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经济完整教学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当代中国经济完整教学课件.ppt》由用户(金钥匙文档)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当代中国 经济 完整 教学 课件
- 资源描述:
-
1、当代中国经济完整教学课件当代中国经济完整教学课件 第一讲第一讲 当代中国社会的三次转型当代中国社会的三次转型 汉 代 的 纺 车 外 婆 的 纺 车 1988,大同,中国最后的蒸汽机车 2007-4-18,郑州,中国第一辆动车组,郑州,中国第一辆动车组 背景: 1.至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中国事实上已经开放了,然而国家 民生败落了。开放只是国家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 2.兴洋务,图实业,中国升腾起第一缕工业化曙光。 然而,甲午海战,北洋水师弹指之间灰飞烟灭,第一缕工业化曙 光破灭了。 3.失败是制度性的。制度必须变革,否则,开放只会加速国家 的衰亡。于是便有康梁变法。 4.西潮东渐,儒学还能治国吗
2、? 辛亥革命-五四运动:艰难的过渡与选择 19191949:救亡多于启蒙、解构多于建构的社会转型:救亡多于启蒙、解构多于建构的社会转型 民国政府三大使命:工业化、文化重建、共和制民主 孙中山和民国政府的三大遗憾 第一次转型: 从帝制走向共和 背景背景1:民国政府留下的经济残局:民国政府留下的经济残局: 国有资产名存实亡 重工业缺位 民生凋敝 背景背景2:中共面临的三大任务:工业化、国家治理、文化建:中共面临的三大任务:工业化、国家治理、文化建 构构 经济领域社会集体主义的两大败笔:经济领域社会集体主义的两大败笔: 1.生产领域的农村公社制 2.资源配臵领域的国家托拉斯制 第二次转型:从新民主主
3、义秩序到中央集权第二次转型:从新民主主义秩序到中央集权 的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 难点重点之一:农民的生存与增收难点重点之一:农民的生存与增收 从土地入手,体制外突破,绕开制度壁垒,农民自主解决吃粮问 题,稳定农村。但增产不等于增收。为增收,农民选择了流动。 第三次转型:从计划者主权到经济市场化和第三次转型:从计划者主权到经济市场化和 公民社会的全面建构公民社会的全面建构 国企:两权分离-产权改革与法人治理-资 产改革和激励结构优化 集体企业:从承包制到私有化和财产法人化 民企:体制外生存-制度化生存 金融企业:融资-现代金融体系 问题:银行金融的盈利模式还能维 系多久;市场多变化的现状 与启示
4、转型中的价值冲突和利益冲突转型中的价值冲突和利益冲突 1功利主义兴起,社会价值哲学迷失;儒学伦理已经解体, 商业伦理尚未形成,企业处于伦理真空 2. 利益部门化,加剧了部门利益与社会大众利益之间的冲 突 3地方主义与社会平衡的执政理念的冲突; 4要素流动的利益取向与城乡一体化、市场一体化的冲 突; 5私人品充分供给,基本公共品严重短缺且分布不均; 6. 普通劳动被边缘化,导致社会基本价值的偏移; 7公权力腐败导致公共部门公信力下降,社会运行成本 上升。 8. 社会管理体系改革严重滞后于经济市场化 1. 全面改善微观基础:个人、企业、市场 2. 全面缓解结构性冲突:城乡、地区、收入分 配、增长与
5、发展、人与自然、产业结构、内需外 贸 3. 全面改善社会治理体系 4. 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合中国国情和人类文明基 本价值走向的民主政治体系。 5.全面建立和改善生态安全体系 中国社会转型的价值走向中国社会转型的价值走向 1.中国改革以来非平衡发展的路径与评价 2.企业“失信”的表现及其经济学解释 3.困扰中国稳定持续发展的社会冲突 问题与讨论 第二讲第二讲 中国经济市场化之路的选择中国经济市场化之路的选择 唉,铁饭碗砸也难,不砸也难! 1986年8月25日,辽宁省沈阳市防爆器械厂宣布破 产后,原厂长石永阶(左一)抽着闷烟,看着工人们领 取救济金证。 1986年8月3日,连续亏损多年的沈阳防爆器械
6、厂 被宣告破产,70多名职工也随之成为新中国国有企 业第一批下岗人。 “破产?社会主义企业还会破产?!”人们不解, 不信。然而这却是事实! 图记:国企破产第一案 破产方案宣布后,70名职工几乎不约而同地向厂 长石永阶家奔去 厂长夫人吓懵了,但很快便明白了一切 厂长进门,眼前的一切让他内疚,痛苦,他对工 人们的举动并不愤怒 一个企业的破产,催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 企业破产法。 市场因残酷而公平,我们真的找不到更好的资源 配臵机制替代市场吗? 市场经济乱象不断,这是市场经济必然的产物吗? 传统社会微波不惊的氛围已经消散,旧时代温情 脉脉的面纱已经被撕得粉碎,我们人类真的需要 这样的生存状态吗?
7、 中国,一个传统的东方国家,其文化哲学的基础 是重义轻利,为何也选择了市场经济呢? . 困惑与追问 关于人类社会形态,马克思到底说了什么 1857-1858手稿: 自然社会-商品社会-自由社会 此岸-彼岸 所谓“卡夫丁峡谷”,是跨过去还是走 过去? 被误读了的社会形态理论 对手稿社会形态思想的推论:商品社会是跳不过 去的。当然,走法可以有所不同。 马克思确实有前后不一致的地方 被误读了的经典 推荐阅读:马恩全集第22卷:恩格斯,论俄国社会问题 对照阅读:马恩全集第46卷;第19卷:马克思,致祖 国纪事记者的一封信 恩格斯对1893年俄国社会形态的判断: 如果俄国当时的斯拉夫土地公有制能够成为走
8、向未来 社会的桥梁,就必须: 1.俄国人能够接受资本主义发展的全部成就,然 而 或者2.俄国人能够清楚地知道当下的俄国与未来社会 是何种关系,然而 或者3.欧洲发生全面革命,然而 被忽视了的恩格斯的贡献 恩格斯的结论:商品社会跳不过去。 怎样看待俄国“十月革命” 1.为何成功 2.列宁为何推出“新经济政策” 3.苏共为何解体,苏联为何走 向市场化 东欧的巨变:是偶然还是必然 中共的结论:商品经济充分发展是人类社会本 科逾越的一个阶段 俄国社会形态的演化俄国社会形态的演化 及东方阵营的整体改革及东方阵营的整体改革 1. 1.自然(上帝?)配臵自然(上帝?)配臵 自然配臵的特点:一次性配臵 自然配
9、臵的对象:外生条件 推论:人类为何必须保护环境 2. 2.计划者配臵计划者配臵 计划者有效配臵资源的约束条件: a.无道德风险;b.充分并完备的 信息 计划者是否具备这两个十分严格的 条件? 计划者配臵资源的特点: a.软预算约束 b.父爱(母爱)主义 c.体制性短缺 d.闲臵与短缺并存 当前的例证:产能过剩的经济学解释 资源配置的三种机制:经济学的解释资源配置的三种机制:经济学的解释 3.市场配臵市场配臵 市场配臵资源的特点: a.重新配臵:进入、退出、兼并收购、重组 推论:1.科斯定理;2.产权与交易的关系;3.内生 交易费用为何会存在 b.硬预算约束 推论:利润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市
10、场占有 率最大化、效率最优化 c. 公司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市场占有率最大化、 效率最优化、利润最大化 19781984: 问题: 1.短缺 2.体制低效率 3.自我封闭 4.政治创伤 5.如何评价文革和党在过去30年的执政方针 6.中国的经济体制向何处去 结论: 1. 1978:用实践来检验是非 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能解放思想。 2. 1981:对建国以来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 3. 1984:商品经济充分发展是人类社会不可逾越的一个阶段;中国处于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所以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就是要建立商品经济体制。 中国式改革的逻辑 1985-1992年春 问题: 1.如何
11、从计划定价到市场定价? 2.腐败是经济市场化的必然产物吗? 3.第一次旨在治理通胀的宏观调控何以无效? 4.“政治风波”意味着什么,改革是左转、右转、停 滞、后退? 结论: 1.双轨过渡 2.“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共同调控市场, 3. 1986-1989:风云变幻中艰难探索 4. 1992: 改革不能停,不能退,改革中的问题只能通 过深化改革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只能通过进一步发展来解决 。 1993年12月的分税制 1997年江泽民5.27讲话 2003年的“五统筹”及2004年的科学发展观 中共十八大及三中全会的“全面深化改革” 1.中国经济市场化的理论基础 2.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
12、逻辑过程 3.对“双轨过渡”的评价 问题与讨论 中国中国农业组织变迁与城镇化农业组织变迁与城镇化 第三讲 参考阅读 1.苏星,2007:新中国经济史(修订本) 2.郭翔宇等,2007:中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前沿问题研究 3.李岚清,2009:突围 4.石磊,1999:中国农业组织的结构性变迁 5.高帆,2008:中国粮食安全的理论研究与实证 6.改革发展研究院,2008:基本公共品服务与中国人类发展 7.阿玛蒂亚.森,2005:论经济不平等 8.张晏,2008:分权体制下的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 图图1:耕者有其田,农民为获得土地而欢呼:耕者有其田,农民为获得土地而欢呼 图图2:耕者无其田,农民为
13、公社化而欢呼:耕者无其田,农民为公社化而欢呼 图3:集体行动:快乐的低效率 图4:配额制,一种短缺信号 图5:干旱,一个国家的焦虑 一、中国农业组织形态转换过程 1. 从土地私有化 到公社制 土地私有化的历史背景 合作制: 互助组:1950-1953 初级社:1954-1956 高级社:1956-1957 公社制:1958-1983 2. 承包制:一种自发秩序 1956年的试验 1961年的试验 1977、1978:四川、安徽的试验 1978年以后的承包制 二、 农村需要一场全局性的组织创新 1. 农村社会最基本的制度性冲突 农业市场化与小生产方式的冲突 农业面临的双重不确定性: 自然的不确定
14、性:农业与工商业之别 市场的不确定性 产前、产中、产后的不确定性 案例1:河南某农户的“良种悲剧” 案例2:从“谷贱伤农”到“伤农“ 案例3:生猪“蓝耳病事件” 思考 问题1:农户如何走出“合成谬误”? 问题2:政府惠农应惠在何处? 问题3:农业一定低收入吗? 讨论:组织也是一种生产要素,中国 农 业需要组织创新 2. 农村社会结构变迁的背景与经验 背景之一:1983年后生产效率与农户货币收入增长的不一致性 第一个中央“一号文件” 多增产少增收:一个重要的制度信号。 邓小平的提法及其来历。 后续的几个“一号文件” “定心丸”为何不足以定心。 背景之二:城市“农民工社会”的出现 民工潮的出现与扩
15、大:经济学如何解释 印度的“乞丐社会”与中国的“农民工社会” 中国改革前后的城市化进程中国改革前后的城市化进程 当前主要的农业组织形式 1.公司+农户:农户土地入股分红 农户进入公司:farmer 农户离开土地进城务工:peasant-worker 2.出口导向+企业+行政村+农户 例证: 3.市场+农户+公共组织 例证:山东的市场化规模化农业 4.市场+农户+公共组织+科技服务 例证: 5.农业协会:一种分工与专业化组织 对农协的制度解释 日本与韩国的经验 3. 新农村新农村“新新”在何处在何处 生产领域的改进 生活方式的改进 乡村规划与文明的整体改进 基层民主制度的建构与深化 农业的出路:
16、生态化、组织化、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 必要条件之一:社会资本大规模进入广义农业体系 4.是城市化还是城乡一体化? 问题与背景 德国法国的经验 过去30多年城市扩张的教训 城乡一体化的两个支柱: 新农村与新型城镇化 解释: 1.土地问题;2.公共品供给问题 3.要素配臵效率问题;4.环境问题 5.公共管理问题 第七讲 中国经济结构的演化与改进 阅读文献 石磊,1995,中国产业结构成因与转换 杨小凯,1997,当代经济学与中国经济 陈吉元等,1992,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变迁 汪海波,2006,中国现代产业经济史 一、关于产业划分 1.中国的传统分类 五部门分类:工、农、商、服务、交通运输 2.
17、联合国标准分类:标准化纵向统计分类 3.三次产业分类:一产、二产、三产 配第克拉克定理:等量劳动在不同产业有不同收入。 产业顺序:一产、二产、三产 什么叫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高度化 4.马克思分类:两大生产部类: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 5.现代通行的分类:三次产业分类+联合国标准分类 6.工业内部分类:重工业、轻纺工业 7.重工业内部分类:重加工工业、重基础工业 二、新中国产业结构的初步形成 (1950-1963) 重工业主导型发展的产业结构 为何选择重工业主导型发展道路 1.民国后期重工业的失败 2.156项重点工程的影响 3.后发展大国的特殊性 大跃进、大推进:为何都不成功 罗丹-罗森斯
18、坦的“东南欧实验” “大跃进”与中共“庐山会议” 体制分析:工农业之间的关系、所有 制 三、结构调整 第一次调整:1963-1965 背景:经济政治 调整的重点:调整结构,巩固基础,充实供给能 力,提高国民经济综合能力 效果评价: 结构:农业工业整体状况明显改善 经济基础:积重难返,有所改进 粮食供给能力有所改进 国民经济综合水平低 第二次调整: 第三次调整: 第四次调整: 第五次调整:年春 第六次调整:年中后期 第七次调整:3 社会计划体制下为何只能是“救火式调 整” 数量扩张型的经济增长与重工业自我循环 软预算约束 三种资源配臵方式 自然配臵:一次性配臵 计划者配臵:软预算约束 市场配臵:
19、多次配臵 分权体制下的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 起火-救火-再起火-再救火 救火式调整为何归于无效 分权的结构效应 参考阅读:王永钦等,经济研究 研究与讨论:1.财政分权的增长效应:数据与解释 2.分权体制下的政府行为 3.财政分权前后的央地关系 4.分权体制下的公共品供给机制与改善 财政状况的全面改进 地方主义的兴起 结构性问题的加剧:分权的代价 地区发展不平衡加剧 工业与农业严重失衡 1.关于城市化及农业问题的几种观点 2.对中国粮食安全的理解 阶层收入差距加大 人与自然的冲突加剧 增长与发展的差距加大 城市化与生产要素的流动 医疗服务城乡差别及人均水平医疗服务城乡差别及人均水平 约约49%的城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