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教材)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2讲 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2年(新教材)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2讲 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ppt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新教材 新高 历史 一轮 复习 课件 秦汉 统一 民族 封建 国家 建立 巩固 下载 _第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第一板块 必修部分 第2讲 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 建立与巩固 历历 史史 内 容 索 引 知识排查 教材深化 主题探究 能力提升 纵联横合 思维升华 真题实战 模拟演练 课程标准 热词聚焦 (1)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和汉朝 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 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 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2)通过了解秦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 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和两汉衰亡 的原因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日趋完 善的官僚政治,汉承秦制的损益;经济 制度的逐步建设,相对封闭的田庄经 济,以农为本的基本国策,丝绸之路的 贸易联系;法家治国策略的失败,儒学 独尊地位的确立,书写材料的
2、重大革 新,中外文化的不断交流 知识排查知识排查 教材深化教材深化 一、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1.秦的统一 (1)统一条件 客观 条件 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 主观 条件 秦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数代秦王励精图治,吏治较为清明 商鞅变法后,秦尊奉法家,奖励耕战,国家日益强盛 (2)统一过程 建立秦朝: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国相继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第一个 统一王朝,定都咸阳。 统一全国:秦朝征服了南方越族地区,加强了对云、贵一带西南夷的控制。 在北方,秦朝击退了匈奴的进攻,修筑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
3、 (3)巩固统治 确立皇帝制度:嬴政将君主定名为皇帝,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皇 帝对国家事务拥有至高无上的决定权。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三公指丞相、 太尉、御史大夫,为主要辅佐大臣;九卿泛指分掌具体事务的诸卿。三公九 卿组成中央政府。 推广郡县制:在全国推广郡县制,设立郡、县两级行政机构,其主要官员 由中央任免和考核。县以下设乡、里和亭,分别负责管理民众和治安。 其他措施:如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修驰道、直道,颁行法律, 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豪强到关中、巴蜀等地,整顿社会风俗等。 (4)重大意义 秦朝确立的政治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 秦的统一,建立起“东至海暨朝鲜,
4、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 塞,并阴山至辽东”幅员辽阔的国家。 空前统一的封建国家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 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2.秦朝的暴政 (1)表现 秦始皇穷奢极欲,大兴土木,建造宫殿、陵墓。 秦始皇花费巨额钱财求仙访药,兴师动众出外巡游、封禅。 征发繁重,百姓不堪重负。 刑法严苛,人民摇手触禁,社会阶级矛盾严重激化。 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实行“焚书坑儒”。 (2)结果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行途中死去,秦二世继位。 秦二世残忍昏庸,实行严刑峻法,加重人民负担,致使阶级矛盾和统治阶层内部 矛盾尖锐化。 3.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 (1)农民起
5、义 爆发: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陈胜自立为王,号为“张楚”。天下云集响应,起义迅速蔓延。 发展:陈胜起义失败,项羽、刘邦等领导的反秦势力却日益壮大。公元前 207年,刘邦的军队进占咸阳,秦朝灭亡。 (2)楚汉战争 时间:公元前206前202年。 结果:刘邦击败项羽,建立西汉。 二、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1.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1)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即汉 高祖。 (2)“文景之治” 汉初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 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 文帝、景帝在位
6、期间,经济明显恢复,社会稳定,史称“文景之治”。 (3)“汉承秦制”: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史称“汉承秦制”。 (4)郡国并行制:地方行政制度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制。 汉高祖 分封异姓功臣为诸侯王,对中央集权造成严重威胁,后将异姓诸 侯王逐渐剪除 分封同姓诸侯王,汉朝中央直接管辖的只有15个郡,这给汉王朝 的统治和稳定也埋下了隐患 汉景帝 削减诸侯封地,引发吴、楚等七国叛乱,后平定叛乱 情境体验 春节在农历纪年中是一月初一。一月古时又叫“政月”。秦统一 六国以后,为了避皇帝嬴政的名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 改为“征”了。中国古代的这种避讳文化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
7、是什么? 提示 皇帝独尊、皇权至上。 拓展提升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与早期国家相比,统一多民族国家相当于中国早期国家的“升级版”。其“升 级”的表现不仅在于版图更大,更在于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官僚统治,政权组 织结构更加严密,对社会的控制更加严格。 概念阐释 黄老之学 战国时期兴起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汉初以黄老之学为统治思想。黄老之 学的特点是强调“无为而无不为”,它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 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倡导“适时而动”“因时制宜”,是一种“积极无为” 的哲学观。 2.西汉的强盛 (1)加强中央集权 政治上 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 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设
8、立中朝,尚书令的作用开始提升 确立以察举制为代表的新的官吏选拔制度 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负责对辖区郡级官员及子弟 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 任用酷吏,严厉打击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 经济上 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 推行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 抑制工商业者,向他们征收财产税 思想上 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 公元前136年,设立五经博士,儒学独尊地位确立 (2)积极开拓疆域 汉武帝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控制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 在河西走廊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 张骞出使西域,
9、开辟了丝绸之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政治、经济、 文化联系。 公元前60年,西汉在乌垒城设置西域都护府。 加强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 3.东汉的兴衰 (1)短暂的“新”朝 背景:西汉后期,政治日趋黑暗,土地兼并严重,赋税徭役沉重,破产农民沦 为奴婢或流亡,社会动荡不安。 建立: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皇位,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 局势:王莽统治不力,社会矛盾更加激化。国家出现严重的旱灾和蝗灾, 绿林、赤眉等农民大起义爆发。 结果:23年,绿林军击败王莽军队主力,攻入长安,推翻王莽政权。 (2)东汉“光武中兴” 背景:25年,西汉宗室刘秀重建汉朝,史称东汉,刘秀即汉光武帝。刘秀平定
10、一些 割据政权,实现全国统一。 措施:加强皇权,增强尚书台的作用;严格控制外戚干政;裁并郡县,裁减官吏,节 省开支;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释放奴婢;重视儒学。 结果:社会经济在稳定的政局下重新发展起来,史称“光武中兴”。 (3)东汉衰亡 背景:外戚专权、宦官专权、党锢之祸、阶级矛盾。 过程:184年,张角创立的“太平道”发动起义,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地 方长官趁机拥兵自重,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4.两汉的文化 (1)史学:司马迁的史记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的形式撰写而成, 叙述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首创了纪传体通史体 裁。 (2)文学 汉赋
11、是一种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文体,讲究铺陈排比,辞藻华丽。 乐府是国家专管音乐的机构,乐府采集民歌修改而成的诗称为乐府诗,其 中很多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况。 五言诗在东汉民间流行,语言朴实、生动,传播广泛。 (3)医学和科技 成书于战国至西汉间的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东汉时的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九章算术在中国数学史乃至世界数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大大促进了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知识拓展 对盐铁官营制度的评价 汉武帝时,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打击工商业者,实行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 并设置行政机构进行管理的制度。盐铁官营虽然在增
12、加国家财政收入、 抑制商人势力、改进与推广先进技术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但亦不免带有 封建官营事业共有的弊病,如不少铁器质量低劣、规格不合要求、价格昂 贵等。 思维点拨 “尊崇儒术”中的“儒术” “尊崇儒术”中的“儒术”是指经过董仲舒改造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 行家等的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已不完全是先秦时期的儒学,是在继承先秦 儒家中民本等思想基础上的创新发展。 思维点拨 正确理解“光武中兴” 一是指光复汉政权,二是指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三是指汉王朝再次出现盛 世景象。 归纳总结 古代中国书写材料的演进 商朝(龟甲兽骨、青铜器)春秋(竹木简牍、始用丝帛)西汉(竹木简牍、 丝帛,出现中国目前所知
13、最早的纸)东汉(“蔡侯纸”) 主题探究主题探究 能力提升能力提升 主题一 主题二 主题一主题一 秦汉时期的中枢权力机构秦汉时期的中枢权力机构 探究1史料实证秦朝的三公九卿制 材料 三公九卿虽然各有职掌,分工清晰,但当时职无常守的现象也普遍存在, 职与实际责任也有很大的差别。诸如三公虽为宰相,职无不监,但皇帝诏令可 直达九卿,九卿上奏皇帝的表章也无需告诉宰相。实际上仍然是皇帝运用自 己专有的最高用人权随时调遣官吏,增减予夺其职、权、责,使官吏既可以有 职而无权,也可以有实权而未受职务,既可以兼及他职之事,也可以两职或多职 之间权责相互渗透。但官吏必须绝对服从皇命,对皇帝负责。 摘编自庞海云、张辉
14、等中国政治制度史 主题一 主题二 提示 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以皇权为中心,皇权至上;实行官僚政治, 皇帝任免官吏。 探究材料体现了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是什么? 主题一 主题二 探究2史料实证汉代中央官制的变化 材料 汉武帝为了独揽大权,一方面采取措施削弱丞相的权力,如从建元元 年到建元六年,短短六年之内,就罢免了卫绾、窦婴、许昌三位丞相;剥夺 丞相“主臣”“除吏(任免官吏)”的人事大权等,另一方面,为了弥补因削弱相 权而带来的空缺,汉武帝提拔了一批出身低微但又才华横溢的文人、近臣, 并让他们参与朝政,从而培养出了一批紧密团结在自身周围而又能与丞相 为首的官员分庭抗礼的内朝官。 摘编自郜金
15、山汉武帝时期朝议制度研究 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设立内朝的原因及其特点。 主题一 主题二 提示 原因:丞相权力严重威胁了皇权专制;削弱相权导致了中枢权力的空 缺。 特点:内朝官员出身与职位低微;内朝官员皆是皇帝的亲信近臣;内朝官员 能直接参与国家决策;内朝官员可以制衡丞相为首的官员。 主题一 主题二 【认知深化】汉承秦制,颇有损益 汉代在总体上继承了秦代制度,又对秦制做了某些调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 (1)中央集权制度。汉承秦制,构成了比较完整的皇帝名号、礼仪等制度。 (2)以丞相为核心的中央官制。西汉建立至汉武帝以前的中央行政制度,基 本上没有突破秦代模式。汉武帝时出
16、现了由皇帝的侍从、秘书等人组成 的中朝,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组成的外朝。 (3)监察制。秦代在中央设御史大夫,管理国家的监察事务,在地方设置监 察御史。汉武帝时期设立刺史,刺史代表中央巡查地方,可以监察诸侯王和 地方高官。 主题一 主题二 (4)郡县制。汉初在地方推行郡县与分封并行制,但以郡县制为主,汉武帝 时期,颁布“推恩令”,最终解决了王国问题。东汉时期,作为监察区的州逐 渐变成地方一级行政机关,郡县二级制演变为州郡县三级制。 (5)法律、赋役、兵役和选官制度。汉代在秦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以加强 对民众的控制。 主题一 主题二 素养感悟素养感悟 汉承秦制的重大作用 因政治、经济形势的需求,
17、西汉前期的“汉制”建构中,其政治制度在继承、 改造秦旧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这种政治体制重新建构了汉代中枢机构、 国家与基层社会的相互关系,并适应了汉朝廷对关东广大地域的统治,加强 了君主专制。 主题一 主题二 主题二主题二 秦汉时期的地方管理举措秦汉时期的地方管理举措 探究1史料实证秦朝的地方治理措施 材料 分封制在联系制度上就已经决定了周天子的政权不稳,国家的动荡。面 对众多力量强大且不受约束的诸侯,假使一家的实力真正成长到能够与天子抗 衡,那么王朝的覆灭也就不远了。况且世袭制的延续性,就能够让一方诸侯持续 累积实力。而郡县制联系于任免制而非世袭制。郡守与县长官均由中央皇帝直 接任命,并且
18、还设立监察使,行政、军事与司法三权分立,层层将权力集中到中央。 这样,不仅减少了地方实力超越中央的可能,还将权力集中于皇帝一人手中,大大 推进了中央集权的程度。 摘编自陈鑫高、刘红琪郡县制较于分封制优势分析与反思 主题一 主题二 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的相同点。 提示 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都是古代中国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都在维护国 家统一方面起到过重要作用。 主题一 主题二 探究2时空观念西汉王国问题的变迁 材料 诸侯王,高帝初置,金玺盩绶,掌治其国。有太傅辅王,内史治国民,中 尉掌武职,丞相统众官,群卿大夫都官如汉朝。景帝中五年(公元前145年) 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天
展开阅读全文