即与光武及李通俱造常壁,曰:“愿见下江一贤将, 议大事。 ”成丹、张卬共推遣常。伯升见常,说以合从之利。常大悟,曰: “王莽篡弑,残虐天下,百姓思汉,故豪杰并起。今刘氏复兴,即真主也。 诚思出身为用,辅成大功。 ”常还,具为丹、卬言之。丹、卬负其众,皆 曰:“大丈夫既起,当各自为主,何故受人制乎?”常心独归汉,乃稍晓说 其将帅曰:“往者成、哀衰微无嗣,故王莽得承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