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必备:八年级语文(上)古诗词专练 含答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必备:八年级语文(上)古诗词专练 含答案.docx》由用户(春光无限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必备:八年级语文上古诗词专练 含答案 2021 中考 语文 二轮 复习 必备 年级 古诗词 答案 下载 _二轮专题_中考专区_语文_初中
- 资源描述:
-
1、2021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必备:八年级语文(上)古诗词专练 01 01 野望(王绩)野望(王绩) 【原文】【原文】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译文】 黄昏时候,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 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 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愿而归。 大家互不相识,相对无言,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赏析】【赏析】 此诗写山野秋景,景中含情,朴素清新,流畅自然,力矫齐梁浮艳板滞之弊,是王缜的代 表作之一。 首联叙事兼抒情,总摄以下六句。
2、首句给中间两联的“望”中景投入薄薄的暮色;次句遥 呼尾句,使全诗笼罩着淡淡的哀愁。颔联写薄暮中的秋野静景,互文见义,山山、树树,一片 秋色,一抹落晖。萧条、静谧,触发诗人彷徨无依之感。颈联写秋野动景,在以上背景展现“牧 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的画面。这画面,在秋季薄暮时的山野颇具典型性。既然是“返”与 “归”,其由远而近的动态,也依稀可见。这些牧人、猎人,如果是老相识,可以与他们“言 笑无厌时”(陶潜移居),该多好!然而井非如此,这就引出尾联“相顾无相识”,只能 长歌以抒苦闷。王绩追慕陶潜,但他并不像陶潜那样能够从田园生活中得到慰藉,故其田园诗 时露彷徨、怅惘之情。 此诗一洗南朝雕饰华靡之习,
3、却发展了南齐永明以来逐渐律化的新形式,已经是一首比较 成熟的五律,对近体诗的形式颇有影响。 【主题】【主题】 全诗通过对萧瑟恬静的秋景描写,表现了作者百无聊赖的彷徨和孤独无依的抑郁心情。 【写法】【写法】 首联借“徙倚”的动作和“欲何依”的心理描写来抒情;颔联写树写山,一派安详宁静; 颈联用几个动词进行动态描写, 以动衬静; 尾联运用典故, 表达了自己孤独无依的苦闷与惆怅, 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抒发了抑郁之情,同时兼有不问世事的闲适思想。 【常见考题】【常见考题】 一、理解性默写 1.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 子: , 。 2.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
4、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 句): , 。 3.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句 子是: , 。 4.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 前途无望, 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 , 。 【答案】【答案】 1.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2.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3.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4.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二、阅读理解 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2.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5
5、.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7.颔联和颈联运用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 8.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 【答案】【答案】 1.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 二句呼应起尾联, 表现出哀伤的情感, 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 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之情。 2.颔联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这四句诗宛如一幅 山景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3.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
6、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4.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 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5.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 画。 6.抒发了作者悠闲(闲适)惊喜(喜悦、喜爱大自然)之情。 7.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山川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 显得萧瑟。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驱犊归家,猎人满载而回,似乎兴致盎然。牧人与猎马的特 写, 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 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景秋晚图, 光与色、 远
7、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8.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 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 02 02 黄鹤楼(崔颢)黄鹤楼(崔颢) 【原文】【原文】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译文】 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个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千 万年来只有白云悠悠。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时至黄昏, 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 【赏析】【赏析】
8、 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 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洪亮而不拗口。真是信 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眼前 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足见诗贵自然, 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 黄鹤楼之所以成为千古传颂的名篇佳作,主要还在于诗歌本身具有的美学意蕴。 一是意中有象、虚实结合的意境美。诗从楼的命名之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 去。仙人跨鹤,本属虚无,现以无作有,说它“一去不复返”,就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 憾;
9、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正能表现世事茫茫之慨。诗人这几笔写出了那个时 代登黄鹤楼的人们常有的感受,气概苍莽,感情真挚。 二是气象恢宏、 色彩缤纷的画面美。 诗中有画, 历来被认为是山水写景诗的一种艺术标准, 黄鹤楼也达到了这个高妙的境界。首联在融入仙人乘鹤的传说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近景, 隐含着此楼枕山临江,峥嵘缥缈之形势。颔联在感叹“黄鹤一去不复返”的抒情中,描绘了黄 鹤楼的远景,表现了此楼耸入天际、白云缭绕的壮观。颈联游目骋怀,直接勾勒出黄鹤楼外江 上明朗的日景。尾联徘徊低吟,间接呈现出黄鹤楼下江上朦胧的晚景。诗篇所展现的整幅画面 上,交替出现的有黄鹤楼的近景、远景、日景、晚景,变
10、化奇妙,气象恢宏;相互映衬的则有 仙人黄鹤、名楼胜地、蓝天白云、晴川沙洲、绿树芳草、落日暮江,形象鲜明,色彩缤纷。全 诗在诗情之中充满了画意,富于画面美。 总之,此诗写得意境开阔、气魄宏大,风景如画,情真意切。且淳朴生动,一如口语,不 能不令人叹为观止。 【主题】【主题】 这首七言律诗通过诗人在仕途失意之际游览黄鹤楼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吊古伤今之情和游 子的乡愁。 【写法】【写法】 前两联,先写神话传说,再写眼前景物的格局,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诗人对世事变 化难以预料的感慨;以神话传说起笔,则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大大丰富了诗歌的内容。 颔联先写黄鹤之杳然不见,在远望天际寻觅黄鹤踪影之时,
11、顺势转换为对天际白云的描绘,转 换自然,毫无痕迹。从句中两个“空”字,可以体会到诗人吊古伤今,无限怅惘的情感。 【常见考题】【常见考题】 一、理解性默写 1.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记述神话传说,抒发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 的句子: , 。 2.崔颢运用对偶描写在黄鹤楼上所见之景的句 子: , 。 3.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 是: ? 。 4.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直抒胸臆,表现乡愁的诗句 是: , 。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境相仿。 【答案】【答案】 1.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2.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
12、洲 3.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二、阅读理解 1.解释下面的词语。 历历: 。 乡关: 。 2.诗中最能概括诗人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 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3.这首诗的前四句中,“黄鹤”三见,“突”字重出,是否有重复之嫌,为什么?诗歌的 一、二两联和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4.五、六句写登楼所见的实景,请用自己的语言将画面描述出来。 5.崔颢的黄鹤楼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答案】 1.历历:指(汉阳林木)清晰可数(或“分明的样子”)乡关:故乡 2.“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
13、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 暮” “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3.不重复。由于气势贯通,自然天成,读来并不感到重复。 一、二两联表达的是寂寞、惆怅,尾联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4.天气晴好,江北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上的青草繁茂浓绿。 5.表达出诗人思念故乡的情感,抒发了诗人的忧愁心情与思乡、无奈之苦。 03 03 使至塞上(王维)使至塞上(王维) 【原文】【原文】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译文】 轻车简从将要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
14、国已过居延(此句有两解)。我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 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浑圆。到萧关时遇到 侦察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到燕然。 【赏析】【赏析】 使至塞上是诗人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 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首联两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颔联两句包含多 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颈联两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 气象雄浑;尾联两句写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此 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 大漠的
15、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主题】【主题】 这首五言律诗叙述了诗人出使边塞的艰苦行程,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塞外壮阔奇丽的景象 及到达边塞访问的情况,表达了诗人出使边塞的悲壮情怀和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感。 【写法】【写法】 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北飞的“归雁” 一样进入 “胡天” 。 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 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尾联用典故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 【常见考题】【常见考题】 一、理解性默写 1.使至塞上叙述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的诗句 是: , 。采用对比手
16、法,点明时间, 表现诗人失意情绪和飘零之感的诗句 是: , 。 2.不仅显示了大漠景象奇特,而且巧妙的把自己孤寂情绪融化在自然之中的句子 是: , 。 3.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语句 是: , 。 4.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通过写景来交代行踪,暗示诗人因为受到排挤而内心激愤、 抑郁之情的诗句是: , 。 5. , 。两句即景设喻,以物自比, 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 6.由名句“ , ”,可以使人联想 到范仲淹渔家傲中同是写边塞景象的句子是:长烟落日孤城闭。 7.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的诗句 是: , 。 8.使至塞上
17、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奇特雄浑壮美景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被 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 。 9.使至塞上表现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也暗示出战事频繁的句子 是: , 。 【答案】【答案】 1.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2.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3.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4.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5.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6.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7.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8.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9.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二、阅读理解 1.作者 , 代诗人。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赏析。 3.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
18、?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炼字赏析(从意境和炼字方面)。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赏析(从“诗中有画”方面)。 6.苏轼评价王维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 一幅美妙的图画。请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7.王国维说: “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 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8.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答案】 1.王维 唐 2.山高路远,诗人以“征蓬”“归雁”自比,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 微难言的内心情感。表达了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的抑
19、郁、愤慨。 3.可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中“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 都户”等词语(地名、官名)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 4.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 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 柔和温暖。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 5.这两句话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 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到绵延无边的大 漠,画面上景色虽不多,但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其次它有
20、画一样讲究的线条,一望无际的 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 态,概括性极强,仿佛是抽象派的作品。这两句在色彩上也很丰富,广阔无边的大漠,黄沙漫 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辉映着波澜不惊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 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辽阔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 6.示例一: 图画的构图美。 画面空间阔大,层次非常丰富:从上到下有天边的“落日”、空中的烽烟、地上的“长 河”;从近到远有烽烟、夕阳、无边的“大漠”。 示例二:图画的线条美。 线条简约,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广阔的大漠上,纵的是烽烟,横的是黄 河,圆的是落日
21、。 色彩艳丽、丰富:黄色的“大漠”、浑黄的“长河”、白色的烽烟、红色的“落日”, 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 示例四:图画的意境美。 诗句形象生动描绘出壮丽、奇特、别致的塞外风光,动静结合,意境雄浑。“大漠”背 景下,有缓缓升起的烽烟,有波澜不惊的“长河”,有即将西下的“落日”。 7.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营造了“苍茫”(或“空旷”“旷远” “辽阔”“广袤”等,意思相近即可)的意境;表现了孤寂的情感。 8.由于被排挤而孤独、寂寞、悲伤、飘零的孤寂心情和看到大漠景色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 情。 04 04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荆门送别(李白) 【原文】【原文】 渡远荆门外,来
22、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译文】【译文】 我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高山渐渐隐去,平野慢慢舒展 开,江水一片仿佛流进广阔的莽原。波中月影宛如天上飞来的明镜,空中彩云结成绮丽的海市 蜃楼。但我还是更爱恋故乡滔滔江水,它奔流不息陪伴着我万里行舟。 【赏析】【赏析】 首先,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荆门,即荆门山,位于今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 与北岸虎牙山隔江对峙,形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其次,这首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写得逼真如画,有如一幅长江出峡渡
23、荆门长轴山水图,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如果说优秀的山 水画“咫尺应须论万里”,那么,这首形象壮美瑰玮的五律也可以说能以小见大,以一当十, 容量丰富,包涵长江中游数万里山势与水流的景色,具有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力。 再次,这首诗在艺术上是比较成功的,写得曲折含蓄、波澜起伏,忽而写地面上的山光水 色,忽而写太空的奇异景象;忽而写白天对山峦起伏、江流奔腾的大自然的欣赏,忽而又写夜 晚对太空景象变幻的享受。最后才用拟人化手法,曲折含蓄地表现诗人离乡惜别的情思。我们 透过诗人对大自然景象的细致观察和欣赏, 就能体会到青年诗人刚刚走向社会的那种积极进取 的精神,及其兴致勃勃的无穷活力。尤其“山随平野尽,江入大
24、荒流”两句,逼真地描写出诗 人乘船穿过三峡,崇山峻岭,逐渐消失在广阔的原野上;汹涌澎湃的万里长江,随着山势的消 失,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缓缓东流诗人就使用这种白描的笔触,淡淡的色彩,描绘出一幅 非常真实的山水画卷,给后人留下了领略不尽的审美感受。 【主题】【主题】 这首五言律诗描写了诗人从蜀地至荆门沿途所见景物,展现了一幅由高山、大江、原野、 明月、彩云构成的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表达了诗人对故 乡无限爱恋的真挚情感。 【写法】【写法】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两句诗想像大胆、奇特,被人誉为“神来之笔”, 俯视江面,月亮照在江水里,就像天上飞下来一面镜子,明亮耀眼
25、;仰视天空,云气簇拥 而来,就像海面上结成了一座座楼阁,新奇美妙。尾联中“送”字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而 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常见考题】【常见考题】 一、理解性默写 1.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点明出发地和目的地的语 句: , 。 2.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的诗句 是: , 。 3.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表达了奇特大胆的想象这一特点的诗句 是: , 。 4.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借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语句 是: , 。 5.渡荆门送别比喻描写楚地江水澄澈水雾弥漫的句子 是: , 。(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 远,充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