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小学语文课本成语故事总汇.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精品)小学语文课本成语故事总汇.doc》由用户(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品 小学语文 课本 成语故事 总汇 下载 _小升初复习资料_小升初复习_语文_小学
- 资源描述:
-
1、小学课本中的成语故事小学课本中的成语故事 三上:三上: 闻鸡起舞(祖逖)闻鸡起舞(祖逖) 闻鸡起舞, 原意为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 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典出自 晋书 祖 逖传 :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年青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 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 同义词:发奋图强、自强不息。 刻舟求剑刻舟求剑 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典出 吕氏春秋 察今 记述的一则寓言, 说的是有个楚国人坐船渡河时,不慎把剑掉入江中,他在船上刻下记号,说: “这就是我的 剑掉下去的地方。 ”当船停下时,他才沿着记
2、号跳入河中找剑,遍寻不获。该寓言劝勉为政 者要明白世事在变,若不知改革,就无法治国,后引伸成墨守成规不懂变通之意。 三下:三下: 买椟还珠(郑国人)买椟还珠(郑国人) 楚国有个珠宝商人,到郑国去卖珠宝。 (他)用木兰香木(为珠宝)制作了(一只)盒 子,用桂和椒所调制的香料来熏盒子,用珠玉来点缀(它) ,用玫瑰宝石来装饰,用翡翠来 装饰边沿。有个郑国人买了盒子,却把盒里的珠子还给了楚国人,这个人可以说是善于卖匣 子, 不能说是善于卖珠子啊。 原意是买来珠宝而只留下漂亮的盒子不要里面真正价值高的珠 宝。经常用来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画龙点睛(张僧繇)画龙点睛(张僧繇) 南北朝时期的梁朝,有位很出
3、名的大画家名叫张僧繇,他的绘画技术很 高超。当时的 皇帝梁武帝信奉佛教,修建的很多寺庙,都让他去作画。传说,有一年,梁武帝要张僧繇为 金陵的安乐寺作画,在寺庙的墙壁上 画四条金龙。他答应下来,仅用三天时间就画好了。 这些龙画得栩栩如生,惟 妙惟肖,简直就像真龙一样活灵活现。张僧繇画好后,吸引很多 人前去观看,都称赞画得好,太逼真了。可是, 当人们走近一点看,就会发现美中不足得 是四条龙全都没有眼睛。大家纷纷请求他,把龙得眼睛点上。张僧繇解释说: “给龙点上眼 珠并不难,但是点上了眼 珠这些龙会破壁飞走的。 ”大家听后谁都不相信,认为他这样解释 很荒唐,墙上的龙怎么会飞走呢? 日子长了,很多人都
4、以为他是在说谎。张僧繇被逼得没 有办法,只好答应给龙“点睛” ,但是他为了要让庙中留下两条白龙,只肯为另外两条白龙 点睛。这一天,在寺庙墙壁 前有很多人围观,张僧繇当着众人的面,提起画笔,轻轻地给 两条龙点上眼睛。 奇怪的事情果然发生了,他刚点过第二条龙眼睛,刹那间天空乌云密布, 狂风四起,雷鸣电闪,在雷电之中,人们看见被“点睛”的两条龙震破墙壁凌空而起,张牙 舞爪地腾云驾雾飞向天空。过了一会,云散天晴,人们被吓得目瞪口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了。再看看墙上,只剩下了没有被点上眼睛的两条龙,而另外两条被“点睛”的龙不知去向 了。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传说引申出“画龙点睛”这句成语,比喻说话或文章,在
5、主要处用上 关键性的、精辟的一两句话,点明要旨,使内容就更加生动有力了。但是在知识改革开放的 信息时代,我们可以认为这就是一种创新,因为张僧给龙点了眼睛就发生了一个质的飞跃。 四上:四上: 胸有成竹(文胸有成竹(文与与可)可) 文与可画的竹子远近闻名, 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 文与可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 各种各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睛风雨,他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 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竹 子的各种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所以每次画竹,他都显得非常从容,画出的竹子,无 不逼真传神。 当人们夸奖他的画时,他总是谦虚
6、地说:“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画下来罢了。 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已经非常熟练很有把握了。 杏林春满(董奉)杏林春满(董奉) 董奉,字君异,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有很高的道术和医技,与当时的华佗、张仲景齐 名,号称“建安三神医” 。据三国志士燮传注引,交州刺史士得恶疾昏死已三日之久, 仙人董奉用自制药丸一粒塞入刺吏口中并灌入少许水,捧其头摇消之,食顷,昏死的刺史便 神奇般地张开眼睛,手脚也能动弹了, “颜色渐复,半日能起坐,四日复能语,遂复常” 。类 似的记载详见于神仙传中,由此可见董奉医术的高明。他虽然医术高明,但是给人治病 从不收钱, 但要求被治愈的病人在他的宅旁种
7、植杏树。 患重病而被治好的人每人植杏树五株, 轻病患者每人植杏树一株,几年后,董奉治愈患者成千上万,植下的杏树就有十几万株,郁 然成林。董奉在此修身养性,这片杏林便被称为“董林杏林” 。每逢杏熟时节,董奉张榜公 告,凡是到此买杏者,不收银钱,而是用稻谷换取,一斗稻谷换一斗杏。董奉又将用杏换来 的稻谷。全部用来救济贫民百姓。这样一来,正是由于董奉行医济世的高尚品德,赢得了百 姓的普遍敬仰,董奉更是闻名遐迩,颂声载道。庐山一带的百姓在董奉羽化后,便在杏林中 设坛祭祀这位仁慈的道医。后来人们又在董奉隐居处修建了杏坛、真人坛、报仙坛,以纪念 董奉。 如此一来,杏林一词便渐渐成为医家的专用名词,人们喜用
8、“杏林春满” 、 “誉满杏林” “妙手回春” 这类的话语来赞美象童奉一样具有高尚医风的苍生大医。 也常用这类话语称颂 医生医术的高明和高尚的医德。 四四下:下: 手不释卷(吕蒙)手不释卷(吕蒙) 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知识, 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 吕蒙总是推说军队 事多没有时间学习,孙权列举自己及前人的例子,如“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 谓老而好学。 ”吕蒙深受感动,从此发奋学习,学问提高很快 孙权说: “你的事情总没有我 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 而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 ”吕 蒙问: “可我不知道应该去读哪些书?”孙权听了,微笑着说: “你可
9、以先读些孙子 、 六 韬等兵法书, 再读些左传 、 史记等一些历史书,这些书对于以后带兵打仗很有好 处。 ”停了停,孙权又说: “时间嘛,要自己去挤出来。从前汉光武帝在 行军作战的紧张关 头,手里还总是拿着一本书不肯放下来呢!为什么你就没有时间呢?” 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回去便开始读书学习,并坚持不懈。最后做了吴国的主将,有勇有 谋,屡建奇功。 鹏程万里鹏程万里 传说我国古代有一种鹏鸟,是一种名叫“鲲”的大鱼变成的。它的背长达几千里。每年 六月,它都要飞往南海的“天池” ,它把翅膀一拍,天池的水就被击起三千里的浪花。它乘 着旋风,一下子能飞越九万里的高空。一些小鸟很不理解地问它: “你为什么要飞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