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历史“两会”热点:专题01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解析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年高考历史“两会”热点:专题01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解析版).doc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年高考历史“两会”热点:专题01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解析版 2021 年高 历史 两会 热点 专题 01 十四 规划 2035 远景 目标 纲要 解析 下载 _热门考点_高考专区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专题专题 01 “十四五十四五”规划和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年远景目标纲要要 【热点链接】【热点链接】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 5 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 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 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 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 起好步。 根据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 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国务院编制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纲要草案
2、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实化量化“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重大任务, 全文提交大会审查,这里概述几个方面。 着力提升发展质量效益,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 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李克强说,展望未来,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完成 “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奋
3、力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 【知识链接】【知识链接】 一、新中国经济现代化之路: 1新中国的工业化运动和“一五”计划建设 (1)任务: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有计划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 改造。 (2)实质:既是我国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又是国家对生产资料的所 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 (3)结果:到 1957 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济指标,大都超额完成。 (4)意义: “一五”计划的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形成了相对合理的工业布局,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原因:
4、急于求成, 改变落后局面的心情迫切; 没有经济建设经验; 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左” 倾冒进,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2)结果:经济比例失调,环境破坏,农民的积极性受挫,是造成三年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 31978 年后的社会主义改革和经济建设 1978年12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实行改革开放, 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3) 对外开放 20 世纪 80 年代,先后建立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1990 年中央政府作出开发、开放浦东的决定。 2001 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全面与世界接轨
5、。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992 年“南方谈话”奠基:邓小平提出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手段。 1992 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7 年中共十五大,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到 21 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知识拓展】2020 年是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设立第一批经济特区的第 40 周年。创 办经济特区,是中共中央、国务院根据邓小平的倡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顺应世界政治经 济形势发展的新趋势, 在总结国内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为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加速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重大步骤,
6、也为我国改革开放打开了一个窗口。 在我国特 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经济特区的创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目前高考对这部分内容的 考察频率较高,学生在复习备考时应引起重视。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社会发展的特征 1政治上 (1)纠正“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恢复和完善中国的民主制度,健全法律制度,促进了国 家政治民主化、法律化。 (2)对台湾政策发生了变化,提出了和平统一的方针,形成了“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澳 门回归,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2经济上 (1)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 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决策。 (2)经济体制从计划经
7、济为主向市场经济的方向转变;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 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3)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更加突出地强调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强调可持续发展,注重宏观调控,强调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外交上 (1)由革命外交转变为全方位的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 (2)坚持和扩大对外开放,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4思想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等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 5科技教育上,科技快速发展,特别
8、是计算机、载人航天事业等逐渐达到或接近世界领先 水平;教育全面发展。 三“斯大林模式” 1.形成 (1)工业化之路 政策:1925 年,联共(布)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 成就:通过两个五年计划的建设,苏联成为一个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量跃居欧洲 第一位和世界第二位。 局限:形成不合理的经济结构,重工业比重过大,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 (2)农业全盘集体化 政策:1927 年联共(布)十五大提出了“ 农业逐步集体化”的方针。 状况:1937 年,农业集体化基本完成。 影响:为工业化解决了粮食、原料、资金问题;但并未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3)形成:1936 年苏联新宪法的
9、颁布。 2.特征 (1)经济方面:实行单一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性计划模式,排斥市场调节;优 先发展重工业。 (2)政治方面: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 (3)思想文化方面:高度集中,个人崇拜,行政干预。 3.影响 (1)经济 斯大林体制一度推动了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片面发展重工业,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导致经济发展失去活力。 (2)政治 保证了党对新生政权的领导;一定程度上维系了政局的稳定。 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3) 思想文化:思想理论单调划一,学术及艺术创作日趋单一,文化创造力受到极大 压制。 4.斯大林模式的特点 (1)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它否定价值规律
10、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用行政 命令管理经济。 (2)政治上实行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忽视民主法制,缺少群众监督,最后形成个人的 高度集权。 【实战演练】【实战演练】 1 (2021 四川广安、眉山、遂宁、雅安、资阳、乐山、广元、自贡、内江九市一模 31) 表 2“一五”时期新建、扩建城市数量统计表(单位:个) 类别 京广铁路以西 京广铁路以东 东北地区 新建城市 5 l 0 大规模扩建城市 11 2 7 一般扩建城市 37 20 17 据表 2 可知,当时( ) A 铁路交通决定城市的区域分布 B 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日渐衰退 C 中西部落后面貌得到根本改变 D 工业化推动城市布局发生变化 【答案】D
11、 【解析】 表 2 信息表明“一五”时期, 中西部地区的新建和扩建城市最多, 结合所学知识, 工业化推动城市布局发生变化,故选 D 项;表格中新建和扩建的城市位于京广铁路以 西和京广铁路以东地区,而非京广铁路沿线区域,无法说明铁路交通决定城市的区域 分布,排除 A 项;“一五”时期,东北老工业基地蓬勃发展,排除 B 项;现今,中西部 仍落后于东部,中西部落后面貌得到根本改变与事实不符,排除 C 项。 2 (2021 安徽“皖南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 31)下图反映的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对外贸易所 发生的巨大变化。由此可以推知,新时期的中国( ) A 城乡经济差距逐渐加大 B 逐步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C
12、 市场经济已占据主导地位 D 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开展 【答案】B 【解析】据上图可知,1978 年以来我国进出口总额和比重呈上升趋势,说明我国对外 贸易扩大,开放程度加深,故选 B 项;材料没有涉及城乡经济差距,排除 A 项;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是在 21 世纪初,排除 C 项;材料说的是对外开放,并不 是改革,排除 D 项。 3 (2021 安徽“皖南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 30)下图是我国某一时期关于经济建设的宣传 画。据此可知当时在经济建设中( ) A 各项领域正在全面快速发展 B 比例关系潜伏着较大失调风险 C 重点发展钢铁工业,脱离中国国情 D 确立了各个领域协调发展的方针 【
13、答案】B 【解析】据以上宣传画可知,当时我国经济建设以重工业为主,忽视了农业和轻工业的 发展,故选 B 项;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倒退现象,排除 A 项;重点发展重工业并没有 脱离中国国情,排除 C 项;发展过程中并没有确立各个领域协调发展的方针,排除 D 项。 4 (2021 湖南株洲一模 15)1929 年 4 月,苏联真理报指出:“我们必须竭尽全力使工 业尽快适应军事需要必须周密地拟制五年计划,以保证军用和民用工业之间最大 限度的合作。”这说明苏联( ) A 注重轻重工业的均衡发展 B 盲目扩大工业生产的规模 C 突出工业计划为国防服务 D 优先借鉴西方的工业技术 【答案】C 【解析】依据材
14、料,1929 年 4 月,苏联真理报指出,我们必须竭尽全力使工业尽 快适应军事需要,需要详细拟定五年计划,保证军用和民用之间最大限度的合作,由 此可以看出苏联的工业化计划是为了适应军事需要,故选 C 项;苏联的工业化是优先 发展重工业,而非轻重工业的均衡发展,排除 A 项;材料反映的是保证军用和民用之 间最大限度的合作,适应军事方面的需要,与工业生产规模无关,排除 B 项; 真理 报强调的重点是尽快发展工业使其适应军事需要,为涉及对西方工业技术的借鉴, 排除 D 项。 5 (2021 河北张家口高三上学期期末 14)表 2 1928 年 1932 年 1937 年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15、 工业总产值 5 3 2 5 3 机器制造业 4 2 1 4 2 电力 10 7 4 10 7 煤 6 4 3 6 4 钢 5 5 4 5 5 表 2 是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经济发展在世界和欧洲的位次统计。这说明当时( ) A 计划经济模式具有一定优越性 B 苏联经济建设存在浮夸现象 C 苏联在欧洲确立了霸主的地位 D 苏联形成了健全的工业体系 【答案】A 【解析】据材料,19281937 年间,苏联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快速发展,位居世界 前列,据所学,苏联在此期间完成两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说明计划经济模 式对于工业发展具有一定优越性,故选 A 项;材料中的数据是相对客观真实地
16、经济数 据,未体现浮夸现象,排除 B 项;据材料,苏联工业发展在欧洲排位可观,霸主地位 靠综合实力衡量,而非仅工业产值,排除 C 项;据所学,苏联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 结构发展不平衡,农业、轻工业落后,工业体系不完善,排除 D 项。 6 (2021 云南玉溪一模 34)图 5 是美国漫画家摩尔丁描绘苏联经济发展的作品。图中抱 着孩子的农妇一面拉着犁一面抱怨生活的痛苦,而她的丈夫一手扶犁,一手指着坦克 车队说:“可是我们能制造世界上最好的坦克呀”该作品( ) 图 5 A 表达了对美苏“冷战”的担忧 B 揭示了苏联妇女地位的低微 C 肯定了苏联军事工业的成就 D 嘲讽了苏联经济的畸形发展 【答案】
17、D 【解析】据材料可知苏联农业生产力低下,军工产业发展强劲,反映了经济发展的极度 不平衡,故选 D 项;据材料农妇的抱怨是对生活的担忧而非国际关系,排除 A 项;材 料中图示男女均在参与家庭生产劳动且在进行日常交流,未能体现妇女地位低下,排 除 B 项;材料中男人的说法确实肯定了苏联的军事工业成就,但以偏概全,未能体现 材料中男女说法对比的目的,排除 C 项。 7 (2021 河南十所名校高中毕业班尖子生第二次考试 21)表 2 1929 年 1930 年 1931 年 1932 年 集体农庄(千) 570 859 2111 2115 集体农庄内农户 (百万) 10 60 130 149 农户
18、集体化(%) 39 236 527 615 由表 2 可知,当时苏联( ) A 农业集体化运动蓬勃开展 B 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 C 经济改革的重点转向农业 D 工业化发展阻力较大 【答案】A 【解析】依据图表显示,从 19291932 年,苏联集体农庄数量,集体农庄内农户和农 户集体化比例逐渐提升,这表明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发展迅速,故选 A 项;材料反映 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的数据,未涉及工业发展数据,无法反映工农业的比例,排除 B 项;从 1928-1932 年是苏联“一五”计划期间,未进行经济改革,排除 C 项;苏联农业 集体化运动的迅速发展可以为工业化建设提供较为充足的资源,有利于促进工业
19、化发 展,排除 D 项。 8 (2021 四川南充一模 35)观察下表,指出居民年均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近三年我国居民年均收入情况表 年份 项目 2017 2018 2019 人均可支 配 收 入 (元) 比上一年 实际增长 人均可支 配 收 入 (元) 比上一年 实际增长 人均可支 配 收 入 (元) 比上一年 实际增长 农村居民 13432 73% 14617 66% 16021 62% 城镇居民 36396 65% 39251 56% 42359 50% 全国居民 25974 73% 28228 65% 30733 58% A 我国已成为现代化的创新型国家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的实行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开展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表格内容呈现了近三年我国居民年均收入情况,由图表可以看出从 2017 到 2019 年,我国农村居民、城镇居民和全国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逐步提升, 而推动居民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故选 D 项; 现代化创新型国家指的是那些将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形成日益强大竞争优势的国家, 但其无法直接提高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 排除 A 项;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 1978 年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与图表时间信息不符,排 除 B 项;城市经
21、济体制改革是在 1984 年全面展开,无法影响近三年城乡居民收入, 排除 C 项。 9 (2021 云南红河州一模 31)下图是 1960 发行的 5 元纸币。纸币正面炼钢工人表情果敢 坚毅,重心前倾,钢钎所指之处配以放射状底纹,沉稳里透出勃勃生机,堪称世间杰 作,曾被作为国际纸币协会(IBN)评选为“年度最佳纸币”。纸币正面的炼钢工人图 ( ) A 反映了大炼钢铁发展生产的景象 B 改变工业落后局面的时代缩影 C 继承传统文人画作的基本风格 D 注重表现创作者的艺术想象力 【答案】A 【解析】据材料“1960 发行”“纸币正面炼钢工人表情果敢坚毅,重心前倾,钢钎所指之 处配以放射状底纹,沉稳
22、里透出勃勃生机”,可知该版五元纸币受到 1958 年开始的大 跃进运动的影响,故选 A 项;1960 年代并没有改变工业落后的局面,排除 B 项;该画 并不是文人画,排除 C 项;该画注重写实,并不是艺术想象力,排除 D 项。 10 (2021 四川达州一模 35)1978 年 9 月,邓小平在东北、天津等地发表了一系列谈话, 强调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使人民的物 质文化生活能够逐步得到满足,史称“北方谈话”;1992 年初,邓小平先后视察武昌、 深圳、上海等地,深刻地阐发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史称“南方谈 话”。这两次谈话表明邓小平( )
23、 A 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探索 B 十分关注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C 对社会主义本原的认识逐渐成熟 D 意在强调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北方谈话”“南方谈话”,可知邓小平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发展生产力 的重要性等,解决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表明邓小平对社会主义 本质的认识逐渐成熟,故选 C 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探索是一个长期开放的过 程,至今并未结束,排除 A 项;材料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不是人民物 质生活,排除 B 项;材料“南方谈话”“深刻地阐发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 问题”,并非意在强调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排除 D
24、项。 11 (2021 河南开封一模 31)在一次中央财经小组会议上,陈云强调了综合平衡在调整全 局中的重要性,提出要对重工业、基本建设指标“伤筋动骨”。周恩来将陈云讲话的思 路总结成一副对联:“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综合平衡”。该会议召开的背景应为 ( ) A 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大生产运动 B 过渡时期总路线指导下施行“一化三改” C 八大二次会议后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 七千人大会后对“左”倾错误的纠正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在中央财经小组会议上,陈云提出要对重工业、基础建设指标“伤 筋动骨”,周恩来总结成了一幅对联:“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综合平衡”,由此可 以看出这次会议召
25、开的背景是“大跃进”导致农轻重的比例严重失调,中央对经济政策 的调整,故选 D 项;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大生产运动是抗战时期一场军队屯田和鼓励 生产的群众运动,而材料反映建国后对国民经济比例的调整,排除 A 项;过渡时期指 19491956 年, 而材料信息是针对 1958 年“大跃进”导致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而进 行的调整, 排除 B 项; 八大二次会议之后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而材料调整的是国民经济的比例,排除 C 项。 12 (2021 清华大学 11 月高三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 31)新中国成立前,文教、 科技和卫生方面的知识分子有 200 万人左右, 到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195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