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崇左市2021届高三联合调研考试(二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广西桂林、崇左市2021届高三联合调研考试(二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用户(cbx170117)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西桂林、崇左市2021届高三联合调研考试二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广西桂林 崇左 2021 三联 调研 考试 语文试题 Word 答案 下载 _考试试卷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2021 年高考桂林、崇左市联合调研考试年高考桂林、崇左市联合调研考试 2021.03 语文语文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 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
2、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 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本试卷满分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分钟。 第第卷(阅读题)卷(阅读题) 一一、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36 分)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打造的衣尚中国近日与观众见面。此前,这个节目的制作人问,最能代表中 华五千年文明的符号是什么?能想到的选项固然有很多,笔者的回答是丝绸,是“锦绣中华”。丝绸是中 国物质文化中最具特色的标志之一,锦绣则是丝绸中的精品,具有华美的外
3、表和隽永的内涵。以锦绣形容 中华,不论是从物质文化的角度,还是从词语的衍生意义来看,都非常贴切。 中国是丝绸的发源地。早在 6000 年前,华夏先民已从桑林中的野蚕食桑、作茧、变蛹、化蝶升天中, 联想到人类自身的生死来往,于是把蚕丝裹身视为沟通天地、天人合一的途径。人们栽桑养蚕,采茧缫丝, 经纬织锦,饰彩成绣,裁剪作衣,使丝绸成为裏身以礼天地的服饰。 随着礼乐文明的发展,锦绣服饰以其丰富的装饰性和鲜眀的辩识度,成为身份等级的重要象征。 尚 书益稷中记载,黄帝用日、月、星辰、山、龙等十二章纹来表示最崇高的等级。此后形成的历代服饰 制度中,龙纹成为皇帝的专用图案,而与龙相似的蟒、飞鱼和斗牛图案用于
4、赐服。服饰的色彩也具有区分 等级、适应不同礼仪场合的功能,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传统农业经济中,丝绸占有重要地位。蚕桑丝织是许多地方的支柱产业之一,凡宜桑之地,历 代王朝都要征收丝绸赋税,地方官员则将劝课农桑作为自己的使命。早在先秦时期,丝绸就是一种重要的 商品,并具有实物货币的功能。汉唐之际,丝绸成为丝绸之路上的硬通货,所有的大宗交易、大笔借贷, 甚至政府的军费开支等,都以丝绸作为单位。 丝绸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 把野生的桑蚕驯化成家蚕,堪称人类文明史上一个重大成就。除了养蚕, 丝织提花技术也是中国的伟大发明。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中,也可以看到 丝绸的影
5、子纸最初的含义是指制丝绵过程中茸丝的积淀物,印刷术的发明也与丝绸上的凸版印花术有 关。 丝绸更是中国审美和时尚的代表作。“不看匣里钗头古,犹恋机中锦样新。”色彩缤纷、纹饰多样的 锦绣,体现了人们对美的不懈追求。历代织锦样式图案的创新,既是中华民族艺术创造力的表现,也是多 元文化交融互鉴的成果。隋文帝曾命何稠仿制波斯锦,为中原织锦带来新的风格;唐太宗让窦师纶在益州 督造蜀锦,首创陵阳公样,将西堿团窠动物纹与中原花卉纹结合,流行了几个世纪 今天,我们要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美的滋养和创新的灵感,丝绸和服饰文化是一个不错的切入口。 在文化传播方面,电视节目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一批聚焦传统文化的
6、电视节目深受观众欢迎, 激起了许多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衣尚中国以当代人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讲述服饰故事,展现服饰 之美,探寻服饰文化背后的中国审美精神。同时,节目邀请知名服装设计师结合传统服饰和现代元素进行 创新设计,也是推动丝绸和服饰文化走进当代生活的有效方式。 (摘编自赵丰锦绣彰显中华之美 ,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 年 11 月 10 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华夏先民从野蚕的生长蜕变过程联想到人类自身的生死来往,所以用丝绸裹身以礼天地。 B.从黄帝时期开始,服饰的图案和色彩就具有区分身份等级、适应不同礼仪场合的功能。 C.从先秦到唐
7、代,丝绸作为重要商品并具有实物货币的功能,成为丝绸之路上的硬通货。 D.与丝绸有关的发明凝结了我国古人的智慧,中国的四大发明中也都能发现丝绸的影子。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文章由衣尚中国节目引出论题,又以节目收束全文,首尾圆合,使文章结构更严谨。 B.文章主体部分从多方面论述丝绸在中华物质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思路清晰。 C.第六段列举历代对织锦样式图案的创新,证明中国古代已能接受和发展外来多元文化。 D.文章使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使文章逻辑严密,论证有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8、 A.“锦绣中华”贴切地诠释了以丝绸为代表的中华物质文化给人们带去美的享受和滋养。 B.丝绸和服饰文化的发展,使锦绣服饰被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从而推动了礼乐文明发展。 C.在古代传统农业经济中,桑蚕丝织成为支柱产业之一,这得益于驯养桑蚕这一伟大发明。 D.衣尚中国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讲述中国服饰故事,展现中华服饰的审美和时尚。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在光明日报 “光眀悦读之新书访谈录”栏目第一期,“光明悦读”与葛剑雄就新书黄河与中华文 明的相关内容做了一次对谈。 光明悦读:“黄河与中华文明”是一个人们熟悉的老话题,您数十年来从事历
9、史地理学研究,今年为 何以此为题写作一本专著? 葛剑雄:在历史地理学界,黄河一直是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历来都有一个说法: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 篮。近年来,有些人提出,中华文明的摇篮不止一个,理由是长江中下游、辽河流域等地区的一些新的考 古发现。实际上,我的看法并没有改变,特别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公布的成果,还是肯定了黄河对中华文 明形成所起到的作用。 讲黃河与中华文明首先要弄清人与河流的关系。那么,关于“黄河与中华文明”,我觉得我可以在原 来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新观点,并且是以通俗讲述的写法完成了这本书。 光明悦读:谈到新观点,您在新书中说,“一条大河对早期人类起最大作用的一般是中游、下游。中 华文
10、明的摇篮产生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绝不是偶然的”,那么,大的河流就必然产生重要的文明吗? 葛剑雄:不能简单地认为有了水就有了一切、大河一定能孕育出大的文明。 一种文明是其群体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物质条件当然离不开水,但水的来源不仅仅是大 的江河,也可以是地下水、海洋等。但比较之下,大的河流提供的条件更好、更有利。 但光有水是不能发展起一个大的文明的,还要有其他条件,比如气候、河流的位置。此外,河流除了 供水之外,还要发展农业、牧业等,河流周围有没有合适的土地,河流是否有通航的条件等也很重要。 为什么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呢?黄土高原、 黄河冲击的平原土壤疏松, 而当时的长江流域, 植
11、被过于茂密,有很多森林沼泽,以当时人类的生产力水平,没有很好的生产工具来开垦耕地。黄河流域 恰恰没有茂密的森林,在当时比较适合人类发展农业。此外,早期的黄土高原是很平坦的,上面有大的塬, 原始植被没有被破坏,没有什么水土流失。 光明悦读:是要通过一些具体的分析还原当时的景象吗? 葛剑雄:历史地理学要复原当时的情况,回到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当时的地理环境,才能正确地理解 历史。通过分析比较大河的各种要素,我们可以肯定,黄河中下游地区不仅在当时的中国,在当时的北半 球中间,也是最有利的发展环境。黄河中下游地区土地是连成一大片的,形成了中国统一的地理基础。文 明的产生离不开大的地理环境,而黄河是这个地
12、理环境中重要的因素。人类顺应历史潮流、顺应自然环境, 就会取得好的发展成果。 光明悦读:您刚刚提到近些年有人提出中华文明不止黄河这一个“摇篮”,考古学家刘庆柱在其新书 不断裂的文明史中,从考古学的角度论证了黄河文明的历史地位。在这个问题上,你们的结论是相似 的,考古学和历史地理学的论证方法有哪些异同? 葛剑雄:考古是根据已经发现的证据来判断问题,历史地理学是复原当时的情况。考古发掘找到的证 据比较多、研究比较深入的话,肯定会符合当时具体的史地理条件。但考古不可能实现完全普遍的发掘, 古代不是所有东西都保存下来了,考古有这样的局限,历史地理学也有局限,我们主要根据文献,但文明 早期没有文献,还有
13、一些历史文献已经不存在了。 如果考古学者和历史地理学者都做了充分的研究工作,结果是殊途同归的,比如我对黄河中下游的判 断已经被考古学证实了,陶寺遗址、二里头遗址等就是在黄河中下游这一带,而像良渚、河姆渡等一些黄 河流域以外的遗址,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没有延续发展。他们可能不是迁移了就是灭绝了,这些原 因我们今天还没弄清楚。这次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成果也说明了,文明先汇聚形成,然后扩散。我认为,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考古成果与我们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是一致的。 (摘编自“母亲河”串联起来的地理与历史 , 光明日报2020 年 11 月 28 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4、3 分) ( ) A.被问到大河与文明的关系,葛剑雄认为大河并不一定能孕育出大的文明,但可以为一种文明的产生提供 有利条件。 B.关于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文明发祥地的原因,葛剑雄通过与当时长江流域比较,认为地理条件是一个重要 原因。 C.葛剑雄认为要按照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地理环境,复原当时黄河流域中下游的情况,可以更正确地理解 黄河是中华文明摇篮的原因。 D.被问到考古学和历史地理学在论证方法上的异同时,葛剑雄认为二者虽方法不同,但对同一文明的研究 结论一定是一致的。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光明悦读”就写作动机发问,旨在让读者了解专著成书的相关
15、情况,能有效地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B.在访谈中,葛剑雄多次提及远古时期黄河流域的地理情况,是为了强调从历史地理学的研究角度可以肯 定黄河对中华文明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C.在中华文明的探源工程中,目前各类学者的研究和考察表明,黄河流域的文明早于长江流域,所以只有 黄河才是中华文明发祥地。 D.通过此次访谈,读者可以大致了解黄河与中华文明一书研究的角度、主要观点和写法,这对推广著 作是有意义的。 6.根据访谈内容,说明黄河流域产生中华文明的原因。 (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牵风记(节选)牵风记(节选) 徐怀中 文化教员的职责
16、, 本来是为司令部干部战士上文化课。 眼下一个战役接一个战役,根本没有休整时间, 文化课早撂到一边去了。汪可逾不好意思总是处于“失业”状态,她跑去找“五号”要工作。齐竞倒不感 觉这有什么不妥。 “有空余时间,你不正好可以多练练古琴吗?” 如果在文艺团体,你一天二十四小时练琴,那是提高专业水平,领导表扬群众称赞。在九旅司令部, 练琴多了,人家自然就会有反映,话讲得很不中听。完成了本职工作,利用业余时间练琴,别人就管不了 那么宽啦。小汪考虑很实际。 “五号”找来政治部宣传科长姜科长,当面把文化教员汪可逾推荐给他,由宣传科安排小汪参加标语 组工作。姜科长知道,小汪出身于一个颇有名望的书法世家,标语组
17、求之不得的。他心里那一份兴高采烈, 就别提了!表面却假作诚惶诚恐的样子说:“首长!我怎么好收编汪参谋这位大才女,吓死了我们小组那 些人,谁还敢动笔写标语?” “姜马克思”接受了一项重大任务,不敢有任何怠慢,他决定亲自来教汪可逾学会写大字标语。写标 语的刷子,也叫作排笔。因为日常消耗量很大,只能靠个人自行解决。姜科长曾向小汪表示,由组里保证 你的供应,你就不必学着扎刷子了。小汪的手,几次被洋铁皮扎破,终于掌握了这一门技术。小汪还悄悄 地加以钻研,她用碎布条扎成长短适当的“笔头”,掺入几根细细的竹篾棒棒,保持“笔头”不打软。写 出的字画又很规整,不会那样毛毛奓奓的。 汪参谋先是给别人打下手,很快她
18、就成为标语组的一支主力军了。姜科长特地配属给她两个兵,负责 她工作所需的各项勤务,保证她不会从梯子上掉下来。 现在小汪单独执行任务了,便立即舍弃了常用的美术字,回复使用柳体楷书,充分发挥了她的童子功 优势。虽然在砖墙上很难体现毛笔字奥秘之处,但毕竟是楷书,更容易为读者所接受。老乡们反映说: “这 位女八路写出的字与别人不一样,一眼就认得出,不用你大伤脑筋去猜。 ” 春秋天还好,一到七八月,面对被太阳烤得滚烫滚烫的一道砖墙,去刷大标语,真得拿出一点精神头 来。强烈的紫外线照射下,臂膀和脖颈上立时就脱掉一层皮。十冬腊月,小汪几乎是颤颤巍巍站在木梯的 顶端了,还要高高举起手臂,向上够着去写标语。石灰
19、水倒流进入,顺着小臂而腋窝、而腹股沟、而大腿 小腿,冰凉冰凉的直至脚板心。 行军途中,部队休息埋锅造饭,标语组哗啦一下全散了出去,要不了多久,村里再找不出空白墙壁了。 怕就怕的是,往往写到半半拉拉,传来紧急集合号声,部队开拔了。标语组慌了手脚,不得不立即收拾摊 子,跑步去赶部队。汪可逾也赶上过这样的情况,两个小战士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住地喊: “汪参谋! 快下来,快下来!部队走远了!” 汪可逾像是根本没有听到,只管站在梯子上继续刷她的大标语。即刻停手,去追大部队,把尚未完成 的一半标语留在墙上,算是怎么一回事呢?她绝对不能接受。直到写完最后一个字,勾上了黑边,任务圆 满完成。 延误太久,部队
20、出去很有些里程了。他们不要命地紧追慢赶,汪可逾大口大口喘气,再也支持不住了。 两个战士只好扔掉标语桶子,分左右一边一个,架着汪参谋猛跑 汪可逾是标语组人员中出勤率最高的。随着部队行军路线,辽阔的冀鲁平原不知多少面墙壁上,都留 下了她的楷书手迹,堪称明丽灿烂的一道战地风景。旅政治部组织了一次表彰会,特地表扬汪可逾在宣传 战线上取得的突出成果。会议就在标语组工作现场举行,由政治部主任亲自主持,宣传科长宣读了表扬决 定。 下面一项是颁发奖状奖品。奖状不必说,千篇一律,都是那么一张硬纸片。奖品是一条雪白的羊肚子 毛巾,对外不会公开讲的,其实是姜科长掏自己津贴费买来的,科里并没有这一项开支。 司仪朗声宣
21、布:“请汪可逾同志上台领奖! ”会场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可是受奖人小汪坐在最后一排 长板凳上直发笑,上边再三催促,她死活不去领奖。虽然那条羊肚子毛巾正是她特别需要的,写标语扎在 右手腕上,石灰水就不至于流进袖口里去。 倒也说不上汪可逾如何反感,但她心里多少有些不舒服。给她的感觉这像是哄小孩子,没有一个表彰 决定,没有一条羊肚子毛巾,难道我就不会好好干吗? 政治部主任考虑到,发奖仪式再这样勉强进行下去,很可能闹得谁都不好下台。 他向姜科长暗示一下, 姜科长立即宣布:“今天的会议到此圆满结束,散会!”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汪
22、可逾到标语组工作后迅速成为主力,她从小的书法功底和个人对业务的钻研起到了重要作用。 B.面对汪可逾的工作请求,“五号”首长齐竞先是让她多练古琴,后把她安排到标语组,可见齐竞迅速认识到 自己先前的错误。 C.颁奖时汪可逾“坐在最后一排长板凳上直发笑”,最终也不上台领奖,这反映了她对待荣誉的心态。 D.小说提及的古琴、书法都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使这篇战争题材的小说浸润一种深沉典雅的韵律。 8.文章开头段的画线句子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6 分) 9.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塑造汪可逾这一形象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
23、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刘殷,字长盛,新兴人也。高祖陵,汉光禄大夫。殷七岁丧父,哀毁过礼,服丧三年,未曾见齿。时 人嘉其至性,竞以谷帛遗之。殷受而不谢,直云待后贵当相酬耳。 弱冠 ,博通经史,综核群言,文章诗赋靡不该览,性倜傥,有济世之志,俭而不陋,清而不介,望之 颓然而不可侵也。乡党亲族莫不称之。郡命主簿,州辟从事,皆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司空、齐王攸辟 为掾,征南将军羊祜召参军事,皆以疾辞。同郡张宣子,识达之士也,劝殷就征。殷曰:“当今二公,有 晋之栋楹也。吾方希达如榱椽耳,不凭之,岂能立乎!吾今王母在堂,既应他命,无容不竭尽臣礼,使不 得就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