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2年(新教材)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练习:单元质检二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docx

  •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 文档编号:1189326
  • 上传时间:2021-03-20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154.21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2年(新教材)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练习:单元质检二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doc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2 新教材 新高 历史 一轮 复习 练习 单元 质检 三国 两晋 南北朝 民族 交融 隋唐 统一 封建 国家 发展 下载 _第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单元质检二单元质检二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 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题 15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60分。 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曹操在龟虽寿一诗中写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他们的共同理想是 ( ) A.发展经济 B.争权夺利 C.打败孙权 D.实现统一 2.晋书 王敦传载:“帝(司马睿)初镇江东,威名未著,敦与从弟(王)导等同心翼戴,以隆中兴。时人为 之语曰:王与马,共天下。”

    2、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六朝君主均出身寒门 B.北方统治集团达成共识 C.世家大族势力的影响 D.东晋偏安政治局面建立 3.有学者认为,鲜卑族在走向历史的更高层次的必然趋势中失去的只是它内在的落后格局和外在的 族类名称,迎来的则是它融于中华民族大家庭而在隋唐的新生和大放异彩。材料意在说明鲜卑族的 变革( ) A.巩固了北魏的统治 B.促进黄河流域民族交融 C.促进北魏经济发展 D.为后世的发展注入活力 4.隋炀帝在位时期的许多措施对后世泽被深远,但隋朝却短命而亡。史学家评论时说:他错就错在把 这许多措施放在了一起做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隋炀帝采取的措施违背了时代潮流 B.隋朝的灭亡

    3、对后世影响深远 C.该评论指出了其灭亡的根源是制度腐败 D.该评论分析了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5.皇帝派遣亲信宦官实施监察是唐代监察地方行政的一种重要方式。贞观年间,唐太宗曾委派宦官 巡察西南夷,代表皇帝整饬吏治、审理冤屈,拥有专断之权。这一做法 ( ) A.是三省制废弛的结果 B.强化了中央集权制度 C.使宦官掌握了监察权 D.保证了国家政治清明 6.胡戟先生认为,武则天去世前后八年里,发生了七次宫廷政变,一度严重动荡的政局也未能阻止“开元 盛世”的到来。可见,武则天当政时期( ) A.中央集权制度遭到严重挑战 B.为“开元盛世”打下了坚实基础 C.国家长期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D.开辟了唐朝前期

    4、的全盛局面 7.学者李碧妍在危机与重构:唐帝国及其地方诸侯中指出,我并不认为由此引发的藩镇涌现的局 面,仅仅是帝国君主盲目草创的一种产物相反我更愿意将它视为一种帝国为化解安史危机 而采取的相当合理的举措。该学者认为( ) A.安史之乱导致了唐帝国严重的统治危机 B.唐帝国大量设立节度使是制度革新的失误 C.藩镇裂土称雄最终瓦解了唐帝国的统治 D.藩镇的涌现是唐帝国应对危机的理性选择 8.(2020 山东潍坊期末)曹魏时期,选官制把察举和考试结合起来,后来逐渐固定了策试的标准和要求, 大体上孝廉侧重于经义,秀才侧重于文采,这在南北朝时期越来越受重视。这表明当时选官制( ) A.改变了乡举里选的选

    5、官方式 B.打破了门第观念 C.开启了隋唐科举考试的先声 D.扩大了统治基础 9.开元十七年(729 年),国子监祭酒杨瑒上言,“数年以来,省司定限,天下明经、进士及第,每年不过百 人”。终唐一朝大体在此数上下浮动,而通过门荫入仕者每岁达千人以上。据此可知,科举制( ) A.无法满足选官需要 B.成为官员入仕正途 C.不被时人所看重 D.尤其重视才学考查 10.下表为唐代三省机构的变迁。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 时间 变迁 唐初 “中书造命,门下审覆,尚书奉行”,其中“尚书省为宰相机关兼行政机关” 唐太宗贞 观年间 门下省可以驳正尚书省六部奏事和审复中书省草拟的诏书,还掌管着加盖天子印玺及诏

    6、敕副署 之权 唐高宗弘道 元年(683 年) “始迁政事堂于中书省” 唐玄宗开 元十一年 (723 年) 政事堂改名为中书门下,并设置于五房之后,中书门下成了独立的宰相署,中书省与宰相府署分 离,逐渐向“以中书舍人为长官的专门负责撰写制敕的机构”过渡 A.政治决策运行具有随意性 B.三省的运行机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C.君主权力受到一定的制约 D.三省的变迁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加强 11.(2021 重庆南开中学第一次质量检测)唐代均田制承袭前制,永业田传诸子孙,口分田于本人死后归 还政府。但实际做法有变化,如身死无以供葬及由狭乡(地窄人众之处)迁往宽乡者可卖永业田,迁宽 乡及卖充住宅者亦可卖口分田

    7、。这种变化( ) A.不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B.突出反映社会矛盾的尖锐 C.反映了土地兼并的严重 D.为均田制的崩溃埋下伏笔 12.(2021 四省名校第一次大联考)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共九十二篇,涉及饮食烹饪的内容占二十余 篇,包括酿酒、制盐、做酱、造醋、做豆豉、做齑、做鱼、做脯腊、做乳酪、做菜肴和点心等。据 此可知,齐民要术( ) A.是古代工艺技术著作的精品 B.体现出古代科技的实用特征 C.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书 D.反映了北魏农民生活的安逸 13.(2021 福建泉州一模)下图为南朝梁元帝所作的职贡图(局部),记录了前来南梁朝贡的各国人 物,有金发碧眼的波斯人,也有浑身只披一块白布的黑

    8、人。该图体现了( ) A.异域风情与华夏文化的交汇 B.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的杂糅 C.西方写实与传统写意的结合 D.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 14.(2021 江西南昌摸底测试)康有为说隋朝书法的情况是:“隋碑内承周、齐峻整之绪,外收梁、陈绵 丽之风,故简要清通,汇成一局,淳朴未除,精能不露。”又说:“隋碑风神疏朗,体格峻整,大开唐风。”据 此可知,康有为认为隋朝书法( ) A.以南方的秀美为主要特点 B.淳朴峻整趋向单调 C.具有融会性与过渡性特征 D.风格保守缺乏创新 15.(2021 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第一次联考)唐代科举以诗歌作为科举取士的重要手段,很多当朝的历 史事实和典章制度都被用

    9、来命制成试诗题目。考生在诗歌内容中,对史事和制度作了比诗题更为详 尽全面的阐发。据此可知,试诗制度( ) A.制约了唐代诗歌的发展 B.提升了诗歌的艺术境界 C.迎合了市民阶层的需求 D.突出了诗歌创作时政性 二、非选择题:本题 2小题,每小题 20分,共 40分。 16.(2020 山东潍坊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是部分北魏皇帝列表 谥号 姓名 道武帝 拓跋珪 太武帝 拓跋焘 献文帝 拓跋弘 孝文帝 拓跋(元)宏 宣武帝 元恪 孝明帝 元诩 孝庄帝 元子攸 孝武帝 元修 材料二 以下是北朝不同时期的佛像图片 (1)指出材料一中的内容变化,这些变化分别体现了孝文帝改革的哪些措施

    10、?(6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北朝佛像样式演变的趋势并分析原因。(8分) (3)分析上述材料反映的现象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6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朝文明是否兼收并蓄,有如下评价: 唐朝的社会和文化吸收此前数百年间的历史遗产,能够兼容并包地摄取外来的各种文化营养。 摘编自美芮沃寿等唐朝的概观 尽管在宗教、艺术、器物等方面,通过西域传来的印度、中亚、西亚等文明,对于唐代的习俗、 生活发生着深刻的影响,但是唐代的官职、兵制、刑法、赋役等主要制度都渊源于先前的王朝,并没 有因外来文化的影响而发生重大的改变。 摘编自张广达唐代的中外文化 汇聚和晚清的中西文化冲突 当时的兼收并

    11、蓄,是为了追求统一的极致,是要在差异中求统一,而非真正鼓励多元化的发展 开放趋势与保守倾向并存。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开放”与“保守”自行拟定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20分) 答案与解析 单元质检二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 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1.D 依据题干信息以及所学知识可知,诸葛亮的理想在于辅佐刘备兴复汉室,实现统一; 曹操也想结束东汉末年以来的割据局面,实现统一,故选 D项;A、B、C 三项在材料中没 有体现,排除。 2.C 根据材料“王与马,共天下”可知,迁居江南的世家大族实力强大,是东晋初期巩固统 治

    12、的重要力量,故选 C 项;材料体现的世家大族势力的影响,未涉及君主出身,排除 A项;东 晋偏居江南,是南方政权,排除 B项;材料主旨为东晋初期政治格局,而非东晋建立,排除 D 项。 3.D 材料信息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使鲜卑族“融于中华民族大家庭而在隋唐时期获得 新生和大放异彩”,可知鲜卑族的变革为隋唐的发展注入了活力,故选 D项;材料信息未涉 及巩固了北魏的统治、促进黄河流域民族交融、促进北魏经济发展,排除 A、B、C 三 项。 4.D 该评论分析了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把这许多措施放在了一起做了”,即改革缺少 循序渐进的推进,故选 D 项;隋炀帝的许多措施对后世泽被深远,因此没有违背时代潮流

    13、, 排除 A项;材料强调的是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而非隋朝的灭亡对后世的影响,排除 B项; 材料指出隋炀帝“把这许多措施放在了一起做了”,说明急于求成是导致隋朝灭亡的原因, 与制度腐败无关,排除 C 项。 5.B 这一做法的目的是加强皇帝对地方官员的监督,有利于强化中央集权制度,故选 B 项;唐太宗时期,三省制逐步完善,排除 A项;据材料“皇帝派遣”可知,宦官实施监察是借助 皇帝的名义替皇帝办事,并非掌握了监察权,排除 C 项;国家政治清明与否是多种因素共 同作用的结果,“保证了”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D项。 6.B 根据材料“一度严重动荡的政局也未能阻止开元盛世的到来”可知,武则天的执 政为

    14、“开元盛世”的到来奠定了基础,故选 B项;材料未涉及中央集权制度,排除 A项;材料 重点强调“未能阻止开元盛世的到来”,并非强调武则天导致政局不稳,排除 C 项;唐 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开创了唐朝的全盛局面,排除 D项。 7.D 由材料“视为一种帝国为化解安史危机而采取的相当合理的举措”可知,该学者 认为藩镇的涌现是唐帝国应对危机的理性选择,故选 D项。唐帝国的统治危机是各种社 会矛盾累积的结果,故 A 项排除;B项说法与材料说法相悖,排除;材料并未提及藩镇涌现 的后果,排除 C 项。 8.C 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涉及考试,隋唐时期的科举制主要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的依 据,说明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在

    15、一定程度上借鉴了曹魏时期的选官制度,故选 C 项;魏晋时 期选官方式仍实行“孝廉”与“秀才”,只不过内容有些调整,排除 A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 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门第出身是选官的主要标准,排除 B项;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导 致门阀士族垄断政权,下层民众晋升空间小,不利于扩大统治基础,排除 D 项。 9.B 由材料可知,由于“省司定限”,选官人数保持比较固定的人数,导致科举考试难度相 当大,选出来的是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因而成为官员入仕的正途,故选 B项;科举制“省司定 限”,选拔有真才实学之人入朝为官,正是为了满足选官的需要,排除 A项;“天下明经、进 士及第,每年不过百人”,才使得时人非常看

    16、重科举制,把科举入仕当作正途,排除 C 项;题 干强调的是科举制录取人数较少,而不是强调科举制考查的内容和标准,排除 D项。 10.D 题干表格述及三省六部制在唐朝时期的演变,如在唐朝初年,“中书造命,门下审覆, 尚书奉行”,贞观年间,门下省不仅具有“驳正尚书省六部奏事和审复中书省草拟的诏书” 的权力,还具有“加盖天子印玺及诏敕副署”的权力,但是到了唐玄宗时期,“政事堂改名为 中书门下”“与宰相府署分离”,体现出中书省权力的下降以及君主权力的加强,故选 D项; 题干表格内容涉及的是三省六部制在唐朝时期的演变,不涉及政治决策问题,排除 A项; 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仍然是“中

    17、书造命,门下审覆,尚书奉行”, 排除 B项;题干表格反映的是君主权力的加强,而不是受到限制,排除 C 项。 11.D 材料说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土地是可以买卖的,为土地兼并埋下了伏笔,土地兼并 必然导致均田制崩溃,故选 D项;材料中的变化是适应封建经济发展的措施,排除 A项;材 料没有体现社会矛盾的尖锐,排除 B项;当时这种土地买卖还是个别现象,并不能说明土 地兼并严重,排除 C 项。 12.B 齐民要术内容详实全面,涉及生活饮食中的许多方面,体现了古代科技的实用 特征,故选 B项;齐民要术为农业科学著作,并非工艺技术著作,排除 A 项;材料仅提及 齐民要术的内容,并未提及其地位,排除 C 项;

    18、材料列举了齐民要术一书中关于 饮食烹饪的各方面内容,能够反映北魏农民生活的丰富,但“安逸”却无从体现,排除 D 项。 13.A 由材料“前来南梁朝贡的各国人物,有金发碧眼的波斯人,也有浑身只披一块白布 的黑人”可知中外文化进行交流,异域风情与中原华夏文化交汇融合,故选 A项;材料不能 体现市井生活,排除 B 项;材料强调的是绘画的史料价值,而非手法,排除 C 项;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是近现代绘画的特点,排除 D项。 14.C 据材料“隋碑内承周、齐峻整之绪,外收梁、陈绵丽之风汇成一局”,可知隋朝 书法具有融会性,据材料“大开唐风”,可知隋朝书法具有过渡性,故选 C 项;隋朝书法是南 北书风的融

    19、会,不仅仅体现南方的秀美,排除 A项;隋朝书法吸收了北方的“峻整之绪”和 南方的“绵丽之风”,更加丰富多彩,排除 B项;隋朝书法上承两晋南北朝遗风,下开唐朝趋 向规范化的新局,排除 D 项。 15.D 唐代通过试诗制度把诗歌和朝政联系起来,突出了诗歌创作的时政性,故选 D项; 试诗制度突出的是史事和制度与诗歌相辅相成的关系,没有表明该制度制约了唐代诗歌 的发展,排除 A项;“在诗歌内容中,对史事和制度作了比诗题更为详尽全面的阐发”,不是 强调诗歌的艺术境界,排除 B项;试诗制度是唐代科举取士的重要制度,不能反映广大下 层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排除 C 项。 16.参考答案 (1)变化:谥号多采用

    20、孝字;拓跋氏改姓为元氏。 措施:尊儒崇礼(以孝治国、改行汉制);改汉姓。 (2)趋势:佛像样式逐渐汉化。 原因: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或答儒家思想的影响);佛教中国化(本土化)、世俗化; 受南朝文化的影响(或答南北文化交融的影响)。 (3)影响:促进了北方民族交融;为隋唐时期国家重新统一奠定了基础;推动了统一多 民族国家的发展。 17.参考答案 示例一 论题:唐文化兼收并蓄,开放多元。 阐述:唐朝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思想)唐朝风气开放,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 教和道教的思想;(习俗、生活、宗教、器物)中外交流频繁,吸收了印度、中亚、西亚的 宗教、艺术,如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歌舞剧羽衣霓裳曲 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示例二 论题:唐朝文化是保守的。 阐述:唐朝的官职(三省六部制)、兵制、刑法(唐律)、土地和赋役(均田制、租 庸调制)等主要制度都渊源于先前的王朝,并没有因外来文化的影响而发生重大的改变, 政治制度、伦理文化都没有发生改变。 当时兼收并蓄是为了追求统一的极致,在差异中求统一,而非真正鼓励多元化的发展 (服务于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2年(新教材)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练习:单元质检二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189326.html
    小豆芽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