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1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2年(新教材)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第二十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pptx

  •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 文档编号:1189134
  • 上传时间:2021-03-20
  • 格式:PPTX
  • 页数:112
  • 大小:3.32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2年(新教材)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第二十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ppt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2 新教材 新高 政治 一轮 复习 课件 第二十 把握 世界 规律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政治_高中
    资源描述:

    1、思想政治思想政治 2022 第二十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必修四 哲 学 与 文 化 内 容 索 引 探究活动 落实素养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热点引路 知能训练 探究活动探究活动 落实素养落实素养 课标要求课标要求 描述世界是普遍联系、永恒运动的,领会全面地、发展地看问题的意义,学 会运用矛盾分析法观察和处理问题。 学习清单学习清单 1.描述与分类: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发展的普遍性、发 展的状态和途径。明确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问题的精髓、马克思主 义活的灵魂等基本概念。 2.解释与论证: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分 析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对于我们生活和实践的意义。阐述

    2、事物发展 的源泉和动力,揭示事物发展的方向与关键。 3.预测与选择: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避免孤立地看问题的错误思想。 能够正确区分新旧事物;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的思想。用 对立统一的观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防止形而上学的错误。 4.辨析与评价:辨析“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辨析“事物变化发 展的过程总是循环往复的”。辨析“同一性推动事物发展,斗争性阻碍事 物发展”。 核心素养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正确理解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联系观;认同马克思主义哲 学发展观;认同马克思主义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观点,了解并理解国家大政 方针,坚定社会主义政治方向。 2.科学精神:树立辩证唯物主

    3、义联系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坚持发 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坚定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准备走曲折的路; 通过事例,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分析问题。学会辩证分析,提高分析问 题的能力,通过事例,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分析问题。 3.公共参与:敢于突破成规陈说,敢于提出新问题,开拓新境界。 必备知识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关键能力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精梳细理精梳细理重基础重基础 考点一考点一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1.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 (1)联系的含义: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 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 内容:任何事物都

    4、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内部 各个部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 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提醒联系的普遍性与联系的条件性:联系是普遍存在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 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世界上根本没有不依赖于周围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的 事物;但联系又是有条件的,并非任意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必然的、直接的 联系。普遍联系只是说明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与周围的事物 有条件地联系着。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3)联系的客观性 内容: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5、 类别: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 物的联系。 要求: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提醒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不能被“创造”“改造”或“消灭”的,但我们可以说 “建立新的联系、联系是可变的、联系是多样的”。 联系具有客观性,并不表明人们不能建立起新的具体的联系。人们可以根据 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起新的具体联系。 人为事物的联系主观联系,常见的错误观点有: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主观性,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等。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4)联系的多样性 表现: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

    6、系和非本 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要求: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 和条件为转移。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 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区别:整体是事物的全局或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的局部或发展的各 个阶段。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 体。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联系: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 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 不成其为部分。整

    7、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 起来考察,优化组合,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 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 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系统的含义: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3)系统优化的方法的要求:用综合的思维方法来认识事物。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易混易错 1.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 提示。联系是普遍的,旨在强调不存

    8、在孤立的事物;联系又是有条件的, 并非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2.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因而是无条件的。 提示。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但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3.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只有人才能改变。 提示。联系是客观的,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但联 系又具有多样性,会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4.人可以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提示。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 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而不是根据自身发展需要。 5.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提示。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

    9、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6.事物的联系是多变的,稳定的联系不存在。 提示。联系具有多样性,既有多变的联系,也有稳定的联系。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7.事物的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提示。整体功能不等于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只有当部分以合理、有序、 优化的结构构成整体时,整体功能才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8.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促进整体的发展。 提示。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影响整体的功能,但不一定是促进整体的发 展。 9.着眼于事物的要素进行系统优化。 提示。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一个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 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着眼于事物的整体,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 考点一 考点

    10、二 考点三 博闻广积博闻广积提能力提能力 1.全面把握联系的客观性 (1)联系具有客观性,但不意味着联系是固定不变的。 (2)人为事物的联系主观联系,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存在的联系;而主观 联系是主观臆造的根本不存在的联系。 (3)联系具有客观性,并不表明人在联系面前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 本身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起新的具体的联系。 (4)联系具有客观性,但联系是不能被“创造”“改造”或“消灭”的,我们可以说 “建立联系、联系是可变的、联系是多样的”。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2.正确理解联系的条件性 (1)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任何具体事物的存在都是有条件的,总 是在一

    11、定条件下产生、发展,又在一定条件下趋于灭亡。任何具体联系无 不依赖于一定的条件,随着条件的改变,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 联系的性质和方式也要发生变化。这就是联系的条件性。 (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把握联系的条件性。条件是可以改变的,人们可以变 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 (3)联系具有普遍性,并不是说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因为联系 是有条件的,条件存在,才会产生某种联系。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3.正确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整体功能与部分功能的关系 整体功能与部分功能的关系:整体功能不是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整体功能 可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也可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和。

    12、 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当各个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 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当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小于部分功能之 和。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2)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不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3)在任何情况下部分都不决定整体。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 部分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是整体决定部分。 (4)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不是总决定整体功能的变化,必须是“在一定 条件下”或“在特殊情况下”。 (5)系统与要素的关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系统属于整体的一种情况,系统除了强调整体性外,还有层次性和有序性。 要

    13、素只是部分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组成一个系统的相互作用着的部分。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微研深究微研深究明方法明方法 命题点一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例题】 (2020 全国卷)工业遗产的开发利用是城市转型发展亟待解 决的问题。许多城市巧妙利用闲置的厂房和设备,精心打造文创产业园、 时尚设计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厂房变成博物馆,仓库改成音乐厅,厂 区转为影视基地工业遗产的“华丽转身”表明( ) 事物间的联系是客观的,与人的意识无关 把握联系的多样性是正确 认识和有效利用事物的前提 事物发展的关键在于把事物的内部联系 转变为外部联系 人们可以通过实践调整事物之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 的联

    14、系 A. B. C. D.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分析与综合、 辨识和判断问题的能力。许多城市巧妙利用闲置的厂房和设备,实现工业 遗产的“华丽转身”,表明把握联系的多样性是正确认识和有效利用事物的 前提,人们可以通过实践调整事物之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符 合题意;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调整事物 之间的原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与人的意识无关”说法错误,且材料 未强调联系的客观性,排除;事物发展的关键在于利用事物之间的内部联 系,不断创新,错误。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对点金题1(2019 全

    15、国卷)最近,科学家设计和制造出一种小蛋白,这种小 蛋白自我组装成螺旋状的蛋白长丝。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天然蛋白 丝,进而研制出自然界没有的全新材料,如超过蜘蛛丝强度的人造纤维等。 这表明( ) 人类能够基于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实践可以把自在事物 的联系转化为人为事物的联系 人为事物的联系比自在事物的联系更 高级、更复杂 人为事物的联系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人化”的特点 A. B. C. D.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联系的相关知识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 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表述错误,人为事物的联系与自在事物的 联系没有可比性,排除;观点错

    16、误,人为事物的联系和自在事物的联系都 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排除;材料中科学家设计和制造出一种 小蛋白,进而研制出自然界没有的全新材料,体现了人类能够基于事物固有 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实践可以把自在事物的联系转化为人为事物的联系, 符合题意。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命题点二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例题】 (2020 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一条桀骜难驯的忧患河。“九曲黄河万里 沙”,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曾给沿岸百姓带来深重灾难。中华民族始 终在同黄河水旱灾害作斗争,但是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黄河屡治屡决的状 况没有得到根本改观。 考点一 考

    17、点二 考点三 20世纪中叶,黄河治理的千古难题历史性地交到了中国共产党人手中。 1952年,毛泽东发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动员和激励了千百 万黄河儿女兴修水利、筑坝拦洪、修复生态,开启了破解黄河治理千古难 题之旅。经过几代人不屈不挠的顽强拼搏,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 “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进行的全面整 治,黄河水沙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实现连续20年不断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 持续明显向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黄河儿女交出了一份优异的治 黄答卷。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2019年9月,习近平郑重宣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 战略。

    18、他深入剖析黄河水少沙多等难题症结,强调黄河治理要坚持“绿水 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 节这个“牛鼻子”;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习近 平关于黄河治理的战略思想,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提供了行 动指南。 运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说明黄河治理战略思想的科学性。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答案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理要求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抓住 关键部分,选择最优方案。黄河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环境修复保护和 生产生活各个方面。黄河治理的战略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紧紧抓住水沙关 系调节这个关键,推动黄河治理工作整体

    19、发展;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 源头治理,统筹水沙治理、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各项工作,实现 整体最优目标。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解题指导 【易错点】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部分处于被支 配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整体功能不是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部 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解析 本题以黄河治理为背景,考查整体与部分、文化的影响等知识点,旨 在考查辨识和判断、推理和论证问题的能力,渗透科学精神和政治认同。 解答本题,首先明确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黄河治理战略思想;其次提炼战略思 想中“生态优先、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等关键信息;最后,

    20、全面 准确阐述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扣住这一哲理,可从生态、 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人民生活的获得感等方面阐释和论证黄河治理战 略思想的科学性。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对点金题2(2019 全国卷)在科技创新中,时常存在“管理孤岛”“资源孤 岛”“信息孤岛”“技术孤岛”等现象,各子系统之间的资源、信息、人才等流 动不畅,导致科技创新效率低下。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就要 ( ) 立足关键部分,充分发挥其对整体功能的决定作用 克服封闭观念,实 现系统中各个要素功能的最大化 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和处理问 题,促进系统优化 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的效果

    21、A. B. C. D.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系统优化、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的相关知识点,考查获取和 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观点错误,应立 足整体;表述错误,应实现系统中各个要素功能的有机统一,而不是最大 化;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就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促进系统优化, 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果,符合题意。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精梳细理精梳细理重基础重基础 考点二考点二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1.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发展的普遍性 物质世界处于永恒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 会是发展的,人

    22、的认识是发展的。 (2)发展的实质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要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特别提醒 事物是运动、变化的,但是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只有 那些上升的前进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3)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原因: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最根 本原因);新事物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产生,它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 过时的、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为旧事物 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因而,具有旧事物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在社会 历史领域中,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

    23、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 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因此,新事 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区别: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是一种 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联系: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 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 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 础上

    24、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方法论要求: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 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2)辩证的否定 任何事物都要经历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 实质:是扬弃,通过克服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其中积极合 理的因素,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特点: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3)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原理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原因:任何事物都要经历肯定、否定,再到否 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原因:a.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 大、

    25、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b.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 c.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 其成长、壮大,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 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易混易错 1.任何变化都是发展。 提示。任何发展都是变化,但并非任何变化都是发展,只有前进的、上升 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 2.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提示。新事物一般是新出现的事物,但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就是新事物。 判断新事物的标准: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是否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 3.

    26、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提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发展 的途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4.事物总是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 提示。事物的变化包括量变和质变,而不是总是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 化中。 5.质变是量变的总和。 提示。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不是量变的简单相加。 6.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提示。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做准备,就不会 有质变发生,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但量变不一定必然引起质变,事物的 量变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7.任何事物的量变引起的质变

    27、都是事物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 提示。质变有上升的、前进的运动和变化,也有下降的、倒退的运动和 变化。 8.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因此,量变比质变更重要。 提示。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但事物的发展是通 过质变来实现的,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因此,说量 变比质变更重要是片面的。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9.事物发展就是由量变到质变再到量变的循环过程。 提示。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 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的过程。 10.事物发展的状态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提示。事物发展的状态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28、 博闻广积博闻广积提能力提能力 1.发展与运动、变化的比较 项目 区别 联系 运动 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它包括 宇宙间的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运动包括变化和发展,有运动 才会有变化和发展;发展是运 动、变化的更高层次,揭示了 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整体 趋势和方向性;三个概念都表 明事物不是绝对静止的,不是 凝固和僵化的 变化 侧重于运动中所发生的状态乃至性质的改 变,是事物由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即量变 和质变 发展 是一种运动和变化,是上升的、向前的、进 步的变化,发展的实质就是事物的前进和上 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2.区分事物发展的总趋

    29、势、道路、途径 类别 内容 事物发展 的总趋势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这是指事物发展的全过程的总体方向,不 是指事物发展的各个阶段的方向,更不是指每一步的方向。事物向前 发展的总趋势是任何力量也改变不了的 事物发展 的道路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事物发展的各个具体阶段和每一步的 方向可能是前进的,也可能是停滞的,甚至是倒退的,这正说明事物发展 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有曲折、有起伏 事物发展 的途径 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都是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任何 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 的过程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3.正确理解发展与量变、质变

    30、的关系 (1)量变和质变都很重要,不能说谁比谁更重要 对于事物的发展而言,只有通过质变才有发展,如果仅停留在量变阶段,仍 然不叫发展。但并不是说量变就不重要了,没有量的长期积累,是不会有质 变的产生的,所以必须重视量的积累。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要抓住时机 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2)质变不能等同于发展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质变 作为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包含两种情形:一是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上升性 的根本变化;另一种是倒退性的根本变化。发展属于第一种质变,不能把任 何质变都看成是发展。 (3)不是任何量变都能引起质变 事

    31、物从量的变化进入质的变化,关键在于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在一定范 围和限度之内的量变并不影响事物的状态,不会改变事物的性质。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图示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及要求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4.全面整合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发展观 具体内容 普遍性 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实质 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状态 是量变、质变的统一 途径 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规律 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动力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事 物的变化和发展 根本 途径 辩证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

    32、灭亡的根 本途径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微研深究微研深究明方法明方法 命题点一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例题】 (2020 山东卷)“新故相推,日生不滞。”70多年来,新中国不断发展壮 大,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 与新事物一起成长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的历史,是一部与新事物同行、和新事物一起成长的历史。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到改革开放初期的农村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再到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从产业扶贫中的 “公司+合作社”,到城市共享经济的“互联网+”,再到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 物联网新事物层出不穷,一桩桩一件件,体现出发展不止、变革常

    33、新的社会 发展规律,刻印下国家与新事物一起成长的深深足迹。 (1)结合材料,从唯物辩证法角度,阐明我们应该如何与新事物一起成长。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某同学应邀参加一场国际青少年交流活动,拟以“新时代全球治理的中国 贡献”为题,撰写一份发言稿提纲。 新时代全球治理的中国贡献 各位朋友: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愿望从未改 变,并以实际行动为之不懈努力。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积极融入国际社会。第一,开创独立自主的新的外交关系。 积极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积极发展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和部分西方国 家的友好关系。第二,倡导和

    34、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 针,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第三,恢复或建立与许多国际组织的友好合 作关系。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与欧洲经济共同体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广泛参与国际事务。第一,进一步扩大国际交往。截至 2011年底,与170 多个国家建交,发展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第二,参与更多的国 际组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全面融入联合国的各项治理机制。第三,不断拓展 参与领域。在应对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上认真履行义务,推动建 立国际新秩序。 进入新时代,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2)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帮助该同学续写完发言稿提纲。 要求:围绕

    35、主题,形成总论点和分论点,内在逻辑一致;论据充分;学科 术语使用规范;字数在200字左右。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答案 (1)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我们要顺应时 代发展潮流,善于发现新事物并热情支持其成长壮大;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 接受新事物一时的不足,并克服困难促使新事物日臻完善;树立创新意识, 提高创新能力,勇于开拓创新。 (2)略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解析 第(1)问以新中国70多年发展成就为背景,运用辩证法的知识直接考 查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解答时,扣住“新事物成长”,调动发展观的 知识,从支持新事物成长、促进新事物完善、不断创新等方面论证阐释。 第

    36、(2)问,情境中示例了两个时期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大国担当,要求综合 运用所学知识,续写发言稿提纲。综合考查了不同模块知识的融会贯通,全 面考查了辨识与判断、分析与综合、推理与论证、探究与建构、反思与 评价五项关键能力,既引导学生注重课堂学习,又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国际重 大长效热点问题并进行深度思考。情境材料在形式上体现创新特色。续 写发言稿提纲时,要紧扣主题,运用的术语要准确,逻辑要正确,论据要充分。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对点金题1(2020 江苏卷)灯泡的发明曾被认为是骗局、外科消毒法曾被人 们拒绝、疫苗刚出现时曾受到抵制今天,它们不仅得到了广泛应用,相 关的技术和产品还在不断更新。材料说

    37、明( )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辩证统一的 B.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关系,旨在考查考生调动和 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灯泡的发明曾被认为是骗局今天,它们不仅 得到了广泛应用,相关的技术和产品还在不断更新,这表明事物发展的总趋 势是前进的,而发展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不 符合题意,排除。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命题点二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例题】 (2019 浙江卷)由于掌握传统版本的说唱艺人越来越

    38、少,世界 上最长的活形态史诗格萨尔的经典资源渐渐消失。为了抢救整理这 部史诗,西北民族大学格萨尔研究团队遍访说唱艺人,收集资料,对流 传于藏族、蒙古族、土族、裕固族等民族的格萨尔分别进行整理研 究。经过三代学者的接续努力,为编撰格萨尔文库打下坚实基础。 2010年研究团队开始了最后冲刺,2018年格萨尔文库终于付梓。格 萨尔的传承与研究重燃希望,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再放光彩。 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中的相关知识,回答下题。 格萨尔的抢救工作如何体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答案 格萨尔研究团队三代学者的采集、整理、编撰,为出版格萨 尔文库创造了条件,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

    39、准备。研究团队在前期研 究成果的基础上,经过冲刺,使活形态的格萨尔成为书面形态的格萨 尔文库,体现了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格萨尔文库的成功付梓,使 格萨尔的传承与研究重燃希望,体现了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解析 本题考查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考查准确、完整地理解并整 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的能力,准确描述试题所涉及的学科基本概念、观点 和原理的能力。本题考查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首先,明确量变是质变 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发展最终要通过质变实 现。其次,分析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三代学者的接续努力”“打下坚实基 础”“最后冲刺”“终于付梓”。最后,把

    40、材料与原理进行对应,分析材料对量 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体现。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对点金题2(2019 全国卷)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领导工作的方法时强调, 对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战略部署,要一以贯之地贯彻。我们要有钉 钉子的精神,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 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 这一论述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 量变比质变更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只有事物数量的不断增加才能引 起质变 量的变化的不断积累必然导致质的飞跃 事物的发展是从 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循环往复的上升过程 A. B. C. D. 考点一 考点二

    41、考点三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量变与质变的相关知识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 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观点错误,量变与质变没有可比性。 表述错误,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会引起质变。 材料中“要有钉钉子的精神”表明,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 质变的统一,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做准 备,就不会有质变发生,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又必然会引起质变,质 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符合题意。故选D项。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精梳细理精梳细理重基础重基础 考点三考点三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事物发展的源泉和

    42、动力 (1)矛盾的含义 矛盾反映的是事物内部的对立和统一关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矛盾的基本属性 同一性: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 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 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斗争性: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 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 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差别的同一;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 性而存在,斗争性寓

    43、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的对立统 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由此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方法技巧 口诀法 巧辨 相互依赖:“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 你” 相互贯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相互转化:“你变成我,我变成你” 相互排斥:“你离开我,我离开你” 相互对立:“你不是我,我不是你”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2.矛盾问题的精髓 (1)矛盾的普遍性 内容: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 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要求:要敢于承认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 法解决矛盾。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44、(2)矛盾的特殊性 内容: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 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 有不同的矛盾;第三,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 各有其特殊性。 要求: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即共性与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关系:a.二者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和 特殊性的对立统一。 b.二者相互转化。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

    45、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 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 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 应用: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 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 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3.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含义: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 定作用的矛盾。 次要矛盾是指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联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 化。 方法论: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

    46、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同时,又要统 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含义: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每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中,处于支配地位, 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在每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中, 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 联系: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 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 统一。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3)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哲学依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

    47、要方面辩 证关系的原理。 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 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 矛盾的次要方面。 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 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关系 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 而不是一点论。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 点论和均衡论。 (4)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 含义: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

    48、出解决矛 盾的正确方法。 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重要性: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只有从实际出发,具体 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把不同质的事物区别开来。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 解决矛盾的关键。只有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把握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 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名师点拨“四看”区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一看内涵:现实存在的事物往往是很复杂的,不只包含一种矛盾,而是一个 由多种矛盾构成的矛盾体系或系统。可以称为“一个”或“一种”矛盾。矛 盾的主次方面研究的是任何一个矛盾中的两个对立面之间的关系,说的是

    49、“矛盾侧面”,所以只能叫做“一方”或“方面”。 二看外延:主、次矛盾是就复杂事物中所包含的“许多矛盾”相比较而言的。 主要矛盾只有一个,次要矛盾可以有多个。矛盾的主、次方面是就“同一 矛盾”的双方比较而言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一方,次要方面也只有一 方。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三看作用: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进程。常用在“办事情”上,用于解决问 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 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常用在“看问题”上,用于评价利弊、 优劣、功过等。 四看关键词:(主要矛盾)“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突出任务”“核心问 题”“放在首要地位”等;(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主流”“辨方向”

    50、“识大局”“判断 性质”“占主体”等。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易混易错 1.矛盾就是事物内部的两个方面相互排斥、相互斗争。 提示。矛盾就是事物内部的两个方面既对立又统一。 2.矛盾双方的斗争性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提示。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3.一分为二就是我们在分析事物时既要看到好的一面,又要看到不好的一 面;既要看到优点,又要看到缺点。 提示。矛盾的双方是具体的、多种多样的,不能把矛盾双方简单理解为 好与不好、优点和缺点。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4.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和解决矛盾的关键。 提示。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2年(新教材)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第二十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189134.html
    小豆芽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相关资源 更多
  • 8.1法治国家(导学案)-2024-2025学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三《政治与法治》.docx8.1法治国家(导学案)-2024-2025学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三《政治与法治》.docx
  • 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选择题专练-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docx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选择题专练-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docx
  • 第二课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学案-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docx第二课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学案-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docx
  • 8.3法治社会(导学案)-2024-2025学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三《政治与法治》.docx8.3法治社会(导学案)-2024-2025学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三《政治与法治》.docx
  • 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 选择题专练-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rar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 选择题专练-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rar
  • 第六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选择题专练-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rar第六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选择题专练-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rar
  • 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选择题专练-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rar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选择题专练-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rar
  • 8.3法治社会(配套练习)-2024-2025学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三《政治与法治》.rar8.3法治社会(配套练习)-2024-2025学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三《政治与法治》.rar
  • 第三课 领会科学思维 学案-2024-2025学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rar第三课 领会科学思维 学案-2024-2025学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rar
  • 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 学案-2024-2025学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rar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 学案-2024-2025学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rar
  • 8.3法治社会(配套练习)-2024-2025学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三《政治与法治》.docx8.3法治社会(配套练习)-2024-2025学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三《政治与法治》.docx
  • 高三政治国庆作业1-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rar高三政治国庆作业1-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rar
  • 第四课和平与发展 选择题专练-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rar第四课和平与发展 选择题专练-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rar
  • 第六课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选择题专练-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rar第六课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选择题专练-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rar
  •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