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人民版(老高考)一轮复习历史讲义:专题2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5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2届人民版(老高考)一轮复习历史讲义:专题2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5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doc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届人民版老高考一轮复习历史讲义:专题2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5讲新民主主义革命 2022 人民 高考 一轮 复习 历史 讲义 专题 近代中国 反侵略 民主 潮流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下载 _第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第第 5 5 讲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知识要求 1.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五四运动的过程及意义;(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2.新民主主义革命:(1)国民革命;(2)工农武装割据;(3)解放战争的进程及胜利的意义。 知识点一 从五四运动到国民革命 必备知识微点拓展 一、五四运动 1.导火线: 巴黎 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2.经过 (1)第一阶段运动中心在 北京 ,主力是 学生 ,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2)第二阶段运动中心在 上海 ,主力是 工人 阶级。 3.结果: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了亲日派卖国贼的职务;中国外交代表团拒绝 在和约上签字。 4.
2、意义 (1)是中国 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开端。 (2)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图解历史 五四爱国运动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中共“一大” (1)召开:1921 年 7 月在 上海 召开。 (2)内容: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 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3)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中共“二大” (1)内容:规定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 军阀 , 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2)意义:这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 彻底 的反帝反封建的民
3、主革命纲领。 三、国民革命 1.背景:打倒军阀、除列强是共同呼声;共产国际的帮助。 2.开始: 1924 年 1 月,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 正式建立。 3.高潮: 北伐 战争胜利进军,歼灭了孙传芳和吴佩孚的主力,张作霖被迫退守东北。 4.结果:蒋介石和汪精卫分别制造了 四一二 政变和七一五政变,国民革命失败。 5.失败原因 (1)客观上是由于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2)主观上是由于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缺乏革命斗争经验;以 陈独秀 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 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 6.意义:动摇了 北洋军阀 的统治,沉重打
4、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教材补遗 中共“一大”、中共“二大”的奋斗目标 中共“一大”提出党的奋斗目标之一是“推翻资产阶级”,这表明中共当时尚未充分认识中 国国情;中共“二大”准确分析了中国社会性质,修改了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符合中国革命的 实际情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 关键能力素养探究 探究点一 五四运动 史料实证 史料 1 沪埠自青岛问题发生以后,学生二万余人全体罢课,以抵制日货、取消密约为名义,开 会演说,发布传单,纷扰业已多日本日因北京学生被捕消息传沪,晨间学生结团出发,先在南市 要求商号罢闭于是俄顷之间,南市一律罢闭(10 日)有火车、轮船机工及钱业大司务
5、均罢 工之事,人心大慌。 上海交通银行 1919 年 6 月 5 日、10 日电函 史料 2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五四运动中形成了“一批倾向俄国、倾向社会主义的先进分 子”,他们“渐知工人阶级势力比学生力量大”,开始“实行和工人阶级接触而做工人运动了”。 读史引领 史料 1 “沪埠自青岛问题”表明五四运动是巴黎和会上山东问题引发的。由学生罢课引发“南 市一律罢闭”“罢工之事”体现了五四运动的群众性、联合性。“有火车、轮船机 工罢工之事,人心大慌”反映了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显示出巨大的力量 史料 2 “倾向俄国、倾向社会主义”“实行和工人阶级接触而做工人运动了”反映出五四运动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
6、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开始同工人运动相结合 史料运用 1.依据史料 1 和所学知识,归纳五四运动的基本特点,并指出这场运动体现了一种怎样的革命 精神。 提示 特点:革命性,反帝反封建;群众性,多个阶层参加,联合斗争;爱国性,维护主权、反对 侵略;成功性,斗争目标基本实现。 精神:爱国主义。 2.近代中国工人群体产生于 19 世纪中期。根据史料 1、2 并结合所学分析,五四运动时期中 国工人阶级为何能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提示 “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工人阶级力量壮大;中国工人阶级具有革命性,在民 族危机、学生运动以及十月革命的影响下,政治上逐渐觉醒。 史论归纳 五四运动对中
7、国现代化的影响 1.新式知识精英群体走上中国历史舞台。通过新文化运动和反对巴黎和会出卖中国利益的社 会运动等,新式知识精英群体整体地、主动地出现在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舞台上,成为不可忽视的巨 大力量,这充分展现了他们想要改造中国的主体意识、集体意识。 2.近代民族国家意识逐渐觉醒。巴黎和会上列强对日本侵略中国的要求予以满足的做法使已 有了近代民族国家意识的中国知识群体终于忍无可忍,最终以火山爆发的方式表现出来。这种意 识的形成对后来中国的民族独立起到了巨大的保障作用。 3.对现代化的探索不断深入。五四运动从根本上说是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其政治运动也是在 近代思想文化的长期熏陶下自然发酵出来的。五四新
8、文化运动无论是提倡文学革命,还是提倡思 想启蒙,无论是提倡社会风俗变革,还是主张个性自由,都触及西学东渐的思潮下中国文化改造的 命题。 探究点二 国民革命运动 史料实证 史料 1 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 国民革命歌 史料 2 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 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史料 3 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 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
9、。它所反映的历史 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摘编自中国现代化史纲 读史引领 1.史料 1 中“工农学兵”说明国民革命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打倒帝国主义”说明北伐的 对象是帝国主义及其支持的封建军阀。 2.史料 2 中“革命的火焰”是指 19241927 年的国民革命运动,国共两党实现了合作,促进 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3.史料 3 主要反映出第一次国共合作有统一的纲领,是党内合作;体现了追求独立、自主、统 一的合作斗争目标。 史料运用 1.依据史料 1、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以往的探索救国道路相比,国民革命的最大特点是什 么。 提
10、示 国民革命前的革命参与者多为某一阶层,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而国民革命将工人阶级、 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都包括进来,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2.依据史料 2、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国民革命运动的伟大历史功绩是什么。 提示 国民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史论归纳 国民革命运动的特点和历史功绩 1.特点 (1)革命任务:“打倒列强,除军阀”说明当时中国的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2)群众基础:以国共两党合作为核心,形成了四个阶级的统一战线。 (3)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和新三民主义两大革命指导思想并存,其中新三民主义占主导地位。 (4)革命军队:
11、组建正规的新式革命军队,并进行了规模空前的北伐战争。 2.历史功绩 (1)它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 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2)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国民革命运动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 建的革命纲领,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力;中国共产党开始掌握一部分革命武装;广大 群众受到了一次革命的洗礼。 真题感悟模拟演练 (2018 课标,29,4 分)1923 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 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 始得独立,因
12、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其意在 ( ) A.走苏俄革命的道路 B.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 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 D.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 答案 C 孙中山认为中国革命久未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组织之方法不善”,而俄国革命成功的原 因之一是有布尔什维克党的坚强领导,故孙中山想效仿俄国的做法,即通过改组国民党来加强革命 的领导核心,故 C 项正确。孙中山不可能走苏俄革命的道路,A 项错误。孙中山作为资产阶级革命 家,不会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故 B 项错误。材料表明孙中山的斗争目标并未改变,故 D 项错误。 已考角度 从家国情怀角度考查五四运动、近代中法民族主义的比较,从历史解
13、释角度考查 孙中山对十月革命经验的借鉴 热考角度 从家国情怀角度考查五四运动影响 高考风向标 本知识点在高考中属于较常出现命题区域,在复习中应联系国际国内局势全面复 习五四运动;对国民革命运动应侧重其过程和意义的复习 1.(2020 湖北武汉高三毕业生 6 月供题一)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让陈独秀意识到,要“从 根本上取消这蔑弃公理的强权不可”“我们不可主张用强力蔑弃公理,却不可不主张用强力拥护 公理。我们不主张用强力压人,却不可不主张用强力抵抗被人所压”。“用强力拥护公理”思想 旨在 ( ) A.反思中国外交的失败 B.抗议列强的经济欺凌 C.抨击军阀的黑暗统治 D.唤醒民众的救亡意识
14、答案 D “我们不可主张用强力蔑弃公理,却不可不主张用强力拥护公理。我们不主张用强力压 人,却不可不主张用强力抵抗被人所压”即激发民众的民族意识来维护国家的尊严,故选 D 项;材 料没有体现陈独秀对中国外交失败的反思,排除 A 项;B 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军 阀的黑暗统治,排除 C 项。 2.(2020 重庆二模)五四前,人们还在争论白话与文言之优劣,白话应有的规范以及白话能否成为 诗的语言等;五四后,白话竟不需任何形式的批准与认可,直接成为参与运动的人的共同语言工具。 这反映了五四运动 ( ) A.是白话取代文言的文学革命 B.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C.促进了中华民族意识的
15、觉醒 D.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答案 D 从“争论白话与文言之优劣”到“直接成为参与运动的人的共同语言工具”的变化表 明五四运动推动了新文化运动在白话文上的普及,故选 D 项。 3.(2020 湖北武汉高三 4 月调研)1920 年,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国民党人即诚邀陈独秀担任广 东政府教育委员会委员长;1921 年 8 月,中国共产党就配合共产国际代表,主动邀请国民党人与中 共等组成代表团,前往莫斯科策划东亚的反帝革命运动。这主要说明国民革命中 ( ) A.国共合作有深厚历史基础 B.共产国际发挥重要的作用 C.民族意识的觉醒 D.统一战线有利于革命胜利 答案 A 据材料可知,1920
16、年国民党人邀请陈独秀担任广东政府教育委员会委员长,1921 年中国 共产党邀请国民党人共同策划反帝革命运动,这表明国共合作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故选 A 项;共 产国际发挥重要作用表述过于片面,排除 B 项;材料不涉及民族意识的觉醒问题,排除 C 项;材料强 调国共合作有深厚历史基础,而不是统一战线有利于革命胜利,排除 D 项。 4.(2021 四川泸州考试)1924 年,孙中山说:“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 有了办法,就要诸君担负责任,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孙中山的“这个办法” ( ) A.改变了国民党的阶级属性 B.推动了国民革命的蓬勃发展 C.确立了民
17、主法治政治基础 D.强化了资产阶级责任内阁制 答案 B 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经过一系列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认识到救国必须寻找 新途径、新力量,并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与帮助下决定合作。1924 年,国民党“一大” 召开,大会改组了国民党,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并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 三民主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提到的“办法”即联合共产党进行革命,“这个办法” 推动了国民革命的蓬勃发展,故 B 项正确。 知识点二知识点二 从国共十年对峙到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从国共十年对峙到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必备知识微点拓展 一、工农武装割据 1.背景:国民革命失败,
18、国共合作破裂。 2.南昌起义:1927 年 8 月 1 日,周恩来、贺龙等率领革命军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 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3.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 土地革命 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节 发动武装起义。 4.秋收起义:1927 年 9 月,毛泽东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起义受挫后余部向井冈山进军。 5.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1927 年 10 月,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冈山地区,创建井冈 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6.土地革命: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土地革命,赢得 了农民的支持。 7.建立政权:193
19、1 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江西 瑞金 建立。 8.红军长征 (1)开始:中共中央执行王明“左”倾教条主义路线,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1934 年 10 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2)遵义会议:1935 年 1 月召开,会议在事实上确立了以 毛泽东 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 领导,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3)结束:1936 年 10 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于甘肃 会宁 ,长征胜利结束。 (4)意义: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也为中国革命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教材补遗 城市中心论 所谓“城市中心论”,主要是指革命发展道路以城市为革命中心、以工人阶级
20、为革命斗争的 主要力量,和平时期在城市进行合法斗争,到革命时机成熟时,在城市中举行工人起义,先占领城市, 后进攻乡村。即瞿秋白所说的“夺取首都,一击而中”的形式。这是一条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无产 阶级革命所经历的、被俄国十月革命证实是正确的道路。但是,这条道路不适合半殖民地半封建 的中国。 二、抗日战争 1931 年至 1945 年,中国人民经过 14 年抗战,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三、解放战争 1.背景: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蒋介石坚持内战和独 裁的方针,阴谋发动内战,妄图消灭中国共产党,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 2.过程 时间 主要史实 爆发
21、1946 年夏 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土地改革 1947 年 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使农民分到了土地,极大地激发了 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战略反攻 1947 年 6 月 刘、邓大军跃进 大别山 ,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战略决战 1948 年 9 月 至 1949 年初 辽沈、 淮海 、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渡江战役 1949 年 4 月 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解放 南京 ,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教材补遗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重庆谈判(1945 年 8 月至 1945 年 10 月) 1945 年,国共两党签署“双十协定”。协定规
22、定: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 保证人民权利,等。 (2)政治协商会议(1946 年初):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但政协协议很快被国民党撕毁。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胜利标志: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胜利的意义 (1)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当家做主,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2)为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扫清了障碍。 (3)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 (4)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极大地增强了世界和平的力量。 图解历史 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及其决定因素 (1)合作对抗再合作 (2)
23、再合作再对抗 思维启迪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形式主义地吸收外国的东西,在中国过去是吃 过大亏的。中国共产主义者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 地统一起来。”据此分析,“吃过大亏”指的是什么,“统一起来”的表现是什么。 提示 “吃过大亏”指的是照搬俄国革命模式,坚持攻打大城市,导致革命力量受损。表现: 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等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找到了适合中国革命 的正确道路(井冈山道路),并逐渐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关键能力素养探究 探究点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史料实证 史料 1 1927 年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同时选择了两条道
24、路:一条是仿俄国十月革命 的道路,进行城市武装暴动,如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等;另一条是仿中国的历史传统,在边远的农村 进行武装暴动。 史料 2 1938 年,毛泽东写道:“中国的特点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 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史料 3 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 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读史引领 史料 1 “进行城市武装暴动”与“在边远的农村进行武装暴动”反映了大革命失败后党内存在 着主张以城市为中心走城市暴动道路和主张以农村为中心走“农村包围城市
25、”道路的分 歧。这揭示出当时中国共产党还没有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史料 2 “走相反的道路”即以城市暴动为中心的道路(城市中心论)在中国行不通,必须建立农 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史料 3 主要表明进行武装斗争、开展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政权是“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内 容。这说明毛泽东等人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史料运用 1.依据史料 1、2,分析指出在对中国革命采取什么斗争形式和走什么道路问题上的分歧的实 质。 提示 实质是中国革命是从中国实际出发,还是照抄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的问题。 2.依据史料 2、3,分析指出 1927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208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