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2年(新教材)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练习:课时规范练11 辛亥革命.docx

  •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 文档编号:1189332
  • 上传时间:2021-03-20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104.29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2年(新教材)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练习:课时规范练11 辛亥革命.doc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2 新教材 新高 历史 一轮 复习 练习 课时 规范 11 辛亥革命 下载 _第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课时规范练课时规范练 11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 一、选择题 1.(2020 福建福州一模)百日维新期间,康有为一再提醒光绪帝对国会、议院等不可操之过急。至 1901 年,流亡海外的康有为屡批清政府新政未抓住“行立宪法、开设议院”的“本原”,并不断呼吁立宪。 促使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 A.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B.维新思想成为主流思想 C.清王朝的统治危机加深 D.清末新政重心开始转移 2.(2020 山东济宁二模)1902 年,江南乡试有一考题为:“中外刑律互有异同,自各口通商日繁交涉,应如 何参酌损益,妥定章程,令收回治外法权策?”浙江乡试有一考题为:“西国法律原于罗马,沿革若何?今法

    2、 律之学,为科凡几?自治外法权行于通商口岸,受病甚深,规复主权,宜有良策?”这些考题反映出( ) A.各地力图通过科举为新政造势 B.科举成为传播西学的重要途径 C.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空前增强 D.变法修律成为朝野上下的共识 3.(2020 四川德阳二模)1905 年,清政府宣布废科举。革命派几乎不注意此事,改良派反应也不热烈,甚 至保守派都未表现出太多不满,农村地区的下层读书人虽然悲愤,却也无可奈何。这反映出当时( ) A.传统价值观念崩溃 B.公民意识尚未觉醒 C.新式教育体系成型 D.社会矛盾尖锐复杂 4.(2020 广东一模)下图漫画革命奈何发表于 1908年广州时事画报第九期。漫画反

    3、映了当 时( ) A.农民运动日益高涨 B.民主思想深入人心 C.改良运动遭到压制 D.专制统治濒于崩溃 5.(2020 湖南怀化一模)下图是 1907年的一幅漫画中国之现象。该漫画反映了( ) A.中国知识界对清政府的失望 B.清政府主动顺应民主化潮流 C.清政府企图挽救腐朽的统治 D.立宪派主导清末预备立宪 6.(2020 河南洛阳三模)武昌起义爆发后,立宪派张謇力促朝廷大员派政府军援助湖北前线。但随着局 势的发展,他转而致电袁世凯,说:“环顾世界,默察人心,舍共和无可为和平之结果者,趋势然也。”这反 映了当时( ) A.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B.革命形势发展十分迅速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

    4、人心 D.立宪派放弃了政治理想 7.辛亥革命爆发后,孙中山表示:“满政府于我军起事以前与各国所有之条约,皆作为有效”;“所借之外 债,一概承认偿还”“各国租界,一律保全”。其意在( ) A.保证革命顺利开展 B.促使列强中立 C.丑化满清政府形象 D.树立独立形象 8.有学者认为,甲午战后,有识之士关于“救亡”“图存”的思考开始进入近代国家转型与民族关系构建 层面。正是在国家与民族两条主线的推动下,在对政治革命与民族革命高度一致的认同下,才爆发了 辛亥革命。该学者意在说明辛亥革命( ) A.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B.明确提出了反帝的政治目标 C.使西方政治理念被民众普遍接受 D.使专制

    5、制度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9.(2020 浙江宁波适应性考试)英国泰晤士报曾如此评论某件中国时事:“天子已退位,清朝统治不 复存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已经正式成为一个共和国。历史上很少见到如此惊人的革命,或许可 以说,从来没有过一次规模相等的、在各个阶段中流血这样少的革命”该期报纸应出版于( ) A.1911年 10 月 B.1911年 11 月 C.1912年 1 月 D.1912年 2 月 10.(2020 四川乐山三模)辛亥革命爆发后,日本主流媒体最初主张不干涉,后来态度发生逆转,甚至希望 日本政府“加以堵塞”。这些媒体的态度( ) A.导致辛亥革命的最终失败 B.旨在维护日本的在华利益

    6、C.反映出美日在华竞争加剧 D.说明日本已单独控制中国 11.(2020 安徽黄山二模)1905 年至武昌起义期间,孙中山多次在宣言、誓表、军约等文件中沿用明末 以来民间秘密会社中“天运”纪年的办法,以此暗示自己具有“天命预兆”。这一做法( ) A.表明孙中山封建残余思想严重 B.是团结各反清力量的斗争策略 C.反映了三民主义思想的缺陷 D.证明了“天运”纪年法的正确 12.(2020 江西宜春二模)民国时期,初小四年级课本平等一文写道:共和国无阶级之分,人人平等, 受治于同一之法律虽以大总统之地位,犹必谨守法律,不能恃势以凌人。一旦罢职,即与齐民无异。 这表明( ) A.追求平等是民国时期政

    7、治斗争核心 B.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民国时期中国教育发生根本变化 D.民国时期重视平等和法制意识的培养 13.中华民国建立后,最初想模仿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的总统制,后来又改为责任内阁制。但按照英国的 责任内阁制,议会多数党党魁出任内阁首相后,阁员由首相任命。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 民国责任内阁的阁员,必须由参议院审定后方可任命。这一规定( ) A.阻止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野心 B.体现了典型的三权分立特点 C.“因人立法”,缺乏法治精神 D.事实上确立了共和制 14.据浙江近代史记载:1911年前后,金融风潮席卷全国,杭州的票号全部覆灭,钱庄倒了一大片,只 有浙江兴业银行侥幸

    8、渡过了难关。出现上述风潮的主要原因是( ) A.政府实行没收民族资本的政策 B.社会动荡影响民众对经济的信心 C.西方制造业资金实力十分雄厚 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进入萧条时期 15.(2020 山东日照二模)1942 年,在中国共产党讨论如何研究党史时,毛泽东就指出革命的准备不是从 1921年开始的,实际上是由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准备的,严格地讲,我们研究党史,只从 1921 年起还不 能完全说明问题: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应该把党成立以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材料研究一下, 不然,就不能明了历史。毛泽东旨在( )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 B.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在民主

    9、革命史上有重要地位 C.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历史功绩必须得到肯定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辛亥革命开始的 二、非选择题 16.(2020 山东济宁二模)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探究“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时搜集到以下史料。阅读 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 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 和立宪国体 清帝逊位诏书(1912.2.12) 材料二 辛亥革命看起来并不像我们认为革命应该是的样子。真正的原因在于,从许多方面来说,它 都未带来一个与过去

    10、截然不同的未来。新生的“中华民国”并不是共和主义的,尽管帝制政治架构崩 溃了,但许多前清官僚仍稳居原位,文化、社会与经济也貌似毫无改变。当然,它们在发生变化,但却 不是作为辛亥革命的直接结果。 摘编自美沙培德战争与革命 交织的近代中国(18951949) 材料三 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 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而辛亥革命,则是比较更完全意义上开始了这个革命。 摘编自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1)比较三组材料,分别说明其各自的史料价值。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1、1905年部分大事记 4 月 清政府删除刑法中凌迟、枭首、戮尸等项 7 月 五大臣出洋考察,拉开预备立宪序幕 8 月 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正式成立 9 月 清政府宣布“自丙午(1906 年)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并严饬各地遍设蒙小学堂 日俄战争结束后,双方签订条约,日本获得旅顺口、大连湾及中东铁路南满支线的独占权,战败的俄国也稳固 了在中国东北北部地区的权益 10 月 京张铁路开工 材料二 19041905 年以中国为主战场的日俄战争,中国却宣布了“局外中立”,是世界历史上少见的 特例(从新引进的西方国家观念看,是不能捍卫主权)。 摘编自罗志田革命的形成:清季十年的转折 材料三 190

    12、5年,孙中山拜访严复。谈话中,严复始终认为改造中国,“为今之计,惟急从教育上着手,庶 几逐渐更新乎”。孙中山不同意严复的主张,他说,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君为思想家,鄙人乃实行家也。 摘编自陈国庆晚清新学史论 材料四 1905年,民报上刊载了介绍马克思的生平及思想主张的文章,文中称共产党宣言为 “万国共产同盟会奉以为金科玉律”,并介绍关于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等思想。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 1905年中国的认识。(要求:多角度论述,观点明确,史实充分,逻辑清晰) 答案与解析 课时规范练 11 辛亥革命 1.C 从材料可知,康有为由原来不积极主张清政府开国会设议院,转变为批评清政府不 立宪

    13、法和设议院,可知当时清政府的君主专制不得人心,清王朝的拥护者也要求政治变革, 说明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加深,故选 C 项;从维新变法到清政府预备立党,社会主要矛盾没 有发生变化,排除 A项;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推翻清王朝统治 的思想潮流日益高涨,故 20世纪初社会主要潮流是民主革命思潮,而不是主张维护清王 朝、实行君主立宪的维新思潮,排除 B项;1901 年清政府实行新政,主要是在经济、军事 和教育领域改革,材料内容是康有为的思想转变,不能体现出清末新政重心开始转移,排 除 D项。 2.A 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在 1902年的江南乡试和浙江乡试试题内容中都涉及了西方法 律中的“

    14、治外法权”,说明为呼应清末新政改革的诉求,在朝野上下要积极营造新政的氛围, 故选 A项;题干内容仅是涉及江南和浙江乡试中关于“治外法权”的考题内容,不能扩大为 “科举成为传播西学的重要途径”,排除 B项;题干中所涉及的乡试题目中有关于西方法律 的相关内容,与民族意识增强无关,排除 C 项;题干中仅是涉及江南乡试和浙江乡试中涉 及西方法律的相关试题,不能得出“变法修律成为朝野上下的共识”,排除 D 项。 3.D 联系所学可知,传统价值观念是儒家思想,与题干废除科举制无关,故 A项错误;题 干提及针对清政府废除科举制时各个派别的态度,无法反映公民意识的觉醒状况,故 B 项错误;题干提及废除科举制,

    15、但并未反映新式教育体系的形成,故 C 项错误;题干提及清 政府废除科举制,革命派、改良派、保守派并未就此而争论不休,只有部分下层读书人悲 愤,但也无可奈何,联系所学可知,科举制度是隋以后各封建王朝设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 度,晚清时期科举制的存在使新式学校难以发展,为了顺应新政、维护统治,清政府宣布 废除科举制,这说明晚清社会矛盾重重且复杂,故 D项正确。 4.D 漫画中清政府官员试图浇灭革命的火焰,但遏制不住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因而发出 了无奈的感叹,说明清朝专制统治已濒于崩溃,无法挽回,故选 D项;1908 年中国并未发生 大规模的农民运动,不存在农民运动日益高涨的现象,排除 A项;1908 年

    16、民主思想得到广 泛传播,但并未深入人心,B项表述错误,排除;材料的主旨是革命,与改良不符,排除 C 项。 5.C 图片信息中有的人用力拉房子,有的人用力推房子,根据“1907 年”并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清政府此时积极挽救统治危机,故选 C 项;1907 年清政府正在实行新政、预备立宪, 大批学生留学日本,知识分子对清政府持支持态度,排除 A项;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推 行,是清政府迫于统治危机的压力,排除 B 项;清末预备立宪的主导者是清政府,排除 D 项。 6.B 根据材料可知当时立宪派由主张镇压革命到支持革命,这反映了革命形势发展十 分迅速,故选 B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是指其具有反帝反

    17、封建的革命性和对本 国的封建势力、帝国主义的软弱性、妥协性,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A项;1911 年辛亥革 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与材料主旨立宪派对革命的态度不符,排除 C 项;材料 主旨为立宪派对革命的态度,此时立宪派并未放弃政治理想,排除 D项。 7.A 根据材料可知,孙中山承认清政府与各国签订的一系列条约和外债,可知,当时帝国 主义势力强大,妄图干涉革命,为了保证革命的顺利,资产阶级革命派只能妥协,故选 A项; 促使列强中立的目的是保证革命的顺利,排除 B项;对于清政府与各国签订的条约,孙中 山是承认的,不能体现丑化,排除 C 项;承认不平等条约,明显体现对帝国主义的妥协,排除

    18、 D项。 8.A 材料“正是在国家与民族两条主线的推动下,在对政治革命与民族革命高度一致的 认同下,才爆发了辛亥革命”可知辛亥革命的必要条件是国家与民族的发展,故选 A项;辛 亥革命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目标,排除 B项;材料主要论述辛亥革命发生的背景,而非辛亥 革命的影响,排除 C 项;材料并未提及辛亥革命的影响,排除 D项。 9.D 题干中“天子已退位,清朝统治不复存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清帝退位,故选 D项;1911 年 10月发生了武昌起义,当时清朝还存在,排除 A项;题干中“世界上最古老的 君主国已经正式成为一个共和国”即中华民国成立,时间为 1912年元旦,排除 B项;清帝 退位是在

    19、 1912 年 2 月 12 日,排除 C 项。 10.B 题干中主要述及了日本主流媒体对辛亥革命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先是“主张不 干涉”,后来发生大逆转,“甚至希望日本政府加以堵塞”,说明日本主流媒体不论采取 何种态度,其目的都是维护日本在中国的利益,故选 B项;日本媒体的态度变化不会导致 辛亥革命的失败,其失败的主要原因要从中国内部来分析,排除 A项;题干中没有涉及美 国的任何信息,仅是述及日本媒体对辛亥革命的态度,排除 C 项;当时中国仍处在被诸多 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排除 D项。 11.B 据材料“1905年至武昌起义期间,孙中山多次在宣言、誓表、军约等文件中沿用 明末以来民间秘密会

    20、社中天运纪年的办法,以此暗示自己具有天命预兆”,可知 孙中山利用民间秘密会社组织号召反清力量,壮大革命力量,属于当时的斗争策略,故选 B项;这一做法属于斗争策略,无法反映孙中山封建思想残余,排除 A项;三民主义的缺陷 是没有彻底的反帝纲领和彻底的土地纲领,排除 C 项;材料反映了孙中山的策略,无法判 断该纪年法的正误,排除 D项。 12.D 据材料“共和国无阶级之分,人人平等,受治于同一之法律虽以大总统之地位, 犹必谨守法律,不能恃势以凌人。一旦罢职,即与齐民无异”,可知民国时期课本强调平等 和法制意识,故选 D项;民国时期政治斗争核心是民主共和,排除 A项;材料说的是课本内 容,无法说明民主

    21、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排除 B 项;“根本”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C 项。 13.C 14.B 15.A 毛泽东认为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扫除了政治障碍,同时宣扬 了民主共和思想,促进了思想解放,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所以说中国 共产党建立后领导的革命事业,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故选 A项;毛泽东强调的是中 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与辛亥革命的内在联系,而不是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排 除 B项;毛泽东强调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与辛亥革命之间的联系,材 料并未体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功绩被否定,排除 C 项;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 革命发生于五四运动之

    22、后,排除 D项。 16.参考答案 (1)材料一直接反映了辛亥革命在近代中国政体变化进程中的地位;材料二 说明了辛亥革命在中国社会深远发展中的地位;材料三强调了辛亥革命在中国民主革命 进程中的地位。 (2)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里程碑。它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 资产阶级共和国;开启了完整意义上的民主革命的进程;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产生了深远影响。 17.参考答案 示例 1905 年是中国政治复杂发展的一年。日俄战争是帝国主义对中国 进一步的侵略和瓜分,民族危机更加严重;清政府在战争中宣布中立,充分暴露了其腐朽 落后的本质,推翻清政府的革命斗争日益高涨;清政府在政治上不得

    23、不做出转变,推动了 清末预备立宪的出台。 1905年是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探索不同救国道路的一年。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 机,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上,涌现出各种思想主张,既有孙中山等革命派宣传三民主义, 又有严复等改良派坚持通过改革实现社会变化,还有知识分子开始将马克思主义作为一 种新的社会变革思想介绍到中国。 1905年是中国近代文明进步的一年。内外交困的清政府被迫推行新政。科举制废 除,新式教育发展,推动了西学的传播,有利于塑造大量的新式知识分子;京张铁路开工,促 进交通近代化;清政府删除刑法中野蛮落后的条款,也表明中国法制文明的不断进步。 总之,1905 年是中国螺旋式上升的一年,折射出中国近代社会鼎故革新的总体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2年(新教材)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练习:课时规范练11 辛亥革命.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189332.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